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貴州有哪些地質博物館

貴州有哪些地質博物館

發布時間: 2021-02-06 12:03:17

❶ 貴州地質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該館收藏有各種地質標本4000餘件。其中有獨具特色、馳名中外的辰砂晶體、晶簇專和塊重達數百千克的屬汞礦石,晶體大而完整的螢石、冰洲石、方解石、重晶石、晶簇狀水晶,中國首次發現的超微細粒金礦石及以它為原料提煉出來的黃金,泥盆系的包陽魚、石炭系的大型貴州珊瑚、中生代的胡氏貴州恐龍化石等。
該館現設有礦產資源、古生物等陳列室及科學普及櫥窗,並及時舉辦了有關專題展覽。礦產資源室主要陳列有能源礦產、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土金屬、特種非金屬、化工原料、冶金輔助原料、建材等8類,計有40多個礦種、300多件標本及產品,其中以汞砂礦、磷礦、鋁土礦、錳礦、銻礦、煤礦、超微細粒型金礦等最有特色。古生物室主要陳列有三葉蟲、筆石、珊瑚、腕足類、頭足類、脊椎動物、植物,以及微體古生物等10多個門類的化石標本。其中以晚古生代的珊瑚、腕足類化石發育最為良好。

❷ 貴州地質博物館的汞礦石

汞的主要礦物辰砂,在中國古代稱丹砂、硃砂或石硃砂。宋代以後,因主要產銷市場在湖南辰州(現名為沅陵),故得名為辰砂。
中國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汞礦最早的國家,據考古資料,在仰韶文化層和龍山文化層里,均發現「塗朱」(砂)遺物,因此中國利用汞的歷史,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從殷開始,丹砂被用作顏料;春秋戰國以後,又在煉丹術和醫葯方面得到了應用,並開始用以提煉汞;有關汞同硫合成丹砂、汞同鉛形成鉛汞齊等記載,見於漢代魏伯陽《參同契》 、晉代葛洪《抱朴子》等著作;宋代的《金華沖碧丹經秘旨》和明代的《天工開物》 ,均有記述了煉汞技術及其設備。
由此可見,中國對汞的開采利用,比國外利用汞礦最早的希臘人和羅馬人還要早1000多年。近代中國汞礦的地質調查、勘探、開發利用,1919~1949年先後有翁文灝、樂森王尋、王曰倫、熊永先、吳希曾、田奇王雋、劉國昌、周德忠等20多位地質學家對貴州、湖南、雲南、廣西、四川、湖北、甘肅等地的汞礦進行了開創性的地質調查和研究,著有簡報或論文。
40年代,資源委員會對一些汞礦產地進行探采工作。新中國成立後,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於50年代開始了大規模的地質勘探和開發工作,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的主要汞礦生產國之一。

❸ 貴州省貴陽博物館收購隕石嗎

沒有貴陽地質博物館,是貴州地質博物館。貴州地質博物館可以鑒定隕石,省級回博物館都可以對答隕石進行鑒定。貴州地質博物館其前身為1958年建立的貴州省地質局陳列室。1966年以後近3000件地質標本全部散失,1980年重新籌建,1985年建成貴州地質博物館。2015年為解決貴州省地質資料保管設施簡陋、檔案庫房不足、不利於地質資料研究及開發利用,貴州將開建貴州省地質資料館暨地質博物新館。

❹ 貴州地質博物館的介紹

貴州地質博物館是中國的省級地質博物館。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北京路。專其前身為1958年建立的貴州省地屬質局陳列室。1966年以後近3000件地質標本全部散失,1980年重新籌建,1985年建成貴州地質博物館。

❺ 貴州地質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貴州地質博物館其來前身為自1958年建立的貴州省地質局陳列室。1966年以後近3000件地質標本全部散失,1980年重新籌建,1985年建成貴州地質博物館。2015年為解決貴州省地質資料保管設施簡陋、檔案庫房不足、不利於地質資料研究及開發利用,貴州將開建貴州省地質資料館暨地質博物新館。
據悉,貴州省地質資料館暨地質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612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25800平方米,地下停車場及人防建築面積10320平方米。地質博物館總投資21587萬元,由省國土資源廳與省地礦局、省有色地勘局、省煤田地質局四家單位自籌解決。

❻ 貴陽地質博物館可認鑒定隕石嗎

沒有貴陽地質博物館,是貴州地質博物館。貴州地質博物館可以鑒定隕石,省級博物內館都可以對隕石進行鑒定容。

貴州地質博物館其前身為1958年建立的貴州省地質局陳列室。1966年以後近3000件地質標本全部散失,1980年重新籌建,1985年建成貴州地質博物館。2015年為解決貴州省地質資料保管設施簡陋、檔案庫房不足、不利於地質資料研究及開發利用,貴州將開建貴州省地質資料館暨地質博物新館。

❼ 貴州地質博物館的龍古生物化石

貴州龍是生活距今2億4千萬年前的水陸兩棲爬行類動物。早在1957年5月,貴州地質博物館胡承志從雲南到貴州,在黔西南頂效綠蔭村發現該動物化石,後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楊鍾健教授研究,命名為「貴州龍科貴州龍屬胡氏貴州龍」。此後,國內科研人員在同一地區採集到大量貴州龍化石的同時,又發現不少魚類化石,經研究分別命名為「東方肋鱗魚」、「貴州中華真鱷魚」、「興義亞洲鱗齒魚」等。現保存在州市有關部門的龍、魚化石藏品近千件。
1995年4月下旬,經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親臨鑒定,將其中226件定為國家級珍貴文物,其中一級龍化石17件,二級35件,三級112件;二三級魚化石62件。 《光明日報》於同年5月2 7日頭版頭條作了報道後,國內外廣播、電視、報刊亦作了報道,貴州龍動物群在國內外引起轟動。在頂效貴州龍景區,佔地11畝、築面積7000平方米的貴州地質博物館已經竣工並對外開放。其館名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科學家歐陽自遠所題。館內不僅陳列已經出土的各類貴州龍動物群化石和岩石標本,而且還用圖表模型和現代聲、光、電技術,表現地質構造、地殼、古地理概況等種種地質現象、規律;在綠蔭村貴州龍出土量最多的山上,將建立貴州龍現場科普館,建立貴州龍化石遺址保護區等。

❽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新館什麼時候建

貴州地質博物來館是中國的省級地質博源物館。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北京路。其前身為1958年建立的貴州省地質局陳列室。1966年以後近3000件地質標本全部散失,1980年重新籌建,1985年建成貴州地質博物館。

❾ 去貴州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1、黃果樹瀑布
黃果樹瀑布高77.8米,寬101米,是中國和亞洲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大瀑布之一。黃果樹瀑布下的水簾洞也是世界罕見的,從水簾洞內觀看大瀑布,更是令人驚心動魄。
2、梵凈山
梵凈山位於貴州省銅仁市,得名於「梵天凈土」。它是我國第五大佛教名山,是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鎮遠古鎮
鎮遠古鎮是雲貴高原上歷史最悠久的名城,自漢高祖五年設縣開始,已有2200多年歷史。它四周皆山,母親河舞陽河以S形穿城而過,將其一分為二,形成一幅八卦圖。
4、小七孔景區
小七孔景區位於荔波縣城南部30餘公里的群峰之中,因響水河上橫跨著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橋,故而得名。小七孔景區位於寬僅1公里、長12公里的狹長幽谷里,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為一體。
5、西江千戶苗寨
貴州有著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戶苗寨。它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而成,保存著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如同一座露天苗族文化博物館。
6、興義萬峰林
萬峰林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馬嶺河峽谷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興義市東南部成千萬座奇峰組成,氣勢宏大壯闊,山峰密集奇特,整體造型完美,被不少專家和遊人譽為「天下奇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