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太空地質圖是什麼

太空地質圖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08 08:44:58

⑴ 幾種常用的地質圖

1.地質圖

廣義的地質圖包括所有反映地質內容為主的圖件。狹義的地質圖就是將一個地區的地層、岩漿岩體、地質構造及礦產等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按一定比例尺,用規定的線條、符號和顏色表示在平面上的圖件。

2.地質構造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通過地質構造分析,用規定符號標明各種地質構造形跡的圖件。

3.地質剖面圖

指垂直於區內地層走向或主要構造線方向所切割的地質體剖面,反映地質體深部地質特徵的圖件。可在地質圖上切割繪制(圖切剖面圖:連接地質圖相對圖框上的兩點A、B畫一條直線,稱為剖面線,沿此線將地形、地層、岩體、構造等地形地質內容及產狀,投影到剖面上繪制的)。也可以在野外實地測量繪制(實測剖面圖)。

4.綜合地層柱狀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區內地層、岩體的岩性、時代、厚度及其接觸關系,以由老到新、自下而上的順序,按一定比例尺,用線條、符號及顏色繪制在一個呈柱狀的剖面圖上,兩側標示出地層時代、岩性、化石、地層厚度及接觸關系等的圖件。

根據生產任務或研究目的不同,還有各種類型的地質圖,如地質礦產圖、礦產預測圖、岩相-古地理圖、構造綱要圖、大地構造圖、勘探線剖面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圖等。

⑵ 關於地質圖編號的意義,如H-51-(25)各代表什麼意思

全國1:20萬數字地質圖

⑶ 地質圖有什麼用

為國家各種工程建設各個階段,
設計、施工、使用、維護等各個階段必備的基礎技術資料。

⑷ 整理地質圖

(一)確定編圖單位及編圖邊界

1)以1:5萬、1:20萬、1:25萬地質圖及其他實際材料圖中侵入岩內容作為基礎。

2)對原岩相分帶界線的性質進行審查和/或確認,進行侵入單元解體。

3)核對野外記錄本,補充登記原來認為意義不大的小侵入體和岩脈。

4)在上述工作基礎上填寫實測侵入岩體登記表(表5-1)。

5)成分、結構、構造均一的侵入體稱為一個侵入單元,由多個同時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單元組成的侵入體稱為復式侵入體,由多個不同時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單元組成的侵入體稱為雜岩體。進行侵入岩體登記時,應當詳細,描述侵入體的組成結構,並按照構造岩漿帶、段、區、熱中心、岩石組合、侵入單元等岩漿構造單位進行系統編號,如I(構造岩漿帶編號)-A(段編號)-a(區編號)-1(熱中心編號)-1(組合編號)-(1)(侵入單元編號)。

表5-1 實測侵入岩體登記表

(二)收集並整理物、化、遙資料

1)收集地球物理資料,包括航磁、重力、電法探測資料及其推斷解釋,為綜合識別隱伏侵入體奠定基礎。

2)收集遙感資料,包括航、衛片及其推斷解釋,特別關注環形構造與放射狀構造以及解釋的蝕變帶類型與空間展布。

3)收集區域地球化學測量數據,綜合判斷侵入岩對元素濃聚中心的貢獻。

4)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根據各種異常中心的疊置關系綜合判斷隱伏侵入體邊界范圍(表5-2)。

表5-2 推測侵入岩體登記表

(三)收集並整理同位素測年數據

1)收集現有地質報告和正式出版物中發表的侵入岩測年數據,填寫同位素測年結果登記表(表5-3),並依據侵入岩地質特徵確定各測年結果所代表的地質意義。

表5-3 侵入岩體同位素測年結果登記表

2)在不違背地質證據的條件下,確定侵入岩形成年齡時單礦物年齡優於礦物-岩石混合年齡,後者優於全岩樣品年齡;當對比測年結果均為單礦物年齡時,按同位素體系封閉溫度(圖5-1)高低確定成岩年齡;鋯石U-Pb測年結果之間進行對比時,當單顆粒鋯石僅有一次生長歷史時,TIMS的精度要高於SHRIMP年齡精度。當顆粒鋯石有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生長歷史時,SHRIMP年齡優於TIMS年齡(陸松年,2009,個人交流)。

3)對收集到的測年結果進行原始數據登錄,包括原始編號、侵入單元編號、岩石名稱、取樣位置、樣品類型、樣品特徵、測試方法、測試條件、測試精度、測試單位、測試時間、資料來源(參考文獻),並按照實驗室給出的原始數據格式記錄所有原始測試數據,同時討論測年結果可能代表的地質意義。

4)對區域侵入岩同位素測年結果進行面積加權統計,作區域侵入岩形成年齡頻率直方圖,以眾數值作為區域岩漿活動峰期年齡,以低值區和高值區的鎂鐵質岩漿活動(包括脈岩與火山岩)分別作為岩漿-構造演化旋迴(階段)結束和開始的年齡。進而劃分岩漿侵入期次和岩漿活動時間序列。

⑸ 地質圖常識

(一)簡單地質圖識讀

地質圖是指用規定的符號、色譜或花紋將地殼某部分地質專組成、地質現象,按比例概屬括投影到平面(地形圖)上的圖件(圖1-15)。

圖1-15 地質圖

地質圖上的地層、岩石、地質構造和礦產等,反映著一定的地質規律。進行地質圖的編制和對地質圖開展研究,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地質構造和礦產的分布規律,從而進行礦產的預測等等。因此,地質圖是普查找礦、地質勘探和礦床開采等工作中的重要指南和依據。同時,也是水文工程建設、農田水利建設和地震預防、預測以及國家建設規劃等方面的重要依據。地質圖可分為:礦產地質圖、構造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和綜合地質圖等。

(二)鑽孔柱狀圖識讀

鑽孔柱狀圖是通過鑽探取心等收集資料所做的編錄圖(圖1-16)。

圖1-16 鑽孔柱狀圖

鑽孔柱狀圖能反映出鑽孔的位置、方向、角度、施工期限、鑽孔結構、孔斜測量、回次進尺及岩心採取、取樣化驗結果等實施情況。其主體是反映地質層位、岩性、換層深度及其之間的接觸關系。鑽孔柱狀圖是地質鑽探工作極為重要的原始圖件;是產生地質結論的重要依據。鑽孔柱狀圖的真實程度主要取決於鑽探工程質量。

⑹ 地質圖怎麼看啊分別代表什麼我只知道有產狀,但是其他圈圈分別是什麼啊,還有里邊點點,還有全白的地

C2,C3,P,T3,J1,J2的時代一次變新。分別代表:中石炭,晚石炭,二疊紀,三疊紀,早侏羅和中侏羅世,。
不同的花紋代表不同的岩性。
上面兩圈閉是盆地(中間老四周新);瞎編兩是穹窿(中間新四周老)

⑺ 太空資源都有什麼(一)

或許一說到資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水、石油、煤炭和各種礦物等,很少有人一下子會想到太空資源。事實上太空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是因為科技所限,所以才未能大規模開發。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太空資源:

太空軌道資源

事實上,與海、空航線一樣,太空中的衛星軌道也是一種資源,而且是一種重要資源。

如在對地靜止軌道上的衛星,可以更有利地為固定地區提供通信、氣象、環境監測、發電和照明等各種服務。各種順行和逆行軌道,可以滿足對地球不同緯度地區進行觀測和信息傳遞的要求。由多顆衛星組成的網路,則可以隨時隨地提供各種服務。

地球資源探測

地球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科學管理,是關繫到人類當前和長遠利益的大事。

我們知道,地球資源分布在廣闊的地球上,地球表面積達到5.1億平方千米,絕大多數重要的礦藏還深埋在地下。如煤炭、石油、天然氣、各種珍貴金屬等。要開采需要的各種資源,除了木材等表面資源,都必須要靠地質人員跋山涉水,一點一點地勘探,需要通過地質分析和判斷,然後再通過鑽探來確定,其艱苦和緩慢程度可想而知。然而這還不是全部,深海遠洋、高山密林、沙漠深處等地區目前人類還無法涉足或還沒有條件勘探,同時野外勘探還要受到黑夜和惡劣氣候的影響。

另外,對地面上的資源管理也存在著麻煩。地面上有大量的農田、森林、河流、湖泊、海洋和已開採的礦業,這些資源都非常重要,然而要對所有這些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就要建立龐大的機構,耗資巨大,即使這樣也會顧此失彼,既浪費金錢又收效甚微。然而在太空軌道上進行地球資源調查和管理,就可以省去麻煩,大大地提高效率。

當地面接到太空發回的圖像後,研究人員便可以根據這個圖像繪制地礦圖。因為不同的地下礦藏,具有不同的地表特徵,而且對地上植被的生長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樣可以准確地探測出地下礦藏的所在,甚至能准確地估出此礦藏的產物、類型和儲量,為找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通過太空發回的圖像,研究者們還可以繪制土地利用圖和分布圖。因為太空圖像是利用光譜區分物體的,同一物體處於不同的狀態下,其光譜特性也有區別。例如:農作物在健壯狀態、生命力低下或有病蟲害的狀態下的光譜反應都是不同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在空中大面積地了解到農作物、牧草、森林的長勢,監視病蟲害和森林火災的防治情況,還可以對大面積農作物進行估產和對森林進行估算貯藏量,其中對農作物的估產准確率可以達到97%以上。

另外,通過太空發回的圖像還可以對城市進行規劃;確定鐵路線路和渠道、大橋的選址;了解河水水位變化,預報洪水;調查水利資源,尋找新水源,以指導、制定灌溉計劃;對海洋進行綜合考察,了解洋流和冰情、漁情;還可以繪制更加准確有用的海圖和地圖。

總之,太空圖像可以讓我們俯覽地球,方便我們現在的生活,並有利於對將來做出規劃與預測。當然,我們所說的太空圖像和我們常見到的圖像圖片都不同。這些圖像是航天器從高空用多光譜掃描儀、可見光和紅外輻射計、微波輻射計等遙感設備,對地球表面依次掃描,遙感成像的。從太空中發回的圖像必須由地面的專業人員進行分析和判斷,才能繪制出各種反映地球問題的圖表。

太空軌道通信

隨著人類生活范圍的擴大和對世界認識的增強,人類互相之間的聯系越來越頻繁,想與更遠的地方的人聯系的慾望也越來越強烈。由於整個地球面積廣闊,生活在地球各地的人們的通信聯系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在沒有交通工具的古代,人類發明了各種方法來互通信息,例如中國著名的長城烽火狼煙。如果有敵人來犯,白天就點燃狼煙,用事先約定好的信號使煙或長或短地發送出去,一個烽火台接一個烽火台,很快就可以把消息傳遞出去了。如果是晚上就點燃火,用火的一明一暗來傳遞消息。

烽火狼煙傳遞消息確實很快,但是也有許多不足,例如必須在有長城的地方使用,而且一般只能傳遞較短較單調的信息,否則就容易出錯。這種辦法在古代不失為聰明之舉,但效率低又受各種因素制約,隨著人類生活的發展,越來越不符合人類的要求。直到1837年摩爾發明了電報以後,人類的信息傳遞方式才有了質的飛躍。這時,人們可以用無線電的方式快速傳遞信息了。但是因為電波受到高層建築物和高山的阻隔,必須架設高高的發射塔,而且電波還受到地球球形曲面的影響,所以每隔約60千米還必須架設一個中轉站。無線電通信必須通過許多條件的干擾才能實現遙遠距離間的信息傳遞,耗資巨大且費時費力。1876年,貝爾發明了電話,人們可以通過電話線與遠方的人通話了,但是,由於電話線越長對信號的削弱程度越厲害,所以長途電話很不清晰。

然而利用太空軌道通信就沒有以上這些麻煩了。衛星是掛在空中的無線電中轉站,它居高臨下,不受建築物和高山的阻隔,地球曲面對它的影響也小得多。因此,要實現全球通信所需要的衛星數量要比地面上需要的中轉站的數量少得多。在地球赤道上空,離地球35786千米的衛星軌道相對地面是靜止的,這條同步軌道就叫地球靜止軌道。在地球靜止軌道上等距離設置3顆衛星,就可以將地面上發出的無線電信號,發送到地球除南北極少數地區以外的任意一個角落。

太空環境資源

太空特有的微重力、高輻射、高真空、高低溫、無菌、高潔凈的環境,是一種重要資源。在這種特殊環境下,人類可以進行工業加工、生物試驗、空間制葯等。

太空工業加工

說到太空工業加工,我們就必須談一談太空最重要的特殊環境——微重力環境。

說起失重,人們並不陌生,大家或許都有這方面的經驗。例如我們從高處落下時,人就暫時處於失重狀態,最鮮明的例子就是過山車了,它利用加速度下滑使人們產生失重狀態,因為很大的加速度暫時平衡了地球的吸引力。但是這只是暫時的,由於地球吸引力的作用,人們最終還是要回到地面上來。

而在太空中,無論是宇航員還是各種物體都處於長時間的失重狀態下。太空中的失重與地面上的失重還不太一樣。確切地說,當一個航天器沿著太空軌道運動時,環繞地球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和重力達到平衡,因而出現了失重狀態。

而實踐證明,空間站等航天器在太空中並不能形成完全真正的零重力環境,實際上總有某種干擾因素存在。例如太陽光的壓力、反作用力矩、稀薄氣體阻力、地球磁場的作用力與重力梯度影響等會形成微小重力。還可能產生干擾的有航天器中人員的走動、機器運轉時的振動、定向系統發動機的工作、零部件的更換、隕石的撞擊等諸多因素。因此,航天器中很難達到完全的失重,確切地說,航天器是處於微重力環境下。

在太空中,所有物體處於微重力環境中,這種失重環境就成了一種資源,可以幫助人類做許多在地面上無法做到的事。

首先,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製造100%圓度的滾珠軸承。或許大家有些不解:地面上可以生產出來的東西,何苦跑到太空去生產?滾珠軸承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工業零件,是許多機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它,很多大型精密儀器就無法運轉。一些高精密度儀器,對滾珠軸承在製造工藝方面的要求非常之高,絕不是普通自行車軸承里用的滾珠可以相比的,這些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滾珠製作起來非常不易。

在遠古時代,人們就知道利用失重方法製造金屬球。方法是從高塔上用篩子過濾熔融的金屬液,讓金屬液滴在下落時的失重狀態下冷卻成型,使製成的金屬球近似於理想的球體狀態。

現代工業需要大量的軸承,其內裝的滾珠在地面上生產,通常要經過鍛造、軋機、沖模、切削和研磨等多道加工工序,一般難以保證有很高的質量,因而影響軸承的使用和壽命。

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就沒有這些麻煩了。因為處於微重力狀態下的熔化金屬,其表面張力很大,但不產生地面上常見的自重變形,能自動地收縮成理想的球體。

如果需要空心球體,則在加壓下把氣體注入自由蒸發的液滴中,就像吹肥皂泡那樣將其吹脹,等液體冷凝後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空心球體。空心球體比實心球體更加堅固耐用。經測試,帶空心球體滾珠的軸承比實心球體滾珠軸承的壽命長4~7倍。

⑻ 地質圖包括的其他內容及格式

一幅正式的某地區地質圖除地質圖外,還應包括:圖名、比例尺、圖例、地質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圖幅接圖表、編制單位責任表。如果是區域地質圖還有圖幅代號。

1.圖名

一般用圖內最大居民點名稱(地名)或大的地貌名稱來命名。

2.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明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的一種比例關系的尺度。一般用文字、數字或線條比例尺表示。由於研究目的、任務不同,採用不同精度的地形圖為底圖,精度要求愈高,比例尺愈大:①小比例尺1:100萬~1:10萬,主要用於較大區域地質調查和研究;②中比例尺1:5萬~1:1萬,主要用於小區域地質調查和研究;③大比例尺大於1:1萬,主要用於礦區地質調查、礦點檢查評價。

3.圖例

將地質圖中表示各種地質體的符號、代號、顏色及線條等放在小長方塊中,加以說明,並按一定順序(地層、岩漿岩、構造、礦產、其他)排列於圖幅的右側方。

4.地質圖的格式

地質圖的排列格式見圖13-45。

圖13-45 地質圖的格式

(據徐邦梁,1998)

⑼ 地質圖的簡介

表示地質現象、來岩石地層礦產分布及自構造特徵的專題地圖。為反映地質現象的空間展。除平面圖外,常同時編制柱狀和剖面圖,以表示地層程序、岩性的水平或垂向變化和彼此接觸關系。地質圖可被用於研究和分析許多地質特徵(如地層層序和厚度、地質構造及地質歷史),預測地下礦藏的位置和儲量及其開采條件。 廣義的地質圖包括基岩地質圖、岩性-岩相分布圖、構造地質圖、地質礦產圖、礦產圖、第四紀地質圖、古地理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和環境地質圖等。

⑽ 什麼是地質圖

1、什麼是地質圖?

它是一種圖件,由一定符號、色譜和花紋等來表示地殼版某部分各種權地質體和地質現象(如,各種岩層,岩體、地質構造、礦產等的)及相互關系的一種圖件。

2、地質圖的組成

(1)圖名:取名主要依據圖件所在地區、內容和特徵等;

(2)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內容越詳細,如1:200,類型數字比例尺,線條比例尺;

(3)圖例:是一些規定的符號和線譜、色譜。

(4)順序:一般是地層、岩石構造和其它,其中地層從上到下,由新到老,從左到右,有新到老。岩體:從酸性到基性到超基性。

3、分類:

(1)根據內容:構造地質圖、地質圖、岩漿岩圖、變質岩圖、盆地分布圖、礦床分布圖,油氣資源分布圖、地球物理圖等。

(2)根據形狀:平面圖、剖面圖和柱狀圖。

A剖面圖:一般形式,剖面線(按標高),方向,地質界線

B柱狀圖:一般交地質圖時都需要附柱狀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