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質報告怎麼估算樁的承載力
A. 如何根據地質勘查報告來計算單樁承載力
一、設計資料
1. 基樁設計參數
成樁工藝: 混凝土預制樁
承載力設計參數取值: 根據建築樁基規范查表
孔口標高0.00 m
樁頂標高0.50 m
樁身設計直徑: d = 0.80 m
樁身長度: l = 18.00 m
2. 岩土設計參數
層號 土層名稱 層厚(m) 層底埋深(m) 岩土物理力學指標 極限側阻力qsik(kPa) 極限端阻力qpk(kPa)
1 填土 3.00 3.00 N =5.00 17 -
2 紅粘土 3.00 6.00 αw =0.70,IL =0.50 26 -
3 紅粘土 3.00 9.00 αw =0.70,IL =0.50 29 -
4 紅粘土 3.00 12.00 αw =0.70,IL =0.50 32 -
5 紅粘土 3.00 15.00 αw =0.70,IL =0.50 33 -
6 紅粘土 3.00 18.00 αw =0.70,IL =0.50 34 2700
7 紅粘土 3.00 21.00 αw =0.70,IL =0.50 32 -
8 紅粘土 3.00 24.00 αw =0.70,IL =0.50 32 -
3. 設計依據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 94-94) 以下簡稱 樁基規范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 以下簡稱 基礎規范
二、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估算
1. 計算參數表
土層 計算厚度li(m) 極限側阻力qsik(kPa) 極限端阻力qpk(kPa)
1 3.00 17 0
2 3.00 26 0
3 3.00 29 0
4 3.00 32 0
5 3.00 33 0
6 2.50 34 2700
2. 樁身周長u、樁端面積Ap計算
u = × 0.80 = 2.51 m
Ap = × 0.802 / 4 = 0.50 m2
3.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估算
根據樁基規范5.2.8按下式計算
Quk = Qsk + Qpk
土的總極限側阻力標准值為:
Qsk = uqsikli = 2.51 × (17 × 3.00 + 26 × 3.00 + 29 × 3.00 + 32 × 3.00 + 33 × 3.00 + 34 × 2.50) = 1243 kN
總極限端阻力標准值為:
Qpk = qpkAp = 0.50 × 2700 = 1357 kN
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標准值為:
Quk = Qsk + Qpk = 1243 + 1357 = 2600 kN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徵值Ra計算,根據基礎規范附錄Q條文Q.0.10第7條規定
Ra = Quk/2 = 2600 / 2 = 1300 kN
B. pkpm設計基礎時單樁承載力怎麼確定
最靠譜的辦法是靜載實驗確定,即在場地打若干測試用樁,測試出極限承載力,然後根據內規范公式(容其實就是把極限承載力除以2)得出承載力特徵值。當然,要滿足必要的概率分布。
如果不做實驗,也可以根據地質報告給出的每層土摩擦力和端承力估算出極限承載力,然後再得出特徵值。
要求特別高的樁基,必須實驗確定。具體可以看樁基規范JGJ94-2008第5章。
C. 如何分析大直徑樁的承載力與變形
1、最靠譜的辦法是靜載實驗確定,即在場地打若干測試用樁,測試出極限承載版力,然後根據規范公式(權其實就是把極限承載力除以2)得出承載力特徵值。當然,要滿足必要的概率分布。
2、如果不做實驗,也可以根據地質報告給出的每層土摩擦力和端承力估算出極限承載力,然後再得出特徵值。
3、要求特別高的樁基,必須實驗確定。具體可以看樁基規范JGJ94-2008第5章。
D. 試樁報告的單樁承載力大於勘察報告參數估算的單樁承載力,最後怎確定單樁承載力,是否提高到試樁報告數據
一、設計資料
1. 基樁設計參數
成樁工藝: 混凝土預制樁
承載力設計參數取值: 根據建築樁基規范查表
孔口標高0.00 m
樁頂標高0.50 m
樁身設計直徑: d = 0.80 m
樁身長度: l = 18.00 m
2. 岩土設計參數
層號 土層名稱 層厚(m) 層底埋深(m) 岩土物理力學指標 極限側阻力qsik(kPa) 極限端阻力qpk(kPa)
1 填土 3.00 3.00 N =5.00 17 -
2 紅粘土 3.00 6.00 αw =0.70,IL =0.50 26 -
3 紅粘土 3.00 9.00 αw =0.70,IL =0.50 29 -
4 紅粘土 3.00 12.00 αw =0.70,IL =0.50 32 -
5 紅粘土 3.00 15.00 αw =0.70,IL =0.50 33 -
6 紅粘土 3.00 18.00 αw =0.70,IL =0.50 34 2700
7 紅粘土 3.00 21.00 αw =0.70,IL =0.50 32 -
8 紅粘土 3.00 24.00 αw =0.70,IL =0.50 32 -
3. 設計依據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 94-94) 以下簡稱 樁基規范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 以下簡稱 基礎規范
二、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估算
1. 計算參數表
土層 計算厚度li(m) 極限側阻力qsik(kPa) 極限端阻力qpk(kPa)
1 3.00 17 0
2 3.00 26 0
3 3.00 29 0
4 3.00 32 0
5 3.00 33 0
6 2.50 34 2700
2. 樁身周長u、樁端面積Ap計算
u = × 0.80 = 2.51 m
Ap = × 0.802 / 4 = 0.50 m2
3.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估算
根據樁基規范5.2.8按下式計算
Quk = Qsk + Qpk
土的總極限側阻力標准值為:
Qsk = uqsikli = 2.51 × (17 × 3.00 + 26 × 3.00 + 29 × 3.00 + 32 × 3.00 + 33 × 3.00 + 34 × 2.50) = 1243 kN
總極限端阻力標准值為:
Qpk = qpkAp = 0.50 × 2700 = 1357 kN
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標准值為:
Quk = Qsk + Qpk = 1243 + 1357 = 2600 kN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徵值Ra計算,根據基礎規范附錄Q條文Q.0.10第7條規定
Ra = Quk/2 = 2600 / 2 = 1300 kN
E. 單樁承載力根據勘察報告給的參考值還是根據數據計算
實際工程來說最好一切數據以勘察報告為准,因為這會涉及到一些責任歸屬問題。勘察單位是要對他們提出的數據負責的。
F. 樁端承載力特徵值與地質報告基本承載力有什麼關系
按規范JGJ94-2008《建築樁基技術規范》之經驗參數法。
地質勘查報告應給出1.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k;2.樁端阻力特徵值qpa;3.樁側阻力特徵值qsia。
樁端阻力特徵值.可能就是題中說的樁端承載力特徵值。而單樁的承載能力應該是端阻和側阻組成。
題目里可能有字誤,或者施工圖里有字誤。承載力特徵值的量綱(單位)應該是KN/㎡,或KPa,而題中為KN,≥5000KN就有可能是『單樁的承載能力』,那就是包括端阻、側阻、擴大頭、樁直徑修正值在內的結果。你的計算式里1. 不應取用fak(就是你說的基本承載力)2.沒有包括樁側阻 3.沒有擴大頭面積 4.沒有樁徑修正系數(標準直徑是800,題是600,修正會提高)。
樁端承載力特徵值要求≥5000KN/㎡,只有完整性好的中風化基岩才達得到。
G. 如何根據單樁承載力、樁型和地質報告去確定樁長
根據地質報告提供的土層情況和各個土層側摩阻和端阻力,計算樁的承載力,確定樁長
H. 如何通過地質報告和樁的承載力選出靜壓樁機機具使用噸位
現場情況匯報如下:最終由設計單位根據試樁的的壓樁力確定的最小壓樁力.1300KN.由於回工程樁和試樁的位置不同答和地下土層差異.現場的設計38米樁一般都壓到了41米,同時壓樁力達到了1300KN以上.這是本項目38米樁的處理結果.44米樁等開始施工後再匯報.
I. 樁端承載力特徵值與地質報告基本承載力的關系
地質勘查報告應給出,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k。
摩擦樁與端承樁分類回,《建築樁基技術規范答》JGJ94-94條文說明如下:「摩擦型樁:是指在豎向極限荷載作用下,樁頂荷載全部或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端承型樁:是指在豎向極限荷載作用下,樁頂荷載全部或主要由樁端阻力承受,樁側阻力相對樁端阻力而言較小,或可忽略不計的樁。」
J. 樁基工程看地質報告看哪些數據
找可用持力層的承載力特徵值(端阻);看可用持力層埋藏深度(標高內);看持力層上覆蓋各層土容性質、狀態(摩阻);看地下水位標高;看可用持力層的起伏坡度、坡向等。
施工者 看樁端落在地質報告中哪個層位、標高上;看成孔需穿越覆蓋各層土性質、狀態;看地下水位標高、估計流量;看持力層的起伏坡度、坡向等。
樁基的承載能力是兩部分組成,1.樁端持力層的端阻力;2.樁周各層土的側阻力。
你問『持力層土層的硬度』那就相當於樁端持力層的端阻力。按照JGJ94-2008《建築樁基技術規范》計算樁基,地勘報告中應提供極限端阻力標准值qak;及樁周各層土的側阻力標准值qsik.經常地勘報告中直接提供了極限端阻力計算值qa和樁周各層土的側阻力計算值qsi。省了設計人去修正。qak、qsik、qa、qsi的單位都是Kpa, 即KN/m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