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孔記錄表地質情況有哪些
A. 河南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數據綜合分析
馬德蕻1 徐莉1 曾濤2 劉迪1 鄭亞琳1 楊彥秋1
(1.河南省地質博物館;2.河南省地質調查院)
摘要 本文依託河南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項目的成果——河南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統計分析了地質鑽孔在全省的空間分布情況,不同勘查資質單位、不同行業、不同工作程度、不同礦種、不同鑽孔類型、不同孔深、不同年代鑽孔的分布情況,為下一步建立全省重要鑽孔資料庫打下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 地質鑽孔 基本信息 清查 資料庫 綜合分析
2011年5月17日,國土資源部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1〕31號)向各省國土資源廳下達了開展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任務。在國土資源部有關業務部門指導下,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全面部署了全省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明確了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制定了全省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實施方案,組織全省技術培訓,制定措施、統籌安排、分步實施。從2011年10月始至2012年8月止,在全省49家鑽孔保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基本查清了河南省地勘單位保管的地質鑽孔基本信息,基本掌握了全省地質鑽孔的類型、分布及數量,匯總了省鑽孔信息,建立了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為國土資源部制定全國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方案提供依據,為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地質工作更加積極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為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撐。
1 鑽孔清查基本情況
此次工作,全省共查出有鑽探工作量的項目數2020個,鑽孔總數45224個,其中信息完整的鑽孔總數39039個,缺失部分信息的鑽孔總數6185個,全省地質鑽孔清查結果詳見表1。
表1 河南省鑽孔清查基本情況表
續表
續表
對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按不同勘查資質單位、不同行業、不同工作程度、不同礦種、不同鑽孔類型、不同孔深、不同年代鑽孔的分布情況進行匯總統計,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河南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匯總表
續表
2 鑽孔清查數據綜合分析研究
通過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不僅查清了地質鑽孔資料的保管現狀和空間分布情況,同時查清了不同勘查資質單位、不同行業、不同工作程度、不同礦種、不同鑽孔類型、不同孔深、不同年代鑽孔的分布情況。在對河南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結果匯總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詳細闡述如下。
2.1 全省地質鑽孔資料保存狀況
全省有鑽孔柱狀圖的鑽孔35666個,有測井報告的鑽孔4610個,有原始記錄表的鑽孔23766個,保存岩心的鑽孔只有4503個,可見絕大部分鑽孔都有鑽孔柱狀圖,一半以上的鑽孔保管有原始記錄表,但岩心的保管情況不容樂觀,只有1.16%,加強實物地質資料的監管力度已迫在眉睫。詳見圖1、圖2。
圖1 有無柱狀圖鑽孔數統計圖
圖2 鑽孔資料狀況統計圖
2.2 全省地質鑽孔空間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數量排名前三的城市為:鄭州市16.75%,洛陽市16.68%,三門峽市14.93%,反映出主要礦產勘查區域。鑽孔較少的城市為:濟源市、漯河市、濮陽市(圖3)。本次工作范圍不包括油氣,所以沒有收集油田方面的鑽孔資料。
圖3 全省地質鑽孔分布圖
2.3 全省按勘查資質單位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主要集中在甲級勘查資質單位,佔85.39%;乙級勘查資質單位有少量,佔14.30%;還有0.31%在其他單位,詳見圖4、圖5。
圖4 按勘查資質分類鑽孔數統計圖
圖5 按勘查資質分類鑽孔長度圖
2.4 全省按行業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主要分布在三大行業局,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佔58.81%,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佔23.52%,省煤田地質局佔14.14%,建材、核工業、黃金行業只有極少鑽孔,詳見圖6。
圖6 按行業分類鑽孔數統計圖
按鑽孔總長度統計,位居第一的仍是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佔55.60%;省煤田地質局躍居第二,佔29.14%;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三,佔12.76%。這是因為煤炭勘查孔較深,單孔長度較長。詳見圖7。
圖7 按行業分類鑽孔長度統計圖
2.5 全省按工作程度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按工作程度統計,工作程度越高鑽孔數越多,鑽孔總長度越長,從少到多依次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這與地質工作各勘查階段的要求相一致。詳見圖8、圖9。
圖8 按工作程度分類鑽孔數統計圖
圖9 按工作程度分類鑽孔長度統計圖
2.6 全省按礦種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按礦種統計,金屬礦產鑽孔數占最大份額54%,能源礦產次之,佔24%;非金屬礦產17%,水氣礦產最少,佔5%。能源礦產的鑽孔長度最大,非金屬礦產次之。詳見圖10、圖11。
圖10 按礦種分類鑽孔數統計圖
圖11 按礦種分類鑽孔長度統計圖
2.7 全省按鑽孔類型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河南省是礦業大省,礦產地質勘查鑽孔數佔92.36%,礦產地質勘查鑽孔長度佔95%,水文地質鑽孔次之,這是意料之中的。從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結果看工程地質勘查鑽孔只有49個,僅佔全省鑽孔總數的0.13%,就有些不合情理了。眾所周知,近年來我省高速公路建設、地鐵建設、高層樓房建設進行得轟轟烈烈,工程地質勘查鑽孔總數遠大於此,問題是由於體制原因,工程勘察單位歷來極少向省地質博物館匯交工程地質勘查資料,導致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很難收集到這些寶貴的工程地質勘查資料,因此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里也少見工勘鑽孔蹤跡。詳見圖12、圖13。
圖12 按鑽孔類型數量統計圖
圖13 按鑽孔類型鑽孔長度統計圖
2.8 全省按孔深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歷年全省鑽孔深度主要集中在500m以淺的區間內,其中最淺孔為河南省鞏義市中孚公司伊洛河灘區水源地水文地質勘探項目的水文地質孔0.8m,最深孔為河南省鶴壁市淇濱新區地熱及二氧化碳資源普查項目的地熱勘查鑽孔3318.18m。超過2000m的三個孔均為地熱勘查鑽孔,按孔深分布情況統計詳見圖14。
圖14 按鑽孔孔深分類統計圖
2.9 全省按年代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按年代分類,「五五」、「六五」期間,即1976~1985年之間,施工鑽孔最多,鑽孔總長度最長,是個高峰期。「十一五」期間,即2006~2010年進入另一個高峰。「九五」期間,即1996~2000年是經濟低迷期,鑽孔施工極少,鑽孔總長度最短,只有580孔、134441.74m。詳見圖15、圖16。
2.10 整裝勘查區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按照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河南省首批5個地質找礦突破整裝勘查區范圍,統計每個整裝勘查區內的地質鑽孔總數如圖17。河南澠池禮庄寨-平頂山地區鋁土礦整裝勘查區內鑽孔數最多,共11974孔。山東單縣-河南商丘地區鐵礦整裝勘查(河南)整裝勘查區內鑽孔數最少,只有1071孔。5個整裝勘查區共有鑽孔數為17142孔,佔全省鑽孔總數的44%。
圖15 各五年計劃期間鑽孔數統計圖
圖16 各五年計劃期間鑽孔長度統計圖
圖17 首批整裝勘查區鑽孔數統計圖
3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3.1 存在的問題
1)由於歷史的原因及本次鑽孔基本信息清查的時間跨度大,地勘單位進行了多次的撤銷與合並,有些原來的地勘單位與現在的地勘單位的關系不清,造成一些館藏資料無法找到原地勘單位進行鑽孔清查,這些項目最後由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來完成。
2)由於個別報告年代久遠,報告陳舊,圖紙發黃褪色,模糊不清,造成鑽孔信息部分缺失或完全缺失。還有些成果地質報告內容簡單,缺失相關信息,再加上原始資料的丟失或記錄不清,無法正常錄入「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數據採集系統」庫中,只有按缺失情況上報。
3)部分老報告無鑽孔坐標,無法正常錄入。我們採用查閱相關地形圖及地質資料,聘請老專家和測繪技術人員推算出鑽孔坐標數據。
4)由於行業管理因素,導致石油、地震、海洋、水利方面的鑽孔資料收集不到,工程方面的鑽孔資料很難收集,造成此次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資料庫中這方面數據缺失。
3.2 建議
1)這次鑽孔基本信息清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完成了鑽孔基本信息的清查工作。為了使該項目資料庫成果能更准確、完善延續,在今後項目管理過程中,應加強資料匯交的監管力度,擴大匯交范圍,設法使工程、水利、地震、石油等領域的地質資料得到統一管理,使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得到很好的保護。
2)對地勘單位保存的年代久遠鑽孔資料,建議盡早進行整理並電子化。
3)岩心的保管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由省政府建立岩心庫或由生產單位、礦山自己建立相應的岩心庫單獨保存,建設地學實習基地,讓更多的地質人員能夠學到相應的地學知識。
4 成果應用
利用MapGIS軟體,將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完成的45220餘個鑽孔的坐標展示在全省行政區劃圖上,生成河南省地質鑽孔分布圖,利用鑽孔屬性幫助借閱人快速查找相關的鑽孔資料。下一步工作,在提高精度及查詢便捷度後,可應用於河南省兩權價款項目立項及各類地質找礦項目,徹底改變以往查詢擬設礦權區域附近鑽孔資料只能通過先查相關地區報告,再查所有鑽孔資料的方式,使查閱人能一目瞭然的通過該圖即可知道何處已經進行過鑽探施工,已有詳細的鑽孔資料,提高了查詢的效率及准確性,避免了不必要的鑽探施工,節省下大量資金。
5 結束語
河南作為礦產資源大省,礦產勘查地質工作程度較高,鑽孔施工幾乎覆蓋全省。特別是近十幾年,地勘基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豐碩的礦產資源勘查成果。通過對這些鑽孔基本信息的匯總集成,搶救了一批瀕危老資料,及時挽回了損失,同時也梳理了涉及鑽孔項目的資料歸屬情況。對鑽孔資料提供社會查詢利用,可以減少重復工作和資金浪費,提高地質鑽孔資料的服務利用效率,降低地質工作風險,為河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系列、權威、集成的地質資料信息產品。以地質資料增值服務為擴展,延長服務鏈,提高地質資料信息利用水平,為河南省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地質資料信息支撐。同時為建設全省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實現全國地質鑽孔資料的共享,進而為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社會經濟發展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供有效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向東,張立海,趙立鴻,高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建設及今後工作建議[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2(2).
[2]劉向東,張立海,趙立鴻,高立.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建設與信息化管理應用開發[J].地質學刊,2012(4).
[3]王斌,陳傑,張立海,林向軍.關於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服務利用的思考[J].中國礦業,2013(10).
B. 重要地質鑽孔圖表資料庫建設工作內容和方法
王斌 張立海 李傑 梁銀平 楊貴生 劉向東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鑽孔圖表資料庫建設是全國鑽孔資料庫建設的三大內容之一,是最真實的原始地質鑽孔資料信息庫,旨在利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將地質鑽孔的工程布置圖、勘探線剖面圖、鑽孔柱狀圖、樣品分析結果表以及鑽孔基礎屬性等信息,著錄建成全國統一的資料庫管理系統,並向社會提供服務利用。結合實際工作,本文介紹了鑽孔圖表資料庫建設的工作內容、方法和流程等,希望能為各省(區、市)鑽孔圖表資料庫建設工作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
關鍵詞 鑽孔 資料庫 資料 方法
0 引言
為充分了解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情況,2011年國土資源部印發了《關於開展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通知》。經統計,除油氣、海洋和放射性礦產行業外,全國保管有地質鑽孔資料的地勘單位1103個,有鑽探工作量的項目35580個,鑽孔總數958102個,總進尺約2.18×108m。為充分利用已有地質鑽孔資料,降低地質工作風險,減少重復工作,2013年國土資源部印發了《關於開展全國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的通知》,在全國組織開展了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全國鑽孔資料庫建設分為圖表資料庫、屬性資料庫和岩心圖像資料庫建設3個階段。其中,2013~2015年度重點開展鑽孔圖表資料庫建設工作。本文就鑽孔圖表資料庫建設的工作內容和方法介紹如下:
1 目標任務
按照統一的標准和要求,將應匯交、已歸檔保管且信息完整的區域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等地質工作形成的地質鑽孔工程布置圖、勘探線剖面圖、鑽孔柱狀圖、樣品分析結果表(以下簡稱「三圖一表」)以及鑽孔基礎屬性信息等資料,通過收集、整理、數字化、整合著錄等工作,建成全國統一的資料庫,並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利用。
2 工作內容和方法
2.1 收集整理地質鑽孔資料
以項目為單元,通過查找有鑽探工作量的項目的原始地質鑽孔資料,收集和整理歷史性和新匯交的地質鑽孔「三圖一表」以及保管單位、項目和鑽孔的基本屬性信息。同時,各單位應按照資料庫中各數據表著錄項的內容和要求,以表格形式做好鑽孔資料保管單位、項目和鑽孔信息的資料收集記錄卡片,以便於後續數據著錄和質量檢查。
2.2 數字化地質鑽孔資料
2.2.1 圖件數字化質量要求
按照《SZ1999001—2000 圖文地質資料掃描數字化規范》要求,利用數字化掃描或數據類型轉換方式,生成圖片格式或PDF格式的「三圖一表」。其解析度要求圖紙300dpi、文字200dpi(至少在原圖和掃描圖1:1情況下,以圖件中的各字元看清楚為准)。當柵格文件的清晰度不佳時,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解析度和其他相關參數,如門限參數、對比度、亮度等。
對於紙質「三圖一表」的掃描,應與原件的對角線誤差和邊長誤差均不得超過±0.1%,傾斜度<1%。同時,應保證掃描後彩色柵格文件的色彩要有較好的還原度,灰度柵格文件要有層次感。各掃描圖件應以文件形式進行單獨存儲。各掃描圖件在鑽孔資料庫中的編號規則為:組織機構代碼+資料檔號+圖件編號+圖片順序號。
2.2.2 地質鑽孔資料的數字化方法
(1)紙質地質鑽孔資料的數字化
對於紙質地質鑽孔「三圖一表」,按照圖件數字化質量要求,掃描生成JPEG等圖片格式或PDF格式電子文件。對於一次掃描不能完成的比較大的單個圖件,可分割幾次進行掃描。經多次掃描形成的多個柵格圖件文件,可以拼接;也可以不拼接,保留其原始性。其中,在掃描之前,應對紙質圖件進行修整、分類和組織編排等工作。
(2)電子類地質鑽孔資料的數字化
對於2013年1月1日以前匯交的電子類地質鑽孔資料,各省級地質資料館可利用商業軟體或匯交人開發的專業軟體中的功能,將地質鑽孔「三圖一表」進行數據類型轉換,生成JPEG等圖片格式或PDF格式電子文件。對於無法轉換的,應查找紙質原始地質鑽孔資料,按照紙質地質鑽孔資料的掃描方法進行數字化。
對於2013年1月1日以後新匯交的電子類地質鑽孔資料,匯交人應利用商業軟體或自己開發的專業軟體將地質鑽孔「三圖一表」進行數據類型轉換,或者掃描數字化,生成JPEG等圖片格式或PDF格式電子文件,並以單獨文件形式進行存儲後進行匯交。
2.3 著錄重要地質鑽孔圖表資料庫
利用地質鑽孔數據採集系統(以下簡稱「採集系統」),將地質鑽孔信息著錄到鑽孔圖表資料庫有兩種方法,一是在Excel表中進行錄入,然後導入到採集系統中;二是直接利用採集系統,依次錄入保管單位、項目和鑽孔基本信息。系統界面如圖1所示。
對於2011年已建立的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資料庫,經經緯度坐標轉換後,可直接導入到採集系統,無須重復錄入。導入完成後,只需在採集系統的項目信息表中補充工程布置圖及其數量、勘探線剖面圖及其數量、樣品分析結果表及其數量、密級等7個屬性項內容;鑽孔基礎信息表中補充勘探線號、孔口高程、鑽孔柱狀圖及其數量等4個屬性項內容。
圖1 地質鑽孔數據採集系統主界面
2.4 檢查地質鑽孔數據
地質鑽孔數據質量檢查分為自查、互查和抽查3個階段。具體要求如下:一是著錄人應按照著錄一條自查一條的原則,對照《地質鑽孔資料信息記錄卡》及時開展,並做好工作日誌(表1)和數據質量自查記錄(表2),數據自查率為100%;二是各單位項目組應以錄入鑽孔數量或者時間為單位,及時開展互檢工作,重點對屬性項內容的准確性、完整性和規范性,以及「三圖一表」錄入數量和圖片質量等進行檢查,並做好數據質量互查記錄(表2),數據互檢率為100%;三是各省級技術支撐單位應對各地勘單位提交的鑽孔圖表資料庫中各數據表中的必填項、有邏輯關系的欄位(如項目結束時間與終孔日期等)、需要利用其進行檢索查詢和統計分析的欄位(如保管單位、行業部門等)等進行100%檢查,並至少對資料庫中15%的鑽孔對照原始地質資料和《地質鑽孔資料信息記錄卡》,進行鑽孔數據的完整性、准確性、規范性,以及「三圖一表」數量和質量等抽查工作,要求錯誤率低於0.3%;四是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以下簡稱「實物中心」)負責對31個省(區、市)提交的資料庫中15%的鑽孔進行數據質量抽查工作。
表1 地質鑽孔數據採集工作日誌表
表2 地質鑽孔數據採集質量檢查記錄表
2.5 提交成果
利用採集系統中的「數據完整上報」、「數據默認備份」或「數據導出備份」等功能,生成.7z格式的壓縮文件進行上報。鑽孔圖表資料庫上報不得採用互聯網方式,應選用移動硬碟或光碟向上級部門進行成果提交。
3 工作職責和流程
全國鑽孔資料庫建設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作,需要在政府部門和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順利完成。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督導下屬各單位開展鑽孔資料庫建設工作。其他各單位工作職責和流程如下:
3.1 實物中心工作職責和流程
實物中心負責全國鑽孔資料庫建設的技術支撐、業務指導和咨詢服務工作,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實物中心工作流程圖
3.2 各省級技術支撐單位工作職責和流程
各省級技術支撐單位負責本省(區、市)鑽孔資料庫建設的技術支撐、業務指導和咨詢服務工作,工作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各省(區、市)技術支撐單位工作流程圖
3.3 各地勘單位工作職責和流程
各地勘單位負責完成需要由本單位補充掃描的地質鑽孔「三圖一表」的建庫工作,並負責建立本單位鑽孔圖表資料庫。其工作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各地勘單位工作流程圖
4 其他問題
1)對於冶金行業歷史性的地質鑽孔資料中沒有鑽孔柱狀圖的,可以掃描《原始地質鑽孔編錄信息表》替代鑽孔柱狀圖進行錄入。
2)對於「孔口高程」在原始地質資料中無法找到的,可根據具有等高線的平面地形地質圖、工程布置圖或實際材料圖等相關資料,測量估算出高程值,並在備注中註明。
3)對於鑽孔坐標為地方坐標的,應統一轉換為經緯度坐標進行填報。同時,地方坐標的原始數據也應填報。地方坐標轉換為經緯度坐標的方法為:①具有鑽孔坐標所對應國家坐標的礦區原點坐標的,則可利用簡單公式得到:X=X0+α,Y=Y0+b。②沒有鑽孔坐標所對應國家坐標的礦區原點坐標的,可查找其平面地形地質圖、工程布置圖等相關資料或其他地形地質圖,通過比照的方法,直接讀取相應鑽孔的坐標(地形圖等圖件上的坐標為國家坐標的)或通過選取公共點的方式建立地方坐標和國家坐標之間的關系,測量估算出該點的坐標,然後將其轉換為經緯度坐標,並在備注中註明為估算坐標。③沒有鑽孔坐標所對應國家坐標的礦區原點坐標的,也沒有平面地形地質圖,則應查找項目設計、該礦區開展過的其他工作資料、鑽孔位置的文字描述等,如有此類資料,則參照方法①、②進行處理。經查找無以上資料的,可利用該礦區中心點的經緯度坐標作為此項目所有鑽孔的坐標,並在備注中註明。
C. 地質勘探鑽孔編錄描述的詳細資料誰有啊
網上有個《岩土工程勘察規范》上面有教你怎麼描述這些的
D. 鑽孔工程地質信息記錄表
地質鑽孔資料庫中鑽孔工程地質信息記錄表見表5.10。
E. 工程地質鑽孔勘探怎麼記錄
記錄地層、深度、標貫動探等!
F. 水文鑽孔排查記錄中的孔內狀況是什麼意思
在地質勘查工作中,利用鑽探設備向地下鑽成的直徑較小深度較大的柱狀圓孔,又稱鑽井。鑽探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地下水的鑽孔直徑較大些。鑽孔直徑和深度大小,取決於地質礦產埋藏深度和鑽孔的用途。
鑽孔各部位的名稱如圖所示。鑽孔起始部位稱孔口,側部稱孔壁,底部稱孔底。鑽孔的直徑D簡稱孔徑,孔口直徑稱開孔口徑,孔底直徑稱終孔直徑。從孔口至孔底的距離H稱鑽孔深度,簡稱孔深。鑽孔的某一段稱孔段。
鑽孔的功用:
①獲取第一手地下地質實物資料,即從鑽孔取出岩心、礦心、岩屑或液、氣態
地質鑽孔
樣品,必要時從孔壁補取側壁岩樣礦樣;
②作為地球物理測井的通道,獲取岩礦層各種地球物理信息;
③作為人工通道觀測地下水層水文地質動態;
④有的鑽孔可探采結合,開采地下水、地熱、油氣等。
鑽探工程已廣泛用於國民經濟許多部門,按用途,鑽孔可分為如下幾類:
①地質普查或勘探鑽孔,用於了解地質構造、找礦或探明礦產儲量;
②水文地質鑽孔,勘察地下水文地質情況;
③水井,為工業、農業、國防及生活而開發利用或補給地下水資源並有充實水文地質資料作用;
④工程地質鑽孔,勘察或為建築廠基、壩址、水庫、橋梁及道路等探明工程
地質鑽孔基礎狀況;
⑤石油鑽井,勘查和開發石油、天然氣;
⑥地熱鑽孔,勘探和開發地下熱水與蒸氣資源;
⑦工程基礎施工鑽孔,為加固處理建築工程基礎而應用的基礎樁或管樁所施工的鑽孔;
⑧開發鑽孔,開采地下鹵水、溶解岩鹽、硫磺、燃燒氣化地下煤炭等;
⑨采礦或隧道等工程的輔助鑽孔,采礦或隧道施工時為通風、排水、探水、探氣、凍結、運輸以及建築和通訊安裝管線、爆破、取樣、灌漿等所施工的鑽孔。
G. 鑽孔地質綜合表
地質礦產資料庫鑽孔地質綜合表見表2.7。
表2.7 鑽孔地質綜合表
本表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為岩 (礦) 石分層地質描述記錄,後一部分為標志面描述記錄。數據項說明如下:
(1) 項目編號: 與表2.3 中填寫一致。
(2) 鑽孔編號: 與表2.4 中填寫一致。
(3) 層號: 指進行某一地層岩性描述的序號。
(4) 孔深: 指描述岩層在鑽孔內的頂、底部深度,單位為 m。
(5) 層厚: 指所描述層的厚度,描述層在鑽孔內的頂深度與底深度之差,單位為 m。
(6) 岩礦心長度: 指所描述地層的岩心長度,單位為 m。
(7) 採取率: 指描述層的層採取率。即層岩心長度/層進尺 × 100% 。
(8) 岩 (礦) 石名稱: 指描述層的主要岩性,填寫岩石的漢字名稱。
(9) 花紋代碼: 用於表示該層岩性的花紋圖形。與表2.8 的代碼一致。
(10) 地層單位或侵入岩期次: 地層單位描述到界、系、統,見 GB /T 9649,侵入岩期次見 DZ/T0146。
(11) 層位: 指描述層所處的層位,即與地層單位或侵入岩期次有關的層位,見 GB /T 964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段、層自行定義。
(12) 地質描述: 指描述層位的岩石岩性、構造痕跡等。
(13) 接觸關系: 指層之間的關系。即本層與其上一層的接觸關系或與岩體的關系。按 GB/T 9649 GZBD 項下代碼填寫。
(14) 簡易水文: 指鑽孔的水文情況描述,包括鑽孔水位深度、靜止水位、下鑽前後水位,沖洗液消耗量、沖洗液性質,泥漿密度 (g/cm3) 、泥漿黏度等。
(15) 名稱: 指標志面的名稱。
(16) 孔深: 指標志面在鑽孔內出現的深度,單位為 m。
(17) 夾角: 指標志面與岩心軸的夾角,單位為 (°) 。
(18) 備注: 包括掉鑽具、塌孔、掉塊、埋孔、涌水、漏水、縮擴孔徑、逸氣、涌沙等現象發生的層位、深度情況的簡要說明。
(19) 編錄人: 指鑽孔綜合編錄人員的姓名。
(20) 編錄日期: 指鑽孔綜合編錄的日期。
(21) 檢查人: 指對鑽孔綜合編錄進行檢查的人員姓名。
(22) 檢查日期: 指對鑽孔綜合編錄表進行檢查的日期。
H. 鑽孔地質記錄表
地質鑽孔資料庫中鑽孔地質記錄表見表4.4。
表4.4 鑽孔地質記錄表
表4.4由3部分組成,分別對地層特徵、岩石特徵和簡易水文情況進行了描述。數據項說明如下:
(1)鑽孔編號:同表4.3中第一項。
(2)鑽孔號:同表4.3中第三項。
(3)層號:指進行某地層岩性描述的序號。
(4)層位或侵入時期:沉積岩層的地質年代或侵入岩的侵入時期代碼(CB04)。
(5)分層深度:岩層在鑽孔內底部的深度,單位為m。
(6)岩石地層單位名稱:經地層對比劃分的岩層名稱,按照各省地層清理成果填寫漢字名稱。
(7)岩層傾角:描述岩層的傾斜角,單位為(°)。
(8)岩層厚度:描述岩層的厚度。描述層在鑽孔內的頂深度與底深度之差,單位為m。
(9)接觸關系:描述層與下伏地層之間的地質接觸關系。即,本層與其下一層的接觸關系(CB01—18)。
(10)岩礦心長度:所描述地層的岩(礦)心長度,單位為m。
(11)採取率:描述層的層採取率。即,層岩(礦)心長度/層進尺×100%。
(12)岩石名稱:描述岩層主要岩石名稱。
(13)花紋代碼:用於表示該岩層岩性的花紋圖形。
(14)岩性描述:描述層的岩性特徵、構造特徵和變質特徵等。
(15)補充說明:包括掉鑽具、塌孔、掉塊、埋孔、涌水、漏水、縮擴孔徑、逸氣、涌沙等現象發生的層位、深度情況的簡要說明。
(16)測點地面高度:水文測量點的地面高程值,單位為m。
(17)地下水位高程:鑽孔地下水位的海拔高程值,單位為m。
(18)靜止水位:鑽孔地下水靜止水位的高程值,單位為m。
(19)沖洗液消耗量:鑽孔清洗液的使用量。
(20)泥漿比重:鑽孔使用泥漿的密度,單位為g/cm3。
(21)編錄人:鑽孔記錄編錄人員的姓名。
(22)編錄日期:鑽孔編錄的年、月、日。
(23)檢查人:對鑽孔記錄編錄表進行檢查的人員姓名。
(24)檢查日期:對鑽孔記錄編錄表進行檢查的年、月、日。
I. 工程勘察野外鑽探,地質記錄表要什麼記錄
這個叫地質鑽探編錄,都是系統的,一兩句話是說不清楚的。內 工程地質勘探施工包含容以下五項: ①搜集研究區域地質、地形地貌、遙感照片、水文、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已有資料,以及工程經驗和已有的勘察報告等; ②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 ③工程地質...
J. 我想問一下公路工程的鑽孔記錄表,是按台班寫內業還是按每層地質寫啊,按台班多長時間一班
岩土施工的一般都是12小時一班。一般的,加鑽桿的那種每加根桿記一次,沖擊鑽或旋挖按地層記錄,按台班記錄的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