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時期分別有哪些
A. 地質時代有哪些(按順序)
地質時代,可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個時期。
B. 地質時期指什麼時期
地質時期
指地球歷史中有地層記錄的一段漫長的時期。由於目前已經發現地球上最老版的地層同位素年齡值約權46億年左右。因此,一般以46億年為界限,將地球歷史分為兩大階段,46億年以前階段稱為「天文時期」或「前地質時期」,46億年以後階段稱為「地質時期」。
另:
地質時期,為地球的地質歷史所佔據的漫長的時間范圍, 從大約39億年前(相當於已知最老岩石的年齡)延續到今天,實際上就是由地層所代表並記錄在地層中的那一段地球的歷史。
歷史時期是指人類活動的歷史 包括史前歷史在內
近代分世界近代 既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年)開始 中國近代時期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C. 每一個地質年代分別有哪些生物
地質歷史上主要包括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它們是地層單位,與它回們相應答的就有五個「代」(年代單位),每個「代」都包含著不同的「紀」,以古生物化石作為劃分依據。一般說來,太古代和元古代只有很原始的、特徵不清的生物;古生代具有古老的、多數現已絕滅的生物;中生代具有中等復雜程度的生物,並與現代生物有若干相似;新生代具有高等生物,並與現代生物大多類同。
你要想弄清楚每個地質年代詳細的生物資料,這里肯定不夠寫的,推薦你看《地史學》,我這有溫獻德主編的《地史學》,網路文庫里也有,可以搜搜,順便把書得目錄發給你,每個地質時代這本書都有對生物的詳細敘述,你看以找到了下載下來好好看看,應該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知識。
D. 地質年代有哪些分類
地質年代是一個地質單位或地質事件發生的時代。又稱「地質時代」。一般有專相對地質年代屬與絕對地質年代之分。相對地質年代是根據古生物的演進及岩層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殼歷史劃分為若干階段,表示地殼岩層及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地質歷史的分期及地殼發展的階段。絕對地質年代指已測出地層從形成到現在的時間長度,以年為單位,根據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物質含量加以測定。
地層系統中不同岩層的特性,劃定了相應的地質年代。地質年代是連續的,地質工作者按年代順序,建立了現在通用的地質年代表。
E. 地球上歷史地質時代是怎樣劃分的
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地質歷史時期劃分單位分為四級:宙、代、紀、世
1.太古宙(4600——2500百萬年),以下單位略
分為始太古代(4600——3600百萬年)
古太古代(3600——3200百萬年)
中太古代(3200——2800百萬年)
新太古代(2800——2500百萬年)
太古宙以下各代均未進一步劃分.
2.元古宙(2500——540百萬年)
分為古元古代(2500——1800百萬年)
中元古代(1800——1000百萬年)
新元古代(1000——540百萬年)
新元古代末期為震旦紀(650——540百萬年),震旦紀僅為國內使用.
3.顯生宙(540百萬年——0)
分為早古生代(540——408百萬年)
分為寒武紀(540——495百萬年),寒武紀分為三個世: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
奧陶紀(495——438百萬年),奧陶紀分為三個世:早奧陶世、中奧陶世、晚奧陶世
志留紀(438——408百萬年),志留紀分為三個世:早志留世、中志留世、晚志留世
晚古生代(408——251百萬年)
分為泥盆紀(408——355百萬年),泥盆紀分為三個世:早泥盆世、中泥盆世、晚泥盆世
石炭紀(355——295百萬年),石炭紀分為三個世:早石炭世、中石炭世、晚石炭世
二疊紀(295——251百萬年),二疊紀分為兩個世:早二疊世、晚二疊世
中生代(251——65百萬年)
分為三疊紀(251——203百萬年),三疊紀分為三個世:早三疊世、中三疊世、晚三疊世
侏羅紀(203——137百萬年),侏羅紀分為三個世:早侏羅世、中侏羅世、晚侏羅世
白堊紀(137——65百萬年),白堊紀分為兩個世:早白堊世、晚白堊世
新生代(65——0百萬年)
分為古近紀(65——24百萬年)
分為古新世(65——58百萬年)
始新世(58——37百萬年)
漸新世(37——24百萬年)
新近紀(24——2.5百萬年)
分為中新世(24——5百萬年)
上新世(5——2.5百萬年)
第四紀(2.5——0百萬年)
分為更新世(2.5——0.01百萬年)
全新世(0.01百萬年——0)
F. 什麼叫地質時期,歷史時期,近代時期
地質時期
指地球歷史中有地層記錄的一段漫長的時期。由於目前已經發現地球上回最老的地層同位素答年齡值約46億年左右。因此,一般以46億年為界限,將地球歷史分為兩大階段,46億年以前階段稱為「天文時期」或「前地質時期」,46億年以後階段稱為「地質時期」。
另:
地質時期,為地球的地質歷史所佔據的漫長的時間范圍, 從大約39億年前(相當於已知最老岩石的年齡)延續到今天,實際上就是由地層所代表並記錄在地層中的那一段地球的歷史。
歷史時期是指人類活動的歷史 包括史前歷史在內
近代分世界近代 既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年)開始 中國近代時期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G. 地質年代分幾個界分別是什麼
地質年代(Geological Time): 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岩石和地層,(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階;地層表述單位:宇、界、系、統、組、段)。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 [編輯本段]地質年代分類地質年代可分為相對年代和絕對年齡(或同位素年齡)兩種。 相對地質年代相對地質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層之間的相對新老關系和它們的時代順序。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5代12紀。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以後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7個紀;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共3個紀;新生代只有第三紀、第四紀兩個紀。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准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絕對年齡是根據測出岩石中某種放射性元素及其蛻變產物的含量而計算出岩石的生成後距今的實際年數。越是老的岩石,地層距今的年數越長。每個地質年代單位應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7億年.下頁包括生物進化地質年代表 大家知道按地層的年齡將地球的年齡劃分成一些單位,這樣可便於我們進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們習慣於以生物的情況來劃分,這樣就把整個46億年劃成兩個大的單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被稱做隱生宙,而將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後的時代稱做是顯生宙。隱生宙的上限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卻不是一個絕對准確的數字,一般說來可推至6億年前,也有推至5.7億年前的。從6億或5.7億年以後到現在就被稱做是顯生宙。 絕對地質年代絕對地質年代是指通過對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測定,根據其衰變規律而計算出該岩石的年齡。 絕對地質年代是以絕對的天文單位「年」來表達地質時間的方法,絕對地質年代學可以用來確定地質事件發生、延續和結束的時間。 在人類找到合適的定年方法之前,對地球的年齡和地質事件發生的時間更多含有估計的成分。諸如採用季節-氣候法、沉積法、古生物法、海水含鹽度法等,利用這些方法不同的學者會得到的不同的結果,和地球的實際年齡也有很大差別。目前較常見也較准確的測年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法。其中主要有U-Pb法、鉀-氬法、氬-氬法、Rb-Sr法、 Sm-Nd法、碳法、裂變徑跡法等,根據所測定地質體的情況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選用合適的方法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果。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獲得的地球上最大的岩石年齡為45億年,月岩年齡46-47億年,隕石年齡在46-47億年之間。因此,地球的年齡應在46億年以上。 宙下被劃分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學進化這個時期,可以是從46億年前到38億年前或34億年前,這個數字之所以有數以億計的年數之差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跡還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元古代緊接在太古代之後,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這個時期目前在5.7億到6億年前。太古代和元古代這兩個名稱是1863由美國人洛岡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紀後到2.3億年前這段時間為古生代,這個名稱由英國人賽德維克制定,他依照洛岡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發生在1838年。從2.3億年前到0.65億年前為中生代,從0.65億年後到現在為新生代。這兩個代均由英國人費利普斯於1841年命名,取意分別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現代。 代以下的劃分單元為紀。讓我們從最古老的紀開始吧。最古老的紀叫長城紀,然後是蘄縣紀、青白口紀、南華紀、震旦紀。震旦紀,由美籍人葛利普於1922年在中國命名,葛氏當時活動在浙、皖一帶,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稱呼中國為日出之地而取了這個名稱。起於18或19億年前,止於5.7億年前。這個時期的生命主要是細菌和藍藻,後期開始出現真核藻類和無脊椎動物。 1936年賽德維克在英國西部的威爾士一帶進行研究,在羅馬人統治的時代,北威爾士山曾稱寒武山,因此賽德維克便將這個個時期稱為寒武紀。33年以後,另一位英國地質學家拉普華茲在同一地區發現一個地層,這個與較早發現的志留紀與寒武紀相比有著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兩個層之間,顯然是屬於一個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時期,因此他根據一個古代在此居住過的民族名將這個時期稱為奧陶紀。志留紀的名稱的產生比寒武紀和奧陶紀都要早,大約是在1835年,莫企孫也是在英國西部一帶進行研究,名稱的意思來源於另一個威爾士古代當地民族的名稱。莫氏和賽德維克於1839年在德文郡(Devonshire)將一套海成岩石層按地名進行了命名,中文翻譯為「泥盆」。石炭這個名稱的出現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爾和費利普斯在研究英國地質時,發現了一套穩定的含煤炭地層,這是在一個非常壯觀的造煤時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二疊紀這個名稱是我國科學家按形象而翻譯的,最初命名時是在1841年,由莫企孫根據當地所處彼爾姆州(俄烏拉爾山烏法高原)將其命名為彼爾姆紀。後來在德國發現這個時期的地層明顯為上是白雲質灰岩下是紅色岩層,這也是我國後來翻譯成二疊紀的根據。以上為古生代的六個紀。 中生代為三個紀。第一個是三疊紀,由阿爾別爾特命名於德國西南部,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層,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國和瑞士的與瑞士交界處有一座侏羅山,1829年前後布朗維爾在這里研究發現該處有非常明顯的地層特徵,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國人史密斯首先命名的話,現在肯定不會是侏羅紀這個名稱,因為他當時在英國西部研究的菊石正好就是這個時期的。兩年後的1822年,德哈羅烏發現英吉利海峽兩岸懸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鈣質的白色沉積物,這恰恰是當時用來製作粉筆的白堊土,於是便以此命名為白堊紀。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區該時期的地層並不都是白色的,如在我國就是多為紫紅色的紅層。 萊爾曾經將古生代稱第一紀,中生代為第二紀,新生代為第三紀,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國某些地區的地質時按魏爾納的分層方案從第三紀中又劃分出來了第四紀,這樣,新生代便由這兩個紀所組成。從前的第一紀則由紀升代含六個紀,同樣第二紀也升代含三個紀。 紀下面還有分級單位,如「世」,一般是將某個紀分成幾個等份,如新生代依次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
H. 地質年代分別是哪些
地質年代來分期的第一個自宙。約開始於40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穩定,地殼變化很劇烈,形成最古的陸地基礎,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復雜,沉積岩中沒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藻類存在,但因經過多次地殼變動和岩漿活動,可靠的化石記錄不多。舊稱太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個宙。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5.7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繼續發生強烈變化,某些部分比較穩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現。藻類和菌類開始繁盛,晚期無脊椎動物偶有出現。地層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三個宙。顯生宙可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I. 什麼是地質時期
地質時期
指地球歷史中有地層記錄的一段漫長的時期。由於目前已專經發現地球上屬最老的地層同位素年齡值約46億年左右。因此,一般以46億年為界限,將地球歷史分為兩大階段,46億年以前階段稱為「天文時期」或「前地質時期」,46億年以後階段稱為「地質時期」。
另:
地質時期,為地球的地質歷史所佔據的漫長的時間范圍, 從大約39億年前(相當於已知最老岩石的年齡)延續到今天,實際上就是由地層所代表並記錄在地層中的那一段地球的歷史。
一個提供不同地質時期名稱供查詢的簡便參考:
http://web.singnet.com.sg/~teohanch/t1CosmicCalendarC.html#bm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