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赤城縣屬於什麼地質
㈠ 河北省赤城縣屬於哪個市
赤城縣地處河北省張家口市東部、白河上游,東臨北京,北靠壩上草原,有「塞外明珠」「京北水城」之譽。外長城蜿蜒境內。明朝設置赤城堡,清朝改為赤城縣。以赤城山得名。農產品有穀子、玉米、高粱、馬鈴薯、莜麥等。山區林牧業較發達。礦產有煤、鐵、石棉、銅等。工業有建材、采礦、機械、化肥等。名勝古跡有赤城溫泉、重光塔、護國寺等。獨石口為長城要隘。
㈡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是個什麼地方
赤城縣是張家口市面積最大的縣,人口29.8萬。2011年財政收入為9億,為國家級貧困縣,與北京的延慶縣接壤,縣內的溫泉很有名。在壩下,冬冷夏涼爽,適合避暑。
㈢ 張家口的地理位置
張家口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跨東經113度50分至116度30分、北緯39度30分至42度10分,南北最大距離近300km、東西最大距離約228km,總面積36873平方公里。 全市總面積3686155公頃,現有耕地面積898751公頃、牧草地475873公頃、林地面積679060公頃、水面積78955公頃。全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全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地理區域。壩上高原區,自尚義縣套里庄、張北縣狼窩溝,到赤城縣獨石口一線以北的沽源、康保、張北、尚義4縣為壩上張北高原,屬內蒙古高原南緣。該區域面積為12480平方公里,海拔1300-1600米,南高北低,地勢較平坦,草原廣闊,多內陸湖泊(淖),崗梁、湖泊、灘地和草坡、草灘相間分布,是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南部壩下4區9縣,地處華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帶,海拔500~1200米,該區域地形復雜,山巒起伏,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分布,面積24467平方公里,河川佔24.5%,丘陵佔18.7%,山區佔56.8%。 河流,壩上多數為內陸季節性河,一般流程短、河床寬、河槽淺,由南向北注入內陸湖泊,較大的內陸河有安固里河、大青河、五台河。壩下河流屬永定河水系主席要有洋河、清水河、桑乾河。 張家口電子地圖 http://www.17u.net/ditu/c-149-7.html
㈣ 張家口的地理環境
張家口位於東經113°50′~116°30′,北緯39°30′~42°10′。東靠河北省承德市,東南毗連北京市,南鄰河北省保定市,西、西南與山西省接壤,北、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張家口市南北長289.2千米,東西寬216.2千米,總面積3.68萬平方千米。
張家口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張家口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大部分。境內洋河、桑乾河橫貫張家口市東西,匯入官廳水庫。張家口市屬內蒙—大興安嶺褶皺系和中朝准地台兩個Ⅰ級構造單元。內蒙—大興安嶺褶皺系是一個自元古代至古生代末長期發育的地槽區,僅在康保北分布,范圍極小,地層零星出露。
中朝准地台構造發展過程可明顯地劃分為3大階段,反映出地殼呈活躍—穩定—活躍的發展演化規律。張家口市主要有深斷裂2條,大斷裂7條。
張家口市岩漿岩比較發育,分布面積大,岩石種類較齊全。岩漿岩共有9個旋迴,每個旋迴都以噴出岩開始,以中深層侵入岩結束。超基性、基性、中性、鹼性及酸性岩都有,岩基、岩脈、岩株、岩牆、岩被各種產狀齊全。
張家口市地層除缺失下古生界上奧陶系、上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二疊系和中生界三疊系、上白堊系以外,由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層皆有出露,總厚度達35978~51866米。張家口市出露的地層中包括的岩石種類也很齊全,不僅有太古界的變質岩,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的沉積岩,還有侵入體周圍的接觸變質岩和局部的動力變質岩,以及超變質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岩漿岩主要是中生代、新生代噴出岩和呂梁期、海西期、燕山期花崗岩以及不同岩性的岩脈。
張家口市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地貌單元。
壩上高原區:包括尚義縣套里庄、張北縣狼窩溝、赤城縣獨石口一線以北的沽源、康保、尚義和張北4縣的廣闊區域,屬內蒙古高原的南緣,占張家口總面積的1/3,海拔一般在1400米左右,地勢南高北低,比高小於50米。岡梁、湖淖、灘地相間分布,呈現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康保縣城以北丘陵成帶,是陰山山脈余支。高原南緣一帶,有壠狀山脈分布,地勢略高,海拔在1500米以上。
壩下低中山盆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巒起伏,溝谷縱橫,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間。蔚縣境內的小五台山,主峰海拔高度2882米,為河北省群山之首。群山之間有較大的山間盆地呈串珠狀排列。主要有:洋河盆地、懷涿盆地、蔚縣盆地、陽原盆地,海拔高度500~1000米,盆地內有河流通過,兩岸分布有肥沃的耕地。 張家口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長;春季乾燥多風沙;夏季炎熱短促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冷暖適中。壩上地區光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生長季節氣候爽涼;高溫高濕炎熱天氣少。壩下河谷盆地分布在張家口市中部地區,桑乾河和洋河徑流形成了壩下河谷盆地,海拔高度一般在500~800米,地勢較低。年降水量為330~400毫米。
㈤ 赤城縣的資源概況
赤城縣境內野生動物種類較多,主要有哺乳類30種、鳥類125種、兩棲類2種、爬行類15種、魚類15種、昆蟲類449種。
按植物科屬分為83科753種,其中牧草269種。種類最多的是菊科、豆科、禾木科、薔薇科、百合科、蓼科、毛莨科、十字花科、傘形科、唇形科、玄參科和石竹科。全縣木本植物238種,主要樹種65種(包括栽培種)。
葯材資源
赤城縣葯材資源豐富,野生葯材161種,加上礦物、動物葯材共219種。 境內通汽車行政村數440個,年末公路總里程1573公里,其中公路晴雨通車里程1467公里。12月,赤城縣開通6條公交線路,共有27輛公交車運營。
郵政通訊業發展迅速,郵政局、移動公司、網通公司共完成業務總量10294萬元,增長7.6%。固定電話(含小靈通)20366戶,同比減少571戶。有440個行政村通電話。手機用戶達144319戶,同比增加8111戶,互聯網寬頻接入用戶8385戶,同比增加3429戶。
交通
日益便利硬環境建設。 交通。境內有國道1條,省道4條。國道112線、省道沙寶線東西、南北縱貫全境,14個鄉鎮實現了通油路,在赤城縣基本形成了溝通城鄉的道路網路。省道寶平線赤城至沙城京張高速公路段二級公路改造工程預計2004年內可竣工通車。
通訊
開通了縣鄉程式控制電話、國際互聯網ADSL寬頻服務等多種通信業務, 赤城縣通電話行政村達146個,移動通訊覆蓋縣城、龍關、田家窯等11個鄉鎮,覆蓋率達到61%。電力。完成了總投資達1.3億元的農網改造工程,赤城縣供電能力高達5.15萬千伏安。市政建設。重點實施了新區開發、河沿街開發、政府街改造等縣城改造工程,縣城」三縱三橫」道路規模初步完成。
投資16.9億元用於路橋建設。112國道赤城至宣化段、省道寶平公路赤城段、灤赤公路赤城段、南赤公路完成二級改建工程。貫穿赤城縣東西南北的主要干線全部貫通,縣內公路總里程達到1573公里。實現了鄉鎮所在地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制約赤城人出行和與外地交往的崇山峻嶺由隧道貫通,拉近了南與北京、北至壩上和內蒙古、西到張家口的距離,為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加速與周邊地區合作奠定了基礎。投資3.3億元用於發展郵政、電信和移動通信事業。通電話行政村404個,固定電話用戶23555戶,行動電話用戶85641戶,其中農村用戶4.5萬戶,主要公路沿線、重點景區和鄉鎮所在地實現了移動信號無縫隙覆蓋。縣內電網堅強,結構布局合理,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12座,總容量239250千伏安。完成了農網、城網改造,1996年實現村村通電,2007年戶戶通電,年售電量達到51467萬千瓦時。 2010年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1人,億元GDP死亡人數為0.02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738起,造成42人死亡,298人受傷,同比下降11.4%;直接財產損失420萬元,同比下降38.2%;萬人道路交通死亡人數為1.43人,同比減少0.32人;全年未發生森林火災。
赤城縣單位GDP能耗1.538噸標准煤/萬元,同比下降4.6% 。2006—2010赤城縣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0.2%,如期實現」十一五」節能降耗20%目標。 2010年赤城縣農業人口25.8萬人,農村剩餘勞動力10萬人,歷年來長期在外務工2.5萬人左右、占張家口市外務工總人數的13.4%;季節務工2萬人。其中在京務人數佔80%以上。主要從事建築、服務、運輸、技工(以鍋爐工、司機、焊工為主)等行業。近段時間來,隨著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大,大量剩餘勞動力對赤城縣農業產業化、生態建設、礦產開發等重點工作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有力地拉動了農民收入的增長。
㈥ 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位於天津市什麼方向
位於天津市西北面,過了北京再往西北走。
㈦ 赤城屬於河北的什麼地方
赤城縣位於來北京北部自,河北省西北部,潮白河水系白河流域,東與承德豐寧、北京懷柔縣接壤,南與懷來、北京延慶縣毗鄰,西與崇禮、宣化交界,北靠壩上沽源縣, 旅遊區: 赤城溫泉大海陀自然保護區明長城 後山風光湯泉湖美景
㈧ 張家口的具體地理位置信息
【地理位置】
張家口市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跨東經113°50′至116°30′、北內緯39°30′至42°10′,南容北最大距離近300km、東西最大距離約228km,總面積36873平方公里。
全市總面積3686155公頃,現有耕地面積898751公頃、牧草地475873公頃、林地面積679060公頃、水面積78955公頃。全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全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地理區域。壩上高原區,自尚義縣套里庄、張北縣狼窩溝,到赤城縣獨石口一線以北的沽源、康保、張北、尚義4縣為壩上張北高原,屬內蒙古高原南緣。該區域面積為12480平方公里,海拔1300-1600米,南高北低,地勢較平坦,草原廣闊,多內陸湖泊(淖),崗梁、湖泊、灘地和草坡、草灘相間分布,是典型的波狀高原景觀。南部壩下4區9縣,地處華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帶,海拔500~1200米,該區域地形復雜,山巒起伏,丘陵與河谷盆地相間分布,面積24467平方公里,河川佔24.5%,丘陵佔18.7%,山區佔56.8%。
㈨ 赤城縣位於張家口的什麼方位
東邊,和北京、承德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