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結存量怎麼算
⑴ 請教地質儲量、探明地質儲量的准確定義算採收率、采出程度、採油速度的公式
1 地質儲量又稱預測儲量,是指經過地質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資源數量,指根據區內域地質測量、容礦產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並結合已知礦產地的成礦規律進行預測的儲量。是礦產資源儲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級儲量。根據礦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礦床地質儲量目前分為A、B、C、D四級。其中A、B、C三級稱工業儲量,D級稱遠景儲量。
地質儲量在礦產儲量中屬第四類——不列入探明儲量的級別。它只能作為編制普查工作遠景時的參考,或作為地質普查找礦設計及礦山企業遠景規劃的依據。
2 探明儲量 proved reserves
是指經過詳細勘探,在目前和預期的當地經濟條件下,可用現有技術開採的數量。
3 採收率
油田采出的油量與地質儲量的百分比。
採收率=采出的油量/地質儲量
4 采出程度
油田在某時間的累計採油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
采出程度=某時間的累計採油量/地質儲量
5 採油速度
年采出油量與地質儲量之比。
採油速度=年采出油量/地質儲量
⑵ 什麼是地質儲量
1959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根據地質和礦產的研究程度及相應的用途所劃分的一類儲量。是指根據區域地質調查、礦床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結合已知礦產的成礦地質條件所預測的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在礦山設計及生產部門,為區別於生產礦山的三級礦量(又稱生產礦量),一般都將礦山建設和生產以前,由地質勘探部門探明的各級礦產儲量,統稱地質儲量。對於在礦山建設及生產過程中發現的新礦體的儲量,有時也稱地質儲量。歐美各國的儲量分級中,有時也將可能儲量稱作地質儲量。前蘇聯的地質勘探工作中,有時把C2級儲量也稱地質儲量,但有時又把根據地質勘探工作查明的礦床的總儲量稱地質儲量。
地質儲量又稱預測儲量,是指經過地質勘探手段,查明埋藏地下的資源數量,指根據區域地質測量、礦產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並結合已知礦產地的成礦規律進行預測的儲量。是礦產資源儲量中探明程度最差的一級儲量。根據礦床勘探和研究程度,岩金礦床地質儲量目前分為B(331)、C(332)、D(333)四級。其中B、C、D三級稱工業儲量,E(334)級稱遠景儲量。
地質儲量在礦產儲量中屬第四類——不列入探明儲量的級別。它只能作為編制普查工作遠景時的參考,或作為地質普查找礦設計及礦山企業遠景規劃的依據。
油氣藏地質儲量——一個特定地質構造中聚集的油氣數量,如油區地質儲量,油田地質儲量和油藏地質儲量等。
⑶ 油田的地質儲量是怎樣算出來的
在石油勘探的不同階段都要進行儲量估算或計算。為了給油田開發做好准備,必須提供比較准確的地質儲量。所提交的地質儲量是石油勘探最終成果的綜合反映,是油田開發的物質基礎。
計算儲量有好幾種方法,一般採用容積法、物質平衡法和統計法。
容積法應用比較廣泛,只要把含油麵積圈定準確,把第一性資料求准,就可以算出可靠的儲量。物質平衡法是在油田開采一個階段以後才能應用,在油層性質差別很大時,准確程度就不高了。統計法往往是在地下岩層比較復雜,油、水層交互出現或裂縫性油層中才使用。
這里僅就容積法介紹一下怎樣計算油田的石油地質儲量。按這種方法,首先要把各種計算參數搞清楚,每一個參數越准確,儲量也就越接近於實際。參數中最主要的是含油麵積和油層厚度。
油層厚度是指油層有效厚度,即經過油層單層試油能采出的有開采價值的原油的那些油層的厚度。
油層有效孔隙度是用岩心測量出的岩石孔隙容積占岩石總體積的百分數。我國多數油田砂岩油層孔隙度在20%左右。
含油飽和度是指在儲油岩石的孔隙體積中石油所佔體積的百分比。
原油的體積在地下油層中與地面上不同,在地下時因為原油中溶有大量氣體,體積比較大;噴到地面後,壓力降低,氣體從油中跑出,原油體積就會縮小。地下體積與地面體積之比叫做體積系數。
一些國外油田資料中所講到的石油地質儲量實際上是指可采儲量。這是考慮到地下的原油不能百分之百地采出,只計算可以采出的儲量,就是可采儲量,它不包括預計不能采出的那部分石油地質儲量。可采出的儲量與地下全部地質儲量之比叫做採收率。實際上,由於各油田特點不同,油田開發方法和採油工藝不同,採收率也不同。
油田情況基本上搞清楚了,石油地質儲量基本上計算準確了,油田就可以投入開發。到此,可以講石油勘探的任務已經基本上完成了。
但是為了進一步查明油井生產能力和開采特點,在石油勘探後期,往往要開辟生產實驗區,以取得油田開發的實際經驗。在生產實驗區里,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幾種不同的開發方式進行開采實驗,以便於比較,為油田全面開發提供依據。這樣才能制定出以地質為基礎,以生產實踐為根據,綜合考慮各種條件的符合多快好省原則的油田開發方案。
⑷ 礦井地質儲量怎麼計算
相關行業規范有計算說明的嘛
⑸ 地質資源量計算方法
(一)重量法(含油率法)
重量法是根據油砂中原油的重量百分含量進行資源量計算的方法。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Q=V·ps·ω
式中:Q— 油砂油資源量(t);
V——油砂體積(m3);
ρs——油砂密度(t/m3,通常看作g/cm3);
ω——油砂中原油重量百分含量(小數)。
同樣,存在多層油砂時,可使用上述公式對每一油砂單層進行計算,然後累加獲得總的油砂油資源量。
對於露頭油砂,與油砂油資源計算有關的參數有:油砂出露層數及厚度、地表延伸長度、出露面積、油砂層產狀、含油率等。其中,除含油率是通過野外取樣經室內分析確定外,其餘幾項參數均可從野外直接獲得。
從地表至500m埋深,油砂層的延伸、厚度及層數都有可能發生變化,這就需要通過研究油砂分布區的石油地質特徵,藉助探井及鄰區等相關資料,間接獲取計算參數。
考慮到不同埋深的油砂的分布特點及開采方式的差異,對0~100m 和100~500m油砂油可根據所擁有參數情況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具體計算方法可從下例單個含油砂構造油砂油資源量的計算得以說明。
以背斜構造為例(圖3-1),假設某一含油砂構造單油砂層的橫剖面如圖3.2A所示,圖3-2B是該油砂層的立體結構示意。通過油砂產狀與埋深值的計算,將該油砂層轉換為平面展布。轉換後,按100m埋深計,該背斜單翼油砂層的橫向寬度為:L=100/sina,再利用油砂層厚度值、背斜長軸中含油砂的長度值,即可得到該層油砂0~100m 的資源量。
圖3-1 油砂層縱向分布示意圖
圖3-2 油砂油資源計算體積參數轉換示意圖
考慮到南方瀝青礦體礦化特徵,資源量計算採用的是重量法。根據瀝青賦存特點的差異,把礦點分成非生物礁瀝青礦藏和生物礁瀝青礦藏兩類分別計算。
1.非生物礁瀝青礦藏瀝青百分含量法的估算公式:
Q=L×D×h×μ×r×m×RB
式中:Q— 瀝青資源量(t);
L——含瀝青地層出露長度(m);
D— 含瀝青層斜深(m);
h— 瀝青真厚度(m);
μ——有效面孔率(%);
r—含瀝青岩石中純瀝青比重(t/m3);
m——有效總孔隙率與有效面孔隙率之比;
RB— 含瀝青飽和度。
其中,未踏勘區瀝青層厚度採用如下公式計算:
h=LF×δ
式中:LF— 含瀝青地層出露寬度在水平面的投影(相當於地質圖上直接測量寬度,用Mapgis軟體在精確描繪的地質圖上量取);
δ——瀝青地層厚度比,取踏勘點瀝青層厚度h´與踏勘點含瀝青地層出露寬度水平投影LF´比值的平均值。
2.生物礁瀝青礦藏瀝青百分含量法的估算公式為:
Q=SR×h×μ×r×m×RB
式中:Q— 瀝青資源量(t);
SR— 礁體分布面積(m3);
h— 瀝青層厚度(m);
μ——含瀝青岩石中瀝青的體積百分含量(有效面孔率,%);
r— 含瀝青岩石中純瀝青比重(t/m3);
m— 有效總孔隙率與有效面孔隙率之比;
RB—含瀝青飽和度。
其中,瀝青層厚度分兩種情況計算,有工程式控制制的和沒有工程式控制制的。有工程式控制制的瀝青層厚度h的計算公式:
h=HR×δR
式中:HR— 礁體厚度;
δR— 鑽孔鑽遇瀝青累計厚度與鑽孔累計深度比值的平均值(瀝青地層厚度比)。
沒有工程式控制制的礁體的瀝青厚度根據野外測量的含瀝青層厚度實際值計算,或類比已知生物礁的瀝青地層厚度比進行估算。
生物礁分布面積SR主要根據野外實測資料和前人資料中的分布面積進行計算。對於只有露頭面積資料的,只根據露頭面積進行估算。露頭和礁體分布面積均沒有具體數據的,按照非生物礁的估演算法進行估算。
(二)容積法(含油飽和度法)
容積法的實質是計算油層孔隙空間內的油氣體積,然後用地面體積單位或重量單位表示。具體計算公式為:
Q=V·Φ·So·ρoB/o
式中:Q— 油砂油資源量(t);
V——油砂體積(m13);
Φ——油砂的孔隙度;
So— 油砂的含油飽和度;
ρo——地面脫氣原油的密度(t/m3,通常看作g/cm3);
Bo——地下原油平均體積系數(無因次)。
註:地下原油平均體積系數Bo的取值,對於已埋藏較淺的油砂,則可取值1.0(無因次),否則按實測值計算。
需要指出的是,容積法計算資源量的精度取決於地質的研究程度,在系統的地質研究和分析測試基礎上,盡量搞清各種參數的各油砂層的分布,多層的可逐個地對每一單層的資源量進行計算,最後累加即為整個油砂礦的資源量。
(三)類比法
類比法是根據低勘探程度的評價區與高勘探程度的已知區油氣成藏條件的相似性,由已知區的油砂油資源豐度估算未知評價區資源豐度和資源量的一種方法。根據研究區油砂油資源評價的實際情況,本次主要採用面積豐度類比法,即由已知的中高等勘探程度區油砂礦體的傾斜面的面積(以下簡稱斜面面積)資源豐度,估算低勘探程度(評價)區油砂礦體斜面面積資源豐度。其資源量估算公式如下:
PQ=PK×S斜×α
式中:PQ— 評價區油砂油地質資源量;
S斜——評價區油砂礦體斜面面積(S=L×D)(以下簡稱斜面面積);
PK— 類比區資源量的斜面面積豐度(類比區油砂油資源量Q´/類比區礦體斜面面積S ´);
α——相似系數(α=評價單元地質類比總分/類比區地質類比總分)。
其中,PK×S斜=類比區地質資源量×(類比區斜面面積/評價區斜面面積)=評價區油砂油地質資源量×斜面面積比。
為適應計算的要求,資源量計算公式改寫為:
PQ=評價區油砂油地質資源量×斜面面積比×α
⑹ 地質儲量計算方法有哪些
地質儲量,1959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根據地質和礦產的研究程度及相應的用途所劃分的一類儲量。地質儲量是指根據地質勘探掌握的資料,按照能源儲藏形成的規律進行推算得出的儲量[1]。
地質儲量是指由地質勘探部門根據地質和成礦理論及相應調查方法所預測的礦產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性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2]。
中文名
地質儲量
外文名
geological reserves
定義
按照能源儲藏規律推算出的儲量
分類
表內儲量和表外儲量
快速
導航
分類
最新地質儲量分類
礦井地質儲量
簡介
地質儲量是指根據區域地質調查、礦床分布規律,或根據區域構造單元,結合已知礦產的成礦地質條件所預測的儲量。這類儲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經必要的工程驗證,一般只能作為進一步安排及規劃地質普查工作的依據。在礦山設計及生產部門,為區別於生產礦山的三級礦量(又稱生產礦量),一般都將礦山建設和生產以前,由地質勘探部門探明的各級礦產儲量,統稱地質儲量。對於在礦山建設及生產過程中發現的新礦體的儲量,有時也稱地質儲量。歐美各國的儲量分級中,有時也將可能儲量稱作地質儲量。前蘇聯的地質勘探工作中,有時把C2級儲量也稱地質儲量,但有時又把根據地質勘探工作查明的礦床的總儲量稱地質儲量。
分類
地質儲量是在地層原始條件下,具有產油、氣能力的儲層中原油或天然氣的總量。地質儲量按開采價值劃分為表內儲量和表外儲量。表內儲量是指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有開采價值並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地質儲量。它相當於美國礦產分類級別中驗證過的經濟資源。表外儲量是指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開采不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地質儲量。它相當於美國礦產分類級別中驗證過的次經濟資源。當原油及天然氣價格提高或工藝技術改進後,某些表外儲量可轉變為表內儲量[3] 。
⑺ 盤存數和結存數是什麼意思謝謝。
盤存數和結存數是什麼意思?
盤存數是指企業倉庫採用實地盤存制的方法,對企回業實有庫答存物質盤查的數字結果。
結存數是企業庫房按永續盤存制及平衡公式計算的庫房物資帳面結存的數字結果,他的計算公式是:月末結存數量=期初結存數量+本期進倉數量合計-本期出倉數量合計
⑻ 尋找關於地質儲量計算比較容易明白的方法
礦產儲量計算來
mineral reserves,calculation of
根據自地質勘查工作獲得的礦床資料,通過計算,以確定有用礦產的數量。這是礦產勘查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估算礦床經濟價值、確定礦山生產規模和服務年限等的基本依據。礦產儲量計算的步驟是:①通過對礦體露頭、探槽、淺井、坑道和鑽孔岩心的編錄、采樣和測試,求得儲量計算中需要的各種地質圖件及礦石的品位、體重等數據資料。②將上述各項數據資料,按三維空間坐標位置,投放到相應比例尺的地質圖件上,並按地質構造和礦化規律及礦產工業指標的要求,圈定礦體范圍。③根據礦體形態和礦石質量分布特徵,考慮勘探工程分布格局或采礦場的布局,將礦體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幾何形礦塊,用體積公式計算每一礦塊的儲量(礦塊體積×礦石平均體重×礦石平均品位),然後匯總成全礦體和全礦床的儲量。礦產儲量多以有用組分或金屬的量來表示,如若干噸鐵、若干噸銅等。以上主要指固體礦產的儲量計算方法,液體(石油、地下水等)和氣體(天然氣)礦產的儲量計算方法和有關參數不全相同。
⑼ 材料出庫,入庫,結存的數據怎麼演算法 的分別是什麼意思
計算方法:
材料發出結存單價=(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入庫金額)/(期初結存數量+本期版入庫金額)
本期結存金額=材料結存單權價*結存數量
本期出庫數量=期初+采購入庫-期末(金額類似)
ACCESS也設計思路如下:
1.
先分設計好三個表
2.
再計算出發出結存單價
3.
依據單價計算出期末結存數量與金額
4.
倒推出本期出庫數量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