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圖上隱伏煤層怎麼判斷
❶ 新莊礦井下石盒子組三<sub>2</sub>煤層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新莊礦井瓦斯地質簡介
一、礦井概況
河南神火煤電股份有限公司新莊煤礦位於永城礦區東緣,行政區劃隸屬苗橋鄉、茴村鄉,井田南北長約7.5km,東西寬約3km,面積約22.5km2。
新莊礦井於1984年建井,1995年12月18日正式投產,設計生產能力90×104t/a,實際核定生產能力已達到235×104t/a。主采二2、三2煤層,豎井開拓,分水平開采,礦井通風為對角式抽出式。
井下瓦斯測定資料表明,本礦為低瓦斯礦井。2000~2006年新莊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果見下表。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二、井田地質構造及控制特徵
井田位於永城復背斜東翼。地層傾角平緩,淺部一般為6°~10°,向深部變緩為4°~6°;地層走向基本為NNW—NNE向,其形態總體為向近北傾斜的單斜構造。井田構造主要為NE、NNE,NNW向構造。以斷裂為主,中南部既發育有正斷層,又發育少數逆斷層;北部以NE、NNE正斷層為主。井田內褶皺構造不發育,僅發現次一級的舒緩波狀褶曲,主要有前松向斜和東區背斜。煤層小構造比較發育,主要為NNW、NNE—NE向。
三、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永夏礦區從印支期到燕山晚期整體抬升,遭受風化剝蝕,含煤地層受隆起的作用缺失三疊系蓋層,煤層瓦斯受到風化剝蝕作用,煤層瓦斯風化帶較深,井田南部為瓦斯風化帶,由南向北逐漸增大。
NNE向構造先期擠壓有利於構造煤的發育,燕山晚期至早新近紀以拉張、斷陷為主,有利於瓦斯釋放。N NE向構造在新構造期(0.78Ma)表現為壓扭性,井田內出現的NNE向小型逆斷層(F106)標志著現代構造應力場NNE向構造的壓扭作用,使得煤體結構進一步破壞。井田內構造以斷裂為主,分布著落差較大的張性斷層,有利於瓦斯的逸散,區內瓦斯相對較小。通過定性、定量分析,在瓦斯帶內煤層埋藏深度為瓦斯賦存的主控因素,其他地質因素影響局部變化。
四、瓦斯含量及資源量分布
根據實測的瓦斯含量,新莊煤礦二2煤層-500m 以淺為瓦斯風化帶,三2煤層-450m 以淺為瓦斯風化帶。在瓦斯帶內,建立了瓦斯含量(W)隨埋藏深度(H,煤層底板標高表示)變化的趨勢模型(式4-1、式4-2)。
二2煤層瓦斯含量分布的趨勢模型: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三2煤層瓦斯含量分布的趨勢模型: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在瓦斯帶內,二2煤層瓦斯含量分布:底板標高-564m 處的煤層瓦斯含量趨勢值是5m3/t,底板標高-668m 處的煤層瓦斯含量趨勢值是10m3/t,底板標高-773m 處的煤層瓦斯含量趨勢值是15m3/t;三2煤層瓦斯含量分布:底板標高-459m 處的瓦斯含量趨勢值是10m3/t;底板標高-526m 處的瓦斯含量趨勢值是15m3/t。
五、瓦斯湧出特徵
新莊煤礦目前二2煤層開採到標高-600m 水平,三2煤層開採到標高-400m 水平。從統計的瓦斯湧出數據來看,二2煤層所有回採工作面絕對瓦斯湧出量都不超過5m3/min,相對瓦斯湧出量一般不超過5m3/t,在-500m 以淺,回採工作面相對瓦斯湧出量都不超過2m3/t;三2煤層回採工作面的相對瓦斯湧出量在2m3/t以下。隨著開采向深部延伸,瓦斯湧出量逐漸增大。根據二2煤層、三2煤層深部瓦斯含量分布,採用分源預測法,二2煤層按回採工作面的日產量為1500t,三2煤層按回採工作面的日產量為1000t進行預測,預測結果為2二2煤層底板標高-618m 處的煤層絕對瓦斯湧出量趨勢值是5m3/min;底板標高-698m處的絕對瓦斯湧出量趨勢值是10m3/min;底板標高-779m 處的絕對瓦斯湧出量趨勢值是15m3/min。三2煤層底板標高-465m 處的絕對瓦斯湧出量趨勢值是5m3/min;標高-465m 以深至井田邊界絕對瓦斯湧出量趨勢值是5~10m3/min。
六、煤與瓦斯區域突出危險性劃分
根據礦井瓦斯地質規律和突出參數測試結果,將二2煤層底板標高-730m 以深劃為突出危險區;三2煤層底板標高-459m 以深劃為突出危險區;其他區域為非突出區。
❷ 整理地質圖
(一)確定編圖單位及編圖邊界
1)以1:5萬、1:20萬、1:25萬地質圖及其他實際材料圖中侵入岩內容作為基礎。
2)對原岩相分帶界線的性質進行審查和/或確認,進行侵入單元解體。
3)核對野外記錄本,補充登記原來認為意義不大的小侵入體和岩脈。
4)在上述工作基礎上填寫實測侵入岩體登記表(表5-1)。
5)成分、結構、構造均一的侵入體稱為一個侵入單元,由多個同時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單元組成的侵入體稱為復式侵入體,由多個不同時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單元組成的侵入體稱為雜岩體。進行侵入岩體登記時,應當詳細,描述侵入體的組成結構,並按照構造岩漿帶、段、區、熱中心、岩石組合、侵入單元等岩漿構造單位進行系統編號,如I(構造岩漿帶編號)-A(段編號)-a(區編號)-1(熱中心編號)-1(組合編號)-(1)(侵入單元編號)。
表5-1 實測侵入岩體登記表
(二)收集並整理物、化、遙資料
1)收集地球物理資料,包括航磁、重力、電法探測資料及其推斷解釋,為綜合識別隱伏侵入體奠定基礎。
2)收集遙感資料,包括航、衛片及其推斷解釋,特別關注環形構造與放射狀構造以及解釋的蝕變帶類型與空間展布。
3)收集區域地球化學測量數據,綜合判斷侵入岩對元素濃聚中心的貢獻。
4)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根據各種異常中心的疊置關系綜合判斷隱伏侵入體邊界范圍(表5-2)。
表5-2 推測侵入岩體登記表
(三)收集並整理同位素測年數據
1)收集現有地質報告和正式出版物中發表的侵入岩測年數據,填寫同位素測年結果登記表(表5-3),並依據侵入岩地質特徵確定各測年結果所代表的地質意義。
表5-3 侵入岩體同位素測年結果登記表
2)在不違背地質證據的條件下,確定侵入岩形成年齡時單礦物年齡優於礦物-岩石混合年齡,後者優於全岩樣品年齡;當對比測年結果均為單礦物年齡時,按同位素體系封閉溫度(圖5-1)高低確定成岩年齡;鋯石U-Pb測年結果之間進行對比時,當單顆粒鋯石僅有一次生長歷史時,TIMS的精度要高於SHRIMP年齡精度。當顆粒鋯石有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生長歷史時,SHRIMP年齡優於TIMS年齡(陸松年,2009,個人交流)。
3)對收集到的測年結果進行原始數據登錄,包括原始編號、侵入單元編號、岩石名稱、取樣位置、樣品類型、樣品特徵、測試方法、測試條件、測試精度、測試單位、測試時間、資料來源(參考文獻),並按照實驗室給出的原始數據格式記錄所有原始測試數據,同時討論測年結果可能代表的地質意義。
4)對區域侵入岩同位素測年結果進行面積加權統計,作區域侵入岩形成年齡頻率直方圖,以眾數值作為區域岩漿活動峰期年齡,以低值區和高值區的鎂鐵質岩漿活動(包括脈岩與火山岩)分別作為岩漿-構造演化旋迴(階段)結束和開始的年齡。進而劃分岩漿侵入期次和岩漿活動時間序列。
❸ 新橋礦井山西組二<sub>2</sub>煤層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新橋礦井瓦斯地質簡介
一、礦井瓦斯地質特徵
永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橋煤礦位於河南省永城市西南,北鄰城郊井田,南部遠景區與安徽省接壤,行政區劃隸屬永城市雙橋、新橋、馬橋鄉。新橋煤礦為在建礦井,南北走向長14km,東西傾向寬1.6~4km,面積約36km2。新橋煤礦採用主副立井開拓。井田地質儲量1.64×108t,可采儲量6950×104t,設計年生產能力120×104t,設計服務年限為56.6年。
本井田主要可採煤層為二2煤層,位於山西組中部,全井田發育,層位穩定,厚度變化不大,厚度為0~6.35m,平均2.87m。局部有岩漿岩侵入,煤層頂板以泥岩,砂質泥岩為多,煤層底板岩性以泥岩和夾粉砂條帶的砂質泥岩。
本井田瓦斯普遍比較低,局部富集。二2煤層自然瓦斯成分CH4為0~90.47%,絕大多數小於10%,CO2為2.43%~47.08%,N2為7.08%~95.42%。從瓦斯成分分析,絕大多數屬於二氧化碳、氮氣帶。從瓦斯含量來看,瓦斯含量絕大多數在1m3/t可燃物以下,在21~22號勘探線深部瓦斯含量較高。
二、井田地質構造及分布特徵
新橋井田處於永城復式背斜西翼南段,受EW 向構造體系和NNE向構造體系的控制和影響,構造形態局部復雜化。北部近NNE、SN向構造佔主導地位,南部則以NNE向斷層為主,形成一系列NE—NNE向大型斷裂組合及褶曲構造,西部存在一個落差近千米的F203正斷層。北部與西部由F201斷層、F203斷層控制,南部F216斷層向北西延伸,構成了礦區的總體格局。
新橋井田為一南、北、西邊界均被高角度正斷層切割,地層總體呈NNE向展布,次級褶皺發育,傾向NW的單斜構造,並伴有一定數量的與地層走向近於平行的正斷層,構造線與永城復式背斜軸向大體一致。地層受次級褶皺影響沿走向和傾向均有起伏和變化,地層傾角一般為150左右,中部緩,南北兩端稍陡。井田北端後備區受城郊井田構造影響,沿F201斷層下盤在6km狹長地帶中,地層走向呈EW 向展布。井田內受次級褶皺影響,地層走向頻繁變化於NW—NNE—NW向之間。
三、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井田呈SN 向展布的長條狀分布,主要有NNE向斷裂和褶皺構造,張性裂隙比較發育,井田西側以落差1000m的F203正斷層為界,井田東側為煤層露頭,加之煤層頂、底板含砂率高,均對瓦斯釋放有利,使得瓦斯大量釋放,井田內瓦斯含量普遍較低。
受F10、F7和F216、F22、F19主幹大斷層的影響,井田處於F201、F216、F203高角度正斷層所夾持區域,煤層自東向西逐步傾斜,埋深增大,致使井田范圍由東向西,瓦斯有逐漸增大趨勢,F11斷層,F105斷層之間出現局部瓦斯富集區域,如2209、X21-3孔。
四、瓦斯含量分布
新橋煤礦大部分位於瓦斯風化帶內,其含量不大,但是在局部區域存在瓦斯富集區域。
從地質勘探資料可見,唯有X21-3孔、2209孔測得瓦斯含量相對稍大一點,達5.48m3/t,daf,9.6m3/t,daf,其他鑽孔測得含量都相對偏低,有很多含量點甚至為零。從瓦斯成分來看,除X21-3孔、2209孔的C H4成分達85.02%和82.25%以外,其他鑽孔CH4成分都很低,可見除X21-3孔、2209孔以外的其他鑽孔均處於瓦斯風化帶,井田內瓦斯含量普遍較小。
新橋井田總體上呈現西部瓦斯含量大,東部瓦斯含量小的趨勢。鑒於目前瓦斯資料有限,所以建議該礦在開采深部以及F11斷層、F15斷層中間高瓦斯區域時,應及時測量瓦斯含量以及其他瓦斯參數。
五、瓦斯湧出特徵
新橋礦井大部分位於瓦斯風化帶內,煤層瓦斯含量不大,目前回採工作面絕對瓦斯湧出量最大為0.78m3/min,相對瓦斯湧出量最大0.667m3/t,根據礦井瓦斯地質規律、瓦斯含量分布特徵,井田范圍內大部分區域回採工作面瓦斯湧出量不超過5m3/min。但F11斷層、F15斷層中間區域瓦斯湧出量會有所增大。
❹ 鶴壁八礦山西組二<sub>1</sub>煤層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鶴壁八礦瓦斯地質簡介
一、礦井概況
鶴壁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八礦位於鶴壁市山城區以南1.5km處的鹿樓鄉,八礦鐵路向北可直達湯鶴線,湯鶴線在湯陰與京廣線接軌,鐵路運輸方便,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井田南北走向長為5.25km,東西傾向寬1.5~1.9km,面積7.9km2。
八礦於1958年建井,1960年投產,1970~1974年擴建為60×104t/a的中型礦井,2004年實際生產83.9×104t。礦井為立斜井混合開拓。井田劃分三個水平,目前正在回採二水平(標高-400m)。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並列、兩翼對角混合式通風,礦井平均總進風量9276m3/min,總回風量為9475m3/min。
礦井自1993年3月26日第一次突出發生至今,全礦有資料記載的各類突出共發生10次,其中北翼地區7次,南翼地區3次,始突標高-340m,埋深494m。2002年6月鑒定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1995~2002年礦井瓦斯等級鑒定情況如下表。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井田含煤地層包括石炭系中統本溪組,上統太原組,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和上統上石盒子組,其中山西組二煤組和太原一煤組為主要含煤地層。位於二疊系下統山西組的下部的山西組二1煤層,層位穩定,平均厚度7.48m,為主要可採煤層。
二、井田地質構造及控制特徵
八礦位於鶴壁礦區的南部,總體構造形態為地層走向近SN,傾向東的單斜構造,傾角一般20°~36°。沿走向發育了軸向NE—NEE寬緩的向斜、背斜褶曲構造,NE及NEE向斷裂發育。從北向南有張庄向斜、鹿樓背斜、桐家莊向斜、南窯背斜、扒廠向斜和柴廠背斜,呈雁狀分布於井田內。-400m以淺,斷層有89條,其中落差≥20m的斷層有8條,落差10~20m的斷層有9條,落差<10m的斷層有72條。此外,在-400~-800m 范圍內,發現斷層25條。
井田內斷層分布不均,呈帶狀分布。淺部小斷層發育,全礦井有大小斷層89條(-400m 以淺),一水平出現的就有78條;落差大於20m的大、中型斷層有8條,其中6條分布在南翼(以中央進風為界);除了一水平北翼四采區之外,井田內其他斷層幾乎都等距離分布在4個斷層帶上,從南到北依次為:13F6-13F1斷層帶;F50-11F6斷層帶;11F4-22F2斷層帶;12F12斷層帶。
三、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井田內瓦斯主要受斷層和褶曲的控制。由於斷層分布的不均衡性,特別是大中型斷層,導致了瓦斯分布的不均衡性。以桐家莊向斜為界,南部大中型斷層發育區,呈帶狀分布,並且全部為正斷層,以及有其控制的次一級斷層,構成了交叉狀的瓦斯輸導通道,為瓦斯逸散創造了條件,這使得南部煤層瓦斯含量較北部低,煤層瓦斯湧出量南翼小北翼大。八礦北翼構造以褶曲為主,使得該區域主要受鹿樓背斜、桐家莊向斜和張庄向斜控制,褶曲軸部瓦斯湧出量大,盡管背斜部位裂隙發育,但由於煤層的直接頂板泥岩和砂質泥岩較厚,為瓦斯聚積起到了良好的封閉作用。開采時背斜瓦斯湧出量大,特別是鹿樓背斜,受到擠壓作用,形成高能瓦斯的富集區,瓦斯突出危險性大。
從大量的數據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出,煤層瓦斯含量、瓦斯湧出量隨著煤層埋藏深度的增加而變大,淺部煤層瓦斯湧出量小,深部逐漸加大。
四、瓦斯湧出特徵
根據構造的控製作用和瓦斯分區、分帶的規律,將井田以桐家莊向斜軸為界向南、向北劃分為南、北兩個瓦斯地質單元(註:北瓦斯地質單元為瓦斯地質單元Ⅰ,南瓦斯地質單元為瓦斯地質單元Ⅱ,以下同)。在同一瓦斯地質單元內,在現有開采條件和開采強度下,瓦斯湧出量具有隨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體趨勢,局部受構造、頂底板岩性等的影響,具有變大或變小的現象。
1.瓦斯地質單元Ⅰ
回採工作面絕對瓦斯湧出量Q 隨埋深H(煤層底板標高表示)的增加而按式4-1變化的整體特徵,煤層底板標高-120m 以淺,絕對瓦斯湧出量小於5m3/min;-120~-275m,絕對瓦斯湧出量在5~10m3/min;-275~-430m,絕對瓦斯湧出量10~15m3/min;-430m以深,絕對瓦斯湧出量大於15m3/min。
Q=-0.0323H+1.073 (4-1)
2.瓦斯地質單元Ⅱ
回採工作面絕對瓦斯湧出量Q 隨埋深H(煤層底板標高表示)的增加而按式4-2變化的整體特徵,煤層底板標高-205m 以淺,絕對瓦斯湧出量小於5m3/min;-205~-370m,絕對瓦斯湧出量在5~10m3/min;-370~-540m,絕對瓦斯湧出量10~15m3/min;-540m以深,絕對瓦斯湧出量大於15m3/min。
Q=-0.0298H-1.094 (4-2)
五、煤與瓦斯區域突出危險性劃分
全礦有資料記載的各類突出共發生10次,其中瓦斯地質單元Ⅰ突出7次,最淺標高-260m,瓦斯地質單元II突出3次,最淺標高-386m。
由瓦斯湧出統計資料以及煤與瓦斯突出資料表明,瓦斯地質單元I較瓦斯地質單元Ⅱ的瓦斯湧出量高,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大。瓦斯地質單元Ⅱ中的2次突出均發生在離地表560m的位置,說明此瓦斯地質單元深部具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瓦斯地質單元I中的7次突出,其中6次發生在鹿樓背斜部位,因此鹿樓背斜部位,特別是與張庄向斜、桐家莊向斜毗鄰部位容易發生煤與瓦斯突出;綜合分析礦井瓦斯地質規律和煤與瓦斯突出情況確定:瓦斯地質單元Ⅰ,-260m 以深為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區域;瓦斯地質單元Ⅱ,-360m 以深為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區域。
❺ 陳四樓礦井山西組二<sub>2</sub>煤層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陳四樓礦井瓦斯地質簡介
一、礦井概況
永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陳四樓煤礦位於河南省永夏煤田中部,永城隱伏背斜的西翼,行政區劃隸屬於永城市。井田南北長12.5km,東西寬5.9km,勘探面積73.8km2。
陳四樓煤礦為立井單水平上下山開拓。於1990年開工建設,1997年11月6日建成投產。礦井設計年產能力240×104t,2007年實際生產313×104t。
目前礦井開采二2煤層,二2煤層賦存於山西組中部,層位穩定—較穩定,可采厚度0.8~3.85m,平均厚度2.45m,傾角8°~15°。二2煤層底板多為中、細粒砂岩,局部為黑色泥岩及砂質泥岩,頂板以泥岩、砂質泥岩為主,次為中、粗粒砂岩。
本井田瓦斯普遍較低,井田大部分位於瓦斯風氧化帶,僅個別區段有瓦斯富集現象。2000~2006年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果見下表。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二、井田地質構造及控制特徵
本井田位於永城隱伏背斜的西翼,地層總體走向NNW,向NWW傾斜,基本為一單斜構造。由於受多期構造運動的影響,井田內NW、NWW和NE、NNE向斷層、褶曲及岩漿活動均較發育,以斷裂構造為主,褶皺次之。井田構造以NW和NWW向斷層和近EW 向的斷層為主,並形成地塹、地壘構造。井田煤層傾角淺部較大,02~03號勘探線及65號勘探線以北,一般為15°~20°,向深部逐漸變緩,中部10°左右,深部為4°~8°。
三、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井田構造受一系列N W、NWW 正斷層控制,斷層一般落差40~50m,最大落差160m,長期表現為拉張作用,使得瓦斯大量釋放,礦井為低瓦斯礦井。
在接受新生代沉積之前,各煤層露頭長期暴露在地表,導致煤層瓦斯大量逸散,是煤層瓦斯含量普遍較低的主要原因。井田NE、NNE和NW、NWW向斷層、褶曲及岩漿活動,均較發育,以斷裂構造為主,褶皺次之。近EW 向斷裂,由於落差大、延展較長,起控製作用,在剖面上將煤層切割成地塹、地壘式的構造形態,加之井田內小構造發育,如此構造特徵增加了斷裂間以及煤層與上覆岩層的連通性,有利於瓦斯的逸散,也是煤層瓦斯較低的另一原因。
受岩漿侵入和構造的影響,導致瓦斯局部富集。如二2煤層6707孔和6919孔一帶,瓦斯含量相對較高,主要受岩漿侵入和斷層的影響。
四、瓦斯含量分布
根據瓦斯含量測試數據,二2煤層瓦斯含量普遍較低,唯有6707孔和6919孔瓦斯含量相比稍大,達6.56m3/t和3.49m3/t,且甲烷成分在80%以上,其他鑽孔測得含量和甲烷成分都相對偏低,甚至為零。瓦斯含量及瓦斯成分總趨勢均隨煤層埋深增加而增高,東部含量及成分均較西部較低。結合礦井瓦斯地質規律分析認為,二2煤層瓦斯含量普遍較低,大部分位於瓦斯風化帶,僅個別區段由於受岩漿岩侵入和構造的影響,有瓦斯富集現象。
五、瓦斯湧出特徵
從實際瓦斯湧出可知,井田生產期間瓦斯湧出量較少,絕對瓦斯湧出量在2m3/min以下,大都在0.6~0.8m3/min之間,相對瓦斯湧出量大都在1m3/t以下,少數在1~6m3/t之間(圖5-1、圖5-2)。
根據瓦斯含量分布特徵分析及實際瓦斯湧出統計資料來看,本井田二2煤層瓦斯含量普遍較低,開采期間瓦斯湧出量較少,因此預測未采區大部分區域回採工作面絕對瓦斯湧出量在5m3/min以下,個別區段由於受岩漿岩侵入和構造的影響,瓦斯湧出量有增大的現象。
圖5-1 回採工作面實際絕對瓦斯湧出量
圖5-2 回採工作面實際相對對瓦斯湧出量
❻ 劉河礦井山西組二<sub>2</sub>煤層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劉河礦井瓦斯地質簡介
一、礦井概況
河南神火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劉河煤礦位於河南省永城市東北21km處,行政區劃隸屬於永城市劉河鄉,區內交通方便。
劉河煤礦為新建礦井,2006年12月正式進入聯合試運轉階段。井田面積約6.5km2,地質儲量2268×104t,可采儲量1121×104t,設計生產能力30×104t/a,服務年限26.7年。井田採用立井開拓方式,以一對立井2個水平開拓全井田,第一水平標高-400m,第二水平標高-575m。通風方式為中央並列式,通風方法為抽出式,通風系統相對簡單。
本區含煤地層有二疊系太原組、山西組及下石盒子組和上石盒子組一、二段,共含煤22層,煤層總厚7.15m,僅下二疊統山西組二2煤全區發育,層位穩定,普遍可采,為本礦井主採煤層,平均厚度2.67m,煤種主要為貧煤,局部為無煙煤。下石河子組
劉河煤礦2007年礦井瓦斯絕對湧出量為0.6m3/min,相對瓦斯湧出量為0.86m3/t,為低瓦斯礦井。
二、井田地質構造及控制特徵
劉河井田位於永夏復式背斜北端東翼,夾持於F28斷層和F101斷層之間,受NNE向斷裂的控制。地層走向40勘探線以南為N NE向,以北逐漸變為N NW向,傾向SE—NE,傾角為5°~32°,井田構造以NNE向斷裂為主,並發育有寬緩褶皺。大的主幹斷層兩側多發育次一級的小型分支斷層。
三、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井田處於F28、F4高角度正斷層所夾持區域,張性裂隙比較發育,煤層瓦斯容易逸散,井田內瓦斯含量普遍較少。區內外侵入岩體分布較廣,多以似層狀、脈狀等形式出現,侵入於煤系或煤層中,使煤層在部分范圍變成天然焦或半天然焦,不具備吸附瓦斯能力。
四、瓦斯含量分布
從瓦斯地質規律和測試的瓦斯含量數據來分析,井田范圍內瓦斯含量普遍較少。唯有3608鑽孔測得含量相比稍大一點,達4.53m3/t,daf,其他鑽孔測得含量都相對偏低,甚至為零。從瓦斯成分來看,除3608鑽孔的C H4達90.32%以外,其他鑽孔C H4都很低,可見除3608鑽孔以外的其他5個鑽孔均處於瓦斯風化帶。F4大斷層為井田分界性斷層,該斷層以西為瓦斯風化帶,處於開采區,瓦斯含量小,該斷層以東為勘探區,埋藏相對較深,瓦斯含量相對偏大,3608鑽孔就處於F4斷層東側。
五、瓦斯湧出特徵
劉河礦井大部分位於瓦斯風化帶內,瓦斯湧出量較小。首採的幾個工作面的瓦斯湧出量均很小,絕對瓦斯湧出量最大0.19m3/min,相對瓦斯湧出量最大0.17m3/t。劉河煤礦2007年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礦井相對瓦斯湧出量0.86m3/t,絕對瓦斯湧出量為0.6m3/min,為低瓦斯礦井。從瓦斯含量的分布規律分析,瓦斯含量測點分布在采區的不同區域,對應著不同底板標高處的瓦斯大小,由此可知井田內F4斷層西側區域瓦斯不大。預測井田范圍內F4斷層西側區域工作面回採瓦斯湧出量不超過5m3/min。F4斷層東側區域處於勘探區,目前缺少實測資料,根據井田區域構造對瓦斯的控制理論分析,F4和F101斷層所夾條狀塊段瓦斯會稍大一些。
❼ 位村礦井山西組二<sub>1</sub>煤層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位村煤礦瓦斯地質簡介
一、礦井概況
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村煤礦位於焦作市東北25km處,南距修武縣城15km。井田范圍內有鐵路專用線,交通便利。井田走向N 35°~42°E,傾向SE,走向長3.08km,傾向長1.02km,井田總面積3.16km2。1991年建成投產,設計能力50×104t/a,採用一對豎井、三條下山開拓方式。
主要含煤地層為太原組和山西組,共含煤13層,可採煤層2層,為山西組的二1煤層和太原組的一2煤層。二1煤層賦存穩定,平均煤厚5m,為主要可採煤層。
位村煤礦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自建井以來共發生煤與瓦斯突出3次,始突深度為256m,標高為-147m。
二、井田地質構造及控制特徵
位村井田位於魏村斷層和北碑村斷層之間,其基本構造輪廓呈一單斜構造,走向N 35°~42°E,傾向SE,煤層傾角13°~21°,平均16°。井田內構造形式以斷裂為主,局部出現小的撓曲,主要斷層為NE、NNE、NEE、NW向四組,總體構造簡單。位村井田靠近北碑村斷層,處於斷層的上升盤,形成寬緩的單斜構造,同時斷層以南,主要發育近EW 向小斷裂。
三、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位村井田靠近北碑村斷層,處於斷層的上升盤,形成寬緩的單斜構造,有利於瓦斯的封存富集,同時斷層以南,主要發育近EW 向小斷裂,構造比較簡單,適合開採煤層氣。井田內普遍發育的正斷層是造成煤層瓦斯含量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斷層附近,特別是大斷層附近,煤層瓦斯含量普遍降低。在井田西部,由於受NW向界碑斷層(落差100~210m)的影響,瓦斯含量降低,含量等值線沿煤層傾向延展。就整個井田總體而言,瓦斯含量具有隨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體趨勢。
四、瓦斯含量及資源量分布
根據位村煤礦地勘瓦斯含量資料和生產測定的瓦斯含量數據,在煤層底板標高-52.9~-488.63m,埋深162.79~584m 范圍,瓦斯含量為8.47~28.88m3/t,瓦斯含量大。通過定性、定量分析認為斷層、頂底板泥岩厚度和煤層底板標高對煤層瓦斯煤層瓦斯含量(W)有重要影響(見下表),煤層底板標高為主控因素,控制二1煤層瓦斯含量的整體分布(圖4-1),其他地質因素影響局部變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不同煤層底板標高深度所對應的瓦斯含量為:-61m 處的瓦斯含量趨勢值是10m3/t;-172m 處的瓦斯含量趨勢值是15m3/t;-284m 處的瓦斯含量趨勢值是20m3/t;-396m 處的瓦斯含量趨勢值是25m3/t;煤層底板標高-508m 處的瓦斯含量趨勢值是30m3/t。
圖4-1 瓦斯含量與煤層底板標高回歸趨勢圖
位村礦井煤層厚度一般為1.88~7.57m,平均5.00m,按照井田內具有相同或相近煤層氣賦存特徵的儲層劃為一個單元的原則,井田總面積約為3.18km2,瓦斯含量(煤層氣含氣量)最高可達26m3/t以上,其中煤層氣含氣量(相當於空氣乾燥基含氣量)小於8m3/t的區域不進行計算。計算結果煤層氣地質儲量547.34M m3,屬於中型儲量規模;平均資源量豐度1.75×108m3/km2,為中等類別;煤層氣埋深大部分在-400m 以深,煤層氣為深部埋藏;並且二1煤屬中灰,低硫無煙塊煤,煤層結構簡單,煤層厚度大、穩定,位村煤礦二1煤煤層氣具一定的開發潛力。
五、瓦斯湧出特徵
瓦斯湧出量大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現有的開采條件和開采強度下,瓦斯含量是瓦斯湧出多少的決定因素,通過整理、收集位村煤礦建礦以來的實際瓦斯湧出資料,回採工作面瓦斯湧出量具有隨埋深(煤層底板標高表示)增加而增大的整體趨勢,回採工作面絕對瓦斯湧出量Q 隨煤層底板標高H 按式5-1變化的整體特徵,局部受構造、頂底板岩性的影響,具有變大或變小的現象(圖5-1);煤層底板標高H=-121m時,絕對瓦斯湧出量為5m3/min,煤層底板標高H=-222m 時,絕對瓦斯湧出量為10m3/min,煤層底板標高H=-324m 時,絕對瓦斯湧出量為15m3/min。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六、煤與瓦斯區域突出危險性劃分
自建井以來共發生煤與瓦斯突出3次,始突深度256m,標高-147m,根據礦井瓦斯地質規律和煤與瓦斯突出實際,把煤層埋藏深度大於256m 與煤層底板標高-147m 以深范圍劃為煤與瓦斯突出危險區。
❽ 如何識別煤礦地質圖
看你對這個有多少了解了,就我知道的,煤礦的地質圖有的包括了地形等線,地質界線(區分不同地層的界線)、煤層露頭、地層產狀等等
❾ 城郊礦井山西組二<sub>2</sub>煤層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城郊礦井瓦斯地質簡介
一、礦井概況
永城煤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城郊煤礦位於河南省永城煤田中部,南接新橋井田,北鄰陳四樓煤礦,南北長約12km,東西長約11km,勘探面積為103km2。城郊井田中心在永城老縣城,交通便利。
城郊煤礦是一座現代化大型礦井,2003年10月投產,設計生產能力為240×104t/a,後經技術改造,2005年核定生產能力為400×104t/a。礦井設計採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開拓方式,第一水平標高為-495m,第二水平標高為-800m,先開采二2煤層。礦井主要以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為主,開采方式為走向長壁後退式開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礦井地質儲量為7.5×108t,可采儲量為4.02×108t。
井田含煤地層包括上石炭統太原組,下二疊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及上二疊統上石盒子組,共分24個煤段,其中4層可采,分別為二2、三1、
井田范圍內各煤層中的原始瓦斯含量一般小於0.5m3/t,2006年礦井絕對瓦斯湧出量為5.81m3/min,相對瓦斯湧出量為0.89m3/t,屬於低瓦斯礦井,2005~2006年瓦斯等級鑒定結果如下表。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二、井田地質構造及控制特徵
城郊井田位於NNE向的永城隱伏背斜之西翼中段。褶皺和斷裂構造呈NNE向和近EW 向展布,NNE向構造居主導地位,其次是近EW 向構造。總體構造特徵是以寬緩褶皺為主,伴隨有為數不多的斷裂構造,且多集中在表現明顯的背、向斜兩側。在兩組正向褶曲相疊加的部位,形成了明顯的隆起區,甚至出現煤層被剝蝕殆盡的無煤區。而在兩組負向褶曲重合的部位,則形成凹陷區,使煤層埋深加大。
井田內地層走向有一定變化,東南部為NNE向,南部由於兩組不同方向構造的復合而呈馬鞍狀,中部、北部由於受小型褶曲的影響,呈波狀起伏,走向變化較大。地層產狀總趨勢向南西西方向傾斜。
三、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城郊井田位於永城隱伏背斜的一翼,地層產狀近似單斜,在二疊紀以後的漫長地質時期中,煤、岩層一直遭受風化與剝蝕。在接受新生代沉積之前,煤層露頭長期暴露在地表,導致煤層瓦斯大量逸散,使瓦斯含量普遍較低。
井田以NNE向斷裂和緊閉的背、向斜褶皺構造為主,其次是近EW 斷裂構造,井田內全為正斷層。其中有3條落差大於100m 斷層貫穿整個井田,對釋放瓦斯有利。該井田為低瓦斯礦井。
四、瓦斯含量分布
從井田范圍內測定的瓦斯含量數據,瓦斯成分中CH4均小於80%,並且瓦斯含量大都小於2m3/t,daf,但局部瓦斯含量相對較大,如3222孔二2煤層瓦斯含量為5.296m3/t。結合礦井瓦斯地質規律,從整體來看,城郊井田位於瓦斯風化帶內,但在局部構造復雜,應力集中區域瓦斯含量相對較大。
五、瓦斯湧出特徵
礦井瓦斯湧出主要來自二2煤層。從城郊煤礦歷年瓦斯湧出數據分析,瓦斯湧出量較低,回採工作面絕對瓦斯湧出量不超過2.5m3/min,大多在0.5m3/min左右(圖5-1),礦井絕對瓦斯湧出量在10m3/min以下,相對瓦斯湧出量在1m3/t以下。2005年礦井絕對瓦斯湧出量為4.60m3/min,相對瓦斯湧出量為0.58m3/t,2006年礦井絕對瓦斯湧出量為5.81m3/min,相對瓦斯湧出量為0.89m3/t。
城郊礦井大部分位於瓦斯風化帶內,瓦斯含量不高,瓦斯湧出量較小,預測井田范圍內回採工作面瓦斯湧出量不超過5m3/min,但是在蔣閣向斜和馬崗背斜所夾區域構造復雜,應力集中,有利於瓦斯的保存,瓦斯湧出量會有所增大。
圖5-1 城郊煤礦工作面瓦斯絕對湧出量統計圖
❿ 九里山礦井山西組二<sub>1</sub>煤層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九里山煤礦瓦斯地質簡介
一、礦井概況
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九里山煤礦位於焦作礦區中部,行政區劃隸屬焦作市,距焦作市18km。井田西與演馬庄礦相鄰,東以北碑村斷層為界與古漢山井田相連,北起煤層隱伏露頭,南抵西倉上斷層,東西走向長約5.5km,南北傾向寬約3.4km,井田面積18.60km2。1970年7月開始建井,設計井型90×104t/a,開拓方式為立井雙水平上下山開拓,礦井通風方法為中央邊界與對角混合式通風。
九里山煤礦主要含煤地層為石炭繫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其他含煤地層偶見煤線,無可采點。主要含煤地層總厚158.96m,共計含煤8層,煤層總厚7.67m。山西組二1煤普遍發育,層位穩定,結構簡單,平均厚5.44m,為主要可採煤層。石炭系太原組一2煤普遍發育,層位較穩定,結構簡單,為大部分可採煤層。
九里山煤礦為嚴重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自建礦至今共發生煤與瓦斯突出40餘次,最大突出強度540t,突出最大瓦斯量58490m3,2000~2005年的瓦斯鑒定結果如下表。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二、井田地質構造及控制特徵
九里山井田位於演馬—九里山—韓王三角斷塊的北邊。受區域構造的控制,井田內主要發育有NE、NW和近EW 向高角度正斷層,大、中型斷層主要是NE和NW向,無近EW向。整體為一走向N40°E,傾向南東的單斜構造,地層傾角平緩,10°~15°。井田構造以斷裂為主,褶曲不發育,局部受斷裂影響,形成寬緩的褶曲。
井田內共發育大小斷層67條,均為正斷層。落差大於等於100m的斷層3條,即馬坊泉斷層、西倉上斷層和北碑村斷層;落差50~100m的斷層1條,即馮營斷層;落差20~50m的斷層1條,即亮馬村斷層;落差5~20m的斷層3條,如方庄斷層。另外據井下巷道揭露,落差小於5m的斷層較多,多成組出現,階梯狀或疊瓦狀展布,每組中斷層與斷層間距近乎相等,有些斷層只切穿煤層頂板,而不至煤層底板。褶皺構造在井田內雖然表現比較微弱,但發育普遍,按其軸向分為2組,一組是沿煤層走向方向上的波狀起伏,其軸向300°~330°,即NW向褶皺構造較明顯,西部以一二采區為背斜,東部一一采區為向斜,次一級的微型背向斜間替出現。另一組是在大斷層兩盤因牽引作用形成的背向斜,表現比較明顯的是馬坊泉斷層上盤的向斜構造和方庄斷層下盤的背斜構造。
三、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煤層瓦斯與斷層的類型、落差大小有密切關系,落差大的開放性斷層,若使煤層與富水性或透氣性較好的太原組、奧陶系地層與上覆砂岩段對接,從而有利於瓦斯的逸散而出現瓦斯含量低值區,開放性馬坊泉斷層、西倉上斷層、方庄斷層,煤層瓦斯含量並不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具有明顯的降低趨勢。落差較小的低開放性斷層,雖使煤層斷裂錯開,但對接層若為透氣性較差的泥岩、砂質泥岩,故其對煤層瓦斯含量變化影響不大,但靠近此類斷層地帶,應力集中,瓦斯含量較高,在採掘過程中,由於應力釋放,煤層瓦斯的相對平衡狀態被破壞,容易產生瓦斯傾出乃至突出,但其強度較小。
九里山礦井褶皺構造比較微弱,但對瓦斯的控制還是比較明顯。東部一一采區為向斜區,應力比較集中,小斷層成組發育,實測瓦斯含量達到20m3/t,回採過程中發生很多次的突出,瓦斯湧出量較大。一二采區東翼背斜構造明顯,實測瓦斯含量8.41m3/t,回採過程中僅發生一次小型突出。馬坊泉斷層上盤牽引形成的向斜構造對瓦斯保存作用比較明顯,瓦斯含量達27.04m3/t。
四、瓦斯含量及資源量分布
九里山井田的二1煤層甲烷含量為7.48~39.6m L/g·r,平均18.36m L/g·r,瓦斯分布以馬坊泉斷層為界,西北盤瓦斯含量小,東南盤瓦斯含量大。西北盤瓦斯又分為西部低東部高,這種分布規律與礦井生產過程中的實際瓦斯湧出相一致;東南盤瓦斯含量中部高,靠近馬坊泉斷層、西倉上斷層瓦斯含量有所降低。通過定性、定量分析,影響二1煤層瓦斯含量(W)的不同因素關系見下表,瓦斯含量具有隨埋深(煤層底板標高表示)增加而增加的整體分布趨勢。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不同的煤層底板標高所對應的瓦斯含量為:煤層底板標高-104m 處的瓦斯含量趨勢值是15m3/t;煤層底板標高-180m 處的瓦斯含量趨勢值是20m3/t;煤層底板標高-255m 處的瓦斯含量趨勢值是25m3/t;煤層底板標高-331m 處的瓦斯含量趨勢值是30m3/t。
九里山井田瓦斯含量最高可達34m3/t以上,其中煤層氣含氣量(相當於空氣乾燥基含氣量)小於8m3/t的區域不進行計算。計算煤層氣地質儲量4038.968 M m3,屬於中型儲量規模;平均資源量豐度25×108m3/km2,為中等類別;煤層埋深大部分在500m 以淺,煤層氣為淺部埋藏,具有一定的開發潛力。
五、礦井瓦斯湧出特徵
通過統計九里山建礦以來的大量的瓦斯湧出資料,九里山煤礦回採工作面瓦斯湧出量具有隨埋深(煤層底板標高表示)增加而增大的整體趨勢,見式5-1,局部受構造、頂底板岩性的影響,具有變大或變小的現象(圖5-1);煤層底板標高H=-20m 時,絕對瓦斯湧出量為5m3/min,煤層底板標高H=-186m 時,絕對瓦斯湧出量為10m3/min,煤層底板標高H=-351m 時,絕對瓦斯湧出量為15m3/min。
回歸方程:
R2=0.6356
式中:Q——工作面絕對瓦斯湧出量,m3/min;
H——煤層底板標高,m;
R——相關系數。
圖5-1 工作面絕對瓦斯湧出量與煤層底板標高回歸趨勢圖
六、煤與瓦斯區域突出危險性劃分
九里山煤礦煤與瓦斯突出特點如下:①突出點均發生在構造煤厚度較大(一般大於2m)的地段,尤其是構造煤由薄變厚的地段。在20次瓦斯動力現象中,其中15次發生在構造煤厚度大於2m的地段。如原11061掘進工作面,每當軟分層由薄變厚時,突出危險性明顯增加,該掘進工作面發生的7次突出,均發生在構造煤分層由薄變厚地段。②直接頂板厚度較大,裂隙不發育。突出點直接頂板一般為厚層粉砂岩或泥岩,而節理不發育,在頂板節理發育地段,發生過煤與瓦斯突出較少。③煤層乾燥,頂板無漓淋水現象。瓦斯動力現象均發生在煤層乾燥、頂板無滴淋水的地段,而頂板淋水、煤層潮濕的地段沒有發生過煤與瓦斯突出。在瓦斯風化帶以下,當這些特徵同時存在時,就可能具備了煤與瓦斯突出的必要條件。
該礦為嚴重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始突深度168m,底板標高-74m,綜合考慮礦井瓦斯地質規律和煤與瓦斯突出特點,將煤層底板標高-74m 以深區域劃為突出危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