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質博物館屬於什麼氣候
⑴ 江西的氣候特點屬於什麼氣候
江西省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乾燥,最冷月平均氣溫高於0°C。
⑵ 中國江西屬於什麼氣候類型
江西處於北回歸線附近,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熱乾燥;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氣候明顯。由於江西地勢狹長,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但總體來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江西省年平均氣溫18℃左右。贛東北、贛西北和長江沿岸年均氣溫略低,約在16℃到17℃之間;濱湖、贛江中下游、撫河、袁水區域和贛西南山區約在17℃到18℃之間;撫州、吉安地區南部和信江中游約在18℃到19℃之間;贛南盆地氣溫最高,約為19℃到20℃之間。 全年全省極端最高溫度南北差異不大,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現象,但幾乎都接近或超過40℃,個別縣區日最高氣溫曾經達到過44.9℃。極端最低氣溫則南北差異較大:九江大部分地區在-12 到-14℃之間, 個別縣區還出現過日最低氣溫-18.9℃的極端最低值;贛南則在-5℃左右,全省其他地區一般在-7℃到-12℃之間。
江西年均日照總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縣最多,銅鼓縣最少。年均日照時數為1473.3小時到 2077.5小時;都昌縣最多,崇義縣最少。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現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年均降水量多達1800毫米到2000毫米,長江沿岸到鄱陽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則約為1350毫米到1400毫米,其他地區多在1500毫米到1700毫米之間。全年降水季節差別很大。秋冬季一般晴朗少雨,1977年大部分地區整個秋冬季以陰雨天氣為主的現象較為少見。春季時暖時寒,陰雨連綿,一般在四月份後全省先後進入梅雨期。五、六月份為全年降水最多時期,平均月降水量在200毫米到350毫米以上,最高可達700 毫米以上。 這一時期多大雨或暴雨,暴雨強度為日降水量50毫米到100毫米, 最大甚至可達300毫米到500毫米以上。7月雨帶北移,雨季結束,氣溫急劇上升,全省進入晴熱時期,伏旱秋旱相連, 而從東南海域登陸的台風將給江西帶來陣雨,緩解旱情,消減炎熱。降水量除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外,年際變化也相當懸殊,最多年份可達最少年份一倍以上。除廬山外,全省年均風速為每秒1米到每秒3.8米,最小為德興市,最大為星子縣。年均大風日0.5天到28.5天,最少為宜黃縣,最多為星子縣。鄱陽湖濱,贛江、撫河下游和高山頂及峽谷區風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均風速在每秒3米到每秒5米。
全省主要自然災害有寒害、洪澇、乾旱和凍害以及持續時間較為短暫的高溫危害等。
⑶ 江西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概況: 江西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豐沛。春季陰冷多雨,偶有桃花汛;夏季高溫多雨,間有台風影響;秋季風和日麗,秋高氣爽;冬季濕冷,多偏北大風。年平均氣溫 11.6℃~19.6℃,無霜期長達240-307天,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全年降水50%以上集中在4-7月,該時期為江西的雨季。
江西地域廣,南北跨越 5個多緯距,東西相隔5個多經度,境內東、西、南三面環山,中間丘陵起伏,北部為鄱陽湖及其平原。復雜的地形、地貌分布,使得江西氣候資源分布復雜多樣:光資源北多南少;熱量資源南多北少;水分資源東多西少;風能資源湖區、山區多,其他地區少。
全省四季主要特點、氣候資源分布如下:
春季: 受大陸冷高壓和南支槽的共同影響,我省多過程性天氣,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是低溫陰雨和強對流。長期低溫陰雨會造成爛種爛秧,對早稻播種危害很大,平均約 2年出現1次。
夏季: 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晴旱酷熱。全省 7月平均氣溫除周邊地區外,南北各地相差甚小,都在29.0~30.0℃之間,極端最高氣溫都在40℃以上。全年日最高氣溫≥35℃的天數,除鄱陽湖受湖水調節和龍南、全南、定南等地植被條件較好的山區為10~20天外,其他地方都在20天以上,贛東北和贛江中游一帶多達40~50天,可算是我國的「火爐」之一。
全省多年極端最高氣溫 31.1℃~42.1℃。
秋季: 雨季結束之後,西太平洋副高北跳,我省多處太平洋副高脊區之中,使得我省多晴好天氣,且濕度較小,主要災害性天氣是乾旱與寒露風。
冬季: 受大陸季風影響,不斷有冷空氣侵入,特別是鄱陽湖區域為向北開口的盆地,冷空氣長驅直入,使北部平原氣溫顯著下降,有時伴有雨雪或冰凍。 1月平均氣溫為3.5~5.0℃,最低氣溫較低。贛南盆地因受山脈阻擋,加之位置偏南,冷空氣的影響較小,1月的平均氣溫為7.0~8.0℃,有的在8.0℃以上,但極端最低氣溫仍可下降至-5℃左右。全省多年極端最低氣溫-3.8℃~-16.7℃.
光資源分布:
我省全年的日照時數絕大部分地區在 1600~2100小時,星子、都昌、德安、永修、景德鎮和上饒地區北部超過1900小時,其中波陽多達2145小時。宜春地區西部和萍鄉稍少,不足1700小時,其中銅鼓只有1560小時。山區的日照時數亦較少,如崇義僅為1521小時。
熱量資源分布:
江西的熱量資源較為豐富。全省各地的年平均氣溫為 16.4~19.8℃,自北向南遞增,平原高於山區。贛東北、贛西北邊緣山區和長江南岸一帶年平均氣溫較低,為16.4~17.0℃;贛南盆地年平均氣溫較高,為19.0~19.8℃;其餘地區多為17.0~19.0℃。
近年來,我省冬季氣溫與最冷月最低氣溫逐漸上升,每 10年約增加0.05~0.19℃;夏季氣溫與最熱月最高氣溫逐漸降低,每10年約降低0.01~0.17℃;春季和年平均氣溫,各地有升有降,其幅度均較小;秋季氣溫略有降低。
⑷ 南昌所在地是什麼地形,屬於什麼氣候
南昌抄市地處北半球亞熱襲帶內,受東亞季風影響,形成了亞熱帶季風氣候.市內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
且作物生長旺季雨熱匹配較好,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氣象條件,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但是,由於每年季風強弱和進退遲早不同,氣溫變化較大,降水分布不均,高溫乾旱,低溫冷害和暴雨洪澇等氣象災害發生較頻繁,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
⑸ 江西省氣候特點是什麼
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說明:
江西省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
夏季較長,7月均溫,除省境周圍山區在26.9-28.0℃外,南北差異很小,都在28.0-29.8℃。極端最高溫幾乎都在40℃以上,成為長江中游最熱地區之一。
冬季較短,1月均溫贛北鄱陽湖平原為3.6-5.0℃,贛南盆地為6.2-8.5℃。全省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達240-307天。
日均溫穩定超過10℃的持續期為240-270天,活動積溫5000-6000℃,對於發展以雙季稻為主的三熟制及喜溫的亞熱帶經濟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開敞,特大寒潮南侵時有不利影響。
(5)江西地質博物館屬於什麼氣候擴展閱讀:
江西省地形地貌: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略帶平原。地質與地貌地質構造上,以錦江—信江一線為界。
北部屬揚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屬華南褶皺系,志留紀末晚加里東運動使二者合並在一起,後又經受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的構造帶。
南部地區有大量花崗岩侵入,盆地中沉積了白堊系至老第三系的紅色碎屑岩層,並夾有石膏和岩鹽沉積;
北部地區形成了以鄱陽湖為中心的斷陷盆地,盆地邊緣的山前地帶有第四紀紅土堆積。這是造成全省地勢向北傾斜的地質基礎。
地貌上屬江南丘陵的主要組成部分。省境東、西、南三面環山地,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錯分布,北部則為鄱陽湖平原。
鄱陽湖平原與兩湖平原同為長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長江和省內五大河流泥沙沉積而成,北狹南寬,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
地表主要覆蓋紅土及河流沖積物,紅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狀起伏。湖濱地區還廣泛發育有湖田洲地。水網稠密,河灣港汊交織,湖泊星羅棋布。
贛中南以丘陵為主,多由紅色砂頁岩及部分千枚岩等較松軟岩石構成,經風化侵蝕,呈低緩渾圓狀,海拔一般200米,接近邊緣山地部分的高丘,海拔約300-500米;其相對高度除南部在百米以上外,一般僅50-80米。
丘陵之中,間夾有盆地,多沿河作帶狀延伸,較大的有吉泰盆地、贛州盆地。山地大多分布於省境邊緣。
主要有:東北部的懷玉山,東部沿贛閩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脈,南部的大庾嶺和九連山,西北與西部的幕阜山脈、九嶺山和羅霄山脈(包括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成為江西與鄰省的界山和分水嶺。
山脈走向以東北—西南向為主體,控制著省內主要水系和盆地的發育。多數山地由古老的變質岩系和花崗岩組成,山峰陡峭,堆積物較厚 。黃崗山(2157米)為省內最高點。
⑹ 江西省屬於哪種氣候
江西為亞熱帶復濕潤氣候。制處於北回歸線附近,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熱乾燥;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氣候明顯。由於江西地勢狹長,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但總體來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⑺ 中國江西屬於什麼氣候類型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⑻ 江西位於哪個氣候區
江西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江西處於北回歸線附近,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熱乾燥;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氣候明顯。由於江西地勢狹長,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但總體來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江西省年平均氣溫 18℃ 左右。贛東北、贛西北和長江沿岸年均氣溫略低,約在 16℃ 到 17℃ 之間;濱湖、贛江中下游、撫河、袁水區域和贛西南山區約在 17℃ 到 18℃ 之間;撫州、吉安地區南部和信江中游約在 18℃ 到 19℃ 之間;贛南盆地氣溫最高,約為 19℃ 到 20℃ 之間。 全年全省極端最高溫度南北差異不大, 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現象, 但幾乎都接近或超過 40℃,個別縣區日最高氣溫曾經達到過 44.9℃。極端最低氣溫則南北差異較大: 九江大部分地區在 -12℃ 到 -14℃ 之間, 個別縣區還出現過日最低氣溫 -18.9℃ 的極端最低值;贛南則在 -5℃ 左右,全省其他地區一般在 -7℃ 到 -12℃ 之間。
江西年均日照總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縣最多,銅鼓縣最少。年均日照時數為 1473.3 小時到 2077.5 小時;都昌縣最多,崇義縣最少。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 1341 毫米到 1940 毫米,一般表現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年均降水量多達 1800 毫米到 2000 毫米,長江沿岸到鄱陽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則約為 1350 毫米到 1400 毫米,其他地區多在 1500 毫米到 1700 毫米之間。全年降水季節差別很大。秋冬季一般晴朗少雨,1977 年大部分地區整個秋冬季以陰雨天氣為主的現象較為少見。春季時暖時寒,陰雨連綿,一般在四月份後全省先後進入梅雨期。五、六月份為全年降水最多時期,平均月降水量在 200 毫米到 350 毫米以上,最高可達700 毫米以上。 這一時期多大雨或暴雨,暴雨強度為日降水量50 毫米到 100 毫米, 最大甚至可達 300 毫米到 500 毫米以上。7 月雨帶北移,雨季結束,氣溫急劇上升,全省進入晴熱時期,伏旱秋旱相連, 而從東南海域登陸的台風將給江西帶來陣雨,緩解旱情,消減炎熱。降水量除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外,年際變化也相當懸殊,最多年份可達最少年份一倍以上。除廬山外,全省年均風速為每秒 1 米到每 秒3.8 米,最小為德興市,最大為星子縣。年均大風日 0.5 天到 28.5 天,最少為宜黃縣,最多為星子縣。鄱陽湖濱,贛江、撫河下游和高山頂及峽谷區風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均風速在每秒3米到每秒5米。
全省主要自然災害有寒害、洪澇、乾旱和凍害以及持續時間較為短暫的高溫危害等。
⑼ 上海地質博物館氣候類型
上海自然博物館(靜安新館)位於上海市靜安區靜安雕塑公園內。地址:內自然博物館正門位於上容海市靜安區北京西路510號,團體下車點位於四號門上海市靜安區山海關路399號(近石門二路)交通方式:地鐵1號線新閘路站、地鐵2號線南京西路站(2號口出站)、地鐵13號線自然博物館站(暫未開通,預計2016年底前開通)公交:北京西路成都北路(324路)、石門二路山海關路(41路、301路、324路、927路)石門二路北京西路(104路)、北京西路泰興路(15路、955路)、成都北路北京西路(36路、109路、869路、933路、952B、974路)等參考資料:網路
⑽ 江西屬於什麼氣候帶
江西省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秦嶺淮河以北才屬於溫帶季風性氣候。氣候特徵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植被為常綠闊葉林,葉片革質全緣、表面光亮,葉面常迎向陽光照射的方向典型的有樟樹,茶樹,柑橘樹等等。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600 mm。夏季受亞熱帶高壓控制,乾旱少雨。一般雨季在5-6月份到達,於9-10月退出。乾熱月份為7-8月。記住幾個南北向的分界線:南嶺、秦嶺淮河、燕山。記住南北走向主要城市的維度分布:北緯25度:(自東向西)台北、廈門、桂林、昆明。北緯30度:(自東向西)寧波、杭州、黃山、九江、武漢、重慶、拉薩、開羅(埃及)。北緯35度:(自東向西)東京(日本)、連雲港、鄭州、西安。這是本人以前學習的總結,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