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海洋的地質層厚度表明什麼

海洋的地質層厚度表明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11 21:57:14

『壹』 地層大概有多厚

天然的地質史書--地層
名稱
名稱: 天然的地質史書--地層
主題詞或關鍵詞: 地球科學
內容
內容
地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歲了。地質學家發現,鋪蓋在原始地殼上的層層疊疊的岩層,是一部地球幾十億年演變發展留下的「石頭大書」,地質學上叫做地層。

翻開這本碩大無比的大書,地質學家找到了許多隱埋其中的特別文字和圖畫--化石。在大書的前幾頁上,是人類祖先古猿的化石;再翻下去,又發現了許多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 及魚類的化石;最後幾頁,找到了一些藻類和原始細菌的殘骸。

地層包括各個不同地質年代所形成的沉積岩、變質岩和岩漿岩。地層形成的歷史有先有後, 一般說來,先形成的地層在下,後形成的地層在上,越靠近地層上部的岩層形成的年代越短。在地層的形成過程中,生物也不停地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進化發展。當某一時期的生物死亡後,就被掩埋在土壤之中,經過地質歷史的變遷,它們以化石的形式保留在原來的地層中。於是,不同時期的地層便有不同的化石相對應,這樣,地質學家就可根據化石的種類、 形態來判斷地層的新老關系,區分出各種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結構。比方說,在今天的大海 里生存著許多海生動物,每種海生動物對生活環境(如溫度、光照、水深等)都有不同的要 求。如果我們今天在遠離海洋的太行山某一地層中發現了與現代類同的海生動物的化石及海 洋沉積物,那麼可以肯定,在那久遠的過去,這里必然是一片汪洋大海,並可由此推斷出當 時海洋的一些大致情況。事實也正是如此,我國北宋時代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在他所著的《 夢溪筆談》一書中,記述了他當年考察太行山和浙江雁盪山時,都在山地的崖壁間發現了許多卵石和螺蚌殼化石,從而證明這些地方古時候曾被大海所淹沒。

地層從最古老的地質年代開始,層層疊疊地到達地表。不論在陸地還是水中,地層中的堆積物的性質和組織結構都不盡相同,它代表著不同地質年代的自然地理狀態。因此,地層是記錄地球發展狀況的歷史書。地質學家通過地質年代表把它記錄下來。這個地質年代表,由國際地質學會於1881年正式通過,以後又經過不斷修訂補充,一直沿用到現在。據科學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層已有40-45億年歷史.

因為每個地方的地層厚度都不一樣,所以無法給你正確的答案!!!!!!!!!!!!!!!!!!!!!!!!!!!!!!!!!!!!!!!!!!!!!!!!!!!!!!!!!!!!!!!!!!!!!!!!!!!!!!!!!!!!!!!

『貳』 海洋地質的簡介

主題詞或關鍵詞: 地質科學 海洋科學
內容
在進入21世紀後的十幾年裡,國際海洋地質學界關注的問題是從「全球變化」這個層面,探索人類活動之前的地質時期,或宇宙范圍內的地球自然環境變化周期和發展趨勢。揭示地球系統在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中,水圈與其他圈層的內部反饋機理以及相互作用,預測地球未來的環境變化趨勢。 科學家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地球板塊構造和地球構造仍然是海洋地球物理學家們關注的課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們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對新的地球板塊構造理論進行論證。其研究領域多集中在大洋地殼、被動陸緣和主動陸緣等方面。從早先的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等基礎,發展成了板塊構造理論,並為今天大多數科學家所接受。人們關心的問題是,關於板塊運動的驅動力的作用方式和內在機理,或者說,造成板塊運動的驅動力受哪些因素影響?板塊的剛性程度、板塊動力學以及相關的地質作用是什麼?其發展過程又是如何進行的?
20世紀70年代後、80年代初,科學家們提出地體構造理論。隨後,各國地質學家、海洋地質學家,相繼發現許多性質不同的地體組成。例如,地層地體、破裂地體、變質地體和復合地體等。雖然,地體本身或各地體之間產生斷裂、漂移、碰撞和增生等不同演化過程,但是,人們有理由相信,地體構造乃是現代板塊構造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於板塊構造的驅動力問題,多數學者贊同是地幔對流及其與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但是,在具體的對流性質、規模、板塊運動方式等,仍存在較大分歧。特別是對已經提出來的「淺對流模式」和上下地幔分別存在的對流形式--「雙層對流模式」等論點,由於論據不足,產生爭議。
人們更為關注地殼構造和沉積史及俯沖史,包括被動陸緣熱礦史等方面的研究。希望解決的問題是,被動陸緣底下地殼的性質如何確定?在大陸產生分離之前,是否會出現過地殼拱起、擴張、斷裂等地質現象?出現的性質和時間如何確定?被動陸緣下的地殼是否是從大陸地殼演化而來的?大陸分離後立即形成的大洋地殼是否與海底擴張的穩定期形成的大洋地殼不同?被動陸緣如何隨時間的推移而上下運動?它們又是如何影響沉積過程、沉積物的熱狀冷狀史?被動陸緣塊狀滑動過程和模式是什麼?從減少災害的角度看,人們關心,深海溝與島弧之間地帶的構造形式,火山弧與深海溝之間地帶的上下垂直運動,孔隙水在俯沖過程中的作用是什麼?弧後盆地的直接或間接成因?
(2)古海洋學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古海洋學是20世紀70年代後產生的新學科,主要是把大洋水體的變遷作為研究對象。在海洋系統中,依靠海洋沉積,研究過去海水與水團、海水化學和海洋生產力、生物地理等方面的演化規律,討論它們對全球大氣和大陸環境的影響。國際古海洋學界正積極投入「全球變化」的研究,其研究的重點是探索人類活動以前或地球以外的全球自然環境變化的周期和趨勢。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古海洋學已經被許多國際組織列為海洋地質學的重要內容。由於古海洋學本身固有的學科多,有跨學科性質,能建立探索機制模式等特點,與「全球變化」的總研究目標十分吻合,已成為「過去全球變化」、「全球海洋通量計劃」等核心研究項的重要組成部分。
(3)關注大洋熱液循環研究課題。20世紀70年代後,通過載人深潛器等,人們對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若干洋底進行調查。人們陸續發現幾個大的洋底熱泉區。熱泉區的發現,表明洋底熱液活動對大洋地殼、沉積物和海水的地球化學研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海底擴張理論,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洋底熱液是含量極高的熱液礦床。這一發現,立即引起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極大興起。毫無疑問,洋底熱泉將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礦藏,為21紀人類開采礦藏提供了新的可能。
人們在洋底熱泉區的周圍,發現大量的特殊生物區系,以及高溫缺氧條件下,海水中有極高濃度的有機物,也就是類似原生生命體的細菌。科學家們稱,洋底熱泉好像是一片生命的綠洲。地質學家們為此設想,洋底熱泉的環境,酷似前寒武紀早期生命誕生時的環境。如果這一命題能夠成立,那麼,它將為地球生命地源研究提出很多新研究課題。
洋底熱泉中還有高濃度的化學物質,例如,硅和鈣等。這就提出一個課題,如果熱泉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測量值有代表性的話,那麼,硅可能是由熱液過程以與大陸侵蝕過程相同的速率進入大洋的。假如這個推斷能夠成立,這對於估算在過去2億年中,大洋化學收支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個過程,應當與海底擴張的速率有某種關系。
(4)海洋沉積學已經形成,並發揮巨大作用。在全球變化研究中,人們採用比較沉積學、碳酸鹽濁流沉積和事件沉積進行研究,取得豐碩成果。例如,確定了第四紀以來的海面變化,特別是漸新世以來變化的可比性。資料顯示,它與全球氣候的變化曲線有某種一致性。再如,對災變事件研究表明,災變事件對沉積物的影響,要比長期正常沉積作用大許多。20世紀80年代後,幕式沉積研究和現代災變理論逐漸引入沉積學。陸架沉積動力學研究重點,開始轉向事件沉積學的研究,特別是旋迴和事件沉積在陸架沉積層中的作用和地位,愈顯重要。
大洋沉積物具有明顯的韻律性和旋迴性,它反映出一系列交替的氣候狀況。這與人們普遍關心的海平面變化有直接的關系。大陸及其邊緣地帶的顯生代沉積地層資料,反映了全球海平面的變化。地質時期全球海平面變化范圍在幾十米到幾百米之間。研究表明,長期的海平面變化,可能與洋盆體積變化有直接關系,而短時期的海平面變化,則是由氣候因素引起的。顯然,海平面變化的確切原因,應該說還沒有完全為人們所認識。在南大洋進行的若干深海鑽探獲得大量資料信息,使人們對南極大陸及其周圍的古氣候演變過程有初步了解。但是,當南極冰川在第三紀中期發生大量擴展時,北半球的冰川並不存在。這種極大的反差,讓地質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這是大自然給人們設置的一道課題。

『叄』 厚層岩層是指岩層單層厚度在多少的岩層

厚層岩層是指岩層單層厚度在100~50cm的岩層。
岩層是地質學專業術語。覆專蓋在原始地殼上的層層屬疊疊的岩層,是一部地球幾十億年演變發展留下的「石頭大書」,地質學上叫做地層。地層從最古老的地質年代開始,層層疊疊地到達地表。一般來說,先形成的地層在下,後形成的地層在上,越靠近地層的上部的岩層形成的年代越近。

『肆』 地球的地層有幾厚

天然的地質史書--地層 名稱 名稱: 天然的地質史書--地層 主題詞或關鍵詞: 地球科學 內容 內容 地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歲了。地質學家發現,鋪蓋在原始地殼上的層層疊疊的岩層,是一部地球幾十億年演變發展留下的「石頭大書」,地質學上叫做地層。 翻開這本碩大無比的大書,地質學家找到了許多隱埋其中的特別文字和圖畫--化石。在大書的前幾頁上,是人類祖先古猿的化石;再翻下去,又發現了許多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 及魚類的化石;最後幾頁,找到了一些藻類和原始細菌的殘骸。 地層包括各個不同地質年代所形成的沉積岩、變質岩和岩漿岩。地層形成的歷史有先有後, 一般說來,先形成的地層在下,後形成的地層在上,越靠近地層上部的岩層形成的年代越短。在地層的形成過程中,生物也不停地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進化發展。當某一時期的生物死亡後,就被掩埋在土壤之中,經過地質歷史的變遷,它們以化石的形式保留在原來的地層中。於是,不同時期的地層便有不同的化石相對應,這樣,地質學家就可根據化石的種類、 形態來判斷地層的新老關系,區分出各種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結構。比方說,在今天的大海 里生存著許多海生動物,每種海生動物對生活環境(如溫度、光照、水深等)都有不同的要 求。如果我們今天在遠離海洋的太行山某一地層中發現了與現代類同的海生動物的化石及海 洋沉積物,那麼可以肯定,在那久遠的過去,這里必然是一片汪洋大海,並可由此推斷出當 時海洋的一些大致情況。事實也正是如此,我國北宋時代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在他所著的《 夢溪筆談》一書中,記述了他當年考察太行山和浙江雁盪山時,都在山地的崖壁間發現了許多卵石和螺蚌殼化石,從而證明這些地方古時候曾被大海所淹沒。 地層從最古老的地質年代開始,層層疊疊地到達地表。不論在陸地還是水中,地層中的堆積物的性質和組織結構都不盡相同,它代表著不同地質年代的自然地理狀態。因此,地層是記錄地球發展狀況的歷史書。地質學家通過地質年代表把它記錄下來。這個地質年代表,由國際地質學會於1881年正式通過,以後又經過不斷修訂補充,一直沿用到現在。據科學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層已有40-45億年歷史. 因為每個地方的地層厚度都不一樣,所以無法給你正確的答案!

『伍』 地質報告中的揭露厚度是什麼意思

地質鑽孔揭露厚度一般指揭露的覆蓋層有多深,也可指覆蓋層之後的各岩層厚度

『陸』 地層厚度是什麼意思啊

沉積地層,其上下層面在近距離內(范圍不大時)近乎平行一般,上下兩個層面間的垂直距離,叫地層的真厚度。如地層傾斜,上下兩出露面線間的距離稱地層視厚度。

『柒』 地層有多厚

天然的地質史書--地層
名稱
名稱: 天然的地質史書--地層
主題詞或關鍵詞: 地球科學
內容
內容
地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歲了。地質學家發現,鋪蓋在原始地殼上的層層疊疊的岩層,是一部地球幾十億年演變發展留下的「石頭大書」,地質學上叫做地層。

翻開這本碩大無比的大書,地質學家找到了許多隱埋其中的特別文字和圖畫--化石。在大書的前幾頁上,是人類祖先古猿的化石;再翻下去,又發現了許多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 及魚類的化石;最後幾頁,找到了一些藻類和原始細菌的殘骸。

地層包括各個不同地質年代所形成的沉積岩、變質岩和岩漿岩。地層形成的歷史有先有後, 一般說來,先形成的地層在下,後形成的地層在上,越靠近地層上部的岩層形成的年代越短。在地層的形成過程中,生物也不停地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進化發展。當某一時期的生物死亡後,就被掩埋在土壤之中,經過地質歷史的變遷,它們以化石的形式保留在原來的地層中。於是,不同時期的地層便有不同的化石相對應,這樣,地質學家就可根據化石的種類、 形態來判斷地層的新老關系,區分出各種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結構。比方說,在今天的大海 里生存著許多海生動物,每種海生動物對生活環境(如溫度、光照、水深等)都有不同的要 求。如果我們今天在遠離海洋的太行山某一地層中發現了與現代類同的海生動物的化石及海 洋沉積物,那麼可以肯定,在那久遠的過去,這里必然是一片汪洋大海,並可由此推斷出當 時海洋的一些大致情況。事實也正是如此,我國北宋時代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在他所著的《 夢溪筆談》一書中,記述了他當年考察太行山和浙江雁盪山時,都在山地的崖壁間發現了許多卵石和螺蚌殼化石,從而證明這些地方古時候曾被大海所淹沒。

地層從最古老的地質年代開始,層層疊疊地到達地表。不論在陸地還是水中,地層中的堆積物的性質和組織結構都不盡相同,它代表著不同地質年代的自然地理狀態。因此,地層是記錄地球發展狀況的歷史書。地質學家通過地質年代表把它記錄下來。這個地質年代表,由國際地質學會於1881年正式通過,以後又經過不斷修訂補充,一直沿用到現在。據科學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層已有40-45億年歷史. 每個地方的地層厚度都不一樣.

『捌』 地質報告中的揭露厚度是什麼意思

是指某區施工鑽孔中揭露某層位最厚的厚度,還沒完全揭露。

『玖』 海洋地質作用的特點

地球與其它星球抄特徵的區別襲是有浩瀚的海洋
,
海洋

育了地球上的生命
,

代地球上
70.8%(4/3)
的面積為海洋
.
地史中由於海陸的變遷海水增多次侵入大陸
內部
,
在地層中留下了廣泛的遺跡。例如,淮南地區保留的從雲古代中晚期(
Pt
2

到中奧陶(0
2
)的地層都屬海相沉積也就是說從10億前——5億年這個時期,
淮南地區曾被海水淹沒,成為了海洋的一部分,
0
2
——C
2
上升出海面,C
2
-P
又處於海陸交互的濱岸地帶(成煤時期)


海洋是陸地上最大的沉積盆地,蘊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海洋中幾乎含有
所有的化學元素,其中鈾是獲得原子能的主要元素)含量達億噸,是陸地含量的
900
倍。因此對海洋地質作用的研究是極其重要的,無論對地殼形成的了解及現
實資源的利用都有深刻的意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