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怎麼樣
『壹』 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待遇怎麼樣請了解該單位的人詳細回答一下,謝謝
好,可是因為是事業單位,不管是考還是有人進去都有點費勁
『貳』 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七O一隊 待遇怎樣 單位怎樣有無發展前途
大大的沒錢途啊!!!
項目少
『叄』 有人知道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這個單位待遇怎麼樣還有阿城的703分隊待遇怎麼樣謝謝好心人回答
部隊很苦的
『肆』 東安金礦及外圍試驗區
1998~2000年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七七隊在該區開展地質普查時發現東安金礦。東安金礦位於我國東北北部邊陲,黑龍江省遜克縣東南45km處,屬遜克縣新興鄉管轄。礦區范圍:東經128°51༼″~128°55༼″,北緯49°15ཚ″~49°17ཚ″。工作區有遜克-阿廷河、遜克-烏伊嶺公路通過,烏伊嶺有鐵路與綏化、哈爾濱相連,交通方便。
金礦區處於伊春-延壽地槽褶皺系北段,茂林-木蘭地槽褶皺帶遜克火山盆地中寶山隆起和新興-阿廷河凹陷交接帶。地表岩金礦體有16條。礦體主要賦存於潛火山岩與鹼長花崗岩接觸帶及鹼長花崗岩中。礦區圍岩蝕變普遍而強烈,主要沿斷裂、燕山晚期小侵入體和潛火山岩體分布。礦床成因確定為淺成低溫熱液型岩金礦床。主礦體為5號礦體,探獲331+332+333資源量:金20t,銀200t;平均品位:Au8.18×10-6,Ag85.1×10-6。
試驗區處於小興安嶺東北部,屬於水系不發育的低山丘陵森林沼澤亞景觀。區內植被茂密,地勢相對低平。海拔一般為200~300m,相對高差60~100m。東部地形起伏相對平緩,西部沿庫爾濱河地段地勢陡峭。與大興安嶺西北坡中低山區森林沼澤景觀不同,該區溝谷中很少見到徑流水系,就是緩流水系和滯留水系也十分少見。這與土層下部沒有凍土層,地表水可以自由下滲,表土中沒有長期滯留的地表水有關。溝谷主要分為兩種類型:①試驗區西部和北部地勢相對陡峭,山坳低窪處分布V形谷,溝谷底部由山坡兩側及上部下來的坡積物或沖積物組成,地表形成富含腐殖質的亞砂土、亞粘土,極少地段的季節性干溝中可以見到水系沉積物;②試驗區東南部和南部多為寬緩的U形谷,溝谷寬度為數十至數百米,地表多為乾涸的塔頭甸子,雨季時被水浸泡,形成季節性塔頭沼澤。溝谷中生長草本植物,谷底沉積較厚的泥炭、腐泥、腐殖土,富含水和腐殖質。
東安金礦試驗區屬於水系不發育的低山丘陵森林沼澤亞景觀,採用以溝谷沉積物測量為主、土壤測量為輔的方法開展1∶50000示範性測量,完成工作面積35km2。采樣粒級-10~+60目,部分采樣點做了-10~+60目和-60目兩種粒級對比研究。通過1∶50000示範性測量,發現異常集中在測區西部。共獲得以金銀為主的地球化學異常4處(圖5-3)。
圖5-3 安金礦1∶50000地球化學測量AuAg元素數據異常圖
Au-3異常為已知礦異常,異常呈南北向展布,長1.25km,寬250~500m。准確圈出了東安金礦Ⅴ號主礦體和礦化地段,異常元素組合為Au、Ag、Mo,元素含量分別為:Au(3.5~25.59)×10-9,Ag(0.2~0.47)×10-6,Mo(2~5.56)×10-6。
測區西部還發現了3處Au、Ag的高值異常,其中Au-1、Au-2地表已發現含金石英脈,Au-4異常尚未進行工作(已經將這些信息轉達給在當地開展勘查工作的地質勘查單位),可能是新的金礦富集地段。說明該類二級景觀區採用溝谷沉積物測量方法開展1∶50000地球化學測量有效。
『伍』 哪位好心人能說說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研究總院的待遇怎麼樣
嘻嘻 我就在總院住呢 太巧了 剛剛看到這個問題 這兩年的待遇還行吧 跟個人的項目有關系 看運氣啦
『陸』 哈爾濱阿城區有色金屬地質勘查703隊怎麼樣哪位了解單位怎麼樣說一下,謝謝
呵呵。你去那個單位了嗎?我家是阿城的,也剛好是學地質的。。
『柒』 黑龍江有色局是什麼級別單位
你問的是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嗎?如果是它是一個地廳級單位。
『捌』 黑龍江省哪個地質隊好一些
黑龍江省904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黑龍江省九○四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是由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904團「集體、對口、就地轉業」改編而成,原隸屬地礦部水文地質指揮部暨中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1999年實行屬地化管理,歸口黑龍江省地勘局。我院是一支主要從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地下水資源評價與開發的具有人民解放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專業地質勘察隊伍。現具有國土資源部頒發地質災害防治與治理工程勘察、施工、設計以及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建設部頒發的專業甲級勘察、設計、施工證書。部頒發的水工環、液體礦產勘察甲級資質,地球物化勘查、勘查工程施工乙級,固體礦產勘查丙級,黑龍江省水利廳頒發的鑿井甲級資質。現有職工180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3人,高級工程師21人;工程師42人。各類設備達191台套,固定資產830萬元。並擁有一大批技術成果資料,堪稱「人才薈萃、裝備精良、成果輝煌、力量雄厚」。
我院自成立以來,先後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完成各種比例尺的水文地質普查面積50多萬平方公里,鑽探進尺10萬多米;出版了60多份科研成果報告;完成國家一、二類水文、工程、環境地質項目40餘個,有10多個項目分別獲部級二、三、四等科技成果獎。在國家一、二類刊物發表專業論文200篇以上。近年來又充分發揮「3S」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在技術成果中的作用,圓滿出色地完成了4個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其中《黑龍江省環境地質調查報告》在全國評比中名列第二。完成的《三江平原地下水資源潛力與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報告》被國土資源部評為二等獎。在理論上、方法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並積蓄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料。特別是在基岩山區找水方面,實現了找水理論的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整套在基岩裂隙找水的獨特方法及物探定井的豐富經驗和具有專利產權的鑿井工藝,被社會譽為「探水神兵」。在地勘工作融入地方經濟建設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先後為黑龍江省20多個市(縣)進行了地下水資源評價及農田供水勘察工作,為60多個村(屯)找到了豐富的地下水,為數十家企事業單位和邊防部隊打了400多口供水井,解決了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的供水需求和300多萬人口的飲水問題,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我們把握機遇、調整結構、延伸產業,除保留水工環和地質災害監測治理等主導產業的優勢外,岩土工程勘察、管道施工、城市供水、鑿井工程、樁基礎、煤礦降水、工程物探和測量、礦泉水評價、農業地質、礦區地質、生態環境地質等領域均取得了良好信譽和經濟效益。為了擴大服務領域,長足發展,先後在海拉爾成立了分支機構和在哈建立了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