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光地質錘怎麼樣
A. 這個地質錘怎麼樣業余愛好者使用
這種錘子事拋光的,做個車的安全錘還湊活,地質工作者不推薦,容易卷刃。地質工作者國產的推薦一體成型的地質錘如天工牌地質錘,最好的就是ESTWING的地質錘。用過的人大家一定明白的。
B. 埃及金字塔之謎是怎麼回事誰和我想的一樣可以得到追加懸賞分
埃及金字塔之謎
埃及金字塔之謎是人類史上最大的謎。
它的神奇遠遠超過了人類的想像。在埃及共計大約110座大小金字塔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薩高地的三大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Pyramid of Khafre、Pyramid of Menkare),其中胡夫金字塔(奇阿普斯)又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這座金字塔佔地13.1英畝,由至少重2.5噸的近260萬塊巨石建造,共重625多萬噸。是何人建造了如此宏偉的工程,一直眾說紛紜。至今,主要有如下四種解釋:
猜測一:百萬奴隸血汗的結晶
猜測二:混凝土澆灌的結果
猜測三:失落文明的遺產
猜測四:地外文明的傑作
但是,以上理論沒有一種完美到可以從真正意義上將金字塔解釋清楚。(是否就意味著先前的金字塔研究者在思維的大方向上存在著誤區?)
2000年前「西方史學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曾記載,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從「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島)開采來的。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時,胡夫強迫所有的埃及人為他做工,他們被分成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勞動3個月。古埃及奴隸是藉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築地點的,他們又將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著斜面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但是,近年來考古人員在金字塔附近發現了工匠居住的村落,那兒住過幾千名工匠,食宿條件有充分保證。並且,還在金字塔所埋葬死者的隨葬品中發現了大量測量、計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這表明這些死者就是金字塔的建造者,而他們不可能是奴隸,因為奴隸死後不會被安葬。此外,考古學家還在墓穴中發現了原始的金屬手術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後得到醫治的痕跡,說明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醫療待遇,而奴隸是不可能得到這種待遇的。此外,考古人員還在生活區內發現了勞工們的集體宿舍等生活設施的遺跡。通過對這些遺跡測算,只有大約25000名勞工參與建造金字塔,這就意味著希羅多德有關金字塔由百萬名工匠建造的論斷是不準確的。
然而,疑問仍舊存在: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復雜而繁重的工程,根據估計,胡夫金字塔用了260萬塊石塊。假設近萬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將十塊重達十噸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須費時近700年,但事實上,一座金字塔約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到底在沒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將石塊搬運、砌迭。金字塔的外壁石塊都精確地緊貼著,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樣,甚至連一張名片也插不進去;即使以現代最先進的土木技術也很難以完成。建造金字塔的石塊,是以木製的滾軸運送,可是尼羅河流域生長最多的只是棕櫚樹,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熱沙漠中唯一的遮陽材料;古埃及人決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櫚樹的材質比較柔軟難以充當滾木。如果滾軸的確是木製!那麼,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艦隊由外輸入木材,然而考古學家至今尚未找到運輸木材的船隻遺骸。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塊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內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宮,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麼方法設計並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時候人類尚未掌握鐵器。據測算大金字塔是由260萬塊每塊重約10噸的石塊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塊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粘合物,歷經至少4500年的風吹雨打,其縫隙迄今仍相當緊密,一把銳利的刀也難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藝,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隸之手,的確令人難以相信。同樣,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金字塔作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實在難以置信,暫且不說這260萬塊巨石如何採掘,要完成此建築所需時間長達近700年。如此簡單的數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們又為何要建造這個自己無法享用的陵墓呢?
因此,另一種解釋就更具有合理性了。2000年法國化學家戴維杜維斯提出了驚人的見解;他認為建造金字塔的石料不是天然的,而是由人工將破碎的石灰石摻和一種礦物質粘結劑澆鑄而成的。此理論的依據之一是他在一石料中發現了一英寸長的人發。之二是他發現石料中夾有礦物質和氣泡。就採石場的岩石取樣化驗對比得知:天然石塊是不會含有這兩種物質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利用木模逐層澆灌造石得來的。然而,問題並沒有這么簡單。戴維杜維斯的人造石說只不過解決了金字塔的石塊搬運與壘砌問題,至於金字塔的真實建築目的,所隱含中的大量的不可思議的神秘現象以及超高度文明跡象對於尚處於奴隸制發展階段的古埃及王國來說的確顯得難以至信。
大金字塔作為人類史上最偉大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由其建築技術上的高超、定位技術的精確,一直以來使世人驚嘆不已:在平均邊長9063英寸的底座上,金字塔四邊互相的誤差率還不到1%;現代建築的一大難題「正直角技術」甚至被古建築大師們游刃有餘應用於金字塔的轉角建構上,達到令人驚呀的「2秒之微」的誤差;金字塔雖不是建造在正北緯30度在線,卻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所存在的細微的誤差是有意加上去的。(假設原始設計者希望以肉眼,而非心眼,從大金字塔的底邊看到太空的極點的話,將大氣中光線的曲折方式也計算在內後,大金字塔所在的位置一定要在29度58分22秒,而非30 度的位置不可。58分22秒與實際位置所在的58分51秒之間的差距還不到1分的一半。)
美國加州大學派出科研人員前去考察。進入塔內之後,他們發現所攜帶的各種電子儀器幾乎都失靈了。還有人試圖通過X光透視大金字塔的內部構造,卻發現根本無法得到影像。難道說大金字塔的設計者已經懂得了X光的透視原理,擁有防X光透視的技術與意識?
在胡夫金字塔中,內部結構極為復雜和神奇,並飾以雕刻、繪畫等。由於墓室和甬道里十分黑暗,這些精緻的藝術作品需要光亮才可能進行,應是在利用火炬照明或者是在油燈下才能完成。當時如果真的是使用火炬或油燈,就必然留下一些「用火」的痕這。可是,現代科學家對墓室和甬道里積存了5000多年之久的灰塵進行了全面仔細的科學化驗和分析,結果證明:灰塵里沒有任何黑煙和煙油的微粒,沒有發現一絲一毫使用過火炬或油燈的痕跡。由此可見,藝術家在胡夫金字塔地下墓室和甬道里雕刻、繪制壁畫時,根本不是使用火炬或油燈來照明,而很可能是利用某種特殊的蓄電池或者其它能夠發光亮的電氣裝置。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難道已掌握有類似於現代電燈的技術么?
20世紀40年代,法國人布菲爾發現在金字塔形的構造物內,產生著一種無形的、特殊的能量,稱之為「金字塔能」。這種無形的、特殊能量,能使塔內的動物屍體變成了木乃伊,食物不易腐爛,刀片保持鋒利,鮮花能常開不謝,等等。
天狼星是一顆不尋常的星星,它具有雙重星球系統的身分:天狼星A便是我們看到的部分。另外還有天狼星B,圍繞在天狼星A的周圍,但因體積小,無法以肉眼看到,一直到1862年,美國天文學家艾爾文•克拉克(Alvin Clark)用當時最大、最新的天體望遠鏡,才發現了它的存在。這是西方人第一次看到天狼星B。然而,金字塔經文中的作者卻早已具備了天狼星為雙重星球系統的知識。他們又是如何知道的?
……
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逐步深入,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就連傳統上對於吉薩古建築群在建築時間的判定上都非常值得懷疑。
首先,獅身人面像(Sphinx)很有可能並非是在卡夫拉統治期間修建的。之所以傳統上的考古觀點都認為它是由卡夫拉修建的,主要是因為公元前1400年法老圖特摩斯四世在其腳爪之間放置的一塊石雕上僅存的一行文字涉及到了「卡夫」這兩個字,後人推測「卡夫」指的就是法老卡夫拉。另一方面,當初位於其附近的河岸神殿在出土時發現裡面就有一座雕像將卡夫拉本人描繪成一個獅身人面像的神靈。可是,到了1905年,有關獅身人面像與卡夫拉之間的直接關系就顯得站不住腳了。考古發現在古文獻記載中古埃及所有統治者的姓名無一例外都有一個現在稱為「徽印」的長方形外框。但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考古學教授J•H•布瑞斯蒂的德注意到,在「卡夫」這兩個字外部沒有古埃及用來圈住統治者名字的長方形或橢圓的圖形,因此「卡夫」可能並非指一個法老的名字。而「卡夫」這兩個字在古埃及文字中僅僅是「升起」的意思。1992年紐約法醫學專家弗蘭克•多明哥對埃及法老卡夫拉雕像的頭部及獅身人面像的「人面」作了深入細致的研究,結果證明兩者差別之大不可能是同一人,即「人面」不是卡夫拉。因此,先前考古學家對於它面部進行的主觀詮釋顯然是錯誤的。另外,1992年8月來自波士頓大學地質學修奇博士(Robert M Sehoch)根據獅身人面像所受腐蝕的特點與程度同樣也得出了一個驚人而又嚴謹的結論:獅身人面像至少在埃及歷史上最後一次雨季的早期,也就是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5000年就已建成。獅身人面像的侵蝕邊緣比較圓鈍,呈蜿蜒彎曲向下的波浪狀,有的侵蝕痕跡很深,最深達2米。另外上部侵蝕的比較厲害,下部侵蝕程度沒這么高。這是典型的雨水侵蝕痕跡。而獅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1000多年,其餘時間被掩埋在沙石之中。如果真是建於埃及卡夫拉王朝而又被風沙侵蝕的話,那麼同時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築,也應該受到同樣程度的侵蝕,然而古王朝時代的建築中沒有一個有獅身人面像受侵蝕的程度嚴重。而從公元前3000年以來,吉薩高原上一直沒有足夠造成獅身人面像侵蝕的雨水,所以只能解釋這些痕跡是很久遠以前、吉薩高原上雨水多、溫度高時的時代殘留下來的。修奇博士的論點,在當年美國地質學會年度大會上,獲得了3000名同行的一致支持。而事實上,它是由幾乎一整塊重達2000多噸的巨石所造,據埃及考古學家分析認為其在修建技術方面甚至要比其它已確定年代晚幾千年的建築都要高超的多。在埃及古王國建朝之前古埃及人難道有相應的社會組織來動員足夠的人力從事此類大規模建築工程嗎?
並且,在1998年的世界金字塔研究大會上,世界金字塔研究學者們普遍接受了一個新的推斷。胡夫金字塔大石塊間的紗漿經過C-14的檢測,證明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遠遠超過胡夫國王的第四王朝,完全可以斷定,後人所說的胡夫金字塔在胡夫執政之前就已存在。(只是不知為何法老胡夫偏偏要將其作為自己的聖地?)
從種種跡象表明:傳統上對於埃及金字塔的認識與真實情況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古埃及人能夠獨立完成此奇跡的建造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就有人把金字塔與神秘學聯系起來,認為金字塔是地球前一次高度文明社會滅亡後的遺產,或者是諸如大西洲之類已經毀滅的人類文物的遺留物。亞特蘭蒂斯(Atlantis)曾被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迪邁斯》(Timaeus)和《格利迪亞斯》(Critions)中記載過。大西國軍隊曾經征服過埃及。也就是說是大西國人將金字塔文明帶到了埃及。還有某些生物考古學家甚至認為,地球的周期性氣候變化會導致高級智能生物的周期起源和進化,生生死死,周而復始,最後一次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之前。史前文明不幸毀滅於一場核大戰或是太陽系運轉到宇宙空間某個特定位置時地球上周期性出現的不適應人類生存的氣候。億萬年的滄海桑田幾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跡,僅留下極少遺物,成了現代人類的不解之謎。
然而,事實上此論斷是根本經不住嚴謹的科學分析論證的。
從埃及金字塔所表現出來的眾多超高度文明跡象表明:其建造設計者所擁有的科技文明程度甚至遠高於當今人類文明。但是,我們根據人類史學研究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任何一個獨立發展的文明,其發展程度與其社會制度、人口數量、文明所影響的區域面積、資源以及能源的利用狀況等諸多因素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地球上曾經存在過超越當今人類文明的史前文明,那麼此類文明勢必會在全球范圍發揮出相當大的影響力,在世界各地都應該留下由此類文明所創造的城市遺跡、大量已開發過的礦產遺跡、由高度文明所產生的垃圾、以及人類骸骨化石……可是,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在無論任何一個地質層中都沒有找到相關充足的證據。更何況,此類論斷也違背了達爾文的生物演化理論,地球上所有物種的演化均是由低等到高等循序漸進緩慢發展的,並且唯有現代人類才具備發展出高度文明的生理條件。此外,根據史料記載所謂的亞特蘭提斯帝國就其發展狀況只不過是處於奴隸制的鼎盛時期罷了,一個由君主奴隸製作為統治方式的古代文明怎麼可能發展出甚至超越現代文明的科學技術呢?僅憑一次島嶼沉沒或是一次大規模火山爆發怎麼可能就能夠輕易將擁有超越現代文明的遠古文明徹底毀滅呢?
由於建造金字塔之說尚有許多難以解釋之處,所以,隨著飛碟觀察和研究活動越來越廣泛,以瑞士人埃里奇•馮•丹尼肯(ErichvonDaniken)為代表的一些人把神秘的金字塔同變幻莫測的飛碟上的外星人聯系起來。他們認為,在幾千年前,人類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這樣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有。有人認為金字塔是外星人作為飛碟導航的地標,是外星人到地球上來的一個降落地點,是停留站;是外星人的發電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座秘密廟宇,一個倉庫儲藏著開大闢地以來直到世界末日的歷史上的重要文獻;是天文台,用以觀察蒼穹,了解星辰的運行,占補未來;是多功能的計量器可用於測繪大量土地,可計算時間,確定一年月有365.2422天……
但是,即便是「外星說」,同樣也存在著種種疑問無法做出合理性解釋。
研究外星人的學者一直相信,遠古的高度文明,是由外星人傳來的。類似傳言,在阿特蘭提斯與瑪雅文明等,都不絕於耳。古埃及人是否曾經接觸過外星人,以古埃及這個重歷史與教育的民族而言,如果真的接觸過外星文明,斷無可能在相關數據中找不到任何記載。隨著埃及考古學家經過多年挖掘考證工作之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古埃及人確確實實參與了金字塔的建造。在吉薩高原發掘出大規模的金字塔建造勞工的生活區遺跡,同時也發掘出相當數量的建造工具。如果是地外人造金字塔為何還要古人參與其中?
那麼,除此之外還可能會有哪一類超高度文明具有對此奇跡的創造施之以影響的可能性呢?以我們現有的知識領域來找尋,唯一真正值得考慮的就只有未來文明。要想證明未來文明與埃及金字塔有關,首先需要論證的就是「時間倒流」(Time-going-backwards)是否可以成為可能。
有大量的事實證據可以證明的確存在「時間倒流」現象。近代考古學家在史前地質層中發現了大量的人造工具及人類遺跡,並測定了它們的年代,這些考古發現的年代測定結果表明,這些來自於遠古世界的神秘物體其歷史要比我們原先想像的要古遠得多。
1817年,考古學家HenryR.Schoolcraft和ThomasH.Benton在美國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塊石灰岩石板上,發現了兩個類似人類(Phenanthropus Mirabilis)的腳印,長約10.5英寸,腳趾較分散,腳掌平展,與長期習慣於不穿鞋走路的腳印相近。腳步強健有力,腳印自然,各種跡象均表明:其壓痕是在岩石很軟時踩上去的。據鑒定,這塊石灰岩石板有2億7000萬年的歷史。一位美國業餘地質學家在美國內華達州的Fisher峽谷內,發現了一塊帶鞋印的化石。這個化石是由於鞋跟離開地面時所帶起的泥土造成的,鞋印的保存出奇的好,並且這塊化石的年代可以追溯到2.25億年前的三疊紀石灰石。化石被發現的時間是1927年,不過當近期的科學家以顯微攝影重現這個遺跡時,才發現鞋跟的皮革由雙線縫合而成,兩線相距1/3寸平行延伸,而這樣的製鞋技術在1927年是沒有的。加州奧克蘭考古博物館榮譽館長Samuel Hubbard針對這個化石下了這樣的結論:「地球上今天的人類尚不能縫制那樣的鞋。面對這樣的證據,即在類人猿尚未開化的億萬年前,地球上已存在具有高度智慧的人……」而中國一位著名的化石專家海濤在新疆的紅山也發現了奇特的類似人類鞋印的化石,距今約二億七千萬年。鞋印的印跡全長26厘米,前寬後窄,並有雙重縫印。鞋印左側較右側清晰,印跡凹陷內呈中間淺兩端深,形態酷似人類左腳鞋印。1938年美國肯塔基州柏里學院地質系主任柏洛茲博士宣布,他在石炭紀砂岩中發現10個與人類完全相同的腳印。顯微照片和紅外線照片證明,這些腳印是人足壓力自然造成,而非人工雕刻。據估計,有人足痕跡的這些岩石約有二點五億年歷史。更早一些時候,有人在美國聖路易市密西西比河西岸一塊岩石上,曾發現過一對人類腳印。據地質學家判斷,這塊岩石約有二點七億年歷史。三葉蟲是5.4至2.5億年前的生物,早已絕跡。最為奇特的是業余化石愛好者麥斯特(William J.Meister,)於1968年6月在猶他州羚羊泉(AntelopeSprings)的寒武紀沉積岩中發現了幾塊三葉蟲化石。就在一隻三葉蟲的化石上面竟然發現一隻成人的穿著便鞋踩上去的的腳印和一個小孩的腳印,長約10.25英寸,寬約0.5英寸,嵌在岩層中。經猶他(Utah)大學著名的化學家MelvinA.Cook鑒定這的確是人的腳印。他敘述說,「當我用地質錘輕輕敲開一塊石片時,石片「像書本一樣打開,我吃驚地發現,一片上面有一個人的腳印,中央處踩著三葉蟲,另一片上也顯出幾乎完整無缺的腳印形狀。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幾個人穿著便鞋!」之後,1968年7月,地質學名家伯狄克博士親往羚羊泉考察,又發現了一個小孩的腳印。1968年8月,鹽湖城公立學校的一位教育工作者華特,又在含有三葉蟲化石的同一塊岩石中發現了兩個穿鞋子的人類足跡。1972年,在美國內華達州菲夏峽谷的三迭紀(1.9-1.6億年前)石灰岩層中,發現了鞋印,且是雙重縫印的皮底鞋印。1983年,土庫曼共和國科學院的阿莫尼亞佐夫教授也在距今1.5億年的岩石中發現了似人類的腳印化石。所有這些發現,經有關學者鑒定,均認為令人無法懷疑,是對傳統地質學的嚴重挑戰。猶他州大學地球科學博物館館長馬迪生,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那時候「地球上沒有人類,也沒有可以造成近似人類腳印的猴子、熊或大懶獸,那麼,在連脊椎動物也未演化出來之前,有什麼似人的動物會在這個星球上行走呢?」三葉蟲是細小的海洋無脊椎動物,與蝦蟹同類。在地球上存在時間從6億年前開始,至2.8億年前滅絕。而人類出現的歷史與之相比,很短,至於穿上象樣的鞋子不過三千多年 。這一切,又該作何解釋?
人類學會製造工具不過幾十萬年歷史,然而,人們卻從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形成的礦石中發現人工製造的東西(OOPARTS)。16世紀,秘魯的西班牙總督弗朗西斯哥•德•托列多的辦公室里,放著一塊從裡面露出18厘米長鐵釘的岩石,是某採石場親自送來請教於他的。1844年,蘇格蘭特衛德河附近的礦工,在地下8英尺的岩石中發現藏有一條金線。1845年,英國布魯斯特爵士報告,蘇格蘭京古迪採石場在石塊中發現一枚鐵釘,鐵釘的一端嵌在石塊中。1851年,美國馬薩諸塞州多契斯特鎮進行爆破,從堅實的岩床中炸出了兩塊金屬碎片。這兩塊碎片合攏後,竟是一個鍾形器皿,高12厘米,寬17厘米,是用某種金屬製成,有點像鋅或鋅與銀的合金,表面鑄刻著6朵花形圖案,花蕊中鑲有純銀,底部鐫刻著藤蔓花環圖紋,當地報刊《科學美洲》(第七卷,p.298-299)譽為「精美絕倫」。1852年,蘇格蘭一處煤礦中,在一大塊煤炭中發現一件形狀像鑽頭的鐵器,而煤塊表面無破損,也找不到任何鑽孔。1852年6月5日《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以「過去時代的遺物(A Relic of a BygoneAge)」為題報道,在馬薩諸塞州Dorchester地區6億年前的前寒武紀岩石層中發現了金屬花瓶,是一種呈鋅白色的合金,經測定,含有大量的銀成份。1880年,地質學家J.D惠特尼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太波山(TableMountain)的地下300英尺的地方挖出的各種石器工具作鑒定,發現有類似現代的杵一樣的工具。據測定,發現這些工具的地層年代是在五千五百萬年前。1885年,澳大利亞一處作坊的工人,在砸碎煤塊時發現煤中有一個閃閃發光的金屬物,是一平行六面體,兩面隆起,其餘四面均有深槽,形狀規則,使人無法否認這是一個人造物體。1887年考古學家 FlorentinoAmeghino在阿根廷的海濱、一個叫MonteHermoso的地方,發現了350萬年前的燧石、雕刻的骨頭化石及古代壁爐等。1891年,伊利諾伊州摩里遜維爾鎮一村婦在敲碎煤塊時,發現煤里有一條鐵鏈 ,兩端還分別嵌在兩塊煤中。這兩塊煤原來是一個整體,只是在敲碎時才分開。1928年,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一個採煤礦井發生爆炸,之後在現場發現一整面用方形混凝土塊砌好的牆。從這個礦井所採到的煤屬石炭紀,也就是說其年齡至少也得有2.86億年。196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蘭恰市洛亨斯寶石禮品店3位合夥人蘭尼、米克謝爾 和麥西,在一個海拔4300英尺的山峰上,找到一塊化石。當他們用鑽石鋸開化石時,鋸刃被堅強的東西弄壞了,打開後才發現,化石中包著一個「晶洞」,裡面有一個像汽車火花塞一類的東西。中間是一條金屬圓芯,外包一個陶瓷軸環、軸環外又有一個已變成化石的木刻六邊形套筒,套筒外面便是硬泥、碎石和貝殼化石碎片。據地質學家估計,這塊化石在5 0萬年前就已形成。而50萬年前又何來汽車火花塞? 人類懂得穿上衣服的歷史至今不過4600年,世界各地發現並證實了2萬年前的鐵釘。在美國得克薩斯州GlenRose的拉克西河(Raluxy)河床中發現有生活在白堊紀的恐龍的腳印,考古學家們吃驚地在恐龍腳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時發現有12具人的腳印化石,甚至有一個人的腳印迭蓋在一個三指恐龍腳印上。把化石從中間切開,發現腳印下的截面有壓縮的痕跡,這是仿製品無法做到的,顯然不是假冒的。另外在附近同一岩層還發現人的手指化石和一件人造鐵錘,有一截手柄還緊緊留在鐵錘的頭上。這個鐵錘的頭部含有96.6%的鐵,0.74%的硫和2.6%的氯。這是一種非常奇異的合金。現在都不可能造出這種氯和鐵化合的金屬來。一截殘留的手柄已經變成煤。要想在短時間內變成煤,整個地層要有相當的壓力,還要產生一定的熱量才行。如果錘子是掉在石縫中的,由於壓力和溫度不夠,就不存在使手柄煤化的過程。這說明岩層在變硬、固化的時候,錘子就在那兒了。發現人造工具的岩層和恐龍足跡所在岩層是一致的,而其它岩層都沒有恐龍足印和人造工具。難道這說明人類和恐龍的確曾生活在同一時代?在南非的克萊克山坡,礦工們發現了幾百個金屬球,而這些球所處的地層據考證有大約28億年的歷史。環繞鐵球的凹槽十分精緻,制鐵技術專家認為很難解釋成是自然過程形成的。1966年夏,美國地質勘探學家維吉尼亞•麥金泰爾博士在墨西哥鑒定了一批在麥阿科勒克出土的鐵矛。起先估計這些鐵矛的歷史不到兩萬年。但測試結果表明是25萬年。1968年,考古學家Y.Druet和H.Salfati在法國的一個叫Saint-JeandeLivet的地方,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地層中發現了一根金屬管。1871年考古學家WilliamE.Dubois在美國伊利諾斯州(Illinois)的LawnRidge旁鑽井時,在距地表114英尺深處發現了一枚類似於錢幣的東西,據伊利諾斯州地質勘探局(IllinoisStateGeologicalSurvey)鑒定,其所處地層屬於更新世(20~40萬年前)。這些比成岩期還要早的人造金屬物的清單還可以開很長很長……
1921年在非洲尚比亞,人們發現了一個古尼德人的頭骨,頭骨左方有一個邊緣平滑的圓孔,這圓孔唯有子彈射擊才能形成。而據考證,古尼德人生活在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有7萬年。當時的人類,才剛剛學會使用石斧! 並且還曾經發現過4萬前的牛羊骸骨中赫然的子彈穿過的痕跡。在秘魯國立大學的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一個人像,穿著衣服,鞋子,戴著帽子,雙手舉著一個望遠鏡正在觀察天體。完全是一副現代人的作派,可據考察卻是30000年以前的作品。在南非的布蘭堡,有一幅名為「白婦人」的壁畫。畫中婦人身著短袖套衫,緊身褲,戴手套,穿吊襪,腳穿便鞋。看過此畫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認為這是一幅現代畫。人類發明衣服才只有三四千年的歷史,但這幅古代墓畫據考證至少有上萬年的歷史。
隨著前蘇聯的解體,一些機密檔不斷面世,科學家查閱到其中也有時光倒流的內容。1971年8月,前蘇聯飛行員亞歷山大•斯諾夫駕駛米格21型飛機在做例行飛行時,無意中「闖入」了古埃及。於是,他看到了金字塔建造的場面: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中,一座金字塔巍然矗立,而另一座金字塔剛剛奠起塔基……
來自北約的絕密報告,報告中所描述的事實,同樣令人匪夷所思:1982年,一位北約飛行員在一次從北歐起飛的飛行訓練中,他的視野里,竟然出現了數百隻恐龍,飛機竟然來到了史前非洲大陸。一位北約飛行員在飛行途中,「誤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戰場。盟軍和德軍戰機的飛行員都看見了他,他也看見了他們,僅僅1分鍾後,他又回到了現實。
1986年,一位美國飛行員駕駛SR71型高空偵察機飛越佛羅里達州中心城區時,突破「時空屏障」,來到了中世紀的歐洲上空。他在遞交給軍方有關部門的報告中這樣說,飛機掠過樹梢,可以感受到巨大的篝火發出的熱浪,成堆的屍體令人觸目驚心。專家們調查後指出:這位空軍飛行員看到的是歐洲歷史上發生著名的「黑死病」的情景。由鼠疫引發的瘟疫波及整個歐洲大陸,成千上萬的人倒斃街頭。
事實上,在對於「UFO」的研究中也同樣存在著按以往理論所不能解釋的現象。1957年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有人看到過從飛碟里走出來的與東方地球人一模一樣的人,且表情豐富。在1973年11月3日晚的哥倫比亞長途電訊工程師卡斯蒂略看到兩個酷似地球人中歐洲人的飛碟人。1976年1月12日貝洛奧里藏特市一對夫婦在一架飛碟上見過外形與地球人無異的人。上世紀80年代,原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的Feliks Zigel博士在整理了約2萬起
C. 中國地質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18級的地大抄小學弟來晚了!
地大的專業,當然是地質方面的專業比較強。所以我還是推薦地質類的專業!地大的地質工程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是地質學類中的王牌。
專業是校品牌專業,2007年獲得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資助,2008年與2013年獲得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資助。
D. 讀書筆記30000字,別太深奧,讀書筆記多點,讀後感也是!!越快越好哈...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愛",一個多麼閃亮,多麼令人鍾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里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在這本書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快的行為》這兩節,第一節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里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麼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熏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節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後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後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讓肇事者站起來,並沒給他處罰,聽他講完事實後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說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里就表現了卡隆他關心他人的一種高尚的精神,並且得饒人過且饒人,這是難得的一種為人處事.
讀到這里,我想在這個以經濟利益為主的社會上,使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那種關愛他人的精神已經漸漸淡漠,在社會加強精神建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校家庭上學習這關愛他人,讓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愛心來熏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格林童話》讀書筆記
《格林童話》是通過「寓教於故事」的形式,讓讀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長的豐富「養料」 。並且,通過寓言故事,教懂讀者一些課本上未能學到的道理。教會讀者「分辨善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做人不能懶散、智慧是進步的階梯、遇到危險要冷靜……」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話》在語言上朴實無華、生動流暢,簡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來,栩栩如生,又充滿了德國的鄉土氣息,令人倍感親切。
《格林童話》寓教於樂,每一則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號角》告訴人們做事不能太貪心,多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一定會得到他人的好報。《灰姑娘》則說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質總有一天會被人發現的。《不孝的兒子》教人們懂得了對待父母、長輩一定要孝順、尊敬……
《格林童話》源自民間,在藝術上通俗、質朴、粗獷、生動,表現了純真的自然美。文中的主人公個性鮮明,善惡對錯一目瞭然。不少主人公憨態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總是把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矛盾沖突置於斑斕多彩的幻夢之中,藉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局告終。故事中,自然與神奇,現實主義與浪漫幻想交相輝映,融為一體,使讀者既感到故事情節合情合理,又體現了讀者的意願,從而得到滿足。如今在這樣一個物慾如潮如流的社會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時無法正確辨別善與惡、對與錯。這種時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話》,在一個個生動、簡單的故事裡你會體味出內在的深刻意義——以理性的態度去辨別世間的善惡對錯。看《格林童話》就像是一次心靈的放飛,看看故事情節體味一下其中的意義,欣賞欣賞其語言藝術的特色。猶如采擷最豐碩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來滋養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
打開《海底兩萬里》,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和書中的主人公探險家尼摩船長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古怪,但看到朋友死去卻會無聲地落淚;他知識淵博,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他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他會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甚至還為法國政府償還幾百億國債;他還會逃避人類,對他人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仍是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氣罐里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氧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那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為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為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深深感動了我.
作者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這事發生在一八六六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潛水船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於世.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船,潛航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這好像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尋自由,又對自己孤獨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
這部作品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曲折緊張,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融於一爐.作者獨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長的旅行中,時而將讀者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帶進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波瀾壯闊的場面描繪和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交替出現.讀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就這樣,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開始和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乘坐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郁,知識淵博的人,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
鸚鵡螺號從日本海出發,進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後到達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潛艇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著非洲海岸,徑直奔向南極地區.然後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隨暖流來到北海,最後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渦中.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十二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我覺得我自己也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
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博斗,反擊土著人的圍攻等等.書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
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至今仍然熱門的環保話題,早已在兩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籲,可見留下有關人類正義更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讓讀者感受豐富多採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後,啟發我們以心靈更大的收獲.
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去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噬為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這本書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過程中我和尼摩船長以及遊客們都可以說是隨著事情發展,而有所變化,有時惶恐不安,有時輕松愉快.
這本書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完全自然的知識啟迪,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獲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說.
《活著》讀書筆記
只要活著
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說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了感嘆一番也就丟下了.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余華寫的小說《活著》,《活著》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著作者平實的敘述中,經歷著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說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著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嫖娼,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 他活著,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著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戶,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應該說是生活,為了活著,一家人的活著,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著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說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裡反到踏實了.他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著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現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說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著,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里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 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出來的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幹了.有慶嘴唇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
看到這里真是說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麼會如此荒唐 怎麼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 真是什麼樣的人心 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著,因為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著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著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著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著.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著他外公到了七歲,發著高燒,幫著徐福貴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葯,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著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么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也許無所謂活著,塵世的苦難,活著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著,只是在陳述活著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說: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度吧,只要活著,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著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西遊記》讀書筆記
每當我翻開《西遊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嚮往自由,嚮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花果山上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於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遊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童年》讀書筆記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 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凶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裡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 ,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 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 一個是地獄 ;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圍城》讀書筆記
《圍城》是我認為我有史以來度的最快的一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貶義,不知是否有人會罵我早熟之類的),甚至主人公方鴻漸的一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來).
我一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說來看的,只是為了圖個樂子,也並沒想寫什麼讀後感.於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共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我一般讀小說,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一些抗戰時期的事情——"圍城"嗎!即八路軍把日本鬼子圍在一座孤城裡無路可逃,被迫投降一類的事.但是,內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對不上號.它倒是講了一個上海的青年,出國留學後騙來了個博士學位,回國時候和回國後發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書,並懷疑這書是否印錯了,是不是誤打誤撞地把一個別的作家的什麼別的著作給印過來了.但事實證明,書是對的,and I was wrong.
我無奈,小憩後,繼續看下去.
我這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看到一半,就總想知道結尾.一番內心中的激戰後,良心逐漸敗下陣來,好奇心漸漸佔了上風.以是余便翻經至其末,以觀其後果.但,此"後果"使余大失所望——這書的末尾不是結尾,而是什麼錢夫人寫的"附錄——記錢鍾書與《圍城》!"
我看了下去,還沒看到一半,便猛地把書合上,萬千的思緒戛然而止,學著趙辛楣罵孫柔嘉的架勢嗔道:"Damn楊絳這個傢伙,沒事寫這個干甚 !這下可好,文章不用讀了,內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頭了!"
但是,冤大頭還是幾乎一口氣地把這本書讀完了——它的內容太精彩了!
從那次經歷後,我終於明白了這大學生的平常生活和艷遇等事件與"圍城"二字有什麼關系.
不過,在說"圍城"二字之前,還是先來說說這本書,這對理解有好處.
作者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說:"這書寫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許正是這樣,作者才寫出了本書.
其實,"圍城"所講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鴻漸(即作者本人)身陷"圍城"的情況.楊絳在寫"錢鍾書與《圍城》"時,曾提到了"方鴻漸結婚後處境如身陷圍城".
的確,方鴻漸在訂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孫柔嘉的關系還算比較好(不能說是十分親密——也許柔嘉說的沒錯,鴻漸根本就沒真正愛過她).但婚後二人動不動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開始吃了她以前說過不會吃的"陳醋"(即蘇文紈與唐曉芙).而且,用人李媽,柔嘉的Auntie,鴻漸家的兩個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亂,幫他們添油加醋.但在最後的爭吵後,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們雖不可能永遠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收斂,使身陷得狀況好轉一些.
但我認為,主人公身陷圍城的狀態並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得了的.
例如,在眾人初到三閭大學時,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長高松年的"欺騙",也許這個騙局不是高松年刻意設下的,但這也是身不由己.但,鴻漸認為,這是.而且,孫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負.
於是,我運用我超常的聯想能力後,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小學時,我因學習成績頗受大家的好評.但,升入初中後,這一切只是"父母在誇孩子的假博士學位"罷了.
於是,我整天擔驚受怕,怕被別人恥笑.但,我的老師,家長對待我就像當時蘇文紈對方鴻漸一樣.不過,我的心裡想著玩就像方鴻漸在想唐曉芙.
我於是暗下決心: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像鴻漸最初對待唐曉芙一樣對待它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決心,就盡最大力來將它實現吧.
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個"孫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壞,我們都要接受"她".千萬不要與"她"合不來,過不去,否則,下場是會很慘的.
另外,我身邊還有一點像小說裡面的,就是緋聞鬧得很厲害.這一點是我要"批鬥"的.
《孟子》讀書筆記
作為傳統文化的先祖,孟子於中國的影響是達數千年之長遠,我輩中人自然難以三言兩語以攬括,雖然我的認識只是管錐之見,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氣魄卻如穿透萬里晴空的紅日,我即使局限於視野和眼識,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覺得孟子的厲害處正在於,所提倡的「仁義」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質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對事物利益關系的短視,而仁、義卻能長遠影響到未來,故有「捨生取義」、「舍利取義」之說。狹義的「仁義」是指封建時代人倫的忠義孝悌,實則是千百年來對孟子的誤解,因為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三綱五倫已革了命;《中庸》講:「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那末,此「仁義」還有永恆的意義可言嗎?所以我們今天理解孟子的「仁義」,實應站在高處,從廣義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對客觀普遍規律的認識,孟子的「仁義」也不二致。而這種認識,可讓孟子如一熟練漁夫的手鉗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縱有大腿大腳亦是擺脫不了。無論事物表象出現多麼錯綜復雜的問題或困難,孟子皆顯得不昏沉也不散亂,經常化險為夷、轉難為易,而綽綽有餘。
當今著名於世界的「系統論」、「系統思考」,雖口口聲聲反對捨本逐末,而要動態、長遠地看事情,說透了:皆可從孟子的仁義思想找到雛形。用毛澤東的話「干振而枝披,將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義之道最為恰當不過了。而抓不到仁義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終生疲命於隨時浮現的海市蜃樓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點,我覺得孟子最值得後人效仿的是他獨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氣概。這點即註定了他若有機會作為,給予一發揮才乾的舞台,則必能成一王業的大人物也!獨行特立者,立場堅定,意識獨立;不同流合污者,則能做到不見異思遷、不心隨物轉。有此二者,則造就了孟子之大氣魄,表現在文風上則氣勢雄奇而磅礴,用來創業則整個世界都向他一人傾倒,孫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於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體現。當今社會形勢風起雲涌,常常人置於其中而莫辯方向,倘學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驚天地而泣鬼神呢?
雖然研習《孟子》的時間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義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終生了,最後,再對孟子的仁義之道作一總結: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獨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駕馭形勢的氣魄。
E. 地球上到底出現過幾次人類文明如果出現過,那些文明發達嗎
五次,那些文明發達。
地球人類的歷史總共有五代。分別是:蘇美爾人、巨人、利莫里亞人、亞特蘭蒂斯人、現代人類。
地球第一代文明是蘇美爾文明。他們歷史最悠久,能力也最強大。第一代的蘇美爾人是被尼比魯星球上的阿努納奇人(Anunnaki)創造出來的。他們擁有著超長的壽命和神秘的能力。直到現在,蘇美爾人都一直在地球內部悄悄的神秘存在著,直到現在。
地球第二代文明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巨人文明)。上古時期有誇父追日的傳說。誇父實際上巨人之一而已,誇父作為巨人一族曾經參加過黃帝與蚩尤的戰爭,誇父加入到蚩尤的隊伍中,目的是要與侵犯地球的軒轅一族黃帝對抗。我們的歷史被改寫了。
黃帝其實是參宿四外星勢力的軒轅一族首領而已。所以黃帝屬於外星來客,是地球的入侵者。而被皇帝描述成惡魔的蚩尤,其實他就是巨人之一,是地球第二代巨人中最頂尖的戰力。
地球第三代文明是利莫利亞文明(Lemuria)。利莫利亞文明也叫MU(穆)文明。而利莫利亞人當時生活的大陸也叫做姆(MU)大陸。他們的基因是外星人正邪兩派共同參與製造的。雖然體型較小但是注入了過多的暴力基因,所以利莫里亞人種非常的好戰。
地球第四代文明就是大名鼎鼎的亞特蘭蒂斯文明(Atlantis)。作為地球第四代人類,亞特蘭蒂斯人有許多外星人的先進基因,所以,亞特蘭蒂斯人的科技是他們最大的亮點。他們可以操作水晶的力量來改變地球的氣候,以及自由能源的使用,使得他們的國度非常發達。
著名的亞特蘭蒂斯人就是第三代的利莫里亞人的一個分支,與利莫里亞人相比,亞特蘭蒂斯人的暴力基因被削弱了。
地球第五代文明,也就是我們現在的這一代現代人類文明。是銀河系最先進的基因工程團隊一起聯手打造的傑作。第五代人類雖然屏蔽了所有與身俱來的異能,但是肢體、形態、容貌、氣質等方面都是非常非常完美的。
(5)哈光地質錘怎麼樣擴展閱讀
地球誕生至今的46億年演化過程中,地球上的生物歷經了5次大滅絕,生生死死,周而復始。因而有人推斷,地球上曾出現過多次高級文明社會,但不幸的是這些文明都毀滅了。億萬年的自然變造幾乎抹去了一切痕跡,只有少數證據得以保存。
1972年,在非洲加彭共和國發現了一個20億年前的鈾礦———奧克洛鈾礦。在礦里還發現了一個史前遺跡:
一個古老的核反應堆。它是由六個區域的大約500噸鈾礦石組成,運轉時間長達50萬年之久。對這個保存完好、結構合理的核反應堆,現代文明真是瞠目結舌。人類掌握核能技術,建立第一座核反應堆,只是20世紀40年代的事情。
F. 簡要一點的讀書筆記。。哈
我讀了前蘇聯的來尼·奧斯特洛夫自斯基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知道了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種韌勁,一種積累。毅力的表現往往是一個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驚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更會堅強地去面對。這是我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大的感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生動地描寫了一代工人階級青年在苦難中誕生、在斗爭中成長的過程;在風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資本家、反動哥薩克、外國侵略者的重重壓迫下,他們懂得了愛和恨,增長了知識,煉就了堅韌頑強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風暴中,經過共產黨的教育,百煉成剛,從自發的反抗者逐漸鍛煉成了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保爾的英雄主義是早期布爾什維克的理性真誠,個人價值和集體事業在觀念上處於和諧狀態。小說不僅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困境來塑造這位主人公,還通過激動人心的獨白、發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這種赤誠情懷。
G. 地質錘能帶上火車嗎
辦個野外工作證明一類的就可以了。主要看地方的安全怎麼樣,我從北京帶過去行。從新疆想帶回北京就不讓了······
H.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名山有多少
人家問的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現在改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神仙道版人回答A級旅遊景區干什麼?兩權者根本不是同一個概念!
截至2012年底,國務院一共公布了225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注意是國務院公布!
而A級旅遊景區由旅遊總局公布,隨時都可以增加,那些人造景點(東方明珠塔、上海科技館、橫店影視城之類的)、博物館等等都可以申報A級景區。
兩者可以重疊,例如泰山、黃山、華山等,既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又是5A級旅遊景區,但有些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不一定是5A甚至4A級景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含金量高,但是旅遊開發不一定成熟,而A級旅遊景區一般旅遊開發比較成熟。
I. 北京哈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北京哈抄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襲2018-04-28在北京市昌平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未來科學城英才北二街鞍鋼未來鋼鐵研究院三號樓421室。
北京哈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14MA01BTCT0J,企業法人修祥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北京哈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推廣、技術轉讓;技術檢測;環境監測;光污染治理;銷售五金交電(不含電動自行車)、電子原器件、電子產品;專業承包;合同能源管理;委託加工;組裝電子產品、儀器儀表。(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哈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