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維地質信息系統建設內容包括哪些
❶ 信息系統建設共分為幾個階段 每個階段的任務
分為五個階段。
1、系統規劃階段
對組織的環境、目標、現行系統的狀況進行初步調查,根據組織目標和發展戰略,確定信息系統的發展戰略,對建設新系統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預測,同時考慮建設新系統所受的各種約束,研究建設新系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對備選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通過後將新系統建設方案及實施計劃編寫成系統規劃報告。
2、系統分析階段
根據系統規劃報告所確定范圍,對現行系統進行詳細調查,描述現行系統的業務流程,指出現行系統局限性和不足之處,確定新系統的基本目標和邏輯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模型。系統分析階段的工作成果體現在系統分析說明書中
3、系統設計階段
系統設計階段的任務是根據系統說明書中規定的功能要求,考慮實際條件,具體設計實現邏輯模型的技術方案,也即設計新系統的物理模型。這個階段的技術文檔是系統設計說明書
4、實施階段
系統實施階段的任務包括計算機等硬體設備的購置、安裝和調試,應用程序的編制和調試,人員培訓,數據文件轉換,系統調試與轉換等。系統實施是按實施計劃分階段完成的,每個階段應寫出「實施進度報告」。系統測試之後寫出「系統測試報告」。
5、維護與評價
系統投入運行後,需要經常進行維護,記錄系統運行情況,根據一定的程序對系統進行必要的修改,評價系統的工作質量和經濟效益。
(1)城市三維地質信息系統建設內容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管理信息系統的作用:
1、 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資源
因為信息資源決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資資源。信息資源是人類與自然的斗爭中得出的知識結晶,掌握了信息資源,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形資源,使有形資源發揮更好的效益。
2、管理信息是決策的基礎
決策是通過對客觀情況、對客觀外部情況、對企業外部情況、對企業內部情況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所以,決策和信息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過去一些憑經驗或者拍腦袋的那種決策經常會造成決策的失誤,越來越明確信息是決策性基礎。
3、管理信息是實施管理控制的依據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來控制整個的生產過程、服務過程的運作,也靠信息的反饋來不斷地修正已有的計劃,依靠信息來實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沒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4、管理信息是聯系組織內外的紐帶
企業跟外界的聯系,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聯系也是通過信息互相溝通的。因此要溝通各部門的聯系,使整個企業能夠協調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組織內外溝通的一個紐帶,沒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溝通內外的聯系和步調一致地協同工作。
❷ 城市三維地質結構調查內容包括
城市三維地抄質結構調查,主要調查城市所在的三維地層結構、工稗地質結構、水文地質結構,建立三維地質結構模型。
在三維地質結構調杏基礎上,綜合分析城市地下區域地殼穩定性、岩土工程地質條件、
地下水對工程的影響,進行地下空間可利用適宜性評價。
❸ 地質科技及地質資料與信息化 都包括哪些
一、區域地質調查資料,包括:各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地質資料。
二、礦產地質資料,包括:礦產勘查和礦山開發勘探及關閉礦井地質資料。
三、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質資料,包括: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資源評價、地質勘查以及開發階段的地質資料。
四、海洋地質資料,包括:海洋(含遠洋)地質礦產調查、地形地貌調查、海底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及海洋鑽井(完井)地質資料。
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包括:
(一)區域的或者國土整治、國土規劃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地質資料和地下水資源評價、地下水動態監測的地質資料。
(二)大中型城市、重要能源和工業基地、縣(旗)以上農田(牧區)的重要供水水源地的地質勘察資料。
(三)地質情況復雜的鐵路干線,大中型水庫、水壩,大型水電站、火電站、核電站、抽水蓄能電站,重點工程的地下儲庫、洞(硐)室,主要江河的鐵路、公路特大橋,地下鐵道、6公里以上的長隧道,大中型港口碼頭、通航建築物工程等國家重要工程建設項目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地質資料。
(四)單獨編寫的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地下熱水、礦泉水等專門性水文地質資料以及岩溶地質資料。
(五)重要的小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資料。
六、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資料,包括:
(一)地下水污染區域、地下水人工補給、地下水環境背景值、地方病區等水文地質調查資料。
(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開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調查資料。
(三)建設工程引起的地質環境變化的專題調查資料,重大工程和經濟區的環境地質調查評價資料等。
(四)地質環境監測資料。
(五)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資料。
七、地震地質資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質調查、宏觀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地質資料。
八、物探、化探和遙感地質資料,包括:區域物探、區域化探地質資料;物探、化探普查、詳查地質資料;遙感地質資料及與重要經濟建設區、重點工程項目和與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工作有關的物探、化探地質資料。
九、地質、礦產科學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包括:
(一)經國家和省一級成果登記的各類地質、礦產科研成果資料及各種區域性圖件。
(二)礦產產地資料匯編、礦產儲量表、成礦遠景區劃、礦產資源總量預測、礦產資源分析以及地質志、礦產志等綜合資料。
十、專項研究地質資料,包括:旅遊地質、農業地質、天體地質、深部地質、火山地質、第四紀地質、新構造運動、冰川地質、黃土地質、凍土地質以及土壤、沼澤調查、極地地質等地質資料。
❹ 城市地質三維建模的數據需求與數據組織
城市地下地質空間勘探研究不僅包括淺部的工程建設層,還應包括中部、深部地層。相對於其他地質勘察項目而言,城市地質勘察尤其是中心城區的地質勘察程度較高、資料較豐富,既有大量可精確描述地層的鑽孔數據,又有大量根據鑽孔和物探數據解釋得到的剖面圖、地層平面分布圖、地質構造圖等人工解釋數據,這些數據表達地質空間信息各有特點,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表達三維信息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如何充分利用各種數據的特點,通過數據耦合的方式建立城市地下地質空間三維地質模型是建設城市地下地質空間信息系統建設的關鍵。
(一)基礎地理空間數據
這類數據主要包括地理底圖(地形圖)和遙感影像,地理底圖主要用於鑽孔點位、三維模型和基礎地理空間信息的疊加定位,遙感影像則作為地表紋理數據疊加在地形模型上。地理底圖類數據要求為GIS矢量數據格式(如MAPGIS *.wt,*.wl,*.wp文件),這類數據一般按照水平分幅、垂向分圖層的方式進行組織,如圖3—1所示。遙感影像數據一般為JPG、TIFF格式,需要包含用於校正的控制點信息。
圖3—1 海量底圖邏輯結構圖
(二)鑽孔類數據
城市三維地質建模中最常見的一類建模數據就是鑽孔數據。工程鑽探法是獲取地下三維空間信息的重要方法,通過鑽孔可以直接獲取詳細的岩土層分布狀況,取得的岩芯(土樣)還可以進行相應的室內試驗獲得其物理力學指標。鑽孔資料因其直觀、准確、詳細的特性在三維地層模擬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根據鑽孔數據構建三維地層實體模型一直是國內外三維地質建模領域研究的熱點,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鑽孔基本資料表,鑽孔土層描述表,整體(標准)地層描述表是基於鑽孔進行三維地質建模所必需的幾個核心表,三個表所含有的建模必要欄位、名稱可以不與下述表的欄位名稱相同,但所代表的意義一定要相同。
1.鑽孔的基本資料表(表3—6)
表3—6 鑽孔基本資料表
說明:①日期型數據要統一格式;②孔口標高X,Y最好為國家坐標系;③其中1,6,9,10,11 項為三維建模必需項。
2.鑽孔的土層描述表(表3—7)
表3—7 鑽孔土層描述表
說明:①分層序號為同一鑽孔內不同土層的順序號;②其中1,2,3,4,7項為三維建模必需項。
3.全局地層描述表(表3—8)
表3—8 全局地層描述表
說明:①1,2,11欄位為三維建模必需項;②說明欄位「地層名稱」和其他表中的欄位「土質類型」是一致的。
全局地層描述表實際上就是一個「基本地層層序表」,其形成規則是:按照地層沉積順序和形成年代,結合岩土體物理力學指標數據,自上而下按照由新至老的順序進行排列。在形成此基本層序表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地層順序無法排列的情況,這需要結合工程勘察人員的經驗,按照地層疊覆律進行確定。簡單地說,地層層序要求建模區域內所有的地層都被自上而下的排序,並且在各個鑽孔中的順序都不變。
事實上,地層層序並不見得對所有的鑽孔都合適。由於地層尖滅,透鏡體等存在於局部區域,特定的地層可能只在一部分區域連續,而在其他地方被另外的地層切割。採用「全局地層層序」的概念能夠容易的表達這些復雜的地質現象。
下面是關於「全局地層層序」必須滿足的一些基本規則:
(1)如果在一個鑽孔中,地層A在地層B的上面,則在「全局地層層序」中,A在B的上面。
(2)如果在鑽孔1中地層A在地層B的上面,而在鑽孔2中地層B又在地層A的上面,則:
①在地層層序中至少有3個地層;
②必須使用其他的鑽孔來確定地層層序。
(3)「全局地層層序」中地層的數目不少於:
各個鑽孔的地層數目的最大值+在該鑽孔(即具有最大鑽孔數目的鑽孔)中不存在的所有地層的數目。
4.其他數據表
包括土試數據表等不是三維地質(結構)建模所必須,在此省略。
(三)平面地質圖類數據
1.一般格式
要充分利用平面地質圖所蘊涵的地質構造信息來建立三維地質結構模型,需要首先將現有的紙質圖件數字化為電子圖件或者將原有的電子圖件轉化為建模系統能夠識別的電子圖件格式,如下:
(1)平面地質圖採用GIS圖形數據格式(如MAPGIS *.wt,*.wl,*.wp文件)進行存儲,可利用GIS圖形編輯模塊進行查看、編輯、修改等操作。
(2)一個地質平面圖可用一個工程文件(如MAPGIS *.mpj)來存儲。這個工程文件須記錄完整的平面圖信息,如坐標系類型、投影參數、比例尺等。
(3)每一個工程文件(如MAPGIS*.mpj)由以下文件組成(其中第一個是必須有的):
①區文件記錄原地質平面圖中的地質單元分區信息。主要屬性欄位有:ID,面積,周長,區域類型,地層編號,備注。
②弧段屬性結構,記錄地質單元分區中的線屬性。主要屬性欄位有:ID,長度,弧段類型,斷層編號,盤類型等。
③*.wt:圖上必要的標注信息。
④另外,如果有其他內容需要記錄下來,可另在工程文件中附加其他點、線、面文件。
2.等值線格式
有些平面地質圖含有等高線信息(如地層埋深等值線),這些等值線對建模有同樣的重要意義,需要將等值線信息進行標准化,記錄下等高線類型、數值等信息。
等值線數據可採用GIS工程文件格式(如MAPGIS *.Mpj)組織,也可以採用單獨的點、線文件格式(如MAPGIS *.wt、*.wl)組織。但無論採用何種組織方式其包含的三維地質建模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1)頂、底板埋深等值線文件(結構建模)格式。地層頂、底板埋深等值線文件屬性結構如表3—9所示。
表3—9 地層頂、底板埋深等值線文件屬性結構
(2)等厚度線文件(結構建模)。地層等厚度線文件屬性結構如表3—10所示。
表3—10 地層等厚度線文件屬性結構
(3)高程點文件(結構建模)。高程點文件屬性結構如表3—11所示。
表3—11 高程點文件屬性結構
(四)地質剖面類數據
每個地質剖面採用一個GIS工程文件(如MAPGIS *.mpj)來存儲,地質剖面數據採用GIS圖形數據格式(如MAPGIS*.wt,*.wl,*.wp)分圖層進行存儲,可利用基於GIS圖形編輯功能開發的「地質剖面編輯器」查看、編輯、修改剖面圖。
在地質剖面輸入與標准化處理時,採用以剖面起始點、終止點、拐點為地質剖面空間形態表示核心數據,輪廓區域作為三維地質結構建模核心數據。對於每個剖面工程文件,主要記錄以下圖形和屬性信息:
1.定位點文件(必備)
剖面定位點文件要在剖面上標識出剖面起點(X0,Y0)、終點(Xn-1,Yn-1)剖面所經過的中間點(Xi,Yi)。由於剖面圖在垂直方向上沒有轉折,另外用戶還要輸入兩個以上高程式控制制點Hj和Hj+1,這樣系統就可以自動計算剖面的水平、垂直比例尺及剖面實際空間位置,如圖3—2所示。
圖3—2 剖面定位點標識示意圖
定位點屬性結構如表3—12所示。
表3—12 定位點屬性結構
2.地層區文件(結構建模)
地層區文件中既要定義每個區的屬性結構還要定義構成區的弧段的屬性結構(表3—13,表3—14)。
表3—13 地層區文件區屬性結構
表3—14 地層區文件弧段屬性結構
3.地層線文件(結構建模)
地層線文件屬性結構同地層區弧段屬性結構。
4.鑽孔線文件(鑽孔建模必備)
鑽孔線文件屬性結構如表3—15所示。
表3—15 鑽孔線文件屬性結構
5.斷層線文件(斷層建模必備)
斷層線文件是進行基於剖面的斷層建模所必需的數據,其屬性結構如表3—16所示。
表3—16 鑽孔線文件屬性結構
(五)地質空間數據的規范化和歸一化
城市地質空間基礎數據,數據層面多,來源不同,採集於不同時期,數據類型亦不同(地理底圖、遙感影像、地質圖、鑽孔等),即是都是地圖數據,其投影方式、坐標體系、地圖單位等參數也不一定完全一致,進行三維地質建模前除按照上述數據需求准備數據外,按照一定的標准對系統數據進行規范化處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謂數據的規范化處理是指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或系統建設標准對數字化後的地質資料分類進行數據的預處理、概括處理等。
1.數據預處理
坐標配准:將各層次數據的空間坐標體系都轉換成統一的坐標系(如城市坐標),地圖單位也要統一(如以米為單位);投影規一化:用GIS的投影轉換功能把各數據層轉換成統一的投影方式;遙感影像矢量化:遙感數據必須經過矢量處理、加註屬性、建立空間拓撲關系後使用;確定統一邊界:對研究區域確定統一的標准邊界,用疊加和切邊操作使各數據層的邊界完全一致。
2.三維建模數據的概化處理
在所有的數據規范化處理工作中最關鍵的也是最具挑戰性的工作是地層、鑽孔、剖面、構造地質圖等三維地質資料的概化解釋工作。也就是要建立三維地質模型,再通過必要的渲染和可視化表達分析手段模擬城市地下地質空間的狀況。城市三維地質建模主要使用兩類數據:一類是反映地表變化情況的基礎地理數據,如地理底圖、DEM數據、遙感影像數據,這類數據對三維地質模型只起空間定位、地形約束、修飾作用;另一類是映地下地質結構變化情況的地質勘探解釋數據,如鑽孔、剖面、地質圖等,進行三維地質建模時需要使用這類數據精確確定地層、斷層等點狀、線狀、面狀及體狀的地質構造信息,這類數據是進行三維地質建模的關鍵數據。由於三維地質模型的確定性和拓撲嚴格性,相應地也要求這類數據必須具有嚴格的、確定的幾何和拓撲一致性。
考慮到項目搜集到的鑽孔數據多來自於不同時期、不同項目的成果,由於當時勘探目標、所依賴的標准不同,甚至因不同人的認識不一樣,導致對同一區域或相近區域地質現象解釋的詳細程度和劃分結果不一樣,甚至差別非常大或是自相矛盾,這對於強調全市范圍內應用的城市地質調查成果表達和三維地質建模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基於不同勘探資料解釋得到的剖面圖、地質圖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且由於編制這些圖的原始目的主要是進行成果的表現,制圖人員多是從制圖的角度考慮如何修飾、如何好看,並沒有過多考慮圖面上地質元素的拓撲、幾何的嚴格和一致性,而這些都是進行三維地質建模所必需的。
鑒於上述原因,系統建設過程中需要結合三維地質建模對數據精度和一致性的要求,按一定的規則對原始鑽孔、剖面、地質圖進行概化處理,使得這些反映垂向地質結構的數據逐步變得有序化,為進一步自動或半自動生成三維地質模型奠定基礎。
上述工作主要藉助現成的GIS工具(如MAPGIS等)軟體或其他工具軟體完成結合專業人員知識經驗完成。
❺ 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管理包括哪些內容
信息系統的建設,簡單來說分為硬體和軟體兩個部分:
一、硬體部分:內
1、信息傳輸的硬體,也就是網路
2、服容務器,需要由伺服器支撐整個信息網路的運行
3、終端,也就是普通的計算機,是信息系統應用的基本工具
二、軟體部分:
1、信息本身,也就是傳輸的內容與數據
2、軟體,信息傳輸與管理的載體,包括操作系統、終端工具等等
3、技能,也就是使用這些軟體的基本技能
從管理上來說,也是從以上的兩大部分六個方面來進行的。
❻ 城市三位地質信息系統建設內容有哪些
城市地質抄信息系統是地理信息系統(襲GIS)在城市地質中的應用,系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採集、存儲、管理、分析、可視化城市地質數據的系統。
推進城市地質調查工作及其信息化建設,在全國首創了「1+N」模式,即一個全省通用的城市地質信息系統,各市縣在此基礎上做定製化開發。這種模式打通了各城市、各部門的「信息壁壘」,讓數據即時共享、協同辦公成為可能,為海峽西岸城市群地質調查工作打下牢固基礎。
❼ MAPGIS三維地質建模軟體組成
1.三維處理基礎平台MAPGIS-TDE
MAPGIS-TDE三維處理平台是中地公司在MAPGIS7.0中推出的一套真三維空間數據處理開發平台,該平台是中地公司三維地學產品和應用項目開發的基礎模塊。該平台本著「面向專業領域,開發主題型三維應用系統」的設計原則,同時為適應地學三維應用正在朝地表、地下信息集成,強調表達的真實感及實時性以及多維、網路化等方向發展,在MAPGIS7.0內核模塊基礎上,全面整合GIS、DEM、三維景觀建模、三維地質構模、體視化、三維模型顯示、虛擬現實、資料庫、網路通信等多方面的技術,採用先進的三維空間數據模型、構模演算法、三維可視化技術及框架加插件的軟體體系結構,是一個研製開發的技術起點高、演算法新穎、易於擴展、可滿足不同層次用戶需求的三維空間信息存儲、管理及應用、開發的平台。目前,在平台所提供的基本框架、三維空間數據管理和渲染引擎基礎上,中地公司開發了景觀建模及可視化、地質建模及可視化、體數據建模及可視化、虛擬模擬顯示驅動等面向具體應用領域的三維建模和可視化支撐工具,用戶可根據需要自行選擇配置或自己開發插件擴展平台功能。MAPGIS-TDE開發應用體系結構框架如圖6-1所示,綜合來講該平台具有如下特點:
圖6—1 MAPGIS-TDE框架結構
(1)高效的三維空間數據管理。MAPGIS-TDE的三維空間資料庫採用先進的顧及拓撲、面向實體的三維空間數據模型,可實現多種三維矢量模型和柵格模型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一體化存儲管理。通過三維空間數據引擎G3D SDE,支持基於文件的本地化存儲和基於大型資料庫的網路化存儲兩種三維空間數據存儲管理方式。
(2)統一的三維空間數據渲染引擎。三維處理平台提供統一的三維空間繪制引擎介面,同時支持OPENGL和DIRECT 3 D三維渲染引擎,提供多種顯示介面及特效。平台的三維空間繪制引擎提供針對系統存儲管理的三維空間數據的直接渲染和漫遊控制,包括鍵盤與滑鼠驅動、路徑漫遊等多種三維場景操作方式,這一設計極大簡化應用系統開發的工作量,減輕了應用系統開發人員在不同三維渲染引擎上的花費,提高開發效率。
(3)高效的地表、地下景觀建模。針對地表地形、地物、地下洞室等地下建構(築)物、地下管線三維建模應用,MAPGIS-TDE在構建平台提供了與之相應的一系列模型建模(導入)、編輯、可視化及分析工具,支持快速建立大規模地上、地下景觀集成的三維場景。
(4)高效的地質體三維建模工具。針對岩土工程、區域三維地質、礦產儲量估算等領域工作的應用需求,MAPGIS-TDE在構建平台中提供了特定的地質體結構建模、地質體模型可視化及地質體剖切分析等專業應用工具。支持基於多源地質數據(地表高程數據、地質圖、構造圖、地層等值線、鑽孔數據、地質剖面等)耦合建模,可建立包含斷層的復雜地質結構模型。
(5)體數據建模及可視化。針對地質體內物化屬性等體數據在區域地質信息三維可視化分析領域中的應用,平台提供了相應的地質參數體數據插值、可視化及分析工具。
(6)多通道虛擬模擬顯示驅動。針對虛擬現實系統中立體投影系統多通道場景同步顯示的需要,MAPGIS-TDE中開發了多通道被動(主動)立體顯示驅動程序,可用於景觀模型、地質模型、體數據模型等模型在多通道立體投影環境下的立體展示引擎。
(7)三維模型集成及分析。支持將地表以上的景觀模型、地表地形、地質體模型、地下建(構)築物和地下管線模型等三維空間信息進行集成,構建多層次的區域三維模型場景,並支持模型空間查詢、任意截面剖切、任意方位實時動態剖切、隧道開挖模擬及體積、面積量算等分析計算功能。
2.三維可視化工程勘察信息系統
MAPGIS三維可視化工程勘察信息系統是一個運行在Windows2000/XP環境下,集工程地質數據管理、專業分析應用及三維可視化表達於一體的專業工具軟體。系統基於GIS實現對工程勘察項目或區域地質調查涉及的圖形、圖像、表格、文字報告等形式的鑽孔、專題圖件等地質資料以及地理底圖、遙感影像等基礎地理數據的一體化組織管理,在此基礎上用戶可以進行鑽孔柱狀圖、剖面圖等工程地質專業圖表生成及樁基分析等分析計算,可利用鑽孔及剖面數據動態建立區域三維地層模型,並可在三維環境下進行空間查詢、剖切、隧道模擬、虛擬鑽探、樁基模擬等分析功能,藉助三維可視化技術直觀、形象地表達研究區域內地層單元的空間展布特徵。系統框架如圖6-2所示。
3.城市三維地質信息系統
該系統本著實現城市地質調查成果「數字化、可視化、立體化、智能化」的設計原則,以實現綜合地學數據的一體化組織與管理及建立面向專業研究的基礎平台、面向政府的三維可視化決策平台、面向社會公眾的地質信息服務為目標,在MAPGIS基礎地理信息平台(含TDE平台)基礎上,綜合運用先進的資料庫、GIS、地質分析、三維可視化與網路技術,開發的一套針對城市地質調查特點集城市綜合地學資料管理、專業分析應用、三維地質建模及信息發布於一體的大型網路化數字地質集成信息系統,包括城市地質數據管理與維護子系統、城市地質數據分析評價子系統、城市地質信息Web發布與服務子系統等三個子系統,可分別運行於區域網(C/S)和互聯網(B/S)環境下,實現基礎地質、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災害、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地質資源等地質專業資料及地形圖、遙感影像等基礎地理信息的一體化存儲管理、查詢統計、專業圖表生成及針對有關專業數據的三維建模及分析功能。考慮到不同用戶不同層次的地質信息處理需求,系統通過框架加插件的體系結構實現了高度模塊化和可擴展性,同時推出了普及版(桌面版)、標准版、專業版、大型企業版等不同版本,允許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軟體配置,真正做到既滿足了用戶應用需求,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過度配置,造成資源浪費。該系統建立在工作流之上,以地質應用的內在規律和程序為基本框架,提供了柱狀圖生成、剖面圖生成、等值線圖生成等一系列實用專業分析工具及鑽孔、剖面、地質圖等多源數據三維地質建模、三維可視化、三維分析等高級功能,除可應用於城市地質信息管理、分析之外,該系統還可應用於其他任何類似形式的地質信息處理(圖6-3)。
圖6—2 三維可視化工程勘察信息系統框架
圖6—3 上海城市三維地質信息系統(C/S)主界面
❽ 城市三維地質結構調查內容包括
城市抄三維地質結構調查,主要調查城市所在的三維地層結構、工稗地質結構、水文地質結構,建立三維地質結構模型。
在三維地質結構調杏基礎上,綜合分析城市地下區域地殼穩定性、岩土工程地質條件、 地下水對工程的影響,進行地下空間可利用適宜性評價。
❾ 城市地質包括那些
城市地質工作領域廣泛,涉入水土資源、城建、地質災害、生態環境、地質旅遊等多方面. 城市地質是地質工作和地勘行業實現重大戰略轉變的切入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