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油礦地質學
『壹』 油氣地質學就業
我想自己是地質行業里很多人的縮影。
熱愛地質,而又對現狀無可奈何。
從不了解到逐步喜歡上地質,到最終轉行,點滴都寫下來吧。
或許很多人從我的經歷里看到自己。
或許我的一些轉行經歷能給大家一些啟示。
2014年11月,我談了個女朋友,少數民族,基督教。她是嬌生慣養的,父親是某軍工處級幹部,祖輩是第一代航空航天發動機設計師。說到這里,其實大家多少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一些東西。
她還在讀研,一年的花銷,我估計大約10萬。也就是說,如果我一年連10萬都賺不到的話,我不吃不喝都養不起。我起碼需要年薪15萬,才有可能維持好一個家庭的支出。
從2014年11月到2014年12月,整整兩個月,我都沉浸在壓力山大中。
如何讓愛的人過上好的生活?
我憑什麼能拿到那樣的年薪?
我不再是一個人,而地質只夠讓我一個人活。
我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分析:哪個地質隊好,哪個隊項目負責高,哪個地調院我能進。
結論就是:我不能乾地質。
這個結論,轉行,在以前,我從沒想過。
地質工作的壞處在哪裡?
不利於子女成長。
有的隊一年出差300天,少的也有200多天。孩子長期只有女方帶,根本管不住,缺少父愛。我們單位領導,孩子基本都是大專,難得有個二本級別的。即使自身混的再好,也很容易毀了下一代。
沒有社會權力。
地質隊,幾乎常人一輩子都不需要打交道,你是大隊長也沒用。人與人之間,無非是利益的結合,你對他人毫無利益可言。那麼他人又何必有益於你呢?所有人都有孩子要上學,重點中小學教師值得結交;所有人都要就醫,醫生值得結交;人難免要和工商稅務、警察、政府、法庭等各種打交道,值得結交。所以地質乾的再好,也是缺少被社會各界需求所帶來的社會權力的。
沒有人脈。
地質長期出野外,接觸面窄,缺少社會權力,幾乎無法建立高質量的社會人脈。
生命危險。
懂的都懂,不懂的以後會懂。
健康受損。
首先顏值受風吹雨打,下降非常快;其次到老關節炎各種病都來了。
地質工作的好處:
1、熱愛地質和野外的人享受。
2、約束少,出了野外,你就是愛啥啥了。
3、人際關系簡單,破事少。
4、培養韌性和堅強。
2
『貳』 油礦是含油礦的礦石嗎
不是,礦床在地質學上的定義是地殼中由地質作用形成的所含金屬或其他有用物質在當前經濟技術條件下能被開采利用的綜合地質體。
『叄』 油氣儲層地質研究的主要內容
20世紀50年代初期,蘇聯科學院院士密爾欽科曾著有《油礦地質學》,它曾經是我國石油院校的專業課教材,其主要研究內容是,在油氣藏范圍內油氣層的地質問題,最終歸結到油氣儲量計算。1979年,P.A.迪基[3]著有《石油開發地質學》,它是美國塔爾薩(Tulsa)大學的高年級地質學教材,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從沉積環境一直到油氣採收率的提高,涉及面寬,但不夠深入。1983年,由陳立官主編,馬正、程光瑛等[4]參編的《油氣田地下地質學》出版,它是我國自行編寫的第一部地下地質的高等院校教材。全書編寫了鑽井地質、油氣水層的判斷、地層對比、地下構造研究、儲層研究、油氣儲量計算等章節,非常適合中國油氣田的實際情況。1987年,由陳碧珏主編[5]的《油礦地質學》出版,該書是我國石油院校使用的統編教材,它系統介紹了地質錄井、地層測試、油氣水層判識、地層對比、儲集物性、構造研究和儲量計算等內容。上述兩本教材基本奠定了油礦地質的框架。198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德生[6]著有《石油勘探地下地質學》,該書介紹了鑽井地質技術、地下地層和構造的解釋,以及國內外已發現油氣田的評價實例,它作為石油地質勘探技術幹部進修培訓的教材,曾培訓了一批後來的儲層地質專家。
1992年,由裘懌楠、薛叔浩等[7]編著的《油氣儲層評價技術》總結了十多年來國內外的實踐經驗,將儲層評價劃分為單井、區域、開發和敏感性四個部分,提出了評價內容和技術方法。1996年,由吳元燕、徐龍、張昌明等[8]編著的首部《油氣儲層地質》出版,該書從油氣田發現到開發對儲層研究提出的要求出發,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從描述到評價,建立儲層地質模型,並介紹利用地震、測井、地層測試等資料研究儲層的方法。同年,裘懌楠、陳子琪主編[9]的《油藏描述》出版,這本書雖然屬於中國油藏管理技術手冊,但它從構造、流體和儲層各級非均質性的描述,到油藏地質模型的建立,都分別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特別是針對我國石油地質的特點,突出了陸相儲層和復雜斷塊油藏的描述方法。手冊中附有大量的圖例、表格和常用計算公式,可供實際操作時參考。1997年由唐澤堯主編[10]的我國第一部《氣田開發地質》出版,這本書以我國已投入開發的150個氣田、500個氣藏開發的地質實踐為對象,系統論述了天然氣開發地質理論和開發地質技術,內容包括氣田構造、儲集層、氣田流體、壓力和溫度、氣藏地質特徵、開發地震、地球物理測井、氣層物性測試、氣藏描述和天然氣儲量計算技術。它既具有我國氣田特色,又吸收了現代新理論和新技術,是對我國40年天然氣開發經驗的系統總結。1998年,方少仙、侯方浩[11]出版了《石油天然氣儲層地質學》,該書作為高等學校教材系統地介紹了沉積岩石學特徵、主要物理性質、沉積環境、相及儲集岩發育特徵、儲層孔隙及孔隙結構特徵、儲層在成岩階段發生的成岩變化、儲層形成的控制因素以及儲層的非均質性等。1999年,文獻[12]作者根據多年授課內容並參考了上述教材和專著,編寫了《油氣儲層評價》一書,內容包括了沉積、測井、物性、地震預測、岩溶和裂縫型儲層、儲層建模和儲層模擬等多門學科的先進技術方法,對油氣儲層進行詳細的描述和精確的預測,為勘探布井以及剩餘油分布提供准確的油氣藏地質模型。
上述專著和教材概括了油氣儲層地質所要研究的眾多內容,為油氣儲層地質的歸納和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油氣儲層地質學作為研究生教材的提出來自於生產實踐,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在長期工作中,認識到油氣儲層是勘探開發中的主要研究對象,沒有油氣儲層就沒有一切。在油田現場,最早流行的是儲層的四性對比(即電性、物性、岩性和含油氣性),20世紀80年代,一部分學者提出,儲層地質研究應該以四性研究為中心,而四性研究中應以物性和孔隙結構為核心;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沉積、成岩是形成現今儲層的最重要成因,因此,儲層地質學應以沉積學為基礎。20世紀80年代是油氣儲層地質學迅速發展並得到公認的時期,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將油氣儲層研究提高到中國石油工業的第三次革命的高度,使一大批石油地質工作者投入到儲層研究的行列,發表了許多優秀的論文和專著,油氣儲層地質研究的學術空氣十分活躍,並一直延續至今。
不論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油氣儲層地質學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油氣藏的構造地質、儲層沉積學、孔隙演化和成岩作用、儲集物性和孔隙結構、測井地質解釋、儲層綜合預測、儲層地質模型、建模和三維可視化表述技術,以及儲層所含流體及其動態特徵等等。它包含了多門學科,並且在儲層解釋中涉及許多工程技術方法,因此,作為油氣儲層地質研究者,不僅要精通地質,而且要懂得有關的工程技術,還需要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技術。總之,他應是一個綜合能力很強的地質工作者。
『肆』 石油地質
最好是邊學邊實踐抄,那樣效果會好。石襲油地質專業裡面很多知識的實踐性很強的。
《普通地質學》《岩石礦物學》《造岩礦物學》《鈾礦地質學》《沉積岩石學》《岩相古地理》《構造地質學》《測井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測井地質學》《地震地層學》《測學地層學》《油藏物理》《採油地質學》《古生物學》《石油地質專業英語》《油藏描述》《地震資料解釋》《變質岩》《火成岩》《岩石薄片鏡下鑒定(名字有點記不清了,是實驗課,但是非常重要!)》
就能想起來這么多了, 本人是1990年石油地質專業的本科生,現在也只能靠這點學科的名字忽悠人了, 都忘得快沒了, 所以我建議你邊學邊實踐吧!
『伍』 這種礦石的地質學命名是什麼有請專業人士。
你好,我學的是地質學專業,馬上大四了。通過觀察這塊岩石的顏色,光澤回,形態,其為白答色,油脂光澤,斷面參差狀、稜角狀,再結合你給出的化學指標,我覺得這應該是一種產於偉晶岩脈(牆)中的塊狀石英,純度很高。為富揮發性組份的酸性岩漿侵入成因。你可以用小刀刻一下,應該是刻不動的。
『陸』 假如該地沒有形成石油的地質環境左右是什麼原因
石油地質勘探工作多常年工作在外,相對比較辛苦。石油地質勘探要多內接觸些實際的操作容和多勤於野外踏勘。如岩性的認識與識別,區域地質構造的認知,生油層儲油層的地質構造,有利的斷層結構,成藏構造,背斜構造等。對於在鑽井過程中的地質人員要做到測井各曲線的分析,岩屑岩性分析,滲透率和含油飽和度分析等這些錄井工作也可以幫助地質人員對地下構造,油藏分布有幫助,不僅做到會勘探也要會懂錄井分析,這對勘探有很大提高的。幾本書給你:《普通地質學》、《礦物岩石學》、《古生物地史學》、《油礦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地球物理測井》、《沉積岩石學》。
『柒』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的萌芽
現代油氣工業若從1859年算起,至今已有近150年的歷史。然而油氣田開發地質學的出現還不到70年,它是石油開發深入發展的產物,隨石油開發技術的發展而發展;作為一個成熟的學科而高速發展則是近30年的事情。
在早期的油氣工業中,油氣勘探以地質學家為主體來進行,油氣田發現以後交由石油工程師管理開采,地質學家不參與油氣開采活動。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 (AAPG) 與石油工程師協會 (SPE) 的成立,以及它們在學術會議、出版物表現出的學術分工,也非常明顯地反映了這一歷史分割。這是由當時油氣開發的水平所決定的。
20世紀30年代以前,油田被發現以後,石油公司搶占租地,搶先鑽生產井採油,油田開發比較盲目,是所謂 「掠奪式開采」 的階段。這以美國20世紀30年代初發現並投入開採的東得克薩斯大油田最為典型。該油田發現於1930年9月,之後很多公司蜂擁而上,到1932年底就鑽成近萬口採油井,10年內在560km2含油麵積內鑽成26000口生產井。這種掠奪式開採的後果是,出現了明顯的井間干擾、過早見水、產量遞減過快等問題,迫使石油工程師採用限制井距和單井產量來保護油田的生產,油田開發轉入了 「保守開采」 階段。當時美國得克薩斯州的鐵道委員會所提出的限制井距和單井配產的法規代表了20世紀30~40年代石油開採的主導戰略思想。這時石油開發還處於僅僅利用油田天然能量開採的階段,雖然促進了油層物理、滲流力學以及油藏工程等學科和技術的發展,但開發地質仍處於 「籠而統之、大平均」 的油藏概念水平,一張構造圖、一張等厚圖以及幾個平均參數,就可以滿足開發的需要。真正的開發地質學不可能在此時產生。
20世紀40年代,污水回注帶給油田開發一次歷史性革命。注水開發 (西方當時稱二次採油) 在50年代很快成為普遍工業性應用的主導開發方式。這一次歷史性的變革是開發地質學產生並逐步成熟、獨立的主要契機和動力。
注水開發首先遇到的是儲層連續性和連通性問題,沒有分單層的儲層等時對比,就不可能搞清每個儲層的連續性和連通性,這正是為什麼早期開發地質工作者把油層的小層(單層) 對比作為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工作予以討論和攻關的原因。注水開發緊接著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儲層客觀存在的非均質性,儲層各種尺度的非均質性極大地影響了注水開發效果。當然早期注意的是層間、平面比較宏觀規模的非均質性。這就要求把每口井每個儲層的岩石物理屬性求准,從而掌握它們的空間分布規律。這些逐漸被人們認識的注水開發中必須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油藏地質問題,突破了 「籠而統之、大平均」 的傳統地質工作方法,不僅促使開發地質學產生和發展,而且可以這樣說,開發地質、油藏描述、儲層表徵以及相應的技術發展到今日,仍然要解決這兩個基礎問題,只是在深度上、精度上在不斷提高。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的出現和萌芽時期,可以前蘇聯的M·Φ·欽克於1946年出版的《油礦地質學》 和美國L·W·里諾於1949年出版的 《地下地質學》 為標志。後者更多地側重於錄取和建立鑽孔地質剖面的方法;前者更具創立開發地質學的代表性,這與前蘇聯比較廣泛地採用注水開發,並將其應用於油田早期開發和作為一次採油方式有關。從1975年M·N·馬克西莫夫編寫的 《油田開發地質基礎》 來看,前蘇聯油氣田開發地質學已比較成熟,而美國正式出版的 《石油開發地質學》 在1979年才由塔爾薩大學的P·A·迪基完成。
『捌』 中國石油大學地質學學什麼
學科:理學
門類:地質學類
專業名稱:地質學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研究、教學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機構、學校從事地質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在地礦、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環境、基礎工程、旅遊開發從事技術開發與技術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質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踐訓練,掌握地質調查、科學研究、資源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野外地質工作方法);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知識產權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地質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資源開發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報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設計實驗,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幹學科:地質學
主要課程:地質學、結晶礦物學、古生物學、地史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礦床學、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學、遙感技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課程的實驗和實習在課程內安排、野外地質的認識實習、區域地質測量實習和畢業實習等,一般安排6-12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玖』 什麼叫做石油地質
石油地質,主來要強調的是油氣自資源形成、運聚及保存等地質的條件。目前在油氣勘探領域作為一個比較大的學科,它所涉的幾個關鍵內容包括:烴源岩(油氣的來源)、儲層(油氣賦存介質)、蓋層(阻止油氣因地層壓力向上泄漏的大鍋蓋)、圈閉(油氣聚集的場所)、運移(油氣從烴源岩生排之後的運輸路徑及動力)、保存(顧名思義,就是保存的條件了)。
『拾』 地質勘探是什麼。學了之後從事什麼工作,
專業還可以,可惜如果要從事這個行業的話有點太辛苦.男的還可以回,女的根本應付不了,天天風吹答日曬的,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勘探技術專業簡介
主要課程:普通地質學、礦物岩石學、古生物與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沉積岩與沉積相、石油地質學、油礦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油藏工程、油氣田勘探、鑽井工程等。
實訓:普通地質野外實習、構造地質實習、油礦地質學現場實習、油礦地質大作業、地震資料解釋大作業、測井資料解釋大作業;採油隊、作業隊頂崗實習及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
取證:採油地質工或鑽井地質工證。
適應崗位及就業方向:畢業後主要在石油行業的油田公司採油廠、試油公司、錄井公司、井下作業公司、油研所、油氣勘探開發研究院等部門的一線,從事油氣田地下地質、勘探和開發(包括鑽井、試油、油氣開采、井下作業等)有關地質資料的收集、整理、應用等方面的操作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