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察的孔怎麼堵
⑴ 地質鑽探終孔封孔方法描述
終孔前鑽探施工單位應根據地質人員提供的實際鑽孔柱狀圖和封孔要求編寫封回孔設計,經項目答負責或技術負責批准後交機台執行,對礦層,礦化段或主要構造破碎蝕變帶(包括上述各層頂底板5米之內)要用325號以上普通硅酸鹽水泥或抗硫酸鹽水泥封閉,對一般岩性的孔段用黃土封閉即可.封孔後,孔口要用水泥柱立標記.
⑵ 怎麼布置勘探孔
勘探孔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勘探孔應沿管道中線布置。當條件受限時,勘探孔移位不宜超出管道溝坑的開挖范圍;穿越鐵路、公路或河谷地段的勘探孔移位不宜偏離管道中線3m;當採用頂管施工時, 勘探孔宜沿管道走向在離管道兩邊外側各2~6m交叉布置;
2在每個地貌單元及地貌單元的交界部位、管道走向轉角處等均應布置勘探孔,在微地貌和地層變化較大的地段宜適當加密。
勘探孔間距和深度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道穿越暗埋的河、湖、溝、坑地段和可能產生流砂和地震液化的松軟土層地段,勘探孔應加密,孔距宜為30~50m,孔深宜穿過該土層並進入下部密實土層不小於3m;
2 管道穿越鐵路、公路和河谷地段,勘探孔間距以能控制地層土質變化為原則,宜採用30~100m。穿越鐵路、公路地段時不宜少於2個勘探孔;穿越河谷兩岸及河床時不應少於3個勘探孔,且河谷兩岸及河床均應布置勘探孔,孔深應達到河床最大沖刷深度以下3~5m;
3 當採取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或需對管溝基坑進行支護時,勘探孔深度應至管溝基坑底面以下5m,並滿足支護設計的要求;
4 存在承壓含水層時,勘探孔穿過承壓含水層並測量其水頭;
5 管道沿線下平面分布厚度大於2m的密實土層,且無地下水影響時,勘探孔深度至該密實土層即可;
6當進行排水箱涵、拱形砌築涵管、頂管施工勘察時,勘探孔深度應適當加深,控制性勘探孔孔深宜進入壓縮層以下1~2m。
⑶ 探水孔怎麼堵
目前已經發展了多代,目前行業里比較公認的封堵探放水孔方法比較多,思路基本一樣。比如水泥注漿封孔;聚氨酯注漿封孔;囊袋式封孔袋封孔;兩堵一注等
⑷ 地質鑽孔反水如何堵
頂漏打吧,為么要堵漏呢?打完了直接水泥封孔就完了。既然涌水就別堵了,堵也白堵,還浪費材料、時間、人力。
⑸ 關於地質勘探孔出現漏水,用什麼堵漏最好
漏水不是特別嚴重的時候用大量草、樹葉等,切碎了混合泥漿(泥漿濃度視漏水情況決定)灌入孔內,然後下鑽、掃孔。漏水特別嚴重的話就用水泥封孔,待水泥干後重新鑽進。
⑹ 關於地質勘探怎樣驗收的問題驗孔是驗收打孔深度還有驗收孔洞個數嗎
既要驗收打孔深度,也要驗收孔洞個數,還要驗岩芯採取率,傾角,記錄等
⑺ 地質勘探小口徑鑽孔遇大溶洞如何處理
鑽孔遇溶洞的處理措施。
一、首先分析一下孔壁是否穩定,會不會出現卡鑽、埋鑽情況。如果肯定不會,就進一步看看沖洗液漏失情況。如果沖洗液漏失不嚴重,可以採用降壓鑽進方法,在溶洞的底部慢慢磨出一個小孔,當小孔的深度達到0.5m左右時,就可以恢復正常鑽進。
二、如果孔壁穩定、沖洗液漏失嚴重,可採用投粘土或粘土球的方法堵水。當孔深大於15m時,粘土或粘土球是不容易到底的,可以用鑽具往下壓送。
三、如果孔壁雖不穩定,但溶洞高度不大、不會出現嚴重坍塌時,也可用投粘土或粘土球方法進行護壁。
四、如果孔壁很不穩定、溶洞高度大,可能出現嚴重坍塌和甚至報廢時,先研究一下溶洞的深度位置。如果深度不大,例如在孔深15m處,就可採用套管護壁,變徑鑽進的方法。原來是110孔徑,可下108套管,再改用89鑽具鑽進。在這里補充一句: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在復雜地區施工時,為了預防孔內事故,往往在確定開孔口徑就留了一級、甚至兩級的餘地。 @(tiPV
五、如果孔壁不穩定且溶洞深度較大,如用套管護壁,變徑鑽進方法。可能會因無法回收套管造成成本過高時,可以採用水泥漿固結後,重新鑽進的方法。為了節約時間,固孔水泥漿可以添加速凝劑,一時沒有速凝劑時,可以用食鹽。
⑻ 地質勘探的第一個孔和第二個孔的深度有出入沒有,它們之間相隔3米.
工程地質勘探孔的間距一般20~25m。如果相鄰勘探孔持力層坡度比大於10%,需要在兩個孔之專間增設勘探孔。一般沒屬有間距3m的勘探孔。在施工中,為了更好地判斷持力層的狀況,也可進行施工勘察,但那主要是查明持力層位置,不屬於一般意義的地質勘探孔。
⑼ 地質勘探孔內反水怎麼辦
如果涌水量不是很大可採用重晶石調配泥漿比重壓水,水泥固井等。
⑽ 怎麼樣封堵鑽孔
下注漿管至孔底注漿並上提注漿管至孔內滿漿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