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地質最易開採石油
A. 西亞以什麼為中心的石油資源十分豐富
西亞來石油資源極其豐富,約源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波斯灣沿岸、海底及兩河流域為世界著名大油田,以波斯灣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帶。西亞石油儲量大、埋藏淺、油質好、易開采。石油的形成與其地質構造密切相關,波斯灣地區及兩河流域地質構造方面屬於新褶皺山系的邊緣拗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同時,長期溫暖的海洋環境,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條件,海洋生物遺體沉入海底後,成為生成石油的有機物質來源,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作用,逐漸變成了石油。其他礦藏有鉻、銅、銻、錳、鐵和磷灰石等。
B. 中國有哪些地方在開採石油
1、大慶油田
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處哈爾濱、齊齊哈爾市之間。油田南北長14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總面積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開展石油會戰,1963年形成了600萬噸的生產能力,當年生產原油439萬噸,對實現中國石油自給起了決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產量突破5000萬噸,到1996年已連續年產原油5000萬噸,穩產21年。1995年年產原油5600萬噸,是我國第一大油田。
2、勝利油田
地處山東北部渤海之濱的黃河三角洲地帶,主要分布在東營、濱州、德州、濟南、濰坊、淄博、聊城、煙台等8個地市的28個縣(區)境內,主要工作范圍約4.4萬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3000萬噸,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3、長慶油田
勘探區域主要在陝甘寧盆地,勘探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油氣勘探開發建設始於1970年,先後找到油氣田22個,其中油田19個,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54188.8萬噸(含天然氣探明儲量2330.08億立方米,按當量摺合原油儲量在內),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天然氣1億立方米,從2003年到2007年12月,長慶油田只用了短短四年時間就實現了從1000萬噸到2000萬噸的大跨越,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三大油田。
4、遼河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內蒙古東部和遼東灣灘海地區。已開發建設26個油田,建成興隆台、曙光、歡喜嶺、錦州、高升、沈陽、茨榆坨、冷家、科爾沁等9個主要生產基地,地跨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13市(地)32縣(旗),總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1995年原油產量1552萬噸,產量居全國第三位,近年來,隨著長慶油田產量的突飛猛進,遼河油田產量暫居國內第四。
5、克拉瑪依油田
地處新疆克拉瑪依市。40年來在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個油氣田,以克拉瑪依為主,開發了15個油氣田,建成792萬噸原油配套生產能力(稀油603.1萬噸,稠油188.9萬噸),3.93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能力。從1990年起,陸上原油產量居全國第4位。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
6、四川油田
地處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歷史,發現氣田85個,油田12個,含油氣構造55個。在盆地內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東部4個氣區。目前生產天然氣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42.2%,是我國第一大氣田,1995年年產天然氣71.8億立方米,年產原油17萬噸。
7、華北油田
位於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晉、蒙區域內油氣生產區。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噴出日產千噸高產工業油流,發現了我國最大的碳酸鹽岩潛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到1723萬噸 ,為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1986年,保持年產原油1千萬噸達10年之久。1995年年產原油466萬噸,天然氣3.13億立方米。
8、大港油田
位於天津市大港區,其勘探地域遼闊,包括大港探區及新疆尤爾都斯盆地,總勘探面積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區18629平方公里。現已在大港探區建成投產15個油氣田24個開發區,形成年產原油430萬噸和天然氣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
9、中原油田
地處河南省濮陽地區,於1975年發現,經過20年的勘探開發建設,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55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95.7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原油7723萬噸 、天然氣133.8億立方米。現已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之一,1995年年產原油410萬噸,天然氣11億立方米。
10、吉林油田
地處吉林省扶餘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在吉林省境內的兩大盆地展開,先後發現並探明了18個油田,其中扶余、新民兩個油田是儲量超億噸的大型油田,油田生產已達到年產原油350萬噸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萬噸特大型企業的生產規模。
11、河南油田
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14個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及含油麵積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192萬噸。
12、江漢油田
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綜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內的潛江、荊沙等7個市縣和山東壽光市、廣饒縣以及湖南省衡陽市。先後發現24個油氣田,探明含油麵積139.6平方公里、含氣面積71.04平方公里,累計生產原油2118.73萬噸、天然氣9.54億立方米。1995年年產原油85萬噸。
13、江蘇油田
油區主要分布在江蘇省的揚州、鹽城、淮陰、鎮江4個地區8個縣市,已投入開發的油氣田22個。目前勘探的主要對象在蘇北盆地東台坳陷。1995年年產原油101萬噸。
14、青海油田
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柴達木盆地。盆地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沉積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具有油氣遠景的中新生界沉積面積約9.6萬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油田16個;氣田6個。1995年年產原油122萬噸
15、塔里木油田
位於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東西長1400公里,南北最寬處520公里,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中部是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1988年輪南2井噴出高產油氣流後,經過7年的勘探,已探明9個大中型油氣田、26個含油氣構造,累計探明油氣地質儲量3.78億噸,具備年產500萬原油、80100萬噸凝析油、25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資源保證。1995年年產原油253萬噸。
16、土哈油田
位於新疆吐魯番、哈密盆地境內,負責吐魯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東西長600公里、南北寬5013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於1991年2月全面展開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會戰。截止1995年底,共發現鄯善、溫吉桑等14個油氣田和6個含油氣構造,探明含油氣面積178.1平方公里,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8億噸、天然氣儲量731億立方米。1995年年產原油221萬噸。
17、玉門油田
位於甘肅玉門市境內,總面積114.37平方公里。油田於1939年投入開發,1959年生產原油曾達到140.29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50.9%。創造了70年代60萬噸穩產10年和80年代50萬噸穩產10年的優異成績。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1995年年產原油40萬噸。
18、滇黔桂石油勘探局
負責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區)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區域面積86萬平方公里,具有大量的中古生界及眾多的第三系小盆地,可供勘探面積27.7萬平方公里。先後在百色、赤水、楚雄等地區油氣勘探有了重大突破,展示了滇黔桂地區具有廣闊的油氣發展前景。1995年年產原油10萬噸。
19、冀東油田
位於渤海灣北部沿海。油田勘探開發范圍覆蓋唐山、秦皇島、唐海等兩市七縣,總面積630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3600平方公里,潮間帶和極淺海面積2700平方公里。相繼發現高尚堡、柳贊、楊各庄等7個油田13套含油層系。1995年年產原油51萬噸。
20、中國海洋石油南海東部公司
成立於1983年6月,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的四個地區油公司之一。負責南海東部東經113°10′以東、面積約13.1萬平方公裏海域的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業務,授權全面執行該海域的對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協議。13年來,已有8個油田建成投產,公司每年原油產量大幅度增長,至1996年產油量超過1000萬噸,在中國陸海油田中年產量排行第四位。參考資料:www.jnyinchuang.com
C. 中國礦業 地質 石油 這三所大學哪所最好啊
礦業大學和石油大學比
兩個學校歷史上都有大的劫難,中國礦業大學歷經焦作礦業學院、天津中國礦業學院、北京礦業學院、四川礦業學院和中國礦業大學數次變遷,被稱為中國最能流浪的大學,受計劃體制中「低價供煤,高價供電」的影響,煤炭行業長期虧損,中國礦大作為煤炭部屬高校,資金支持受到很大影響。現在煤炭成了盈利大戶,礦大卻劃轉了教育部,當然直屬教育部是有利的,我的意思是說礦大一直沒有受到石油大學在石油系統那麼高的待遇。
至於非煤學科和非油學科的發展,和兩校的地域差別是有一定關系的,但不是主要原因。我注意到,中國石油大學在非油學科上很少有國家級的縱向課題,多數老師沉迷於採油廠和煉油廠的橫向課題上,說實話,橫向課題能掙到錢,但對學科建設沒多大作用。一些不入流的核心期刊上刊登了某些專家的大作,影響不是很好。沒有上水平的縱向研究課題的支撐,博士點、碩士點的爭取是很難的。中國礦業大學在礦業城市可持續發展、能源產業聯動、安全生產事故的復雜性等方面都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支撐,有的甚至是重大項目,而石油大學在這方面做的不好。礦大文法學院以公共資源管理為特色成功申辦MPA的做法,值得石油大學學習。上海交通大學有一金融博士的題目是《石油價格波動的風險管理研究》,我個人認為,石油大學應該是強項,但很可惜,石油大學沒有這方面的專家。石油期貨、期權,石油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石油的進出口貿易這些和石油相關的管理學科、經濟學科在石油大學幾乎是空白。
山東省和江蘇省對發展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導致了兩校的差距。山東省只有三所211院校,山東是能源省,對石油大學非常重視,省部共建進展非常順利,這是石油大學的優勢,也是石油大學前景好於礦大的最好的條件。而江蘇省只有徐州有煤礦,對能源科教極不重視,現在都沒有達成省部共建,江蘇省有11所211院校,礦業大學在江蘇不可能得到石油大學在山東的待遇,因此,石油大學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勢。
山東省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官本位意識肯定比江蘇省濃厚,石油大學在軟環境建設上應該注意克服這一點,這和歷史、區位有關,只能靠加強建設解決。
中國礦業大學原機電學院院長是黨外人士,現在擔任徐州市副市長,盡管沒有實權,但在梳理校地關繫上出了不少力。所以礦大和徐州的關系可能比石大和東營的關系要和睦一些。
中國石油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的確需要合作,因為考慮到中國能源的可持續性,如何確定能源戰略,如何應對石油緊缺,怎樣實現煤炭液化最終接續或者代替石油是一個繞不開的課題,如果在這方面強強聯手,真的是石大和礦大的大幸,是中國能源教育事業的大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沒有電氣工程這個專業,有自動化,但是很不好!
其他的三所不太清楚,即使有,也不怎麼樣!
不過,地大(北京)的地質類和能源學院(這個學院主要是學習勘探和開採石油)很強,但是屬於艱苦專業,很少能留在北京工作,工作環境艱苦,但是這幾年工作基本上不用犯愁,很好找!
中國地大(北京)和礦業(北京)除了地理位置好點,自他方面都沒有另外兩所好!
哈爾濱理工大學和沈陽工業差不多吧!
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礦大全國排名十多名,其二級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是國家重點學科,這個學科相比肯定是礦大的好點。過程裝備與控制這個專業全國開設的學校不多,西安交大、北京化工大學、浙江大學處於前三名,礦大和石油大學這個專業的水平應該相差不大。化工應該是石油大學更好點,其主要方向是石油化學工藝。熱能與動力工程和測控技術與儀器,我只知道礦大這兩個專業不好。土木工程在礦大算比較好的專業,每年分數都挺高的,找工作容易,不過在全國看來也只是一般水平,石油大學的土木也不是它的優勢學科,其實力不會比礦大強多少。這兩所大學但從實力上說都差不多,看你自己喜好了,如果你看好石油行業,你就去石油大學,如果你覺得煤炭行業也不錯,那就去礦大。這兩個行業都是高薪行業。
我對這幾個大學沒什麼了解,也是從別的地方弄來的.只做參考,希望對你能有些幫助,
D. 什麼叫做石油地質
石油地質,主來要強調的是油氣自資源形成、運聚及保存等地質的條件。目前在油氣勘探領域作為一個比較大的學科,它所涉的幾個關鍵內容包括:烴源岩(油氣的來源)、儲層(油氣賦存介質)、蓋層(阻止油氣因地層壓力向上泄漏的大鍋蓋)、圈閉(油氣聚集的場所)、運移(油氣從烴源岩生排之後的運輸路徑及動力)、保存(顧名思義,就是保存的條件了)。
E. 石油在哪裡開采
石油的開發分為石油鑽井與採油兩個階段。又分為陸地與海洋兩種地域,即陸地油田,與海洋鑽井。陸地開發比較容易,海洋開采需要鑽井平台。
F. 西亞是世界石油產量最豐富的地區。說出西亞的石油資源分布在什麽地區西亞石油資源的特點是什麽
西亞石油資源極抄其豐富,約襲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波斯灣沿岸、海底及兩河流域為世界著名大油田,以波斯灣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帶。西亞石油儲量大、埋藏淺、油質好、易開采。石油的形成與其地質構造密切相關,波斯灣地區及兩河流域地質構造方面屬於新褶皺山系的邊緣拗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同時,長期溫暖的海洋環境,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條件,海洋生物遺體沉入海底後,成為生成石油的有機物質來源,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作用,逐漸變成了石油。其他礦藏有鉻、銅、銻、錳、鐵和磷灰石等。
希望採納
G. 石油的開采基本條件是什麼
石油開采是即地震勘探、鑽井完井交井以後,將原油從地層中開采出來進入油氣集輸系統的一個重要的資源能源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我國現有油田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不具備充足的天然能量補給條件,而且油田本身的能量不足以長期維持採油的需要。在工業高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的今天,保持科學的較高的採油速度和較高的原油採收率尤為重要。 石油開采受著區域地質條件的控制,並分布在含油氣盆地之內,含油氣盆地是一定的地質歷史時期內,受同一構造格局控制的,具有共同發展歷史的統一沉降區。原油開采是集採油、井下作業、注水、集輸為一體的工藝過程。建國前我國僅有以玉門油礦為代表的工藝比較落後的一些小油區。對石油大規模勘探開發是從建國後六十年代大慶、大港、勝利、遼新等大的油氣田。油氣田遍布全國,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和生產能力,無論是生產工藝和石油開采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但是,由於四十多年的原油開采,造成老油區資源能量的嚴重不足,給地面環境帶來了嚴重污染,這些矛盾制約了生產的發展,引起了我們對石油開采過程中特別的關注。因此節約和利用資源、能源、降低消耗,在石油開采過程保護好環境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簡單的工藝過程 石油開采方式有自噴採油和機械採油,自噴採油是由於地下含油層壓力較高,憑其自身壓力就可以使原油從井口噴出的採油方式。機械採油則是利用各種類型的泵把原油從井中抽出,目前我國石油開采以機械採油為主。不同的地質情況不同的油品性質採用不同的機械開采方式。對粘度小於50毫帕斯卡.秒,密度小於0.934的原油(稱為稀油),一般用常規開采。對粘度大於50毫帕斯卡.秒,密度大於0.934的原油(稱為稠油),一般用熱力採油,即採用熱蒸汽吞吐、摻稀油及伴熱的採油方式。以遼河油田為例,氣候寒冷是北方冬季的特徵。油質除一部分稀油外,大部分油質為稠油和特稠油,由於原油重質成份多,粘度大,相對密度大,在油藏條件下原油幾乎不能流動,無法用常規的方法開采,給生產和環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我們油田採用熱力採油、稀釋、乳化降粘方式開采。 稀釋開采:即將一定量粘度小的稀油加入稠油中,降低粘度。 熱力採油:即蒸汽吞吐、蒸氣驅,就是對油層注入高溫高壓蒸氣,加熱油層里的原油,使原油的升高,粘度降低,增加原油的流動性,推動油層里的原油流向生產井。另外注入蒸氣對油層加熱後,蒸氣變成熱水流動,置換油層里原油滯流空隙。原油受注入蒸汽加熱,其中輕質成分將氣化,烴體積膨脹也會將原油推流到生產井。 乳化降粘:即將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混入稠油中,並在油管和抽油管表面上形成親水的潤濕表面。 大大降低油流時的阻力,使油能夠正常開采出來。 二、 塬油開采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分析 由於石油開采是一個從地下獲取資源的過程,地質條件及地下的情況是石油開采中的決定因素。雖然石油開采是最終獲取資源的活動,但是各種相關工藝如鑽井。各種井下作業等對石油開採的地下地質情況。地面有直接的聯系的影響。因此在考慮環境時也應做為石油開採的環境因素一並考慮。同時考慮了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六個方面。 1. 石油開采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包括正常異常緊急情況)。 2. 資源能源的使用在工藝的各個環節中都會涉及到,為方便分析,作為總的環境因素來考慮。 3. 原油做為石油開採的特徵污染物在每個工藝中也都會涉及到,因而也作為總的環境因素來考慮。 三、 主要生產過程的一些說明 1. 石油開采企業應對採油生產之前的鑽井和採油生產中的各種油井作業的相關方提出的管理要求,在各種設計中應了解施工中的基本環境因素和環境影響,國家對它的法律法規要求。並在預以充分的注意,採取事先預防。由於石油開采涉及地面環境和地下地質情況,從鑽井到採油,井下作業,外輸都存在泥漿處理、油品泄漏、原油落地。原油脫後水回注、烴類揮發,化學品葯劑使用,有害固廢處理、井噴、火災等重要環境因素,如果逢值訊期控制不好,一旦事故發生就會導致大氣、水體、土地、養殖業等的污染,伴隨而來的就是環保糾紛經濟賠償,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產,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石油開采過程中應特別強調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遵守法律法規等。 2. 在原輔材料的選擇上、施工的設計上,都要求符合清潔生產,盡一切努力考慮清潔的工藝技術,使用無毒無害的清潔原材料,清潔的工藝流程、清潔的節能設備,以避免在生產過程中,運輸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對人體的損害。應該預防在先,作為污染預防不能只採用末端治理,應在生產的源頭考慮預防污染的問題,並在生產過程中,各種工藝、各個環節都應考慮清潔生產的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全過程式控制制。 3. 對有毒有害化學品等,在鑽井、採油、井下、集輸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要求按照MSDS的要求分類存放,對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盡量採用危害小的化學品,以免造成對人員損害和環境的污染。 4. 工藝及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在石油開采中,由於特定的地質條件,原油從地下開采出來後輸出時,在井口、集轉站及長距離輸送都需加熱。因此動力系統、能源消耗都需要重點考慮,採油過程中能源消耗是比較大的,在考慮生產成本時應計算在內,降低能耗,合理使用能源是石油開採的主要指標之一。 5. 石油開采是資源的開發,資源消耗同樣非常重要,在石油開采過程中,原油泄漏、原油落地、油泥產生不但增加各種費用,使生產成本上升,影響了資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贊成了環保工作的難度,目前各採油企業都注重了對資源消耗的控制,一是把資源消耗做為消耗定額主要指標之一加以控制考核。二是大搞綜合利用,減少浪費以保護資源,保護環境。 四、 應急准備和預防措施 從石油開采、井下作業、集輸,在任何一個環節中,均不能鬆懈,安全、環保第一的問題。必須要有組織保障,要有靈活的可操作的指揮系統和一定的應急准備程序,當然首要的是預防為主,絕對控制事故發生,其次是出現緊急情況時,應盡早消除或將其控制在最低限度。這就是石油開采企業的安全環保預防的主要對策。 石油開采是被公認的有毒有害、具有污染、井噴、火災性質的危險企業,因此在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了至關重要。在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中、設計上已考慮了緊急情況,雖然都有應急的准備,一旦事故發生都有應急措施,但是為了以防萬一,必須要求全體員工有比其他企業更強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安全、環保第一的思想與生產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
H. 中東不斷大量開採石油,地下采空不會塌陷嗎
地震為什麼越來越多??那是因為石油開采!!
大家都應該知道一個球體 裡面沖滿了液體半液體固體 要是把液體大量的開采了 是不是很大程度上裡面空了不少吧??這樣地殼的受力和裡面的沖擊力還能象不曾開采過的樣子嗎??這樣能不引起地質改變嗎??更是淺源地震的最大禍首!!
人類啊 我們就象是害蟲住在蘋果上吃吃蘋果上的黴菌也就算了 可是為什麼要轉進去啃裡面的果實`這樣蘋果能不癟嗎??最終導致寄生處滅亡 只能換一個蘋果 地球不象蘋果沒那麼好換來換去的```
石油產品是富人們離不開的消耗品 窮人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汽油`或者很少用到 `憑什麼他們大量使用這危害地球的東西 還有那些開采企業憑什麼他們用危害地球的方法換來財富 最後地球的發怒大多都傷害到窮人的身上!!!!憑什麼!!!!!
強烈建議 推行污染環境破壞地球的行為人和使用人 補償 其他不污染環境 不破壞地球的人民的法律!!
印泥海嘯 海下地震 已經把地球公轉自轉的時間縮短了 那是就是因為地球裡面空了 地球癟了地球的直徑所以小了!!
這樣看上去好象沒有什麼特別的危害
可是你想一想地球在小一點在小一些 那麼太陽對他的引力會有什麼變化!!那麼公轉合自轉的軌道又有什麼變化!!地球會離開太陽越來越遠!!四季會改變很多!!甚至引起萬年前的地球冰封時代!! 或者是離太陽近了導致火熱現象都有可能 那麼地球生物都將滅亡!!
更甚至和別的行星軌道相碰 導致地球滅亡!!
說近的 地球最內部由於外部液體的大量減少將減少他的約束力 導致最內部能量不斷象外部噴發 或者有的地區地下空了大量的塌陷 導致大地震將會頻頻發作!!甚至地球開裂爆開!!
或許有人要問那麼中東地區是開採石油最多的地區了 那為什麼他們那裡地震不多 那我告訴你地球內部都是通的``液體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流來流去的```還有地質的復雜情況 比如這里厚 那裡薄 這里受力重那邊受力輕 中東地區,特別是油區基本都沒什麼建設。能開採的地方不會有很多建築的,連山
這種很重的自然東西都幾乎都沒有。所以他們那邊地殼所承受的壓力不是很大,而且地下水油之類的都迴流動。受壓很大的地方要是流失了或被吸引過去了,就容易發生地震了。還有中東要是在一大塊板塊上那麼他們開採的石油會導致別的地區的地質不穩定 而他們卻可以沒事```
當然這只是現在的說法`說不定中東地區在開採下去 到時候大板塊擋不住了陷下去了`未來成為海洋都有可能
人啊人 大家都知道不能做拆牆角的事情可是我們對自然界提供的那麼多的電力不去開發 那麼大的磁場不去利用 偏偏對我們懶已生存的地球拆了百年的牆角啊```我們的後代還有希望生活在地球上嗎??
以後的人類必定對現代人污染地球大量開採石油的行為成為永遠的傷痛!!! (對了還有地下水的開采和斷流)
I. 石油被從地下不斷地開采,長此以往會對地球內部結構有什麼影響
開挖煤礦的時候很有肯能會導致地面塌陷,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開採石油導致地面塌陷的,不過在開採石油的時候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石油是被稱為液體的「黃金」,是隱藏在地質結構中的一種自然資源。
石油開采雖然能保證地球內部結構不發生變化,但是我們開採石油會對地面造成很大的污染和破壞。開採石油會消耗大量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不僅浪費水資源,而且還存在污染水源的風險。
J. 為什麼背斜易挖掘石油
石油是有的,也許是它的儲量太小,從而並不值得開發.看了以下的文章.希望你能有所收獲.
海底石油和天然氣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多棲身在海洋中的「大陸架」和「大陸坡」底下。
在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以前,有的時期氣候比現在溫暖濕潤,在海灣和河口地區,海水中氧氣和陽光充足,加之江河帶入大量的營養物和有機質,為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食糧」,使許多海洋生物(如魚類以及其它浮游生物、軟體動物)迅速大量地繁殖。據計算,全世界海洋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水層中的浮游生物,其遺體一年便可產生600億噸的有機碳,這些有機碳就是生成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的「原料」。
但是,僅有這些生物遺體還不能形成石油和天然氣,還需要一定的條件和過程。海洋每年接受160 4乙噸沉積物,特別是在河口區,每年帶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區更多。這樣,年復一年地把大量生物遺體一層一層掩埋起來。如果這個地區處在不斷下沉之中,堆積的沉積物和掩埋的生物遺體便越來越厚。被埋藏的生物遺體與空氣隔絕,處在缺氧的環境中,再加上厚厚岩層的壓力、溫度的升高和細菌的作用,便開始慢慢分解,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這些生物遺體就逐漸變成了分散的石油和天然氣。
生成的油氣還需要有儲集它們的地層和防止它們跑掉的蓋層。由於上面地層的壓力,分散的油滴被擠到四周多孔隙的岩層中。這些藏有油的岩層就成為儲油地層。有的岩層孔隙很小,石油「擠」不進去,不能儲積石油。但是,正因為它們孔隙很小,卻是不讓石油逃逸的「保護殼」。如果這樣的岩層處在儲油層的頂部和底部,它們就會把石油封閉在裡面,成為保護石油的蓋層。
分散在砂岩中的石油並沒有開採的價值,那些油氣富集的地方才具有開采價值。淺海的地層常常是砂層、頁岩、石灰岩等構成的,這些都叫沉積岩。沉積岩本來應當成層地平鋪在海底,但由於地殼變動,使它們彎曲、變斜或斷開了。向上彎的叫背斜,向下彎的叫向斜。有的像饅頭一樣的隆起,叫穹隆背斜。有些含有油氣的沉積岩層,由於受到巨大壓力而發生變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區。所以背斜構造往往是儲藏石油的「倉庫」,在石油地質學上叫「儲油構造」。通常,由於天然氣密度最小,處在背斜構造的頂部,石油處在中間,下部則是水。尋找油氣資源就是要先找這種地方。
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區。所以背斜構造往往是儲藏石油的「倉庫」,在石油地質學上叫「儲油構造」。通常,由於天然氣密度最小,處在背斜構造的頂部,石油處在中間,下部則是水。尋找油氣資源就是要先找這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