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黃陂東北部地質是什麼士壤

黃陂東北部地質是什麼士壤

發布時間: 2021-02-10 01:32:03

㈠ 武漢地區土壤Hg的空間分布特徵和污染成因

劉紅櫻1 張德存2 馮小銘1 陳國光1 郭坤一1

(1.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南京210016;2.湖北省地質調查院,武漢430056)

摘要:本文結合武漢地區和全國土壤含Hg背景,研究了武漢地區土壤Hg的含量特徵、全區和典型污染區的分布狀況。結果表明,武漢地區土壤Hg含量為0.107mg/kg。全區土壤Hg污染面積239.3km2,分布形態上表現為以城市為中心構成的環帶狀、片狀,城市區內部形成以工業區和老城區為中心的污染區,並向外圍擴散。土壤Hg高背景區面積826.3km2,近總面積的1:10,分布於武漢三鎮、蔡甸、陽邏等城鎮和葛店化工區。清潔區大面積分布於蔡甸南、黃陂-新洲和江夏區。成土母質母岩、礦產和土壤本身不足以形成Hg污染,人為因素是造成城市地區Hg污染的決定因素。

關鍵詞:Hg;空間分布;污染成因;土壤;武漢地區

汞(Hg)在整個生態系統乃至地球表層的物質循環過程中都是非常活躍的[1]。Hg是常見的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以多種形態存在[1~4]。汞蒸氣、無機汞鹽(除硫化汞外)、有機汞均有毒,特別是無機汞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成的甲基汞毒性更大。土壤中的Hg可通過蒸氣和粉塵進入大氣,通過元素的活化遷移進入水圈,通過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進入生物體。植物根部、動植物呼吸均可吸收金屬汞;而甲基汞具有強水溶性,幾乎可全被生物體吸收,且很難分解排泄[1~4]

武漢作為綜合性大城市和老工業基地,長期以來由於高污染、高消耗的工業基礎,工藝水平的限制和薄弱

的環保意識等因素,城市工業固體排放物、廢氣飄塵、生活垃圾、污水均對武漢土壤環境產生著嚴重的污染。

一些老工業區固體排放物大量堆積、某些大工廠周圍和道路汽車尾氣排放的汞等重金屬污染在武漢城區不同地段存在。僅長江武漢江段24個入江排污口每年排放汞70.973噸,污染物平均含汞2.31μg/L,最高可達22.408μg/L[5]。武漢市郊易家墩土Hg含量0.095~0.516mg/kg,15個白菜樣Hg含量0.0005~0.019mg/kg,2個超過國家食品衛生標准[6]。加上長江、漢水在武漢交匯,府河、灄水、倒水、舉水、巡司河等次級河流與湖庫溝通流貫全區,形成交織水網。而水生生態系統中汞活動性較強,生物的濃集放大效應顯著,生態後果也就更嚴重和突出[7]。但對於武漢區域性Hg分布特徵和污染狀況仍缺乏研究。鑒於此,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部署,我們對武漢區域性土壤Hg分布進行了調研工作,涉及武漢地區所屬8個城區行政區,6個市郊行政區,總面積為8629.6km2的范圍。

調查區——武漢地區位於江漢盆地東緣,主體屬殘丘性河湖沖積平原地貌,北部少部分為低山丘陵區。市域南部的江漢盆地為主體部分,面積6890km2

區內廣為第四紀河湖型沖積層所覆蓋,間有少部分古中生界殘丘山體。區內第四系,約占總面積的80%。其中,更新統由紅色網紋狀粘土、棕紅色粘土、含礫粘土組成,基本發育於Ⅱ、Ⅲ級階地上,構成壟崗剝蝕地貌;全新統屬於一套現代沖積層、湖沖積層,分別由粉沙土、亞沙土、亞粘土或粘土、淤泥粘土組成,分布在長江、漢水及大別水系的沖積帶內,構成諸水系Ⅰ級階地。黃陂區北部造山帶變質地體區,母質岩系分別為元古界紅安群、大別群一套中高壓區域變質岩系,主要岩性有石英片岩、片麻岩、淺粒岩等。局部地區為燕山期侵入的酸性岩體。

武漢地區土壤發育以地帶性土壤為主,含有7個土類,14個亞類,主要土壤類型為水稻土、潮土、棕紅壤、黃棕壤。其中潮土集中分布於長江、漢水及其他水系形成的現代沖積平原區,棕紅壤、黃棕壤則廣泛分布於更新統、古中生界、元古界母質層上,水稻土作為一種後成土壤則穿插分布上述3類土壤之中。

1 樣品採取與分析

系統採集0~20cm深度的淺層土壤樣品和150~200cm深度的土壤深層樣品。采樣密度和采樣介質按不同環境區進行控制,淺層土壤樣采樣密度在區內廣泛分布的平原-壟崗地區為1件/km2,城鎮居民工業區為1~2件/km2,北部淺覆蓋的低山丘陵區為1件/4km2;深層樣采樣密度為1件/16km2;對全市域分布的1100km2的湖沼區,每平方公里採集1~2個湖沼底積物樣替代;對分布於長江灘塗地區的淤積層,則視為未壤性化的土壤而採集表層樣品。土壤樣品布置於可代表本采樣單元(淺層0.5~4km2、深層16km2范圍)的地質單元、土壤類型和土地利用類別的地段。淺層土壤樣採集時以一個采樣點為主,周圍50m范圍內採集3~5個子樣組合成一件樣品,采樣介質為地表向下約20cm連續土柱。深層土壤樣根據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現狀用取樣鑽採集150~200cm深度范圍的30cm連續長度樣品。除上述區域性樣品外,另外還選擇沿江灘塗洪泛沖積層區分層採集了剖面樣,城區、沿江農地、主要廠區、湖區等典型景觀地段採集了進一步研究樣品。土壤采樣點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定位,在平面上基本均勻分布。

樣品經自然乾燥,用木棒砸碎,過20目或40目篩後提取600g分析樣。樣品分析方案為:淺層樣每4km2分析1件組合樣,分析總數1628件;深層樣每16km2分析1件單樣,分析總數540件。

典型地區採集了植物樣品,經清洗、殺酶、烘乾、粉碎後過40目尼龍篩備用。採集了漢口大夾街街區的人發樣品。發樣采自後枕部距發根約3cm以內,1%溫熱洗發液洗滌2次、去離子水沖洗數次、晾乾。

樣品由國土資源部武漢測試中心用原子熒光法分析。測試過程採用國家一級標准物質監控、實驗室內部和送樣單位檢查、密碼抽查等質量監控手段。

2 土壤Hg含量及其分布特徵

2.1 含量特徵

土壤中元素的原生背景含量,可通過土壤圈中相對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的深層土壤的含量來分析,並與區域、全省、全國和世界土壤的含量相對照。在土壤化學元素調查試驗工作中,已基本證實深層土壤(>150cm深度)能近似地反映第一(原生)環境元素分布、賦存狀態,代表土壤背景特徵;淺層土壤(<20cm深度)是土壤圈中與生態環境聯系最直接的層位,也是近期受到人為干預最敏感的地帶[8~9]

武漢地區土壤深層不受污染的汞環境背景基準值0.033mg/kg。武漢地區全區深層土Hg含量(0.039mg/kg)比湖北的低,與全國的相當(表1)。因此其深層土Hg含量作為全區土壤背景的體現,為一低「原始」背景。

全區淺層Hg含量變化較大,平均含量明顯高於深層及湖北和全國值,表明在淺層土壤中有Hg的添加,並存在明顯的局部富集。

表1 武漢地區土壤Hg含量特徵 單位:mg/kg

2.2 分布特徵

土壤Hg含量分區依據土壤環境質量和容量的研究情況[3,11~13],其含量范圍和相應的污染指數見表2。

表2 武漢地區土壤Hg含量分區標准 單位:mg/kg

註:(土壤類型)142為瀦育型水稻土;31為黃棕壤;122為灰潮土;11為棕紅壤。(成土母質母岩)Q4為第四系全新統現代沖積層、湖沖積層和湖積層;Q1-3為第四系更新統紅色沖積層、湖沖積層、坡-沖積層和洪沖積層;Q為第四系殘坡積層粘土、亞粘土類碎石;P-C為石炭-二疊系碳酸鹽岩類;D-S為泥盆-志留系碎屑岩類。(產出礦產)K1為高嶺土;Cb為碳酸鹽岩;Sa為建築用石英砂礦;Au為金礦,Gp為石膏;Cy為粘土。

城市環境中的人為的Hg污染主要來源於工業「三廢」排放以及煤炭和石油的燃燒等[4,14~17]。排放Hg污染物的工業主要有冶金、電鍍、化工、造紙、製革、制葯、紡織和肥料等,氯鹼、電器設備、塗料、儀器和農業等行業用Hg做原料或輔料[4,14]。對於武漢地區的幾個Hg污染區而言,漢口中心城區包括17碼頭、天津路、六合路、黃浦路等排污口,其污染物含Hg0.243~0.967μg/L[5]。城市生活垃圾中Hg釋放率可達54.8%[18],中心城區的城市生活排污污染也較嚴重。古田工業區包括有機化工廠、制葯廠、聯鹼廠、電纜廠等,漢陽城區包括漢陽鋼廠、農葯廠等排放Hg污染物的工業企業。其中漢陽東風閘排污口污染物含Hg0.405μg/L[5]。機動車尾氣、大氣飄塵、粉塵和工業廢氣等通過氣媒介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視,據研究[19],大氣總懸浮顆粒中重金屬含量是土壤中含量的2~200倍,可釋放比例也高於土壤釋放率。陽邏電廠的煙塵飄落物可能是陽邏Hg高背景區的主要污染源。根據對陽邏造紙廠和化肥廠排污口污染物監測,含Hg1.115~0.199μg/L[5]

4 結論

武漢地區深層土壤具低Hg背景,而淺層土壤Hg含量明顯高於湖北和全國含量值。

武漢地區土壤Hg污染面積239.3km2,分布形態上表現為以城市為中心構成的環帶狀、片狀,城市區內部形成以工業區和老城區為中心的污染區,並向外圍擴散。典型污染區包括葛店化工區、江岸區城區、東西湖區古田工業區、後湖南部的盤龍古城和武昌城區。土壤Hg高背景區面積826.3km2,近總面積的1:10,分布於武漢三鎮、蔡甸、陽邏等城鎮和葛店化工區。清潔區大面積分布於蔡甸南、黃陂—新洲和江夏區。

成土母質母岩、礦產和土壤本身不足以形成Hg污染,人為因素是造成城市地區Hg污染的決定因素。

參考文獻

[1] Boening D W. Ecological effects, transport, and fate of mercury: a general review. Chemosphere,2000,40:1335 ~1351

[2] 孫鐵珩,周啟星,李培軍.污染生態學.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24~297

[3] 夏家淇.土壤環境質量標准詳解.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1 ~86.

[4] 陳靜生,鄧寶山,陶澍,程承旗.環境地球化學.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21~325

[5] 翟貴仙.長江武漢江段排污口調查.人民長江,1997,28(8):29~31

[6] 鄧明.汞、鎘在城郊農業生態環境中的行為及影響研究.農業環境保護,1989,8(2):20~24

[7] Kaiser J. Toxicolodists shed new lights on old poisons.1998,279:1850~1851

[8] 朱立新,周國華,任天祥等.浙江杭嘉湖平原區環境地球化學研究.有色金屬礦產與勘查,1995,4(3):172 ~180

[9] Larocque A C L, Rasmussen P E. An overview of trace metals in the environment, from mobilization to remediation. Environmental Geology, 1998,33(2/3):85~91

[10]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 中國土壤元素背景值.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1 ~497

[11] 夏增祿.土壤環境容量研究.北京:氣象出版社,1986.4~93

[12] 夏增祿. 中國主要類型土壤若乾重金屬臨界含量和環境容量區域分異的影響.土壤學報,1994,31(2):161~169

[13] 魏復盛,陳靜生. 中國土壤環境背景值研究.環境科學,1992,12(4):12~19

[14] 劉天齊,黃小林,邢連壁,耿其博.環境保護.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37 ~256

[15] Rasmussen P E, Goulding K W T, Brown J R et al. Long-term agroecosystem experiments: Assessing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global change. Science,1998,282 (30):893~896

[16] Markus J A,McBratney A B. An urban soil study:heavy metals in Glebe, Australia. Aust J Soil Res, 1996,34:453 ~465

[17] Thornton I,Culbard E,Moorcroft S et al. Metals in urban sts and soils. J Envion Technol Lett, 1985,6:137~144

[18] Schreck P. Envirnmental impact of uncontrolled waste disposal in mining and instril areas in Central Germany. Envirnmental Geology,1998,35(1):66~72

[19] Kashulin N A, Ratkin M E,Dauvalter V A and Lukin A A. Impact of airborne pollution on the drainage area of subarctic lakes and fish. Chemosphere,2001,42:51~59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ution Origin of Mercury from Soils in Wuhan Area

Liu Hongying1, Zhang Decun2, Feng Xiaoming1, Chen Guoguang1, Guo Kunyi1

(1.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Nanjing 210016;2. Hube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Wuhan 430056)

Abstract: Th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tics of mercury form soils in the whole region and the typical pollution areas of Wuhan Area are studies by contrast with the Hg background of soils in Wuhan Area and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g average value of soils in Wuhan Area is 0. 107 mg/k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ercury pollution in the whole region, which acreage is 239. 3 km2,displays as zone-shaped and splinter-shaped surrounding city, formed the pollution areas surrounding the instrial park and old city zone within the city, and spread abroad. The high mercury background domains which acreage is nearly ten percent of the whole region distribute in Wuhan City Zone, Caidian District and G edian Town. The Mercury clear domains distribute in Huangpi District, Xinzhou District,Jiangxia District and the south of Caidian District. The soil parent rocks, mineral resources and soils themselves aren』 t enough to form mercury pollutions, artificial effect is decisive factor which results in mercury pollution.

Key words: Mercury;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Pollution origin; Soil; Wuhan area

㈡ 土壤類型及生態特徵

3.1.1 土壤類型

海南島東北部的土壤分類是根據《全國第2次土壤普查工作分類暫行方案》及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成果《海南土壤》等有關資料,採用土類、亞類、土屬三級劃分的。

(1)土類:土類是在一定的生物氣候條件和人為因素的作用下,經過一個主導或幾個相結合的成土過程產生了與其相適應的土壤屬性的一群土壤。土類之間在性質上有明顯的差異性,海南島東北部的地帶性土類有磚紅壤、赤紅壤、黃壤3個;非地帶性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新積土、火山灰土、石質土、風沙土、濱海鹽土、酸性硫酸鹽土8個。

(2)亞類:土壤亞類是土類范圍內的進一步劃分,是同一土類的不同發育階段,在成土過程和剖面性態上互有差異。

海南島東北部土壤土類、亞類見表3.1、圖3.1。

表3.1 海南島東北部土壤分類表

3.1.2 土壤生態特徵

土壤的生態特徵,受到母質、氣候、地形、生物等自然因素的共同影響。海南島東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地帶性土壤為磚紅壤;受西南、中部地形高和東、北部地形低的影響,土壤呈環帶狀圍繞西南部山地分布。

東、北部近岸濱海階地為近代海相沉積物(Qh),一般為濱海風沙土,成土年代短,受淋溶作用微弱,富鋁化過程不明顯;次環帶為濱海平原、台地、丘陵,為第四紀海相沉積物(Qp2 b)、火山岩(Qpβ、N)、侵入岩(γ)等,是典型的地帶性磚紅壤;西南部中、低山地區,雨量多,濕度大,土壤含水量高,土壤類型為黃壤;水稻土分布於河流兩岸和低窪地區,散布於海南島東北部。

土壤的分布在海拔上呈現垂直分帶性,垂直分布規律與自然地貌的分布規律相一致。800m以上為黃壤,400~800m之間為赤紅壤,400~500m以下為磚紅壤(見圖3.2)。

圖3.1 海南島東北部土壤圖

圖3.2 海南島東北部土壤生態剖面示意圖

3.1.2.1 磚紅壤

分布於海口、瓊山、文昌、瓊海、定安、屯昌、臨高、澄邁、儋州、瓊中等市縣,分布面積9162km 2,占海南島東北部面積的61%,是海南島東北部的地帶性土壤,成片分布。磚紅壤所分布的區域,降水量1340~2000mm,年日照時間1900~2100h。地貌類型從濱海平原—台地—丘陵均有分布,海拔高度一般小於400~500m。

(1)玄武岩磚紅壤:分布於海口、瓊山、文昌、瓊海、定安、澄邁、臨高等市縣玄武岩台地區,分布面積約900km 2。其成壤母岩為第四系更新統玄武岩和新近繫上新統玄武岩。土體土層厚度較大,一般大於1m,屬厚層(據土壤普查規定,土層大於80cm劃為厚層,下同)。土壤顏色呈暗紅色、暗紅棕色至暗棕紅色。土壤質地為中壤土至中粘土,土體多含鐵錳結核。氮元素含量較高,銨態氮、全氮含量分別達23.298 ×10-6、0.080%,磷元素含量較缺乏,有效磷含量為3.5 ×10-6。玄武岩磚紅壤分布於台地,植被以次生灌木草叢及人工林為主,如木麻黃、桉樹、橡膠。土地利用已逐漸轉向果林地,如種植荔枝、龍眼、楊桃、胡椒、香蕉等熱帶作物。

(2)淺海沉積物磚紅壤:分布於文昌、瓊山、海口、澄邁、臨高的濱海平原、山前平原區。成土母質為第四紀淺海沉積物(Qp2b、Qp1x)。質地為沙土至沙壤土,含較多細沙粒,土層深厚、土壤顏色有紅棕色、淡黃棕色、紅灰色、灰白色。淺海沉積物磚紅壤養分缺乏、質地輕、含沙量大,自然植被多為稀樹灌叢或灌叢草地,人工植被為桉樹林、木麻黃林、椰子林。農業土地利用為果菜種植,如西瓜、蔬菜等。

(3)花崗岩磚紅壤:主要分布於文昌、瓊海、定安、屯昌、瓊中、儋州、白沙等市縣的丘陵—中、低山地區。成土母質為花崗岩風化物。土層深厚,大多數厚於lm,富含石英沙粒,土壤質地為沙壤至壤土。土壤顏色為棕色、棕黃色至紅棕色。土壤自然植被主要為稀樹灌叢、灌木草叢,人工植被為橡膠林、胡椒等。

(4)砂頁岩磚紅壤:分布於文昌、瓊山、定安、儋州等市縣的丘陵、低山地區。砂頁岩磚紅壤的成土母質為砂頁岩的風化物,土層深厚,厚度一般大於lm。土壤顏色為灰黃、淡棕色,土壤質地為沙壤土至輕壤土。養分含量中等。其自然植被為次生灌木林和草,人工植被為橡膠林等。

3.1.2.2 黃色磚紅壤

分布於文昌、瓊海、瓊中、屯昌、定安、臨高、澄邁等市縣的丘陵地區,分布面積1854km 2。該區高溫高濕,年降雨量1800~2400mm,土壤濕度較大,土體逐漸水化而使土色帶黃。黃色磚紅壤的成土母岩有玄武岩、淺海沉積物、花崗岩、砂頁岩(包含砂岩、頁岩、礫岩、變質岩)。不同成土母岩之間的黃色磚紅壤的養分不同,以玄武岩黃色磚紅壤的養分最高。

(1)玄武岩黃色磚紅壤:分布於瓊海市大路鎮、定安縣的南海農場及澄邁縣的白蓮鎮,面積70km 2。土壤含較多的褐鐵礦、鐵礦,土壤顏色暗紅、黃棕色。其自然植被為稀樹灌叢,人工植被為橡膠、香蕉等。

(2)淺海沉積物黃色磚紅壤:主要分布於瓊海一帶濱海平原。土壤質地以沙壤為主,顏色為灰黃、灰白色。其土壤養分與其他黃色磚紅壤相比為最低,銨態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7.363 ×10-6、7.3 ×10-6、21.9 ×10-6,有機質、腐殖質、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分別為0.75%、0.375%、0.031%、0.0111%、0.348%。其自然植被為灌叢草地,主要分布人工植被,如桉樹、木麻黃等。

(3)花崗岩黃色磚紅壤:分布於瓊海、瓊中、定安、屯昌、澄邁等市縣的丘陵地區。成土母質為花崗岩風化物,土層深厚,土體以粉質粘土為主,含較多石英沙粒。土壤顏色為黃灰色、棕黃色。其土壤養分銨態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10.316 ×10-6、8.7 ×10-6、67.7 ×10-6。有機質、腐殖質、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分別為1.06%、0.386%、0.051%、0.0285%、1.511%。與其他黃色磚紅壤相比,其鉀含量最高。其天然植被為稀樹灌叢、常綠季雨林,人工植被為胡椒、橡膠等。

(4)砂頁岩黃色磚紅壤:分布於瓊海西部、瓊中、澄邁等市縣的丘陵地區。土層深厚,土體含較多的礫石及石英沙粒。土壤顏色為黃棕、黃紅色。其土壤養分銨態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8.873 ×10-6、9.3 ×10-6、40.8 ×10-6。有機質、腐殖質、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分別為1.13%、0.499%、0.056%、0.0297%、0.892%。養分含量中等。其天然植被為稀樹灌叢、常綠季雨林等。人工植被為胡椒、橡膠等。

3.1.2.3 黃色赤紅壤

分布於瓊中縣的低山地區,分布面積388km 2。年平均氣溫20℃,年降雨量2200mm,高濕多雨。土層深厚,土壤顏色為淡棕紅或黃棕色,土壤質地黏重。黃色赤紅壤養分含量中等,但K 元素含量較高,其緩效鉀含量高達1086.5 ×10-6、全鉀達2.250%。黃色赤紅壤的成土母岩為花崗岩。其天然植被為常綠季雨林、落葉季雨林等熱帶雨林。

3.1.2.4 黃壤

分布於瓊中縣的鸚哥嶺、萬寧市的白石嶺一帶,分布面積120km 2。土壤所處地貌為中山地區,年降雨量大於2400mm,年平均氣溫22℃。成壤母岩為花崗岩和砂頁岩,土層深厚。本次調查未採到黃壤的樣品,據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的成果資料,黃壤的土體呈黃棕色或蠟黃色,物理成分以粘土礦物為主,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分別為4.15%、0.211%、0.048%、2.08%。其天然植被為原始熱帶雨林、常綠季雨林。

3.1.2.5 沖積土

分布於南渡江、萬泉河、文瀾河的中、下遊河流階地、三角洲平原。分布面積129km 2。由河流沖積洪泛而引起。成土母質為玄武岩、花崗岩、砂頁岩等,與河流上游的地質條件相關。土層深厚,土壤顏色為灰黃色。沖積土養分較為缺乏。其天然植被為矮草群落,人工植被為水稻、蔬菜等。

3.1.2.6 濱海風沙土

分布於東、北部濱海平原。分布面積305km 2。濱海風沙土的成土母質為第四紀沉積物(Qh),經潮汐波浪、風力的分選堆積作用而成。土層深厚,土壤質地為石英沙、粘粒、粉粒,土壤顏色為灰色、灰白色、灰褐色。濱海風沙土的養分貧乏,土壤瘦瘠,是鹼性土壤。其植被為人工防護林、木麻黃。

3.1.2.7 基性岩火山灰土

分布於瓊山區的永興、十字路鎮和定安縣的翰林、龍門鎮一帶。分布面積437km 2。土壤顏色為棕色、暗棕色。土層薄,土體以黏性土為主,含玄武岩風化碎塊。其成土母岩為第四紀玄武岩(Qpβ、Qh1s)。基性岩火山灰土養分較豐富,氮、磷、鉀、有機質、腐殖質養分含量都較高,其有機質含量是所有土壤中最高的。其植被為果林、次生灌木、有刺灌叢等。

3.1.2.8 酸性紫色土

分布於西南部鸚哥嶺、瓊中縣黎母山林場的低山地區。分布面積130km 2。土壤顏色為紫色或紫棕色,土層薄,土體含母岩風化碎塊。土壤質地以黏性土為主。其成土母質為砂頁岩風化物(K)。酸性紫色土土壤養分含量中等,但K元素含量較高,緩效鉀含量405.0 ×10-6、全鉀含量為1.590%。其天然植被為稀樹灌木、草叢等。

3.1.2.9 火山灰石質土

分布於瓊山區的石山、永興、遵潭鎮一帶,分布面積124km 2。火山灰石質土的成土母岩為第四紀火山岩(Qh1s)。土層較薄,厚度一般小於10cm。土體含大量的石塊和碎屑,土壤顏色為棕灰色。土壤的有機質、腐殖質、全氮、銨態氮含量較高,總的養分水平與其他土壤相比較高。其天然植被為稀樹灌叢、有刺灌叢。

3.1.2.10 酸性硫酸鹽土

分布於文昌市清瀾灣的灘塗地帶,分布面積4km 2。土壤顏色為灰黑色,土體以黏性土為主,含較多石英沙粒。土壤的緩效鉀、有機質、腐殖質含較較高,其他養分缺乏。其植被為鹽蒿、雜草等。

3.1.2.11 瀦育型水稻土

分布於海口、瓊山、文昌、瓊海、定安、屯昌、澄邁、臨高、瓊中等市縣低平處。分布面積1279km 2。土壤的有效磷、有機質含量較高。

3.1.2.12 淹育型水稻土

分布於海口、瓊山、屯昌等地台地邊緣高坡。分布面積15km 2。淹育型水稻土多為望天田。土壤顏色為灰色。據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成果,其養分有機質、全氮含量分別為1.67%、0.082%;速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12 ×10-6、43.9 ×10-6。淹育型水稻土的成土母質主要為花崗岩、砂頁岩、淺海沉積物、玄武岩。

3.1.2.13 滲育型水稻土

分布於瓊山、文昌、澄邁、臨高等市縣區的台地、低坑地區。分布面積655km 2。滲育型水稻土的成土母質主要為淺海沉積物。土壤顏色為灰、灰褐色。其有效磷養分較高,其他養分含量較低。

3.1.2.14 潛育型水稻土

分布於瓊山、澄邁、臨高、瓊海、屯昌等市縣區的低窪處。分布面積114km 2。潛育型水稻土的有效磷、有機質、全鉀、全氮養分含量較高。其他養分中等。

3.1.2.15 脫潛型水稻土

分布於瓊山、文昌、瓊海等市縣區的蝶形低窪處。分布面積42km 2。其腐殖質含量較高。

3.1.2.16 漂洗型水稻土

分布於瓊山、文昌、瓊海等市縣區的低丘坡腳階地。分布面積74km 2。其養分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較高。

3.1.2.17 鹽漬型水稻土

分布於海口市長流以西地區的沙堤部位。分布面積7km 2。鹽漬型水稻土的成土母質為濱海沉積物或三角洲的沖積物(Qh)。據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的成果,土壤有機質含量為0.82%~2.92%,全氮0.046%~0.158%、速效鉀37 ×10-6~127 ×10-6,土壤養分中等。土壤含有較多的氯化鈉和硫酸鹽,影響水稻等作物的正常生長,屬低產田。

㈢ 東北土壤與南方土壤的區別是什麼

朋友你好!下面我來為你回答:

由南到北土壤的顏色是不一樣的。南方多為磚紅色的土壤,中部多為淺褐色的土壤,到東北大平原就變成了肥沃的黑色土壤。這些不同的顏色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決定的。
我國南方的海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南部包括台灣等地,都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因此地表風化和成土作用十分活躍,風化殼遭到雨水極其強烈的分解和淋溶,使土壤處於脫鹽和脫硅過程。象二氧化硅就很容易被淋失,只有氫氧化鐵和氫氧化鋁等物質流動性小,在土層中逐漸累積起來。由於土體受鐵質氧化物的影響,土壤顏色便以紅色為主;土壤呈酸性我國南方的海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南部包括台灣等地,都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因此地表風化和成土作用十分活躍,風化殼遭到雨水極其強烈的分解和淋溶,使土壤處於脫鹽和脫硅過程。象二氧化硅就很容易被淋失,只有氫氧化鐵和氫氧化鋁等物質流動性小,在土層中逐漸累積起來。由於土體受鐵質氧化物的影響,土壤顏色便以紅色為主;土壤呈酸性反應;有機質含量低,鹽基嚴重淋失,養分不高,土地貧瘠。但這些地區雨水豐沛,熱量充足,是發展熱帶、亞熱帶作物和熱帶經濟林果的好場所。
相反,我國北方,尤其是東北,地處溫帶,氣候溫和乾燥,蒸發量大於降水量,物理和化學風化作用相對較弱,土壤處於弱淋溶狀態。地表風化殼在風化成土過程中,一些易溶性物質如氯、硫、鈉、鉀等大部分可被淋洗掉,而較難溶的硅、鐵、鋁等氫化物在風化殼中基本不發生移動。風化殼中的標志元素是鹼土金屬——鈣,它在與植物分解過程中產生的碳酸結合成碳酸鈣,在弱淋溶作用下,碳酸鈣向下淀積,形成各種形式的碳酸鈣聚積層。
在人類開發前,這些地區的草原植物每年可給土壤提供每畝幾百公斤的有機物質,這些有機物中含氮素和灰分元素,由於水熱條件的限制,土壤中有機質的腐殖化過程較礦質化過程更快,這便有利於腐殖質在土壤中的積累,於是便發育成深色的黑鈣土。
這種土壤有機質豐富,肥力高,而且土壤中含有豐富的胡敏酸膠體,又有鈣的凝結作用,加上草本植物強大根系的作用,使土層形成極好的團粒結構,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滿意!
(本回答個性擁有,請勿復制)

㈣ 湖北省地質地貌分析

一.地質
湖北位於秦嶺褶皺系與揚子准地台的接觸帶上。荊山、大洪山以北主要屬秦嶺褶皺系的武當—淮陽隆起帶,省境北部武當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別山形成的地質基礎,其西北部與渝陝二省交界處主要屬大巴山褶皺帶,構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荊山,這兩個構造單元都屬於古生代構造帶。荊山、大洪山以南,自西而東分屬於上揚子台褶帶和下揚子台褶帶,都是燕山運動形成的地台蓋層褶皺帶。前者是鄂西的武陵山、巫山形成的地質基礎,其地質發育與貴州高原大體一致;後者是鄂東南幕阜山脈形成的基礎,與贛北、皖南山地連成一體,連綿橫亘於長江南岸。江漢斷拗鑲嵌於上、下揚子二台地褶帶之間,是白堊紀以來的陸相斷陷盆地,後經長江、漢水合力沖積成為江漢平原。
鄂西地區
1.鄂西北山區以中、低山為主,谷深坡陡,神農頂高程3105.4m,為華中第一峰;北部以元古界區域變質岩地層為主,南部以古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地層為主。
2.鄂西南山區以中山為主,坡陡谷深;地層從古生界—中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積岩建造為主,主要為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溶蝕強烈。
三峽庫區以中山為主,以深切峽谷為特徵;地層從元古界—中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積岩建造為主,主要為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紅色碎屑岩等,溶蝕強烈,夷陵黃陵背斜有揚子期中酸性岩侵入。
鄂東南地區
1.黃石地區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形相對高差100~500m;地層從古生界—新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積岩建造為主,主要為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溶蝕強烈,伴有燕山期中酸性岩侵入,形成豐富的金屬礦藏。
2.北部的蔡甸區、江夏區、嘉魚縣以丘崗、平原地貌,地形起伏較小;以古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地層為主,大部被粘性土層覆蓋,少量露頭,隱伏岩溶發育。武漢、鄂州、咸寧、赤壁以丘崗為主,地形起伏相對較小;以古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地層為主,多上覆粘性土層,隱伏岩溶發育,鄂州東部有中酸性岩侵入。
3.南部邊緣幕阜山北麓(通山、崇陽、通城)以低山、丘陵為主,河谷切割較深,坡度較陡;通山、崇陽以古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地層為主,通城縣為燕山期花崗岩侵入區,風化砂層較厚。

鄂東北地區
1.大別山區的麻城市、浠水縣、蘄春縣、武穴市、黃梅縣以低山丘陵為主,河谷切割較深,坡度較陡,武穴市、黃梅縣過渡為崗地平原;基岩以元古界、太古界深變質火山岩、片麻岩為主,多有前寒武超基性岩零星出露和燕山期酸性岩成片出露,風化砂層較厚,武穴市、黃梅縣大部為第四系鬆散堆積層覆蓋。大別山南麓(英山、羅田)以中、低山為主,河谷切割深,坡度陡;基岩以元古界、太古界深變質火山岩、片麻岩為主,風化砂層較厚。
2.中部地區(黃陂區、新洲區、安陸市、孝昌縣、雲夢縣、黃州區、團風縣、紅安縣)以平原丘崗地貌為主,地形起伏不大,以第四系老粘土和元古界變質岩為主。

鄂中地區
1.大洪山及周邊地區以低山、丘陵、平原皆有分布,漢江夾道從其中部通過;地層以古生界和中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陸相碎屑岩為主,漢江夾道上覆有鬆散堆積層。
2.江漢平原遍布第四系鬆散堆積層。江漢平原西緣山前地帶(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以低山、丘陵、崗地、平原地貌依坡梯次而降,地形起伏由大到小;地層也由古生界碳酸鹽岩、碳酸鹽岩夾碎屑岩地層逐次向中生界陸相碎屑岩地層、第四系鬆散堆積層過渡。

鄂北崗地
桐柏山區的曾都區、廣水市、大悟縣以低山丘陵為主,桐柏山與大洪山之間地形起伏相對較小;地層以元古界變質岩為主,有前寒武基性岩和燕山期酸性岩侵入,桐柏山與大洪山之間多白堊系陸相碎屑岩覆蓋。地形開闊平緩,以第四系老粘土和一般粘性土為主。

二.地貌
湖北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根據海拔高度、形態特徵,全省地貌可劃分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4種類型。其中山地約佔全省總面積44.38%,丘陵和崗地分別佔22.59%和13.16%,平原湖區佔19.87%。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全省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荊山、大巴山、武當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別山、幕阜山等山地環繞,山前丘陵崗地廣布,中南部為江漢平原,與湖南省洞庭湖平原連成一片。湖北土地結構大體是"七山一水兩分田",地勢三面高起、中間低平、向南敞開、北有缺口,略呈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不完整盆地。全省土壤分可分為11個土類,土屬137個,土種455個。

㈤ 土壤地質單位的建立

1.土壤地質單位的內涵

土壤地質單位是指土壤屬性及地質背景相同或相似的一類農業地質體。據地學特徵對成土母質進行合理的分類,是建立土壤地質單位的關鍵。考慮到同一成土母質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所形成的土壤類型和性質不同,為與土壤學和農業系統的銜接和交流,便於農業地質背景研究成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土壤地質單位劃分遵循地學意義上的成土母質分類與土壤學中土壤亞類相結合的原則。據此建立的土壤地質單位,能較好地反映土壤屬性,其精度大致相當於土屬,但較後者賦予了更多的地學內涵。

2.土壤地質單位的意義

1)據傳統的學科分工,土壤圈屬於農學研究范疇,而地學研究側重於岩石圈,地學工作者在收集、分析各類地質資料的基礎上,能較准確地釐定各類岩石的結構構造、礦物組成、化學組成、沉積環境等特徵參數及其空間分布,取得高精度的成土母質分類及其空間分布,從而為土壤學研究提供基礎性資料。

2)土屬是土壤發生學分類的一個級別,反映了區域均勻性因素(如氣候植物條件)控制下的局部性成土因素變異,其中成土母質或母岩類型是導致這種變異並進一步決定地形地貌、侵蝕程度、鹽分組成與水文地質分異的關鍵因素。土系是土壤系統分類的基層分類單元,是指發育在相同母質上、具有類似剖面土層排列及性態特徵相似的一組土壤實體。由此可見,土壤地質單位與土屬、土系具有內在含義上的本質相似性,但土壤地質單位在成土母質或母岩的研究精度方面大大超過土屬、土系,並可作為土屬、土系劃分的參考依據,這是對土壤學研究、土壤分類的貢獻;並且土壤地質單位更加突出了地質背景的作用,對於農業區劃、種植業結構調整具有獨到的應用服務功能。

3.浙江省成土母質的地學分類

(1)分類原則

據成土母質賦予的土壤性質差異(需排除氣候、地形、生物等因素),綜合考慮岩性、沉積環境、結構構造、礦物組成、元素組成等諸因素對土壤性質可能產生的影響,有針對性地劃分母質類型。

(2)分類依據

成土母質分類以影響土壤性質最大的地表風化殼(0~1.5m)為主要對象,山地丘陵區與平原區的分類依據有所差別。

1)山地丘陵區。在山地丘陵區,母岩的結構構造、地球化學特徵對成土母質、土壤的影響最大,地球化學特徵在母岩、母質、土壤三者間具有較大的承襲性,並決定著岩石的礦物組成、風化速率;結構構造對岩石抗風化能力、土壤厚度、抗侵蝕性和質地亦有較大影響,如花崗岩與酸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學特徵相近,但土壤性狀卻相去甚遠,即緣於岩石結構構造的差別。因此,山地丘陵區成土母質分類的主要依據是母岩的結構構造和地球化學性質。在劃分過程中,考慮到對土壤性質的影響程度,尚需對各種岩石類型作相應的歸納,如本次分類原則上將侵入岩與火山岩分開,但中、基性侵入岩(閃長岩、輝長岩等)與中、基性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等)地球化學特徵相似,結構構造亦相近,故歸為一類。

2)平原區。平原區為運積母質堆積區,沉積物一般已經較長距離搬運,地球化學專屬性不明顯,成土母質分類的主要依據是沉積環境(即沉積相)和結構構造。沉積環境是首要考慮因素,因其不僅決定了沉積物的結構構造,還對沉積物的礦物組成、水文地質條件等有重要影響,如湖沼相粘土較湖相粘土更富有機質、地下水位一般也較高。

(3)命名與表示方法

成土母質命名原則上以岩石大類名稱加上後綴「風化物」即可,如「酸性火山岩類風化物」;第四紀鬆散堆積物則採用「沉積環境+岩性」的命名方法,如「濱海相粉砂淤泥」、「牛軛湖相泥」等。成土母質表示方法原則上以各類成土母質的英文首字母大寫作為代號,如在該類母質中尚細分有小類,則用阿拉伯數字序號1、2、3……下標以示區別,如「河流相沉積物」表示為「River」的縮寫「R」,內部的河漫灘相則為「R2」。遇2類母質英文首字母相同,則其中一個取前2個英文字母,第二個英文字母為小寫,如「湖相沉積物」表示為「La」。此外,「中更新世紅土」、「晚更新世紅土」、「洪沖積物」則分別表示為「Q2」、「Q3」、「Q4」。

(4)浙江省成土母質類型

浙江省成土母質分類見表3-1。該分類系統主要適用於中小比例尺(1:25萬—1:50萬)的調查研究,其與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中母質分類方案(浙江省土壤普查辦公室,1994)的異同點說明如下。

1)全新世成因類型中殘坡積、殘積、坡積、坡洪積均不再細分,將其作為基岩的原地或半原地風化物處理,統稱為成土母岩風化物。因工作精度所限,在洪積、沖洪積物里不再區分各類再積物的原岩(土)。

2)對碎屑岩類風化物的劃分比《浙江土壤》(1994)及《浙江省土系概論》(2003)中成土母質的劃分要細,後者將砂(礫)岩、石英砂岩與細粒花崗岩、石英含量較高的凝灰岩歸為一類。據地學特徵,上述四者的結構構造和地球化學性質均有較大差異,有單獨歸類的必要;本省的硅質岩類富磷、碳,不易風化,植被特徵相似,列為一類進行研究;此外,炭質頁岩、鈣質泥(頁)岩,因分布零星,圖面無法表示,不作為岩類單獨列出,但對其成土屬性進行了總結。

3)碳酸鹽岩類的分類方案與《浙江土壤》(1994)差別較大,後者將石灰(岩)土分為黑色石灰(岩)土和棕色石灰(岩)土兩大亞類,黑色石灰(岩)土中的黑油泥是特定成土化學過程的產物,不在母質劃分考慮之列;而炭質黑泥土的特定母質為「炭質灰岩」,所謂「炭質灰岩」可能系泥質灰岩內部炭質泥岩夾層的訛傳,基於地學成因,很難形成「炭質灰岩」,浙江寒武紀地層中也沒有「炭質灰岩」這一岩類,因分布零星,圖面無法表達,本分類方案將其歸入泥質灰岩類。

4)紫色碎屑岩類風化物的劃分比《浙江土壤》(1994)要細,後者僅據鈣質含量分為石灰性與非石灰性2類,沒有考慮碎屑物的結構、粒度、土壤的質地,本分類方案據此進一步劃分為泥岩、砂岩2類,建立的土壤地質單位與「紫砂土、紫泥土」等土種相當。

5)花崗岩類特指酸性、中酸性花崗岩類,包括具斑狀、似斑狀結構的淺成、超淺成侵入體(如花崗斑岩、石英正長斑岩等)及少量鹼性、偏鹼性花崗岩類;據碎屑物粒度分為中粗粒花崗岩類風化物與細粒花崗岩類風化物2類。中性、基性侵入岩的礦物粒度一般較細,結構與中性、基性火山岩相近,歸為一類。

表3-1 浙江省成土母質類型及主要土壤地質單位編圖單元

續表

續表

6)酸性火山岩類包括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中酸性火山岩類指英安質、英安流紋質火山岩,其與酸性火山岩雖然常量元素含量相近,但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差異,並在土壤和植被中反映明顯,有必要單獨歸類研究;富晶屑凝灰岩類特指產於高塢組中的晶屑熔結凝灰岩、凝灰熔岩等,地球化學特徵與酸性火山岩相近,因其碎屑組分含量高、粒度粗,岩石結構與花崗岩類類似,風化地貌、風化層厚度與酸性火山岩截然有別。中性岩類、基性岩類分別包括中、基性火山岩與侵入岩。「酸性」、「中酸性」、「中性」、「基性」主要據SiO2含量「>72%」、「62%~72%」「52%~62%」「<52%」劃定;「富晶屑凝灰岩類」晶屑含量一般>25%。

7)對平原區的第四紀鬆散堆積物首先據成因分類,在各類成因內部據碎屑物結構構造做進一步劃分,但不再考慮各種微沉積相的差異,如將邊灘、心灘均歸入河道相。

4.土壤地質單位研究

(1)命名規則

土壤地質單位的命名據建立原則採取「成土母質名稱+土壤亞類名稱」的方法,如「泥頁岩類黃紅壤」、「濱海相粉砂淤泥潮土」。土壤地質單位的表示方法亦應反映出成土母質與土壤亞類2方面的信息,將各類成土母質代號與相應的土壤亞類英文首字母相結合即為該類土壤地質單位的代號,如「河漫灘相淹育水稻土」表示為「R2P」,其中「R2」為河漫灘相沉積物的圖示符號,「P」取自淹育水稻土英文「Perco genic paddy soil」的首字母;遇2個土壤亞類英文首字母相同,則將其中一個取前2個英文字母,第二個英文字母為小寫,如脫潛水稻土與酸性粗骨土的英文首字母均為「D」,將後者表示為「Dy」。

(2)研究內容

土壤地質單位的主要研究內容由岩石(包含第四紀鬆散堆積物)、母質和土壤3部分組成,其中岩石的研究內容有:層位、時代、地理分布、面積,具體岩石類型、顏色、結構構造、礦物組成、地球化學特徵,地形地貌,沉積環境,水文地質條件等;母質研究內容:顏色、厚度、結構、礦物組成、地球化學特徵等;土壤研究內容:顏色、厚度、土體構型、質地、有益或有害元素含量(全量與有效態)、pH值、抗侵蝕能力、適種性和大致對應的土屬、土種等。

(3)研究方法

土壤地質單位的研究方法以資料收集、整理為主,野外調查為輔助,即在綜合已有的各類地質、土壤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與特定土屬、土系的對比,確定研究重點進行解剖。野外調查的主要手段是測制土壤地質剖面。

資料收集是本項工作的重點與基礎,通過對歷年來各項區域性調查資料的綜合,總結各類岩石的空間分布及其主要屬性,確定本區的成土母質分類系統,並將其與農業部門的土壤資料相結合,建立土壤地質單位。在此基礎上,選擇主要土壤地質單位布置剖面,通過系統的分層、采樣及綜合研究,進行解剖。本次工作所收集的主要資料有:全省1:20萬數字地質圖及相應的區調報告(1965~1980年,浙江省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已完成的1:5萬、1:25萬地質圖及區調報告(截至2003年,浙江省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浙江省地質調查院),《浙江省區域地層岩石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參數研究報告》及分析測試數據,本院已收集到的鑽孔資料等;農業部門的《浙江省土壤圖》(1992年)、《浙江土壤》、《浙江省土系概論》等。

㈥  土壤因子及其環境地質問題

土壤是覆蓋在地球陸地上最表層的鬆散泥土,是動物和植物體休養生息的地方,沒有土壤就沒有植物,沒有植物也就沒有動物和人類。土壤是農林牧生產的必要條件,是人類的衣食之源,是人類生存之本。人類應科學地利用土壤資源,不僅要考慮眼前利益,更要考慮長遠利益。由此看來,土壤在生態地質環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的因子。下面結合三江平原土壤的分布情況,著重闡述三江平原土壤形成的特點、分布規律、土壤類型及其數量和質量、土壤利用及存在的問題等。

一、土壤形成的特點和分布規律

(一)土壤形成的主要特徵

土壤的形成與當地的氣候、地形、母質和植被等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三江平原土壤形成的主要特點是,土壤普遍受到潛育化作用的影響,土壤形成的各種過程以沼澤化過程和草甸化過程為主。從各土壤類型的面積上看,沼澤和沼澤化土壤類型佔55%,其他土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潛育化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前所述,三江平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夏秋降雨集中,冬季嚴寒漫長。地形平坦,地面坡降小,地表普遍為粘土性沉積物,透水性極差;草甸和沼澤化植被叢生等種種原因致使地表常年積水或季節性積水,土壤水分過飽和,形成了還原環境,促使潛育化作用發展。

(二)土壤分布的一般規律

各土壤類型的分布不但隨地形、母質、植被的變化而異,而且在不同的區域中也有不同的組合。

生長楊、柞等林木的殘丘,發育山地棕壤;生長榛柴、胡枝子、五花的山麓坡地和漫崗發育為黑土,堆積著以粘土、砂質粘土為主的靜水植物的河流階地和高低漫灘地,有的生長楊、樺,有的生長赤楊、叢樺等及灌木和雜草類,有的生長小葉樟,其下發育為不同亞類的白漿土。河流兩岸的漫灘地上面生長小葉樟、雜類草等草甸植被,其下發育為草甸土。在以苔草類喜濕植物為主的河漫灘和階地上的封閉窪地內,多發育為沼澤土。

從區域上看,濃江、別拉洪河流域,主要分布著各類白漿土和沼澤土。只有烏蘇里江、松花江和黑龍江沿岸才可見到草甸土和潛育草甸土,並有散布在上述土壤類型中的山地棕壤和砂質棕壤。

綏濱和蘿北縣以草甸土和潛育草甸土為主,西部近山區有棕壤和白漿土,平原上也有零星砂質棕壤和草甸棕壤,只有水城子一片為沼澤土。

樺川和集賢縣主要分布著黑土和草甸土兩類土壤。而富錦、寶清、饒河縣內的撓力河流域則各種土壤齊備,隨地形、母質、植被的變化呈有規律的分布。

二、土壤的類型、數量和質量

(一)土壤類型及其數量三江平原的土壤類型及其面積見表6-14。

表6-14 土壤類型表

㈦ 誰能介紹一下黃陂縣的一些資料呀

黃陂 開放分類: 地理、武漢、湖北 『陂』字有三種讀音:bei,pi,po。念『bei』時指『陂塘』、『陂池』:念『 pi』時是專用於『黃陂』(湖北黃陂):念『po』時指『陂陀』(不平坦)。 優越的發展條件 黃陂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厚的多種資源,完備的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條件,優良的投資環境,是投資創業的一片熱土,企業發展的成功搖籃。 區位優勢獨特。黃陂與武漢市中心城區一水相依,南部近30公里沿線五橋相連。全區近半國土面積已融入大武漢的經濟繁榮圈,是武漢市外延擴張由南至北推進的唯一腹地。 各種資源豐厚。黃陂土地資源充足,是武漢市最大的土地資源儲備地;旅遊資源豐富,有距今年3500年歷史的商代遺址盤龍城,被認證為「大武漢城市之根」。有花木蘭故事得名的木蘭山、木蘭湖、木蘭川、木蘭天池和國家級森林公園—素山寺,以及日、月、星湖等為主體的947平方公里的木蘭生態旅遊區,被譽為「武漢的後花園」。有宋代理學家程頤、程顥得名的魯台「雙鳳亭」等名勝古跡、人文景觀。其中,木蘭生態旅遊區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列為《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優先投資項目,並同商代盤龍城遺址被列為武漢市「十五」重點開發項目;社會資源廣博,黃陂有「無陂不成鎮」之美譽,是湖北第一台鄉、第二僑鄉。 基礎設施完備。水電設施網路化。全區建有水廠27座,容載比合理的變電站13座,完全能滿足生產、生活需要;通訊設施現代化。實現了傳輸數字化、交換程式控制化,無線尋呼、移動通訊網路覆蓋全區;交通設施立體化。形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岱黃路、機場路、黃土路、漢施路、川龍大道、巨龍大道、318國道、市外環線等四通八達,公路運輸暢達。京廣線、京九京廣武麻連絡線、陽邏電廠鐵路專用線等境內交錯,鐵路運輸快捷。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坐落區內,空運條件優厚。境內灄水河與府河、長江航運相連,水運優勢明顯。 優厚的產業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黃陂區不斷擴大開放,著力營造優質的投資環境,積極鼓勵國內外客商投資,全區經濟實現了持續、健快速發展。2004年,全區實現本區生產總值160億元。到目前,共引進各類項目(企業)612個,引進資金總額近59億元。全區以機械及汽車零部件、建築建材業、服裝產業、冶金化工、醫葯產業、農產品及輕工食品加工等為主體的工業格局已經形成。以工程農業、高新技術農業為主體的現代化農業正在向縱深推進。以木蘭生態旅遊為主體的旅遊業產業,已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引進、開發和建設,黃陂已形成由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和天河航空城等構成的南部經濟發展帶、中部前川衛星城區和北部木蘭生態旅遊區,「一帶兩區」三大強勢板塊的開放引進接收載體。目前,這里客商紛至沓來,招商引資勢頭強勁,開發建設熱火朝天,聯動互惠效應形成,發展商機如珠誘人。 根據市委、市政府「南突北擴」和打造武漢國際航空物流港新城及發展臨空產業的戰略,「十五」期間,黃陂區的發展思路是:強力推進第二產業發展,帶動第一產業提高,促進第三產業興起。重點接納和發展的投資領域為:機械及汽車零部件、建築建材業、服裝產業、冶金化工、醫葯產業、農產品及輕工食品加工、文化旅遊業、城市基礎設施及物流業。 優質的創業環境 黃陂區堅持實施「項目興區、項目活區、項目強區」的發展戰略,不斷加大環境的創新力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安商、活商、親商的運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了鼓勵國內外客商來黃陂投資興業的政策機制和對投資客商實行了時間從快,手續從簡,賦稅從輕,服務從優的「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對外的服務機制。與此同時,在全區深入開展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實踐行活動,調動了全區人民支持招商、參與招商、服務招商的積極性,親商意識和誠信意識不斷得到加強,為客商創造了優質寬松的投資環境。 水利資源 黃陂區處於江漢河湖水網的邊緣地帶,境內河流湖泊縱橫交織,水利資源豐富。全區共有大小河流31條,河流總流長708.72公里,流域面積3504.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灄水、界河、府河和注入北湖的五條河流,多為南北流向。其中灄水河是區內最長河流,源於大別山南麓大悟縣境內,從北向南縱貫黃陂匯入長江,境內流程90.71公里。全區有水庫89座,其中大、中型水庫7座:夏家寺、梅店、院基寺、泥河、礦山、巴山寨、三姑井,總承雨面積573平方公里,總庫容量7157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4388萬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積10.22萬畝,灌溉面積68.31萬畝。主要湖泊有武湖(180平方公里)、童家湖(48平方公里)、後湖(12.9平方公里)、西湖(9.24平方公里)、什仔湖(2.5平方公里),湖泊總面積252.64平方公里,承雨面積124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0.9億立方米。 南部平原湖區先後進行了漢北河下游改道、灄水下游改道、圍墾滅螺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後建成武湖、後湖、四聯垸、什仔湖泵站。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帶,對水庫設施進行了整修加固,擴寬延伸夏家寺、梅院泥、礦巴三大灌溉系統的聯結渠道,使全區形成河湖相通,庫渠相連,北蓄南排的水利體系。總蓄水能力達96351萬立方米,控水面積1281.5平方公里,有效水量52766萬立方米。 境內地下水儲量2.2億立方米,分鬆散堆積層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鹽岩岩溶裂隙水3種主要類型。地下水溫17—24℃,礦化度低於淡水,適宜農作物灌溉。北部還有斷裂循環型地下熱水。 自然地理 黃陂區位於湖北省東部偏北,武漢市北部,地跨東徑114°09′—114°37′,北緯30°40′—31°22′。東與紅安縣、新州區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與孝感市毗連,南抵府河與武漢市城區相望,北與大悟縣交界。區境南北最大縱距10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55公里,境域周長273.5公里。國土總面積2261平方公里。 區境北依大別山南麓,南臨長江,整個地勢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西北低山區,東北丘陵區、中部崗狀平原區和南部濱湖平原區4級階梯。西北低山區海拔150—180米,全區最高點雙峰尖873.7米。東北丘陵區海拔50—150米。中部崗狀平原區海拔30—50米。南部濱湖平原區海拔20—30米,最低處為16.5米。全境有灄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個主要湖泊構成的自然水系。地貌特徵構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黃陂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年平均無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時數約1540—2180小時。由於地形復雜,各地日照時數及百分率有差異,山地陰陽坡的差異比較明顯,但基本能滿足農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間,雨量分布的時空差異較大,洪澇乾旱時有發生,對全區工農業生產影響嚴重。 境內平均氣溫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氣溫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氣溫28.4℃,有的年份出現在8月。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5.5℃,極端最高氣溫為40.7℃。 礦產資源 已初步探明可資利用的礦產資源有金礦、銅礦、磷錳礦、白雲岩、河砂、紅砂、高嶺土、石英砂岩、石英岩、礫卵石、淺粒岩、綠片岩、石英絹雲母片岩、螢石、輝綠岩、玄武岩、花崗岩及礦泉水等二十餘種。 金礦分布石門、塔耳及蔡店三地,屬小規模金礦。除石門尚未開采外,塔耳、蔡店兩地均因資金緊缺,開采一年多後停采停煉。銅礦分布在李集、長軒嶺、蔡店三地,銅的品位為0.75—3.96%之間,屬小型礦。磷錳礦系小型礦床規模,磷的工業儲量92萬噸,錳的工業儲量70萬噸。白雲岩3.56億立方米,年開采量45萬噸左右。河砂累計開采量在1億噸左右,尚未開采地段及儲量已不太多。紅砂總儲量在300萬噸以上。石英砂岩的地質儲量在1億立方米左右,石英岩地質儲量250萬噸,年開采量3萬噸。花崗岩地質儲量5億立方米,已開始少量開采和加工。綠片岩1億立方米,高嶺土總儲量220萬噸。

㈧ 什麼部門可以土壤檢測

地質可以檢測土壤,中國地質調查局為國土資源部直屬的副部級事業單位,根據國內家國土資源調查規劃,容負責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基礎信息資料,並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
中國地質調查局是地質調查、科學研究和信息服務機構,是擁有專業化地質調查隊伍的事業實體,是國家地質基礎信息資料等公益性產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是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者,通過地質調查、地學科技創新和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㈨ 北方地區的土壤是什麼

北方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

東北平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位於長內白山和大興安嶺容、小興安嶺之間,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組成,土壤為肥力最好的黑土,被譽為「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華北平原位於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淮河以北,東面瀕臨海洋。華北平原是地質歷史時期黃河、海河所挾帶的泥沙沉積作用形成的沖積平原,土壤為黃土。

(9)黃陂東北部地質是什麼士壤擴展閱讀;

北方地區的特點

1、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2、中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的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各地區差別很大,大致是沿海多於內陸,南方多於北方,山區多於平原,山地中暖濕空氣的迎風坡多於背風坡。

3、北方地區面積約佔中國的20%,人口約佔中國的40%,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居住在東北的滿族、朝鮮族等。

4、北方因緯度較高,白晝又比較長,獲得的光熱相對增多,縮短了與南方的氣溫差距,因而中國中國普遍高溫。

㈩ 東北土壤與南方土壤的區別

朋友你好!下面我來為你回答: 由南到北土壤的顏色是不一樣的。南方多為磚紅色的土壤,中部多為淺褐色的土壤,到東北大平原就變成了肥沃的黑色土壤。這些不同的顏色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決定的。
我國南方的海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南部包括台灣等地,都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因此地表風化和成土作用十分活躍,風化殼遭到雨水極其強烈的分解和淋溶,使土壤處於脫鹽和脫硅過程。象二氧化硅就很容易被淋失,只有氫氧化鐵和氫氧化鋁等物質流動性小,在土層中逐漸累積起來。由於土體受鐵質氧化物的影響,土壤顏色便以紅色為主;土壤呈酸性我國南方的海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南部包括台灣等地,都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因此地表風化和成土作用十分活躍,風化殼遭到雨水極其強烈的分解和淋溶,使土壤處於脫鹽和脫硅過程。象二氧化硅就很容易被淋失,只有氫氧化鐵和氫氧化鋁等物質流動性小,在土層中逐漸累積起來。由於土體受鐵質氧化物的影響,土壤顏色便以紅色為主;土壤呈酸性反應;有機質含量低,鹽基嚴重淋失,養分不高,土地貧瘠。但這些地區雨水豐沛,熱量充足,是發展熱帶、亞熱帶作物和熱帶經濟林果的好場所。相反,我國北方,尤其是東北,地處溫帶,氣候溫和乾燥,蒸發量大於降水量,物理和化學風化作用相對較弱,土壤處於弱淋溶狀態。地表風化殼在風化成土過程中,一些易溶性物質如氯、硫、鈉、鉀等大部分可被淋洗掉,而較難溶的硅、鐵、鋁等氫化物在風化殼中基本不發生移動。風化殼中的標志元素是鹼土金屬——鈣,它在與植物分解過程中產生的碳酸結合成碳酸鈣,在弱淋溶作用下,碳酸鈣向下淀積,形成各種形式的碳酸鈣聚積層。在人類開發前,這些地區的草原植物每年可給土壤提供每畝幾百公斤的有機物質,這些有機物中含氮素和灰分元素,由於水熱條件的限制,土壤中有機質的腐殖化過程較礦質化過程更快,這便有利於腐殖質在土壤中的積累,於是便發育成深色的黑鈣土。這種土壤有機質豐富,肥力高,而且土壤中含有豐富的胡敏酸膠體,又有鈣的凝結作用,加上草本植物強大根系的作用,使土層形成極好的團粒結構,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滿意! (本回答個性擁有,請勿復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