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新疆伊寧市區地質結構是什麼性質

新疆伊寧市區地質結構是什麼性質

發布時間: 2021-02-11 05:59:49

『壹』 新疆地質隊是干嗎的

你說的地質隊應該是地礦局下屬的地質單位,新疆有1~9隊,9隊1隊最好。。。主要野外區域地質調查,礦調,鑽探,水文等,大多野外工作,辛苦,但待遇好,一年十幾萬輕輕鬆鬆

『貳』 地質方面結構和構造的區別是什麼

兩者區別在於概念完全不同,地址結構指岩石構成的特徵,地質結構主要表示礦物或礦物之間的各種特徵。

1、地質結構定義:地質學術語,岩石的結構。指組成岩石的礦物的結晶程度、晶料大小、晶料相對大小、晶體形狀及礦物之間結合關系等,所反映出來的岩石構成的特徵。

2、地質構造定義:構造是地質構造的簡稱。地質構造是指地殼中的岩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包括褶皺,節理和斷層等最基本的地質元素,地質元素是岩石圈中構造運動的產物。各種地質構造具有相應的地質現象和工程地質條件。

(2)新疆伊寧市區地質結構是什麼性質擴展閱讀:

地質構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時間分為原生構造與次生構造。

次生構造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原生構造一般是用來判斷岩石有無變形及變形方式的基準。構造也可分為水平構造、傾斜構造、斷裂和褶皺。

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分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方式和面貌特徵的總稱。

地質構造的規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過地質和地球物理資料的綜合分析和遙感資料的解譯才能識別,如岩石圈板塊構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計,需要藉助於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如礦物晶粒變形、晶格的位錯等。

貴州位於華南板塊內,處於東亞中生代造山與阿爾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帶之間,橫跨揚子陸塊和南華活動帶兩個大地構造單元。

在已知1400Ma地質歷史時期中經歷了武陵、雪峰、加里東、華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個階段。

雪峰運動奠定了揚子陸塊的基底,廣西運動使黔東南地區褶皺隆起與揚子陸塊熔為一體,以後又經歷了裂陷作用、俯沖作用,燕山運動奠定了現今構造的基本格局。

『叄』 新疆地質:盆地 ,資源 ,等 求詳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於中國西北邊陲,首府烏魯木齊,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也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現有47個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錫伯、塔吉克、烏茲別克、滿、達斡爾、塔塔爾、俄羅斯等民族,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新疆地處73°40′E~96°18′E,34°25′N~48°10′N之間。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總面積佔中國陸地面積六分之一(166萬平方千米),邊界線長度佔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其面積比江蘇省和浙江省加一起總和的八倍還多4萬平方公里。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為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縣。
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盆地與高山環抱、喻稱「三山夾二盆」。北部阿爾泰山,南部為昆侖山系;天山橫亘於新疆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爾盆地。習慣上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把哈密、吐魯番盆地為東疆。新疆的最低點吐魯番艾丁湖低於海平面155米(也是中國的陸地最低點)。最高點喬戈里峰位於克什米爾邊境上,海拔8611米。新疆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北緯46度16.8分,東經86度40.2分)是陸地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地方,距離最近的海岸線有2648千米(直線距離)。
新疆-吉爾吉斯邊境橫貫著天山山脈。吐爾尕特口岸(海拔3752米)位於邊境。
新疆北部有阿爾泰山,南部有昆侖山、阿爾金山和天山。天山作為新疆象徵,橫貫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爾盆地。
新疆三大山脈的積雪、冰川孕育匯集為500多條河流,分布於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較大的有塔里木河(中國最大的內陸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瑪納斯河、烏倫古河、開都河等20 多條。許多河流的兩岸,都有無數的綠洲,頗富「十里桃花萬楊柳」的塞外風光.新疆有許多自然景觀優美的湖泊,總面積達9,700平方公里,佔全疆總面積的0.6%以上,其中著名的十大湖泊是:博斯騰湖、艾比湖、布倫托海、阿雅格庫里湖、賽里木湖、阿其格庫勒湖、鯨魚湖、吉力湖、阿克薩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計1.86萬余條,總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面積的42%,冰儲量2.58億立方米,是新疆的天然「固體水庫」。新疆的水資源極為豐富,人均佔有量居全國前列。大沙漠佔全國沙漠面積的2/3,其中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面積為33.67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沙漠,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僅次於阿拉伯半島上的魯卜哈利沙漠。准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48,000平方公里,為中國第二大沙漠。
新疆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大宗,全疆大多數地區均可種植,播種面積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90%以上。伊犁谷地氣候溫和,雨水較多,土地肥沃,更宜谷麥生長,素有「新疆糧倉」之稱。新疆的水稻50年代以後有很大發展,阿克蘇、米泉等地的優質大米潔如璣珠,質細味美。在新疆的糧食作物中,還有高粱、大麥、穀子、黃豆、豌豆、蠶豆等等。
新疆主要產品有棉花、油料、甜菜、麻類、煙葉、葯材、蠶繭等,其中新疆棉花尤以質優而聞名全國,1998年,棉花產量137.5萬噸。在全國,幾乎三分天下居其一,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棉花產區。北疆瑪納斯河流域、吐魯番盆地和南疆廣大地區是棉花的集中產地。經濟價值較高,對生長環境、耕作措施要求苛刻的長絨棉(又稱海島棉),60年代才開始大面積栽培的新疆啤酒花,蠶繭產量已達3800噸,比新中國成立時增長75倍。
新疆素有「瓜果之鄉」之稱。由於這里的氣候對瓜果糖分的製造和積累十分有利。因而,所產瓜果特別甘美爽口。據調查,新疆是中國瓜種植面積較大、品種和品質均居前列的一地區,年產各類鮮果數萬擔。
新疆常見的瓜果有葡萄、甜瓜(哈密瓜)、西瓜、蘋果、香梨、杏、桃、石榴、櫻桃、無花果、核桃、巴旦杏等,優良品種達數百種之多。其中吐魯番的無核白葡萄,鄯善的哈密瓜,庫爾勒的香梨,庫車和輪台的白杏,阿圖什的無花果,喀什的櫻桃、核桃、光皮桃、葉城的石榴、旗盤梨,和田的蜜桃,伊犁的蘋果等,均享有美譽。新疆葡萄乾、哈密瓜、香梨更是國際市場的暢銷品。
新疆礦產種類全、儲量大,開發前景廣闊。發現的礦產有138種,其中9種儲量居全國首位,32種居西北地區首位。石油、天然氣、煤、金、鉻、銅、鎳、稀有金屬、鹽類礦產、建材非金屬等蘊藏豐富。新疆石油資源量208.6億噸,佔全國陸上石油資源量的30%;天然氣資源量為10.3萬億立方米,佔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的34%。新疆油氣勘探開發潛力巨大,遠景十分可觀。全疆煤炭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佔全國的40%。黃金、寶石、玉石等資源種類繁多,古今馳名。
新疆農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積10.28億畝,佔全國農林牧宜用土地面積的十分之一以上。後備耕地2.23億畝,居全國首位。新疆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在「三山」和「兩盆」周圍有大量的優良牧場,牧草地總面積7.7億畝,僅次於內蒙古、西藏,居全國第三。太陽能理論蘊藏量1450~1720千瓦時/平方米·年,年日照總時數2550~3500小時,居全國第二位。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共有47個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錫伯族、滿族、烏茲別克族、土克曼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塔塔爾族13個。 現在還有其餘東鄉族、壯族、撒拉族、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等55個民族。

『肆』  區域大地構造背景

研究區位於新疆伊寧市北,西天山西段的科古琴山與阿吾拉勒山之間的吐拉蘇盆地中(圖-1)。整個西天山地區以北西西向的山脈和夾持於其中的盆地相間排列為特徵,工作區總體地勢北高南低,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是發揮遙感優勢,開展遙感找礦的良好場所。

西天山地區,在地質歷史上,特別是在古生代時期,曾是構造岩漿活動極為活躍的地區。其北為西伯利亞板塊,其南為塔里木板塊,其西為哈薩克板塊。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其本身則以夾持於上述三大板塊之間的微板塊或地塊(包括伊犁、吐哈、准噶爾、塞里木、塔城和阿爾泰等)和洋盆(現為造山帶)鑲嵌為特徵(李錦軼等,1992;肖序常等,1992;何國琦,1995)。其中伊犁、吐哈、准噶爾、塞里木、塔城地塊屬於哈薩克板塊,故有的學者在強調准噶爾板塊的地位時,稱其為哈薩克-准噶爾板塊。阿爾泰地塊屬於西伯利亞板塊。哈薩克板塊北以達拉布特-卡拉麥里縫合線與西伯利亞板塊相鄰,南以南天山縫合線(中天山南緣或那拉體-紅柳河板塊縫合線)為界與塔里木板塊相接。

中國境內的西天山自北向南又可分為伊犁盆地北緣的北天山;包括伊犁盆地在內的中天山和盆地南緣的南天山。中天山包括博羅科努早古生代島弧帶、伊犁地塊、塞里木地塊,因此,有的學者將伊犁地塊稱為伊犁-中天山板(地)塊(肖序常等,1992)。西天山位於塔里木板塊和哈薩克-准噶爾板塊之間,又被內部的伊犁-中天山板塊分成南北兩支,總體上呈弧形帚狀向東收斂展布,平面上呈一銳角向東的三角形。西天山地區是哈薩克—准噶爾、伊犁-中天山和塔里木三大板塊匯聚碰撞在一起的地區,正是這些板塊、微板塊和已經消失了的古洋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了該區大地構造演化的基本特徵,制約了現今大地構造格局和礦產的分布。整個西天山地區的大地構造單元,按何國琦先生的意見,可劃分為11個構造單元(圖1-2)。

圖1-1研究區地理位置

西天山地區發育兩條最重要也是最醒目的斷裂構造帶——中天山北緣大斷裂和中天山南緣大斷裂。前者是准噶爾板塊與伊犁-中天山板塊之間的縫合線,後者是伊犁-中天山板塊與塔里木板塊之間的縫合線。這兩條大斷裂向東延伸至庫米什以東匯合後再向東則為准噶爾板塊與塔里木板塊之間的縫合線。

『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域地質志是不是國家標准

地質志不是國家標准,國家標准有其同一的文號,開頭一般是GB(國標),強制性標準的開頭就是GB,國家標准一般都是 GB/T(T是推薦的意思),國家標准指導性技術文件是 GB/Z,國家職業衛生技術標準是 GBZ,等等。地質志是90年代編寫的一些區域性的地質專報,從一定的角度總結某個地區的地質概況,包括地層、岩石、構造分區、大地構造、古生物化石等,地質志是按照當時對某個地區的地質認識編寫的,其中的絕大多數內容應該符合當時的國家標准,但是國家標准一般5年一審,很多都會重新編寫,所以地質志當中有不少內容放到現在應該是有不嚴謹的地方,甚至是有錯誤的地方了,隨著理論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地質志也會重新編寫

『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是事業單位嗎待遇如何可以簡單的介紹一下嗎包括下屬單位情況

是事業單位,才建立的地調院,具體待遇就不清楚。

『柒』 新疆的地質結構

這個題目太大了!怎麼說呀!三山夾兩盆!

『捌』 伊寧的地質條件、地震基本烈度、水文氣象條件

伊寧市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也是伊犁河谷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伊犁河谷中部,伊犁河北岸,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702千米。東與伊寧縣相鄰,南與察布查爾錫 伯自治縣相接,西北與霍城縣相依。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科古琴山,南部為伊犁河沖積平原。伊犁河沿市區南側流過。屬溫帶亞乾旱氣 候,氣候冬季溫暖,夏季涼爽。年均氣溫8.4℃,年均降水297毫米。她北倚天山雪峰,南臨悠然西去的伊犁河,四周是美麗的西部大地,-望無際的草原和神秘的森林。按土壤普查的分類系統,伊寧市的土壤主要類型是潮土、灌耕土,其他還有黑鈣土、栗鈣土、灰鈣土、亞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沼澤土等土壤類型。其中潮土及灌耕土佔全市土壤面積的絕大部分。 潮土是在草甸上開墾種植演化而來,它的形成的兩個重要特徵是:地下水位高和耕作熟化程度深。群眾稱之為下潮地,有機質含量高,據測定399個耕作層養份分析,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3.28%,土地肥沃,抗旱力強,但雜草多,主要為水旱輪作。
水系,,,伊寧市境內主要有兩大水系。即有人民渠、北支乾渠、團結渠和十多股泉水。北支乾渠和人民渠為伊寧市主要的兩條灌渠。人民渠引灌溉,經市區北部5公里處由東向西流過,在伊寧市境內流程為24.8公里,進入市區流量為14~15立方米/秒,出境流量為9-10立方米/秒(改建後進入流量為25-30立方米/秒,流出流量為20—25立方米/秒)。人民渠及北支乾渠灌溉面積9 333.33公頃,佔全市灌溉面積的70%,其餘30%的耕地由團結渠水和泉水灌溉。 伊寧市內泉水較為豐富,從東至西有泉水十多處,這些泉水流向南北,水量大小不等,因而形成資源極為豐富、而且水質比大河水良好的伊寧市的泉水系。經查測,得其平均流量為6.85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為2.16億立方米,4—9月徑流量為1.27億立方米。地下水的儲量約為0.904億立方米。其所以能保持此儲量,主要原因是補給來源較多。北山溝的地表水年徑流量為3.55億立方米,滲漏的年徑流量為1.881億立方米,補給了地下水;人民渠、北支乾渠等灌溉渠道滲漏的年徑流量為0.703億立方米,補給了地下水;以泉水形成的溢出帶地表水年徑流量為2.16億立方米,其餘0.4億立方米均滲入伊犁河排走。泉水的利用率目前只有20%左右。
溫帶半荒漠草原植被是伊寧市平原區和山前丘陵區的典型類型。自然植被為具有短命植物蒿屬半荒漠草原類型,以冷蒿、茵陳蒿、早熟禾為主。但平原區自然植被多以人工植被代替,尚未開墾利用的半荒漠草原由於超載過牧,草場退化嚴重。

『玖』 新疆地質結構是沉積岩地質結構嗎

新疆太大了,什麼樣的地層、岩石都有。

『拾』 誰能介紹下伊犁地區的地質概況

伊犁是塊美麗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寶地.人們通常說的伊犁,既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個地區和奎屯直轄市,全州共有24個縣、市,首府伊寧。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行政區內還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5個師60個團場。 全州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佔38%,山地佔31%,丘陵佔23%,沙漠佔8%。全州有13個主要民族,總人口382萬人,其中哈薩克族98.81萬人,維吾爾族61.32萬人, 回族31.31萬人, 蒙古族6.67萬人,錫伯族3.32萬人,漢族170.8萬人,其他民族9.77萬人。伊犁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新亞歐大陸橋中國西部的橋頭堡,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眾多保持著各自特色的兄弟民族,使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到處都是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瑰麗多彩的人文景觀。

伊犁地區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所管轄的三個地區之一,伊犁地區下轄一市八縣,即:伊寧市、尼勒克縣、新源縣、鞏留縣、特克斯縣、昭蘇縣、察布查爾縣錫伯自治縣、霍城縣,伊寧市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也是伊犁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

伊犁,得名於著名的伊犁河。在新疆大陸性荒漠乾旱區中,伊犁就像是瀚海中的"濕島",氣候溫和濕潤。「波翻麗水已西傾,地勢旋低氣轉平」這是清代詩人對伊犁地勢、氣候特徵的生動描述。伊犁三面環山,西部開敞,冰川發育,雨雪豐沛,是新疆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四條向東輻射的山脈如同巨人的骨架,貫通在五大河谷盆地之間的伊犁河及其支流猶如血脈一般奔流不息,孕育著這片肥沃富饒的土地和遼闊無垠的草原。

伊犁獨特的地質、地貌和氣候,賦予了伊犁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奇美如畫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條件,保存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享譽世界的草原,浩瀚的天然森林,珍貴的植物群落和野生動物……這些都使得伊犁堪稱為「天然的博物園」。它的「綠」,在萬頃荒漠中愈加顯得絢麗耀眼,令人神弛,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譽。伊犁更是物產豐富,「蘋果之鄉」、「天馬的故鄉」都是贊譽這塊土地的美稱。千百年來,伊犁一直是草原民族的天賜寶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