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地質測量圖有哪些
A. 幾種常用的地質圖
1.地質圖
廣義的地質圖包括所有反映地質內容為主的圖件。狹義的地質圖就是將一個地區的地層、岩漿岩體、地質構造及礦產等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按一定比例尺,用規定的線條、符號和顏色表示在平面上的圖件。
2.地質構造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通過地質構造分析,用規定符號標明各種地質構造形跡的圖件。
3.地質剖面圖
指垂直於區內地層走向或主要構造線方向所切割的地質體剖面,反映地質體深部地質特徵的圖件。可在地質圖上切割繪制(圖切剖面圖:連接地質圖相對圖框上的兩點A、B畫一條直線,稱為剖面線,沿此線將地形、地層、岩體、構造等地形地質內容及產狀,投影到剖面上繪制的)。也可以在野外實地測量繪制(實測剖面圖)。
4.綜合地層柱狀圖
在地質圖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區內地層、岩體的岩性、時代、厚度及其接觸關系,以由老到新、自下而上的順序,按一定比例尺,用線條、符號及顏色繪制在一個呈柱狀的剖面圖上,兩側標示出地層時代、岩性、化石、地層厚度及接觸關系等的圖件。
根據生產任務或研究目的不同,還有各種類型的地質圖,如地質礦產圖、礦產預測圖、岩相-古地理圖、構造綱要圖、大地構造圖、勘探線剖面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第四紀地質圖等。
B. 煤礦地質測量8種圖紙是哪些內容
1.井來田區域地形圖
2.工源業廣場平面圖
3.井底車場平面圖
4.採掘工程平面圖
5.主要巷道平面圖
6.井上下對照圖
7.井筒(包括立井和主斜井)斷面圖
8.主要保護煤柱圖
各種礦圖應按照《煤礦地質測量圖例》繪制,地形圖部分應按照國家測繪總局頒發的有關圖式規范繪制。
C. 礦區地質圖及測量圖有哪幾種,其主要圖面要素和常用比例尺是什麼
礦區地來質圖有:(1)礦山地形地質源圖,包括礦區地形等高線,地物地貌等;鑽孔探槽等;礦區邊界線,勘探線等;地層信息等礦山生產信息;(2)地質剖面圖,圖面要素有剖面地層信息,礦體形態等;(3)地質平面圖,圖面要素有礦區地質現象,煤層或岩層的分布情況和地質特徵;(4)綜合柱狀圖,圖面信息由礦區內的地層信息和地質資料,比例尺一般為1:500,1:200;(5)地板等高線,圖面要素有地層產狀,地質構造等。
礦山測量圖:(1)井田區域地形圖,比例尺為1:2000或1:5000;
(2)工業廣場平面圖,比例尺為1:500或1:1000;
(3)井底車場平面圖,比例尺為1:200或1:500;
(4)採掘工程(分層)平面圖,比例尺為1:1000或1:2000;
(5)主要巷道平面圖,比例尺為1:1000或1:2000;
(6)井上、井下對照圖,比例尺為1:2000或1:5000;
(7)井筒斷面圖,比例尺為1:200或1:500;
(8)主要保護煤柱圖,包括平面圖和斷面圖,比例尺為1:1000或1:2000.
D. 地質測量
主要測X經坐標,Y緯坐標,H高程.
主要為確定一個點的三位坐標
E. 地質地圖有哪些種類
1、地質圖的種類很多。主要用來表示地層、岩性和地質構造條件的地質圖,稱為普通地專質圖,簡稱為地質圖。屬此外,還有許多用來表示某一項地質條件,或服務於某項國民經濟的專門性地質圖。
一幅完整的地質圖應包括平面圖、剖面圖和柱狀圖。平面圖是反映一表地質條件的圖。是最基本的圖件。地質剖面圖是配合平面圖,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質條件,它對地層層序和地質構造現象的反映比平面圖更清晰、更直觀。柱狀圖是綜合反映一個地區各地質年代的地層特徵、厚度和接觸關系的圖件。 2、地質圖的編制多以實測資料為基礎,有一定的制圖規范和標准。目前所使用的地層分級系統、表示地層年代的色標和符號,以及表示各類岩體的色標和代號,多是國際通用的。客觀需要促使地質圖向專門化、部門化方向發展。種類也越分越細,除普通基礎性地質圖外,還有第四紀地質圖、大地構造圖、岩相圖、古地理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礦產分布圖等。目前狹義的地質圖多指基礎性普通地質圖。
F. 常用礦井測量圖有哪些
井上下對照圖,採掘工程平面圖,剖面圖
G. 測地形圖主要是測量哪些
表示地表上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基本的地理要素且高程用等高線表示的一種普通地圖。
地形圖測繪
地形圖是怎樣測繪出來的? 人們看到一張張反映地球表面形態和面貌的地形圖是相當復雜的。不論是地形起伏變化的山區,還是河流湖塘水網密集的水鄉平原,圖上各種各樣的地貌和地物符號都准確地反映了地面的實際情況。它們是怎樣測繪出來的呢? 這首先要明確確定地形圖上的每個點位需要的三個基本要素:方位、距離和高程。同時這三個基本要素還必須有起始方向、坐標原點和高程零點作依據。 用一張固定在圖板上的白紙測繪地形圖時,一開始先要對圖板定向,這可根據事先測量的大地控制點作為起始方向來定向;在簡易測圖中,也可用指北針來定向。圖板定向後,就要確定測圖點在圖紙上的位置,對於納入國家統一的基本地形圖的測繪,是有統一規范的坐標展點要求的;但對於小面積局部地區測繪,可假設獨立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原點,即可著手按測方位和距離兩要素的方式,測定地面上其它任何點的平面坐標位置。至於點的高程,由於國家高程系統已在全國各地布設了很多統一高程基準的水準點可供利用,一般均可用水準測量方法連測到測圖區,因此在測圖時採用視距三角高程測量的方法就可同時測定出任何一點的點位和高程。 我們知道,地面上任何地貌和地物的描繪都可用其變換點所組成的線條反映出來。地貌可用等高線反映出其高低和形態變化;地物如房屋、道路、河流等均可用其變換特徵點所構成的線條表示出來;有不少特殊的地貌和地物還有專門的圖例符號來表示。因此,測繪地形圖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測定並表示地面上所有地貌和地物的特徵點。當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也還有個對特徵點的取捨和繁簡綜合問題。 隨著測繪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現代地形圖的大量艱巨的測繪工作也已由傳統的野外白紙測圖轉向室內的航空攝影測繪和航天遙感測繪,並已逐漸邁向全數字化、自動化測圖。
地質圖分幅法
地質圖分幅法:按經緯線分幅的梯形分幅法一般用於1:5000—1:100萬的中、小比例尺地圖的分幅;按坐標格網分幅的矩形分幅法,一般用於城市和工程建設1:500~1:2000的大比例尺地圖的分幅 1,地形圖的梯形分幅和編號 地圖的梯形分幅又稱國際分幅,由國際統一規定的經緯線為基礎劃分的。由於子午線向南北極收斂,因此,整個圖幅呈梯形。其劃分的方法和編號,隨比例尺不同而不同。 1)1:100萬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國際1:100萬地圖的標准吩咐是經差6°和緯差4°,由於隨著緯度怎搞地圖面積迅速縮小,所以規定在緯度60°到76°之間雙幅合並,即每幅圖包括經差12°,緯差4°;在緯度76°到88°之間由四幅合並,即每幅圖包括警察24°,緯差4°;緯度88°以上單獨為一副。 1:100萬地形圖的分幅是從地球赤道(緯度0°)起,分別向南北兩極,每隔緯差4°為一橫行,依次以字母A,B,C,D,…,V表示;由經度180°起,自西向東每隔經差6°為一縱列,依次用數字1,2,3,…,60表示。如圖10-1所示為東半球北緯1:100萬地圖的國際分幅和編號。每幅圖的編號,先寫出橫行的代號,中間繪一橫線相隔,後面寫出縱列的代號。如北京某處的緯度為北緯39°56』,經度為東經116°22』,則該點所在的1:100萬比例尺圖的圖幅號是J—50。 2)1:50萬、1:25萬、1:10萬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這3種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都是在1:100萬比例尺地圖分幅和編號的基礎上,按照表10-1中的相應緯差和經差劃分
H. 煤礦常用的地質圖件有哪些
1地質地形圖
2開拓平面圖
3井上下對比圖
4剖面圖
5儲量估算圖
6柱狀圖
I. 淺析幾種常用地形圖測繪方法
陳奕寶 (上海隧道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上海 201401) 中圖分類號:TB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738(2012)05-0327-02 摘要: 現代技術的發展使得測繪技術不斷更新,新的測繪方法促進了測繪精度、測繪水平的提高。本文著重介紹了全站儀測圖和GPS-RTK技術兩種測繪方法,對其工作原理、特點以及適用范圍進行了總結,對相關工作人員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全站儀;GPS-RTK;測繪方法一、引言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的促進了地形測繪技術的更新,大比例地形圖的測繪方法由現在的全站儀配合測圖精靈、全站儀配合繪草圖等方法替代了原來的經緯儀測圖、平板白紙測圖等,新的測繪方法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精度上都有了質的飛躍。此外,測量中採用的GPS-RTK技術,極大的提高了大比例地形圖的測繪效率和精度。本文作者結合自己多年從事地形測繪的經驗,對全站儀測繪和GPS-RTK技術進行了簡要分析,對從事測繪作業的技術人員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利用全站儀測繪地形圖 (一)全站儀的主要特點。 全站儀具有耐用、精密、輕巧等特徵,操作起來簡單方便,內存大、測量精度高,可以實現乘常數加常數的改正、自動補償改正、水平距離換算等。隨著技術的發展,全站儀正向著標准化、智能型、開放性、全自動等方向發展,被防範用於建築施工測量、地形圖測繪等領域中。作為一種新型的測量儀器,全站儀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在進行地形圖測繪時,可以同時進行地形測量和控制測量。②運用全站儀進行工程施工放樣時,可將設計圖紙中相關點快速的測設到地面上。③運用全站儀進行變形監測時,可以實現對地質災害、建築物變形等的實時監測。④運用控制測量時,全站儀具有後方交會、前方交會、導線測量等功能,測量精度高,儀器操作簡單,可以大幅提高測量作業速度。⑤在一個測站就可以完成測量的全部內容,主要有高差測量、距離測量、角度測量等,並可以存儲和傳輸測量數據。⑥全站儀可以藉助傳輸設備實現與繪圖儀、計算機的連接,進而構成一體式的測繪系統,極大的提升了地形圖測繪的工作效率和測繪質量。 (二)主要工作過程介紹。 利用全站儀進行地形圖測繪主要包括以下過程:採集數據、處理數據、編輯圖形以及輸出圖形等。採集數據就是獲取地形圖測繪所需要的數據信息,主要是所測繪實體的屬性以及空間位置等信息。外業採集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工作方式,一種是在野外利用全站儀獲取數據,將獲得的數據存入全站儀的內存中,或者是將數據轉存到掌上電腦中,之後再將轉存的數據導入計算機中進行後期處理;另一種是直接將計算機與全站儀在野外進行連接,全站儀測量所獲得的數據實時傳輸到與其相連的計算機中,實地添加地理屬性,進而直接成圖。 (三)測繪方法分析。 1.建立地形圖測繪的平面控制坐標系。在正式進行地形圖測繪前,應當先建立平面控制坐標系。實際操作中,一般是選用大地坐標系作為平面控制坐標系,這樣可以很方便的利用已有的國家三角點。如果在所測繪的范圍內不存在確定的控制點時,可以在測區內建立自己的直角坐標系,並以地球正磁北為零作為直角坐標系的起始方位角。 2.採集數據。在測區范圍內選擇一個視線開闊,可以觀察到測區內絕大部分測點的點作為全站儀的站點,並在該點設置標記。將全站儀架設在站點上,將掌上電腦等設備連接到全站儀上,開啟測圖精靈進行數據的採集。在進行地貌、地物測繪時,所需要的測點有所區別,有多點地物、帶狀地物、獨點地物等,因而就需要結合現場情況而分別對待。如在進行建築物測繪時,就需要進行至少三個點的數據採集,而進行獨點地物測繪時就只需要進行一個點的數據採集。在進行特殊地物測繪時應當依據地物的變化情況,合理確定采點的位置和數目,以求能夠很好的控制其形狀的變化,進而降低測量誤差。此外,在進行數據採集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若測量時同時採用多個棱鏡,應當盡可能的使各個棱鏡的高度相當;若需要變化某一點棱鏡高時,注意要更新改點的棱鏡高。②測繪作業時,測繪人員應當配有對講機,以便測量人員測繪時及時進行溝通,避免因溝通問題而出錯。③在設置全站儀測點時,要明確機器所在點的點號,以及後視點的點號,若點號弄混將導致測量數據全部報廢。 3.數據處理。依據測點坐標,參照測圖要求進行地形圖的繪制,而目前全站儀測圖主要是採用CASS測圖軟體來實施,該款軟體是以Auto CAD為平台的數字化測繪數據採集系統,通過其「電子平板」的作業方式,可以連接全站儀的所有數據介面,進而達到自動輸入記錄所採集到的數據,並在野外作業的條件下就可以完成地形圖的繪制;或者是利用掌上電腦下載測圖精靈數據,之後再結合數據在CASS上完成制圖。參照實地測量時所繪制的草圖進行地形圖的繪制,將各個測點用標准符號相連,在完成地物繪制後,結合測區實際的地形情況進行等高線的繪制,以對其進行修補。由於不同的紙張變形存在差異,地形圖與衛星圖像二者的投影不同等原因,使得地形圖與衛星圖片放在一起時不能達到完全重合,這時就需要通過兩圖的對照比較,以局部重合的辦法進行地物的繪制。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在已經能獲得地圖、航拍圖片等資料的前提下,進行實地考察並設置判讀標志,譬如地名、結構、房屋層次等文字元號,進而實現對地形圖地貌的繪制。 三、利用GPS-RTK測繪地形圖 (一)工作基本原理及技術特點。 GPS-RTK是一種實時動態定位技術,以載波相位觀測值為基礎,可以實時提供測點的三維定位結果。GPS-RTK通常由三部分構成:①基準站,主要為雙頻GPS接收機;②流動站,主要是實時差分軟體系統以及雙頻GPS接收機;③數據鏈,主要是GSM手機以及數據電台。 利用GPS-RTK技術進行地形圖測繪主要具有以下技術特點:①測量結果能夠實時動態的顯示出來,工作過程較為透明、直觀;可以實時查看坐標的定位精度,同時有效的解決了以往測繪技術不能快速成圖、實時動態放樣的問題。②外業作業時間短;觀測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只需要大約4s的時間就可以獲得測點的三維坐標。③作業時間不受限制;利用GPS-RTK技術測繪時,只要在測點能夠同時接收到4顆衛星的信號就可以進行測繪作業。④自動化水平高; GPS-RTK技術操作起來較為簡便,測量人員只需要將天線對中、整平,測量電線的高,然後開啟電源就可以實現自動測量,大大降低了測量人員的工作量,已然實現了智能化。 (二)GPS-RTK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GPS-RTK以其高效、自動、實時、快速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隧道、橋梁、道路、水利等工程測量中。①普通控制測量;利用 GPS-RTK 技術可連續測設加密控制點的三維坐標,以滿足局部區域使用全站儀進行分項工程測量的需要。②數字化地形圖測量;採用 GPS-RTK 測圖,可以大幅度降低測圖所需的控制點數目,改變了以往的「先控制、後測圖」的測量方式。只需一個人採集點位坐標數據,再將其導入到數字化軟體中,即可生成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大幅度減少勞動力,有效提升測圖效率。③地籍測量;GPS-RTK 技術可實時測定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的位置,將獲取的數據處理後導入 GPS 系統中即可及時得到地籍圖。④施工放樣測量;RTK 隨機軟體中包含放樣的功能,可進行點、直線、曲線的施工放樣測量。在測量控制器中輸入事先設計好的點、線路要素,即可自動生成對應的放樣點,控制器通過實時顯示測點里程和偏移距離指導放樣工作。 (三)測量作業的工作流程。 採用GPS-RTK技術進行測量作業的工作流程如下:①相關資料的收集;在進行測量作業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收集測區已知的高等級控制點,並對控制點數據進行檢查以確保其真實性。②前期所收集到的高等級控制點絕大多數不能直接採用,需要對測區控制點進行加密,並將加密點和原有的控制點作為基準站的位置,測量其實際高程及坐標,之後將接收機設置在基準站上配置參數。③將GPS接收機安放在流動站上,並將接收機初始化;它可以再某一個測點上初始化後,進行動態測量作業,此外還可以在動態測量的情況下完成GPS接收機的初始化。③GPS測量時所採用的坐標系為WGS-84坐標系,而實際工程中大多使用的是地方獨立坐標系,因而就需要確定進行坐標轉換的參數。如果所測繪地區之前曾進行過靜態控制網測量,那麼就能夠很容易獲得轉換關系;若未進行過靜態控制測量,就應該在測區選擇控制點進行現場校核,選用三個以上的點來修正RTK參數。在明確了地方獨立坐標系與WGS-84坐標系的轉換參數以後,利用RTK中的測量控制器,就可以很容易的獲得定位點的獨立坐標。⑤在確定所使用的坐標轉換參數的正確性後,就可以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在測區內進行實時測量等工作。 (四)提高測繪質量的措施。 應用GPS-RTK技術進行地形圖測繪時,由於受到衛星狀況的限制、天空環境的影響,作業變形相比標稱距離小、數據傳輸時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限制和干擾,山區、城市高樓密集區測繪易失信號、初始化時間過長,個別設備精度和穩定性不高的影響,直接影響了地形圖測繪的質量和精度,為此,在測繪工作中要採取必要措施提高測繪質量,主要有:①測繪前盡可能選擇使用穩定性好、精度高的設備,規避由於設備質量對測繪的影響。②使用已有測點進行比較;利用布設控制網時的靜態GPS的多餘控制點,將其測量結果與RTK測得的結果進行對比,進而實現對測量結果的檢查,這種方法易受到控制點數目的限制,但方法較好。③重新測量比對法;在每次測量初始化以後,對前一次已經測過的高精度控制點進行重新測量,對比兩次測量的結果,若誤差在允許值范圍內方可進行測量,這種方法通常用於沒有控制點的地方。 四、結語利用全站儀配合使用測圖精靈程序,可以較為理想的採集繪制出不同屬性的地物、線形,進而生成大致的圖形,具有操作方便、直觀性強的優點。在控制測點數量少、通視性差的條件下,普通測量儀器無法順利進行測繪的山區,利用GPS-RTK技術很好的進行測繪作業,效果良好,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總之,利用全站儀、GPS-RTK技術進行地形圖測繪是較為理想的測繪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獲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2]南親江,丁莉東. GPS-RTK在地質勘探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 能源技術與管理. 2008(06):132-133。 [3]彭維吉,彭奇娟,朱明建. 淺談全站儀數字測圖設站錯誤的可視化處理[J]. 北京測繪. 2010(04):218-219。 [4]趙衛林. RTK定位技術在地形圖測繪中的應用[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16):41-42 [5]令狐義強.GPS-RTK 技術在城市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34( 3) : 108-109。 [6]吳月琴. 大比 例尺 地面數 字測 圖的概 述和 草圖法 測圖 [ J] .山西建築, 2009, 35( 16) : 361- 363。
J. 礦山常用的地質圖件有哪些
主要:
1:5萬 1:1萬 1:5000 1:2000地質圖 地形圖 礦產分布圖 工程部署圖 廠區規劃建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