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流沙地質基槽怎麼挖

流沙地質基槽怎麼挖

發布時間: 2021-02-09 04:54:13

⑴ 什麼是基槽開挖

基槽(基坑)開挖就是設置管井井點降水,以利開挖人員和機械作業及土體裝卸運輸。頂層6.0m以內用長臂挖掘機開挖,開挖過程中坑內用小型裝載機配合,將遠離挖機的土方推至挖機的工作范圍內。

基坑開挖方法因基坑土質不同而不同,根據經驗,按路基土質類型,基坑開挖方法有以下幾種:

硬土類包括土夾石、硬土、砂岩、風化石等,這類土質密實,自結合力強,可採用坑的辦法開挖基坑。非雨季人工開挖不會塌方,不需坑壁支撐防護。

碎石類包括石夾土、碎石、填方土等,這類土質自結合力不均勻,穩同性較差,適應於挖小坑、局部支撐的方法。

流沙、高水位土質類宜採用鋼筋混凝土防護圈進行施丁,類似沉井法。採用此法可節省木材,經濟、可靠,便於施工。

堅石、次堅石類採用控制爆破法。當採用法蘭盤支柱時,只需按要求鑽孔灌注錨栓。

(1)流沙地質基槽怎麼挖擴展閱讀

在軟土地區開挖基坑(槽)時,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施工前必須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0.5~1.0 m後,方可開挖。降水工作應持續到回填完畢。

(2)施工機械行駛道路應填築適當厚度的碎石或礫石,箱(板)或梢排等。地下水位應降低至基坑底必要時應鋪設工具式路基

(3)相鄰基坑(槽)開挖時,應遵循先深後淺或同時進行的施工順序,並應及時做好基礎。

(4)在密集群樁上開挖基坑時,應在打完樁後間隔一段時間,再對稱挖土。在密集群樁附近開挖基坑(槽)時,應採取措施防止樁基位移。

(5)挖出的土不得堆放在坡頂上或建築物(構築物)附近。

⑵ 基槽開挖的步驟

1、基槽開挖步驟:
(1)放線,先放出槽底寬度的兩條線,再放兩邊的放內坡線。
(2)按底寬線挖出矩形槽容。
(3)按放坡線修出邊坡。
2、基槽是指槽底寬度在3米以內,且槽長大於3倍槽寬的為基槽.基坑和基槽都是用來建築建築物的基礎的,只是平面形狀不同而已.基坑是方形或者比較接近方形;,基槽是長條形狀的,而且有時候比較長。

⑶ 溝槽開挖如何處理流砂土質

如果開挖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上,旁邊又不緊鄰需要保護的重要道路、專管線、建構築物屬,可以直接開挖,開挖加寬一些,並快速施工墊層,這樣即便坍下來一些土方,可以及時清理,不影響溝槽內施工。如果開挖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或者地下水位豐富,或者緊鄰重要道路管線、建構築物等,則可以採用井點降水後開挖,或者打鋼板樁支護。總之一個原則,要麼降水,要麼截水,施工要快

⑷ 人工挖孔樁基流沙地層如何施工

人工挖孔樁基開挖時,如遇細砂、粉砂層地質,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極易形成流砂,嚴重時會發生井漏,造成質量事故,因此要採取有效可靠的措施。
1)、流砂情況較輕時,可縮短這一循環的開挖深度,將正常的1米左右一段,縮短為0.5米,以減少挖層孔壁的暴露時間,及時進行護壁混凝土灌注。當孔壁塌落、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樁孔時,可用紡織袋土逐漸堆堵,形成樁孔的外壁,並控制保證內壁滿足設計要求。
2)、流砂情況較嚴重時,常用辦法是下鋼套筒,鋼套筒與護壁用的鋼膜板相似,以孔外徑為直徑,可分成4~6段圓弧,再加上適當的肋條,相互用螺栓或鋼筋環扣連接,在開挖0.5米左右,即可分片將套筒裝入,深入孔底不少於0.2米,插入上部混凝土護壁外側不小於0.5米,裝後即支模澆注護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後流砂仍上涌,可採取突擊挖出後即用混凝土封閉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結後,將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鑿以形成樁孔。也可用此種方法,應用到已完成的混凝土護壁的最下段鑽大,使孔位傾斜至下層護壁以外,打入漿管,壓力澆注水泥漿,提高周圍及底部土壤的不透水性。
3.跳挖降水:臨近能挖的孔先挖並藉此孔相當一個降水井,以至小區域內地下水位下降(約5~7天),而後挖難度大的孔。
4.回填砂法:涌泥,流砂的孔先回鎮砂(約1~2天)使孔周的流塑性土體排水固結.等土體重新穩定後再繼續開挖。

⑸ 基槽驗收,驗收什麼

建築基槽開挖結束後,需要對其實際情況與勘測結果比較,並對基槽開挖的專質量進行檢驗。 其具體屬工作包括:
1、對基底的土質類別及狀態進行鑒別,判斷其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2、檢查基底是否有不良土質存在,如淤泥、暗河流沙、鬆土坑、洞穴等。
3、檢查基底土質是否擾動。
4、基槽驗收應由承包商、設計單位、勘察單位、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五方代表共同參與進行,並請質量監督站抽查。對土質有爭議的,可到法定檢驗部門檢驗鑒定,經檢驗符合要求後,填寫驗收意見及簽證。

地基驗槽尚應檢查下列資料:
工程地質資料;
基礎工程施工圖及有關設計變更;
施工組織設計的土方施工部分;
地基不良土記錄及處理方案和驗收資料。

⑹ 開挖基坑時遇流沙怎樣處理

盡量減少基坑露天天數,盡快進行回填。
採用深基坑降水、井點降水、真空降回水與迴流,及時抽答走地下水。
拓展介紹:
基坑在基礎設計位置按基底標高和基礎平面尺寸所開挖的土坑。開挖前應根據地質水文資料,結合現場附近建築物情況,決定開挖方案,並作好防水排水工作。開挖不深者可用放邊坡的辦法,使土坡穩定,其坡度大小按有關施工程規定確定。開挖較深及鄰近有建築物者,可用基坑壁支護方法,噴射混凝土護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採用地下連續牆和柱列式鑽孔灌注樁連鎖等方法,防護外側土層坍入;在附近建築無影響者,可用井點法降低地下水位,採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區可採用天然冷氣凍結法開挖等等。

⑺ 基坑為流沙坑怎麼處理

盡量減少基坑露天天數,盡快進行回填。
採用深基坑降水內、井點降水、真空降容水與迴流,及時抽走地下水。

拓展介紹:
基坑在基礎設計位置按基底標高和基礎平面尺寸所開挖的土坑。開挖前應根據地質水文資料,結合現場附近建築物情況,決定開挖方案,並作好防水排水工作。開挖不深者可用放邊坡的辦法,使土坡穩定,其坡度大小按有關施工程規定確定。開挖較深及鄰近有建築物者,可用基坑壁支護方法,噴射混凝土護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採用地下連續牆和柱列式鑽孔灌注樁連鎖等方法,防護外側土層坍入;在附近建築無影響者,可用井點法降低地下水位,採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區可採用天然冷氣凍結法開挖等等。

⑻ 開挖流沙地質鐵塔基礎有哪些方法

先在地上打入一些工字鋼,長度超過坑基的深度,在挖掘的過程中一邊挖,一邊在工字鋼上掛木板,打好基礎再把工字鋼拉出來。 還有現在冬天使用冷凍法施工成本會低一些,把蒸發器管子插入坑基周圍即可。

⑼ 施工中遇到流沙怎麼處理

施工中遇到流沙(即為流砂),一般將現實情況上報設計單位,請設計單位根據情況作出調整或變更。

處理流沙的方法:

土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流沙。如果改變動水壓力的大小和方向,或者設法改變沉井刃腳外圍上下土質物理力學性質,又可將流沙轉變為穩定土。在沉井施工中處理流沙的途徑有3種:

一是設法減小動水壓力,

二是設法使動水壓力向下,

三是化學固結形成防滲帷幕。

(9)流沙地質基槽怎麼挖擴展閱讀:

防治流砂的措施:

由於在細顆粒、鬆散、飽和的非粘性土中發生流砂現象的主要條件是動水壓力的大小和方向。當動水壓力方向向上且足夠大時,土轉化為流砂,而動水壓力方向向下時,又可將流砂轉化成穩定土。因此,在基坑開挖中,防治流砂的原則「治流砂必先治水」。

防治流砂的主要途徑有,減少或平衡動水壓力;設法使動水壓力方向向下;截斷地下水流。其具體措施有

(1)枯水期施工法。枯水期地下水位較低,基坑內外水位差小,動水壓力小,就不易產生流砂。

(2)搶挖並拋大石塊法。分段搶挖土方,使挖土速度超過冒砂速度,在挖至標高後立即鋪竹、蘆席,並拋大石塊,以平衡動水壓力,將流砂壓住。此法適用於治理局部的或輕微的流砂。

(3)設止水帷幕法將連續的止水支護結構(如連續板樁、深層攪拌樁、密排灌注樁等)打人基坑底面以下一定深度,形成封閉的止水帷幕,從而使地下水只能從支護結構下端向基坑滲流,增加地下水從坑外流人基坑內的滲流路徑,減小水力坡度,從而減小動水壓力,防止流砂產生。

(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即採用井點降水法(如輕型井點、管井井點、噴射井點等),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底面以下,地下水的滲流向下,則動水壓力的方向也向下,從而水不能滲流入基坑內,可有效防止流砂的發生。因此,此法應用廣泛且較可靠。

此外,採用地下連續牆、壓密注漿法、土壤凍結法等,阻止地下水流人基坑,以防止流砂發生。

⑽ 管道溝槽開挖出現流砂處理的最好方法

您好,這需要找專業人士去現場指導,需要看現場的地形,給出具體的施工方案才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