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地質怎麼樣
Ⅰ 陝西安康的軍事地理位置怎麼樣
軍事部署上基本為零,抗日時日本鬼子也沒跑到安康去,倒是解放時在牛蹄嶺大版殺了一把胡宗南的部隊權,現在安康到平利的公路就是國民黨修的,之前的五里機場就是軍用機場,還有巴山絹紡長之前也是兵工廠,在紅衛兵時參加武鬥,後被搬走,現在就沒什麼軍事設施了,沒有任何軍事地位。誰會去打安康啊。
Ⅱ 安康水電站的地質簡介
壩址河谷狹窄,枯水時僅寬200餘米。基岩為震旦紀千枚岩,主要由綠雲母,綠專泥石和少量石英組屬成,岩性軟弱,兩岸風化深達20~60米,斷裂、斷層發育。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壩址以上流域面積357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0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輸沙量2540萬噸。水庫正常蓄水位330米,相應庫容25.85億立方米,死水位300米,調節庫容16.7億立方米。大壩按千年一遇洪水36700立方米/秒設計,萬年一遇洪水45000立方米/秒校核,相應庫水位分別為333.10米和337.05米,相應泄洪流量分別為31500立方米/秒和37600立方米/秒。設計洪水位333.10米時,最大庫容29.25億立方米。汛期限制水位320米時,調洪庫容10.2億立方米。水庫淹沒耕地3333公頃,移民5.4萬人。
Ⅲ 安康怎麼樣
安康市位於祖國版圖中部、陝西東南部,幅員在北緯31°42′—33°49′、東經°01′—110°01′之間,面積23529平方公里,占陝西省面積的11.4%。本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嶺主脊,東西寬約20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漢江由西向東橫貫,構成「兩山夾一川(江)」的自然地貌。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秦嶺東梁),最低海拔170米(白河縣漢江出境處),海拔高低相對差為2794.6米。安康地緣和區位優勢獨特,在省際之間,處於川、陝、鄂、渝四省市的結合部,即東與湖北省(竹山、竹溪、鄖縣、鄖西)連接,南與川渝兩省市(萬源、城口、巫溪)接壤,位處西安、武漢、重慶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故有方誌稱安康為「東接襄沔、西達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在陝西省內,安康北與省會西安市(周至、戶縣、長安)和商洛市毗連,西與漢中市(佛坪、洋縣、西鄉)為鄰。
安康市地處於祖國內陸腹地,陝西東南部,居川、陝、鄂、渝交通要沖,介於北緯31°42′—33°49′、東經108°01′—110°01′之間,東西寬約20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北與西安周至、戶縣、長安縣以及商洛市的柞水、鎮安縣毗鄰;西與漢中市的佛坪、洋縣、西鄉縣接壤;南與重慶市的城口、巫溪縣、四川省的萬源縣相連;東與湖北省的竹山、竹溪縣、鄖西、鄖縣相接。安康處在川、陝、鄂、渝四省市的結合部,居西安、武漢、重慶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全市總面積23529平方公里,占陝西省土地面積11.4%,其中耕地面積199432公頃,林地1658496公頃,森林覆蓋率55.4%,荒山荒地91691公頃,水域面積39861公頃。
安康在大地構造位置上屬於秦嶺地槽褶皺系南部和楊子准地台北部漢南古路的東北緣,分別由東西走向的秦嶺地槽褶皺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皺帶復合交接組成。具南北銜接,東西過渡的特點。安康以漢江為界,分兩大地域,北為秦嶺地區,南為大巴山地區,以漢水—池河—月河—漢水為秦嶺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現南北高山夾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點。全市地貌可分為亞高山、中山、低山、寬谷盆地、岩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種類型。月河是安康最大的支流,月河下游流經漢濱區恆口,五里 ,大同等地,經建民鎮許家台注入漢江。在本市土地面積中,大巴山約佔60%,秦嶺約佔40%,山地約佔92.5%,丘陵約佔5.7%,川道平壩佔1.8%。海拔高程以白河縣與湖北省交界的漢江右岸為最低(海拔170米),秦嶺東梁為最高(海拔2964.6米)。秦嶺主脊橫亘於北,一般海拔2500米左右;大巴山主梁蜿蜒於南,一般海拔2400米左右;鳳凰山自西向東延伸於漢江谷地和月河川道之間,形成「三山夾兩川」地勢輪廓,漢江谷地平均海拔370米左右。秦嶺、大巴山主脊與漢江河谷的高差都在2000米以上。境內的主要山脈有秦嶺的東梁、平梁河、南羊山和大巴山的化龍山、鳳凰山、筆架山
Ⅳ 安康市怎麼樣
安康的環境很好很適宜上學,山青水綠的,唯一不足的就是還欠發達。圖片是不能說名問題的,最好是親自去領略一下。
Ⅳ 陝西地質工程總公司安康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陝西地質工程總公司安康分公司成立於2010年04月0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礦產地質內調查、勘察等。
法定代表人:容金濤
成立時間:2003-04-25
工商注冊號:612400300001233
企業類型:國有事業單位營業
公司地址: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張灘區省地質一隊院內
Ⅵ 陝西安康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公司怎麼樣
簡介:陝西安康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公司成立於2009年06月1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固體礦產勘查(許可證有效期至2013年12月29日)等。
法定代表人:荊平
成立時間:2009-06-19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2400000003180
企業類型:內資企業法人
公司地址: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南環路中段
Ⅶ 陝西安康的地理環境有什麼特色
安康市位於中國中部、陝西省東南部。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嶺主脊,東西寬約20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國土面積23529平方公里,占陝西省面積的11.4%。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石泉、漢陰、安康等河谷盆地居中。秦嶺、巴山和漢江構成「兩山夾一川」的自然地貌。安康地緣和區位優勢獨特,位與川、陝、鄂、渝四省市的結合部,東與湖北省的竹山、竹溪、鄖縣、鄖西連接,南與重慶萬州區的城口、巫溪及達州市的萬源縣接壤,北與西安市周至、戶縣、長安和商洛市的柞水、鎮安縣毗連,西與漢中市的佛坪、洋縣、西鄉為鄰,處於西安、武漢、重慶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故方誌稱安康為「東接襄沔、西達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市委、市政府駐地漢濱區,原距省會西安市371公里,西康鐵路建成後安康與西安的距離僅為267公里,空中航程僅45分鍾。境內鐵路、公路、航空、航運交通運輸方式齊備,是陝西南部及周邊地區的區域性、立體性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市。
[行政區劃]
全市現轄漢濱區、漢陰、石泉、寧陝、紫陽、嵐皋、旬陽、鎮坪、平利、白河10縣(區)和省級安康生物科技工業園區。2004年底全市總人口295萬人,人口密度為124人/平方公里。其中農業人口254萬,占總人口的87%。全市現有23個民族聚居,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1%,回族佔0.79%,滿、蒙、白、侗、壯、東鄉等21個民族佔0.10%。
[氣候特點]
全市土地面積3529.4萬畝,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現有耕地760萬畝。本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5.5℃,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日照時數1600—2000小時,無霜期210—270天左右。南北過渡帶的地理環境,使本市資源豐富且呈現南北兼具特色,尤其是生物、水力、礦產三大資源得天獨厚。
[歷史沿革和城市建設]
安康市歷史悠久,人文史可上溯到石器時代,安康夏代屬梁州,商、周時,先成庸國的封地,史稱「上庸」,後屬楚國、秦國。秦惠文王12年(公元前312年)首次在今安康城北設漢中郡西城縣,後幾經變更,建郡改縣,從此,安康市成為陝西省國土的組成部分。漢承秦制,在安康縣設漢中郡治,下設五縣。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郡治遷移至漢中南鄭縣。東漢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5年)曹操攻佔漢中,分漢中郡東部即安康市為西城郡。隸屬漢中郡,直到西漢時期,西城縣一直是漢中郡治所。從此,安康始稱西城縣。自此,標志著安康建城之始。曹魏、西晉設魏興郡,轄七縣。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為安置巴山一帶流民,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改安陽縣為安康縣,「安康」之稱始於此。 西魏廢帝三年(公元554年)設「金州」,因月河川道出麩金得金州名。宋元及明清前期仍設金州。明萬曆年十一(1583年)洪水覆沒州城,築新城易名興安州,乾隆年間(1783年)升州為府。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設陝西省人民政府安康專員公署,1979年改為安康地區行政公署,2001撤地建市,設安康市人民政府。
[生物資源]
秦巴地帶是我國生物資源的基因庫,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堪稱南北薈萃之地。全市擁有各種生物物種3300多種,栽培作物60多種,各類動物430種,居全省之首。各類樹種2157種,連樹、香樺、七葉樹、鵝掌楸、楓香樹、黃楊、紅豆杉、銀杏、水杉、三尖杉、樟、楠、檀等為我國稀有或獨有,其中產於鎮坪縣的珙桐(又稱鴿子樹)被稱為250萬年前的活化石,為世界罕見樹種。全市共有野生動物430種,其中鳥類296種,獸類98種,兩棲爬行類36種,魚類80多種,其中有34種列為國家保護珍稀動物。中葯材品種極為豐富,品種達1290多種,其中國家掛牌收購的有600多種,蠶繭、黨參、茶葉、生漆、厚朴、麝香、桐油、木耳、杜仲、板栗、黃姜、黃連、薴麻等傳統大宗林特產品產量在陝西名列前茅,其中生漆產量在全國馳名。本世紀80年代以來,安康市茶葉開發形成產業,新開發的各種名茶暢銷全國,居西北地區之冠,「富硒茶」已成為企業品牌和安康茶文化的代名詞而傳遍華夏。安康還是陝西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蠶絲綢基地,蠶繭產量佔全省80%以上,以絞股藍、皂素、葛根素為主的葯用資源開發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群體。
[水力資源]
安康境內河流密布,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水資源總量佔全省總量的59.5%,人均佔有量是全國平均的1.5倍,是全省的2.6倍。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在境內流長340公里,流域面積23400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安康市位於秦巴山區,屬秦嶺摺皺系南部揚子准地台北緣,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優越。迄今全市已發現各類礦產65種,產地700餘處。經多年地質工作者的努力,探明儲量的礦種有31種,產地65處。其中儲量大、品質優、市場前景好、開發潛力較大的特色礦產有以下十種。
Ⅷ 論述安康為何容易發生地質災害
安康市位於秦巴山區東段,北依秦嶺,南靠大巴山,漢江自西向東橫貫而過,形成「兩山夾一川」的基本地貌。區內山高、溝深、坡陡,斷裂構造、易滑地層分布廣泛,地質環境脆弱,加之區域性暴雨頻發,極易引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是陝西省地質災害的多發區。
地質災害應以預防為主
這組數字更讓人擔憂:2011年安康漢濱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33處,其中重要隱患點13處,次重點186處,一般隱患點34處。
「石梯重晶石礦區,流水、新壩、雙龍石煤開采區等,主要表現為礦渣水石流、滑坡等災害。其它礦若有大量不合理堆放的棄渣,也有可能發生同樣的地質災害。」安康市國土資源局礦管科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據《漢濱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資料顯示,該區地質災害隱患點都不同程度地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尤其是部分集鎮、學校和居住山區溝口原老滑坡等人口密集地段的地質災害隱患威脅更大,有些活動跡象非常明顯,如遇久雨、暴雨,防範措施稍有遲緩,後果將不堪設想。
從安康全市范圍來看,在編的災害隱患點共計2356處。2010年「7·18」特大暴雨洪災引發新的滑坡泥石流等災害1900處,截至2010年底統計,全市共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4256處,威脅人口達50萬人14萬戶,且多集中在人口稠密地區。
地質災害防治投入嚴重不足
「目前,安康只有一套完整的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和設備,在旬陽縣城附近。這是省上補助的,但後期投入已經開始自己貼錢了。」安康市國土資源局礦管科負責人說。「2010年全市共爭取中省地質災害治理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7個,共計資金7800萬元,需地方財政配套3100萬元。據了解,財政配套資金實際到位僅為55萬元。」
安康落實地質災害應急治理項目35個、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10個,累計爭取中省資金8591萬元,其中2010年爭取中省地質災害治理項目16個、補助資金7290萬元。
專業人員的缺乏也成為嚴重製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一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