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岩漿的地質作用是什麼

岩漿的地質作用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06 14:50:11

1. 侵入型岩漿到噴出型岩漿的地質作用是

侵入岩→地殼上升和剝蝕作用而暴露→崩解、分解、溶解作用→搬運和沉積作用→埋藏和成岩作用→沉積岩→變質作用→變質岩→深層環境(高溫高壓)熔化→噴出作用岩漿上升→噴出岩

2. 形成該溶洞的主要地質作用是()A.地殼運動B.流水溶蝕作用C.風力侵蝕作用D.岩漿活

A.地殼運動是內力作用的表現,溶洞是流水溶蝕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內;
B.喀斯特地容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圖中的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由於流水的溶蝕作用形成的,故正確;
C.風力侵蝕形成風蝕蘑菇,溶洞是流水溶蝕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
D.岩漿活動是內力作用的表現,溶洞是流水溶蝕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 形成該溶洞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A.地殼運動 B.流水溶蝕作用 C.風力侵蝕作用 D.岩漿活動

A.地殼運動是內力作用的表現,溶洞是流水溶蝕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
B.喀斯專特地形的形成屬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圖中的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由於流水的溶蝕作用形成的,故正確;
C.風力侵蝕形成風蝕蘑菇,溶洞是流水溶蝕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
D.岩漿活動是內力作用的表現,溶洞是流水溶蝕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 形成岩漿岩的地質作用

問的比較泛啊!
沒喲啥確切的,找了些,希望能給你有所啟發!
----------------------------------------------------------------------------
岩漿岩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
侵入在
地殼
一定深度上的
岩漿
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
岩石
,稱為【
侵入岩
】。侵入岩
固結成岩
需要的時間很長。
岩漿噴出或者
溢流

地表
,冷凝形成的岩石稱為【
噴出岩
】。
岩漿在地底下運動、火山爆發,都能引發
地震
、滑坡等
地質現象

【造山運動】:岩漿岩,特別是
花崗岩
造就了很多名山大川,
東北
大小興安嶺、
東南
沿海
一帶都有成群的花崗岩分布。
安徽黃山
多姿的
奇觀
就是花崗岩體經過漫長的
地質構造
運動形成的。
【還可以參照火山】:火山活動能噴出多種物質,在噴出的
固體
物質中,一般有被爆破碎了的
岩塊
、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噴出的
液體
物質中,一般有
熔岩流
、水、各種
水溶液
以及水、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噴出的
氣體
物質中,一般有
水蒸汽
和碳、氫、氮、氟、硫等的
氧化物
。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動中,還常噴射出可見或不可見
的光
、電、磁、聲和
放射性物質
等,這些物質有時能致人於死地,或使電、儀表等失靈,使飛機、輪船等失事。

5. 岩漿作用的概念

(一)岩漿

岩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揮發組分、高溫黏稠內的硅酸鹽熔融體。它的容溫度一般在800~1200℃,可以低到650℃,也可高達1400℃。岩漿可以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或地殼裂隙運移和聚集,侵入地殼或噴出地表,最後冷凝形成岩漿岩。岩漿的形成、運移以及到冷卻成岩的全部過程,稱為岩漿作用。岩漿作用是地球內部能量向外釋放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因此屬於內力地質作用。

岩漿侵入到地殼中,稱為侵入作用。冷凝形成的岩石稱為侵入岩。如果岩漿直接噴出到地表或者噴射到空中,則稱為噴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噴出地表的岩漿稱為熔岩,熔岩冷凝而成的岩石稱為噴出岩或火山岩。

(二)岩漿的主要成分

根據現代火山噴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鹽是岩漿的主要成分。其中SiO2的含量在30%~80%之間;金屬氧化物如Al2O3、Fe2O3、FeO、MgO、CaO、Na2O等佔20%~60%,其他如重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及放射性元素等,它們的總量不超過5%。此外,岩漿中還含有一些揮發性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S、F、Cl等。

6. 岩石圈物質循環中,岩漿及各類岩石之間相互轉化地質作用分別是什麼

形成岩漿的地質作用:重熔再生
形成岩漿岩的地質作用:冷卻凝固
形成沉積岩的地質作用: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
形成變質岩的地質作用:變質作用

7. 生成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的地質作用分別叫什麼;與岩漿活動有什麼關系

岩漿作用,分噴出作用形成噴出岩,侵入作用形成侵入岩.
變質作用內,分接觸變質作用容,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動力變質作用.
沉積作用,形成沉積岩.
岩漿活動形成岩漿岩,岩漿岩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沉積岩和變質岩.
三大岩石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8. 3,地球三大地質作用(包括岩漿作用機理,變質作用類型,沉積作用環境,成岩類型及

用三大岩辯證關系說明
1)沉積岩——變質岩
主要為動力內變質、熱力變質作容用、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
2)沉積岩——岩漿岩
一般要經過變質作用,但是也有直接變為岩漿岩的例子,主要是「鹽丘」常常出現在穹窿核部。
3)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
必須依靠外動力地質作用,風化剝蝕搬運
4)岩漿岩——變質岩
主要為較強的動力變質作用
5)變質岩——岩漿岩
是較高溫度和壓力持續的結果,其過程是:混合岩化—花崗岩化—岩漿化

9. 岩漿與岩漿作用

(一)岩漿

岩漿是地殼深部或上地幔產生的高溫熾熱、黏稠、含有揮發分的硅酸鹽熔融體。人們根據近代火山噴出熔岩流的觀察和研究,對岩漿的性質已有較多的了解,主要有:

1.岩漿的成分

岩漿的成分若以氧化物表示,其主要為SiO2、Al2O3、FeO、Fe2O3、CaO、MgO、Na2O、K2O、H2O等。其中以SiO2含量最多,可達40%~75%。因此,可依據其含SiO2的多少,把岩漿分為超基性岩漿(SiO2<45%)、基性岩漿(SiO245%~53%)、中性岩漿(SiO253%~66%)和酸性岩漿(SiO2>66%)四類。揮發分以H2O為主,其次為CO2、SO2、N2、HCl等。除此之外,岩漿中還含有成礦金屬元素如W、Sn、Mo、Cu、Pb、Zr、Cr、Ni等。

2.岩漿的溫度

岩漿的溫度,可通過對熔岩流溫度的測定、造岩礦物或岩石的實驗等辦法求得。目前認為,地下深處基性岩漿的溫度通常低於1000℃;酸性岩漿的溫度近於700℃~900℃;而中性岩漿的溫度則介於上述兩類岩漿之間。

岩漿在地表的溫度往往高於在地殼深部或上地幔的溫度,其溫度范圍多為700℃~1300℃。這是因為,一方面隨著岩漿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壓力相應加大,使岩漿中水的溶解度也增大,從而降低岩漿的溫度;另一方面,當岩漿噴出地表以後,熔岩流表面與空氣直接接觸,發生氧化、燃燒,使熔岩流的溫度增高。

3.岩漿的黏度

岩漿的黏度與SiO2、Al2O3、揮發分的含量、溫度及壓力等因素有關。SiO2、Al2O3含量越高,黏度越大;含揮發分越多則黏度越小;溫度越高,黏度越小;壓力增大,不含水的干岩漿的黏度增大,壓力減小,黏度減小;而含水多的岩漿則成反向變化。如基性岩漿含SiO2低,溫度高,黏度較小,流動性則較強;而酸性岩漿含SiO2高,溫度較低,黏度較大,流動性較差。

(二)岩漿作用

一般認為,岩漿發源於上地幔軟流圈或下地殼深處,岩漿在地下處於高溫高壓狀態,這種狀態下的岩漿是一種黏度極高的過熱的潛在高柔性體,它在地殼中所處環境是平衡的。此時,如果地殼運動強烈,造成地殼岩石斷裂,從而使岩漿所處的平衡體系受到破壞,這時,過熱的岩漿就會變為液體,沿地殼的軟弱帶上升貫入到地殼中,或直接噴溢出地面。岩漿從形成、上升至冷凝,岩漿本身發生的變化以及對圍岩影響的全部地質作用過程稱為岩漿作用或岩漿活動。根據岩漿活動的特點,有兩種活動方式,如果岩漿從深部發源地上升但未到達地表就冷凝形成岩石,這種作用的過程稱為侵入作用,岩漿冷凝形成的岩石稱侵入岩(包括深成岩和淺成岩);如果岩漿從深部發源地上升直接噴溢出地表,這種作用過程稱為噴出作用或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稱為噴出岩或火山岩。流出地面的岩漿稱熔漿,熔漿冷凝所形成的岩石稱為熔岩。火山噴出的各種碎屑物堆積而成的岩石,稱為火山碎屑岩。因此噴出岩應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但有人把噴出岩僅理解為熔岩(本書既如此),而將火山碎屑岩歸為沉積岩范疇。

10. 岩漿是什麼作用的產物

岩漿的概念:地殼深處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揮發組分的高溫黏稠的硅酸鹽熔漿流體.
岩漿是內動力地質作用的產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