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油田地質勘探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油田地質勘探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10 23:15:03

A.  油田地質簡介

八面河油田位於山東省,橫跨廣饒及壽光兩縣,南北分別處於小清河與新塌河之間,往東約10km是小清河注入渤海萊洲灣的入海口。構造位置處於濟陽坳陷的東營凹陷南部斜坡東段的八面河斷裂構造帶上。該構造帶北鄰王家道口單斜帶,南為東營凹陷南部邊緣斜坡,東與羊角溝凸起接壤,西接純化鎮-草橋斷裂鼻狀構造帶,八面河油田處於此構造帶的東段為一個復雜的斷塊油田。

1966年12月和1967年5月先後在萊5井和萊11井發現油層,由於油質稠,產量低,當時未發現高產富集區。1986年4月至5月在面1、面4井先後獲自噴高產油流,使勘探開發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至1986年底已探明含油麵積17.6km2,石油地質儲量5380×104t,而且每年以大於300×104t石油地質儲量增長。根據區帶資源預測,該區可能獲得1.2×108t石油地質儲量。

八面河油田含油氣層系屬於第三系。新第三系館陶組有52口井80層測井解釋為油氣層,其中44口井59層為油層,厚181m;油水同層有8口井9層,厚度為23m;氣層有5口井12層,厚36.2m,分布范圍小。老第三系沙河街組沙三段,沙四段為主要含油氣層系,是目前投入開發的層系。油層埋藏深度947.60~1505.00m共分14個砂岩組40個小層,除沙三上亞段1砂岩組1、2小層外均含油。單井最大有效厚度79.0m(其中氣層12.6m),單井平均有效厚度25.4m。對108口井138層進行試油(其中

層,

層,Es4109層)獲工業油流井87口,試油產天然氣8口井,有6口井獲工業氣流,疊合含油麵積20.365km2,疊合含氣面積0.583km2

本區油藏主要受斷層和岩性控制,油藏類型以斷層-構造油藏為主(包括斷鼻和斷塊型),次為岩性-斷層和砂岩透鏡體油藏。

沙三上亞段1,2,3,5砂岩組;沙三中亞段2砂岩組;沙四段5,6砂岩組以斷層-構造油藏為主,其次為岩性-斷層油藏;沙三上亞段4砂岩組,沙三中亞段1,3砂岩組,沙四段1,2,3砂岩組以岩性油藏為主;沙四段4砂岩組為岩性及斷層-岩性油藏。在平面展布上,面1,面4區以與構造有關的油藏類型為主,而面12、14區與岩性有關的油藏類型明顯增加,這與油田區構造由南西逐漸向北東方向降低而主要物源又來自北東方向有密切關系。

油田區內沙三、沙四段有23口井44個氣層,可以劃分成25個氣藏。氣藏以斷鼻氣頂氣藏為主,計有12個,占氣藏總數的48%,斷塊型氣藏6個,復合類型氣藏6個,純砂岩透鏡體氣藏1個。在這些氣藏中有17個是油藏伴生的氣頂氣藏,占氣藏總數的68%,氣藏多分布於面1及面4區,這可能與油層埋藏深度相對較大有關。

B. 簡述油氣田勘探這門課程主要內容

油氣田勘探該書從油氣勘探工程的系統觀出發,全面介紹了油氣田內勘探的預測理論與技術容方法、勘探程序與工作部署、勘探項目設計與管理、勘探綜合評價與決策等方面的基本內容,對現代海洋油氣勘探作了概略性的介紹。
教材在內容體繫上力求展示油氣勘探的最新成果和進展,反映理論和技術的最新動態,並根指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從勘探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兩方面闡述油氣勘探階段的部署原則。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油氣地質與勘探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供從事油氣勘探的地質工作人員、項目管理人員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參考。

C. 石油勘探與開發的主要內容

《石油勘探與開發》主要開辟「油氣勘探」、「油氣田開發」、「石油工程」、「綜合研究」、「學術討論」等欄目,刊登石油勘探、開發及工程領域具有創新性、能夠反映國內外石油工業重大成果的高水平學術論文,為世界先進石油理論技術進入中國,中國石油工業界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搭建了高端科技交流與合作的平台。
《石油勘探與開發》2010、2011年影響因子在全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分別排名第2、第3,連續7年在能源類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9次獲得「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獎;3篇論文分別被評為2009、2010、2011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2012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國家科技部2008、2011年評選兩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石油勘探與開發》連續兩次獲此殊榮。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07—2012年發表的論文中挑選出5 000篇代表中國最高學術水平的研究論文,《石油勘探與開發》發表的22篇論文獲「領跑者5000(F5000)——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論文」提名,目前正在公示。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發布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結果,《石油勘探與開發》連續3屆獲中國學術期刊最高級(A+)評價,被評為「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石油勘探與開發》以中文、英文兩種語言在全球同時發行,國外作者論文翻譯成中文在中文版發表。英文版在全球最大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平台上全球發行。《石油勘探與開發》2012年英文版論文全球下載量23 019篇次,為歷年最高。《石油勘探與開發》英文版讀者分布在包括美國、英國、俄羅斯、伊朗、法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巴西等主要產油國在內的83個國家和地區。如今《石油勘探與開發》在國際上已具有學術影響力,國外學者投稿逐年增多,發表論文引起國外廣泛關注。
《石油勘探與開發》雜志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主辦的是由石油技術類國家級學術期刊。本刊1974年創刊,為國家級技術類科技期刊。

D. 油氣田勘探方法簡介是什麼

目前,勘探油氣田的方法有地質法、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化學法和鑽井法四類。

一、地質法

地質法是油氣田勘探工作中貫徹始終的基本工作方法,主要包括通過觀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古地層、岩石及油氣顯示,獲取相關地質資料並進行分析、解釋,判斷一個地區有無生成油氣和儲存油氣的地質條件,對該地區的地下含油氣遠景進行評價,確定有利的含油氣區。在岩石出露的地區,該方法有可能直接發現地下油氣藏。該方法還包括通過鑽井獲取地下岩心、岩屑等資料進行的地質錄井工作和實驗室分析工作,以及對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等各種方法提供的大量間接資料進行地質解釋。

地質法除了要研究地下岩石、地層、地質構造以及地球發展史等基礎地質問題外,還著重研究地下區域和局部的油氣藏形成條件,如生油條件、儲油條件、運移條件、圈閉及保存條件等,以確定油氣藏是否存在並進行含油氣遠景評價。

二、地球物理勘探法

地球物理勘探法是根據地質學和物理學的原理,利用電子學和資訊理論等領域的新技術建立起來的一種間接尋找油氣的方法。它利用各種物理儀器在地面或空中觀測地殼表面上的各種物理現象,根據物理現象的變化推斷地下的地質構造特點,尋找可能的儲油、儲氣構造。

地球物理勘探法主要用於近代沉積發育的覆蓋地區、海湖地區,這些地區沒有地層和岩石出露,地質法受到很大限制,用大量鑽井取岩心的辦法了解地下地質情況,不僅成本高,效率也低。

地球物理勘探法主要包括重力勘探、電法勘探、磁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方法。目前應用最廣泛、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方法。

(一)地震勘探方法

在地下或水下淺層安置炸葯,炸葯爆炸引起的沖擊會產生巨大的震動,在壓力作用下,地下岩石發生壓縮和膨脹,從而產生岩石質點的震動,形成地震波。當地震波遇到不同密度岩層的分界面時,會產生三種現象:第一種是部分地震波從分界面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波叫反射波。第二種是部分地震波透過界面向下傳播,這部分波叫透射波;透射波再遇到分界面時還會發生反射。第三種是部分地震波透過界面並沿著岩層分界面滑行一段再折射回來,折射回來的波叫折射波。根據接收和研究波的類型,地震勘探又可分為反射法和折射法。目前,反射法應用最為廣泛。

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岩石性質有關。通常,緻密堅硬的岩石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疏鬆的岩石地震波傳播速度慢(見表3-1)。

圖3-2陸上地震勘探原理示意圖

x—地震測線;t—地震波傳播時間

(三)電法勘探

地下不同岩石存在著導電性、導磁性、介電性的差異,在地面測量由這些差異引起的電場的變化,進而推斷地下地質構造和礦藏的方法,稱為電法勘探。按電場的成因,電法勘探可以分為天然場法和人工場法兩類。天然場法包括大地電磁法、聲頻電磁法,人工場法包括電阻率法、人工電磁法、激發激化法。

電法勘探在金屬勘探領域應用最廣泛,其次在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探方面也有較多應用。對石油勘探來說,主要用其中的電阻率法、大地電磁法、人工電磁法來測量地下地層界面深度,它可以研究區域地質情況和局部地質構造。

(四)磁法勘探

地下不同岩石存在著磁性的差異,在地面測量由地下磁性差異引起的地面磁場的變化(磁異常),進而推斷地下地質構造和礦藏的方法,稱為磁法勘探。磁法勘探可以研究大地構造單元、基底構造和沉積蓋層等。該方法可以在地面和空中進行,分別稱為地面磁力測量和航空磁力測量。

磁異常值是用磁力儀來觀測的。磁力儀分為垂直磁力儀和水平磁力儀兩種。測量方法有相對測量和絕對測量兩種。絕對測量主要用於正常磁場的測量,油氣勘探中主要採用相對測量。

磁異常解釋方法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正問題研究,即已知地下地質體的形態,分析其在地面形成的磁異常特徵,找出磁異常和地下地質體產狀之間的關系,以指導磁異常的地質解釋。二是對實測磁異常進行加工處理,消除干擾磁異常,突出地下地質因素引起的磁異常。三是反問題研究,即對實測磁異常進行地質分析,找出對應的地下地質特徵和礦產。

三、地球化學法

地球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分析方法對岩石、土壤、氣體和水樣本中的各種成分進行分析,測定地下油氣的擴散所引起的各種化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的變化,分析地下油氣存在與分布情況。地球化學法又稱為地球化學勘探法,主要包括氣測法、瀝青法、水化學法、細菌法等具體方法。

(一)氣測法

氣測法是利用靈敏的氣體分析儀測定土壤、表層岩石或水中的碳氫化合物氣體的含量。其原理是:當地下油氣藏存在時,油氣就會向地表擴散,使其上部的地表出現氣體異常,碳氫化合物氣體含量較其他地區高。

目前氣測法還處於發展階段,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不夠完善,效果不理想。但地球物理測井的氣測法卻是在鑽井中判斷油氣層位的一種有效方法。

(二)瀝青法

瀝青法包括測定發光瀝青、氯仿瀝青「A」等方法。各種方法在地面和井下測得發光瀝青、氯仿瀝青「A」等異常時,說明本地區有著油氣生成、運移、擴散和氧化的過程存在,用來評價該區、該層的含油氣遠景。

(三)水化學法

水化學法主要是研究水中所含鹽類、微量元素、水型以及它們在地表的分布情況,用以進行含油氣可能性的判斷。

(四)細菌法

細菌法是一種間接的地球化學方法。由地下運移、擴散至地表的某些烴類(如甲烷、乙烷、丙烷)在油藏上方形成相對富集帶,而某些細菌對某種烴類有特殊嗜好,常在這些地區大量繁殖。通過采樣進行細菌培養,可反映烴類異常區,用作尋找油氣藏及評價含油氣遠景的重要指標。

四、鑽井法

鑽井是油氣田勘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無論是地質法、地球物理勘探法、地球化學法,對確定地下有利的含油氣構造或油氣藏,都屬間接方法。通過鑽井手段才能最後確定油氣藏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具有工業油氣流。但與其他方法比較,鑽井法卻是速度最慢、投資最多的一種方法。它必須在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方法綜合勘探的基礎上進行。

E. 地質勘探主要是干什麼的

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探測,確定合適的持力層,根據持力層的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類型,計算基礎參數的調查研究活動。是在對礦產普查中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提供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分為: 物探化探勘查、地質構造勘查、鑽探勘查、航空磁力重力勘查。 「地質」,准確的應叫地質學,習慣了就叫地質。地質學是七大自然科學之一,主要是研究地球及其成因和演化發展。實際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地震的預測、各類礦產的尋找、勘探,災害性的滑坡,古生物的演化。凡是建築在地面上的物體,都要事先搞清楚地下的情況。地質勘探是在對礦產普查中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提供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對一定地區內的岩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其中物理勘探簡稱「物探」,是以各種岩石和礦石的密度、磁性、電性、彈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差異為研究基礎,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儀器,探測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場的變化,通過分析、研究獲得的物探資料,推斷、解釋地質構造和礦產分布情況。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依據工作空間的不同,又可分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井中物探等。

F. 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內容是什麼

岩土工程勘察的內容主要有:

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勘探及採取土試樣、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現場檢驗和檢測,最終根據以上幾種或全部手段,對場地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評價,編制滿足不同階段所需的成果報告文件。

G. 油氣儲層地質研究的主要內容

20世紀50年代初期,蘇聯科學院院士密爾欽科曾著有《油礦地質學》,它曾經是我國石油院校的專業課教材,其主要研究內容是,在油氣藏范圍內油氣層的地質問題,最終歸結到油氣儲量計算。1979年,P.A.迪基[3]著有《石油開發地質學》,它是美國塔爾薩(Tulsa)大學的高年級地質學教材,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從沉積環境一直到油氣採收率的提高,涉及面寬,但不夠深入。1983年,由陳立官主編,馬正、程光瑛等[4]參編的《油氣田地下地質學》出版,它是我國自行編寫的第一部地下地質的高等院校教材。全書編寫了鑽井地質、油氣水層的判斷、地層對比、地下構造研究、儲層研究、油氣儲量計算等章節,非常適合中國油氣田的實際情況。1987年,由陳碧珏主編[5]的《油礦地質學》出版,該書是我國石油院校使用的統編教材,它系統介紹了地質錄井、地層測試、油氣水層判識、地層對比、儲集物性、構造研究和儲量計算等內容。上述兩本教材基本奠定了油礦地質的框架。198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德生[6]著有《石油勘探地下地質學》,該書介紹了鑽井地質技術、地下地層和構造的解釋,以及國內外已發現油氣田的評價實例,它作為石油地質勘探技術幹部進修培訓的教材,曾培訓了一批後來的儲層地質專家。

1992年,由裘懌楠、薛叔浩等[7]編著的《油氣儲層評價技術》總結了十多年來國內外的實踐經驗,將儲層評價劃分為單井、區域、開發和敏感性四個部分,提出了評價內容和技術方法。1996年,由吳元燕、徐龍、張昌明等[8]編著的首部《油氣儲層地質》出版,該書從油氣田發現到開發對儲層研究提出的要求出發,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從描述到評價,建立儲層地質模型,並介紹利用地震、測井、地層測試等資料研究儲層的方法。同年,裘懌楠、陳子琪主編[9]的《油藏描述》出版,這本書雖然屬於中國油藏管理技術手冊,但它從構造、流體和儲層各級非均質性的描述,到油藏地質模型的建立,都分別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特別是針對我國石油地質的特點,突出了陸相儲層和復雜斷塊油藏的描述方法。手冊中附有大量的圖例、表格和常用計算公式,可供實際操作時參考。1997年由唐澤堯主編[10]的我國第一部《氣田開發地質》出版,這本書以我國已投入開發的150個氣田、500個氣藏開發的地質實踐為對象,系統論述了天然氣開發地質理論和開發地質技術,內容包括氣田構造、儲集層、氣田流體、壓力和溫度、氣藏地質特徵、開發地震、地球物理測井、氣層物性測試、氣藏描述和天然氣儲量計算技術。它既具有我國氣田特色,又吸收了現代新理論和新技術,是對我國40年天然氣開發經驗的系統總結。1998年,方少仙、侯方浩[11]出版了《石油天然氣儲層地質學》,該書作為高等學校教材系統地介紹了沉積岩石學特徵、主要物理性質、沉積環境、相及儲集岩發育特徵、儲層孔隙及孔隙結構特徵、儲層在成岩階段發生的成岩變化、儲層形成的控制因素以及儲層的非均質性等。1999年,文獻[12]作者根據多年授課內容並參考了上述教材和專著,編寫了《油氣儲層評價》一書,內容包括了沉積、測井、物性、地震預測、岩溶和裂縫型儲層、儲層建模和儲層模擬等多門學科的先進技術方法,對油氣儲層進行詳細的描述和精確的預測,為勘探布井以及剩餘油分布提供准確的油氣藏地質模型。

上述專著和教材概括了油氣儲層地質所要研究的眾多內容,為油氣儲層地質的歸納和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油氣儲層地質學作為研究生教材的提出來自於生產實踐,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在長期工作中,認識到油氣儲層是勘探開發中的主要研究對象,沒有油氣儲層就沒有一切。在油田現場,最早流行的是儲層的四性對比(即電性、物性、岩性和含油氣性),20世紀80年代,一部分學者提出,儲層地質研究應該以四性研究為中心,而四性研究中應以物性和孔隙結構為核心;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沉積、成岩是形成現今儲層的最重要成因,因此,儲層地質學應以沉積學為基礎。20世紀80年代是油氣儲層地質學迅速發展並得到公認的時期,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將油氣儲層研究提高到中國石油工業的第三次革命的高度,使一大批石油地質工作者投入到儲層研究的行列,發表了許多優秀的論文和專著,油氣儲層地質研究的學術空氣十分活躍,並一直延續至今。

不論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油氣儲層地質學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油氣藏的構造地質、儲層沉積學、孔隙演化和成岩作用、儲集物性和孔隙結構、測井地質解釋、儲層綜合預測、儲層地質模型、建模和三維可視化表述技術,以及儲層所含流體及其動態特徵等等。它包含了多門學科,並且在儲層解釋中涉及許多工程技術方法,因此,作為油氣儲層地質研究者,不僅要精通地質,而且要懂得有關的工程技術,還需要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技術。總之,他應是一個綜合能力很強的地質工作者。

H. 石油勘探是干什麼工作的

石油勘探,就是尋找和查明油氣資源,利用各種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質狀況專,認識生油、儲油屬、油氣運移、聚集、保存等條件,綜合評價含油氣遠景,確定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區,找到儲油氣的圈閉,並探明油氣田面積,搞清油氣層情況和產出能力的過程,為國家增加原油儲備及相關油氣產品。
做這些工作都需要專業學校畢業的人才能勝任。如地質專業,物探、水文地質、化探、勘探等。
完整的石油勘探過程主要包括的工作崗位大類:有地質類工程師,油藏類工程師,物探資料採集、解釋、處理工程師,數值模擬、測井、監督崗位等。

I. 油氣田開發的主要研究內容是什麼

油氣田開發工程是一門認識油氣藏、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開發油氣藏的學科。它不僅是方法學,而且是指導油氣田開發決策的學科。油氣田開發工程是在油藏描述建立地質模型和油藏工程模型的基礎上,研究有效的驅油機制及驅動方式,預測未來動態,提出改善開發效果的方法和技術,從而達到提高採收率的目的。
油氣田基本探明,有了可靠的開發儲量後,即可進行油氣田的開發設計,主要內容有:
(1)進行油氣藏描述,建立油氣藏的實際地質模型。要求將勘探直至設計前已完鑽井的各種資料及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搞清儲集層狀況、構造、斷層的位置及幾何形態、深度、油氣水分布,各項地質參數如孔隙度、滲透率、飽和度、油層真實厚度、含油氣面積、各油層分布及儲量大小、各區域井的產能大小和含油層位等。
(2)選擇合理的開采方式。確定一個油氣田是利用天然能量開發,還是依靠人工補充能量(如注水或注氣)開發,生產井以自噴方式還是以機械採油方法生產,這些取決於該油氣田的地質、工藝特點及經濟效益等方面的因素。對特殊的油氣田要採用特殊的方式進行開發。例如,高黏度稠油油田可採用注蒸汽、燃燒油層或化學方法開采,埋藏不深的高黏油還可採用礦坑開采。
(3)合理劃分開發層系。許多油氣田是由多油藏或多油層組成。是多層聯合開采還是分層開采?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或是同時開采?這需要考慮把哪幾個相近的油層組合在一起開采比較合理。
(4)部署井網。一般一套油層的組合需要單獨鑽一套井網。在布置井網時要考慮到幾套井網之間的互相轉換,還要考慮到今後的加密問題。井網密度取決於油田產量的要求。由於所有的井都在同一個水動力場中,井與井之間將會發生干擾。油藏總產量並不是隨著井數的增長而成正比的增長,而是一種逐漸變緩的遞增函數。因此,有一個合理井網密度的問題。
(5)確定油氣田合理的開發速度及生產水平。
(6)採用油氣藏數值模擬等方法對各種開發方案進行計算,以便對比各項開發指標。
(7)確定油氣田鑽采工藝及測井技術。
(8)結合地面設施,全面進行經濟技術指標的分析和對比,選擇出最佳的開發方案。
(9)制訂方案實施細則,包括注采井鑽井及投產次序、時間,油田的增產措施及開發過程監測等內容。在油氣田開發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確定井的完成方式並制訂實施方案。此外,還要根據產量的要求,制訂出油田的年生產方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