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沙灘是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沙灘是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發布時間: 2021-02-09 04:49:50

Ⅰ 南丹山是由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地質作用復有兩大分類制: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重力、化學作用使地表平坦。
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南丹山平均海拔約500米,是珠三角唯一的亞熱帶雨林,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風化作用強烈,土壤營養貧瘠,其風化殼較厚。南丹山地理位置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Ⅱ 求圖示地質地貌景觀名稱,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

圖示地質地貌景觀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系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專質混合不均勻膠屬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 主要是礫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貌特徵。

Ⅲ 海南島是由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生斷陷形成的島嶼。
早古生代時(距今5.7億年前—4.4億年前),雷州半島與海南島地區是一個沉降帶。加里東造山運動使雷瓊地區上升成陸,形成以北東方向為主的一系列斷裂褶皺帶,使早古生代沉積的地層發生了質變。到晚古生代(距今4.4億年前— 2.3億年前),海南島陸塊相對穩定。但印支運動又促使岩漿活動強烈,形成現在海南島廣泛分布的花崗岩體,構成了山地,也築成了海南島的基礎。後來的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又使這個花崗岩穹窿發生強烈的斷裂,形成幾條大的東西向斷裂帶,使斷裂以南大約三分之二的區域抬升,稱為海南構造隆起,且1億多年以來一直在上升;斷裂以北發生下陷,稱為雷瓊凹陷。然而,在第四紀以前(250萬年前),海南島和雷州半島還連在一起,在地質構造上屬華夏地塊的延伸部分。到了大約更新世(距今250萬年前—l.5萬年前)中期,由於火山活動,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發生了斷陷,變成了瓊州海峽,才使海南島與大陸分開。以後海平面多次升降又使海南島與大陸多次分離和相連,到第四紀冰期結束,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才形成瓊州海峽和海南島現在的形態。
地質構造運動引起的海南構造隆起是海南島中部不斷抬升,逐漸形成了現在海南島的地貌特徵;山地位於中央,丘陵、台地、平原依次環繞四周。海南島平均海拔12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佔全島的25%,100米以上的平原、台地佔三分之二。

參考網路:海南島。

Ⅳ 什麼事地質作用內、外力地質作用是怎樣改造地球的

一、地質作用的概念
引起地殼組成物質,地殼構造,地表形態等不斷的變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稱地質作用。地質作用按照能量的來源不同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二、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內力作用主要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其中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中的火山活動會影響地表形態。
1、火山活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處於地下深處的岩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有時候會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如果岩漿是沿著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寬廣的玄武岩高原,如哥倫比亞高原。如果岩漿是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往往會形成火山,如我國長白山的主峰。
2、地殼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按照地殼運動的方向和性質,可以將其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水平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岩層沿平行於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它使岩層發生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常在地表形成綿長的斷裂帶和巨大的褶皺山脈。垂直運動是指組成地殼的岩層作垂直於地球表面方向的運動,即上升或下降運動。它使岩層發生大規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勢的起伏變化和海陸變遷。
總之,內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陸與洋底、山脈與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三、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外力作用主要表現風化、侵蝕、搬運、堆積作用。
1、風化作用:在溫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響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經常發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塊或砂粒,這種作用叫風化作用。風化作用產生的岩石碎塊或砂粒堆積在原地,為其他外力作用創造了條件。
2、侵蝕作用:水、冰川、空氣等在運動狀態下也可以對地表岩石及其風化產物進行破壞,稱為侵蝕作用。侵蝕作用常使被侵蝕掉的物質離開原地,並在原地形成侵蝕地貌。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斷地擊打、侵蝕岩壁,使其後退,常形成陡崖。在高緯或高山地區,冰川在運動過程中不斷地侵蝕底部岩石和側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
3、搬運作用:風化或侵蝕作用的產物在風、流水、冰川等的搬運作用下,可以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搬運作用為堆積地貌的發育輸送了大量物質。
4、堆積作用:在搬運過程中,如果外力減弱或遇到障礙物,被搬運的物質堆積下來,形成堆積地貌。在沙質海岸,波浪在向海流動的過程中,由於速度逐漸減慢,會將大量的沙子堆積在海岸地帶,形成沙灘。在沙漠地區,在風向比較固定的風力作用下,沙粒往往堆積形成狀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總之,外力通過風化、侵蝕作用不斷地對地表形態進行破壞,並把破壞了的物質從高處搬運到低處堆積起來,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於平緩。

Ⅳ 鼓浪嶼上的岩石主要的地質作用是什麼

A、海蝕地貌常有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柱、海蝕平台和海蝕拱橋(海浪版作用一般在石質海岸分布明顯)權.鼓浪石是鼓浪嶼西南沙灘上屹立著的一塊巨岩,中間有一個大岩洞,潮漲潮落,海浪會拍打這個岩洞,可以判斷這個過程是海浪的侵蝕作用,故正確;
B、風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堅硬岩石、礦物與大氣、水及生物接觸過程中產生物理、化學變化而在原地形成鬆散堆積物的全過程.風力侵蝕作用形成風蝕蘑菇和風蝕窪地.風力作用一般在乾旱半乾旱地區表現顯著,故不符合題意;
C、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故不符合題意;
D、流水侵蝕作用常常形成溝谷(v型)、瀑布和峽谷,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D.

Ⅵ 為什麼大連的海邊都是石灘沙灘或石灘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溫度緯度還是洋流什麼的原因

石灘或沙灘是多種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海浪侵蝕,河流侵蝕堆積,海水頂托作用等。至於石灘是和沿海本身的地質有關。如果基岩比較硬,它就難以被侵蝕,表層土被沖走,裸露出來就是石灘啦

Ⅶ 從地質作用分析多島海的成因

海島共有5種類型,而它們的形成方式各有不同。

構造島

日本小笠原群島

由於地殼運動和板塊移動,有些陸地在海中被擠了出來,就形成了島嶼,比如日本諸島就是太平洋板塊和大西洋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日本因為處於兩個板塊交接地帶,所以火山地震發生頻次較多。

堆積島

心形島

堆積島是由海洋中的動植物死後堆積而成,最常見的就是珊瑚島了,比如澳大利亞周圍的珊瑚島。

沖積島

沖積島是在大江大河口處沖積而形成的島嶼。我國的第三大島——崇明島就是這個類型的典型代表。

侵蝕島

侵蝕島

侵蝕島是因海水侵蝕而形成的島嶼,大多靠近大陸邊沿地帶,非常小。我國福建省沿岸就有很多這樣的島嶼。

冰磧島

冰磧島是由冰川在作用過程中所挾帶和搬運的碎屑構成的堆積物組成的島嶼,主要分布在北歐大西洋沿岸。

海島的形成主要有五種方式。第一是構造島,地殼運動,板塊移動形成的島嶼,比如日本諸島就是太平洋板塊和大西洋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處於板塊交接地帶,多火山地震;第二是堆積島,海裡面的動植物死後堆積而成,如澳大利亞周圍的珊瑚島;第三是沖積島,在大江大河口出沖積而形成的島嶼,我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就是典型代表;第五是侵蝕島,因海水侵蝕而形成的島嶼,多靠近大陸邊沿地帶,非常小,我國福建沿岸多分布;第五是冰磧島,由於冰川活動形成的島嶼,主要分布在北歐大西洋沿岸。

是什麼力量造就了這些島嶼?盡管海島面貌千姿百態,人們仍然能夠找 到其中的規律。它們萬變不離其宗,或是從大陸分離出來,或是由海底火山 瀑發和珊瑚蟲構造而成。前者姓「陸」,地質結構與附近大陸相似;後者姓 「海」,地質構造與大陸沒有直接聯系。據此,海島分成大陸島、火山島、 珊瑚島、沖積島四大類型。大陸島 它是大陸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島嶼。世界上比較大的島基本 上都是大陸島。它的形成有三種原因:一是地殼運動,中間接合部陷落為海 峽,原與大陸相連的陸地被海水隔開,成了島嶼。世界最大的格陵蘭以及伊 里安、加里曼丹、馬達加斯加等島,世界最著名的日本列島、大不列顛群島、 馬來群島等島群,我國的台灣島、海南島,都是這樣形成的。二是冰磧物形 成的小島。遠古冰川活動時期,冰川夾帶大量碎屑在下游堆積下來,後來氣 候回暖,冰川消融, 海面上升,冰磧堆未被淹沒,成了島嶼。挪威沿岸、波 羅的海沿岸、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交界處沿岸的小島,就是這樣形成的。三是 海蝕島。它非常靠近大陸,兩者高度一致,僅僅中間隔著一道狹窄的海峽; 那海峽是海浪經年累月沖蝕的結果。這類島嶼為數不多,面積也很小。火山島 它是海底火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島貌峻拔,與大陸島、珊瑚島有明顯的不同。當初,火山隱沒水下,經過不斷噴發,岩漿逐漸堆積,終於 高出水面。世界海底山脈最高峰的冒納開亞火山,就是火山島夏威夷島的主 峰,其海拔高度 4, 205 米,水下部分還有 5, 998 米,總高 10,203 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 1, 355 米!世界第十八大島、面積為 10. 3萬平方公里的冰島,是上千個海底火山噴發聚成的大島。夏威夷群島成直線 排列,是一列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阿留申群島成弧形排列,是成列環狀海 底火山噴發而成的。珊瑚島 它只存在於熱帶、亞熱帶海域。在海底丘地或海底山脈山脊上,有大量珊瑚蟲營巢生活,同其他殼體動物構成龐大的石灰質巢體。舊的 死亡,新的又在殘骸上繼續生長,不斷向海面推進。在最適宜的條件下,一 千年才能長高 36 米,長到海水高潮線就停止生長了。大海幾經滄桑,或地殼 上升,或海水下降,珊瑚礁露出水面便成了島嶼。全球珊瑚礁的面積達 2,700 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歐洲、南美洲面積的總和,但其絕大部分沒於水下, 出露為島的面積並不多。太平洋的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印度洋的馬爾 代夫,我國的南海諸島,都是典型的珊瑚島。沖積島 它位於大河的出口處或平原海岸的外側,是河流河沙或海流作 用堆積而成的新陸地。世界最大的沖積島馬拉若島,是世界第一大河亞馬遜 河的河口島,面積 4. 8 萬平方公里,列為世界第三十大島。我國長江口的崇 明島、長興島,黃河口的孤島,都是沖積島。加拿大東岸的塞布爾島,美國 東岸的哈特拉斯角,我國的蘇北沙洲,都是海流加上風力堆積而成的沙灘, 位置不固定,成為航行的危險區。除上述大自然形成的四類海島外,人們還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築造了人工 島嶼。這類島嶼為數不多,面積極小,但經濟意義很大,前景可觀。今後還將擺脫泥沙島的窠臼,構築巨大的鋼鐵浮體,在海上建設工廠、展覽館、公 園、旅館以至整個城市,大大擴展人類活動的基地。海島有消有長。有些在火山、地震、水流或人力破壞下縮小或消失了; 有的則在擴大,有的海域冒出了新島。珊瑚島倘能得到良好的保護,一般都 能緩慢擴大面積,可惜不少珊瑚礁已被采來建房、築路或燒石灰,使珊瑚蟲 千百年的勞動成果毀於一旦。荊冠海星是珊瑚礁的大敵,世界上已有 10%左 右的大環礁給它吃掉了;有的島嶼下面被挖空,地面塌陷。人類應該像滅蝗 一樣來撲滅荊冠海星。海底火山瀑發,常常給人類增添一些新島。1973 年, 日本一座 0.08 平方公里的西之島附近海底火山瀑發,堆出一個比舊島大三倍 的新島,最終連在一起。冰島南岸 32 公里外 122 米深的海底,1963 年火山 爆發,到 1967 年共噴出 7,000 萬立方米碎屑,流出近 3,000 萬立方米岩漿, 造出一座 2.8 平方公里、海拔 178 米的新島——蘇爾特塞島。

Ⅷ 永暑礁形成的地質作用是什麼

LZ您好
永暑礁的形成可不是地質作用!
這種南海的環礁形成,靠的內是造礁生物(包含但不容限於珊瑚蟲)生長繁殖死亡,其鈣質遺骸日積月累才形成漲潮時可露出水面的礁石的。
非要說和地質有關的話……那就是需要一個水深比較淺的海底台地。而且永暑礁的形狀更接近台礁(中央潟湖不明顯)可見原本中央可能並不存在露出水面的母島。
然後就是在珊瑚環礁基本形態總算形成之後,這時才有地質作用:以洋流的侵蝕,堆積為主,形成較為穩定的灰沙島。目前永暑礁自然狀態下並沒有很明顯完成這一步的,其島嶼實體是我國吹沙填海造出來的。

Ⅸ 日本列島形成的原因 是什麼地質作用

日本列島是東亞島弧中的一部分,是由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碰撞形成的,屬於地質作用中的內力作用(或:地殼運動)

Ⅹ 挪威西部海岸的什麼地形世界聞名 它是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峽灣
冰川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