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富士山是什麼地質構造

富士山是什麼地質構造

發布時間: 2021-02-11 23:45:16

㈠ 日本富士山是怎麼形成的

富士山是一座休眠火山。

是日本國內的最高峰,也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目前處於休眠狀態,但地質學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類。

富士山(日文:ふじさん,英文:Mount Fuji)是日本國內最高峰,日本重要國家象徵之一。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的活火山,接近太平洋岸,東京西南方約80公里。

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徵。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徵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它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嶺」。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日本的傳統詩歌「和歌」中出現。日本詩人曾用「玉扇倒懸東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贊美它。

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目前處於休眠狀態,但地質學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類。自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共噴發了18次,最後一次噴發是在1707年,此後休眠至今。

2002年8月(日平成十四年),日本國土地理院重新測量富士山的高度,為3775.63米。2004年,淺間寺收歸了富士山3360米以上的所有權, [1] 所以富士山屬於私人土地,日本政府並沒有該山的使用權,只有租賃權。 [1]

2013年6月22日,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批准將日本富士山列《世界遺產名錄》,富士山從而成為日本的第17處世界遺產。

山體呈圓錐狀,共噴發18次,最近一次噴發在1707年。雖處於休眠狀態,但仍有噴氣現象。形成約有 1 萬年,是典型的層狀火山。基底為第三紀地層。第四紀初,火山熔岩沖破第三紀地層,噴發堆積形成山體,後經多次噴發,火山噴發物層層堆積,成為錐狀成層火山。

㈡ 富士山的地形特點是什麼

山體呈圓錐狀,共噴發18次,最近一次噴發在1707年。雖處於休眠狀態,但仍有噴氣現象。形成回約有1萬年,答是典型的層狀火山。基底為第三紀地層。第四紀初,火山熔岩沖破第三紀地層,噴發堆積形成山體,後經多次噴發,火山噴發物層層堆積,成為錐狀成層火山。山上有植物2000餘種,垂直分布明顯,海拔500米以下為亞熱帶常綠林,500—2000米為溫帶落葉闊葉林,2000—2600米為寒溫帶針葉林,2600米以上為高山矮曲林帶。山頂終年積雪。

由於火山口的噴發,富士山在山麓處形成了無數山洞,有的山洞至今仍有噴氣現象。最美的富士山穴內的洞壁上結滿鍾乳石似的冰柱,終年不化,被視為罕見的奇觀。山頂上有大小兩個火山口,大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200米。天氣晴朗時,在山頂看日出、觀雲海是世界各國遊客來日本必不可少的游覽項目。距今大約1萬1千年前,古富士的山頂西側開始噴發出大量熔岩。這些熔岩形成了現在的富士山主體的新富士。此後,古富士與新富士的山頂東西並列。約2500—2800年前,古富士的山頂部分由於風化作用,引起了大規模的山崩,最終只剩下新富士的山頂。

㈢ 富士山是什麼岩石

應該是A 岩漿岩,因為富士山是死火山,其頂部是火山口,所以此處的岩石應是岩漿噴發後冷卻而成.

㈣ 日本富士山是如何形成的

富士山是由地殼運動而形成的一座火山 雖被人們稱為睡火山 正處在休眠狀態 可地質學家依舊把內它列入活火山行容列。
富士山海拔3776m,跨日本靜岡、山梨兩縣,是日本最高山峰,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徵。作為日本的經典象徵之一,景色秀麗的富士山世界聞名。如果遠遠地仰視富士山,你會感受到這座山的優美;但是如果近距離看看富士山的森林內部,你一定會覺得大煞風景,因為這里垃圾成堆。
形成過程
富士山是典型的成層火山,從形狀上來說,屬於標準的錐狀火山 ,具有獨特的優美輪廓。到2018年為止,富士山在山體形成過程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先小御岳、小御岳,古富士,新富士

其中,先小御岳年代最為久遠,是在數十萬年前的更新代形成的火山。2004年4月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經過調查發現,在小御岳下發現了年代更為久遠的山體,這第四座山體被命名為「先小御岳」。
古富士是從8萬年前左右開始直到1萬5千年前左右持續噴發的火山灰等物質沉降後形成的,其高度接近標高3000m。據估計,富士山的山頂位於寶永火山口北側1~2km處。

㈤ 日本富士山的簡介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徵,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岳」。富士山位於本州中南部,東距東京約80千米,面積90.76平方千米,海拔3776米,山峰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山體呈圓錐狀,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日本詩人曾用「玉扇倒懸東海天」 、「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贊美它。在富士山周圍100千米以內,人們可看到富士山美麗的錐形輪廓。自海拔2300米至山頂一帶,均為火山熔岩、火山砂所覆蓋。因此在這一地區,既無叢林又無泉水,登山道也不明顯,在沙礫中僅有彎彎曲曲的小道。在海拔2000米以下至山腳一帶,有廣闊的湖泊、瀑布、叢林,風景極為秀麗。
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富士山共噴發過18次,最後一次是1707年,此後變成休眠火山。由於火山口的噴發,山麓處形成無數山洞,千姿百態,十分迷人。有的山洞現仍有噴氣現象,有的則冷若冰霜。最美的富岳風穴內的洞壁上結滿鍾乳石似的冰柱,終年不化,通稱「萬年雪」,被視為罕見的奇觀,山頂上有大小兩個火山口。大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200米。天氣晴朗時,從山頂可看到日出、雲海、影富士等大自然風光。坐落在頂峰上的聖廟-久須志神社、淺間神社也是遊客常到之地。
富士山地區,春節櫻花盛開,夏季山風習習,秋季紅葉滿山,冬季白雪皚皚。山周圍各種植物多達2000餘種,為一天然植物園。每年7、8月間,日本人競相到此處登山。
富士山北麓有富士五湖,從東而西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木棲湖,以山中湖最大,面積6.75平方千米,湖東南的忍野村,有通道、鏡池等八個池塘,總稱「忍野八海」,與山中湖相通。西湖岸邊有紅葉台、青木原樹海、鳴澤冰穴、足和天山等風景區。河口湖在五湖中交通最為方便,湖中有島,是五湖中唯一有島之湖,湖中反映的富士山倒影,被成為是富士山奇景之一。

㈥ 富士山的地質構造是什麼

典型的層狀火山。基底為第三紀地層。第四紀初,火山熔岩沖破第三紀地層,噴發專堆積形成山屬體,後經多次噴發,火山噴發物層層堆積,成為錐狀成層火山。北麓 5 個堰塞湖,山頂有巨大的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約200米。
富士山是典型的成層火山,從形狀上來說,屬於標準的錐狀火山,具有獨特的優美輪廓。至今為止,富士山在山體形成過程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小御岳,古富士,新富士
其中,小御岳年代最為久遠,是在數十萬年前的更新代形成的火山。
古富士是從8萬年前左右開始直到1萬5千年前左右持續噴發的火山灰等物質沉降後形成的,其高度接近標高3000米。據估計,當時的山頂位於現在的寶永火山口北側1-2公里處。
由於火山口的噴發,富士山在山麓處形成了無數山洞,有的山洞至今仍有噴氣現象。最美的富岳風穴內的洞壁上結滿鍾乳石似的冰柱,終年不化,被視為罕見的奇觀。山頂上有大小兩個火山口,大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200米。天氣晴朗時,在山頂看日出、觀雲海是世界各國遊客來日本必不可少的游覽項目。

㈦ 富士山山頂是什麼岩石,沉積岩還是岩漿岩 還是變質岩啊

當然是岩漿岩,因為是火山嘛.不管是侵入岩還是噴出岩,都屬於岩漿岩

㈧ 日本富士山的簡介是什麼

富士山(日文:ふじさん,英文:Mount Fuji)是日本國內最高峰,日本重要國家象徵之一。橫跨靜內岡縣和山梨容縣的活火山,接近太平洋岸,東京西南方約80公里。

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徵。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徵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它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岳」以及「不二的高嶺」。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日本的傳統詩歌「和歌」中出現。日本詩人曾用「玉扇倒懸東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贊美它。

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目前處於休眠狀態,但地質學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類。自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共噴發了18次,最後一次噴發是在1707年,此後休眠至今。

㈨ 富士山的地質地貌

日本靜岡縣東部15日深夜發生里氏6.4級強烈地震,這很可能是由3·11日本本州島海域地震誘發的。特大地震爆發後不久,箱根等地發生了數次地震,有人開始擔心富士山的火山活動也會日趨活躍。
里氏9.0級特大地震的餘波正沖擊著日本列島。繼長野縣北部12日發生里氏6.7級地震之後,伊豆地區又出現了6.4級的地震。
特大地震對火山帶也產生了影響。據神奈川縣溫泉地學研究所觀測,箱根火山周圍連續發生地震,至15日傍晚已觀測到850次地震,其中最大的有4.8級。雖然富士山附近還沒有發現特別明顯的火山活動變化,但已經感知到這一地區的大型火山口有搖動的跡象。
名古屋大地震火山防災研究中心教授鷺谷威指出:「由於火山地下的岩漿和熱水容易受到破壞,因此引起了群發性地震。坦率地說,富士山最令人擔憂。」
鷺谷教授說:「富士山自上次噴發以來已經過去了300年,現在隨時有可能重新噴發。此次的大地震有可能成為誘因,需要密切關注。」 富含礦物質釩的天然水 富士山由七層玄武岩層構成。玄武岩則是由噴出地表的岩漿瞬間凝結而成,富含礦物質釩。富士山的降水和降雪在經歷了長時間穿透岩層的過程中,溶解了岩石中的釩和鎂等礦物成分抵達地底潛流。在富士山周邊開采著含釩的天然水。 2013年4月10日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富士山不斷發現山體出現異變。一條長300米、寬約10米的裂縫讓當地人感到不安。
日本國土交通省的調查顯示,富士山出現了一些異變,其中包括河口湖的湖水減少,山體出現300米長的裂縫,一部分地區地下水大量涌噴。
日本國土交通省已經邀請一些地質和地震專家對富士山的這一些現象進行了調查,但是還不清楚這些異變發生的原因。
靜岡大學地震研究中心稱,富士山沒有發現火山活動的症狀,因此可以排除會發生火山爆發的可能。但是富士山發生的一些異變,可能與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富士山周邊地區也發生了6級地震的影響有關。 「假如富士山地區發生7級地震的話,富士山美麗的山體很可能發生崩潰」,發出這一警告的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佐藤比呂志(構造地質學)指出,富士山腳下發現了一條長30公里的活斷層。
佐藤教授稱,這一條活斷層位於富士山東麓的靜岡縣御殿場市附近,是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相碰的境界線,屬於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神繩國府津—松田斷層帶」的向西延伸部分。
地質構造調查的結果顯示,這一條活斷層呈現東北——西南走向,長30公里,屬於「逆斷層」型,直接深入富士山頂直下數十公里處,100萬年間發生斷層活動的痕跡還沒有,活動時期和周期還不明朗。
佐藤教授的研究結果顯示,一旦這一個活斷層誘發7級地震的話,富士山將發生崩坍,等邊山體的美麗山姿將會受損。而山體崩潰造成的泥石流將會淹沒部分地區,並直接導致東京至大阪的新干線和高速公路中斷。
佐藤教授的這一研究成果將於2012年5月20日在千葉市舉行的日本地球惑星科學聯合大會上發表。

㈩ 富士山是怎樣形成的

富士山是一來座休眠火山。

是日本國內源的最高峰,也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目前處於休眠狀態,但地質學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類。

山體呈圓錐狀,共噴發18次,最近一次噴發在1707年。雖處於休眠狀態,但仍有噴氣現象。形成約有 1 萬年,是典型的層狀火山。基底為第三紀地層。第四紀初,火山熔岩沖破第三紀地層,噴發堆積形成山體,後經多次噴發,火山噴發物層層堆積,成為錐狀成層火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