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武漢地質適合種什麼位置

武漢地質適合種什麼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07 18:08:25

⑴ 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地理科學專業就讀是種什麼感受

地質學抄是自然學科之襲一。本人從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學專業畢業,談談感受吧。地質專業是中國地質大學的王牌專業,本科專業有地質學基地班和地質學普通班兩個,但是兩個專業的教學模式,師資,設備等等都差不多。不同的是,基地班是國家重點辦學,有特定的研究和教學經費,一直是小班授課。在基地班學習比較緊張,每個學年都有末位淘汰制度。記得入校時有28名同學,但是到了畢業的時候,首發陣容只剩下6個人,還有16名同學是從普通班,數理系,工程學院等相關專業補進來的。本科畢業以後,基地班專業保研率80%以上,普通班在50%左右。學地質學首先需要對這個專業熱愛。搞地質的好處是,野外實習多,經常出野外,遊山玩水。另外,就業也很廣泛,例如留校教學,進中科院從事研究工作,或者到省級地級地勘單位工作,或者進入油田。如果地質學專業英語好,出國留學或者交流也很平常。這種看似冷門的專業,其實就業前景很好。

⑵ 武漢市具有什麼地質特徵

武漢市的地質特徵如下:
1、位置
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江漢平原東部,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中)、副省級市和湖北省省會。位於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中國地理經濟中心——武漢,最東端位於新洲區徐古鎮將軍山村,最西端位於蔡甸區侏儒街國光村,最南端位於江夏區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於黃陂區蔡店街道李沖村,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彩蝶。在中國經濟地理圈內,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猶如圍棋棋盤上的天元,被譽為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
2、面積
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武漢湯遜湖截至2014年末,武漢全境面積8494.41平方公里,為湖北省面積的4.6%;市域周長977.28公里,7個中心城區面積863平方公里,建成區建成區面積552.61平方公里。擁有公園74個,其中免費開放68個。公園綠地面積7016.8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06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39.09%。森林覆蓋率27.31%。
3、水域
國家5A級景區——武漢東湖風景區武漢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特大城市之一,水域面積佔全市市區面積的1/4,構成了武漢氣勢恢宏、極具特色的濱江、濱湖水生態環境。
武漢全境水域面積2217.6平方公里,覆蓋率26.10%,人均佔有地表水11.4萬平方米,人均佔有地表水量居世界大城市之首,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特大城市及中國最大的淡水中心。境內5公里以上河流165條,水面面積471.31平方公里。
武漢現有大小湖泊166個,被稱為「百湖之市」,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803.17平方公里,居中國城市首位。湯遜湖是亞洲最大的城中湖(面積達47.6平方公里),面積33.9平方公里的東湖在中心城區退居第二,梁子湖是全國生態保護最好的兩個內陸湖泊之一。武漢湖泊志記錄了武漢市一百多個湖泊的風貌。
4、濕地
武漢金銀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武漢濕地資源居全球內陸城市前三位。截至2010年,武漢市濕地面積3358.35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9.54%,其中天然濕地面積1561.86平方公里,人工濕地面積1796.49平方公里,享有「濕地之城」的美譽。
現擁有國家住建部批准設立的金銀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和國家林業局設立的東湖國家濕地公園、藏龍島國家濕地公園,以及沉湖、杜公湖、後官湖等濕地公園及濕地保護區。
5、氣候
武漢氣候圖武漢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溫、降水集中,冬季稍涼濕潤等特點。
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3.0℃;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9.3℃,夏季長達135天;春秋兩季各約60天。
初夏梅雨季節雨量較集中,年降水量為1205毫米。武漢活動積溫在5000℃~5300℃之間,年無霜期達240天。

⑶ 在湖北武漢最適合種植什麼樹

1、桂花樹

園林桂花原產中國西南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國西南部、四川、陝南、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長,現廣泛栽種於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其適生區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等地。

生長地區水熱條件好,降水量適宜,土壤多為黃棕壤或黃褐土,植被則以亞熱帶闊葉林類型為主。在上述條件的孕育和影響下,桂花生長良好,並形成了安徽六安、湖北咸寧、湖南桃源、江蘇蘇州、廣西桂林、湖北武漢、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幾大全國有名的桂花商品生產基地。

2、朴樹

朴樹多生長於海拔100-1500米的路旁、山坡、林緣處。喜光,稍耐陰,耐寒。適溫暖濕潤氣候,適生於肥沃平坦之地。對土壤要求不嚴,有一定耐乾旱能力,亦耐水濕及瘠薄土壤,適應力較強。

朴樹對土地要求不是很嚴格。除低窪積水地以外不能種植,其它土地均可種植。朴樹能適應不同的土壤,有微酸性、微鹼性、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為了能使朴樹長得高、樹枝茂盛,則在種植前就選用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種植為好。

分布於中國山東(青島、嶗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台灣[2]。在越南、寮國也有所分布。

3、灑金柏

喜光,幼時稍耐蔭,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中性、石灰性和輕鹽鹼土壤中均可生長。耐乾旱瘠薄,萌芽能力強,耐寒力一般。灑金在中國分布很廣,南北各地都有分布,其中又以黃河流域為其集中分布區,是園林綠化的主要樹種之一。

4、椿樹

分布於中國北部、東部及西南部,東南至台灣省。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和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向北直到遼寧南部,共跨22個省區,以黃河流域為分布中心。世界各地廣為栽培。

5、紫薇

中國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蘇、湖北、河南、河北、山東、安徽、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及吉林均有生長或栽培,原產亞洲,廣植於熱帶地區。

紫薇其喜暖濕氣候,喜光,略耐陰,喜肥,尤喜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好生於略有濕氣之地,亦耐乾旱,忌澇,忌種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濕地方,性喜溫暖,而能抗寒,萌櫱性強。

紫薇還具有較強的抗污染能力,對二氧化硫、氟化氫及氯氣的抗性較強。半陰生,喜生於肥沃濕潤的土壤上,也能耐旱,不論鈣質土或酸性土都生長良好。

⑷ 武漢江夏屬於什麼地質適合種植什麼

江夏區屬於武漢市遠城區,土地以丘陵為主,有靠近長江的沙性土壤,也有黃黏土,比較適合種植西瓜,蓮蓬,玉米,棉花,水稻,柑橘等作物。滿意請採納!

⑸ 武漢的地質狀況是什麼急用謝謝

朋友我這里有武漢市區詳細地質資料但是呵呵。。
大概告訴你還是可回以的哦。去年我們單位在漢陽答7里廟打過1個120米的鑽孔。0到10左右是回填和覆蓋層,10到17米是紅色砂岩,(擾動即破碎)17到120為石灰岩越往下越完整,

⑹ 誰有武漢市的地質構造概況呀,跪求

(一)地質、地貌:武漢市地質結構以新華夏構造體系為主,幾乎控制全專市地質構造的輪廊。地貌屬屬鄂東南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地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崗壟環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
(二)氣候:武漢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四季分明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5.8℃—17.5℃,極端最高氣溫41.3℃(1934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18.1℃(1977年1月30日)。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年總輻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三)土壤:武漢市土壤種類繁多,共有8個土類、17個亞類、56個土屬、323個土種,其中水稻土地面積占總面積的45.5%;其次為黃棕壤佔24.8%,潮土佔17.0%,紅壤佔11.2%;其他有石灰土、紫色土、草甸土、沼澤土等共佔1.5%。

⑺ 武漢的地質是不是不適合建地下鐵是不是土都很松軟為什麼

武漢市地質結構以新華夏構造體系為主,幾乎控制全市地質構造的輪廊。地貌內屬鄂東南容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地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崗壟環抱,北部低山林立。沒有什麼不合適的,但是具體是否能否建設地鐵,得經過工程勘察測量。

⑻ 山崗地種什麼樹好湖北武漢地郊區適合種什麼經濟樹種

我知道有種樹叫紅豆杉比較好,種山崗上不錯,而且湖北氣候剛好適合

⑼ 武漢的地質優點

這個我可以說說了:
如果你不是很怕辛苦喜歡在全國各地跑,地質類是回首選而且不愁沒有答工作。地質學(01地學院)和資源勘查(02資源學院)是我校排名全國第一的專業,過線四五分就可以上了(女生慎重)。
其他想地空學院的地球物理,工程學院的工程地質、土木工程;環境學院的地下水方面都可以。
如果你成績還可以差不多夠武大華科線也可以考慮珠寶學院(在亞洲都有點牛)

⑽ 武漢的地勢地形地貌地質

位置
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江漢平原東部,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中)、副省級市和湖北省省會。位於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中國地理經濟中心——武漢,最東端位於新洲區徐古鎮將軍山村,最西端位於蔡甸區侏儒街國光村,最南端位於江夏區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於黃陂區蔡店街道李沖村,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彩蝶。在中國經濟地理圈內,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猶如圍棋棋盤上的天元,被譽為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
面積
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武漢湯遜湖截至2014年末,武漢全境面積8494.41平方公里,為湖北省面積的4.6%;市域周長977.28公里,7個中心城區面積863平方公里,建成區建成區面積552.61平方公里。擁有公園74個,其中免費開放68個。公園綠地面積7016.8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06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39.09%。森林覆蓋率27.31%。
水域
國家5A級景區——武漢東湖風景區武漢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特大城市之一,水域面積佔全市市區面積的1/4,構成了武漢氣勢恢宏、極具特色的濱江、濱湖水生態環境。
武漢全境水域面積2217.6平方公里,覆蓋率26.10%,人均佔有地表水11.4萬平方米,人均佔有地表水量居世界大城市之首,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特大城市及中國最大的淡水中心。境內5公里以上河流165條,水面面積471.31平方公里。
武漢現有大小湖泊166個,被稱為「百湖之市」,在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803.17平方公里,居中國城市首位。湯遜湖是亞洲最大的城中湖(面積達47.6平方公里),面積33.9平方公里的東湖在中心城區退居第二,梁子湖是全國生態保護最好的兩個內陸湖泊之一。武漢湖泊志記錄了武漢市一百多個湖泊的風貌。
濕地
武漢金銀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武漢濕地資源居全球內陸城市前三位。截至2010年,武漢市濕地面積3358.35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9.54%,其中天然濕地面積1561.86平方公里,人工濕地面積1796.49平方公里,享有「濕地之城」的美譽。
現擁有國家住建部批准設立的金銀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和國家林業局設立的東湖國家濕地公園、藏龍島國家濕地公園,以及沉湖、杜公湖、後官湖等濕地公園及濕地保護區。
氣候
武漢氣候圖武漢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溫、降水集中,冬季稍涼濕潤等特點。
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3.0℃;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9.3℃,夏季長達135天;春秋兩季各約60天。
初夏梅雨季節雨量較集中,年降水量為1205毫米。武漢活動積溫在5000℃~5300℃之間,年無霜期達240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