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地質青年該做什麼
㈠ 新時期地質工作概念及發展方向
安翠娟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新時期地質工作提出的背景
早在199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就曾提出:「地質隊伍要逐步劃分為『野戰軍』和『地方部隊』,『野戰軍』吃中央財政,精兵加現代化設備,承擔國家戰略任務;『地方部隊』要搞多種經營,分流人員,逐步走向企業化。」
1998年國土資源部成立後,在國務院的領導下,為了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地質工作新的管理體制,在鞏固多年來地質工作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按照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開的原則,實施了地勘隊伍管理體制改革。
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國辦發[1999]37號),地勘隊伍實行屬地化管理,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同年,為了加強國家基礎性地質調查、公益性社會服務和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前期調查工作,成立了中國地質調查局,開展了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的地質工作。
2002年溫家寶總理曾在新中國地質工作50年暨中國地質學會成立80周年紀念會上講話中指出,伴隨新世紀的到來,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地質工作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實現新的戰略性轉變,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地質工作體制。要實現傳統地質工作向以「地球系統科學」為核心內容的現代地質工作轉變,使地質工作更加緊密地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2005年國務院委託國土資源部牽頭起草《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並將在近期發布實施。《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是指導我國新時期地質工作和地勘隊伍建設的重要決定。它的出台將對推進我國地質工作的根本性轉變、加快地勘單位的改革、公益性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良性互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新時期地質工作相關概念辨析
1.大地質觀
「大地質觀」的提出,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以往的地質工作領域狹窄,偏重勘探礦產資源,專門為礦產資源的開發服務。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相應地也帶來資源緊缺、環境惡化等問題。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要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充分考慮環境、資源和生態的承受能力,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地質工作在觀念上要作相應的轉變。
新時期的地質工作是一種「從資源保障為主的地質工作轉向資源環境保障並重的多目標、多功能的地質工作」。地質工作不僅要提供資源,更要將與地質相關的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農業地質、工程地質、城市地質等都視為工作內容。「大地質觀」體現在不斷拓展工作領域、不斷增加工作容量、不斷更新技術手段,使地質工作更加緊密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城市化發展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增強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服務。
目前,在北京、天津、廣東、浙江、江蘇等東部發達地區,已樹立全面面向社會服務的工作觀念,努力拓寬地質工作領域,以城市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與海洋地質為主線,為城市化、農業現代化、生態旅遊、海洋資源管理與海岸帶管理等服務。
2.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
地質勘查工作從經濟意義上可劃分為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兩類。1999年,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對地勘隊伍進行屬地化管理。在國辦發[1999]37號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要分開,對商業性地質工作國家不再下達計劃,地勘費基數中用於地質勘查的,由地勘單位自主經營,接受市場調節。
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的核心是服務,為政府服務,為社會公眾服務,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和相關基礎地質資料;地質成果在使用上不具有排他性,可以向社會無償提供,屬於非營利性質。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與公益性地質工作相對應,以營利為目的,為出資人服務;地質成果具有獨占性,不能無償提供,屬於營利性質。
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一是出資主體不同。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為全社會服務,屬於公共產品,通常是由政府公共財政出資,不排除社會各界捐贈;而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通常是由企業出資。二是成本的補償機制不同。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通過財政不斷核銷與撥付加以補償;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則通過列入服務對象的成本加以補償。三是資源配置方式不同。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是由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財政可能加以確定;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則是由市場配置,即在一定時間內,需要投入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的人、財、物由市場決定,政府又是通過法律、政策等手段加以調節與影響。
3.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和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
區分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和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首先應當合理劃分國家與地方兩個層次的地質工作。國家地質工作包括:全國性基礎地質調查、綜合地質調查和環境地質調查、區域海洋地質調查、全國礦產資源評價、國家掌握的戰略性礦產資源調查、具有全國性戰略意義的重點礦區的後續資源調查等。地方地質工作包括:礦產資源開發的前期調查評價、地區性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調查評價、農業地質和礦山環境地質調查、城市地質調查、地下水監測網路建設、地下水動態調查評價、山區丘陵區石灰岩地區地質災害普查、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體系建設,為重要工程建設項目及城市規劃服務等的地質勘查工作。
兩個層次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地質工作的需求有所不同,特別是對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需求會有所側重。如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主要承擔中央與地方財政出資的區域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業務基礎支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公益性服務。精乾的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包括各省(區、市)地質調查院、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和地質資料館等事業單位。與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對應的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則側重具有全國戰略意義的、公益性的地質調查、勘查等工作。
4.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
戰略性礦產資源是指對一個國家的發展、穩定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對國防安全、經濟安全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有著重要影響和制約作用,和平時期能夠穩定、持續供應,並保持適度儲備,能夠應對國內外突發事件的礦產資源。戰略性礦產資源是一個動態的、與時俱進的概念。不同歷史時期,戰略性礦產資源具體礦種的確定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狀況,以及礦業市場供需關系的改變而改變。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則是指根據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以及礦產資源供需關系,圍繞戰略性礦種開展的勘查活動,其根本宗旨是維系國家經濟安全,提高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國家對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服務。
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工作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項:①通過國家持續投入的調查評價工作,查明全國主要成礦區帶大宗、支柱性礦產的資源潛力及其可供性,獲取相對可靠的實際數據,摸清資源家底;加強資源市場供需形勢分析、資源政策與資源戰略研究,為國家對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提供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為社會或企業提供資源信息服務,培養公眾的資源保護意識和資源憂患意識等;②開展重點成礦區帶重點礦種大型、超大型礦床的勘查工作,提交新發現礦產地和新增資源量,形成一批具有國家意義的礦產勘查開發基地和資源儲備基地;③開展境外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積極參與全球資源配置;④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是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的根本任務。
三、新時期我國地質工作的發展方向
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在第一屆中國探礦者年會上指出,地質工作應該與時俱進,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深化改革,實現戰略性轉變,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地質工作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地質工作,從傳統地質工作轉向現代地質工作,從資源保障為主的地質工作轉向資源、環境並重的地質工作,從主要依靠國內「一種資源、一個市場」轉向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地勘工作體制,更加緊密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新時期我國地質工作要堅持以上幾個轉向,進一步滿足以下幾點需求。
1.基本滿足工業化對地質工作的需求
當前,我國正處於重化工業發展時期,資源、環境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地質工作要加大科技含量,地勘單位要加快改革,以滿足重化工業發展對地質工作的需求。
2.基本滿足城鎮化建設對地質工作的需求
城市地質工作要在城市地質基礎理論、城市地質綜合調查評價、城市環境地質評價、城市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為城市建設提供地質保障,滿足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3.基本滿足生態建設及恢復對地質工作的需求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以生態環境的惡化為代價的。在強調樹立科學發展觀的今天,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新時期地質工作要從生態環境的建設和恢復出發,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雙贏」。
4.基本滿足防災減災對地質工作的需求
我國地質災害具有頻發性和突發性強的特點,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對重大地質災害進行監測、預警預報、綜合防治、減災救災等成為地質工作重要的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方克定.不同時空條件的地質工作與經濟發展需求.地質通報,2003,22:11~12.
[2]王瑞江.當前我國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幾個問題.地質通報,2004,11(23).
[3]蔣承菘.試論公益性與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資源·產業,2003,5(5).
[4]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關於加強地方和行業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的意見》的通知(國土資發[2003]358號),2003,9.
[5]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地質勘查隊伍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3]76號),2003,9.
[6]潘文燦.讓規劃意識深入人心.中國黃石國土資源局網站,2004,6.
[7]新時期地質工作的重大決策——地質大調查五年綜述(一).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網站,2003,4.
[8]王瑞江.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基本內涵.國土資源新聞網,2005,1.
[9]張長森.在河南省地調院2004年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河南省地質調查院網站,2004,3.
作者簡介
安翠娟,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實習研究員。
㈡ 新時代青年人需要什麼
近兩年,後、90後成了社會熱議的話題。如今,80後已經步入社會,成為各個行業的中堅力量,
「80後團委書記」、「80後集團老總」都成了習以為常的事情。個性、自我、創意成了新時代年輕人的代名詞;然而劉海洋、馬加爵、校園暴力、網路色情文化等等一些社會上的不和諧現象又令老一輩建設者們深感憂慮,認為他們大多脆弱,浮華,重享樂,難當大任。對於80後、90後的杞人憂天和盲目樂觀其實都不是正確的態度。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成長環境。我們這一代人生長於摸著石頭過河的社會變革時期,城市和農村,沿海和內地,地異情殊,生存環境千差萬別,可能親身體會過社會變革中血淋淋的陣痛,深味了物慾膨脹帶來的誘惑,也可能共享過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帶來的盛宴,性格中帶著懷疑、冒險和創新的精神;所以一些人能夠在深化改革的今天踏上各個領域的舞台弄潮搏擊,領時代風騷;也有一些人在財富和權力面前喪失了自己,墮入了罪惡的泥潭,成為社會的毒瘤、渣滓。如何讓80後、90後青年承擔國家和社會賦予的歷史使命,讓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價值觀從邊緣轉入主流,深度挖掘新一代社會群體的潛能,把中國建設的更加富強,不僅是老一輩建設者為之思考的話題,也是我們自身應該認真審視並為之上下求索的問題。至聖孔子認為「而立」是三十歲人生活的理想狀態,在這樣的年齡階段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我認為「而立」是當今80後、90後踏上社會這個大舞台的青年們應該達到的理想狀態。要想自立、成長與發展,不僅要有闖勁,干勁,還需要增強歷史文化素養、提高法律意識、樹立創業光榮的理念。80後、90後的時代青年首先應該加深歷史文化素養。生活在中國,成長於現代,以下的箴言,是理應熟知而拳拳服膺的;「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
。但不幸的是,近年來,某些不正常的現象,越來越困惑著人們的良知。新思潮、新思維本是改革開發的成果,伴隨而來的卻是對傳統文化的輕視與否定。五千年古國的中華文化,在絕非少數青年的心目中越來越淡漠了。中國要振興,要發展,要走向世界,出路何在?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弘揚中國的民族文化精神,建立符合國情的特色社會主義。這是社會的共識。新時代的青年應該多了解本國的歷史文化,追本溯源,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不僅能夠從國家的、歷史發展的層面上理解改革開發的今天,也能更好的展望和堅定我們國家的未來,形成「鐵肩擔道義」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80後、90後的時代青年其次要提高法律意識,規約人的行為,使之持身正,不走邪路。在以經濟建設為發展中心的社會大環境中,國家對於個人的要求達不到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步,允許個人在為國貢獻的同時追求和關注個人的福祉。物慾的消費和極大滿足成了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改革開發的六十年來,從資本主義國家涌來光怪陸離的物質想像和金錢誘惑就如盛開的罌粟,散發著致命而迷人的芬芳。只有法律的規約與束縛深入人心,才能使一些貪欲的青年人不敢輕捋法律的威嚴與秩序,使一些創新發展的時代弄潮兒端正步子,大膽向前。80後、90後的時代青年還應該轉變舊思想,舊思維,樹立創業光榮的理念。長期以來我們中國由於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傳統概念的束縛,「學而優則士」
,讀書、奮斗的目標就是能混上一官半職,似乎這樣才有出息,才能光宗耀祖。但是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證明了創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在積極推動,以形成有利於創業、鼓勵創業的社會氛圍,尤其是鼓勵青年人自謀出路、鼓勵他們自主創業。在我國,隨著就業結構和就業方式的發展變化,自主就業、自謀職業、靈活就業等已經成為勞動者就業的重要方式。創業也是就業,是更高層次的就業。應該讓創業的意識、艱苦創業的精神成為當代新青年的主旋律,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動為本、創業立身」的優良文化,營造「想創業、敢創業、會創業」的強烈氛圍。
作為中國社會轉型中的一代人,我們頭頂同一片天,共享著一個宏觀的社會背景,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支持。
㈢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能為新時代做什麼
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要厚植其根。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青年處於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紐扣扣錯了,剩下的扣子都會扣錯。在這一時期,尤其需要以德為先,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更要善於知行合一,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
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要強壯其枝。
當代青年一定要矢志艱苦奮斗,立足本職、埋頭苦幹,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譜寫不斷創新創造的精彩篇章。要不怕困難、攻堅克難,勇於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煉、增長才幹,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自己的貢獻。
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要繁茂其葉。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在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包容開放中樹立家國情懷、遠大理想。既要有「小德川流」,豐富內在修養,在細節上下功夫;也要能「大德敦化」,胸懷世界和未來,樹立崇高的理想與志向,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3)新時期地質青年該做什麼擴展閱讀:
在談到對青年人才的培養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好比小麥的灌漿期,這個時候陽光水分跟不上,就會耽誤一季的莊稼」。青年的發展與國家、民族未來的發展緊密相關。只有鍛鑄理想信念、掌握豐富知識、錘煉高尚品格,才能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需要自覺擔負起時代的重任,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㈣ 新時期的青年,要擔起什麼責任
全方位,有人變修要出面制止,有攻關克難要積極努力主動,
㈤ 作為新時期的團員青年,應該做些什麼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因此,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生力軍和突擊隊,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
扎扎實實地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們共產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三個代表」是黨的先進性的基本要求,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就要想一想,自己作為一名團員在平時的言行表現、工作學慣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衡量是不是合格。
二、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要堅定不移地相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一句空話,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也不是一句空話。要靠我們的黨員和團員以身作則作出表率,團結、帶領群眾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干出來的。
三、不斷提高自身修養。
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前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的思想,告誡即將進城的共產黨人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要求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這也是今天我們團員應該時時刻刻引以為戒的,不要以年輕、良好的教育為資本,在工作和生活不務實、不謹慎。要在機會和成績面前保持冷靜、謙虛的作風。
四、發揮自身特點,做黨的先鋒隊。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在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的今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重溫歷史和毛澤東同志的英明教導,面對執政條件和上海環境的深刻變化。
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應該不辱使命,不負重託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在實踐中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必須以寬闊的眼界觀察世界,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要求,善於進行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
必須堅持按照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及時研究解決改革和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善於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五、要從較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出發,時刻體現和落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團員青年活躍在社會的各個地方。不管我們從事哪種工作,我們的目標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建設好我們的國家,奉獻我們的力量。
我們在貫徹黨的十六大、團的十五大和我區對團員青年提出的要求的同時,更要把較好地完成本職工作作為基本出發點,工作如果做不好,理想信念將成為空談。「空發其志,不幹實事」不是我們當代團員青年所該有的行事態度。
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後備軍,我們團員青年不僅要按照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也要把黨的唯一宗旨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切實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認真貫徹黨的理想信念,從而更加堅定我們的理想信念。
㈥ 新時代青年人需要什麼
近兩年,80後、90後成了社會熱議的話題。如今,80後已經步入社會,成為各個行業的中堅力量, 「80後團委書記」、「80後集團老總」都成了習以為常的事情。個性、自我、創意成了新時代年輕人的代名詞;然而劉海洋、馬加爵、校園暴力、網路色情文化等等一些社會上的不和諧現象又令老一輩建設者們深感憂慮,認為他們大多脆弱,浮華,重享樂,難當大任。對於80後、90後的杞人憂天和盲目樂觀其實都不是正確的態度。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成長環境。我們這一代人生長於摸著石頭過河的社會變革時期,城市和農村,沿海和內地,地異情殊,生存環境千差萬別,可能親身體會過社會變革中血淋淋的陣痛,深味了物慾膨脹帶來的誘惑,也可能共享過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帶來的盛宴,性格中帶著懷疑、冒險和創新的精神;所以一些人能夠在深化改革的今天踏上各個領域的舞台弄潮搏擊,領時代風騷;也有一些人在財富和權力面前喪失了自己,墮入了罪惡的泥潭,成為社會的毒瘤、渣滓。如何讓80後、90後青年承擔國家和社會賦予的歷史使命,讓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價值觀從邊緣轉入主流,深度挖掘新一代社會群體的潛能,把中國建設的更加富強,不僅是老一輩建設者為之思考的話題,也是我們自身應該認真審視並為之上下求索的問題。至聖孔子認為「而立」是三十歲人生活的理想狀態,在這樣的年齡階段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我認為「而立」是當今80後、90後踏上社會這個大舞台的青年們應該達到的理想狀態。要想自立、成長與發展,不僅要有闖勁,干勁,還需要增強歷史文化素養、提高法律意識、樹立創業光榮的理念。80後、90後的時代青年首先應該加深歷史文化素養。生活在中國,成長於現代,以下的箴言,是理應熟知而拳拳服膺的;「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 。但不幸的是,近年來,某些不正常的現象,越來越困惑著人們的良知。新思潮、新思維本是改革開發的成果,伴隨而來的卻是對傳統文化的輕視與否定。五千年古國的中華文化,在絕非少數青年的心目中越來越淡漠了。中國要振興,要發展,要走向世界,出路何在?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弘揚中國的民族文化精神,建立符合國情的特色社會主義。這是社會的共識。新時代的青年應該多了解本國的歷史文化,追本溯源,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不僅能夠從國家的、歷史發展的層面上理解改革開發的今天,也能更好的展望和堅定我們國家的未來,形成「鐵肩擔道義」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80後、90後的時代青年其次要提高法律意識,規約人的行為,使之持身正,不走邪路。在以經濟建設為發展中心的社會大環境中,國家對於個人的要求達不到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步,允許個人在為國貢獻的同時追求和關注個人的福祉。物慾的消費和極大滿足成了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改革開發的六十年來,從資本主義國家涌來光怪陸離的物質想像和金錢誘惑就如盛開的罌粟,散發著致命而迷人的芬芳。只有法律的規約與束縛深入人心,才能使一些貪欲的青年人不敢輕捋法律的威嚴與秩序,使一些創新發展的時代弄潮兒端正步子,大膽向前。80後、90後的時代青年還應該轉變舊思想,舊思維,樹立創業光榮的理念。長期以來我們中國由於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傳統概念的束縛,「學而優則士」 ,讀書、奮斗的目標就是能混上一官半職,似乎這樣才有出息,才能光宗耀祖。但是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證明了創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在積極推動,以形成有利於創業、鼓勵創業的社會氛圍,尤其是鼓勵青年人自謀出路、鼓勵他們自主創業。在我國,隨著就業結構和就業方式的發展變化,自主就業、自謀職業、靈活就業等已經成為勞動者就業的重要方式。創業也是就業,是更高層次的就業。應該讓創業的意識、艱苦創業的精神成為當代新青年的主旋律,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動為本、創業立身」的優良文化,營造「想創業、敢創業、會創業」的強烈氛圍。 作為中國社會轉型中的一代人,我們頭頂同一片天,共享著一個宏觀的社會背景,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支持。
㈦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青年 我們應該肩負的歷史責任是什麼
1.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質。 1。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 3。幫助社會。 4。報效國家。
㈧ 在新時期的我們青年應怎樣做,才能使這種精神薪火相傳
薪火相傳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而這四
項內容有人正是每一個青年應該時刻謹記的誓言。
九十多年前,一隊和我們年齡相仿的青年用他們的血和生命
來證明了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嚮往和他們的愛國,九十多年後,
我們更應該傳承祖輩們的思想,使其薪火相傳。
在現代的社會雖然已經不再需要為了維護思想而拋頭顱,灑
熱血,但我們仍要秉承五四精神的核心來為人處事。「愛國、進
步、民主、科學」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八個字,他們具有了更深層
的含義,
我們應該認識到,
21
世紀是一個競爭強烈的時期,我們在沐浴
先輩人辛勤換來的甘露之時,應當了解自己身上所肩負的重大責任。祖國
的未來、民族的興衰、國家的榮辱,作為下一代的接班人這些都與我們自
身緊密相聯。身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們不僅感到光榮,更應該深刻認識自
己應盡的義務。
不僅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也應該熱心地為人民服務,
在生活、學習、勞動以及每時每刻,都應該以身做責,起著模範帶領的作
用,用自己的行動去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並且,要始終樹立「國家民
族尊嚴高於一切利益」的觀念。
梁啟超在他的
《少年中國說》
上這樣講道:
「
少年智則國智,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
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
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
這些話不恰恰證明了,
一個國家的興衰史寄託在個
人身上,
是由個人的成敗積蓄而成的嗎。
魯迅先生說:
「青年應當有朝氣,
敢做為」。真正的愛團、愛黨與愛國,並不是在嘴上念念口號的,而是應
該表現在為祖國、為人民謀福利的行動中。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更應
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養,以科學的角度看待事物,而不是盲目追隨其
他本就荒謬的言論。更要在社會中明確自身的位置,為祖國做些力所能及
的貢獻。不斷提升自己,不斷的進步。
「
弘揚五四精神
激發愛國熱情
」,只有將「
愛國、進步、民主、
科學」不斷的傳承下去,使每個人都懂得個中含義,才能真正使
人們真正的去愛國,而不是簡單說說而已,愛國是需要實際行動
的來體現的。因此,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做的是用
我們的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們的赤字之心。
㈨ 當代青年應該做什麼
兩個字 奮斗
㈩ 作為青年學生在新時代應該練就哪些過硬的本領
作為青年學生在新時代應該練就的過硬本領:
1、儲備知識的本領。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當今時代日新月異,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新時代青年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更應該不斷提高與時代發展和事業要求相適應的知識技能,為實現中國夢做好知識儲備。
2、學以致用的本領。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新時代的偉大征程已經開啟,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完成,這就需要廣大青年要學會學以致用的本領,將書本知識與基層經驗結合起來,將扎實的學問和厚實的見識結合起來,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實現中國夢的真才實學。
3、守正創新的本領。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導思想、主流文化,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多元現實,新時代青年應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4、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日益密切,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歷史性交匯,使我們既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差距可能拉大的嚴峻挑戰。面對機遇與挑戰,唯有練就守正創新的本領,為實現中國夢提升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
5、要勇於擔當,承擔起國家強盛、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責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實踐能力,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才智。要向登頂珠峰的陳晨學習,敢於挑戰自我,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