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華山的地質成因是什麼
① 華山地質構造是什麼
華山(Mount Hua),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 。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華山是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山是中華民族的聖山。中華之"華",源於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這一成果首先被孫中山所引用,創立"中華民國"。據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和歷代專家學者考證:華夏民族最初形成並居住於"華山之周",名其國土曰華,其後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
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只,即西嶽華山君神。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
華山是一座斷層山,是由於地層發生斷裂而形成的。沿著斷裂面,一邊上升,一邊下降,斷裂大致呈東西向,發生時間大約在距今六七千萬年以前。
斷層山,一般都是懸崖峭壁,不易攀登。華山就是這樣的。斷層北側下降,形成了渭水平原;南側上升,形成了華山。現在渭水平原的海拔高度四五百米,而華山巔的高度是2000多米,兩者相差1500多米。
華山是由抗風化能力特別強的花崗岩組成的。這些花崗岩的形成年代大約在白堊紀,距今已有一億年了。岩體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
② 華山是怎麼形成的
是由於地殼發生活動,受擠壓形成的。
地質科學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華山花崗岩形成期距今約12100萬年左右,華山山脈地區的地殼發生活動,在受擠壓、褶皺和破裂的過程中,岩漿開始沿著裂縫向表層地殼上升侵入,在3—6千米深處冷卻,凝結成岩。
華山花崗岩有較多而明顯的以北20度向西走的節理和斷層。其他的還有南北走向,北30度西向的、北10度東向的、北50度東向的。此外還有近乎水平之大小縱橫的斷層和節理,將完整的花崗岩體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岩塊,在縱橫河流的切割活動中,風化剝蝕形成了一座峻秀的山峰和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岩石。
(2)我國華山的地質成因是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華山的傳說:
據說,華佗有個好友,名叫魯女生,隱居於華山上的白鹿龕。華佗經常來到山上探望。華佗來到華山,每日除了踏山采葯,就是和魯女生一起,練那"五禽游戲"的強身運動。此外,華佗還經常穿上魯女生的道袍,戴上方巾,背上葯葫蘆,下山去給群眾看病。華佗還在自己住的門前,寫了一副對聯:自是閑雲野鶴,怡然流水瑤琴。
一天,魏丞相曹操召華佗去看病。華佗走後,魯女生總是心神不定。一天夜晚,魯女生做了一個夢,夢見華佗滿身血漬,向自己訴說冤情。魯女生驚醒後,立即跑到山下,打聽華佗的消息。幾日後,得知華佗已被曹操殺害,便捶胸大哭。哭罷後,他回到山下,在現在的紅崖村西南處埋了一個衣冠冢。
舉埋的那天,山下的群眾紛紛走來送殯。大夥如喪考妣,撫冢大哭。埋好後,大夥又集資修建了一座墓廬,還在山下白鹿龕旁邊,鑿了一個"遺愛洞",以作對神醫華佗的懷念。
③ 簡述華山的成因
地殼發生活動。
華山山脈是深成侵入岩體的花崗岩渾然巨石,頂部是粗粒(粒徑5毫米)斑狀花崗岩;中部是中粒(粒徑2—5毫米)花崗河長岩及片麻狀花崗岩。
據地質科學工作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華山花崗岩形成期距今約12100萬年左右,華山山脈地區的地殼發生活動,在受擠壓、褶皺和破裂的過程中,岩漿開始沿著裂縫向表層地殼上升侵入,在3—6千米深處冷卻,凝結成岩。
從新生代燕山期約7000萬年以前,華山山脈的地殼繼續上升,而渭河地帶相反向下凹陷。這種內動力地殼作用,時快時慢,時斷時續,顯現出東西一線上並列著許多平整的三角形或梯形面,形成了秦嶺北麓的大斷層。
(3)我國華山的地質成因是什麼擴展閱讀:
華山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首陽山與太華山相連。有年三月三日,洪水洶涌,山下變為水鄉澤國。原來是王母娘娘在蟠桃會上喝醉了酒,瓊漿撒向人間,成為水災。主宰西方十二萬里的白帝少昊稟明玉帝。帝傳旨巨靈仙下凡平息洪禍。
巨靈仙力大無比,縮身擠於首陽山和華山之間,左一掌,右一腳,只聽一聲巨響,地裂山開,大水呼嘯東去。首陽山被腳蹬山西中條山中,華山嵌於秦嶺懷抱。巨靈神大功告成,復命而去。他那隻左手仙掌卻深深印在了華山東峰的絕壁上,為西嶽華山增添了「華岳仙掌」的故事。
④ 華山都有什麼地貌
華山屬於斷層山 位於陝西華陰縣城南,又名太華山,東臨潼關,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洛三河,是我國「五嶽」中的西嶽。
西嶽華山是五嶽中以「險」聞名的名山。它高聳陡立,峭拔崢嶸,猶如長劍插天,因而唐代詩人張喬的《華山詩》中就有「誰將倚天劍,削出倚天峰」這樣的描繪。清代詩人魏源寫《衡山吟》,他說:「恆山如行,岱山(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衡山獨如飛。」由此,我國民間就流傳開「華山如立」的說法。我們認為,這個說法基本上反映出了華山的地貌形態特徵。
那麼,「華山如立」的特點是怎麼造成的呢?這就與華山形成的地質歷史有密切的關系。大約在距今8億-10億年的元古代時期,這一帶地殼大面積隆起基底,形成大致呈東西方向的狹長陸地,其組成岩石是前古生代的變質岩。今天我們在華山的太華峰還可以看到這種古老的岩石。後來在中生代晚期(白堊紀——距今大約7萬-8000萬年)地殼又發生劇烈變動,大面積花崗岩岩漿侵入地殼,構成了後來華山的主體岩石(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地殼運動的同時,伴隨發生強烈的斷裂作用,特別是華山的北側,大致是現今隴海鐵路經過的地方,形成了巨大的華山山前大斷裂,斷裂的北側下沉,形成渭河地塹;南側上升,形成秦嶺山脈,華山是它的一部分。二者之間的相對高差達1000多米。在漫長地質年代裡,隆起區(南部)上覆的蓋層岩石被剝蝕殆盡,華山花崗岩就暴露出來;在不斷的抬升擠壓過程中,花崗岩體遭受破裂,發育了大量垂直的裂隙和節理,最終產生許多峻峭的懸崖峭壁和危岩奇峰,「華山如立」的奇觀也就由此而來。
在我國的上古神話里,山西的中條山與華山原本是連在一起的,為了給滔滔西來的黃河找出路,玉帝派了巨靈神將,手掰腳蹬,將兩山推開,黃河便從中間滾滾而去,至今華山仙掌岸上還留著巨靈神將的手掌印呢!
早在北魏時期,酈道元就注意到華山的形態,他在《水經注》中就指出華山「其高五千仞,削成而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就像一根插天的四方巨柱;由於我國古代「華」、「花」二字相通,故名華山。
華山險峻聳峭,攀登絕難,因此民間也就有了「華山天下險」和「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說法。因道路十分難行,因此,在明代以前,上山的主要是道士和樵夫等。到了明、清時期,遊人才逐漸多了起來。
華山神奇險峻,高出雲表,自然是崇尚自然、追求歸真的道教信徒們所嚮往的理想勝地,它是一座道教獨占的名山。歷史上曾有許多著名的神仙道士在華山隱居修煉。
我國歷史上的文人學者也為華山留下了大量的詩文,為築成華山深厚的文化底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李白、徐霞客等人都以獨特的詩文,生動描繪了華山突兀高聳和絕險極奇的特點。
⑤ 我國華山的成因是()A.向斜山B.背斜山C.斷層山D.火
A、斷層上升則會形成斷塊山,如我國的華山、廬山和泰山,故不符合題意專;
B、背斜的岩層向上拱起屬、向斜的岩層向下彎曲;在內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斷層上升則會形成斷塊山,如我國的華山、廬山和泰山,故不符合題意;
C、斷層上升則會形成斷塊山,如我國的華山、廬山和泰山,故正確;
D、火山是岩漿活動形成的. 斷層上升則會形成斷塊山,如我國的華山、廬山和泰山,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⑥ 從成因上看我國華山屬於
A、圖中沒有岩層彎來曲,所以沒有源褶皺山,故不符合題意;
B、圖中沒有岩層彎曲,所以沒有褶皺山,故不符合題意;
C、圖中的A附近的岩層有錯動和位移,形成斷層.而A是上升的一側,所以形成的斷塊山,故正確;
D、圖中沒有信息判斷有岩漿活動,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⑦ 華山是什麼地質構造
華山是一座斷層山,是由於地層發生斷裂而形成的。沿著斷裂面,一版邊上升,一邊下降,斷裂權大致呈東西向,發生時間大約在距今六七千萬年以前。
斷層山,一般都是懸崖峭壁,不易攀登。華山就是這樣的。斷層北側下降,形成了渭水平原;南側上升,形成了華山。現在渭水平原的海拔高度四五百米,而華山巔的高度是2000多米,兩者相差1500多米。
華山是由抗風化能力特別強的花崗岩組成的。這些花崗岩的形成年代大約在白堊紀,距今已有一億年了。岩體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它原來是完整的一大塊,多少年由於流水的切割,已經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高峰,宛如一朵花的花瓣。在古代,「華」與「花」是相通的,傳說華山之名,就是由此而來的。
⑧ 我國華山的地質成因是什麼
是斷層構造的一種組合形式,地壘。是位於兩條斷層之間、因擠壓作用相對上升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