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情況部門叫什麼名子
A. 地質災害評估報告到底是哪個部門需要
按照之前國土部的規定,建設項目預審中,地質災害評估和壓覆礦產資源評估是內必備的申報材料容。。但是目前有些省內規定,土地預審可不提供,但是審批階段必須提供。
B. 地質災害山體滑坡由哪個部門管
國土資源部及下屬國土資源局等
C. 詢問所在地歷史地質災害情況在哪個單位
地質災害治理監理單位名錄
單位詳情
D. 地質災害屬哪個部門管
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建設、水利、鐵路、交通等部門結合地質環境狀況組織回開展全國的地質答災害調查。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建設、水利、鐵路、交通等部門結合地質環境狀況組織開展本主管區域的地質災害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編制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4)地質災害情況部門叫什麼名子擴展閱讀: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主要確立了如下三項原則:
1、是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
2、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治理;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
3、是地質災害防治的「統一管理,分工協作」的原則;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管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E. 地質災害評估是屬於什麼單位
最早的時候地來質災害評估都是自事業單位,一般都是當地搞區域地質調查的單位、省國土廳下屬單位,原先的資質都是在國土資源部申請的,後來單位多了,乙級、丙級資質可以在各省申請,現在單位性質也多元化了,事業性質的、企業性質的都有。一般咨詢當地國土部門就能知道。
F.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有哪個部門編制
各級政府的地質災害分管部門,一般是縣級以上的國土資源局。
G. 地質災害評估報告是哪個部門需要
按照之前國土部的規定,建設項目預審中,地質災害評估和壓覆礦產資源評專估是必備的屬申報材料。。但是目前有些省內規定,土地預審可不提供,但是審批階段必須提供。
地質災害評估報告又稱地質災害災情評估是對地質災害活動程度及破壞損失情況進行評定估算的工作。
地質災害的【定義】: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對於已經發生的地質災害,地質災害評估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內容】是調查地質災害活動規模,統計地質災害對人口、財產以及資源、環境的破壞程度,核算地質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與間接經濟損失,評定地質災害等級。
對於有發生可能但尚未發生的地質災害,地質災害評估是預測評價地質災害的可能程度,對此有人稱之為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或地質災害風險評價。
其【基本內容和步驟】是首先分析評價地質災害活動的危險程度和地質災害危險區受災體的可能破壞程度,即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價和災害區的易損性評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預測地質災害的預期損失,即進行地質災害的破壞損失評價。
H. 地質災害由什麼部門主管急!
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I. 國土資源局哪個部門主管地質災害
一般由地質環境監測站或者地質災害監測站管,各地的叫法不統一。
J. 自然災害找什麼部門
自然災害一般為民政部門負責。
我國是一個大國,一些地區為自然災害的易發地區。因此,在災害發生前,應有所准備,其中包括傳染病防治工作。
1、基本資料的積累。為災害時期制定科學的防治對策,應注重平時的基本資料的積累,包括人口資料、健康資料、傳染病發病資料、主要的地方病分布資料以及主要的動物宿主與媒介的分布資料等。
2、傳染病控制預案的制訂。在一些易於受災的地區、如地震活躍區,大江大河下游的低窪地區以及分洪區等,都應有災害時期的緊急處置預案,其中也應包括傳染病控制預案。預案應根據每個易受災地區的具體情況,確定不同時期的防病重點。
可供派入災區的機動隊伍的配置,以及急需的防病物資、器材的儲備地點與調配方案等,也應在預防中加以考慮。
由於自然災害的突發性,不可能針對每一個可能受災的地區制訂預案,應根據一些典型地區制定出較為詳細的預案,以作示範之用。
3、機動防疫隊准備。由於自然災害的重點沖擊,災區內往往沒有足夠的衛生防疫和醫療力量以應對已發生的緊急情況。在突發性的災害面前,已有的防疫隊伍也往往陷於暫時的混亂與癱瘓狀態。
因此,當重大的自然自然災害發生後,必須要派遣機動防疫隊伍進入災區支援疾病控制工作。
4、針對一些易受災地區,應定期對這些機動隊伍的人員進行訓練,使其對主要機動方向的衛生和疾病情況,進入災區後可能遇到的問題有所了解。
在人員變動時,這些機動隊伍的人員也應及時得到補充和調整,使其隨時處於能夠應付突發事件的狀態。
(10)地質災害情況部門叫什麼名子擴展閱讀: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自然災害綜合研究組將自然災害分為八大類:氣象災害、海洋災害、洪水災害、地質災害、地震災害、農作物生物災害和森林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
民政部於12月7日發布2015年11月份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經核定,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247.3萬人次受災,47人死亡,4人失蹤;4000餘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48億元。
據統計,低溫冷凍和雪災共造成全國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6萬人受災,4人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69.1千公頃,其中絕收3.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0.8億元。
2016年元月份,民政部、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對2015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經核定,2015年,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8620.3萬人次受災,819人死亡,148人失蹤。
此外,644.4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81.7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24.8萬間房屋倒塌,250.5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1769.8千公頃,其中絕收2232.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704.1億元。
綜合來看,2015年全國災情總體偏輕。與2014年相比,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倒塌房屋數量偏少4成以上;與2000-2014年均值(不含2008年)相比,倒塌房屋數量偏少8成以上、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偏少6成以上。
2018年5月,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109.3萬人次受災,82人死亡,8人失蹤,6.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4000餘間房屋倒塌,2.1萬間嚴重損壞,31.9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035.1千公頃,其中絕收162.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0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