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縣的地質怎麼樣
Ⅰ 福建省東山縣台風多嗎是地震帶嗎,
東山縣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地區,1月份平均氣溫13.1攝氏度,7月份內平均氣溫27.3攝氏度,多年容平均氣溫為20.8℃,終年無霜凍,多年平均降水1103.8毫米。
地質主要以侏羅系變質岩、雲石英片岩、黑雲二長變粒岩,夾硅線二雲片岩、二雲石英片岩及二長淺粒岩和花崗岩組成。極少斷層,所以不是處於地震帶。
僅供參考
Ⅱ 福建東山縣怎麼樣
非常好@雖然沒有大城市的繁華,但是那裡的從容令人很是安慰!東山人大多都是溫和的!那裡夏天最好玩!
Ⅲ 福建平潭的地質構造
構造平潭地質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屬華夏構造體系。 在區域構造上,平潭位於武夷-戴雲復式隆折帶東側的閩東南沿海變質帶,東與台灣海峽沉降帶相鄰。通過衛星遙感信息處理,認為平潭地質構造背景,屬於平潭——東山逆沖——推覆構造帶,其基底由前泥盆紀變質岩和印支——燕山早期構造層組成,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規模構造-岩漿活動的改造,形成以燕山晚期為主的火山構造和斷裂構造格局,成為比較完整的以花崗岩為主體的構造塊體。 根據福建省衛星影像地震構造顯示,平潭縣處於福建省最大的活動斷裂構造帶北北東——北東向的長樂——詔安帶的東北端。長樂-詔安斷裂帶的主斷裂形跡大致沿閩江口——長樂——福清、惠安、泉州、廈門至漳浦、詔安一線出露,總長度大於350公里,寬度約40公里,總體走向為北北東向。該斷裂形成於燕山期,明顯控制燕山期花崗岩侵入和火山噴發活動。長樂-詔安帶的東側兩條活動斷裂穿過海壇島域內:第一條為平潭縣東南-東山縣兄弟嶼斷裂線,位於離大陸30公里,水深40—50米等深線附近的海域,斷裂線狀界面清晰。第二條為平潭縣平原鄉——東山縣澳角斷裂線,切過海灣,是沿海丘陵島嶼鏈帶和平原台地區的界域。平潭北部海域諸島,又受福建北西向活動的斷裂帶南平-福州斷裂控制,呈條帶狀排列。 平潭大練島:除上述的構造線外,其中規模相對較大的區域性斷裂有平原——高山斷裂及平潭島東側的濱海斷裂。這些次級斷裂均發育在燕山期火山熔岩和花崗岩中,並以近乎平行的方式展布。 平原——高山斷裂:該斷裂出露於平潭島北部平原,經過海壇海峽至福清高山一帶,斷裂成群出現,地表可見長度5—10公里,總長達36公里以上。在平原附近可見兩條呈北東40度走向斷層平行出露,中間被第四紀覆蓋,傾向北西,傾角60—80度。該斷裂自燕山晚期形成後,還多次發生活動,但在晚更新世時期基本停止活動而進入侵蝕風化作用時期。 平潭縣將軍山景區平潭東側濱海斷裂:該斷裂大致沿福建濱海50米等深線分布,總體走向北北東向,傾向南東,傾角較陡,由數條呈雁列式排列的壓扭性斷裂組成,總長度大於400公里,寬度約12公里。斷裂形成於燕山晚期,在喜山期仍有明顯活動,至第四紀斷裂活動有所減弱。該斷裂中南地段,曾多次發生中強地震,說明該斷裂是福建沿海最主要的地震斷裂。[2] 通過對斷裂活動產物形成年代鑒定,平潭斷裂活動年代以第四紀中更新晚期為主,即大約在12—27萬年前有過明顯活動,至全新世(1.0萬年)趨於穩定。[3]
Ⅳ 福建漳州東山縣怎麼樣
東山島嘛是個好地方 這里麻消費還可以 不過嘛 1800的工資在東山不算高,要是廠里包吃住的話還是可以滴
Ⅳ 十一不知道去哪,想用奢侈的兩三天休假去放鬆一下,不知道漳州的東山島和火山地質公園那個好玩
我覺得東山比較好玩,畢竟十一那麼多天,火山地質公園一天就玩完啦!
D1:1號到早上回8點多到旅答館放了東西休息下就先去九仙山,雖然九仙山最近正在重建,只有正門可見,一個小時應該可以遊玩完成,目前也無需門票,但最好是打個摩的,比較方便。
金紫荊廣場可去,是一片人比較少的海灘,但不是很建議在那邊游泳,流比較急。然後參觀完寡婦村,再去游覽金鑾灣,也可以避免太熱。。。然後再下午4:30左右轉道馬鑾灣,在那裡游泳比較合適,換衣服、沖澡的地方都有的。因為馬鑾灣在寡婦村的附近,金鑾灣反而較遠,自己安排,但也不過5分鍾車程。。。有公交車,銅陵至西埔,跟開車的師傅說下在哪停即可。最好隨身帶地圖。
D2:2號早飯後,上午先乘船游東門嶼,中午可在嶼上東明寺用素齋,返回後再順勢游覽風動石景區,若好好遊玩,此要一天,將比較累,也是比較經典的遊程,不建議再去其他地方遊玩,好好休息吧。
D3:3號上午參觀谷文昌公園、谷文昌展覽館、國家森林公園,來東山可以去看看烏焦灣的風車海岸啊,沙嶼之類的。。。。
至於吃飯,,,銅陵二十四米路有相當多的大排檔,樓主只要不去南門沙灣那邊吃,都差不多。。。。
Ⅵ 東山縣的氣候特點屬於什麼類型
東山縣的氣候特點
東山處於太湖之濱,三面臨湖,一面接陸,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類型。臨近海洋,加上太湖小氣候的調節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和無霜期較長的氣候特點。境內四季:冬夏長,春秋短。春,冷暖多變,陰雨連綿;夏,炎熱多雨;秋,秋高氣爽;冬,寒冷少雨。年平均氣溫為16.5℃,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8.8℃,極端最低氣溫為-6.7℃。年平均降水量為1176.3毫米,全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33.9天。全年有3個明顯的雨季,即4、5月的春雨,6、7月的梅雨和9月的秋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0.7小時,日照百分率達42%。其季節分配,以夏季最高,秋、春次之,冬季最低。
東山縣的地理環境
東山縣位於北緯23度42分,東經117度25分附近,在中國福建省的南部。東面是台灣海峽,西面是詔安縣,西北面是雲霄縣,東北面是漳浦縣。全縣由東山島及其周圍44個小島組成,總面積194平方公里。其中主島為東山島,又稱「蝶島」、陵島,面積為188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島,全島的海岸線總長為141.3公里。
地質
(一)上三疊統——侏羅系變質岩
廣泛分布於縣境北、西、南部,即建宅——西埔——親營山——岩雅一線以西、以南及銅陵鎮北部,約佔全縣面積的三分之二。岩性為片岩,變粒淺粒岩類,分為4個岩性段:
二雲石英片岩段:上部為二雲石英片岩、二雲片岩、夾有較多的變粒岩,偶見石墨二雲石英片岩。中部為黑雲二長變粒岩,夾硅線二雲片岩、二雲石英片岩及二長淺粒岩。下部為硅線二雲片岩、二雲石英片岩、夾石墨二雲片岩、黑雲斜長變粒岩和石英岩。本段常被花崗質脈貫入而形成條帶狀混合岩。主要分布於蘇峰山一帶。
黑雲角閃斜長變粒岩段:黑雲角閃斜長變粒岩、角閃黑雲斜長變粒岩、夾黑雲斜長變粒岩、二長淺粒岩和雲母片岩。混合岩化後為片麻狀混合岩。
淺粒岩段鉀長淺粒岩、二長淺粒岩為主,黑雲斜長變粒岩次之,局部為硅線石英片岩,偶夾變質石英砂岩。混合岩化後成為似文象揉皺狀混合岩。
黑雲斜長變粒岩段:黑雲斜長變粒岩為主,淺粒岩和角閃黑雲二長變粒岩次之,夾薄層雲母石英片岩,偶見石英岩。混合岩化後成為條痕狀混合岩。
上述2至4三個岩段分布普遍,以坑北發育為最完整,並夾有一些特徵沉積岩,如透輝二長變粒岩、石英岩、石榴角閃斜長變粒岩以及被擠壓成透鏡狀的變質火山岩殘留體。岩石具有層狀或似層狀。岩雅一帶為混合花崗岩,並夾有一些似層狀的變粒岩和雲母片岩殘留體,偉晶岩脈發育。陳城一帶為混合岩帶,岩石組合為各種形態的混合岩,其中以條痕狀、片麻狀和似文象揉皺狀混合岩最為發育,並含變質岩殘留體。建宅一帶以黑雲斜長變粒岩為主,部分為黑雲角閃斜長變粒岩,並夾有較多的變質火山岩殘留體和呈薄層狀或透鏡狀的石英岩。
(二)侏羅繫上統南園組火山岩
1.第二段:灰色流紋質凝灰熔岩、流紋岩夾凝灰岩、砂頁岩,分布於大。
2.第三段:深灰色石英質凝灰熔岩、熔結凝灰岩、夾砂泥岩。分布於八尺門—後林—杏陳—礁頭—埔頭—線以北。
(三)第四系殘積層
由變質岩、火山岩、侵入岩風化而成的紅粘土。由表面向深部逐漸向風化岩、新鮮基岩過渡。紅粘土厚度一般1~5米。主要分布於八尺門、杏陳、前樓、西埔、梧龍、東沈、康美、城垵、銅缽、親營、冬古、陳城等地。
(四)第四繫上更新統上段風積砂
為磚紅色中細砂,偶見粗砂和細礫,缺乏層理,分選性好,厚3~8米,分布於東沈、銅陵、澳角。
(五)第四繫上更新統中下段海陸過渡相堆積層
僅呈小塊分布於頂西坑。岩性為灰黃色亞粘土、黑色粘土,底部為中粗砂礫石。厚度少於10米。該層大部份呈隱伏狀。
(六)第四繫上更新統上段海積層
零星分布於西埔、山前、馬鑾等地。岩性為:上部灰色含礫輕亞粘土夾粉細砂,下部黑色粘土,底部砂礫石層。厚度小於10米。本層大部隱伏於地下。
(七)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層
呈小塊狀分布於陳城等地山前地帶。由灰黃色亞粘土、粘土、砂礫石組成。厚度9.5米。
(八)第四系全新統中段海積層
分布於大路口、白埕、東沈、前樓、陳城、礁頭一帶。上部為薄層粘土或淤泥質粘土,下部為中細砂,厚度1~3米。本層大部隱伏於地下。
(九)第四系全新統上段海積層
分布於大、西港、雙東鹽場等地。上部為淤泥質砂或亞粘土,灰色淤泥或細砂,含貝殼;下部為灰色淤泥質細砂,偶含礫。厚度5~8米。
(十)第四系全新統上段風積層
分布於湖尾、山只、林邊、赤山、白埕、親營等地。由灰白和灰黃色粉細砂組成。厚度1~15米。
(十一)第四系全新統坡積層
分布於局部山麓,為砂礫粘土混雜。厚度一般1~5米。
資源
截至2009年,硅砂資源儲量2億多噸,含硅量高達97%以上。1986、1987年經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批准,石英砂總儲量為27105.18萬噸(2.7億噸),其中玻璃用砂6956萬噸,含硅量95-97%的有2.4億噸,品位為:二氧化硅:97.54—96.18%,氧化鋁:1.26—1.44%,氧化鐵:0.13—0.15%。
縣境陸地由於原生植被破壞殆盡,次生人造植被稀疏,加上長期的捕獵,導致陸上野生動物稀少。但水生動物資源豐富,有850餘種(除浮游動物外),經鑒定的549種,其中海水魚類19目、96科、156屬、205種,淡水魚類11科、24種,軟體動物198種,節肢動物66種,其他56種。
縣境原始植被稀少,除黃山、後姚等村有少量的雨林殘林外,現階段的植被都是人工次生林。
東山縣的景點
東門嶼景區
東門嶼又稱塔嶼,位於東山島銅陵鎮東側,整個島嶼呈「工」字形,面積80.514公頃。因其匯聚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之美,而被人們喻為「海上仙山「。
與溫州的江心嶼、廈門的鼓浪嶼、台灣的蘭嶼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嶼。以其礁石奇異、洞泉甘醇、古跡眾多而聞名於世,被列為福建省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西遊記》《海之戀》《八仙過海》等電影、電視劇也都是將東門嶼作為外景的拍攝基地。因此東門嶼也稱「天然影棚」。
馬鑾灣沙灘度假區
馬鑾灣景區是東山最早開發的景區之一,海灣呈月牙形,視野開闊,海域海水清澈,無污染、無暗礁、無鯊魚。東北角有「三支峰」、「媽廟山「為屏,東南角有赤嶼等四個小嶼護衛。沙灘縱深80~120米,後是寬達80--150米的人工防護林帶,林帶後是酒店群。景區整體呈海藍、沙白、林綠,綠林中隱現著紅牆綠瓦,自然景觀和海濱浴場各方面條件得天獨厚,已成為閩南著名的會議中心和福建省的海濱渡假聖地。
東山國家森林公園
東山森林公園1992年原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園位於福建省東山島,與台灣海相望,公園區總面積861公頃,分設東門嶼旅遊度假區、烏礁灣海濱浴場健身區、西山岩游樂觀光區三大功能區。東山森林公園牌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四季溫和、陽光充裕,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空氣清新,環境安靜幽雅。森林公園集森林景觀和海濱風光於珍本。蒼翠的森林,湛藍的海水,潔白的沙灘,奇異的礁石,兀突的懸崖,幽深的岩洞。悠久的古跡,令人目不暇接。烏礁灣享有「金色的沙灘。之美譽,具有綺麗的南國海濱風光,天藍、水碧、沙白、林密,海灣美。在蔚藍的寧謐中,呼吸海風,追逐海浪,盡情地享受海水、沙灘、陽光。
蘇峰山
蘇峰山,古名東山、川陵山,因其峰呈尖形,俗稱蘇尖山,是東山島的主要山峰,也是閩南名山。蘇峰山巍然屹立在東山島東南部,海拔274米,為東山島最高峰,面臨大海,拔地而起,高聳雄秀,峻峭宏偉,崖壁陡立,氣勢磅礴。
還有「寡婦村「展覽館、東山戰斗烈士陵園、谷文昌紀念館、南正院景區、石廟山景區、八尺門海堤、西山岩風景區、烏礁灣景區、馬鑾灣景區、九仙山景區、東門嶼景區、金鑾灣景區、風動石·塔嶼國家AAAA級旅遊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