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地圖都有哪些線
1. 如何看地質地形圖
首先是讀框外的內容:包括閱讀圖名、比例尺、圖例和地層柱狀圖。通過這一步,我們就可以了解圖幅區的地理位置、范圍大小和制圖精度。特別是可了解本區有哪些時代的地層、岩石類型、岩性特點、地層接觸關系,即對地質圖幅有一總體的概念。
第二步是讀圖框內的內容 在深入分析圖的各個細節之前,首先要大致將地質圖的內容通讀一遍。在通讀時,先根據地形等高線、水系及標高點的分布情況,了解本區的地形特點、山脈、水系分布的主要方向,地形和岩性、構造的關系,然後對照圖例了解各時代地層的分布和產狀,主要褶皺和斷層構造的分布方向,岩漿岩體的分布和產狀等,查明本區總的地質構造輪廓。在這基礎上,便可對地層、褶皺、斷層、岩漿岩、變質岩及礦產等方面的細節,逐一按步進行詳細分析。
第三步是綜合歸納和提出問題 地質圖中的地質構造不是孤立的東西。這些地質現象是這個地區歷史演變發展的結果,實質上說是這個地區所經受的各種地質作用的結果。因此,它們之間是有著密切聯系的。通過對地質現象逐一的分析之後。應該進一步找出這些地質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分析它們是怎樣演變發展成現在所見的情況,即綜合本區的地質發展概況。最後提出問題。
(1)地質地圖都有哪些線擴展閱讀
大部分地質圖上都用一定的符號表示出斷層的產狀要素和斷層類型;在沒有用符號表示斷層產狀及類型的地質圖上,也畫出了斷層線。此時,首先要注意斷層的大致傾向及傾角,然後判斷兩盤相對位移方向。關於斷層的存在,我們還可以撇開斷層符號來檢驗。
當地質圖上某一地層界線沿走向突然中斷,說明該處有傾向斷層或斜交斷層存在;如圖面上沿地層傾向發現地層有不正常的缺失(這從與地層柱狀圖的比較可以鑒別),或不對稱的重復出現,則往往有走向斷層存在。
在上述褶皺、斷層構造判讀時,參閱所附圖切地質剖面圖是有益的,但本次實習應側重於根據地質圖面的判讀。
2. 地質地圖有哪些種類
你去友誼西路,和文藝路交接的地方,在十字路口有個愛家超市,再向東走不到專50米,那邊有測繪局屬出版社的門面,賣各種各樣的地圖,去找找吧。坐21、700、222、208、23、501、710、609、教育專線到文藝路站下車。
3. 什麼是地質圖
1、什麼是地質圖?
它是一種圖件,由一定符號、色譜和花紋等來表示地殼版某部分各種權地質體和地質現象(如,各種岩層,岩體、地質構造、礦產等的)及相互關系的一種圖件。
2、地質圖的組成
(1)圖名:取名主要依據圖件所在地區、內容和特徵等;
(2)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內容越詳細,如1:200,類型數字比例尺,線條比例尺;
(3)圖例:是一些規定的符號和線譜、色譜。
(4)順序:一般是地層、岩石構造和其它,其中地層從上到下,由新到老,從左到右,有新到老。岩體:從酸性到基性到超基性。
3、分類:
(1)根據內容:構造地質圖、地質圖、岩漿岩圖、變質岩圖、盆地分布圖、礦床分布圖,油氣資源分布圖、地球物理圖等。
(2)根據形狀:平面圖、剖面圖和柱狀圖。
A剖面圖:一般形式,剖面線(按標高),方向,地質界線
B柱狀圖:一般交地質圖時都需要附柱狀圖。
4. 區域地質圖及其分類
地質圖是經過專門地質填繪或編繪(有時是填繪與編繪相結合)獲得的,是運用圖面要素把出露於地面的各種地質體、地質信息按一定的比例尺的要求和空間方位關系表示在平面地形圖上的專門性圖件。
圖面要素主要指各種規定的符號、花紋、顏色、線條等。一幅完整的地質圖通常由圖名、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主圖、圖例、接圖表、責任欄、輔助性附圖(也稱副圖)及注釋等構成。主圖即為圖框線限定的全部區域,一般排放於圖的中心區,圖名及線段比例尺位於其上,接圖表和責任欄一般位於其下。輔助性附圖主要有多重地層劃分對比表或綜合柱狀地層劃分表(一般位於主圖左側)、圖例(一般位於主圖右側)、圖切剖面(一般位於主圖之下),有些地質圖在主圖外還有如岩石譜系劃分表、圖幅所在大區構造位置圖、構造單元圖等,有時還見有岩石地層格架圖、年代地層格架圖、火成岩的構造環境判別圖、主要沉積體的典型基本層序圖等。由於不同圖幅出露地質體的差異,或是圖幅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的差異,各圖在主圖之外的輔助性附圖及注釋中所表達的內容和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它們的功能是輔助讀圖,增加圖幅關鍵信息量,突出反映圖幅中的最大地質成果,或對圖幅內某個局部地質問題的專門性注釋和解釋。這些輔助性附圖及注釋在圖上排放的位置一般不做強行規定,只要配合主圖,排列緊湊、布局美觀即可。
隨著地質科技的進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印刷技術的不斷提高和完善,使地質圖有了新的變化和發展。不同時期的地質圖,會全面反映該時期的地質理論水平、科學研究手段的先進性、測試能力與精度水平、制圖水平、印刷水平,也是全面反映一個國家地質研究與經濟狀況的標志。不同類型和不同精度的地質圖,反映該類圖的服務對象、方式、用途,尤其反映地質科學對國民經濟建設的服務水平。
地質圖除按比例尺的大小分為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三種外,還有其他多種專門性分類。按圖面主要內容可分為基岩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圖。按圖幅范圍可分為全球地質圖、大區地質圖、成礦區帶地質圖、分省地質圖、小區地質圖、局部地質圖、礦區地質圖。按工作手段和圖幅精度可分為實測地質圖、修測地質圖、編測地質圖、編繪地質圖。按專業性質和表達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基礎地質圖、礦產地質圖、火山岩地質圖、變質岩地質圖、岩相古地理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環境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地貌地質圖、災害地質圖、遙感地質圖等。另外還可按圖幅的保密級別等對地質圖進行分類。
5. 幾種常用的地質圖
1.地質圖
廣義的地質圖包括所有反映地質內容為主的圖件。狹義的地質圖就是將一個地區的地層、岩漿岩體、地質構造及礦產等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按一定比例尺,用規定的線條、符號和顏色表示在平面上的圖件。
2.地質構造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通過地質構造分析,用規定符號標明各種地質構造形跡的圖件。
3.地質剖面圖
指垂直於區內地層走向或主要構造線方向所切割的地質體剖面,反映地質體深部地質特徵的圖件。可在地質圖上切割繪制(圖切剖面圖:連接地質圖相對圖框上的兩點A、B畫一條直線,稱為剖面線,沿此線將地形、地層、岩體、構造等地形地質內容及產狀,投影到剖面上繪制的)。也可以在野外實地測量繪制(實測剖面圖)。
4.綜合地層柱狀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區內地層、岩體的岩性、時代、厚度及其接觸關系,以由老到新、自下而上的順序,按一定比例尺,用線條、符號及顏色繪制在一個呈柱狀的剖面圖上,兩側標示出地層時代、岩性、化石、地層厚度及接觸關系等的圖件。
根據生產任務或研究目的不同,還有各種類型的地質圖,如地質礦產圖、礦產預測圖、岩相-古地理圖、構造綱要圖、大地構造圖、勘探線剖面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圖等。
6. 地質圖怎麼看啊分別代表什麼我只知道有產狀,但是其他圈圈分別是什麼啊,還有里邊點點,還有全白的地
C2,C3,P,T3,J1,J2的時代一次變新。分別代表:中石炭,晚石炭,二疊紀,三疊紀,早侏羅和中侏羅世,。
不同的花紋代表不同的岩性。
上面兩圈閉是盆地(中間老四周新);瞎編兩是穹窿(中間新四周老)
7. 地質構造符號屬於構造地質圖內地質構造符號各線代表什麼意思m,m,,
太多,不好一一列舉。
8. 地質地圖有哪些種類
1、地質圖的種類很多。主要用來表示地層、岩性和地質構造條件的地質圖,回稱為普通地質圖,簡答稱為地質圖。此外,還有許多用來表示某一項地質條件,或服務於某項國民經濟的專門性地質圖。
一幅完整的地質圖應包括平面圖、剖面圖和柱狀圖。平面圖是反映一表地質條件的圖。是最基本的圖件。地質剖面圖是配合平面圖,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質條件,它對地層層序和地質構造現象的反映比平面圖更清晰、更直觀。柱狀圖是綜合反映一個地區各地質年代的地層特徵、厚度和接觸關系的圖件。
2、地質圖的編制多以實測資料為基礎,有一定的制圖規范和標准。目前所使用的地層分級系統、表示地層年代的色標和符號,以及表示各類岩體的色標和代號,多是國際通用的。客觀需要促使地質圖向專門化、部門化方向發展。種類也越分越細,除普通基礎性地質圖外,還有第四紀地質圖、大地構造圖、岩相圖、古地理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礦產分布圖等。目前狹義的地質圖多指基礎性普通地質圖。
9. 一個標准地質圖件包括哪些內容
1、內容:主圖 圖例 柱狀圖 剖面圖(一般兩條) 責任表。
2、地質信息:
主圖:地版層(當權然需要填色)、斷層(一般使用紅色筆)、褶皺、區域的地貌需要一些(例如陡坎、房屋、鐵路、公路等)當然一些文字性標志也需要的(例如什麼山、什麼壩、填色的部分是哪個地層等)
圖例:每種地層對應一種顏色,整體來說都有規定的顏色;還有一些其他的標志,斷層,陡坎等。
柱狀圖:地區的柱狀圖反應了該區域的所有地層,包括其地層厚度,岩性特徵和化石,礦藏資源,沉積環境等
剖面圖:在地圖上選擇一個能夠反應地層和構造運動的一條線,繪制其剖面圖,當然其中有些部分在主圖上面看不出來,但是需要根據主圖和柱狀圖等信息推測出來,如復雜褶皺、覆蓋的地層。
責任表:這個就簡單了,內容有單位 、圖名、比例尺、編號、制圖人、日期、數據來源等。
這些信息在繪制地質圖的時候都會有相關的規定。例如圖的放置的地方,佔用大小等都有規定。而繪制這些提交的還包括你的原始數據,參考的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