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為什麼是世界地質公園
Ⅰ 泰山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去觀賞泰山瀑布景觀的最佳季節是什麼季節,為什麼 讀《...
泰山岩群對揭示地球早期熱-構造狀態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觀賞瀑布的最佳季節在7、8月份,因為此時是泰安地區的多餘季節,水分充足,空氣濕度大,在瀑布周圍會形成似幻似真的霧氣,置身其中,美不言表。
Ⅱ 泰山為什麼被稱為世界地質公園
泰山為什麼被稱為世界地質公園?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貌分界明顯,地貌專類型繁多屬,而且侵蝕地貌十分發育。泰山地貌可分為侵蝕構造中山、侵蝕構造低山、侵蝕丘陵和山前沖洪積台地等四種類型,在空間形象上不僅造成層巒疊嶂、凌空高拔的勢態,而且總體上的雄偉形象與群體組合上多種地形相結合,成為豐富多彩的景觀形象。
Ⅲ 泰山為什麼成為五嶽之首
一、原因:
1、緣於傳說:
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盤古的頭變成了東岳,腹變成了中嶽,左臂變成了南嶽,右臂變成了北嶽,兩腳變成了西嶽,眼睛變成了日月,毛發變成了草木,脂膏變成了江河。
因為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了世界,後人尊其為人類的祖先,而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首。
2、精神象徵。泰山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自漢代我國確立「五嶽」以來,泰山就居於「五嶽獨尊」的地位。為了使這種理論得以證明,便有了封椫泰山的活動。中國歷代曾有72個皇帝到泰山封禪秦始皇曾在泰山封禪,從此後又有多位皇帝在此封禪,泰山因此成為了五嶽之首。
3、方位優越性——太陽崇拜情結下以東為尊。離泰山不遠的大汶口文化(距今約6500—4500年)所在地,曾出土過一口酒器,上面刻有一個符號,如同山上日出,有人說是最早的文字——「旦」,有人說自上而下是「日、雲、山」,有人則說是「日、月、山」。
4、位置特殊性——齊魯文化的地理中心。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北辛文化成為齊魯文化的源頭。
齊魯文化的形成,起於周分封的齊、魯兩個大國。齊國,以臨淄為都,以管仲為相,「稷下學宮」吸天下之英才,面海背山,坐擁魚鹽之利,成為春秋第一霸。
5、對太陽的崇拜。登泰山必要看日出,其實也是太陽崇拜情結的現代延續。
而太陽升起的地方——東方,被視為尊上,貴為五方之首,所以,和東有關的詞,一般都是好詞,如紫氣東來、東皇太一、東道主、東方紅、東風壓倒西風。所有方位一起說的時候,我們習慣說東西南北或者東南西北,東總是在最前面。
五方,東為首,自然而然,五嶽,東岳為首。五嶽中,泰山在東邊,而太陽也從東方升起,中國人一般都以東為大!
二、泰山簡介:
泰山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國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中國書法第一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Ⅳ 泰山是什麼時候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的
泰山是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的。
Ⅳ 泰山是世界文化,自然和地質三重遺產的說法對嗎
泰山風景名勝區( tai scenic spot):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國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中國書法第一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古代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游歷,作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經石峪的《金剛經》石刻,聞名中外。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自然的泰山,彰顯著自然的神奇;文化的泰山,印證著文化的神聖。
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Ⅵ 泰山為什麼是天下奇觀
泰山,通常指我國的五嶽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岳,中內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容大名山之一。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著名風景名勝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潭飛瀑、雲橋飛瀑、三潭飛瀑等。泰山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數千年來,先後有十二位 皇帝來泰山封禪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嘆,杜甫則留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另外,泰山還有岳父的意思。
Ⅶ 泰山是世界遺產嗎
泰山是世界遺產,而且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泰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書法第一山。
Ⅷ 泰山為什麼被評為雙遺產
197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第17屆大會通過《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公約》,1885年生效。1985年11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公約》,中國成為締約國。1986年中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擬定推薦中國首批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清單,泰山是擬定的自然遺產,由國家建設部牽頭申報。
申報之初,申報小組是按自然遺產擬寫上報材料的。後來,申報小組覺得應該將泰山極其豐富的的文化遺產內涵寫進申報材料。這便是泰山後來成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的發端。
1987年5月,世界遺產專家盧卡斯先生奉命來泰山考察。他看了申報材料後,「特別欣賞泰山既是自然遺產又是文化遺產,從《泰山遺產》的材料中看到了中國人的審美觀,這能促使世界遺產概念的更新。一般來說,列入世界遺產清單的,不是自然的就是文化的,很少有雙重價值的遺產在同一保護區內」。「泰山是自然遺產,但文化也不可忽視,如果泰山作為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我想大家都會滿意。」
盧卡斯先生還興奮地為泰山題詞:「泰山把自然與文化獨特地結合在一起,並在人與自然的概念上開闊了眼界,這是中國對世界人類的巨大貢獻。」1987年底的世界遺產大會,泰山作為自然遺產列入《名錄》。同時泰山豐厚的文化遺產也讓評委們大開眼界,進而又將泰山例如文化遺產《名錄》。
由此,泰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從而改寫了世界遺產的分類。(來源:泰安日報)
註:世界遺產共有四種: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世界地質公園
Ⅸ 泰山是怎樣形成的
【形成原因】:距今約一億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於太平洋板塊向亞歐大陸板塊擠壓和俯沖,泰山在燕山運動的影響下,地層發生了廣泛的褶皺和斷裂。在頻繁而激烈的地殼運動中,泰山山體沿著百餘公里(自今萊蕪至泰安市)的泰前大斷裂快速抬升。並在隆起的過程中遭受風化剝蝕。這時因斷塊發生了間歇性的升降差異,南部山區猛烈抬升,造成了南高北低的明顯掀斜斷塊山。最後在山體高處,原來覆蓋著的2000多米的沉積岩全部剝蝕掉,古老的泰山雜岩重見天日,開始形成了泰山的雛形。受變質影響的花崗岩,因抗蝕性強,就構成了峰巒高崖。泰山在距今六七千萬年前的新生代初期,由於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即沿泰前斷裂繼續大幅度的抬升,至距今約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日泰山的輪廓才基本完成。所以,如今泰山主峰及其周圍的山巒,海拔多在千米以上,而且古老雜岩裸露。主峰南麓的泰安市海拔僅153米,自市區至泰山極頂僅9公里,其相對高差竟達1392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泰山谷幽壑深,壁立千仞。明太祖朱元璋御制《岱山高》中說:「岱山高兮,不知其幾千萬仞;根盤齊魯兮,不知其幾千百里;影照東海兮,巍然而柱天。」——引自《泰山通鑒》
Ⅹ 泰山是世界文化遺產嗎
是。
泰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中國獲得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有:
1、泰山(山東,1987.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2、黃山(安徽,1990.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3、峨眉山-樂山大佛(四川,1996.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4、武夷山(福建,1999.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10)泰山為什麼是世界地質公園擴展閱讀:
中國獲得自然遺產的有:
1、黃龍(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遺產)
2、九寨溝(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遺產)
3、武陵源(湖南,1992.12.7 世界自然遺產)
4、三江並流(雲南,2003.7.2 世界自然遺產)
5、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四川,2006.7.12 世界自然遺產)
6、中國南方喀斯特(雲南、貴州、重慶、廣西,2007.6.27一期;2014.6.23二期 世界自然遺產)
7、三清山(江西,2008.7.8 世界自然遺產)
8、中國丹霞(貴州、福建、湖南、廣東、江西、浙江,2010.8.1 世界自然遺產)
9、澄江化石地(雲南,2012.7.1 世界自然遺產)
10、新疆天山(新疆,2013.6.21 世界自然遺產)
11、神農架(湖北,2016.7.17 世界自然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