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的山屬於什麼地質的
㈠ 山西忻州屬不屬於黃土高原
山西忻州在太行山以西,屬於黃土高原地區。
黃土高原版介於北緯33°權41′~41°16′,東經100°52′~114°33′之間,東西長1000餘公里,南北寬750公里,包括中國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
㈡ 山西忻州市的地形地貌狀況
忻(xin)州位於山西省中北部,2007年底總人口306.9萬,其中城鎮人口約102.7萬,農業人口204.2萬。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以上。境內山地較多,其中平原0.27萬平方公里,約佔10.5%,丘陵0.92萬平方公里,約佔36%,山地1.36萬平方公里,約佔53.5%。有黃河、汾河、滹沱河、桑乾河等河流。忻州古稱「秀容」,從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開始活動,至今已有將近18000年的歷史。春秋時期大部分為晉地,戰國時屬趙。秦漢屬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為新興郡、雁門郡,唐、五代、宋為忻州定襄郡、代州雁門郡,金、元、明、清為忻州、代州、保德州。相傳漢高祖北上抗擊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脫圍時大軍南撤,到忻口方擺脫追兵。高祖歡顏而笑,六軍欣然如歸,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自唐宋以來,一直設有州治,有「晉北鎖鑰」之稱,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1949年成立忻縣專區。1970年更名為忻縣地區。1978年改名為忻縣行政公署。1983年改忻縣為忻州市(縣級市),改稱忻州行署。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忻州行署改為忻州市(地級市)。少數民族有回族、黎族、滿族、壯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等。
還有什麼想了解的HI我 ~~~ 我是忻州的
㈢ 山西忻州地形是平原還是山區
忻州市山嶽縱橫,地貌多樣。山區、高原約佔全市面積的87%,川地佔13%。南、西、北版三面環山。南有權系舟山、陰山,屬太行山支脈,主要山峰有柳林尖山、小五台、官帽山、平安山、馬頭山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
㈣ 原平屬於什麼山脈
1、西部山區屬於雲中山,屬呂梁山脈的一個分支。
雲中山位於山西省北部,呂梁山脈北段分支,呈東北——西南走向,長達百餘里。因山中雲霧繚繞,山峰隱現於雲霧之中而得名。主峰老君洞位於原平西北部,海拔2393米。
2、東部山區丘陵屬於五台山。
五台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五台縣,周五百餘里。
3、原平市原平市地處華北黃土高原,海拔在800—2400米之間,地形東西高、中部低平,呈盆地狀。東部山區丘陵疊起,溝壑縱橫,約占市境23%。西部山區峰巒逶迤,溝深坡陡,約占市境55%。中部平川區,地勢平坦,視野開闊,占市境的22%。
(4)山西忻州的山屬於什麼地質的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
原平市位於東經112°17′~ 113°35′,北緯38°35′~ 39° 09′之間。地處山西北中部,東臨五台縣,西靠寧武縣,南與忻府區、定襄縣毗鄰,北和代縣、朔州市平魯區、朔州市朔城區接壤。
東西綿亘群山為歷代之天然界域,陽武河、滹沱河畔是全市之開闊地帶。轄區東西相距62千米,南北長約58千米,總面積為2571平方千米。
氣候特徵
因地勢起伏顯著,境內各地氣候差異甚大,一般年均氣溫8℃左右,一月零下9℃,七月23℃。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霜凍期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160天。
自然資源
原平資源富集,素有「東山搖錢樹,西山聚寶盆,中間米糧川」之稱。「東山搖錢樹」是指東社等東山地區鄉鎮是山西省最大的水果產區之一和酥梨生產基地;
「西山聚寶盆」是指軒崗等西山地區鄉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煤、鋁、鐵、石灰岩、鉀長石、硅石、銅礦、粘土等20種之多;「中間米糧川」是指中部平川區是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總產連續多年保持在5億斤以上。
㈤ 忻州有什麼山
1、五台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境內,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千米,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所在的山西處於黃土高原,地旱樹稀,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台頂雄曠,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
2、管涔山
管涔山位於忻州寧武縣東寨鎮,含五寨、神池、岢嵐、靜樂等部分縣區,由大石洞、鞦韆溝、馬家莊、高橋窪、閻家村和懷道林場的部分區域組成。內有旅遊景點50多處,動植物資源豐富,被稱為「雲杉之家」和「華北落葉松故鄉」,棲息著褐馬雞、金錢豹、梅花鹿、金雕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3、蘆芽山
蘆芽山位於寧武縣中部,總面積為321平方千米,是集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及中國民間文化旅遊示範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是世界珍禽褐馬雞的主要保護地。蘆芽山因形似一「蘆芽」而得名,海拔2736米,主峰絕頂約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石砌建築——太子殿。
4、鳳凰山
鳳凰山古稱標山,地處晉北旅遊樞紐腹地,位於忻府區、定襄縣、原平市交界的湯頭溫泉開發區。山西定襄鳳凰山生態旅遊區是中國首個復式旅遊景區,主區域由萬畝生態植物園和千年神湯都溫泉樂活園組成。是山西省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
5、天涯山
天涯山風景區位於忻州市子干鄉境內,景區以天涯山優美獨特的自然景觀為依託,以2600多年前歷史人物介子推的「精忠純孝」精神為主題,將生態觀光旅遊與現代文化體驗有機結合起來。景區主要分天涯神韻、石鼓祠、忠孝台、北國江南、遊客服務區五大區域。
㈥ 呂梁山的地質地貌
呂梁山,中國山西省西部山脈。北北東走向,南北延長約400公里。
呂梁山脈的地質構造為呂梁背斜褶皺斷塊山地。向北伸為兩支,近東北方向為管涔山和蘆芽山,其東面為雲中山,向東北至雁門關與恆山相接。中段為關帝山,主峰位於太原西方,海拔2831米,又名南陽山。南段為火焰山、龍門山,端點為黃河東岸的禹門口。呂梁山脈西坡有厚層的黃土堆積,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中游重點產沙區之一。山脈東翼為斷層構造,山勢陡峻,俯瞰汾河地塹中的忻州、太原、臨汾盆地。山脈中高峰海拔多在2500米以上,對區域氣候有明顯的作用。
呂梁地區位於華北地區東南,地質發展史和地層基本特點類似華北其它地區。山體多形成於4億6千萬年前至10億年的地殼運動,為海底火山期。2億7千萬年至3億3千萬年前,海水最後一次退下,地殼抬升,成為陸地湖泊環境。2億2千萬前進入中生代,本區地殼運動加劇,多次火山岩漿噴出。7千萬年前本區地殼才趨於穩定。呂梁山區的山體,應當是寒武紀定型者居多,岩石種類繁多。
呂梁山前寒武系大面積出露。這里是呂梁運動命名地之所在。「呂梁運動」一名由李四光1939年提出的「呂梁革命」演變而來。李四光根據德日進在呂梁山北段靜樂縣西馬坊一帶看到寒武系紫色頁岩之下的石英岩(霍山砂岩)不整合在變質岩層之上,當時認為該石英岩為震旦紀砂岩。因此,呂梁運動自創名以來一直被引用為震旦紀與前震旦紀(現稱長城紀與前長城紀)間的地殼運動。在呂粱山區,中元古界長城系最底部層位漢高山群與古元古界野雞山群呈明顯的角度不整合關系,因此「呂梁運動」未廢除而一直被沿用至今。現定義的呂梁期造山應涵蓋沉積盆地拉開—沉積-俯沖-碰撞-岩漿造山等全過程。
㈦ 山西省忻州是屬於什麼方
忻州市,隸屬於山西省,古稱「秀容」,簡稱「忻」,別稱「欣」。位於山西省中版北部,北倚長權城與大同、朔州為鄰,西隔黃河與陝西、內蒙相望,東臨太行與河北接壤,南屏石嶺關與太原、陽泉、呂梁毗連,總面積2.515萬平方千米。
㈧ 山西的地形以什麼為主
山西的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
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專山地、丘陵佔80%,高屬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佔20%。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與其東部華北大平原相對比,呈現為強烈的隆起形勢。
最高處為東北部的五台山葉頭峰,海拔達3058米,是華北最高峰;最低處為南部邊緣運城垣曲縣東南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境域地勢高低起伏異常顯著。
(8)山西忻州的山屬於什麼地質的擴展閱讀:
山西的位置境域:
山西省是中國內陸省份,位於黃河中游東岸,華北平原西面的黃土高原上。東以太行山為界,與河北為鄰;西、南隔黃河與陝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毗連。疆域輪廓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南北間距較長,縱長約682千米。
最南端在芮城縣南張村南,北緯34°34′;最北端在天鎮縣遠頭村北,北緯40°44′。東西間距較短,寬約385千米:最東端在廣靈縣南坑村東,東經114°33′;最西端在永濟市長旺村西,東經110°14′。全省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總面積的1.6%。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山西
㈨ 忻州是什麼地形
忻州山嶽縱橫,地貌多樣。山區、高原約佔全市面積的87%,川地佔13%。南、西、北三面環山。南有專系舟山屬、陰山,屬太行山支脈,主要山峰有柳林尖山、小五台、官帽山、平安山、馬頭山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西部雲中山、馬圈山系呂梁山余支,主要山峰有雲中山、鼓山、王峰山、馬圈山、龍王堖等,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北部金山、大青山,為五台山支脈,海拔在千米以上。東部自北向南分布有恆山、五台山、太行山、系舟山,中部有管涔山、蘆芽山、雲中山。平川面積較大的有忻定盆地和五寨盆地,其中忻定盆地是山西省五大盆地之一,平均海拔900米左右,盆地的西端為黃土丘陵地帶,地形較為破碎,海拔在1000至1250米之間。
㈩ 山西省屬於什麼地形
雙塔寺、中華傅山園、晉祠園林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專、高原、盆地、台地屬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台山的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
山西表裡山河,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大部分為山區和丘陵。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亘北嶽恆山、五台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長治和運城等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黃河流經晉陝峽谷,在吉縣壺口一帶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瀉,形成壯觀的壺口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