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鑽探怎麼取樣

地質鑽探怎麼取樣

發布時間: 2021-02-07 01:25:53

㈠ 百度知道地質勘查取樣中的打塊法和揀塊法的定義分別是什麼

我們知道,地質勘查一般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和勘探四個階段。在不同的勘查階段有不同的勘查技術手段。目前大量採用的是鑽探工程和坑探工程。
在坑探工程中,礦體的人工揭露面比較大,所以常用的取樣方法也比較多,主要刻槽法、剝層法、全巷法、刻線法、方格法、攫取法和打眼法。其中,方格法就是打塊法,攫取法就是揀塊法。

打塊法(方格法):在礦體出露部位(即各坑探工程中,如探礦穿脈等等)按一定網格(網格形狀可以是正方形、長方形和菱形等),在其交叉點上打取礦石碎塊,合並為一個樣品的采樣方法。該法適用於礦化不均勻的礦床。

揀塊法(攫取法):是在礦石堆上或者礦車上按一定的網格撿取塊度合適的礦石合為一個樣品的采樣方法。采樣時是用一張繩網鋪在礦石堆上,在網格中心或者交叉點上取出塊度、數量大致相等的少量礦石碎塊合並成一個樣品。
這種方法要求所取樣的礦石堆必須是在礦體內掘進坑道時產生的,以防止有圍岩混入使得礦石貧化,造成誤差。
該方法適用性較廣,效果也比較好。在開采礦山的地質工作中,對礦車、選礦場、礦石堆場上取樣,這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缺點是不能分段取樣。

這兩種取樣方法在地質勘查和開采礦山中均有用到。

PS:兩種取樣方法多有相似之處,比較容易混淆概念,之前對打塊法有過回答(http://..com/question/357423333.html?oldq=1),不過有想當然之嫌,實在慚愧。現經求證,得出正解!

㈡ 金屬非金屬礦產地質詳查勘探采樣規定及方法

一、規范的主要特點
《銅、鉛、鋅、銀、鎳、鉬礦地質勘查規范》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基本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其主要特點表現在:
(一)類別劃分和名詞、術語的定義基本與國際慣例接軌
規范按照「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標准將礦產資源/儲量分為儲量、基礎儲量、資源量三大類16種類型,每一類型一個編碼,便於不同類型的識別和數據的計算機處理與信息交流。名詞、術語的定義嚴謹、詞義確切,與國際慣例基本一致,便於國際交流。
(二)強化了礦產資源/儲量的經濟內涵
資源/儲量分類的依據是經過礦產勘查所獲得的不同地質可靠程度、相應的可行性評價及其得出的不同經濟意義。突出了可行性評價程度(特別是可研和預可研)及其得出的經濟意義在分類中的重要作用。
(三)取消了「各級儲量比例」的要求
規范對「各級儲量比例」再不作硬性規定,而是由投資者根據需要確定,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礦業市場發展的需求。對於各類儲量、基礎儲量或資源量的用途要求僅作了一般性規定,基本原則是探明的礦產資源應滿足礦山建設還本付息期所需的礦量;控制的礦產資源應達到礦山最低服務年限的礦量;推斷的礦產資源應滿足礦山遠景規劃的礦量。
(四)利用「類型系數」作為劃分礦床勘查類型的依據
本規范對礦床勘查類型的劃分,首次引入了「類型系數」的新概念,利用「類型系數」作為劃分礦床勘查類型劃分的依據,減少了人為的干擾因素,使礦床勘查類型的劃分從定性向半定量轉變。
(五)規范包含四個勘查階段的有關技術要求
規范對銅、鉛、鋅、銀、鎳、鉬礦的勘探、詳查、普查、預查工作均提出了相關的技術要求,而不僅是對某一階段工作提出了技術要求,以滿足多層次勘查和不同業主對地勘工作的需求。所以,稱為「地質勘查規范」。
二、礦床勘查類型與勘查工程間距
一般是先劃分礦床勘查類型,然後根據礦床勘查類型確定勘查工程(或叫探礦工程、采樣工程)間距。
(一)礦床勘查類型劃分
1.類型系數:通過對75個礦床勘查類型實例的研究,規范首次提出了「類型系數」的新概念。劃分礦床勘查類型和確定勘查工程間距時,應依據主礦體規模、形態及內部結構、礦床構造影響程度、主礦體厚度穩定程度和有用組分分布均勻程度等5個主要地質因素來確定。
為了量化這5個因素的影響大小,給每個因素賦予一定的值,即類型系數,根據5個地質因素類型系數值之和就可以確定是第幾勘查類型。在5個因素中,主礦體之規模大小比較重要,所賦予的類型系數值要大些,約佔30%;構造對礦體形狀的影響與礦體規模有間接聯系,所賦予的值要小些,約佔10%;其它3個因素各占 20%。
(1)礦體規模分為大、中、小型三類,其具體劃分及類型系數見表1。

表1 礦體規模劃分及類型系數表
礦體規模 類型系數 礦產種類 長度(m) 延深或寬(m)
大型 0.9 銅、鉬 >1000 >500
鉛、鋅 >800 >500
銀 >300
鎳 >400
中型 0.6
(0.3~0.6) 銅、鉬 300~1000 300~500
鉛、鋅 300~800 200~500
銀 150~300
鎳 200~400
小型 0.3
(0.1~0.3) 銅、鉬 <300 <300
鉛、鋅 <200
銀 <150
鎳 <200
由於礦體規模對勘查類型影響較大,小型礦體(<300m)和中型礦體(300~1000m)按長度不同應有不同的值:小型礦體長度<100m賦值 0.1,150~200m賦值0.2,>200賦值0.3;中型礦體長度300m賦值0.3,400~500m賦值0.4,>500賦值0.6。

(2)礦體形態復雜程度分為三類
A.簡單:類型系數0.6。礦體形態為層狀、似層狀、大透鏡狀、大脈狀、長柱狀及筒狀,內部無夾石或很少夾石,基本無分枝復合或分枝復合有規律;
B.中等:復雜程度屬中等,類型系數0.4。礦體形態為似層狀、透鏡狀、脈狀、柱狀,內部有夾石,有分枝復合;
C.復雜:類型系數0.2。礦體形態主要為不規整的脈狀、復脈狀、小透鏡狀、扁豆狀、豆莢狀、囊狀、鞍狀、鉤狀、小筒柱狀,內部夾石多,分枝復合多且無規律。
(3)構造影響程度分為三種
A.小型:類型系數0.3。礦體基本無斷層破壞或岩脈穿插,構造對礦體形狀影響很小;
B.中型:類型系數0.2。有斷層破壞或岩脈穿插,構造對礦體形狀影響明顯;
C.大型:類型系數0.1。有多條斷層破壞或岩脈穿插,對礦體錯動距離大,嚴重影響礦體形態。
(4)礦體厚度穩定程度大致分為穩定,較穩定和不穩定三種。各礦種不同穩定程度的厚度變化系數及類型系數見表2。

表2 礦體厚度穩定程度及類型系數表
礦產種類 穩定程度 厚度變化系數(%) 類型系數
銅 穩定 <60 0.6
較穩定 60~130 0.4
不穩定 >130 0.2
鉛、鋅 穩定 <50 0.6
較穩定 50~100 0.4
不穩定 >100 0.2
銀 穩定 <80 0.6
較穩定 80~130 0.4
不穩定 >130 0.2
鎳 穩定 <50 0.6
較穩定 50~100 0.4
不穩定 >100 0.2
鉬 穩定 <60 0.6
較穩定 60~100 0.4
不穩定 >100 0.2

(5)有用組分分布均勻程度,根據主元素品位變化系數劃分為均勻、較均勻,不均勻三種。各礦種有用組分均勻程度具體劃分及相應的類型系數值見表3。
表3 有用組分分布均勻程度及類型系數表
礦產種類 均勻程度 品位變化系數(%) 類型系數
銅 均勻 <60 0.6
較均勻 60~150 0.4
不均勻 >150 0.2
鉛、鋅 均勻 <80 0.6
較均勻 80~180 0.4
不均勻 >180 0.2
銀 均勻 <100 0.6
較均勻 100~160 0.4
不均勻 >160 0.2
鎳 均勻 <50 0.6
較均勻 50~100 0.4
不均勻 >100 0.2
鉬 均勻 <80 0.6
較均勻 80~150 0.4
不均勻 >150 0.2
注意:品位變化系數要用礦體單樣品位計算,而不是用單工程礦體平均品位。

2.礦床勘查類型劃分:礦床勘查類型劃分主要根據上述5個地質因素及其類型系數來確定,具體劃分為三種勘查類型:
第Ⅰ勘查類型:為簡單型,五個地質因素類型系數之和為2.5~3.0。主礦體規模大到巨大,形態簡單到較簡單,厚度穩定到較穩定,主要有用組分分布均勻到較均勻,構造對礦體影響小或中等。
第Ⅱ勘查類型:為中等型,五個地質因素類型系數之和為1.7~2.4。主礦體規模中等到大,形態復雜到較復雜,厚度不穩定,主要有用組分分布較均勻到不均勻,構造對礦體形狀影響明顯。
第Ⅲ勘查類型:為復雜型,五個地質因素類型系數之和為1~1.6。主礦體規模小到中等,形態復雜,厚度不穩定,主要有用組分分布較均勻到不均勻,構造對礦體形狀影響明顯到嚴重。
本規范把原來的4至5種勘查類型調整為3種。本規范的Ⅰ類型相當於原來的Ⅰ、Ⅱ類型;Ⅱ類型相當於原來的Ⅲ類型;Ⅲ類型相當於原來的Ⅳ、Ⅴ類型。
(二)勘查工程間距的確定
規范對勘查工程間距的確定,只提出了原則意見。勘查工程的布置,一般是以一定幾何形態的網格來控制礦體,並根據工程密度估算不同類別的資源/儲量;勘查工程的布置還應考慮不同勘查階段的銜接。
為了在實際工作中能有所參考,本規范附錄D之表D.4給出了3種勘查類型「控制的」資源/儲量的參考工程間距(見表4)。這些數據僅是經驗的總結,使用者必須結合礦床的具體情況,合理確定工程間距。
表4 銅、鉛、鋅、銀、鎳、鉬礦床勘查工程間距參考表
礦 種 礦床勘查類型 控制的勘查工程間距(m)
沿走向 沿傾向
銅 Ⅰ 200~240 100~200
Ⅱ 120~160 100~120
Ⅲ 80~100 60~80
鉛鋅 Ⅰ 160~200 100~200
Ⅱ 80~100 60~100
Ⅲ 40~50 30~50
銀 Ⅰ 100~120 80~100
Ⅱ 60~80 40~50
Ⅲ 40~50 40~50
鎳 Ⅰ 160~200 100~160
Ⅱ 50~80 50~80
Ⅲ 40~50 40~50
鉬 Ⅰ 120~200 100~200
Ⅱ 80~100 60~80
Ⅲ 40~50 40~60
注意:1.工程間距沿傾向鑽孔指實際控制礦體的距離(斜距),坑道為中段高度;
2.同一勘查類型中工程間距視礦床規模及復雜程度擇優選用;
3.當礦體沿傾向變化較走向穩定時,工程間距沿礦體走向可密於傾向。

1.表4中未給出探明的和推斷的工程間距。探明的工程間距應在研究礦床自身特徵的基礎上,確定加密工程間距,不限於「控制的勘查工程間距」的二分之一,目的是確定礦體的連續性,使礦體連接無異議。推斷的工程間距,可以是不等間距的稀疏工程式控制制,其稀疏程度可以是「控制的勘查工程間距」的2-3倍。
2.勘查工程間距的確定與礦體五種主要地質因素 (規模、形態、厚度穩定程度、有用組分分布均勻程度、構造影響程度等) 有關。對於勘查工程數量較多的礦床,可運用地質統計學或其他數理方法確定最佳工程間距;對於一般的中、小型礦床,有類比條件時,運用傳統的類比法確定最佳工程間距;對於大型礦床,應進行工程間距試驗或不同勘查手段的工程驗證,以確定最佳工程間距。
3.勘查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應根據礦床類型和地形條件確定:一般I類型以鑽探為主,並用坑道進行驗證;Ⅱ類型和Ⅲ類型應以坑鑽結合對礦體加以控制,如果地形平緩,則以鑽探為主,地形陡峻則以坑道為主。
4.對於第Ⅲ勘查類型中極其復雜的小型礦床,無法探求控制的資源量/儲量時,可施行邊采邊探、探采結合的方法。

㈢ 什麼是鑽探取樣

地層系指岩層、土壤層、及卵礫石層。地層之區別以地質種類與鑽探方法考量,可分類如下:
(1) 岩層:指整塊岩體未風化、輕度風化或完全風化,完全風化者視為土壤。岩石依生成過程不同一般可分為沉積岩、火成岩與變質岩。
A. 軟岩層:軟岩層系指岩心單壓強度較低,不需鑽石鑽頭施鑽,僅用鎢鋼鑽頭,配合三套岩心管施鑽之岩層,如泥岩、頁岩、粉砂岩、砂岩、石灰岩、等沉積岩。
B. 硬岩層:硬岩層系指岩心單壓強度較高,需采鑽石鑽頭配合三套岩心管施鑽之岩層,如片岩、板岩、花崗岩、片麻岩、玄武岩、安山岩等變質岩。
(2) 土壤層:以4.75mm為界,顆粒粒徑小於4.75mm之黏土、粉土與砂土均屬之,通常可以用水洗鑽探法或泥漿水清除鑽喳者。
(3) 卵礫石層:顆粒粒徑大於4.75mm之礫石、卵石、塊石與崩積岩塊均屬之,無法單獨用水洗鑽探法清除鑽喳而需配合其他鑽探方法施鑽者。再以重鎚導管(Drive Pipe)等夯擠卵礫石至管外,始得維持鑽探進行。卵礫石層鑽探尚可採用鑽堡、鑿岩機或以普通鑽機配合灌漿方式鑽探,方式之取捨視工程條件及設計需用而定。
土壤層鑽探
(1) 套管:承包商應具備足夠之套管,套管直徑應能適合需要最大岩心管及取樣器之作業,套管應盡量放至孔底,但不得超過取樣位置。必要時得使用穩定液保護孔壁以防崩坍,但需先經工程司同意。
(2) 標准貫入試驗及分裂式取樣:取樣以標准劈管式取樣器為之,其規定如下:
A. 標准劈管取樣器:應可兼充標准貫入試驗者。取樣器尺度規格須符合ASTM D1586(土壤貫入試驗和劈管取樣法)之規定。
(140lb)重錘,與打樁頭各一個及允許自由落下長760mm(30in)之導引裝置一套,落錘時能量不可因導引裝置及錘間之摩擦而損失。貫入所用連接鑽桿,外徑為41.2mm,內徑為28.5mm之鋼制鑽桿(A Rod)。
以規定重錘用自由落高760mm將取樣器貫入土層,記錄每貫入15cm之打擊次數,以第二及第三個貫入15cm之打擊次數和作為貫入阻抗N值,若打擊超過100下而貫入深度末達45cm時,可停止試驗,此時應記錄總打擊次數和總貫入深度,或以最後30cm之相對打擊次數作為N值。
C. 取樣:每一土層內至少應做貫入試驗兼取樣一次,其間隔長度不得超過[2m][ ],工程司可酌視實際土層情況增減取樣間隔。取樣處須在套管600mm以下,套管端至取樣處之土壤,須先以射水俯角45

㈣ 岩土工程勘察中勘探與取樣需要掌握哪些內容

根據2012年注冊岩土考試大綱:勘探取樣應掌握如下內容

1)了解工程地質鑽探的工藝和操作專技術;
2)熟屬悉岩土工程勘察對鑽探、井探、槽探、洞探的要求;
3)熟悉土樣分級,各級土樣的用途和取樣技術;
4)熟悉各種取土器的規格、 性能和適用范圍;
5)掌握取岩石試樣和水試樣的技術要求;
5)了解土要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適用范圍和成果的應用。

㈤ 地質勘探多少面積取樣

這個要看勘探什麼內容。石油和其他礦物的勘探從幾公里到數千公里范圍都回有可能。勘探包括鑽答探井探槽探觸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種方法,鑽探是指用一定的設備工具(即鑽機)來破碎地殼岩石或土層,從而在地殼中形成一個直徑較小深度較大的鑽孔(直徑相對較大者叫鑽井,比如石油勘探鑽井)的過程。採取原狀土樣的鑽孔口徑不得小於91mm,對僅需要鑒別地層岩性的鑽孔口徑不宜小於36mm,對濕陷性黃土中的鑽孔口徑不宜小於150mm。

㈥ 地質勘探中化探取樣深度要求

礦產復勘查的土壤樣品一般為0-制30cm(不採集富含腐殖質的表層);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的表層土壤樣品一般區域為0-30cm(不採集富含腐殖質的表層),城區為0-30cm;多目標深層土壤樣品為150-180cm。
水系沉積物、岩石、水和植物樣品沒有深度要求。

㈦ 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見證取樣規范。 見證取樣比例是多少 譬如100鑽孔點見證取樣要弄幾個點啊

你肯定不是搞這個的,呵呵,你可以參考「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規范專規定正常取樣和原位屬測試鑽孔不少於總勘探孔的1/3,但現在勘察單位都比較保守,一般取樣孔佔1/2,原位測試孔佔1/3-1/2,其餘的為鑒別孔,你自己翻翻規范,寫的很明了。

㈧ 地質勘探的的方法

地質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鑽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一、坑、槽探
就是用人工內或機械方式容進行挖掘坑、槽、井、洞。以便直接觀察岩土層的天然狀態以及各地層的地質結構,並能取出接近實際的原狀結構土樣。
二、鑽探
是指用鑽機在地層中鑽孔,以鑒別和劃分地表下地層,並可以沿孔深取樣的一種勘探方法。鑽探是工程地質勘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勘探手段,它可以獲得深層的地質資料。
三、地球物理勘探
簡稱物探,它是通過研究和觀測各種地球物理場的變化來探測地層岩性、地質構造等地質條件的。常用的地

球物探方法有直流電勘探、交流電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聲波勘探、放射性勘探。

㈨ 地質勘探取土怎麼辦 巨匠土壤取樣取芯勘探鑽機

工程抄地質勘察方法:測繪、勘探、襲岩土測試、長期觀測
測繪:將建築影響范圍內的地質現象反映在地形圖上。是一種在地面進行的勘察方法。
勘探:是一種查明地下地質情況的勘察方法。可分為:(1)物探(地球物理勘探):根據導電率、磁性、密度以及彈性波在地下不同地層、介質(水、空洞、岩等)中傳播速度的不同來劃分岩性、地下水位、溶洞分布等等。指導鑽探。(2)鑽探:與坑(槽)探配合使用3)觸探:即是一種勘探手段,又是一種原位測試方法。
原位測試:載荷試驗、靜力觸探試驗、標准貫入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旁壓試驗、現場直接剪切試驗。
長期觀測。

㈩ 建築工程施工勘察過程中的鑽探取樣的現場布置

建築工程施工勘察過程中的鑽探取樣的現場布置根據建築物地基的設計點進行布回孔。
在工答程項目招投標過程中,水平定向鑽承包商應施工現場勘察,一旦施工地點確定,應對相應區域進行勘測並繪制詳細准確的地質。
施工勘察是為編制建築物的施工設計而進行的補充工程地質勘察。其任務是解決編制各個建築物及其各個部分的施工詳圖時的工程地質問題。主要是利用各種開挖面和施工導硐進行,必要時還可布置專門性的平硐、大口徑鑽井以及現場試驗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