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質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是什麼
❶ 水文地質學的研究對象
水文地質學是一門研究地下水的科學。具體地說,它是研究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形成條件、水量和水質時空的變化規律、水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水與環境關系的一門科學。
隨著水文地質科學的發展,它的研究內容越來越廣泛,其主要研究對象可歸納為六個方面。
第一,地下水賦存條件。地下水和地表水最大的差別是地下水賦存於岩石的空隙中。因此,要了解地下水賦存條件(或者說埋藏、分布規律)就必須研究岩石的時代、成因、物理和化學性質、產出狀態、分布范圍、空隙性及構造破壞程度與次生改造作用等基礎地質條件。
第二,地下水資源形成條件及運動特徵的研究。即研究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以及地下水在天然和人為作用條件下的運動特徵與地下水資源評價方法。
第三,地下水的水質。地下水水質包括物理及化學性質兩方面。在化學性質方面主要研究地下水中的化學組分和微生物組分、水化學形成作用及人為活動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在地下水的物理性質方面,從早期的單純對水溫、色、嗅、味等方面的研究,已擴展到對地下水放射性、地下水形成年齡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第四,地下水動態規律的研究。地下水和其他地質礦產最大的區別之一,即是地下水的質與量均隨著時間而變化。因此,為揭示地下水的形成條件和更好地利用地下水資源並防治其有害作用,研究地下水的動態變化規律便是地下水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第五,地下水與環境的相互關系。由於地下水是地球環境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因此研究地下水就必須研究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和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地下水在人類活動影響下所導致的種種環境問題和工程安全問題。
第六,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與科學管理。即研究人類在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的同時,又能使地下水資源的再生能力和水質狀態得到保護與改善,並取得最大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❷ 環境水文地質學的研究內容
分為兩大類、六個方面的內容。 (一)天然(原生)環境水文地質問題—專—第一類環境問題。有自然因素屬所形成的,如地球的運動場,地方病。
(二)人為(次生)環境水文地質問題——第二類環境問題。由人類活動造成環境污染。包括:人類活動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及水質惡化;開發(疏干)地下水引起環境水文地質問題;廢物排放引起的環境水文地質問題。 1、資源環境水文地質
2、污染環境水文地質
3、病理(醫學)環境水文地質
4、工程環境水文地質
5、生態環境水文地質
6、區域環境水文地質
❸ 水文地質條件的研究內容
前邊講過,水文地質學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學,在人類從事開發利用地下水活動的漫長過程中,通過長期實踐經驗和認識的不斷積累,逐漸形成和充實、發展了有關地下水的知識,按其內涵范疇涵蓋水文學、土壤學、地質學與流體力學等學科。
隨著水文地質科學的發展,它的研究內容越來越廣泛,主要研究內容可歸納為六個方面:
⑴調查、鑽探、地球物理勘探和遙感技術;
⑵各種觀測和試驗技術(水位、流量等的觀測;抽水試驗、示蹤試驗和彌散試驗等);⑶各種地下水模擬技術(數值模擬用的較多);
⑷同位素技術等。
地下水資源勘查項目參照執行的技術標准
❹ 水文地質學主要研究什麼
水文地質學(hydrogeology)是研究地下水的數量和質量隨空間和時間變化的規律,以及專合理屬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學科。它研究在與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以及人類活動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質的時空變化規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規律興利除害。
❺ 水文地質學的研究方向是什麼
研究地質變化
❻ 水文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有哪些
水文地質學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運動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評價、開發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採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
在不同環境中地下水的埋藏、分布、運動和組成成分均不相同。查明上述各方面狀況,可為科學地利用或防治地下水提供根據。水文地質學對地下水的研究,著重自然歷史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同主要用水文循環和水量平衡原理研究地下水的地下水水文學關系密切,只是研究的側重點稍有不同。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生產建設的需要,水文地質學又分為區域水文地質學、地下水動力學、水文地球化學、供水水文地質學、礦床水文地質學、土壤改良水文地質學等分支學科。水文地質學與地熱、地震、環境地質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滲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領域,如環境水文地質學、地下水資源管理、同位素水文地質學等。
水文地質學的發展趨勢是:由主要研究天然狀態下的地下水,轉向更重視研究人類活動影響下的地下水;由局限於飽水帶的含水層,擴展到包氣帶及「隔水層」;由只研究地殼表層地下水,擴展到地球深層的水。
學習階段是循序漸進的,學完基礎理論後會延伸到各個需要學習的交叉階段。看教學大綱是怎樣安排的吧。
❼ 專門水文地質學的概念、內容與任務
專門水文地質學是運用地質、水文地質基本理論,論述和研究水文地質調查理論、方法和某些專門性水文地質問題(例如供水水文地質、礦床水文地質、環境水文地質、地下熱水與礦水、農田水文地質等)的一門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和實用性很強的方法技術課程,是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地質工程等專業的主幹專業課之一。本課程主要包括水文地質調查方法、供水水文地質、礦床水文地質三部分。
(1)水文地質調查方法。主要介紹水文地質調查應用的技術方法,即根據不同任務,按照經濟技術合理的原則,論證在不同條件下進行水文地質調查時應採用的水文地質調查手段(工作種類)、應用原則、技術要求及成果整理等內容。
(2)供水水文地質。討論為供水目的而進行專門性水文地質勘查時,地下水質、水量的評價,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保護與管理,對各種水文地質調查手段在供水水文地質中的運用也作了簡要介紹。
(3)礦床水文地質。探討在進行礦床地質調查的同時所進行的水文地質調查工作,主要論證不同類型固體礦床的天然充水條件和開采後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規律,研究礦坑(井)涌水量預測、防治礦井突水的理論與方法、礦床疏干與采礦導致的環境地質問題以及礦床水文地質調查等。
本課程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在水文地質調查中能夠經濟合理地安排(選擇)調查工作種類和工作量,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或專門性水文地質問題,多、快、好、省地取得高質量的勘查成果,培養學生的生產、科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