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近幾年蘭州經常發生的地質災害是什麼

近幾年蘭州經常發生的地質災害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10 15:48:00

Ⅰ 近幾年蘭州經常發生的地質災害是什麼

山體滑坡,以九州開發區為重。再有就是沙塵暴

Ⅱ 蘭州近二十年會地震嗎

有備無患比說有沒有更有意義。蘭州肯定有地震,因1,2級小地震經常有。但多少專級,什麼時候屬發生沒人說得准,如能說准,早就沒有汶川榆樹慘劇了。你還是有時間看一些地震普及知識的書,地震出版社出了一些,了解前兆知識還是能有一些預判的。

Ⅲ 近5年來的大的地質災害實例(地震,滑坡等)要把其時間,災害種類及危害等資料搞得越詳細越好

上中國地震局官網上去找找,上面有地震立即目錄。

Ⅳ 甘肅地質災害成因及防治

甘肅省地處黃河、長江源頭地區,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境內地質災害類型多、發育集中,為我國地質災害危害較嚴重的省份之一.長江流域所處的隴南地區地勢高峻,河流切割強烈,降水量豐富,滑坡、泥石流集中發育.中部的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地形破碎、溝壑交織、水土流失嚴重.降水量相對豐富的洮河中游、渭河、涇河上游地區黃土滑坡集中、泥流發育.河西走廊自然環境較差,由於人為不合理的水土資源開發造成土地沙漠化和土壤鹽漬化為主的地質災害發育.
解決辦法主要是綠化,提高植被固沙能力

Ⅳ 年蘭州市城關區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撤離演練方案

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政府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城關分局

(2011年8月)

主辦: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政府

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城關分局

承辦:蘭州市城關區火車站街道辦事處

蘭州市城關區地質災害領導小組辦公室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提高我區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部門的快速反應能力、決策應對能力及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由蘭州市城關區人民政府和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城關分局主辦,蘭州市城關區火車站街道辦事處和蘭州市城關區地質災害領導小組辦公室承辦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擬於2011年8月25日進行。為確保此次演練活動圓滿成功,特編制本方案。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不可預見性、突發性,且成災快、來勢兇猛,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守護生命,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基本要求。火車站接到紅山根社區是全區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近年來,相繼發生了10多次滑坡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目前,地質災害隱患點仍沒有消除,威脅著企事業單位、學校以及居住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省市區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加註重提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搶險救災應急反應能力,更加重視群測群防體系建設,通過各種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撤離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火車站街道辦事處紅山根社區紅四村241號南側山體裂縫突然加大,邊坡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情況十分緊急,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隱患點區域內住戶於安全區域,盡快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守護生命的原則。

持之以恆、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四、演練時間

(1)預演練時間:2011年8月25日;上午09:00;

(2)正式演練時間:2011年8月25日下午15:00。

五、演練地點

(1)災害隱患點:火車站街道辦事處紅山根社區紅四村241號。

(2)撤離安置點:區環衛局肥料隊場地。

六、演練內容

成立應急搶險救災臨時指揮部,總指揮:王勝太(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副總指揮趙培根(區政府副區長)、郭世宗(國土分局局長),各相關成員單位負責人在指揮台就位。演練總指揮王勝太副區長宣布:「2011年蘭州市城關區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撤離演練開始」。

場景一:

火車站街道辦事處紅山根社區3名監測員鳴鑼示警、手拿高音喇叭呼喊,發生地質災害險情,請所有住戶按撤離標示迅速撤離到安全區域(區環衛局肥料隊)同時由社區負責人向119(消防科)、120(衛生局)、區應急辦、區國土部門報告:「蘭州市城關區火車站街道辦事處紅山根社區紅四村241號發生滑坡,請速到現場」。

1.國土部門向政府辦速報災情。同時向市國土資源局上報災情。

2.政府辦向區委、區政府領導報告,並向地質災害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下達趕赴災害現場指令。

場景二:

城關區火車站街道辦事處報告災情後,立即啟動街道辦事處應急預案,組織危險區域內所有居民按規定路線撤離。

場景三:

所有撤離居民到區環衛局肥料隊院內集中。

場景四:

消防部門、120到達現場,立即開展搶險救援工作。

說明:消防部門負責災害現場,搶救5名受傷人員(擔架);120對5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包紮(將受傷人員抬至救護車)。

場景五:

各演練單位按到達現場先後順序,向現場臨時總指揮(王勝太副區長)報到,王區長下達指令。例:

(1)「報告總指揮,×××單位到達現場,請指示」

(2)「請立即進入災害現場開展救援工作」

說明:參與應急搶險救援單位在火車站街道辦事處紅山根社區路口東至備戰路,北至備戰路地段集結,聽後現場指令。

場景六:

王區長召開應急處置會議,宣布因災害已經達到較重(Ⅲ)級預警黃色標示,決定啟動《蘭州市城關區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指揮部和6個應急行動組,分別是避險撤離組、醫療救護組、警戒保衛組、物資保障組、事故調查組和善後處理組,按自己的分工職責立即組織搶險救援工作。並向蘭州市政府辦公廳報告災情。

各組根據分工分別開展應急搶險救援工作。

1.避險撤離組

組長:曾毅(火車站街道辦事處紅山根社區書記兼主任)

副組長:張余榮(火車站街道辦事處紅山根社區副主任)

成員:社區工作人員(10人)

職責和任務:制定撤離路線,組織遇險居民(186人)撤離危險區到安全區域(區環衛局肥料隊院內)。

2.醫療救護組

組長:李春玲(局長)

成員:區衛生局、區醫院(6人)

職責和任務:負責傷者醫療救治及衛生防疫相關工作。

3.警戒保衛組

組長:楊建清(城關公安分局副局長)

副組長:王生堂(區行政執法局局長)

成員:城關公安分局、東崗交警大隊、區行政執法局(各10人)

職責和任務:組織執法力量對火車站街道辦事處紅山根社區周邊實施警戒,配合街道辦事處做好人員疏散和安全疏導工作。

4.物資保障組

組長:鄧海燕(區民政局局長)

副組長:閆琳(區財政局局長)

李嬿嬿(區工信局局長)

郜偉(區建設局局長)

成員: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工信局、區建設局(各5人)

職責和任務:根據搶險救災需要,安排搶險救災通信、物資及應急資金的籌措撥付。

5.善後處理組

組長:溫兆軍(火車站街道辦事處書記)

副組長:陳曉霞(火車站街道辦事處主任)

成員:辦事處工作人員(10人)

職責和任務:在街道(社區)部分工作人員的配合下,對受傷人員及財產損失進行統計,對傷者家屬進行安撫。

6.災害調查組

組長:郭世宗(國土城關分局局長)

副組長:高忠平(國土城關分局副局長)

成員:國土城關分局、甘肅有色勘察設計院、省地質三勘院、省地質環境監測院(35人)

職責和任務:對災害體周邊實施警戒,懸掛警示標志,進行24小時監測;組織相關專家對滑坡體進行實地勘察,防止次生災害。

場景七:

經過各部門和應急救援隊伍的通力協作,事故已得到初步控制,各應急行動組向現場應急指揮部報告應急處置情況。

(1)避險撤離組報告:報告總指揮,遇險所有居民已全部撤離到安全區域,危險區內現共有居民186人,現已全部撤出。

(2)醫療救護組報告:報告總指揮,6名受傷人員已全部送至醫院進行救治,目前傷情穩定,無生命危險。

(3)警戒保衛組報告:報告總指揮,已對火車站街道辦事處紅山根社區紅四村241號周邊800米范圍建立警戒線,禁止與搶險救災無關人員出入。

(4)物資保障組報告:報告總指揮,根據救援需要,已在安全區域內(環衛局肥料隊院內)搭建臨時居住帳篷5頂。下一步,根據需要,及時調集各類物資,保證搶險救援工作順利進行。

(5)善後處理組報告:報告總指揮,在街道及社區的共同努力,相關部門的配合幫助下,我們對災害造成的損失進行了核實,該危險區域內共有186人,除6人受傷外,其餘180人均安然無恙;6名傷者正在醫院接受治療,並派工作人員前往醫院進行安撫。

(6)災害調查組報告:報告總指揮,我局會同省、市有關專家對現場進行了初步勘查,此次滑坡是由於近期集中降雨造成。目前,已在滑坡體周邊設置了警戒線、警示標志,在滑坡體周邊設置四個觀察點,24小時進行監測,避免二次成災。並提出二條建議:一該滑坡體極不穩定,隨時可能發生二次滑坡,災害區周邊200米范圍內的住戶進行搬遷避讓;二是盡快委託專業單位對滑坡體進行勘察設計。

場景七

經現場應急指揮部確認和批准,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各參演單位在指揮台前方集結,演練總指揮王勝太副區長點評,並宣布:「2011年蘭州市城關區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撤離演練結束」。

七、演練注意事項和要求

(1)這次綜合演練,參演單位和人員多,車輛多,各單位負責人一定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思想上重視,組織上嚴密,確保演練成功。

(2)為保證演練的效果和形象,所有參演車輛和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演練現場紀律,服從領導指揮,除設定的動作外不準私自行動,自由出入。

(3)進入危險作業區的人員必須佩戴好防護裝具,所有參演人員、車輛在遇到特殊危險情況時,要靈機果斷處理,確保安全。

(4)各組負責人要細化細節,責任到人,確保演練工作順利進行。

Ⅵ 近幾年蘭州經常發生的地質災害

沙塵暴,冰雹,局部洪水,主要還是大風,也有少量泥石流(2000年伏龍坪)!!

Ⅶ 近幾年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和地質災害

這是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人類要為自己的行為贖罪,對自然的的破壞,如今懲罰來了,卻誰都不願意接受!沒有好哭泣的,這是報應,對樹木的砍伐,以及生物的殺戮,從而造成現在的後果!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笑話!製造武器去殺戮自己的同類;製造代步工具,毀掉自己的生理人力(體質的代代下降)、消磨自己的生命(尾氣排放,造成臭氧層的破壞使得紫外線對生命的消耗)。。。。。。如今的人類,利用同類的善良去換取一疊疊廢紙;使同類處處相互防備,相互利用,連純真的孩子都要質疑,人類這種生物已經和禽獸無法比擬,禽獸過於高尚,人類實在卑微,獸都知道不食子,知道報恩,能分好壞!知道要命,人卻不知道!兩者能比嗎?
如今大自然用它的方式來讓人類償還(地震,海嘯,沙暴,非典。。。)人們卻為這些而哭泣,為這報應哭泣!不願接受它們 ! 這些不就是人類做的事情的後遺症嗎?有什麼好哭泣的,有什麼好悲傷的!人類該反省!!!死的好,死的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該報必報!或許人說孩子呢?人類不是相信因果循環嗎?或許他的父母作孽呢!自然界萬物皆平等,該死必死,避無可避,要活即活,九死有一生!!!!!

這是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人類要為自己的行為贖罪,對自然的的破壞,如今懲罰來了,卻誰都不願意接受!這種低等無知的生物,早該滅絕!!

Ⅷ 甘肅地質災害成因及防治

甘肅省地處黃河、長江源頭地區,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境內地回質災害類型多、發答育集中,為我國地質災害危害較嚴重的省份之一.長江流域所處的隴南地區地勢高峻,河流切割強烈,降水量豐富,滑坡、泥石流集中發育.中部的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地形破碎、溝壑交織、水土流失嚴重.降水量相對豐富的洮河中游、渭河、涇河上游地區黃土滑坡集中、泥流發育.河西走廊自然環境較差,由於人為不合理的水土資源開發造成土地沙漠化和土壤鹽漬化為主的地質災害發育.
解決辦法主要是綠化,提高植被固沙能力

Ⅸ 近幾年的自然災難怎麼會這么頻繁

按照發生的空間領域,自然災害可以分為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宇宙災害。氣象災害發生在大氣圈,包括的種類有台風、乾旱、寒潮、暴雨洪澇、強對流天氣、乾熱風、森林火災等。地質災害發生在岩石圈,包括地震、火山噴發、岩崩、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縫等。海洋災害包括海嘯、風暴潮、災害性海浪、海冰、赤潮、咸潮等。生物災害包括生物入侵、蝗災、鼠害、病蟲害蔓延等。宇宙災害包括宇宙射線侵害、小天體撞擊、隕石雨等。 1996年新年伊始,自然災害接二連三襲擊我國大地,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遭受特大暴風雪襲擊,數萬牧民被風雪圍困,大批牲畜被凍死、餓死。雲南麗江地區發生7.0級地震,死亡332人,傷1.7萬多人,受災人口達100萬,經濟損失達40億元。與此同時,世界也不太平,風雪、嚴寒與人類社會形影不離,對此切不可掉以輕心。老諾貝爾的重孫克勞斯諾貝爾為喚起人們對自然災害的警覺,推動全球的減災防災事業,特在諾貝爾獎中增設地球獎。 自然災害的發生並不完全出於自然因素的作用,它在相當程度上是由人類造成和誘發的,人類大規模的生產活動直接導致一些災害的產生,比如對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引發了地面沉降、地表坍陷、斜坡破壞以及沿海地帶的海水入侵等災害。據統計,全球滑坡災害中,70%以上與人類工程活動相關。 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經濟的發展以及全球環境的周期性變化,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在不斷增加。據美國海外災害援局統計,在1900-1981年間,全球共發生損失100萬美元以上、死亡或傷殘10人以上的災害16220次,其中20世紀60年代平均發生洪水災害15.1次,乾旱5.2次,暴風雨12.1次,總數為54.2次;20世紀70年代平均發生洪水災害22.3次,乾旱9.7次,暴風雨14.5次,總數為81次。20世紀70年代比20世紀60年代災害發生率增長了33%,死亡人數增加6倍。20世紀80年代各種災害和死亡人數超過20世紀70年代次數2倍以上,過去30年裡,重大自然災害發生的次數不斷增加,受災人數每年增長6%,是全球人口增長率的3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