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學讀書報告怎麼寫

地質學讀書報告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1-02-11 00:51:49

A. 讀後感咋寫

★寫讀後感就是寫出你讀書後的所思所想。給你幾篇範文參考一下:
1、《老人與海》讀後感
失敗,在許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來,就能擊潰人的鬥志,讓人徹底崩潰,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敗戰勝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腳下,那麼,成功必定屬於你。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位打不到的硬漢子。
《老人與海》主要講了一位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翁一次特別的打魚經歷。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一條魚後,他終於發現了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老人費盡心力,把大馬林魚扎死。然而,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驗。一群嗅著血腥味而來的大鯊魚撲了過來。最後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憑著頑強的意志勝利返航,盡管拖回的只是一副光禿禿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來面對失敗,成功就一定會向我們走來。

2、《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這個假期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獲益匪淺。
在一次航行中,魯濱遜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離開了孤島。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我覺得我要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要頑強地堅持下去,憑自己的雙手創造新天地。

3、《童年》讀後感: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燦爛的;童年,是……每當想起小時候,我總是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因為我的童年很幸福,很快樂。但是,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童年的書,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卻充滿了悲慘。
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3歲喪父,只有一個殘暴的外祖父,兩個自私、市儈的舅舅的可憐的孩子,不過還好,他有一個愛他疼他的外祖母。每當外祖父粗暴地打阿廖沙時,外祖母就會護著他。盡管如此,阿廖沙的身上還是經常會受傷。
其實,這正是作者高爾基的童年。高爾基幼時喪父,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但外祖父i對他很不好。他十歲開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期一直是在社會底層中度過的。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繁忙勞動之餘,仍勤奮學習,自強不息。
而看看阿廖沙和高爾基,又看看我們。我們可以在明亮舒適的教室中讀書,他們不能;我們可以不用自己辛苦勞動就能獲得舒適的環境,他們不能;我們可以餓了就自己去買東西吃,他們不能;我們可以有一個完整的幸福的家庭,他們不能。但是,他們能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勤奮學習,我們能嗎?

4、《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記錄的是海倫.凱勒一生的事。書中感人心腑的故事,總是在我受到困難和挫折是鼓勵我,不要後退。
海倫.凱勒從小就失去了聽覺、視覺和甜美的聲音。她也曾因自己的條件而放棄過,可她又很快振作起來。這位美國女孩,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憑著超人的毅力,不但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五種語言文字!她一生共度過了八十八個春秋,卻熬過了八十七個無聲、無語、無光的孤獨歲月!
這本書讓我感悟到: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並不懈向著目標努力奮斗,就不會被一些客觀條件束縛,你就會擁有無限的力量去實現它!
堅貞不屈、不斷進取的精神是海倫.凱勒所擁有的,我們——祖國的接班人更應該擁有這種美好的精神品質!

B. 《我國地球學和地質學奠基人李四光》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我國地球學和地質學奠基人李四光》,心中十分感動。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為我國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為我國的地質學奉獻了畢生精力,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我從心裡默默地敬佩他,崇拜他。
李四光從小學習刻苦認真,勤奮用功,從不貪玩,老師不在的時候,依然能獨自學習。他非常勤勞,常常幫著媽媽打柴、掃地、放羊、割草等。另外,他還非常喜歡問問題。比如他小時侯和其他小朋友玩,看到村頭的一塊特別大的石頭,他就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這石頭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周圍沒有這種石頭呢?通過這個事情,我感受到李四光是一個很愛動腦筋的人,明白了只要肯動腦筋,遇事多問問為什麼,就可以有發現,同時也就有收獲的道理。
李四光去國外留學,當他學所有成,准備回國時,外國人用高薪和優厚的待遇挽留他,可是,李四光卻毅然回決了外國人的要求,庄嚴地對外國人說:「現在,我的祖國和人民還在貧困中掙扎,我應當回去,去用我所學到的本領去改變祖國現在的舊面貌!」我聽了李四光的話後,無法用言語來表示我內心對李四光的稱贊和佩服。我想我們只有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說的話,就像李四光爺爺一樣,他說要改變祖國的舊面貌,就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了。
我們不但要學習李四光熱愛學習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更要學習他那一顆熱愛祖國和報效祖國的心。

C. 跪求有關構造地質學讀書報告一份,萬分感激,分不是問題

自己讀一遍就有報告了,老師讓你們寫讀書報告是為了讓你們學知識,你們倒好,呵呵,還跪求,不覺得不好意思啊。

D. 求一篇《地貌及第四紀地質學》 讀書心得

人類從一開始,就和第四紀地質結下了不解之緣,但真正對它進行研究,卻起步很晚。最初,人們把地殼的發展歷史分為第一紀(原始紀)、第二紀和第三紀3個大階段。1829年,法國學者J.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層時,把第三繫上部的鬆散沉積物劃分出來命名為第四系,其時代為第四紀。隨著地質科學的發展,第一紀和第二紀因細分成若干個紀被廢棄了,僅保留下第三紀和第四紀的名稱,這兩個時代合稱為新生代。1839年,英國著名地質學家C.萊爾(1797~1875)把第四紀分成了更新世和全新全。 第四紀地質學在歐洲主要是研究阿爾卑斯及斯堪的納維亞冰川遺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國,從19世紀末開始,一些外國學者對廣泛分布在黃河流域的巨厚黃土進行了觀察。到20世紀初期,中國第四紀地質學的研究有了較大發展。目前已有許多專門研究單位和龐大的專業地形研究隊伍。1957年成立了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現已加入國際第四紀聯合會。
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野外調查,需要應用第四紀地質知識,如恢復更新世古地理環境,確定在適合於古人類生存的條件下形成的第四紀地層等。發掘工作只有在充分認識第四紀地層的基礎上才能順利進行,特別是對於埋藏在河湖相沉積層里的古人類文化地點,只有採取第四紀地質的工作方法才是有意義的。對古人類文化遺物時代的確定,第四紀地層的劃分對比和對哺乳動物的分析判斷在目前仍然是主要的方法。當然,古人類文化遺物也是第四紀地層劃分的一項重要依據。

E. 求海洋地質的讀書報告

自己想!

F. 怎麼學好地質學

總結方法步驟,多半是:每章結束老師出復習題並確定重點討論題;教師作適當指導、提出要求後,叫學生在復習的基礎上寫出發言稿;總結討論課時,學生在課余准備基礎上再准備20-30分鍾,期間老師巡視指導,了解各人准備情況;准備好後,用一堂課左右時間,同學上台以講課的形式發言,(發言人,多數是學生主動上台,有時老師指定有代表性的上台);先同學後老師對發言人逐個講評補充,最後老師總結,並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老師的講評總結,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源於學生,高於學生,對症下葯,雪中送炭。

這種總結討論 ,很受同學歡迎,實踐證明,效果很好,好處很多:(1)是深入復習,系統掌握知識的好辦法。有的同學說:為爭取當老師講課的機會,總想爭取上台講,而要上台就迫使自己深入學習消化全部內容,達到融會貫通,不僅要搞懂,而且要搞通。(2)是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好途徑。因為一大章,甚至一大部分四大章的內容,要求用一條主線把它全部貫穿起來,寫成講稿,並上台講解,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積極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從中培養了自學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教學方面的教材組織和表達能力,突出師范性,把教學能力的培養訓練開始於基礎課,貫穿於大學學習全過程。 實踐證明,堅持這樣搞,學生的智能發展很快。通過前三章三次總結討論,對第四章物質組成部分進行系統全面的總結時,我要求以獨創精神進行總結;當作未來的中學地理學教案那樣去寫,條理清晰、通俗易懂,作為測驗成績。結果,交上來的總結材料出乎意料的好。一人一條思路,把地質作用,礦物、岩石、礦床四章內容貫穿一線,構成一體。思路清晰、綱目分明、文字精煉、圖表並用。既是一份讀書報告,也可作為中學教案。在修改基礎上,出一次專刊。同學們的出色成績和飛速提高,也深深教育了我,使我體會到:現代學生智能的潛力是很大的,主要在於我們老師去發掘,並不斷創造機會和條件,使其鍛煉和發揮,則一代開創型的人材就會茁壯成長。(3)這也是教學相長,提高教師水平的有效形式。這種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源於學生高於學生的總結式的教學方法,要求老師要有敏銳的眼光、敏捷的思路、較強的分析綜合能力。因要在30分鍾時間內把全部或大部分學生的總結材料瀏覽一遍並在迅速瀏覽中,在眾多大同小異的材料中,找出總結思路和內容上的不同特點,而後通過自己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的改造加工,迅速予以充實完善和提高,既源於學生,又高於學生,逐一做出講評;最後要集思廣益,做出較精煉的總結。總結時,要形式多樣而不離要點難點;機動靈活而不失知識體系;思路廣闊又不離唯物辯證,簡明扼要又對症下葯。這比事先准備好一份講稿去講要活得多、難得多。這迫使老師去鍛煉提高自己,並在這種機動靈活的教學活動中得到較快的鍛煉提高。

再則,通過聽取學生的討論和總結學生的總結思路,可大大開闊自己的思路。比如那次物質組成部分的大總結,我也曾冥思苦想過多種總結思路,沒料學生想的比我廣得多,有的也新穎得多,巧得多妙得多,使我得到很大的啟發和提高。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學生的很多教育,真正達到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目的。

三、認清考核和學習的關系,採取機動靈活的考核辦法,側重能力考核

老師是引路人,考核是指揮棒。要提高教學效果,突出能力培養,既要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更要改進考核內容和考核辦法。

如何改進考核,也首先涉及到考核目的性的認識問題。我想:考核固然是檢查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必要手段,但更主要是全面系統復習、鞏固和提高已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形式,可以說考核是教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和最高形式;尤為重要的是,考核是對以往長期存在的學習和考試上的不良傾向進行「撥亂反正」的有力武器,是引導學生為未來而勤奮、扎實學習的指揮棒。簡言之,考核有測學、促學、導學三大功能。

從這樣的考核目的出發,我們確定了如下考核內容、方式和時間。考核內容,以「教學大綱」為准繩,以應用為目的,以能力為重點,確定考核的內容就是將來必須要用的內容,也即平時學習強調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尤其針對過去往往考理論多、實踐少,考知識多、能力少,考記憶的多、理解少,導致學生死記硬背、高分低能的弊端,地質考核內容側重於實踐、能力和分析。具體包括三個內容:一是礦物、岩石的分類原則和未來中學老師應該掌握的100多種標本的肉眼鑒定;二是實際地質圖的分析和使用(包括地質剖面圖的製作和地質發展史的概述);三是對教材的分析、綜合和書面表達能力;四、成績評定包括平時成績,側重於考核自學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具體包括作業、上課提問、討論發言、平時測驗四個方面),以避免「平時不努力,考時搞突擊,取竅獲高分,考後就忘記」的不良傾向,要樹立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當天消化、章章總結、事半功倍、穩步前進,以及上課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的良好學風。考核成績由上述四個方面綜合評定,構成對學生較全面客觀的評定標准,促使德、知、能三個方面都得到發展。上述考核指導思想和大體內容,在開學初就於闡明;考核具體內容和方式,提前一個月當眾宣布,以使同學及早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把精力引導到基本知識和實際能力的提高以及考試為了學習、學習為了工作的正確軌道上來。

考試方式,機動靈活,不同內容不同方式。岩石、礦物、口試,地質圖分析(諸暨幅一部分)筆試;對教材的綜合歸納能力,開卷,以前四章物質組成部分的總結報告為准。

考核時間:除筆試規定時間、統一進行,教材綜合歸納能力的考核,綜合復習總結提前進行外,岩礦口試時間,不同對象,時間先後不同、次數多少不一。考核復習期間,師生協力,以考核為動力,以復習為目的,以掌握「雙基」為原則,進行緊張而有秩序地復習。

復習、考核緊密結合,復習中有考核,考核後再復習,適當標准,嚴格要求,不達目的不罷休。復習時,老師先深入各寢室對著標本分期分批地講授。講前,先行提問,這樣在復習過程中就不知不覺地進行了考核。對已掌握者就及早公布通過;而後老師整天蹲在實驗室,誰有問題誰來問,誰先掌握誰來考;考核中,堅持標准不動搖,掌握幾部分先通過幾部分,欠缺部分,具體指明,並記上一筆帳,限期學好後再來補考,即使全部基本通過者,也要指明努力方向,叫他假期時再適當抽時間復習。對地質圖的復習也是這樣,以練為主,由簡到繁;老師白天改練習,抓問題,晚上到教室講問題,教方法,針對問題再練習,直至都基本掌握為止。

我們就是這樣,以考核為動力,以復習為目的,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已學知識和技能,進行一次大復習、大總結、大訓練,獲得了較大的豐收。考查成績:優18、良16、中5、及格1人。

同學們反映,這樣的復習考核法,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過去是上課記筆記,考前背書籍,頭昏眼花還強記,考後全忘記。地質這樣考法,雖緊張無壓力,通過復習提高大,頭腦清醒心有底;學到真本事,取得真成績。

徐秀登 男 (1937.1~)浙江師范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津貼獲得者。編著《基礎地質學教程》,1990年開始作為全國高校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G. 求一份與構造地質學相關的讀書報告(附相關資料),本人萬分感激,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我才只是小學生啊

H. 構造地質學讀書報告

地形地貌

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28km, 整個湖山地區位於寧鎮褶皺的南帶,地區由三列山組成,走向為北-東-東。北列山海拔120m~169m之間,包括轟隆山,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海拔位於160m~250m之間,包括黃龍山、團山、紗帽山、土山、陡山(陡山位於寧鎮褶皺帶的南帶)、狼山等。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簡稱湯山,其主峰標高為292.3米。三列山之間是兩個谷地。北側湖山谷地是龍潭系地層徑地表侵蝕形成,南側谷地是志留紀高家邊組頁岩被剝蝕形成。湖山次生谷地兩側的谷坡上,發育有二級階地。第一階地海拔40-60m,即農田、煤礦所在地,二級階地海波60-70m,主要為殘積、坡積只碎石,夾有少量沖積成因的粉沙質黏土。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為上升泉。

湖山地區地層簡介

地層岩性:自山頂往下,主要有這樣幾種岩層分布

1、山頂主要為三疊系和石炭系岩層,其中分布較多的是石炭系的黃龍組灰岩C2h和船山組灰岩C2c,這兩種岩石是製造水泥的很好原料,可以生產出高強度水泥,很具有利用價值,該地水泥廠也主要是以這兩種岩石為原料。

灰岩在深海或者淺海環境中形成,其礦物成分以方解石為主,另外該處岩石含有一些硅質礦物,岩石呈淺灰色,緻密狀,一般稱之為結晶灰岩。

2、向斜的東北方向,為石炭系高麗山組岩層,主要由頁岩和砂岩及一些粉砂岩組成,代號為C1g,岩傾向為西南方向。

頁岩是由粘土脫水膠結而成,具有明顯的薄層理,可以很容易地沿層理將其分成薄片,頁岩一般易風化,性質軟弱,浸水後強度顯著降低。

砂岩是由50%以上2~0.05mm粒級的顆粒膠結而成的,而此處砂岩粒度較小,應屬於細粒砂岩,由於距離較遠,未能觀察其主要碎屑的礦物成分。但此處岩石顏色較深,推測其應當為碎屑砂岩。

一、志留系

1、高家邊組(S1g)

至今未有完整剖面,厚度大於293m。黃綠色頁岩夾泥岩及粉砂質泥岩,粉砂質頁岩,風化後顏色為黃色、黃褐色。地層岩性較為軟弱,記憶風化。風化後呈碎片狀,岩層產狀較陡,近於直立。

2、墳頭組(S2+3f)

墳頭組上部為細砂岩,泥質細砂岩夾薄層狀細砂岩,厚層為80厘米,薄層為35厘米,風化面為灰褐色。泥質膠結,膠結物以硅質為主,硅質與泥質膠結。

2.墳頭組中部為厚層狀石英砂岩,石英含量為60%到70%,岩屑25%,質地堅硬,硅質鐵質膠結,斜交層理,頂截底切。

3、茅山組

紫紅色含岩屑石英砂岩,硅質膠結,質地堅硬,中層厚狀。原本應為灰白色,風化後變為紫紅色。與墳頭組整合接觸,厚度在20米左右。

二、 泥盆系

1、五通組(D3w)

五通組以石英砂岩為主,底部為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岩,含茅山組岩屑,厚層狀,硅質膠結,堅硬,假整合於茅山組之上。

下部為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岩,厚層狀,硅質膠結,石英含量高,質純。在陡山北發育有背斜,為背斜核部。

石英為主,成分單一,分選性差,質地堅硬,兼有沉積。厚層石英砂岩夾薄層,含白雲母片,細石英砂岩,灰黃色,直立。

三、 石炭系

1、金陵組 C1j

厚約6米,與五用組假整合接觸。為灰黑微晶碎屑灰岩,厚層狀生物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莖及腕是碎片,含有機質幾泥質成分較高,底部有一層鐵質粉沙岩與五通

組接觸。盛產假烏拉珊瑚等化石。

2、高驪山組 C1g

厚約36米,假整合與緊、金陵組之上,金陵組頂面顏色發紅,有鐵錳質薄層堆積。

下部為灰白色,深灰色,紫紅色頁岩夾薄曾砂岩,含褐色泥質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鏡體,見腕足類化石碎片。

中部為黃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夾數層灰紫色,灰綠色,灰色頁岩。

上部為灰白色,灰綠色,紫紅色及黑色粘土質幾粉砂質頁岩,夾少量菌層砂岩。

3、和洲組 C1h

厚約5米,與高驪山組假整合接觸。為灰黃色泥岩及白雲色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見袁化珊瑚,貴州珊瑚,不規則石柱珊瑚,輪狀珊瑚等化石。

4、老虎洞組 C1l

厚約6米,與和洲組假整合接觸。灰白色厚層狀白雲岩,假整合,特徵為:1.含肉色燧石條帶和燧石團塊結晶礦物,硬度大於7。2.風化面有刀砍狀溶溝,厚層狀到塊狀。與和州組假整合接觸,總厚度約6米。

5、黃龍組(C2h)

底部為灰白色塊狀巨晶白雲岩,中上部為灰白色或者肉紅色厚層微晶灰岩,質地較純,含小紡錘蟲蜓化石。

6、船山組(C2-P1C)

此地層岩石黑白相間,厚度約為40米。處於棲霞底部。梁山段煤系,在地表易風化成溝,含炭質鈣質頁岩,厚度大約為1到2米。與黃龍組假整合接觸。

四、 二疊系

1、棲霞組(P1q)

棲霞組有四段岩性,從上到下依次為:

A.嗅石炭化石。這段有淺灰色與灰黑色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及微晶灰岩互層。產有珊瑚類化石。

B.下硅質岩層。這段含硅質條帶。棲霞本部為灰褐色中厚層,含燧石條帶,生碎屑石灰岩。產有化石。

C.本部灰岩段。中到薄層,灰褐色,含燧石條帶和燧石礫岩,生物性灰岩,岩性脆弱。中到厚層,有燧石條帶,燧石透鏡體

D.上硅質層。

總厚度約130米,與船山組整合接觸。

2、孤峰組(P2g)

新鮮硅質岩,硬而脆,深紫紅色,風化含其他物質,間夾薄層硅質頁岩(含粘土礦物)。單層厚度為5到8米,岩石呈隱晶質結構。

此處的硅質岩呈葉片狀,手摸光滑,與高家邊組頁岩無法區分。

總厚度約20米,與棲霞組整合接觸。

3、龍潭組

龍潭組下部為灰黃色黑色粉砂岩,粉砂頁岩。中部為黃褐色厚層長石砂岩,含煤層。上部為灰黃色頁岩,粉砂岩,砂岩,含煤層。頂部為黑色生物屑灰岩透鏡體,深灰黑色頁岩,泥岩。總厚度約30米,與孤峰組整合接觸。

4、大隆組(P3d)

灰黑色中薄層硅質岩夾頁岩透鏡體。總厚度約20米,與龍潭組整合接觸

棒槌山西端P23d到T1地層剖面

五、 三疊系

1、下青龍組(T1x)

下部黃綠色紫紅色頁岩夾灰黃色薄層泥質微晶灰岩。中部黃綠色紫紅色頁岩與灰白色薄層微晶灰岩互層。上部灰白色薄層微晶灰岩夾黃綠色頁岩,由中層到厚層。頂部灰白色薄層微晶灰岩,中層至厚層。厚度約200米,與大隆組整合接觸。

2、上青龍組(T2s)

下段:灰黃色或者黃褐色鈣質頁岩夾土黃色中薄層泥質灰岩。

中段:灰綠或者灰黃色中薄層泥質灰岩夾灰黃灰綠色鈣質頁岩。

上段:青灰色中厚層微晶灰岩夾薄層泥質灰岩及紫紅色瘤狀灰岩。

總厚度在300米左右,與下青龍組整合接觸

測區地質構造概況

湖山地區主要屬於下揚子地層,寧鎮褶皺帶南部。褶皺及斷裂構造發育完整,出露良好。可以觀察了大石碑正斷層與獐龍山地壘構造。

褶皺構造

一、孔山背斜

水平岩層受到應力作用後發生彎曲變形,單個彎曲成為褶曲,由多個彎曲連生叫褶皺。褶皺構造是地殼中常見的構造形態。

我們這次觀察到的孔山背斜,屬於斜歪傾伏背斜,北緩南陡。

二、陡山-大石碑向斜

斷裂構造

一、大石碑正斷層

斷層是地殼中的岩層或岩體在應力作用下發生破裂並且破裂面發生明顯位移的構造。

斷層在地殼中廣泛發育,是最重要的構造之一。

斷層常構成一定地區的地質格架。

大石碑正斷層斷層斷距3米左右,向北西方向傾斜,左上盤下調,右下盤抬升,斷於棲霞本部,二疊系。

斷層證據:1.相同地層位發生錯斷。

2.斷層段出現角礫岩,角礫岩一般呈透鏡狀或碎屑,有張性。

3.斷層上盤出現一系列張性粒屑。

4.出現很多泉。(由斷層帶形成)

二、斷層組合型式

孔山地壘構造。兩邊地層相對下調4到5米,使兩組正斷層中間地層上升成為地壘構造。

湖山地區地質發展簡史

從前寒武紀到早古生代的末期,湖山地區的地殼活動較弱。

從震旦紀到早古生代的末期,整個寧鎮地區的地殼只是經歷了多次輕度的升、降,整個地區的沉積環境屬於淺海。寒武紀以來的地層中含有豐富的生物化石。在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以及志留紀的灰岩中或多或少有薄層的硅質岩或燧石結核。這種穩定的環境一直延續到志留紀的末期,在華南地區發生了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加里東運動,本地區受到影響,地殼從海水中上升出來成為陸地,但未發生強烈的構造變形與斷裂,志留紀末至泥盆紀中期,整個寧鎮地區處於一個剝蝕的環境中,至晚泥盆世,在準平原化的作用下,發育了五通組河流相的沉積,隨後又出現了五通組頂部的大型湖泊相沉積。

在早石炭世,本地區進入了一個海陸交替的時代,形成了具有濱海相沉積的早石炭統的地層,以高驪山組具有波痕構造的砂岩為代表。主要的沉積物有富含生物化石的灰岩、頁岩與砂岩。

從中石炭世到早二疊世,本地區的地殼開始持續下沉,沉積物得到有效的補償,形成了厚層的淺海碳酸鹽沉積,內含較多的生物化石,遠處搬運而來的硅質以薄層硅質岩或燧石結核的形式沉積下來。在早晚二疊世之交,地殼因東吳運動有過一次顯著的抬升,本地區海水退去,形成濱海沼澤,於是形成上二疊統龍潭組的煤層。

短暫的東吳運動後,至晚二疊世後期,海水復行侵入,形成了上二疊統大隆組、下三疊統下青龍組以及中三疊統上青龍組的淺海相沉積。在下、上青龍組的沉積過程中,地殼運動逐漸加劇,沉積環境越來越不穩定,在上青龍組的灰岩中已經存在瘤狀構造,說明地殼在加劇運動。至上青龍組沉積完畢,本地區發生了一次強烈的構造運動——印支運動,地殼發生褶皺,形成了寧鎮山脈的雛形。在寧鎮地區把這次運動稱為金子運動。

金子運動結束了本地區長期的海進歷史,使寧鎮地區徹底成為陸地。在金子運動形成的山間盆地中沉積了上三疊統的黃馬青組,它與下伏的上青龍組呈不整合接觸關系,正說明在這一時期發生了強烈的構造運動。

I. 急求《構造地質學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讀書報告 [email protected]趕緊啊~~~萬分感謝~~~~~

你現在有報告了沒有,發一份給我行嗎,我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謝謝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