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棲霞市是什麼地質地貌

棲霞市是什麼地質地貌

發布時間: 2021-02-07 09:34:24

A. 中國紅富士之鄉----煙台棲霞!!!!!

樓主你好!
紅富士口感很好!我喜歡吃,以前也種過,現在種植金銀花!希望多多交流!

B. 棲霞市政府海拔多少米

棲霞山有三峰,主峰鳳翔峰海拔286米;東北有龍山;西北有虎山。棲霞山的地學內涵極為豐富,古生物化石眾多,是許多地學名稱的命名地,被專家稱為「天然地質博物館」、「地學教科書」。

C. 棲霞區的地理環境

棲霞區地質構造屬寧鎮褶皺帶。地勢起伏大,地貌類型多,低山、丘陵、崗地、平原、洲地交錯分布。土壤類型,大致可分低山丘陵區、崗地區和平原(含洲地)區三類。棲霞區地形大勢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崗地連綿起伏,海拔多在50~300米之間。北部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勢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汛期常受洪水威脅,是南京市重點防洪區之一。
棲霞區地形大勢為南高北低。境內無海拔300米以上低山(紫金山海拔448。9米,原為區境內唯一低山,1999年劃入玄武區境),南部有南象山、北象山、棲霞山等丘陵,與崗地呈連片分布。北部為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勢低平。內丘陵分布較廣,以山體單薄,山勢和緩低矮為特徵。以長江南岸幕府山、棲霞山、龍潭東西向一線,海拔50~300米,即寧鎮山脈西段北支。其中有幕府山、直瀆山、南象山、北象山、棲霞山、靈山、青龍山等幾十座。
棲霞山:位於堯化門東北11公里處,北臨大江,東與龍潭擂鼓台相望,西隔九鄉河與南、北象山相對,南與崗地相連,呈孤峰之勢,形如傘,山中多葯草可以攝生,故又稱「攝山」。南朝時建棲霞寺於此,故名「棲霞山」。山體自南而北有三條山嶺組成,南為景緻崗,中為千佛嶺,北由黑石石當、平山頭、三茅峰組成。棲霞山之主峰三茅峰,呈圓錐形,海拔2847米。棲霞山面積約4平方公里,山體主要由石灰岩、砂岩等組成,北麓由帶狀花崗岩分布。地質學上的「棲霞灰岩」源於此。
幕府山:北臨長江,屬寧鎮山脈北支西段。據《景定建康志》載,東晉丞相王導建幕府於此山,故名幕府山。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長6公里,寬約15公里,面積10平方公里左右。山體北側為斷層線,成峭壁,多溶洞。南坡平緩,溝谷發育。山有五峰,主峰名北崮峰,偏於山體西南部,海拔204米。山體西北部有夾蘿峰,俗名「夾騾峰」,峰下有達摩洞、五馬渡等古跡。主產白雲岩和石灰岩。幕府山區尚有炮台山、勞山、豬頭山、煤炭山、鐵石山、烏龜山等低丘。
直瀆山:直瀆山西連幕府山,北臨長江,屬寧鎮山脈北支。曾名岩山、嚴山、觀音山、西十里長山。東西延伸約6公里,主峰海拔187米。山體北側為斷層線,呈北陡南緩之勢。北坡懸崖上,多溶洞,有「嚴山十二洞」之說,以頭台洞、二台洞、三台洞有名。直瀆山和燕子磯相互輝映,構成南京北郊風景區。直瀆山多松、槐等林地分布,北坡有大型採石場多處,1998年始,全面禁采復綠。
象山:南象山、北象山位於堯化門東北4公里處。南、北象山山形似象,故名。南象山長約2公里,西南—東北走向,寬不足1公里,主峰海拔1108米。北象山略呈方形,長寬各約1公里,主峰海拔約807米。東北距棲霞寺約1公里,似棲霞寺的守門雙象。主要由象山群的長石砂岩、粉砂岩及頁岩組成。山區有疏林分布。
靈山:位於堯化門東南約6公里處,清代時稱「林山」,後相傳有大仙在此給百姓送靈芝而改稱「靈山」。山體平面略呈方形,長寬各2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155米,山體由石灰岩組成,有少量松林分布,山北部有靈山煤礦。
青龍山:位於堯化門東北約19公里處,地處龍潭鎮南。原名「蟠龍山」,因所產之石為青色,故亦名「青龍山」。東西走向,長約15公里,南北寬不足1公里,海拔166米。山體由石灰岩組成,是三迭系下統地層青龍組和中統地層上青龍組的命名地。 便民河:現今起點為七鄉河,匯積東山河,連接三江河,中途匯入句容市境內4條泄洪河,與大道河相通,全長17公里,流域面積近110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約40米,最窄為4米左右,攝山境內源頭段河床較窄,平均寬20米,龍潭、營防境內中段河床漸寬,平均25米,在長江入江口附近河床寬約100米。新中國成立後,雖經多次疏浚,但整體河床的淤積情況仍很嚴重。
九鄉河:九鄉河古稱「江乘浦」,源頭在江寧縣湯山鎮瑣石村、青龍山一帶,至棲霞鎮石埠橋村匯入長江。又稱「瑣石溪」、運糧河。據《江寧縣志》載,因其舊時流經瑣石、東流、西流、其林(麒麟)、仙林、長林、衡陽、棲霞、石埠9鄉,而得名。全長23公里,流域面積145平方公里。區內段長7.8公里,流域面積29.6平方公里。新中國成立後,沿河鄉鎮多次對河道疏浚拓寬、理直,逐年逐段實施護砌。現排灌流量為200~250立方米/秒,距河口4公里處,設有一座攔水壩,稱「中壩」。
七鄉河:源於江寧區湯山、孔山諸山,舊時因流經湯山、駱墅、孟塘、孟北、龍泉、東陽、三陽7鄉,故得名。於1974年,重開新河將水直接導入長江,全長約18公里,流域面積108平方公里。區內段長7.5公里,流域面積34.5平方公里。
南十里長溝:位於玄武湖北,承受北崮山、勞山、老虎山、魏家山及紅山一帶來水,在南京火車站西側過韶山路入玄武湖,匯水面積約12.92平方公里。丘陵面積約占匯水面積60%以上。長溝兩岸地帶狹長,地勢較平坦,是城北主要的工業區。分主流和3個支流。主流源於小營,入玄武湖,長約6.25公里。一支源於勞山,經和燕路小市橋流入主流,長約3.65公里。二支亦源於勞山,在黃家圩橋附近流入主流。三支在長營村以上匯集兩條水溝來水,於高家村附近入主流,長3.25公里。
北十里長溝:分為東、西十里長溝,其中,西十里長溝集南京北郊邁皋橋以北山崗之水,至燕子磯附近入長江,全長4.6公里,流域面積7.8平方公里;東十里長溝源於鍾山北麓,納北郊諸崗之水,與西十里長溝匯合後入長江,俗統稱「北十里長溝」。新中國成立後,兩溝分流,在下游另開新河改道至笆斗山附近入長江,長9.6公里,流域面積28平方公里。
百水河:亦名「白水河」,源於紫金山東麓,匯積附近諸崗之水,沿南西向穿馬群鎮至花崗圩段匯入運糧河,長約8公里,匯水面積近20平方公里。河道上口平均寬18米,平均深4.5米。
濱江河:源於堯化鎮岔路口,匯積附近崗丘之水,沿東向偏北流經堯化門鐵路編組站、金陵石化公司化肥廠、金陵石化公司煉油廠後在石埠橋附近入長江,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
三江河:源於便民河楠江橋,北止入江口,全長7公里,是龍潭圩及靖安場一帶排澇主幹河,也是便民河水系泄洪的一個入江水道。控制面積近25平方公里,行洪流量在100立方米/秒左右。
八卦洲河流:50年代,八卦洲鄉開挖拓寬自然河道,形成河道2條及大溝1條。河道為:小江,全長8.6公里(上壩街-下壩街);躍進河,全長5.8公里(臨江六組-長江六組)。大溝,即雙柳河,全長5.2公里(七里四組-中橋七組)。3條主要河道南北東西貫穿八卦洲。70年代中期,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後開挖拓寬自然河溝形成中溝21條,完成八卦洲鄉農田水網化建設。第五節土壤植被 棲霞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帶和季風環流的海洋性氣候區,季風顯著,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資源充沛。長江橫貫東西,江岸線長達81.2公里(含八卦洲環江岸線)。
棲霞區地處中緯度,近地面層受季風交替影響,故季風氣候明顯,並形成冬寒、夏熱、春溫、秋暖四季變化明顯的氣候特徵。春季,大致於3月下旬開始,至5月下旬結束,平均歷時60天左右。天氣特點為:氣溫逐漸升高,天氣寒暖、晴雨多變,常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出現「倒春寒」。夏季,大致從5月下旬到9月中旬,平均歷時120天左右,明顯分為初夏時的梅雨天氣和盛夏時伏旱天氣。秋季,大致從9月中旬到11月中旬,歷時60天左右。出現天高雲淡,秋高氣爽,風和日麗,溫濕宜人天氣。冬季,大致從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歷時120天左右。氣候特點是寒冷乾燥。棲霞區常年氣溫平均為15。3℃。一年中,日最低氣溫≤-10℃的日數平均為1天,日最高氣溫≥30℃的日數平均75天,日最高氣溫≥35℃的日數平均16天。全年日照時數約為2100小時,年日照率在47%左右,無霜期為7個月,在江蘇省處於中等偏少的水平。棲霞區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數年平均在110天左右,以降液態的雨水為主,佔全年降水的90%以上,間有少量的雪、冰雹等固態水降落。

D. 煙台棲霞市的核工業二七三地質大隊是干什麼的

以前是找鈾礦的,現在自己辦實業公司了,做固液分離設備為主業,並有橡膠廠,電子廠,地勘院,商貿公司等,煙台福山有分公司做皮帶機。我就是這個單位的

E. 棲霞屬於什麼地區

有兩個棲霞,他們分別是
1.江蘇省南京市轄區江蘇省南京市轄區
2.山東省煙台市棲霞市山東省煙台市棲霞市

1.江蘇省南京市轄區江蘇省南京市轄區
.棲霞區位於南京市主城東北部,源於民國時期的第九區(燕子磯區)和第十區(孝陵區),是以港口運輸、石油化工、建材工業、風景名勝、生態農業為主要職能的現代化江濱新區。棲霞區歷史悠久,早在7000年前,龍潭地區已有農業氏族聚落,環境優美,風光秀麗,人文薈萃,文化積淀豐厚,文化遺存眾多,向為旅遊勝地。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21處,其中棲霞寺、舍利塔、燕子磯、六朝石刻最具代表性。因境內有「江南第一名秀山」棲霞山每臨深秋,丹楓似火,燦若凝霞,故名"棲霞"。

2.山東省煙台市棲霞市山東省煙台市棲霞市 棲霞市,隸屬山東省,因「日曉輒有丹霞流宕,照耀城頭霞光萬道」的詩句而得名。該市下轄1個開發區、3條街道和12個鄉鎮。因盛產蘋果,而被稱為「中國蘋果之鄉」。棲霞市的旅遊景點也十分豐富,比如崮山、艾山、牙山國家森林公園、牟氏庄園等。 詳情見http://ke..com/view/159192.htm#sub8564035

F. 棲霞的棲字怎麼讀

一、讀音:Qī xiá

二、「棲」字的相關知識

  1. 部首:木

  2. 五筆輸入法:ssg

  3. 筆畫數:10

  4. 筆順編號內:1234125351

  5. 常用容詞語:棲地、棲身、棲息、貞棲、投棲。

G. 棲霞自然條件概況

棲霞是我的家鄉,這里是生我養的土地,這里有著那日夜思念的那山、那人、還有那水!
棲霞市地處膠東半島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20°33′—121°15′、北緯37°05′—7°32′之間,總面積2016平方公里,轄13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953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2008年底,全市總人口62.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2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65300。行政區劃代碼:370686。區號:0535。拼音:QixiaShi。棲霞因以「五更平明,海日東升,照耀城頭,霞光萬道」而得名,公元1131年置縣,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棲霞區位優越。北臨人間仙境蓬萊閣,南近青島,東北離煙台港、煙台機場僅60公里。同三高速、204國道、802省道、藍煙鐵路等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形成出入境快捷的立體化交通網路。
(1)棲霞氣候:
棲霞屬溫帶季風大陸氣候,棲霞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境內大小山峰2500餘座,大小河流114條,年平均氣溫11.3℃,降雨量650毫米左右,無霜期207天,年日照總時2690小時,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氣候。不僅適合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的生長,而且是梨、桃、大櫻桃、干雜果特別是蘋果栽培的最佳區域。
(2)棲霞地形地貌:
棲霞市主要以丘陵地形為主,另有許多著名山嶺。像崮山、艾山、牙山等,其中艾山有著名的艾山湯溫泉,牙山有著名國家森林公園,而崮山由於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所矚目。相傳唐王李世民東征時,大隊人馬浩浩盪盪,錦旗蔽日,戰馬嘶鳴,好不威風。唐王正在得意之時,忽見探馬來報,說前面崮山山高林密,雲霧遮天,開路先鋒不能再往前進。唐王遂下令就地安下前、後兩個營寨,後人把這兩處地方叫做前寨村、後寨村(哈哈!本網站的創始人就是前寨村的)。連續三天帶領軍師與眾將官上山察看地形,共同切磋山地用兵之道。後來這里便留下許多名勝古跡,流傳較廣的有:運糧道、插旗頂、飲馬灣、旗盤山、龍墩石、碓臼窩、南北校場等十大景。加上這里林海茫茫,山花漫漫,更是引人入勝。每當春夏之交,人們成群結隊,前來登高望遠,飽覽勝境。於是,「五月逛崮山,勝似御花園」之說便流傳開了。因此,棲霞被稱為「膠東屋脊」。
(3)棲霞水文:
水系南流的主要有清水河、漩河匯五龍河入黃海;北流有白洋河、清洋河匯夾河入渤海,黃水河經龍口入渤海。清水河:清水河為永定河支流洋河分支,發源於崇禮縣樺皮嶺南麓,河道全長109KM,是一條多泥沙季節性河流。白洋河:白洋河,發源於棲霞小靈山西麓,經棲霞市與福山區,流入黃海,全長65公里在棲霞內稱白洋河。清洋河:清洋河,俗稱內夾河,發源於棲霞城南小靈山,境內長27公里,流域面積330平方公里。另有龍門口水庫、庵里水庫。
(4)棲霞的植被及土壤:
說起棲霞的植被,我想在腦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蘋果樹了, 蘋果是棲霞農業的支柱產業。早在1866年就引進了蘋果,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全市果園面積達到65萬畝,年產量120萬噸。棲霞蘋果以其個大形正、色澤鮮艷、光潔度好、酸甜適中、香脆可口、營養豐富而著稱,被命名為 「中國蘋果之都」,是全國最大的「無公害蘋果生產示範基地」。棲霞生態優美,旅遊資源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6%,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境內有著名的國家級牙山森林公園、艾山溫泉、「膠東天池」——長春湖以及綿延百里的十八盤國家級生態公益林示範區等自然勝景,有「民間小故宮」牟氏庄園、「東方道林之冠」太虛宮以及膠東革命烈士陵園等著名人文景觀,是旅遊休閑的理想場所。棲霞屬山區丘陵地形,有牙山、艾山、方山、唐山、蠶山等較大山體300多座,中部成為南北分水嶺,兩側余脈多呈南北走向,形成低山丘陵,內有河谷沖積平原。全境山地佔37%,丘陵佔48%,平原佔15%。棲霞資源豐富,全市已經探明和開發的礦產有40多種。其中以滑石、大理石、石灰石、花崗岩、黃金、白銀等資源最為著名。金銀儲量30餘噸,年產黃金2萬兩。果品、畜牧、菌菜、糧油四大農業支柱產業優勢突出,全市果園面積65萬畝,果品總產量120萬噸。

其他一些資料像城市、經濟概況,行政區劃,以及一些特產、旅遊等,在網路:「棲霞市」中都有,在這里就不說啦。

H. 山東省棲霞市的一種野生植物木本的,當地人叫它#歐李。書名叫什麼

學名就叫歐李,是薔薇科櫻屬的灌木,,有人稱之為:鈣果,因為果實含鈣量比較高。

I. 煙台市地質災害與環境地質問題研究

煙台市地處山東半島東部,是我國重要的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區內山區面積廣大,礦業發達,經濟發展迅速。在地質環境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產生了多種環境地質問題並形成地質災害,其中尤以礦山地質災害最為突出。

區內地質災害分為內營力地質災害、外營力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引起的地質災害3類。內營力引起的地質災害主要是地震,它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人類無法控制的自然規律,是無法抵禦的。外營力地質災害主要有重力地質災害、岩溶塌陷地質災害、礦山開采引起的地面變形災害、海蝕地質災害等。外營力引起的地質災害,尤其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地質災害是可以預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這里重點研究外營力引起的地質災害。

一、地面變形災害

1.地面塌陷

礦山采空地面塌陷是煙台市地面塌陷的主要類型,岩溶塌陷僅在局部小范圍內分布,危害程度較輕。

(1)礦山采空地面塌陷

礦山采空地面塌陷點多面廣,從塌陷位置來看,幾乎各縣市(區)均有分布,塌陷類型分金礦、滑石礦、煤礦、螢石礦、建材等礦山塌陷。

(2)岩溶塌陷地質災害

區內碳酸鹽岩分布比較廣泛,主要有荊山群光山段、定國寺段和粉子山群張格庄組及蓬萊群香夼組分布區。

2.地面沉陷

煙台市地處膠東半島,地形以起伏和緩、谷寬坡緩的低山丘陵區為主,低山連綿,溝壑縱橫平原,窪地局限地分布於河谷兩岸及濱海地帶,因此未發現較大范圍的地面沉降災害,但由於人為採掘活動的加劇,局部及小范圍內的地面沉陷較為發育。

3.地裂縫

通過調查,全市有代表性的地裂縫有4處,分別為玲瓏礦田區2號地裂縫、玲瓏礦田區L4號地裂縫、棲霞市廟後鄉滑石礦地裂縫、福山銅礦地裂縫等。

二、斜坡環境變異災害

煙台市地形為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谷寬坡緩,中部高、南北低,中部自西向東有大澤山、羅山、艾山、牙山、昆嵛山,形成了橫貫東西的南北脊樑,最高泰礴頂海拔922m;中部山區一般在300m~800m,面積約佔全市總面積的36.6%;山區周圍及延伸部分是海拔100m~300m的丘陵區,面積約佔39.7%;南北兩側是山前平原和濱海平原,面積約佔20.8%。由於山區與丘陵面積佔79.2%,所以區內斜坡環境變異災害比較發育,代表形式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三、濱岸侵蝕災害

煙台市的濱岸侵蝕災害主要分布在蓬萊西部、牟平北部等海岸地段。

四、海(咸)水入侵問題

煙台市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由於超量開采地下水,在濱海平原及河流入海口地帶形成地下水位漏斗區,致使海(咸)水入侵而污染地下水。自1975年萊州市首次發現海(咸)水入侵以來,海(咸)水大約每年以12%的速度向內陸推進,使地下水資源面臨嚴重威脅,形勢十分嚴重。由於海(咸)水入侵,致使全市社會經濟發展損失嚴重,土地荒蕪,糧食減產,人畜用水困難,萊州市已有12個鄉鎮、126個自然村、27萬畝耕地處於海(咸)水區內,西由鎮某村由於海(咸)水入侵,致使水質惡化,土地荒蕪,人畜無水可飲,而導致全村搬遷。同時,海(咸)水入侵也誘發了其他多種疾病,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鑒於海(咸)水入侵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造成巨大的損失和危害,引起社會各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先後有中國科學院、煙台市水利局等多家單位對全市海(咸)水入侵現狀進行過大量調查工作。

根據多年監測資料,截至1999年底,煙台市海(咸)水入侵范圍已達601.31km2,主要分布在東起牟平區、西至萊州市膠萊河的北部沿海一帶,南部萊陽市、海陽市也有小面積分布。

五、地下水開採的環境負效應問題

隨著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煙台市面臨著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其中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環境效應最為明顯,已經制約了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煙台市地下水開採的環境負效應除上述海水入侵災害外,還有如下環境負效應:

1.超采地下水形成沉降漏斗

煙台市地處低山丘陵山區,為水資源貧乏區,主要供水水源地均分布在山間河谷沖洪積平原地帶,近幾年來,全市經濟迅猛發展,工農業生產需水量日益增加,使得各水源地超量開采,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形成水位降落漏斗集中分布區。

2.土壤鹽漬化

土壤鹽漬化是指土壤中鹼含量超過耕作土壤水平,以致作物開始生長就受傷害。煙台市鹽漬化在渤海灣西岸、南岸的泥質海岸帶均有分布。土壤鹽漬化的成因主要是可灌溉土地用水管理不善造成的。土壤鹽漬化的成因類型為濱海型,濱海鹽漬土區是由於過量抽汲地下水等原因,由海水侵漬作用造成的,內陸鹽漬土區是黃泛平原灌溉用水管理不善造成的。例如,1958年片面發展灌溉,大引大蓄,排水不配套,區域來水量大大超過排水量,抬高了土壤潛水位,造成1959~1961年土壤鹽漬化急劇發展。60年代後期,氣候頻旱,土壤潛水位下降,鹽漬化面積減少。70~80年代由於多年偏旱,恢復引黃以來,由於對引水水位和灌溉水量缺乏控制,高位引水,大量灌水,忽視排水,次生鹽漬化面積悄然增加。土壤鹽漬化給地區農業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3.開采地下水造成地面變形

地面變形主要形式有地面沉降、地裂縫和地面塌陷。由於地下水漏斗區的擴大,使部分地區產生地面沉降,產生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如大沽河河堤裂縫,給河堤安全帶來隱患。地裂縫是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產生開裂,並在地面形成一定長度和寬度裂縫的一種地質現象。煙台市地裂縫的成因與開采地下水有關。如煙台福山銅礦地裂縫,受礦山排水影響,1986年8月,福山東廳小學籃球場一帶產生地裂縫,裂縫呈西北向展布,長300餘米,寬0.05m,部分房屋開裂,為此,礦山賠償損失10萬元。

4.超采造成自然平衡破壞,自然生態循環失調

由於超采地下水,地表水資源管理不善,破壞了煙台市沿海地帶資源和環境的良性循環,造成自然平衡破壞。由於久旱少雨,地下水乾枯,地下水位下降,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擴大,不僅引起土壤鹽漬化,而且河流入海流量減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加重。海水入侵也破壞了地區的生態平衡,如萊州灣沿岸海水入侵區,報廢機井已逾7000眼,4×104hm2耕地受到影響,累計減產(30~45)×108kg糧食,3300×104m2耕地變為荒地,還導致一些工業設備受損,生產效益降低,整個山東半島因海水入侵影響損失已達50億元左右。

六、其他環境地質問題

1)地基環境變異;

2)礦坑突水;

3)地方病。

J. 「日曉輒有丹霞流宕,照耀城頭霞光萬道」是什麼意思

這是指山東煙台棲霞市 1131年(金天會九年,偽齊阜昌二年)置棲霞縣,因「日曉輒有丹霞流宕,照耀城頭霞光萬道」而得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