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大學讀書感受怎麼寫
❶ 閱讀感想怎麼寫
寫閱讀感想、讀書收獲,一方面可以摘錄一些書中的精華內容,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和思考,把產出的一些理解、想法寫出來。
閱讀後的收獲是需要刻意思考才能產出的,這里給你幾點建議,當你讀到或聽到一些新觀點、新知識、重要內容的時候:①嘗試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東西說清楚,如果講給別人聽,別人能聽懂嗎;②想想這個知識和我過去的哪些知識、經驗、案例類似,或是相反;③這個知識可以用來解決生活工作中的什麼問題,我具體該如何運用等。然後把這些思考後的內容寫下來。
下面是可以提高讀書效率和收獲的閱讀方法:
閱讀的時候要把速讀和精讀結合起來。速讀是為了初步了解一本書主要講了什麼,快速建立書本、內容的知識地圖,找到重要內容、挖掘出對自己有用的內容、產生「問題意識」,從而促使我們更好地完成閱讀,以及對部分內容進行精讀。精讀是為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內容,掌握知識。
1、先自問自答。選擇並拿到一本書之後,先看看前後序言、目錄等基本信息,然後根據這些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看這本書的目的,提出幾個問題(明確閱讀的目標),然後用自己現有的一些知識來回答我提出的問題。
2、然後快速閱讀。我是以每分鍾一兩千字的速度(學習「精英特快速閱讀軟體」掌握的)對整本書籍、或某些章節進行快速閱讀,由此建立該本書的脈絡、知識架構。期間我會找到這本書中我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後對這些內容進行簡單快速標記。如果有必要,就對這些內容進行二次閱讀、以及精讀。(如果你不會快速閱讀,也建議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去慢慢地讀,這樣不僅速度慢,其理解也不會高,盡量把自己的速度放快一點。)
3、閱讀完之後,再根據書本內容對閱讀前提出的問題進行再一次解答。解答之後就可以進行「對答案」了,也就是把閱讀前的答案和閱讀後的答案進行比對,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多少和作者講的一樣,還有哪些遺漏和差距,然後關注這些遺漏、差距、不一樣的地方。
4、反復閱讀同一本書時要設定不同的目標。對讀過一遍的好書進行二次或三次閱讀是一件非常好的行為,也很有必要,但要用閱讀新書的心態去面對,准備新的目標與方法。目標不同,看見的東西也不同。如果每次閱讀都以同樣的目標進行閱讀,其收獲會小很多。除了閱讀同一本書之外,也可以用不同的書設定新的目標。先設定新目標,然後再決定接下來要讀哪本書,這樣的順序比較能用延續前一本書的心態去理解新書。透過對答案的步驟,確立下一個目標,再挑選下一本書。
5、為了能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某些重要觀點,可以嘗試寫作練習。寫作是理解和輸出知識的一種重要方法。
❷ 我的讀書感受怎麼寫啊
讀書的感覺真好
閑暇之餘,有人樂於下棋、玩麻將;有人喜歡打牌、酗酒、游山逛水;余獨愛書。幼時即受恩師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盤中粟」的教誨和熏陶,以至於多年來一直對書情有獨鍾。書桌上有之,床頭上亦有之,它簡直成了我形影不離的伴侶。
開卷必有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籍是傳播知識的載體。書海浩瀚無邊,裡面蘊藏著豐富的知識,知識是開啟理想之門的鑰匙;知識是無價的寶貴財富,知識只有靠讀書才能獲得。
讀書的感覺真好。讀書是一種享受,無論躺在床上隨意瀏覽,還是在辦公室伏案書海暢游;無論是在公共汽車上翻閱消遣,還是在茶餘飯後靜坐捧讀、托腮沉思,都會使你進入一種興趣盎然、不克言狀的絕妙境界。當心情愉快的時候讀書,它會帶給你更加舒暢的愜意;當心情消極悲觀的時候讀書,它會喚起你對未來人生的熱愛和美好生活的嚮往;當你孤獨寂寞時讀書,它就像佳人乍到,給你送來了清新的問候和舒適的撫慰,使你心胸頓時豁然開朗,感到世界是那麼美好,人間是那麼可愛。
讀書的感覺真好。讀書可開闊視野,明了天下之大事;讀書可陶冶情操,使人心胸更加開闊;讀書可醒腦益智,提高人的綜合能力;讀書可豪情滿懷,使人精神更加振奮;讀書可泣人淚下,它能凈化人的心靈。每讀到一本好書就像他鄉遇故知、久旱遇甘霖一樣,另人心曠神怡,從中獲得寶貴的啟示並能懂得人生的真諦及生活的意義。
讀書的感覺真好!朋友,多讀書吧!與我同樂。
❸ 讀書感悟怎麼寫
讀書心得寫作的重點內容
一、 引言:關於書籍本書、作者、或書中議題加以概述。
二、 縱向之歷史性回顧:對此問題的前人研究的回顧與其存在的優劣點。
三、 橫向之生活經驗:可以與書籍內容相啟發的。
四、 個人感思:談談你的個人心得,闡述你的主畏,對前人的褒貶等。
五、 結論:分析前人與你的研究後,提出幾個問題,以及未來值得研究的方向。
步驟/方法
1.化整為零:將一篇大文章拆成多個段落,變成在寫多篇小文章。
例:高級中等學校圖書館運用全球資訊網的實務報告與心得感思
與書為友,天長地久。
2.同類排比:不同書籍文章中的相關資料之排比運用。
3.化大為小:寫讀書心得不一定要對整本書的內容面面兼顧,可以選擇熟悉的議題加以發揮。
資料拓展
讀書心得的內容,一般可分為客觀描述與主觀批評。客觀描述的重點在於所描述的書及其作者,如該書的主題、大綱、范圍以及依據該書對作者寫作技巧所下的評語。主觀批評的重點則在於寫讀書心得者本身,即他對該書的反應與評價;對其主題的看法與認識。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本書的讀書心得,有許多可以發揮的地方,撰寫時宜懂得藏拙,寫知的部份,跳過不知的部份。一本書的內容可能有五萬字,一篇讀書心得可能只有一千多字,當然無法面面兼顧,宜做重點發揮。
真正的寫作,與考試寫作有所不同,真正的寫作通常是不限時地可以慢慢經營,不斷構思、尋找資料、點滴累積。
寫作程序 :
一、選定項目
二、研擬初步大綱
三、搜集資料
四、 整理資料
五、擬定詳細大綱
六、撰寫讀書心得
❹ 讀書心得怎麼寫
其實,讀書心得並不難寫,把自己讀書的收獲和感想。用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一篇「讀書心得」。當然,讀書心得比起摘抄、畫寫、讀書提要那三種讀書筆記確實復雜一些,難度大一點。一本厚厚的書,一篇長長的文章,那麼多內容,該從哪裡寫起呢?應當寫些什麼呢?你不要怕,只要讀書真的有心得,就有的可寫,也一定能寫好。
讀了一本書或是看了一篇文章,認真想一想,這本書、這篇文章的哪一章、哪一節、哪一個人物、哪一個情節或者是哪一句話,對你啟發最深、教育最大,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引起了你許多聯想,那麼,你就把這一點收獲集中寫出來,這就是一種讀書心得。這種集中寫某一點體會的讀書心得,有人把它叫做「讀書一得」或「讀書偶記」。
下面,我向你推薦一個同學寫的這類讀書心得,供你參考。
有一篇短文《小道》,寫的是解放軍戰士在險峻山崖上施工,每天上下工都要從一條極危險的小道上通過。文章沒有用一個「險」字,但卻形象地展示了令人生畏的險情,以此襯托解放軍戰士不畏艱險的奉獻精神。99 一個同學談了這篇短文,就抓住一個「險」字,寫了他對解放軍戰士工作環境極危險的理解,加深了他對解放軍戰士的崇敬之情。
小 道
顧工
天下著霏霏小雨,我和連長一起上工地去。
啊!真沒有想到爬上工地的小道竟是這樣的小:一根懸空的細細的樹樁,一點微微凸出的稜角,一道寬寬的裂縫,都是落腳的地方——但有時卻只能落下一個腳尖。
連長和我張開兩手,像蝙蝠似的緊緊貼著石壁,一點一點地往前移動腳步。腳下是白蒙蒙的霧氣,腳下是混濁的激流,登去的小石子,穿過薄霧,在激流中躍起一個個小小的水泡。
在最沒有抓撓的地方,連長騰出手來扶了我一把,他輕松而詼諧地說:「怎麼樣?你看這條小道應該叫『羊腸小道』呢,還是『蛇腸小道』?」
就是在這樣的小道上,戰士們每天都是上工、下工,來回走多少次。我敬佩地想:每個戰士都是真正的登山英雄啊!我突然想起一句俄羅斯名將蘇沃洛夫的名言:「凡是鹿能通過的路,我們的軍隊都能通過……」但是在這英雄的部隊里,卻使我百倍自豪的感到:「凡是鹿不能通過的路,我們的軍隊也能通過……」
下面是這個同學集中一個「險」字所寫的心得。
「一根懸空的細細的樹樁」,它——當你踩下去的每時每刻是否會斷呢?
「一點微微凸出的稜角,一道窄窄的岩石的裂縫……」在霏霏的細雨中會不會打滑呢?「只能落下一個腳尖」的地方是否能支持住你身體的重心呢?
當你像「蝙蝠」一樣「貼著」石壁爬的時候,你一定會想到這些吧!你會覺得夠「懸」的,夠「險」的。這正是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寓著的「險」字。
更險的還在後面。你若往下看,腳下有「白蒙蒙的霧氣」,有「混濁的激流」,就連穿霧而下的石子泛起的水花也會使你暈眩。
雖然整篇文章沒有用一個「險」字,但當你讀到這時,便會覺得每一個字都是「險」。確實,這條小路真是險呀!
在如此險峻的山崖上,在如此危險的小道上,戰士們每天上工,下工來回走多少次,這個同學與作者同樣
為我們英雄的部隊百倍自豪的心情,便不言而喻了。
上面這則「讀書一得」,抓住一點寫心得體會,言盡則已,沒有展開,是片斷式的筆記。有的讀書心得抓住讀書感受最深的一點說的比較透,文章篇幅比較長,一般讀一部小說所寫的讀書心得多屬此類。下面給你介紹一位同學讀了「高山下的花環」所寫的讀後感。
一封普通而珍貴的家信
——讀《高山下的花環》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高山下的花環》,掩卷回味,覺得它不僅是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而且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生活教科書。作品描繪了我們新時期最可愛的英雄群像,其中英雄連長梁三喜的優秀品質更加可歌可泣。
梁三喜,這位來自沂蒙老區的連隊基層幹部,是個「吃糧費米,穿衣費布」的大漢,長長臉膛瘦削黝黑,厚厚嘴唇帶著憨氣。他的舊軍裝,他的「八撮毛」牙刷,他的訓練用的筆記本,無不表現了他那堅強、朴實、勤勞克己而又寬厚善良的性格,無不閃耀著一位英雄戰士特有的思想光彩。
梁三喜犧牲了,他沒有留下什麼值錢的東西,也沒有留下什麼豪言壯語;然而,他犧牲前寫的那封家信,卻集中表現了英雄戰士那種瑰麗而又寶貴的精神品質,對「給親屬留下什麼遺產」這個問題作出了發人深思的回答。
遺產,是一面照人心靈的明鏡,自古到今,不少人在它面前暴露了冷酷自私的靈魂。梁三喜給他的親屬留下了什麼樣的遺產呢?這位在生前沒給妻子買過一件衣服的英雄連長,在他的家信里是這樣對妻子說的:
「秀:我除了給你留下一張欠帳單外,沒有任何遺產留給你。幾身軍裝,摸爬滾打全破舊了,唯有一件新大衣……」
啊,一封遺書,一張帳單,一件軍大衣,這就是梁三喜留給親人的「全部遺產」。在某些人看來,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們對「遺產」的理解是:存款呀,住宅呀,傢具呀……而梁三喜的親屬,不但沒有得到這些,反而要替他償還一筆欠款。——劃不來啊!
我想起了一九二八年在長沙被殺害的年輕女共產黨員趙雲霄,她留給生下來才一個多月的女兒的遺產,是一封遺書,囑咐女兒「好好長大成人,且要好好讀書」。不要忘了父母是怎樣死的;我又想起了趙一曼,一九三六年八月,這位東北人民革命軍女英雄在走向刑場之前,留給他兒子的遺書,鼓勵兒子「趕快成人」,「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雲霄,趙一曼,這兩位英雄早已離開了我們。今天,我們從梁三喜這個藝術形象的身上,同時看到了她們的影子。想一想吧,為什麼對「遺產」這個概念的理解,先烈們竟會這樣不謀而合?原來,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革命的事業,人民的事業,絕無金錢的位置。因此,當他們臨到犧牲的時候,唯一耿耿於懷的是「革命」兩字。溫習革命烈士的史跡,讀讀梁三喜的家信,我覺得自己也從英雄們手裡得到了一份極為珍貴的遺產。這份遺產,不是物質財富,而是無法用數字來估算的精神財富。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有詩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我想,在自衛還擊戰中出生入死的梁三喜寫的家信,價值何止萬金?你聽他說:「人窮志不能短。再說我們的國家也不富,我們應多想想國家的難處!」這飽含愛國激情的話,給我鼓舞,給我力量,教我奮發,催我上進,使我懂得了做人的尊嚴,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新中國的青年。
啊,這封普通而又珍貴的家信,它和梁三喜、靳開來、薛凱華、金小柱等一樣,實實在在也是高山下的花環上一朵聖潔晶瑩的白花!
《一封普通而珍貴的家信》的作者讀了《高山下的花環》這部小說一定會有很多感受,他抓住梁三喜給親人寫的一封家信,從給親人留下的「遺產」寫開,集中表現了英雄戰士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文章內容充實集中。
還有一種讀書心得,是在理解一本書、一篇文章一首詩精神實質的基礎上,書寫自己的學習感受。就是說,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首詩以後,在搞清楚它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它總的表現了什麼精神,說明了什麼問題之後,寫出你的感受。
我手邊有一本一個中學的「學生習作選」,其中有一篇就是一位同學讀了一首詩,寫的這樣的讀書心得,抄錄如下,供你參考。
我是……
姜文岩
我是一隻蜜蜂,
我失去槍就失去了生命。
我是一隻飛蛾,
我尋找光明卻付出了生命。
我是一隻蜘蛛,
我捕捉邪惡時吐盡生命的長絲,
我是一個人,可……我……
說起來真有點難為情。
下面是這位同學的讀後感。
在姜文岩的小詩《我是……》中,我們看到了小生靈有意義的一生。
蜜蜂,當它把自己的長劍刺入敵人的身體時,自己也宣告生命的終結。它有著同敵人同歸於盡的決心和勇氣,它為了群體的生存而獻出自己的生命。
飛蛾,當它看見光明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撲上去,哪怕那光是火是烈焰,將把它焚掉。它的幼弱的身體在一片光彩之中消失,它在尋求光明時獻出生命。
蜘蛛,當它把肚子里的長絲慢慢吐出的時候,它的生命也就隨著吐盡的長絲而縮短。光潔粘稠的長絲捕捉著蒼蠅、蚊子之類的害蟲,它自己也在捕捉時逝去生命。
「我是一個人,可……我……」,作者沒再向下寫,只是說比起這些小動物真是「難為情」。作者敬慕小生靈的勇敢無畏和獻身精神。小動物們的精神可貴,但人應有更高尚的精神和情操,對小動物們獻身精神的稱頌,也就是作者對人生的看法。
詩中只是用寥寥數筆去描述小動物的生活,但最後詩中表現的卻是人對生活的追求。「人」難為情什麼呢?無非是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如小動物而羞愧。但詩中並沒有表現出「人」的消沉和頹廢。「我」通過小動物一生而想到了人生,「我」感到慚愧,「我」將拿出決心和勇氣像小動物那樣生存和奮斗。
蜜蜂獻身於搏鬥,飛蛾獻身於追求光明,蜘蛛獻身於工作。
詩人通過人與小動物們的深刻對比,表現了他對人生的思索。有些人認為生活應該是享受,有些人認為人活著都是為自己,詩人的思想則是人要在為他人造福、與邪惡斗爭、追求光明中獻身。
這篇讀後感,是在深刻領會詩歌中心思想的基礎上,表達對人生價值的看法:「為他人造福,與邪惡斗爭,追求光明」的人生是最有意義的生活。以上介紹了兩種讀書心得寫法,不管用哪一種方法寫,都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要寫清楚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一首詩的哪些內容對你有啟發,使你受到教育。要讓人看了覺得這確實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一首詩的感想。如果不緊扣住所讀的書或文章,空泛地議論,那就不是一篇讀後感,人家不知道你的感想從何而發。但是,復述書本里文章中的內容,要注意簡明,要引用能說明問題的
內容,不要大段大段地摘抄。二是要寫清楚讀了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之後,你有哪些感受?受到了什麼教育?要十分明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寫出來,不要含混模糊。也就是說,你一定要把心中所「得」寫出來。否則抄了大段大段的書,沒有體會,或體會不多,那還怎麼叫做讀書心得呢?
三是要有分析。有些同學常常把讀後感寫成兩大段:第一殷是書上怎麼寫的,抄了一大篇。第二段幾句簡單的套話,我學到了什麼精神,今後准備怎麼做。這樣寫,內容就顯得很單薄。一篇讀後感一定要有分析。一本書、一篇文章的某一點寫得好,使你受到啟發。那你就該講講:好在哪兒,使你受到什麼啟發,或是在寫作上很有特色,「特」在哪裡,「妙」在哪裡,把這些感受有分析地具體寫出來,這篇讀書心得的內容就豐富、充實了。
要寫好讀書心得,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讀了書以後要好好地想、深入地想,不想,哪來的感想呢?沒有感想,讀書心得又從何寫起呢?
❺ 讀書感受怎麼寫請詳細說明喔~~
讀後感又叫心得體會,在你讀完一篇文章後,如果很有感觸,你便可以在簡述原文的基礎上,借題發揮,展開討論、闡明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一定要圍繞原文的精神,不能「離題」、「跑題」。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
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這是說明的部分;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即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寫上去,必然使文章平淡。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抓住原作的中心內容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可以聯系個人實際,如: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等,寫出符合實際的感悟來。
??三、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
讀後感是要用切身體會,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
重點在「感」字上。要適當地引用原文,引用不能太多,以自己的語言為主,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❻ 讀書感受怎麼寫
感受三部曲:
一是將讀書的內容大概寫一下,就是內容概括;
二是讀書的感受,受到什麼啟發,有什麼樣的收獲;
三是讀書的好處,要多讀書,多好書。
❼ 閱讀感受怎麼寫
閱讀感受分成兩個重要的部分。一是大意,另一個是心得。大意就是用幾句話告訴大家這本書在講什麼。
一本書很長,你不可能把整本書都抄一遍;你會抄得累死,老師也會改得發瘋。所以,你只要把書讀完,合上書,寫幾句話告訴大家,這本書在講什麼就夠了。這就是大意! 所以:
一、要寫出自己的看法;
寫心得最重要的事就是寫出你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感想。
最後,別忘了談談你自己,把書里的事和你自己連結在一起。
閱讀感受重要的是,你寫的是自己對書的認識。不管你怎麼寫,別忘了說出這本書讓你最感動,或讓你覺得最有趣的地方,它們可以是書里的一幅圖,也可以是書里人物的對話、行為,你可以整篇心得只談一個想法,也可以談三、四件,它們都是你真實的看法,把它們寫下來,那就是最棒的事。
二、要打碎劇情,從細節著手;
概述只是讀書筆記的基本對比和分析也是人人都寫得出的。
但是如果能對書中某個細節進行深挖,寫出獨到的見解就是能使你的讀書筆記顯得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