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樁怎麼區分地質報告
1. 有誰是打樁施工員的或者有誰看得懂這圖的,我想知道這樁打幾米
這圖是設計院在設計前的地質勘測報告圖,不是打樁圖。這圖不屬於施工圖紙。是設計院專給出的設計說明中屬的附件。
該圖是工程所在地的地質情況剖面圖。某個點位某個深度的地方的土質情況,地下水位高度等。地質勘測時的地表高度等。
設計員根據本圖了解地質情況,才能判斷如何設計基礎,基礎必須埋深多少才能達到受力要求,有無必要地下室防水等等。
這圖基本上是設計員用的,與施工關系不太大,但是施工單位也必須了解,例如若要施工前降水,就必須知道地下水的深度,做好降水方案,深基坑施工時,做好深基坑的基坑周邊防護方案等。
2. 《浙江省建築工程定額》94版第二章打樁工程第6節卷揚機帶沖抓錘沖孔:砂粘土層跟砂礫層怎麼區分
這要嚴格按照地質編錄提供的地質資料進行。當施工過程中地質條件與地質編錄有差異時,施工單位應及時向現場地質人員進行說明,並出具新的地質編錄資料。至於怎麼區分是按照它的干容重與國家規范進行對比後確定。
3. 目前在樁基公司做施工員,相求百度大神們幫忙,告訴我,怎麼樣根據地質勘查報告配樁最好詳細點。
你說的是預制管樁吧,
首先看設計圖紙要求的持力層是哪一層,要進入內多少米,
然後正容式施工前試打樁。試打樁一般要選在勘察孔的附近,根據該勘察孔的地質情況和設計要求進入持力層的深度預估試打的樁長,然後配樁,試打樁的配樁一般會配長一點,以適應地質的變化。
試打2、3跟樁一般就可以了,結束後,分析實際樁長和預估樁長的出入情況,估計實際樁端打到了哪一個土層深度,預估正式施工的時候的樁長度和配樁方案。
然後開始正式打樁,如果場地比較均勻,樁長基本相同,那麼配樁方案基本不用怎麼再調整。如果場地下地質變化較大,實際樁長長短變化很大,可能每打一根樁以後,下一根樁的配樁就要根據鄰近已打樁的情況進行調整。
4. 建築工地上,有打樁的是不是屬於地質勘探啊,掙錢嘛
有出理地基的,有地質勘探的,費用還可以。
5. 打樁一定要打到岩石層嗎
你7層房子需要打到岩石?說和你說的? 具體得看你的房子總體重量和荷載 還有當地的地質報告內 如果是上海那種淤泥土容 打到岩石也無可厚非 但是 45米還沒入岩就比較奇怪了 .我之前做地鐵工程 南京地區 16米左右就入岩了~房子是在什麼地方啊?
6. 問一下,我看建房子前要弄地質勘察報告的時候要往土裡打樁還要再把樁弄出來是干什麼的
蓋房子不一定非要打樁的。做基礎除了打樁還有許多種類型。是否需要打樁,一般由勘察單位提供資料,專業結構設計單位會據此進行結構設計。
7. 打樁時,根據什麼來選擇打樁機,樁的大小,地質情況,還是什麼,對這些有沒有什麼規定,
建築規范、深基礎施工對打樁機的選擇有介紹和規定,樁的類型有灌注樁和預制樁,預專制樁又有鋼屬管樁和混凝土樁,使用什麼樣的樁主要是根據地質條件、建築物的高度、施工地區對噪音、污染的限制、工期要求、質量要求、經濟方面的考慮、設計院的習慣和傾向決定。當樁選定後,打樁機也基本上可以確定了,規范上有推薦意見,打樁隊有經驗,也可詢問出租公司和打樁機生產廠的客服。
8. 樁基工程看地質報告看哪些數據
找可用持力層的承載力特徵值(端阻);看可用持力層埋藏深度(標高內);看持力層上覆蓋各層土容性質、狀態(摩阻);看地下水位標高;看可用持力層的起伏坡度、坡向等。
施工者 看樁端落在地質報告中哪個層位、標高上;看成孔需穿越覆蓋各層土性質、狀態;看地下水位標高、估計流量;看持力層的起伏坡度、坡向等。
樁基的承載能力是兩部分組成,1.樁端持力層的端阻力;2.樁周各層土的側阻力。
你問『持力層土層的硬度』那就相當於樁端持力層的端阻力。按照JGJ94-2008《建築樁基技術規范》計算樁基,地勘報告中應提供極限端阻力標准值qak;及樁周各層土的側阻力標准值qsik.經常地勘報告中直接提供了極限端阻力計算值qa和樁周各層土的側阻力計算值qsi。省了設計人去修正。qak、qsik、qa、qsi的單位都是Kpa, 即KN/m²。
9. 地質勘探後什麼樣的土質需要打樁 說具體點!地質勘探報告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
這個說不具體,只是個概念:原有土質不能滿足擬建建築物地基承載要求的時候就需要打樁。地勘報告是樁基礎設計的依據,對樁基礎施工也有一定的指導和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