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海南省西海岸屬於什麼地質

海南省西海岸屬於什麼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07 21:02:23

『壹』 大海邊屬於什麼地質

你問岩性還是構造還是地貌啊?什麼地質很難回答的哦。

『貳』 海南省的氣候,地理位置,經濟

海南省地理地形 海南省地圖(陸地)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河流海南島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長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長230千米;東部的萬泉河長162千米。海南島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庫居多,著名的有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和南麗湖等。 面積中國第二大島嶼,陸地面積3535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 氣候資源: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6℃,≥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二月份溫度仍達16℃—21℃,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光溫充足,光合潛力高。海南島入春早,升溫快,日溫差大,全年無霜凍,冬季溫暖,稻可三熟,菜滿四季,是我國南繁育種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639毫米,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雨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雨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僅佔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乾旱常常發生。 位置與疆域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是我國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叄』 海南島屬於哪

廣東省雷州半島的南端,屬於海南省。

『肆』 海南島海岸帶變化與城市地質環境保護研究

丁式江1 徐忠勝2 吳國愛2

(1.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海口;2.海南省地質調查院,海口570206)

摘要:本文評述海南島海岸帶形態特徵,對岸線的侵蝕、淤積作了對比研究,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研究了海岸地質環境變化引發的紅樹林退化、土地沙化、淺層地下水水質惡化等環境地質問題。研究了海南島主要城市的地質環境特徵,城市規劃發展過程中應注意或易引發的地質環境問題。提出了海岸帶及城市地質環境保護的建議。

關鍵詞:地質環境;海岸帶;城市;海南島

海南島是我國最大的熱帶島嶼,陸域面積33920km2,海岸線長度1528km,大小海灣84個。本文海岸帶是指平均海平面向內陸10km的范圍,面積9230km2(見圖1)。海岸帶是海南島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居住著全島60%以上的人口,海南省的省會城市海口市、著名旅遊城市三亞市、化工基地東方市、洋浦開發區等均分布於海岸帶上。經多年的自然條件的演變及人類社會的開發利用,海岸帶及主要城市的地質環境已有了明顯的變化,因此研究海岸帶及主要城市地質環境的變化,提出保護建議,是一項急迫的任務。

1 海南島海岸帶特徵及其變化

海南島海岸特徵主要體現在海岸類型與地貌類型上。

1.1 海南島海岸帶特徵

海南島海岸帶呈環形分布,海岸線曲折綿長、形態復雜多變,海岸類型有砂岸、岩岸、泥岸、生物海岸,其中岸線的64%為砂岸。海南島具有典型的熱帶海岸特徵,潮間帶內有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全省現有紅樹林面積4300公頃,以東寨港和清瀾灣分布面積最大。珊瑚礁岸線長717km,主要分布於文昌市、瓊海市、三亞市。海岸地貌有山地、丘陵、台(階)地、平原,海岸地貌以平原地貌為主,面積4898km2,占海岸帶面積的53.5%,其次為台(階)地地貌,面積3054km2,占海岸帶面積的33.4%。

由於自然條件及海洋動力作用的不同,海南島海岸帶分為北部、東部、南部、西部海岸4段。北部海岸從臨高縣的臨高角到文昌市的木蘭頭之間;東部海岸從木蘭頭到陵水縣黎安港之間;西部海岸從鶯歌海以北到儋州市之間;南部海岸位於陵水縣黎安港到鶯歌海之間(見圖1)。

1.2 海岸帶變化

海南島海岸帶的變化體現在海岸線的變遷及地質環境的變化。

1.2.1 海岸線的變遷及其成因

1.2.1.1 海岸線變遷

海南島原始海岸大多為山地丘陵組成的基岩港灣岸,而後隨著海岸的侵蝕堆積過程,有些地區發育了沙壩堆積岸,使全島海岸具有海蝕—海積型的特點並且兩類海岸交錯分布。對全島海岸線的變化採用了遙感解譯、不同時段地形圖的海岸線對比及實測的方法進行研究,得出了海岸侵蝕與淤積的變化。

圖1 海南島海岸帶范圍圖

(1)海岸侵蝕

全島侵蝕岸線長度約為218.77km,尤其是東部和西部沿海侵蝕作用更加強烈(見表1)。

比較嚴重的侵蝕岸段有東部文昌市的清瀾灣、東郊、萬泉河河口,北部海口市的海甸島、後海、新海角、澄邁縣玉包角,西北部的洋浦灣、西部的八所灣及南部陵水黎安岸段。典型侵蝕岸段文昌市東郊的邦塘灣,經10年觀測海岸線後退200m,平均年侵蝕速率達到了20m(見圖2)。

萬泉河河流入海口沙堤壩形狀發生了了明顯的變化,1991北沙堤長1.6km,寬1.2km,南沙堤寬1.2km,至2001年,北部沙堤已完全消失,河口由原來180m寬變成510m寬,南部沙堤寬度變為480m,比1991年凈減720m,同時由於受到海水的侵蝕,沙堤向東偏移360m(圖3)。

寧遠河河流入海口處發生侵蝕現象,河口地貌發生巨大的變化(圖4),通過兩期影像對比發現,1991~2001年期間,海岸向內地侵蝕了300m,年均侵蝕30m;河漫灘被海水淹沒1.4km2

表1 海南島主要侵蝕岸段統計表

1.2.2.8 城市地下水環境問題

海南島主要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曾遭遇地下水環境問題。地下水曾是城市初期生活、工業、商業用水的主要水源,隨著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人口規模、工業規模及旅遊等行業的發展,地下水作為一種優質水源,其開采量也快速增加,開采中心地下水位快速下降,開采漏斗急劇擴大,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地質壓力,比較典型的城市為海口市。

海口市地下飲用水含水層為一套濱海相的砂岩與生物碎屑岩,含水層厚度巨厚、水量豐富、水質優良,自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開采井數量與開采量增加較快,海口地區地下水降落漏斗急劇擴張,漏斗中心水位快速下降;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水位恢復上升,漏斗縮小(表5,圖8)。

表5 海口地區第2承壓水環境地質狀況表

2 海南島海岸帶與城市地質環境保護建議

2.1 海岸帶保護建議

海岸、河口的動力條件是極其復雜的,其作用能量也是極大的,現有海岸、河口形態是海洋、河流動力長期作用的結果。東北風是本島的主流風向,東部海岸的河流輸沙量極少,本島東部海岸是侵蝕的主要岸段,淺海珊瑚礁對保護海岸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護珊瑚礁是保護東部海岸的重要手段。此外本島主要海灣內的紅樹林也是保護海岸的重要因素。國內外多年的海岸保護研究表明,人為改變海洋、河流動力條件,會引發海岸、河口形態的急劇變化。海岸、河岸侵淤變化最終會遵循物質守衡定律,如果沿岸輸沙或河流輸沙能夠補充侵蝕量,則海岸會保持一種動態平衡狀態,因此在侵蝕岸段增加輸沙量,在淤積岸段減少輸沙量是海岸、河口保護較為科學的方法。因其費用巨大,人工護岸工程僅作一種補救的措施,不得已的情況下採用,國內外海岸工程的經驗表明,丁字壩是人工海岸防護的一種較好的選擇,在敏感岸段或人口、資金密集岸段建造丁字壩,起到防護海岸作用。

圖8 海口地區第二承壓水漏斗中心水位

礦業開采、高位池養殖業對海岸地質環境的影響與施工工藝、生產方式相關。礦業開采應按科學規劃、分塊開采、及時復墾的流程作業,可最大限度減少礦業開采對海岸的破壞;高位池養殖業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池底、池壁、管道的滲漏而造成,採取的嚴格的防滲措施,杜絕滲漏可預防養殖池水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

2.2 城市環境地質保護

城市區域地質構造穩定性是關繫到城市規劃建設和重大工程建設安全的重要問題。海口市的近東西向斷裂、北東、北西向斷裂第四紀以來仍有活動,斷裂運動的概率比較高,斷裂運動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惟有採取避讓措施才是防護的選擇。我國現有的城市規劃、建築與勘察規范對此都有作了明確的規定,嚴格按相關規范實施可減少生命、財產的損失。斷裂構造的活動性監測是城市環境地質保護必須重視的問題,准確、有效的監測與預報是避免生命與財產損失的前提。

地下水環境的保護關繫到優質地下水的可持續利用及其引發的地面環境地質問題。地下水的開采與環境保護應是合理開采、科學保護,在有效的環境保護下,合理開采利用地下水資源,為社會與人民造福。消極的禁采與過量開采都是不可取的方法。過量開采地下水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可通過水質監測、地面沉降觀測來監測,監測方法與實施都比較成熟,因此城市地下水環境保護的最低界限為地下水的持續惡化、開采漏斗區地面持續沉降。

為了更加積極地保護城市地下水環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1)優質高價的資源利用觀,優質地下水取高價、一般地表水取低價,利用價格原理調節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的消耗量;(2)優先滿足飲用水的需要,抑制工業、農業等其它耗水量大的行業開采利用地下水;(3)分散開采,避免集中過量開采。集中開采容易造成地下水漏斗降深過大,容易引發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的環境地質問題;(4)加強地下水環境的監測與保護工作研究,海口市的地下水監測網部分監測井由於自然損耗,個別監測井已報廢,監測網精度降低。監測手段幾十年來均為繩測,電子技術已發展到較高的程度,地下水監測也應跟隨科技的進步,朝應用自動化、高精度、高頻度的方向發展。

Study on Coastal Zone Change and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Urban in Hainan Island

Ding Shijiang1, Xu Zhongsheng2, Wu Guoai2

(1. Hainan Bureau of Land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Haikou 570206;2. Hai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aikou 570206)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ments coastal zon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inan Island, contrasts and researchs the corrosion and siltation of the coastline,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which forms. The article studied the environment geologcal question such as the mangrove forest degeneration, the sandy desertification, shallow groundwater quality worsening and so on, which the seacoast geology environmental change initiate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of main city in Hainan Islan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estion which was easy initiated should be payed attention in the urban planning developing process. Las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astal zone and the city ge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ggestion.

Key word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astal zone; Urban; Hainan Island

『伍』 南美洲南部西海岸海島眾多的地質原因

第四紀來冰川覆蓋面較自廣,還有現代冰川的發育,經冰川和河流的共同侵蝕下,使得海岸嚴重的切割,就變得十分的彎曲,形成不少深長的峽灣。另外,隨著地殼的逐漸下沉,使科迪勒拉山較低的鞍部和山麓被海水淹沒,形成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島嶼,海水的入侵還使得中部河谷凹地變成了淺海灣。

『陸』 海南是屬於熱帶還是亞熱帶

海南是屬於熱帶。

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月份溫度仍達17~24℃,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光溫充足,光合潛力高。

海南島入春早,升溫快,日溫差大,全年無霜凍,冬季溫暖,稻可三熟,菜滿四季,是中國南繁育種的理想基地。

(6)海南省西海岸屬於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一、地形地貌

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二、位置境域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的大雪梨,長軸作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公里;西北至東南寬約180公里。海南省的管轄范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

海南省全省陸地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

『柒』 海南省海口市西海岸海南僑中屬於什麼區

在秀英區的...

屬於市區的...

『捌』 海南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對身體起到什麼作用

海南島位於中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飛機上看,海南島是像悉尼,趴在中國南海的萬頃碧波之上.
海南西南向東北,長軸約300公里的西北向東南與短軸,約180公里,的面積?33900平方公里,是中國僅次於台灣島的大島.海南島,跨越瓊州海峽,北部和整個雷州半島.瓊州海峽寬20公里,是海南島和中國大陸的海上「走廊」,是北部灣和中國南海航道之間之間.由於其接近大陸,再加上島上的山勢雄偉,高聳的手指,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的時候,站在俯瞰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海南島將若隱若現.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島嶼.在地質時期,中國大陸海南原來,生裂痕形成的島嶼.早古生代(距今5.7億年-4.4億年前),雷州半島和海南島是一個塌陷區.加里東造山運動雷瓊土地面積,形成一系列東北方向的斷裂與褶皺帶,這么早古生代沉積地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晚古生代(可追溯到4.4億年前 - 2.3億年前),海南島土地質量是相對穩定的.但印支運動,同時促進強烈的岩漿活動,形成現已廣泛分布於海南島花崗岩,構成一座山,還內置了到海南島的基礎.後來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和強烈的斷裂,形成幾個主要的東西故障,使隆起斷裂以南地區的約三分之二,隆起稱為海南花崗岩圓頂,和100多萬多年一直在上升;骨折北部發生下陷,稱為雷瓊抑鬱.然而,前第四紀(250萬年前),海南島和雷州半島,在中國的情況下,延長塊的地質結構.關於更新世(可追溯到250萬年前L.5萬年前)的介質,由於火山活動發生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裂口進入瓊州海峽,海南島和大陸分離.經過反復升降海海南與內地有這么多分開和連接到第四紀冰期結束,海平面大幅上升,才形成瓊州海峽和海南島,現在形式.構造運動引起的構造抬升是海南海南島中部不斷抬升,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地貌特徵海南島位於中部丘陵山區,高原,平原被包圍.海南省平均海拔為120米. 500米以上的山峰25%全島,100米以上的平原,高原三分之二.

海南南渡江為界,南北非常不同的風景,到北部,南渡江和雷州半島的地形是相似的,同樣寬的台地和壯麗的火山風光.據地質學家研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原本連成一片,只是因為一萬年前,海平面上升,波浪侵蝕,形成了長80公里,寬約20公里的瓊州海峽,只有分離南北之間,隔海相望.在南部的南渡江,五指山橫空出世,周圍的丘陵,高原和平原周圍的山,環相套,南部沿海,山地直逼海岸,氣勢十分雄偉.

海南「四經常花長夏無冬,」在特殊的氣候條件.海南海洋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6,NE 22,NE之間,1月,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仍然在19以上,東北,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在28 32,NE,NE A.年降水量1600毫米或以上,其中最豐富的,當你看到大到暴雨,降雨量在8月和9月,還經常台風.長榮季節,一年四季都盛開的安全旅行.海南獨特的旅遊資源,有「東方夏威夷」,是世界上最大的「冬天.」 7月是氣溫最高的一個月,但平均氣溫只有28.4℃,海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一個非常炎熱的烈日,一月是最冷的月份,但平均氣溫為17.2℃,它是溫暖的如春.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00多毫米,其中最豐富的,當你看到大到暴雨,降雨量在8月和9月,還經常台風.海南是中國最獨特的地方熱帶海洋氣候,全年溫暖,雨量充沛,潮濕和乾燥的季節明顯,常風較大,熱帶風暴和台風,氣候資源和多樣化的.海南島的太陽輻射約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間為1750年至2650年時,光率50 - 60%.陽光通過了西海岸地區,中部山區最少;根據季節點,根據夏季,春,秋,冬的順序,從多到少.年平均氣溫約23-25?之間的中部山區較低,東北,西南高.縱觀全年無冬,從1月到2月是最冷,平均氣溫16-24℃,平均極端最低溫在5以上,NE.夏季從3月中旬到11月上旬,從7月到8月是一月平均最高氣溫在25-29℃.西,南,中沙群島屬熱帶海洋氣候,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為26.5℃左右.海南島,該島在1600毫米以上年均降雨量大部分地區雨量充沛.西干東濕明顯.多雨中心在中部東部山區,年降雨量2000-2400毫米左右,西部乾旱地區年降水量約1000-1200毫米.降雨季節分布不均勻.冬春乾旱,旱季從11月至次年的4月和5月,長達6-7個月.夏季降雨多,從五月到十月是雨季,雨季總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降雨量的70-90%,雨源有鋒面雨,雷暴和台灣炎熱的天氣等等.海南一年四季濕度,年平均水汽壓約23百帕(瓊中)至26百帕(三亞).
海南已成為台灣,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為石碌富鐵礦石和其他礦物質通過突變爪脊在地面上,但也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的生長,生產的橡膠,咖啡,可可等,椰子,檳榔,辣椒等.附近海域魚類群落,可以捕捉各種熱帶海洋魚類,以及龍蝦,蝦等,是非常豐富的漁業資源.
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被稱為是世界上「少有未被污染的凈土.」四季常島嶼,森林覆蓋率超過50%.海南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旅行五行味道,獨特的熱帶海島風光.獨特的民族風情.

海南的民族風情居民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傈僳,高山,絲波,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族30多個民族.有本地黎,苗族,回族,漢族和其他民族.千百年來,古老獨特的民族風情使社會景觀的島嶼更是豐富多彩.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黎族苗族生活和習俗.苗族定製每年3月3日,黎苗同胞像家人一樣,身著節日.每間客房還生產彩色大米,(海南特產苗族),為紀念五個苗族姓的祖先.苗族人將五色飯是飯山蘭,分別用桑葉浸成黑色,紅色,綠色,黃色四色大米,西紅柿,白米飯香混合的特殊菜餚.苗族婦女蠟染技能水平高,可染成各種精緻的設計和鳥服飾,手帕和毛巾帽,因而苗族婦女的頭發是一個美麗的藝術作品.李麗是原始民族的習俗海南島,海南島有三千年的歷史,具有獨特的原生態文化.然而,現代文明,李和許多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遺產資源正面臨壓力的影響下,有很多寶貴的技能和文化模式正在逐漸消失.保護原生態明亮的黎族文化刻不容緩.海南黎族紋身是獨特的習俗,是世界各國罕見的原生態文化現象.紋身,黎語叫「打板」,也被稱為「歐洲模具.」海南中國叫「綉面」或「書面形式」.西班牙被稱為「打架」,是一個黎巴嫩家庭傳統.最早記載海南黎族文身是「山海經·海內南經」,文中說韓愈元卦統治時期(公元前110年)平定南越,位於海南島的珠崖,儋耳二郡時,有「點涅磐的臉,畫人體秤開采「,是指的時間,我們的祖先在海南黎族的這種做法,可以追溯到2000餘年前推斷黎族婦女有紋身的傳統.一些學者評論說,黎族婦女文身「刻在敦煌壁畫的主體,」寫在身體的歷史.李一個紋身是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