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怎麼搜集區域地質資料

怎麼搜集區域地質資料

發布時間: 2021-02-11 02:21:10

㈠ 怎麼搜集水文地質資料啊

水文地質資料挺多的,首先你看能否收集相關的地質報告,然後你得搜集氣回象水文資料,河流、湖泊答分布情況,地表地形和植被覆蓋情況。地表若有水井或是泉,你還得收集井泉出水位置以及水位等情況。對於降雨等,你還得知道當地水流的補給、徑流、排泄過程。如果有鑽探等資料,你還得收集含水層和隔水層的位置、厚度、岩性、走向、傾向等資料。

㈡ 收集地質資料、擬定踏勘計劃

在開展某一地區的野外基礎地質工作之前,首先應在室內盡可能收集研究區的專必需資料,包括屬航空、衛星照片,地形圖 ( 比例尺按工作需要而定) 以及不同范圍 ( 大區域和研究區) 的地質圖件和說明書。應全面了解研究區的交通、地理、地貌概況及工作程度;熟悉區域地質背景、區內出露主要地質體的特徵; 確定地層的時代、層序、分布及其基本構造、水文地質、不良地質問題等,以此為依據,擬訂野外工作計劃。

路線踏勘及地質填圖設計書的編制,屬於准備工作階段地質技術人員的工作內容。本章主要針對如何做好這兩項工作加以闡明。

㈢ 資料搜集方法

隧道施工地質超前預報工作中最最重要的工作是資料搜集。我們在軍都山隧道採用了如圖9-3所示的資料搜集方法。對已有資料的搜集包括:這個地區的區測資料、各種專題研究資料及隧道工程地質勘察資料。更要重視搜集施工過程中的資料,我們採用了兩套方法搜集施工過程中的地質資料,一套方法是地質素描,另一套方法是風鑽孔測試。地質素描是基礎,我們是在每一炮通風之後緊跟著就做地質素描。在軍都山主要是做正洞地質素描,同時也做超前平行導洞地質素描。在正洞中我們做了風鑽孔測試,沒有利用水平鑽,大瑤山隧道曾經打過水平鑽,從得到的資料看,可靠性也不大。

地質素描內容在軍都山我們主要抓住下面5個:①岩性;②斷層;③岩脈:在軍都山隧道地區特別是煌斑岩脈風化程度很高,風化深度也很大,常常引起塌方,在碰到岩脈時我們要求註明岩性、風化程度及它的厚度、產狀等內容;④貫通性大節理:也就是延伸長度達幾十米的大節理,它常常配合斷層引起塊體塌方;⑤地下水:同時我們也不斷地判斷這個地區的地應力高低。地質素描結果用地質素描圖來表示,如圖9-4所示,這個圖表示的是兩幫及洞頂的地質素描。因為洞底被棄渣覆蓋著,看不見。我們還進行了導洞與正洞地質素描結果對比。對 DK287+053-286之間233m導洞素描結果與正洞素描結果進行了相關統計,統計中主要考慮的是斷層。在這一段在導洞中遇到大小斷層共16條,在正洞中一條變成了裂隙,2條尖滅掉了,一條變成了破碎帶。正洞共出現了斷層22條,將近一半在導洞中沒有見到。導洞中出現的斷層數僅為正洞中出現的斷層數的73%。如果僅考慮導洞中出現的斷層在正洞中也出現了的部分,則導洞素描結果預報正洞的可靠率僅為54%。而且在位置預報上也不準確,位置誤差小於2m者佔56%~62%,位置誤差5~10m者75%~81%。應該指出,這個導洞距正洞才30多米,就有這么大的誤差,相距這么近還是預報不準。我們經過分析,最後決定還是以正洞地質素描和風鑽孔測試為主要的資料搜集方法。導洞還是繼續向前打,其主要用處是疏乾地下水,這是一項地質工程措施。

圖9-3 資料搜集方法

圖9-4 洞體地質素描圖

風鑽孔測試主要內容之一是鑽進速度測試。我們研製了一種鑽速儀,測量風鑽鑽進速度。實際上是測量鑽進每米耗費的時間,鑽速儀是安裝在鑽桿上,邊鑽進邊測量不佔施工時間,施工單位很歡迎。測量結果的用法也很簡單(圖9-5),測試結果可用進尺與鑽進耗時相關曲線表示,圖中橫坐標表示鑽進深度,縱坐標表示鑽進耗費的時間,也就是每鑽進20 cm耗費的時間,好的岩石耗費的時間就多,壞的岩石耗費時間就短,單位為秒。很明顯,好岩石鑽進時間耗費多,圖中資料表明,掌子面處鑽進耗費時間多,石質較好;進尺2~2.4 m及深3.0~3.4 m;3.8~4.2 m段鑽進耗費時間少,石質較壞。在軍都山隧道條件下,鑽進時間低於6 s者為破碎帶。顯然,掌子面 DK286+887 m前方2~4.2 m為一條破碎帶。開挖結果也證明,預報結果是正確的。除鑽進速度測量外,我們還作了聲波速度測量、壓水試驗、潛望鏡觀察等測試項目。我們就是用這種辦法,搜集掘進過程中揭露出來的地質資料。在這些資料基礎上,便可以進行地質條件超前預報。地質條件超前預報不完全是就事論事,要作一些推斷。這就需要用一些地質規律作依據,這些地質規律是地質超前預報的理論基礎。如果沒有這個理論基礎,只憑看到的,那就不叫地質超前預報了,那叫地質勘探。應該明確地認識到,地質超前預報理論是建立在地質規律的基礎上,地質是基礎。隧道施工地質超前預報用到的地質規律主要有三套。一套是結構面發育規律,一套是高地應力和低地應力地區的地質標志,第三個是岩體水力學規律。前兩者在前面的第三章、第五章內已經講過了,後面的第五節內簡單地介紹了岩體水力學規律及其應用問題。

圖9-5 掌子面風鑽孔鑽進耗費時間與進尺關系

㈣ 收集前人地質資料

收集前人資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對調查區基礎地質回、礦產地質、環境地質答、災害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現狀,總結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問題,確定進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內容包括: 調查區已有的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地質圖及說明書,以便了解工作區區域地質總體特徵; 調查區所有的綜合或專項調查的科研報告、專著、研究論文等,特別是最新的、總結性的資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 調查區內已有的各種實物資料,如岩石標本、礦物標本、化石標本、鑽孔岩心、各類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調查區有關地質實體的感性認識; 不同時代形成的地質資料,以便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對前人的填圖單位進行合理的歸並和重新釐定; 調查區人文、地理、氣候、交通等方面資料,詳細了解調查區野外工作條件,為野外工作開展提供必要的有關地形、道路、物質供應、居住等背景資料。

㈤ 資料收集分析

遙感地質調查是建立在廣泛收集分析前人資料基礎之上來展開的,這項工作對於提高區域地質研究水平和區調填圖工作質量都有重要的意義。

( 一) 資料收集

遙感地質調查中所收集資料的具體內容應包括如下內容。

1. 自然地理與氣候資料

以地形資料的收集最為主,一般可採用國家測繪部門批準的地形圖,如 1∶25 萬、1∶10 萬、1∶5 萬等。

2. 地質礦產資料

地質礦產資料的收集最好是從新到老,比例尺從大到小進行,這樣既便於去除那些過時的無參考價值的資料,也有利於保留那些有參考價值的資料被後期成果所吸納。

3. 地球物理資料

主要是大比例、高精度航磁數據和解釋資料及報告的收集。前者可直接用於數據處理,達到解決不同地質問題的目的; 而後者與遙感資料綜合運用,為某些地質問題的提出提供佐證。

4. 岩石化學資料

為了保證分析結果的可靠性,最好收集具有認證資格部門的資料。

5. 同位素測年數據

最好收集標注有取樣位置的數據。

6. 遙感數據圖像

遙感數據是遙感區調工作的主要信息源,它包括衛星數據和航空數據。目前隨著感測器系統的探測能力、質量、品種和解析度的大大提高,可供遙感地質應用的航空航天遙感數據越來越多。區域地質調查工作中應盡可能選用多種類型、多種時相的航天、航空遙感圖像、數據。在中小比例尺的區域遙感地質調查中,一般以航天遙感數據為主,航空遙感數據為重要補充。

在對衛星數據進行選擇時,主要依據為圖像的地面解析度、光譜解析度及時相解析度,這其中又以地面解析度、光譜解析度為圖像優選的主要依據。在選擇了合適的圖像類型後,時相解析度在特殊景觀條件下具有重要意義。地面解析度是感測器能分辨可顯示地物的最小面積,圖像中線狀目標物大於 0. 2 mm、面狀目標物大於 0. 5 mm × 0. 5 mm的地物為可顯示地物,人眼均能識別。由於地質調查內容包括線狀地物和面狀地物,因此地面解析度的選擇應以最小面狀地物的識別為准。目前常用的 TM,ETM,SPOT,CBERS-l 及 RADARSAT 衛星數據及航空遙感資料均可滿足地質調查對遙感地面解析度的需要 ( 表 11-1) 。

光譜解析度也是選擇遙感數據源應主要考慮的問題。譜段的寬窄、范圍對不同目標地質體而言,其識別作用也不同,通過選取合理的波段及圖像處理方法,就能夠實現有效地提取地質目標信息的目的。目前,區域地質調查中應用的光譜主要為 0. 38 ~2. 5 μm 的可見光、短波紅外波段和 7. 0 ~ 15. 0 μm 熱紅外波段。從現有衛星數據看,TM/ETM,SPOT,CBERS 光 譜 范 圍 均 可 不同 程 度 地識 別 地質 目 標,其 中 尤 以 TM / ETM 為 最 佳,Radarsat 對雲雪、植被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也是一種可選擇的數據源。

表 11-1 目前常用的星載遙感技術系統

此外,在一些多雲多雨和植被、冰雪覆蓋嚴重的地區,對衛星數據的收集還應注意季節、雲量控制。一般情況下春、秋季節較好,可以減少植被和積雪影響,還可以選用星載SAR 等微波遙感數據。

( 二) 資料的分析研究

在廣泛開展資料收集基礎上,要對已有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此外,還要使用比例尺小於填圖比例尺的衛星圖像進行全區域的宏觀性解譯,這項工作一般是在包含調查區在內的 1∶50 萬、1∶20 萬區域性航天遙感圖像上進行。宏觀解譯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區域構造格架、地層、岩漿岩帶分布等特點作概略了解; 針對測區所處的地質環境狀況,預測調查工作可能遇到的主要地質問題; 提出詳細解譯的工作重點。

㈥ 水文地質資料怎麼搜集

查閱相關地區的水文地質志,或者去水利,國土,農林部門收集,所謂收集都是需要熟人和錢的。
如果是國大調項目,可以開具介紹信,如果是市場項目,可以向甲方要求溝通協調當地部門。

㈦ 實物地質資料採集

1.工作步驟

1)調研。根據各個圖幅承擔單位的聯系方式,對單位主管領導、技術負責人或科技管理人員進行電話調研。主要了解實物的有關情況(保存完好性、是否縮減、保存地點、可收集性等),並做好詳細記錄,製表登記。如果電話調研未能達到目的或確需實地了解情況和收集詳細資料的,可組織人員有計劃地進行實地調研,避免採集的盲目性和分散性。

2)制定採集計劃。根據調研結果,綜合研究確定採集目標,編制實物資料採集清單,並制定整理、包裝和運輸等相關的採集計劃。

3)簽訂匯交整理合同。依託圖幅承擔單位或實物保管單位,按照採集方案簽訂實物資料匯交整理合同,並協商明確資料整理人選、整理匯交技術要求和具體時間表。

4)實物地質資料整理和運輸。匯交整理單位要對標本進行表面的清洗、清潔,並根據原始記錄按順序整理和重新編號,最後按要求包裝和打包處理。薄(光)片則按順序放入專用薄片盒內存放,並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避免薄片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破損甚至碎裂的情況。實物資料整理和包裝後,利用物流或僱用專車進行運輸,確保安全到達。

5)移交入庫。安全運回的實物資料,按實物清單進行核對驗收,收集所有相關成果資料,最後全部移交入庫。

2.標本的整理包裝要求

——根據原始記錄按順序整理,保證標本整潔、排列整齊、次序不混亂;

——用油性筆補齊缺失或污損的標本編號,按要求製作標本標簽,隨同標本一同包裝;

——包裝材料採用柔韌性較好的包裝紙或草紙,必要時(如化石標本)可用些棉花或布袋進行特殊包裝;

——採用韌性較好、可重復利用的塑料或木質標本箱;

——實物標本裝入標本箱後,要用包裝紙等填充物將標本箱填滿,盡量不要留有空隙。將事先寫好的帶有不幹膠的資料標識貼在包裝箱的恰當部位,然後用打包機將其以「井」字形包緊、包實。

3.實物採集成果

實物採集成果見表3-2。

表3-2 青藏高原1∶25 萬區域地質調查實物地質資料收集一覽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㈧ 怎麼獲取基礎地質資料

你說的是區調資料吧,可以到當地省會部門地科處進行收集,

㈨ 涉及區域地質原始資料都有哪些

區域地質調查中的原始資料包括:地質觀察路線、實測剖面、礦點檢查、回物化探工作等的原始記錄和答圖件;各類岩石、礦物、古生物標本和各種樣品采樣、鑒定記錄;金屬量測量(包括水系沉積物測量)、重砂分析、薄片等的分析鑒定成果;還有各種數據、登記卡片、登記簿、數據處理程序及記錄等。

㈩ 地質資料收集與利用的途徑

(一)館藏機構查尋的途徑

有統計顯示,有90%的地質資料利用是在地質資料館或企事業單位資料館、室查閱。歸檔後的原始地質資料或成果地質資料可以在這里直接查閱。一般在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都設置有閱覽室。到這里查閱館藏資料只要具備相關閱覽手續,用戶可以直接查看到原始地質資料或成果地質資料及其復製件。通常情況下,地質資料館為了保護原始件,以減少珍貴的原始件磨損,提供的往往都是成果地質資料的復製件。如印刷件、復印件、藍曬圖和縮微品等。地震磁帶的數據閱讀則需要通過專門的設備——磁帶閱讀機方能「讀出」數據。

在地質資料館,接待人員在查驗了用戶的查閱手續後,就會提供相應的閱覽服務——提供檢索工具。地質資料館的常用檢索工具有:

(1)館藏目錄。又稱總目錄,是地質資料館、室的「財產」總賬。主要內容有:入庫時間、總登記號、分類號、全宗名稱、檔數、全宗單位、備注等登記欄目。是以全宗為登記單位的目錄,通過查看館藏目錄,能了解該地質資料館有哪些全宗。

(2)全宗清單。地質資料館中,館藏所有全宗的名稱和編號。它揭示全宗號的分配情況,是地質資料館以全宗為單位的賬冊。主要內容有:序號、全宗號、全宗名稱。

(3)分類目錄。是按地質資料的分類標准,對全宗內地質資料進行的分類登記的目錄。是館藏「財產」的分類賬。它直接揭示案卷內容成分。主要內容有:序號、案卷名、件數、保管期限、密級、單位名稱、作者、備注等登記欄目。是以檔為單位的目錄。如果某地質資料館館藏共20個全宗,分屬煤炭、石油、有色、水文、環保等不同地質礦產單位,共有20個分類標准,就會在20個全宗下分別分類,出現全宗下的分類目錄。分類目錄能查到案卷。

(4)案卷目錄。是以案卷為單位的登記目錄的清單。有時館藏量少的資料室,館藏地質資料只有綜合性目錄沒有以上分類目錄,本來案卷就不多,用案卷目錄就夠用了。案卷目錄是館藏單位的基礎目錄。主要內容有:案卷號、資料題名、作者、起止日期、保管期限、密級、備注等登記欄目。是以案卷為單位的資料目錄。是傳統的最基本的檢索工具。在案卷目錄上查到所要調閱的具體資料是否與利用者需要查找的資料相近,調出該案卷,查看該案卷的卷內文件目錄,看是否有利用者所需要具體查閱的地質資料。將相同類的案卷目錄按規律排列,便是分類目錄。

(5)專題目錄。是按某一專題編制的案卷目錄。如《「七五」國家攻關課題地質資料案卷目錄》、《下揚子區中古生界地質勘探資料專題目錄》等。目錄內容主要有:目錄序號、檔號、案卷題名、完成單位、保管期限、密級等欄目。是地質資料館為了方便利用者按地質資料專題編制的目錄。

(6)卷內目錄。是該案卷的卷內文件清單,是以「件」為單位進行登記的。一般置放在資料盒內。卷內目錄的內容有:序號、文件名稱、作者、頁數、形成時間、密級、備注等。

(7)全引目錄,是地質資料「卷內目錄」的匯總。有每件資料的名稱、作者、密級等欄目,又稱細目錄。在不打開卷、盒的情況下就能看到卷內文件清單,是手工檢索年代方便檢索而編制的目錄,不是必備目錄。

(8)資料庫目錄。是利用計算機和資料庫管理地質資料檢索的目錄。按地質資料內容和屬性分,還可以分為綜合目錄和專題目錄。綜合目錄是館資料較少的資料室經常使用的目錄編制形式,小型資料庫軟體就一本賬涵蓋資料室所有館藏資料目錄,如《××××研究院資料室地質資料目錄系統》;分類目錄適用於較大容量的資料室或資料館,分類或專題編制的目錄查尋系統。館藏所有資料其下分幾大類(或稱幾個專題),還可再有二級、三級分類等。目錄資料庫查詢,是指建立了地質資料管理資料庫的地質資料館或資料室,為客戶提供開放了的地質資料的目錄查詢,沒開放的地質資料其目錄只對內部人員提供利用查詢。

(9)全宗指南,亦稱全宗介紹、全宗說明。是較全面地介紹和揭示某一全宗地質資料的內容、成分及其利用價值的一種引導性檢索工具。通常以文章文章敘述的形式,介紹和揭示地質資料館(室)所保存的某一個全宗地質資料內容和成分及其利用價值的一種材料。全宗指南作用:可使有關利用者了解某一立檔單位的地質工作歷史,全宗的歷史,全宗內地質資料材料的主要內容和成分,為地質科學研究和礦產勘探開發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查考提供所需地質資料的線索。為利用者提供研究立檔單位歷史和有關地質資料的線索,對研究一定專題有參考作用,也是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熟悉全宗情況、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一般以敘述地質資料產生的背景和內容為主。可分時間段敘述,如國家科技攻關:「五五」科技攻關課題、「六五」館科技攻關課題、「七五」科技攻關課題、「八五」科技攻關課題等,又可按資料類別分述,如勘探類地質資料、開發類地質資料、地質災害類地質資料、基礎研究類地質資料等。用於指導全宗內地質資料的查閱導引,幫助讀者了解全宗內容概況及檢索工具的利用。

(10)館藏簡介。館藏簡介是以文字形式,全面、概括地介紹地質資料館的藏情況的工具書。它以某一地質資料館為描述對象,為利用者提供地質資料館概況,了解地質資料館館藏所有全宗為描述內容,如何在地質資料館找到所需地質資料為目的的。指南是地質資料館的一項重要的業務建設,是地質資料館工作成果的反映,過去我們將它作為衡量地質資料館管理水平高低的標志,現在一般將其放到了地質資料館網頁的首頁。

(二)網路資料庫查閱的途徑

進入21世紀,隨著計算機軟、硬體和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地質資料的電子文本和區域網出現後,一般的地質資料館都用資料庫管理地質資料目錄,一些紙質地質資料同時具有電子文本後,出現在線查閱和網路下載的利用途徑。通過內網可以查到本系統內部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如企業內部區域網,通過互聯網可以查到對社會開放的地質資料目錄。

全國地質資料館可以在網上訪問到對社會開放的全國館地質資料館藏目錄。在一些企業的區域網上則可以訪問所屬地質資料館、室的地質資料管理資料庫,進行目錄查閱並進行電子文本下載比較方便。但這樣的區域網絡服務形式需要履行內部嚴格的審批手續和得到相應授權。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頒布後,一些原來屬於國家的,但分散在相關省級地質資料館和國有企業地質資料館的國家所有地質資料,將被全國地質資料館委託代管,其中屬於對外開放的地質資料,也將為社會提供相應網路目錄查尋服務。

目前開放的有全國地質資料館和省級地質資料館,在網上可查尋到相關專題的開放資料目錄。國家地質資料「委託代保管」的企業地質資料館經授權後,也可查到相關開放了的企業館代管部分地質資料目錄。在查詢中選擇所需資料目錄,針對是否是有償使用,由用戶決定取捨,通過相關手續後便可得到所需的具體地質資料文本。

地質資料館有綜合性質的館,也有專業特色比較強的地質資料專業館。前者所藏地質資料種類比較齊全,一般具公益性。如全國地質資料館、省級地質資料館。專業地質資料館的館藏種類面窄,卻有一定的專業深度。如煤炭地質資料館、油氣地質資料館、有色礦產地質資料館等。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在綜合館還是專業館查尋自己所需地質資料。

(三)資料信息咨詢途徑

咨詢服務,是在利用者不知道通過何種渠道收集利用地質資料,通過信息咨詢機構,了解和掌握收集利用地質資料途徑的一種方法。信息咨詢機構根據地質資料需求者提出地質資料利用需求,一般以口頭方式回答利用者的查詢答復用戶詢問,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指導他們獲取所需地質資料的途徑,有時會直接向他們提供研究成果的一種技術服務方式。

全國地質資料館網上界面

利用地質資料者需按價格目錄或協議價格支付咨詢費。接受咨詢的地質資料管理部門有相關人員配備,要求有較高的素質,不但熟悉地質資料管理專業知識,熟悉館藏情況和相關地質專業知識,盡量滿足咨詢者要求,樹立地質資料館服務形象。

咨詢機構部門可以主動了解客戶所面臨的地質工作和科研生產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准備和編研,使咨詢工作服務變被動為主動。

通常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根據地質工作或礦產工作需要提供信息,這種情況出現在利用需求者不知道目標區域有沒有開展過地質工作或礦產勘查工作,對資料館中有無所需求的目標地質資料及資料利用手續、使用價格進行咨詢。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接受咨詢後,首先要分析用戶咨詢的問題,弄清咨詢標的,確定查詢方向;其次是根據分析研究結果和查詢方向,決定檢索地質資料范圍,選定檢索工具或相關資料庫,查找目錄庫,根據價格目錄提出意見。最後是答復咨詢用戶,由用戶針對目錄決定查閱或購買具體地質資料全文。

地質資料咨詢機構或部門還可就此建立咨詢記錄,積累標准答案,還可主動就客戶利用「目標」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後續服務。信息咨詢服務工作,強調針對性和及時性和准確性。

(四)項目或課題合作途徑,獲取合作方的資料利用權利

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通常具備技術優勢或某一領域長項,為了深化研究工作,可以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形式,聯系相關礦產企業提出合作意向,以獲取對方所握有的地質資料使用權利。通常是科研院所有智力優勢,企業有在一線生產的地質資料和生產一線地質信息。這種合作是雙贏的結果,但需要簽訂相關合同,以防止經濟或知識產權糾紛出現。

地質資料的利用渠道,有的是通過傳統的到資料館借閱的方法,由於網路技術的使用,「在線利用」隊伍逐步壯大。我們可以通過點擊率、搜索引擎研究,對網上利用進行統計和分析,提高地質資料網上利用率和服務水平。

在企業地質資料館,通常有對外、對內服務之分,外緊內松。即對外提供利用從緊,對企業內部提供利用寬松,這是與企業的經營目標相適應的。地質資料的利用將逐步走向有償使用,方能逐步地走向內外平等地利用地質資料。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完善價目表。未來的地質資料管理與提供的是知識型服務,針對市場需求,提供某一區域現有地質資料、國內外研究前沿科技信息、相關領域學術文章發表情況等方面「一攬子」服務,網上打包與結算。研究或勘探技術人員省去了前期的收集資料和相關調研時間和耗費的精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下的時間可以去做更應該做的研究項目。資料與信息服務的收費成了必要環節。

地質資料利用服務將走向「知識服務」後,管理經費和人員收入有了保障的同時,也給提供服務的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主題館員」職務也會應運而生。那時,我們的地質資料利用統計工作的含金量也會大大提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