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釘子國家地質公園怎麼樣
1. 金釘子地質公園的成因
地層的年代分為前古生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每個界又分為多個系。系與內系之間的全球標容准就俗稱為「金釘子」。顯然,「金釘子」不止一個,但卻有大小之分、主次之分。二疊系是古生界最末一個系,三疊系是中生界最早一個系。所以,浙江煤山的「金釘子」既是二疊系與三疊系界線的標志,又是中生界與古生界之間的標志,被認為是地質歷史上三個最大的斷代「金釘子」之一。
對於古生界和中生界的劃分,地質學界100多年來,一直沿用耳菊石化石作為標志,但由於耳菊石分布的局限性,無法充分解釋全球范圍內的地質現象。
2. 金釘子地質公園
金釘子地質公園
所謂"金釘子"是一種永久性紀念標志的代名詞。它是根據1972年10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聯合國保護世界遺產公約》,由"世界遺產委員會負責實施",旨在以整個國際社會的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長興灰岩是地質學上的專用名詞,而"金釘子"是一種永久性紀念標志的代名詞,其標准地層剖面位於浙江省長興縣西北角青塘山麓,緊臨長牛省道,距縣城21公里,交通便捷。經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認定,長興灰岩代表了世界晚二疊紀的最高層位,是全球二疊系至三疊系界線層型標准剖面,在國際地質學界具有至高地位。"金釘子"地質公園已成為科普、科考的重要基地。長興灰岩-"金釘子"地質公園是長興三大古生態奇觀之一,在地質學界具有無可替代的至高地位。
地質「金釘子」,是距今2.5億年左右的二疊系至三疊系的地質時代的地層、生物。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也是古生態-中生代的界線層型剖面。「代」級剖面「金釘子」全世界只有兩顆,一顆就在這里,另一顆不知多少年後才能確定。浙江常山也有一顆「階」級金釘子,從級別而論,要差二個級別。
九米塔型建築,這是「全球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的標志性建築。這是經我國科學家多年研究。由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意的「世界標准」的永久性標志。通俗地說,全世界所有地方的二疊繫到三疊系的地層,都以這里作標准來進行比較。好像大英博物館珍藏的那把鉑金米達尺,是世界上測量長度的「權威」,長興的界線層型剖面也是一段地質年代的地層「權威」。
「長興灰岩」保護碑這是一塊中英文的「長興灰岩」保護碑。長興灰岩,在地質學上是個專用名詞,它是「二疊繫到三疊系地質連續剖面」的代名詞,這是由美國著名地質學家葛利普在1931年命名的,得到世界公認。到了60年代以後,有17個國家的30多個地區來爭這個「世界標准」我國科學家趙金科、盛金章、殷洪福、楊遵儀等人以出色的研究成果,糾正了那30多個地區分地層的錯誤,確立了「長興灰岩」的世界標准地位。
3. 爛尾地質公園新出路 巢湖市的金釘子地質公園,由於申請世界級的地址公園失敗,又因為前期資金投入太大
逗地質公園地是一個地理區域,在這里地質遺跡是保護、教育和可持續發版展整體概念的一部分。既為人們權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遊、度假休閑、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跡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
地質公園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促進經濟活動和可持續發展。建立地質公園將刺激地方企業、小公司、房屋建築業的興建和發展,開展高質量培訓課程,增加新的就業機會,因為在保護地質公園中的地質資源(如鼓勵通過人造化石來代替原生化石進行銷售)時,會創造新的稅收來源(如地質公園旅遊、地質產品等)。這為當地居民帶來了附加收入,將吸引私人資本的加入。逗地質公園旅遊地是一種與經濟有關的、力求成功的、快速發展的學科,是一個旅遊業中的新領域,其中涉及密切的多學科合作。
在小學和中學開設地質課程,把當地的地質、地貌和自然地理信息編制其中,將有助於保護地質公園,同時還可增強地區意識、自豪感和自我認同感。地質公園或許就是當地和國家范圍內極好的教育工具。
概括的說,能保護地質遺跡,普及地學知識,開展旅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4. 湖州「 金釘子」國家地質遺跡保護區介紹
金釘子遠古世界景區總面積1000畝,出露A、B、C、D、E、Z六個自然遺跡剖面,被國際地科聯主席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保護區。景區主要有入口生態廣場、國內唯一的金釘子博物館、世界上最具動感的特效4D、金釘子休閑廣場、古生物神奇演繹剖面、古木風井和千姿百態的古木化石展廳等組成。景區通過金釘子剖面的自然展露以及聲、光、電高科技手段綜合使用,寓教於樂,是集休閑觀光、趣味體驗和科普科考於一體的多功能、全方位的旅遊景區,讓遊客在神遊中穿越時空隧道,感受遠古海洋生物的魅力演變。景區的創立為科學、合理地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提供了樣板,為創建一個風景優美、設施完善、社會文明、生態環境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公園式」自然遺跡保護區奠定了基礎,並將成為人類開展各種科學研究、科普啟迪、愛國教育、旅遊休閑的基地,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使這塊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遺產永久造福於人類。
地質「金釘子」,是距今2.5億年左右的二疊系至三疊系的地質時代的地層、生物。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也是古生態——中生代的界線層型剖面。「代」級剖面「金釘子」全世界只有兩顆,一顆就在這里,另一顆不知多少年後才能確定。
「長興灰岩」保護碑這是一塊中英文的「長興灰岩」保護碑。長興灰岩,在地質學上是個專用名詞,它是「二疊繫到三疊系地質連續剖面」的代名詞,這是由美國著名地質學家葛利普在1931年命名的,得到世界公認。到了60年代以後,有17個國家的30多個地區來爭這個「世界標准」我國科學家趙金科、盛金章、殷洪福、楊遵儀等人以出色的研究成果,糾正了那30多個地區分地層的錯誤,確立了「長興灰岩」的世界標准地位。所謂「金釘子」是一種永久性紀念標志的代名詞。它是根據1972年10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聯合國保護世界遺產公約》,由「世界遺產委員會負責實施」,旨在以整個國際社會的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長興灰岩是地質學上的專用名詞,而「金釘子」是一種永久性紀念標志的代名詞,其標准地層剖面位於長興縣西北角青塘山麓,緊臨長牛省道,距縣城21公里,交通便捷。經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認定,長興灰岩代表了世界晚二疊紀的最高層位,是全球二疊系至三疊系界線層型標准剖面,在國際地質學界具有至高地位。「金釘子」地質公園已成為科普、科考的重要基地。長興灰岩——「金釘子」地質公園是長興三大古生態奇觀之一,在地質學界具有無可替代的至高地位。
「金釘子」地質博物館於2006年10月18日開館。博物館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分為地球奧秘廳、生命演化廳、研礦形成廳、「金釘子」展廳、長興古地理廳和科普演示廳6個展廳。這些展廳以圖文和古生物化石標本等介紹地球生命的起源,展示長興剖面中各類化石實物和照片,並以二疊紀晚期長興的古地理環境為背景,模擬古生物生活場景及二疊———三疊紀時期古地理與古生態景觀。
5. 金釘子地質公園作文什麼是金釘子
今天,我和爸爸還有我的朋友鄭燦宇一起去「金釘子」參觀。「金釘子」這個地方我早就在常山旅遊簡介上看到,爸爸告訴我它的全稱是常山金釘子國家地質公園。
經過約二十分鍾的路程,我們來到了「金釘子」這個地方。一旁的展板上介紹,她是全球第一枚奧陶系達瑞威爾階剖面的「金釘子」,位於常山黃泥塘。雖然對這段說明如同天書一般,但接下來一段關於「金釘子」的解說,總算解開了我心中的疑問。簡單來說,「金釘子」是衡量地質年代的一把尺子,是指示某段地質年代的全球標准。帶著似懂非懂的心情,我和鄭燦宇把目光投向入口廣場中間一根幾十米高的柱子。原來,柱子上描繪這遠古時候的海洋生物,如海林擒、苔鮮蟲、三葉蟲、海百合等等。再往裡面走,映入眼簾的是幾個四方形的拱形雕塑,旁邊是用一些鵝卵石鋪成的波浪形裝飾。隨後,是一座石頭橋和長長的連廊,連廊旁邊就是代表地質年代的石頭剖面。我邊走邊想:「這里的學問真深奧!看來當地質學家真不容易啊!」
最有趣的,莫過於橋旁幾塊造型獨特的石頭了。看到它們,我就開始浮想聯翩,第一塊,看上去像烏龜,恍惚間又變成了一隻公雞;第二塊,好似一位老人抱著一隻猴子,旁邊還有一隻小鳥;第三塊,像是一座屹立著的燈塔……僅僅這三塊石頭,卻能激發人無限的想像。尤其數第二塊石頭最獨特,也最能讓人想出各種千奇百怪的東西。讓你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奇妙工藝。我們還撿了幾塊自認為像化石的當作紀念品呢!
這是我來常山第一次旅遊,也讓我體會到了許多東西,我愛常山!
6. 浙江長興 金釘子地質公園
在一起的,如果不是自駕車,可到杭州北站坐到長興的車子,到了長興長途汽車站後坐公交車到長興汽車站,坐到新槐的汽車,可以直接到金釘子。
7. 金釘子地質公園的「金釘子」的地位
1996年,中、美、俄、德等國的9名科學家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聯名文章,內推薦以中國浙江長興煤山的容「牙形石化石」為劃分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標准化石。此後,經過國際學術組織三輪投票,最終由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認可,確定了煤山在地質學上的「金釘子」地位。
長興灰岩是地質學上的專用名詞,而「金釘子」是一種永久性紀念標志的代名詞,其標准地層剖面位於浙江省長興縣西北角青塘山麓,緊臨長牛省道,距縣城21公里,交通便捷。經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認定,長興灰岩代表了世界晚二疊紀的最高層位,是全球二疊系至三疊系界線層型標准剖面,在國際地質學界具有至高地位。「金釘子」地質公園已成為科普、科考的重要基地。長興灰岩-「金釘子」地質公園是長興三大古生態奇觀之一,在地質學界具有無可替代的至高地位。
8. 金釘子國家地質公園電影院怎麼樣
金釘子國家地質公園內部還有一座很不錯的電影院。播放反應地質變遷的科教影片,除了可視影像之外,還會配合畫面內容噴水、震動等等。因為來參觀的人很少,只有我們兩個人,享受了專場待遇,嘿嘿
9. 地質公園——地學內蘊的科學性
一、概述
地質公園是可以觀賞豐富的、有重要科學價值和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的風景區。地質遺跡是指地球發展演化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一切跡象,例如有的地方過去是海洋,便有在海洋中沉積的石灰岩等岩石,岩石中還會有在海洋中生活的生物化石;某個地方曾經有火山噴發,便會有火山岩、火山口、火山頸等與火山有關的岩石和構造;發生過泥石流的地方,會有泥石流的堆積物,可以看到轉化為泥石流的鬆散體所處的地貌和構造位置……所有這些可以據之推斷出地球上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件的物質現象,都叫地質遺跡。地質遺跡是地球歷史的記錄,地學就是根據地質遺跡研究地球發展演化規律的科學,地質公園是欣賞風景區的地質科學性的部分。
建設地質公園的目的,首先是開展地學科普活動,在旅遊中學到地學知識,有利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學水平;其次是滿足廣大旅遊者求新、求知、解惑的需要,提高旅遊的科學品位,提高風景區的美學深度,了解山水形成的本質和地球運動的規律,吸引更多的旅遊者以提高風景區的經濟收入;第三,是對人民群眾進行生態環境教育的需要;第四,有利於保護地質遺跡,因為批准為地質公園後,將禁止采礦等一切破壞環境的活動。
目前許多風景名勝區都掛有多塊牌子,有各式各樣的名稱,這些不同名稱的公園,都是風景區在不同方面的表現。自然風光強調觀賞性,給人以美的享受;森林著重於景區的植被以及植被形成及其所代表的生長環境與特徵,從中得到植物和生態環境的知識;地質公園除了強調美學特徵、植被環境以外,更著重於山水的成因及其與地質環境的關系。
根據國土資源部的規定及部分學者的意見,本書分6類地質公園進行介紹。
二、剖面地質公園
1.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於2001年12月10日經國土資源部批准,2003年11月8日正式揭牌開園。公園位於薊縣之北,燕山山脈南坡,總面積342km2 ,公園核心地帶面積9km2 ,地質遺跡為中、新元古界標准層型地層剖面及古生物化石,可以作為全國和全球地層對比的依據,這就是它的巨大科學價值。
公園中、新元古界剖面地層齊全,出露連續,保存完好,頂底清楚,構造簡單,變質輕微,疊層石等古生物化石豐富,地層厚度近萬米,真實地記錄了地球距今18 億~8 億年的地質歷史,被國內外地質學家推崇為世界上同一地質時期的「標准層型剖面」。
2.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地區奧陶系剖面研究比較詳細,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金釘子」地質剖面,作為全球該地層對比的標准剖面。這個「金釘子」位於常山黃泥塘,其底界以一種特殊的筆石的首先出現為標志,是距今4.6億年左右的地層剖面。
3.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陝西省中北部洛川縣城南的黑木溝,兩岸邊坡出露的黃土剖面是250萬年來地質歷史的產物,含有豐富的歷史信息。公園面積約9km2 ,黃土垂直節理發育,直立性好,在大氣降水及地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了獨特奇異的黃土地貌景觀。在南北長3~5 km的范圍內,有圓形、方形、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黃土柱,有長約數丈、寬約數尺的黃土橋,有小如井口、大如巨盆、深不見底的黃土洞,有坐若金字塔、跌若孔雀下山、造型豐富的黃土雕塑,有橫立的黃土牆和垂直的黃土裂隙……
公園內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內容最豐富的黃土剖面,是研究中國大陸乃至歐亞大陸古氣候變化及其他地質事件的重要資料。劉東生院士認為:「洛川黃土古土壤系列是北半球最為完整的大陸地質記錄之一,它記錄了距今240萬年以來所發生的地質事件,有助於重建中國北方乃至北半球第四紀地質事件的歷史,並有可能以此認識現代地質過程在地球史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國黃土磁性地層學的研究,以洛川剖面最詳,可以劃分出幾個十分重要的極性變化和年代標定點,這是目前所知的全球黃土記錄中最為連續、完整的剖面。」張宗祜院士指出:「黃土高原整個全新世的氣候變化,存在著千年尺度的准周期性波動,這種變化在中國許多地方的序列載體中都有表現,但以洛川剖面全氧化鐵氣候序列表現得最為完整、清晰。」「中國黃土地層中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具有時代特殊價值的屬種還是很少的……像陝西洛川黑木溝剖面的黃土地層中集中出現的化石產地是不多見的,也是十分典型的。」
三、生物遺跡地質公園
1.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生物演化的歷史,是地球演化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距今25 億~5.4 億年的元古宙已發現了很多菌藻植物化石,因而將元古宙稱為菌藻植物時代。元古宙末期,除藻類大量繁育外,還出現了著名的伊迪卡拉動物群,其中有腔腸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和介殼動物。由於這些動物缺乏堅硬骨骼,保存下來的多為動物軀體的印痕化石和遺跡化石。原先植物繁茂的時代突然出現大量動物化石,地質界稱其為生物大爆發。我國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就記錄了一次生物大爆發事件。
雲南下寒武統自下而上分為4階:梅樹村階、筇竹寺階、滄浪鋪階、龍王廟階,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事件就記錄在梅樹村階地層內。梅樹村階以雲南晉寧以北7km的梅樹村剖面為層型剖面,其中保存了早寒武世(距今5.3 億年) 40 多個門類、100 余種動物的化石,其中有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和疑難動物化石等。由於埋藏地質條件特殊,不但保存了生物硬體化石,而且保存了十分罕見精美的生物軟體印痕化石,為研究寒武紀早期生物大爆發及這個時期的動物生理結構、生活習性、系統演化、生態環境提供了實物資料,是極為寶貴的地質遺跡。這些化石稱為「澄江動物化石群」,與澳大利亞「伊迪卡拉動物化石群」(距今5.8億年)、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動物化石群」(距今5.15億年)並列為「地球歷史早期生物演化實例的三大奇跡」,被稱為「20世紀最令人驚奇的發現之一」。
澄江動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澄江縣帽天山地區,總佔地面積18km2 ,山勢順地層走向延展,中心區帽天山海拔2026m。化石埋藏帶長20km,寬4.5km,核心保護區面積1.2km2 ,共發現化石點30餘處,已採集化石3萬余塊。
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在其著名的《物種起源》中預言:今後如果有人對我的理論提出挑戰,那很可能來自對寒武紀動物突然大量出現的解釋。1991年4 月23 日,美國《紐約時報》頭版頭條並附配精美圖片介紹了中國帽天山動物群的發現。2001年1月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認為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使脊椎動物出現的時間提前了6000 萬年。英國牛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感嘆:「澄江古生物化石將是科研永遠的大廈」。此處經科學鑒定的40個門類、100多個種的古生物化石,涵蓋了現代生物的各個門類,還發現了多種過去曾大量存在、現已滅絕的動物種,已超出現有動物分類體系,只能冠之以發掘地名來命名,如撫仙湖蟲、帽天山蟲、雲南蟲、昆明蟲和跨馬蟲等。
2.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恐龍是已經滅絕的古代脊椎動物,它們生活在2.25億~0.65億年前的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之久。恐龍是一個巨大的家族,既有「巨大的」、「恐怖的」,也有「小巧的」、「溫順的」。世界上已發現的恐龍化石有900~1200個屬。在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的陳列廳中展出的完好恐龍骨架達18 具,這18 具恐龍中有3具屬於雜食性,個體長1.4~2.8m;有5具屬肉食性,個體長4~8.9m;有10具為植食性,其中3具個體長4.3~7m,另7具個體巨大,長9~20m。所有這18具恐龍化石在時代上都屬侏羅紀。
自貢恐龍博物館建築在恐龍化石群的發掘現場——大山鋪,距自貢市11km,建築面積6000m2 ,有兩個發掘現場,在這兩個現場可以看到從砂岩中剝離出來的恐龍骨骼化石,堆積重疊,縱橫交錯,十分壯觀。
我國國家地質公園中的恐龍地質公園還有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3.硅化木地質公園
(1)遼西木化石群
遼西木化石群集中在北票市和義縣一些山區,它們大都保持原始樹樁形態,大的直徑達1m以上,表層樹皮裂痕依稀可見。最長的石樹樁,出露部分長3m有餘,樹樁上年輪清晰,其年代屬侏羅紀,與北票含煤層的時代相當,原來這里曾是浩瀚的林海。
(2)延慶木化石群
在北京延慶縣城東北白河北岸長500m的谷坡上,分布了40~50個木化石群。這些木化石高低參差、密密麻麻,堪稱奇觀。木化石較堅硬,有的出露地表幾十厘米,有的達1m多,直徑約1~2m。多呈短樹樁狀,表面為褐黃色和灰白色,樹皮紋路和斷面年輪清晰。延慶木化石群世所罕見,這里原是湖泊,樹木被埋入地下,經硅化形成。
(3)自貢硅化木
四川自貢市涼高山附近的長山嶺,有一株舉世無雙的硅化木,主幹長23m,直徑1.3m。此硅化木堅實晶瑩,樹紋纖維清晰,在陽光照射下,像寶石般閃閃發光。它埋藏於侏羅紀砂岩中。
(4)亞利桑那州化石林
美國亞利桑那州阿達馬那鎮的化石林,數以千計的石化樹干(硅化木)倒卧地面,直徑平均1m左右,長15~25m之間,最長達40m,其周圍還有零散的化石木塊。這些石化樹木年輪清晰,宛如大塊的碧玉瑪瑙,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密集的石化樹干區有6處,最美的叫彩虹森林。推測此處原有的森林被洪水沖刷,木質發生礦化作用,又被鐵錳氧化物染色,才形成今天五彩斑斕的化石樹。
4.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臨朐縣上林鄉。富含化石的岩層出現在一個采礦坑內,最上層是風化的土壤,第二層是第四紀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岩,第三層是富含化石的硅藻土層,最下面是砂礫岩。硅藻土層由硅藻的遺體經黏土膠結而成,其形成時代為距今1800萬年的中新世。硅藻土成層極薄,像書頁,其中賦存的化石像動植物畫冊一樣,又被稱為「萬卷書」。硅藻土曾作為一種非金屬礦床開采,1980年此處成為我國第一個古生物化石重點保護區後才停采。
哺乳類動物化石包括鹿、犀牛、豬、馬、熊、鼠、蝙蝠等17個屬18個種,其中以柄杯鹿數量最多,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奔跑姿態。鳥類骨壁很薄,很難保存為化石。1976年在此發現了一具完整的鳥類化石,轟動了中國古生物學界,也引起世界同行的關注,迄今已發現6種鳥類化石。蛇化石的研究在我國始於20世紀60年代,第一塊蛇化石即發現於此,在其骨骼的兩側還可看到鱗片壓在岩石上的痕跡。兩棲類有6個以上的種,可以看到蛙的幼體——蝌蚪和長著尾巴的青蛙,還見到青蛙和魚一起保存的化石,以及魚、水草、樹葉保存在一起的化石。昆蟲化石的保存有三大特點:數量龐大,保存完美,形態生動。昆蟲身上最易腐爛、最不易保存的翅膀,居然能在這里保存下來,並呈現展翅高飛的姿態。山旺的蜘蛛化石也很多,位居世界前列。山旺的植物化石同樣門類齊全,數量豐富,保存完好,不少葉子能見到清晰的葉脈。花最容易凋謝,但卻能保存為化石,甚至可以看到雄蕊和雌蕊,實屬舉世罕見。
在1800萬年前山旺地區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湖,有各種動物在此生活,後來火山噴發,湖泊不復存在,生活在湖中的生物也遭到毀滅。
四、構造遺跡地質公園
1.河南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
王屋山世界地質公園珍奇的構造地質遺跡包括以下5個方面:
1)兩期褶皺的疊加。早期發生過走向南北的緊密褶皺,以後又發生了東西向的褶皺,這兩期褶皺疊加在一起。
2)背斜與地壘的疊加。古老的王屋山背斜在南、北兩翼各形成一條正斷層,於是這個古老的背斜成為地壘。
3)清晰、奇特的不整合組合。王屋山背斜在天台山處倒轉,使太古宇與元古宇間的不整合面直立,並成為壁立的懸崖;元古宇頂部石英砂岩水平產出,不整合於直立的石英岩上,形成角度不整合。兩個不整合相交成T字形,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不整合之一。元古宇頂部石英砂岩沉積時,古地貌應為向西傾斜的陡坡,因而在天壇山峰頂這個小范圍內,東邊的岩層薄、層數少,西邊的岩層厚、層數多。
4)活躍的新構造運動。王屋山地區地面上升的構造運動活躍,其依據主要有:①河流在平面上呈蜿蜒曲折的老年期河道,而剖面上則是兩岸陡峭的V字形青年河谷;②鐵山河有表明地面上升的隘谷;③景區內至少有4期階地;④以寒武系為對比依據,可以計算出天台山相對於太行山的上升高度,以三疊系為對比依據可以大體計算出相對於南面丘陵區的上升高度,以丘陵區為對比依據可以計算出相對於華北平原上升的高度;⑤山前丘陵區山頂高度一致,保持上升前平原的原貌,但已有大量溝谷切割;⑥景區南緣斷層,可見太古宙地層與第四系黃土的斷層接觸,說明第四紀時山體仍在上升,斷層仍在活動。
5)土地生命周期的展現。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由於王屋山地區有活躍的新構造運動,使得土地生命中的各個周期均展現於小范圍內,是研究土地發展及保護的珍貴的科學資源:①公園主景區裸露岩石上,由於風化作用有極薄的黏土礦物生成,是為土地的萌生期;②景區河谷階地上有小片土地生成,是為土地的幼年期;③景區以東為華北平原的邊緣,沃野千里,是土地的青年期;④景區以南的丘陵處於平原上升後遭侵蝕的階段,山頂是良田,谷底則出露岩石,是土地的老年期;⑤公園主景區土地已被全部剝蝕,岩石裸露,是為土地的消亡期,但它卻與土地萌生期重合。
2.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構造遺跡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內可以看到的構造遺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在嵩山地質公園內及其附近可以看到36 億年以來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5個地質時期的地層。
2)能見到華北地區幾乎所有的構造運動遺跡:距今25 億年前發生於元古宙和太古宙之間的嵩陽運動,距今18 億年前發生於中元古代和古元古代之間的中嶽運動,距今5.43億年前發生於古生代和元古宙之間的少林運動,以及石炭紀和奧陶紀間的不整合面。嵩山以眾多不整合面匯聚一堂為特徵。
3)堅硬的石英岩褶皺成各種復雜的形態,倒轉、平卧褶皺到處可見。在三皇寨景區還可見到因褶皺石英岩岩層直立的壯觀景象,一片片石英岩層筆直聳立,直逼蒼穹,布滿整個峽谷,如萬卷「倚天巨冊」,氣勢恢宏雄偉。
五、礦物礦床地質公園
礦床地質公園對人類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一般旅遊者總是感覺礦床很神秘,巨大的礦床對地質專業人員更是有著非凡的吸引力。但是現在似乎還沒有建設礦床地質公園,因為公園的建設可能會對礦山生產帶來影響,而未開採的礦床因各種原因更不會建為公園。那些已經采完閉坑的大型礦床,可以在露天采礦場或地下采場建設地質公園。這既是對采礦破壞環境的整治,又能有經濟上的收入,還能開展全面系統的科普教育。
六、地貌地質公園
本書所介紹的各個風景區都可以稱為地貌地質公園。
七、地質災害地質公園
1.龍門山構造地質公園
世界上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其中有感地震5萬多次,7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幾次,8級以上特大地震平均每年一次。我國唐山地震死亡人數在30 萬左右。1556年陝西華縣地震死亡83萬人,可見地震是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地質災害。
四川龍門山已建成國家構造地質公園,鑒於這里是大地震的頻發區,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大地震的遺跡又多,應以此構造地質公園作為宣傳地震防險避災的地質公園。
龍門山延展於四川盆地西側,長約500km,是一個中生代以來的疊瓦逆沖斷裂帶,大地震就是其運動的結果。其逆沖斷層面傾向北西,龍門山體向四川盆地推移。1929年地質學家趙亞曾在川西平原彭州市境內發現了白鹿頂、小魚洞一帶的飛來峰,確定了這一推覆構造。我們認為,由於太平洋板塊和華北裂谷都將地殼向西推擠,四川盆地向西北插入龍門山之下時,龍門山的塊體便被擠出,向四川盆地推覆,每擠壓推覆一次便發生一次地震。地塊的移動下插不是一個點,而是有一定長度和寬度的地段。因此2008年5月12日地震的餘震都在都江堰和秦嶺地區之間發生,直到能量全部釋放,推覆塊體的位置取得平衡後,餘震才停止。本地段發生過以下大地震:1933年疊溪地震(7.5級) ,1941年黑水地震(6級),1958年北川地震(6.2級),1960年松潘地震(6.75 級),1973年松潘平武地震(7.2級),2008年汶川地震(8 級)。在75年內發生了6 次大地震,約12年一次,足見頻度之高。從上述數據同時還可看出,間隔時間愈長地震的強度愈高,破壞性愈大。
2.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重慶東南黔江的北部,南連酉陽,西接彭水,北界湖北利川,北東部包括湖北咸豐縣一角。中心區為小南海,是一個美麗的高山湖泊,成因為地震堰塞湖,距黔江30餘千米。據《黔江縣志》記載,清咸豐六年發生大地震,山崩岩塌,形成一道長1170m、寬1040m、高67.5m的大壩,截斷溪流,漫淹20餘里,形成湖泊,並在其附近湖北咸豐境內形成4個較小的堰塞湖。小南海湖面長5km,最寬處1km,最深50餘米,有板夾溪等5條溪流注入,水質良好。小南海是目前國內歷史最長、保存最為完好的地震堰塞湖,而且在世界上也「極為鮮見」。據中國科學院專家考察,當時地震震級為6.3級,地震的破壞烈度為Ⅷ度。地震時山體滑塌10餘千米,4500×104m3的崩滑體向西推移2km,以近100m的落差阻塞山谷。地震遺跡區還保存了崩塌崖面、崩滑體、堆石壩、淹沒森林等多種地震破壞形跡。當年因地震崩塌形成的斷崖絕壁——大跨岩、小跨岩之下,滾石密布,巨石林立,其直徑一般1~5m,大者在10m以上。這些為地震災害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自然實體,有很高的科研科考價值。國家地震局於2001年為小南海頒發了「黔江小南海國家級地震遺址保護區」和「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兩塊牌子,使小南海的科技價值得到了社會公認。
3.東寨港
東寨港位於海南島瓊山區,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據歷史記載,東寨港原是一片陸地,1605年大地震沉沒了72個村莊,隨之成為海港,港灣中生長有大量紅樹。7~10m深的海水裡,村莊廢墟、斷垣殘壁、農田道路清晰可見。
4.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西藏自治區波密縣與林芝縣交界處,主體位於波密縣易貢鄉,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展布,總面積為2160km2。地質公園以易貢巨型山體崩塌地質遺跡為特色。
易貢巨型山體崩塌體的體積達3000×104m3 ,崩塌的最大落差達2580m,滑坡的最大垂直運距達640m,最大水平位移為6700~7000m,堆積體達到3×108m3 ,其他遺跡包括高速滑擦痕、高速滑坡特有的噴水冒沙坑、土丘群以及易貢堰塞湖區遺跡、易貢藏布-帕隆藏布斷裂帶與易貢-魯朗走滑斷裂構造遺跡、易貢堰塞湖決口遺跡、易貢堰塞湖潰決形成的次生崩塌-滑坡遺跡、古冰川活動遺跡及相應的地質生態環境等。
本區降水量豐富,斷裂作用加上冰川凍融對岩石裂隙的楔劈以及河流流量增加導致的侵蝕切割能力,進一步加劇了河谷邊坡的掏蝕、失穩,促進了崩塌、滑坡的發生。然而易貢巨大的泥石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卻是地殼的快速上升與陡峭河谷的形成。15 萬年來大峽谷地區地殼抬升速度達到30mm/a,是世界上抬升最快的地區之一。故易貢扎木弄溝巨型崩塌、滑坡是這些獨特的內外動力地質作用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所形成的崩塌—滑坡—堰塞湖—湖水潰決—河谷地形改造—河谷次生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鏈是在別的地區極難見到的。沿易貢藏布而上,被泥石流堵塞的長條形堰塞湖中雲霧縹緲;湖灘平原、湖濱台地,果林茂密,茶園壠壠,此處為西藏第一處茶園,所產珠峰聖茶聞名遐邇。
5.翠華山山崩國家地質公園
翠華山位於陝西西安市長安區,其主峰終南山海拔2604m,山崩分布面積5.2km2 ,主要由殘峰斷崖、崩塌石海、堰塞湖3部分組成。
殘峰斷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華峰及山崩臨空面。三峰鼎立,突兀險峻,直沖雲霄。玉案峰海拔 1688m,半峰劈裂,崩面平齊峻峭,如玉案倒豎。甘湫峰,海拔2045m,是一條長1500多米、寬260~900m、高差約300多米的山,近南北就地崩塌,形成石海波濤的壯景。翠華峰,海拔1414m,似一巨大的銅牆鐵壁橫亘翠華山中,兩端被高達200餘米的峭壁截切,形成一條長近千米、高200 多米、寬300 多米的石坎,堵塞太乙谷。
崩塌石海,總量3×108m3 ,石塊巨大,集中分布在翠華峰-甘湫峰和大坪。巨石堆砌,相互疊置,宛如石頭的海洋,波瀾起伏。崩塌過程中石塊相互欹嵌,形成了上百個洞穴。其中冰、風二洞最奇。冰洞夏季結冰,炎炎酷暑,洞中冰柱倒立。風洞由兩塊巨石頂端相撐形成,洞中冷風嗖嗖,盛夏六月,涼風習習。還有小風洞、蝙蝠洞等許多奇洞。
堰塞湖共有3處。甘湫池為乾涸之湖;另一處由於泥沙堆積填平,故名大坪;水湫池,因山體崩塌堵塞太乙河形成,湖面長600m,寬100~300m,水深5~12m,可劃船、垂釣等。
10. 長興金釘子好玩嗎浙江長興金釘子怎麼樣
好玩2長興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所擁有的全球"金釘子"是地球史上3個最重要的斷代專界線(前古生代-屬-古生代,古生代--中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之一,即古生代與中生代的斷代界線;同時它又是地球歷史上5次生物大絕滅中最大一次絕滅事件和全球變化相聯系的點位,具有國際對比意義和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好玩3長興地質遺跡保護區位於長興媒山鎮與槐坎鄉的交界處,為長興灰岩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