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地質體
『壹』 地質體改造原理
過去人們對支護、支擋比較熟悉,而對地質體改造不大熟悉。什麼是地質體改造?上面基本上已經講清楚了。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改造什麼和怎麼改造,也就是地質體改造目的和技術問題。改造目的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地質體改造解決什麼問題,第二個層次是改造對象和內容。下面以具體工程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以地下工程為例來分析,地下工程建築是通過開挖建成可供應用的各種隧道、地下工作空間、地下採掘系統等。為了便於開挖,我們常常採用爆破手段對地質體進行松動,也就是對地質體強度進行弱化處理;為了使建成的地下工程堅固耐用,洞體一般是在自重和環境因素作用下是穩定的,對不穩定部分要採取技術措施進行處理。提高其自穩能力,達到洞體穩定的目的。何謂洞體穩定?在力學上來講是有明確定義的。在「地應力與地質工程」部分內曾經談過,洞壁岩體穩定性系數K,對脆性岩體來說,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式中:σr為作用於洞壁上的切向力;σ1為作用於洞壁上的徑向力;σc為岩體抗壓強度。
式(10-1)表明,洞體穩定性首先決定於洞壁穩定性,而洞壁穩定性則控制於洞壁岩體強度和受力狀態,即作用於洞壁上的切向力和徑向力。要提高洞體穩定性,顯然,有兩項技術可以採用,即提高洞壁岩體強度和縮小作用於洞壁上的應力差。前者稱為岩體強化處理,後者稱為應力改造處理。具體來說,可以通過提高岩體材料強度,提高岩體結構強度或提高作用於洞壁上的徑向力來提高洞體穩定性;還可以通過切縫的辦法、鑽孔的辦法降低洞壁圍岩剛度,使洞壁岩體變形增大,使洞壁圍岩內應力向里轉移,降低洞壁表層切向力,提高洞室穩定性。這個例子說明,地質體改造的第一層目的是提高洞體穩定性,其第二層目的是強化或弱化地質體,針對地質體內薄弱環節,採取不同的技術措施,提高洞體穩定性。邊坡、壩基等地質工程中同樣是如此。可是過去的做法是,對灌漿技術比較熟悉的,到處採用灌漿;對錨固技術比較熟悉的,到處都採用錨固;對支擋技術比較熟悉的則到處採用支擋。這樣做的結果很多情況下問題並沒有解決,原因在於沒有做到對症下葯。實際上地質體的破壞是由於地質體本身某一部分有缺陷或環境地應力太大,或富含地下水而造成的。
下面以岩體為例進一步討論地質體改造原理。從事岩體改造工作必須對岩體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前面曾給岩體下過明確定義。岩體的定義是「岩體是經受過變形、遭受過破壞由一定的岩體成分組成、具有一定的結構、賦存於一定的地質環境中的地質體」。岩體物質組成、岩體結構、環境因素這三個要素作為岩體的概念是缺一不可的。不論是進行岩體力學分析,還是進行岩體改造,都要針對這三個部分做工作。在作具體工程的岩體改造時首先必須分析破壞原因,選擇改造對象,即要明確改造對象是岩體成分,還是岩體結構或者是賦存環境因素。只有明確了改造對象才能做到對症下葯。對多年實際經驗進行總結,整理成表10-1所示的岩體改造原理,它可以幫助我們考慮如何開展岩體改造工作。
表10-1 岩體改造原理
表中第一、第二欄列出了改造對象和改造目的,第三、四欄列出了改造原則和改造技術。改造對象可歸納成三部分,即岩體材料、岩體結構和環境條件。改造的工程目的可歸納為兩類,即為了增加地質工程穩定性而做的對岩體進行強化處理和為了降低岩體強度而做的對岩體進行弱化處理。改造原則和改造技術是根據改造對象的特點,改造目的的要求而建立的。
『貳』 什麼是低阻地質體低阻地質體和高阻地質體
低阻和高阻 是指電阻率的差異 地質體由於其類型不同、成分、結構、構造、孔內隙流體的差異導致電阻率存容在相應差別。 現在一般依靠 電阻率測井 進行地下地質體地租率的檢測 至於高阻低阻。相對來說緻密岩層電導率高---電阻率低
『叄』 地質體之間的接觸關系有哪些其反映的地質內容是什麼
礦物集合體的復一種,制礦物溶液或膠體通過岩石氣孔或孔洞時,常發生充填作用,從洞壁向中心層層沉澱結晶,最後把空洞充填起來,小於2厘米者被稱為杏仁體,大於2厘米者被稱為晶腺。
在火山岩中經常出現,其內可產出自然銅、冰洲石、螢石、沸石、自生長石、水晶、蛋白石、瑪瑙等礦產。在火山研究中可用於判斷火山岩原始產狀
『肆』 遙感地質體解譯
1.全新統沖積物
位於調查區的中部,屬於可解譯程度的三類,墨黃綠色,飽和度和中等明度,斑塊狀影,帶狀凹陷地貌,現代河床與河漫灘,界線清晰。
2.全新統洪沖積-殘沖積物
分布於調查區西南部第四系發育地段,影像特徵為淺灰紫色、斑雜色,中等飽和度和明度條塊狀影紋帶狀,凹陷地貌,現代河床與河漫灘,山前坡緣地勢,界線清晰。
3.喀什河組碎屑沉積岩
該組位於研究區的中部和北東部,解譯程度較好,特徵為紫紅色,較高飽和度,中等明度條塊狀影紋,樹枝狀水系,界線比較清晰。
4.伊什基里克組一、二段
分布於調查區中部,高差適中,灰紫色、淺灰色,較高飽和度,中低等明度,條塊狀、斑塊狀影紋,樹枝狀水系,脊狀地貌,中深度切割地形,界線較清晰。
5.伊什基里克組三、四段
解譯程度較好,暗紫色、淺灰色,中等飽和度,中等明度,條塊狀、斑塊狀影紋,樹枝狀水系,脊狀地貌,中深度切割地形,界線較清晰。
6.大哈拉軍山組一、二段
影像特徵是暗藍色、灰紫色、淺灰色、斑雜色,較高飽和度,較高明度,條塊狀、斑塊狀影紋,樹枝狀水系,脊狀地貌,深度切割地形,界線較清晰。
7.晚石炭世侵入岩
灰紫色、淺灰色、紫紅色、斑雜色,較高飽和度,中等明度,斑塊狀影紋,樹枝狀水系,丘狀地貌,中度切割地形,界線較清晰。
8.構造斷裂
在整個調查區里有兩段斷裂,一條近北西西向走向,灰紫色、淺灰色,線性淺-暗色調相間,大致平行展布,較高飽和度,中低等明度,條帶狀、線狀影紋,帶狀-叉狀水系,帶狀負地形、地貌。另一條總體呈近東西向走向,影像為灰紫色、淺紅色,線性淺-暗色調相間,大致平行展布,較高飽和度,中低等明度,條帶狀-線狀影紋,帶-叉狀水系,帶狀負地形、地貌,中深度切割地勢,界線較清晰。
9.火山機構
灰紫色,較高飽和度,中等明度,放射狀、條塊狀影紋,枝狀水系,凹陷-盆狀地貌,中深度切割地形,界線較清晰。
10.隱伏侵入岩
暗紫色,較高飽和度,中低等明度,環狀、條塊狀影紋,枝狀水系,丘狀地貌,中度切割地形,界線較清晰。
11.共軛斷裂系
灰紫色,較高飽和度,中低等明度,格狀、條塊狀影紋,枝狀水系,斷隆地貌,中深度切割地形,界線較清晰。
12.山前凹陷盆地
灰紫色,較高飽和度,中低等明度,環狀、條塊狀影紋,枝狀水系,凹環狀地貌,中深度切割地形,界線較清晰。
『伍』 什麼是低阻地質體低阻地質體和高阻地質體怎樣區別,各
低阻和高阻 是指電阻率的差異 地質體由於其類型不同、成分、結構、構造、孔隙流體的差異導致電阻率存在相應差別。 現在一般依靠 電阻率測井 進行地下地質體地租率的檢測 至於高阻低阻。相對來說緻密岩層電導率高---電阻率低 而岩石類型上:火成。
『陸』 地質是什麼意思
地質來圖是將沉積岩層、火成自岩體、地質構造等的形成時代和相關等各種地質體、地質現象,用一定圖例表示在某種比例尺地形圖上的一種圖件。是表示地殼表層岩相、岩性、地層年代、地質構造、岩漿活動、礦產分布等的地圖的總稱。
根據野外調查路線、觀測點的距離,調查精度的比例尺劃分為小(1/50萬及其以小)、中(1/25~1/20萬)、大比例尺(1/5萬及其以大)地質圖。依據內容分為:基岩地質圖、地質礦產圖、岩性-岩相分布圖、構造地質圖、礦產圖、第四紀地質圖、古地理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和環境地質圖等。
地質界線、構造線、礦產和地理底圖等要素的標示精度,投影方法的准確性是衡量地質圖成圖效果的主要考核指標。我國對不同比例尺、不同地質圖類別的成圖方法技術都有具體的規范要求。
『柒』 什麼是低阻地質體
低阻和高阻 是指電阻率的差異
地質體由於其類型不同、成分、結構、構造、孔隙流體的差異回導致電答阻率存在相應差別。
現在一般依靠 電阻率測井 進行地下地質體地租率的檢測
至於高阻低阻。相對來說緻密岩層電導率高---電阻率低
而岩石類型上:火成岩體、變質岩體相對來說電阻率低
沉積岩上粒度增大、岩石孔隙增多、油介質的儲層電阻率高
要是細分的話 很難講,而且也沒有明確的分類標准。希望你滿意
『捌』 什麼是地質圖
1、什麼是地質圖?
它是一種圖件,由一定符號、色譜和花紋等來表示地殼版某部分各種權地質體和地質現象(如,各種岩層,岩體、地質構造、礦產等的)及相互關系的一種圖件。
2、地質圖的組成
(1)圖名:取名主要依據圖件所在地區、內容和特徵等;
(2)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內容越詳細,如1:200,類型數字比例尺,線條比例尺;
(3)圖例:是一些規定的符號和線譜、色譜。
(4)順序:一般是地層、岩石構造和其它,其中地層從上到下,由新到老,從左到右,有新到老。岩體:從酸性到基性到超基性。
3、分類:
(1)根據內容:構造地質圖、地質圖、岩漿岩圖、變質岩圖、盆地分布圖、礦床分布圖,油氣資源分布圖、地球物理圖等。
(2)根據形狀:平面圖、剖面圖和柱狀圖。
A剖面圖:一般形式,剖面線(按標高),方向,地質界線
B柱狀圖:一般交地質圖時都需要附柱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