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礦山工程地質條件
㈠ 礦山地質和工程地質有什麼區別
礦山地質是以抄找到襲礦體礦床為目的的工作,它的工作必須經過對礦區外圍的地質普查,對礦體的詳查和勘探工作,還必須收集地質,物探,水化等資料,圈定礦體的范圍,埋藏深度,品位,儲量,開采,選礦等條件,為政府的立項,投資開采等投資提供依據。
工程地質是詳查和勘察建設工程附近的地質特徵。了解建設工程周邊的地質,水文特徵,測試岩土的力學性質,為工程的建設設計施工提供依據。達到一定規模的工程還需要做地震安全性評價。
㈡ 非煤礦山工程地質勘察的要求由什麼法規規定
如下:
①《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②《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③《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GB50223-2008)
④《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
⑤《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50123-1999)
⑥《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准》(GB/T50266-1999)(做岩石試驗時需要)
⑦《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
⑧《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
⑨《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
⑩《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 87-2012)
⑾《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2004)(高層勘察需要用到)
⑿《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築規范》(GB50025-2004)(濕陷性黃土地區勘察用到)
⒀《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2012)
㈢ 什麼叫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內容
工程地質學中地質因素對土木工程建設有較大影響,因此把這些地質因素綜合稱工程地質條件。
內容包含地區的地形地貌,場地及周圍的岩土類型和性質,地質構造,水文地條件,各種自然地質作用與現象,天然建築材料等
㈣ 什麼是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
工程地質條件
定義:與工程建築有關的地質要素的綜合(或者說各種對工程建築回有影響的答地質因素的總稱).
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地形地貌條件
2.地質結構和地應力
3.岩土類型及其工程地質性質
4.水文地質條件
5.物理地質現象
6.天然建築材料
工程地質問題的定義:與人類工程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
它影響建築物修建的技術可能性、經濟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如建築物所處地質環境的區域構造穩定問題,地基岩體穩定問題,地下硐室圍岩穩定問題和邊坡岩體穩定問題,水庫滲漏問題,淤積問題,浸沒問題,邊岸再造及壩下游沖刷問題,以及與上述問題相聯系的建築場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條件等方面的問題.工程地質工作的基本任務在於對人類工程活動可能遇到或引起的各種工程地質問題作出預測和確切評價,從地質方面保證建設事業的技術可能性、經濟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㈤ 什麼叫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內容
工程地質條件是對工程建築有影響的各種地質因素的總稱。
主要包括地形地內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震容、水文地質、天然建築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變形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
工程建設前需對建築物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調查研究,包括:該場地以往建築經驗,已發生過的工程事故的原因、防治措施和後果,建築物沉降、變形及地基地震效應等;分析和解決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選擇工程地質條件優良的地點; 提出保證建築物的穩定性和正常使用的地基處理措施等。
拓展資料
自然條件是因地而異的,建築物類型和性質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況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工程地質條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異,如在山區建築,與場地穩定性有密切關系的地質現象(地層褶皺、斷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對地下建築來說,地質構造對建築物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而岩石產狀、斷層、節理和破碎帶的性質與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
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
㈥ 礦山地質的具體定義是什麼
礦山地質學是一門介於地質與采礦學科之間的邊緣應用學科。它研究礦床開采階段為保證礦山有計劃持續正常生產、資源合理利用以及擴大礦山規模、延長服務年限所需進行的各項地質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礦山企業的地質部門完成礦山地質的各項工作,它起著礦山生產技術管理和採掘生產技術監督的作用。
基本任務:礦山地質工作的基本任務是為礦山的生產和建設服務,主要包括:①利用探礦及采礦坑道,深入細致地研究礦體產狀、礦石質量及影響采礦的地質條件,以提高對礦產儲量的控製程度,及時掌握儲量變動情況,保證採掘計劃均衡進行。②指導採掘工作的方向,參與探、采工程的施工管理與驗收。③礦山資源的合理開采和利用,測定及檢查礦石的損失與貧化,檢查、驗收礦石的質量和產量,以及伴生有益組分的回收利用等。④開展礦山深部和外圍探礦,為擴大礦山的生產能力或延長生產年限,增補所需要的礦產儲量。⑤及時解決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如邊坡穩定、采空區塌陷)等影響礦山安全生產的各種地質問題。⑥充分利用礦山生產所提供的豐富資料及有利條件,進行礦床地質理論等方面的研究。
工作任務:礦山地質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生產勘探。加密勘探工程使儲量升級,以保證采礦生產需要。這階段採用少量槽探,主要用坑探、地表或井下鑽探以及深孔鑿岩機,很大程度上利用生產工程。露采時在平台上布置探槽,利用露采爆破孔采樣或用鑽探加密勘探剖面及勘探線上鑽孔間距。地下開采時常常要考慮探采結合,視采礦過程中開拓、采准和切割回採階段不同,探采結合有很大差別。
②礦山經常性生產中的地質管理。首先是儲量平衡和管理,它是保證礦山生產及作業計劃確定、礦山採掘計劃編制,進而正常均衡生產的重要問題。為此除了反映勘查精度的各級地質儲量之外,尚有反映採掘或采剝生產准備程度的生產礦量,對地下開采分為開拓礦量、采准礦量和備采礦量,露天開采只分開拓和備采礦量。對各級生產礦量規定有保有期,並按月、季、年計算和統計儲量變動。采礦的貧化與損失的計算管理是保護資源、降低成本和提高采礦效益的重要工作。在礦山採掘與采剝過程中,為了保證生產的安全和效率、減少貧化損失、選礦正常生產,地質工作要隨時在坑道掘進、采坑剝離、礦石回採、配礦等各個環節給以及時指導。
③及時對各項采礦和探礦工程進行編錄和取樣,經綜合整理編制為礦山生產所需的一整套圖件。
④礦山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在礦山設計和生產各個環節都要考慮資源的合理和充分利用問題。在生產中,低品位礦石或表外礦的利用途徑、回收利用伴生有益組分的工藝礦物學、廢石做為補充資源利用途徑等的研究都將對礦山經濟效益和資源充分利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⑤礦山環境地質研究。防止生態環境污染,特別是注意含有害物質的尾礦和廢水的處理究。
⑥礦山岩體移動、露天采礦邊坡穩定等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的綜合及專門觀測和研究,是防止大面積采空區塌陷和露天采場邊坡滑落而造成生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重要礦山地質問題。 ⑦在勘探礦床已獲得的成礦規律認識的基礎上,通過開采過程中不斷觀察編錄和綜合研究,進行礦床預測,組織開展礦山深部和外圍找礦,擴大礦產資源遠景及增加新儲量,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或擴大生產規模。
⑧礦山地質經濟研究。主要研究礦產資源的經濟評價,礦山地質與生產中的經濟活動規律,以求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礦山地質學有其特點,它可以在開采過程中觀察到很多此後無條件保存的地質現象,對礦床地質學理論起到重要作用。在勘探方面它可進行探采對比,總結經驗,指導礦床勘探工作。礦山地質學有其指導和監督采礦和選冶工作最優化進行的大量研究內容。近年來,礦山地質學在不斷發展,一些問題仍是今後重要研究方向,如:礦山工藝礦物學、礦山環境地質、礦產補充資源、礦產資源保護、礦石合理工業指標和礦山地質技術經濟以及深部盲礦預測等。
㈦ 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因素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相關書籍
、產狀版、權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㈧ 一、什麼是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地質條件是指對工程建築有影響的各種地質因素的總稱。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震、水文地質、天然建築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變形等不良物理地質現象。
工程地質條件即工程活動的地質環境,可理解為工程建築物所在地區地質環境各項因素的綜合。一般認為它包括岩土(岩石和土)的類型及其工程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地表地質作用和天然建築材料等。
岩土的類型及其工程性質
這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水文地質條件
這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地下水是降低岩、土體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又在某些情況下對建築物的某些部位(如基礎)發生侵蝕作用,影響建築物的安全。它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水質等。
地表地質作用
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地形地貌
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線路的選擇。
天然建築材料
工程中常用的天然建築材料主要有:粘性土料、砂性土、砂卵礫石料、碎石、塊石石料等,在大型土木及水利工程中,天然建築材料的量、質及開采運輸條件等,直接關繫到場址選擇、工程造價、工期長短等,因此,它也是工程地質條件評價的重要內容,有時甚至可以成為選擇工程建築物類型的決定性因素。
(8)什麼叫礦山工程地質條件擴展閱讀:
這些主要工程地質條件又分為場地地質和地基兩個方面。在不同勘察階段,對這兩個方面的側重應有所不同,但不能偏廢,如在選址和初步勘察階段,勘察工作側重在場地地質,同時也對地基進行一定的研究。在詳勘階段則多側重地基問題,但也要對場地地質作必要的調查研究工作。
自然條件是因地而異的,建築物類型和性質也各不相同,因而在不同的情況下作為重點研究對象的工程地質條件也是因地因工程而異,如在山區建築,與場地穩定性有密切關系的地質現象(地層褶皺、斷裂、滑坡、岩溶等)往往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對地下建築來說,地質構造對建築物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而岩石產狀、斷層、節理和破碎帶的性質與分布等是重要的地質條件。
工程地質條件的好壞是對建築地區,場址選擇,建築總平面布置,以及主要建築物地基基礎工程的設計與施工都有密切關系和影響,必須在工程建築設計前將該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預先查明。
㈨ 何謂工程地質條件包括那些方面
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下水條件、地球物理條件、物理地質環境和天然建築材料7項。工程地質學裡面第一頁就有提到。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㈩ 礦山地質和工程地質勘查的區別
工程地質復主要搞制工民建 主要去建築設計單位地質勘探主要搞礦產資源勘查。
礦山地質是指礦床經過地質勘查證實具有工業價值之後,在擬建或已建礦山范圍內,為保證和發展礦山生產所進行的全部地質工作。礦山地質是從礦山基建、生產直至礦山關閉等不同階段的各項地質工作的總和或總稱。
工程地質勘察是為查明影響工程建築物的地質因素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質因素包括地質結構或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這些通常稱為工程地質條件。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後,需根據設計建築物的結構和運行特點,預測工程建築物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質作用)的方式、特點和規模,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確定保證建築物穩定與正常使用的防護措施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