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武功山地質博物館有什麼石頭

武功山地質博物館有什麼石頭

發布時間: 2021-02-06 07:48:46

❶ 地質博物館有什麼特色

有蜚來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源、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等。

❷ 武功山山脈產出的恐龍蛋化石分別是什麼形狀

武功山山脈產出的恐龍蛋化石分別是什麼形狀的,這個武功山山脈產出的恐龍蛋化石分別是橢圓的,還有那個地那個嗯長方形的,圓形的。

❸ 萍鄉武功山自然博物館的資料有沒有

答:萍鄉武功山自然博物館的資料事實應該有的。

❹ 蘇州博物館枯山水石頭叫什麼名字

那不是枯山水,枯山水是日本園林,而且是以白色的石子或細沙代替水。這應版該算是現代園林景觀對傳權統中國水墨畫的演繹。後面一層石材就是很普通的雲石和花崗石,只不過進行了切片深加工,在運到館內組裝完畢後貝聿銘先生親自示範並制導工人用乙炔噴焰槍烘烤石材頂端的部分,以達到同種石材不同顏色的效果,這是他預想的水墨畫的效果。
所有石料都是宜興采購的,出產是江蘇附近地區出產的。我查閱過蘇博的一些資料,有重點講了這個景觀的。

❺ 路線二 啟母石—嵩山地質博物館

1.實習內容

(1)觀察描述啟母石,分析成因。

(2)參觀嵩山地質博物館。

2.觀察點和觀察內容

No.1啟母石

主要內容:觀察描述啟母石的岩性,分析成因

啟母石位於嵩山南麓的萬歲峰下。在長期風化作用下,嵩山石英岩中的裂隙逐漸擴大,在重力作用下發生崩塌,墜集於陡崖下的緩坡上,形成了倒石堆地貌。啟母石是倒石堆中較大的石塊,長寬約有12m,高18m,質量較大,崩落後沿山坡滾動較遠至山前的緩坡上。岩石中的裂隙在長期的風化作用下不斷擴大,裂開一塊大的片狀岩石。啟母石的岩石為石英岩,顏色為白色,主要礦物成分是石英,礦物成分單一,含磁鐵礦形成黑色條帶,中粒等粒變晶結構,變余層理構造。

啟母石與大禹治水的故事有關,這塊石頭像一尊雕像站立在那兒(附圖3),相傳是夏禹的妻子塗山氏變的。因為塗山氏的兒子叫「啟」,所以後人都把這塊巨石叫「啟母石」,因石頭上塞有銅錢,當地也稱之為「金錢石」。在離「啟母石」南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座漢代石闕,有兩根由大塊方石頭壘成的門柱,上邊刻著打獵、農耕的浮雕畫,為「啟母闕」。

No.2嵩山地質博物館

主要內容:參觀嵩山地質博物館

嵩山地質博物館館內展示有嵩山地層(五代同堂)、岩石(三大類岩石均有出露)、化石、礦產(煤、鋁、鐵、磷、天然油石、玉石、水晶及建築材料等)、構造等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所形成現象的典型標本,以及漫長的地球發展史的基本知識圖解,介紹了老一代地質學家在嵩山地區艱苦工作的歷史和研究成果,是嵩山地區地質現象和地貌特徵集中展示的地方。

3.思考題

(1)分析啟母石的成因是什麼?

(2)分析重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怎樣的?

(3)分析嵩山地區的地質發展史。

❻ 博物館有什麼東西

生物、歷史藏品等,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展出的東西也不一樣,具體如下:

1、自然科學類館

以分類、發展或生態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體的方法從宏觀或微觀方面展示科學成果,如中國地質博物館、中華指紋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台灣昆蟲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等。

2、歷史性博物館

綜合展示地方自然、歷史、革命史、藝術方面的藏品,如:南京市博物館、建川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

3、綜合性博物館

以博物館為主體,另設有陳列區、綜合商務區、物業辦公區三部分的綜合性博物館,如直銷博物館。

4、科學技術館

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立體顯示系統、互動娛樂技術、特種視效技術,將現實存在的實體科學技術館的三維立體的方式完整呈現於網路上的科技館。



(6)武功山地質博物館有什麼石頭擴展閱讀:

博物館的其它相關介紹:

博物館的功能包括收藏、保存、維修、研究、展覽、教育和娛樂。形式包括建築、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室外歷史遺址、古鎮博物館、長期模仿古代生活展覽(民俗村)以及視聽廳、圖書館、表演廳、檔案館、資料館等。

博物館的內容一般分為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人類學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區域博物館和專題博物館。博物館的內容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收藏為基礎。

❼ 我在北京延慶拾到一石頭,請幫我鑒定一下是什麼石頭,有無價值。

地質博物館問問。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❽ 武功山金頂的那個石頭屋在哪

就在安福武功山金頂,是一處歷史古跡

❾ 有關地質博物館的資料

中國地質博物館創建於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國家級地質學博物館,在中外博物館界久負盛名。
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蜚聲海內外的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著名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
中國地質博物館在開展藏品科學研究的同時,長期從事地層古生物學、礦物岩石學、寶石學和博物館學的研究並取得累累碩果,特別是在早期脊椎動物學、昆蟲學以及遼西熱河生物群等研究領域所取得成果;以系統精美的寶石陳列,獨到的寶石研究成果,持續的社會推廣活動,帶動和引導了當代中國寶石科學研究、知識普及和市場消費。[15]
中國地質博物館常年開放獨具特色的陳列展覽。按照地球圈層結構布局的基本陳列,不僅展示了數以萬計的礦物、岩石、寶石、化石精品,陳列內容更加關注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存質量;而且大量採用數字化、仿生、虛擬現實等技術,讓觀眾在濃郁的科學氛圍中,通過親眼目睹、親手操作和親身體驗,輕松步入精彩紛呈的地學空間。

❿ 武功山的地質特點

在距今8~5.7億年前由於揚子與華夏陸塊發生碰撞,武功山處於深海――次深海環境,在陸緣帶沉積了一套含硅鐵質砂泥岩石,所形成的沉積岩被埋藏在地下深處,在高溫高壓的聯合作用下,岩石產生了強烈的變形變質,形成了震旦系樂昌峽群。在距今5.7~5億年前的早古生代,由於地殼上升,海水相對較淺,並有較多水下隆起,以海盆的陸源碎屑沉積為特徵,形成了寒武系八村群砂泥質變質岩。在距今5~4.10億年前由於受加里東構造運動影響,古海盆褶皺閉合,武功山地區抬升露出水面,進入風化剝蝕階段。與此同時,華南大陸受當時南海陸塊向北擠壓,揚子板塊受華北陸塊向南推擠壓縮,揚子板塊與華南板塊發生陸――陸碰撞,大致沿萍鄉――廣豐古縫合線經斷裂帶對接拼貼,構成華南的統一陸塊。對接帶南側,武功山地區新元古代基底褶皺,並伴隨大量花崗岩岩漿侵入,並發生全區性低綠片岩相區域變質,在岩體邊部一定范圍內產生低角閃岩相的接觸變質,形成變形―變質―岩漿帶。
在距今3.80~2.60億年前,早期隨著地殼的沉陷,受古特提斯海域的影響,海水逐漸淹沒本區,淪為淺海盆地,沉積了一套砂泥岩夾碳酸鹽岩;晚期地殼抬升,海水快速退出,發生了短時間的沉積簡斷,此時武功山地區處於低緯度熱帶雨林地帶,,沉積了一套含煤碎屑岩及碳酸鹽岩。大約距今2.60~2.20億年前,地殼又下沉,武功山仍舊處於淺海盆地環境,沉積了一套碳酸岩。在距今2.20億年時期,由於華南板塊向北西方向與揚子板塊產生碰撞作用,致使先前形成的地層產生強烈褶皺,處於華南板塊前緣的武功山地區,形成近東西向褶皺隆起,沿加里東期花崗岩基與早期變形變質岩層侵入界面產生伸展拆離,形成一系列圍繞穹隆核分布的韌性剪切帶,結束了本地區海洋環境歷史,武功山地區上升為陸地,從此海水一去不復返。在距今2.20億~6500萬年前,武功山地區處於活動大陸邊緣,岩漿活動非常活躍,伴隨大量重熔型花崗岩岩漿不斷侵入,致使山體斷塊上窿,在這種水平與垂直力的作用下,上部形成了一條巨大的低角度的伸展拆離帶,巨大的斷層錯位,將埋在地下6~10公里的新元古代變質岩層拉至地殼淺部,形成了武功山變質核雜岩。在上部伸展拆離的發展過程中,局部形成斷陷盆地,沉積了一套河湖沉積環境的陸相地層。在距今6500~248萬年前,由於特提斯海盆的最終封閉,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相互碰撞和喜馬拉雅與青藏高原的隆起,致使華南陸塊再度拉張裂解為一系列不同方向的不同規模的斷塊隆起和斷裂凹陷。
武功山體也再度斷裂上隆,與此同時,在重力勢能作用下重力滑脫應運而生,沿山體周邊形成一系列與山體走向一致的滑脫構造。在距今200多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晚期,山體進一步上升,形成了雄偉陡峭的斷塊山,從此以來,武功山山體表面主要接受風化剝蝕,結束了岩層沉積歷史,並控制了山體南北兩側的第四紀沉積物的形成,逐步形成了武功山變質核雜岩構造景觀。武功山的地質演化和地質遺跡具有全球對比的地學意義及科學價值。 武功山主要由上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層和印支-燕山期岩漿岩所組成,呈北東向隆起於醴陵-攸縣和茶陵-永新及萍鄉、蓮花縣等盆地之間,長約150多公里,寬達30~45公里,邊境制高點1405米。主峰金項在江西省境內海拔1918米。
武功山地區位於華南板塊的北緣,北鄰揚子板塊,區內出露地層有震旦紀楊家橋群古家組、下坊組和大沙江組,樂昌峽群壩里組和老虎塘組,寒武紀早世八村群牛角河組、高灘組和水石組及溫湯岩組,主要為硅鐵建造類復理石建造;泥盆紀地層為碎屑岩夾碳酸鹽岩組合,並以區域不整合覆蓋於前泥盆紀淺變質岩系地層之上;三疊紀(石炭紀)早世地層以碳酸鹽岩為主,夾碎屑岩;三疊紀晚世,侏羅紀地層發育的是含煤碎屑岩系及碎屑岩系,白堊紀晚世地層為一套陸相紅色岩系。華南板塊與揚子板塊在加里東期的碰撞對接過程中,在區內形成了廣泛分布的基底褶皺構造,同時產生了低綠片岩相的區域變質作用,並發生了較大規模的岩漿侵位,形成了洪江超單元和武功山超單元。隨著板塊碰撞的延續和加劇,在(印支)燕山期又發生了岩漿重熔和岩漿的底辟強力侵位作用,形成了張家坊超單元、滸坑超單元和江源超單元,促使地殼局部隆升,形成穹窿狀地質體,進而伸展滑覆。 武功山岩漿核雜岩總體呈橢圓形穹窿狀產出(長軸100餘km),具有三層式結構,即(變質)——岩漿核、伸展剪切拆離帶(包括韌脆性構造過渡帶)和滑覆構造帶,在平面上也具分區分帶性,從內到外可清晰地劃分為(變質) -岩漿穹窿構造區和滑塊構造。
滑塊構造
在武功山西側,發育十幾個規模不等、形態各異的滑塊構造。南麓嚴田等地見零星分布。按組成滑塊的地層不同可分為白堊系+安源煤系滑塊、下侏羅統滑塊、茅口組+安源煤系滑塊、泥盆系+石炭系滑塊、泥盆系滑塊、上元古界滑塊,但以後兩種為主。現將幾個規模較大、具一定代表性並有一定找礦意義的的滑塊敘述如下:安源滑塊。呈長條狀北北東向展布,出露長度13 km、寬2~3 km。由白堊紀紅層(不整合於安源煤系之上)和三疊紀晚世安源煤系(不整合於茅口組之上)組成。滑塊之下仍為安源煤系,滑塊北側疊覆於萍鄉盆地之上,南東側被高坑滑塊壓蓋,南西端被侏羅系滑塊、泥盆、石炭紀系滑塊、震旦系滑塊壓蓋。滑覆斷裂總體傾向北西,呈舒緩波狀。高坑-源並滑塊。位於高坑、源並一帶,呈長帶狀北東向展布,捲入地層以安源煤系為主,滑塊北西側疊覆於安源滑塊之上,南東側壓蓋在宣風滑褶帶之上,南西段的北西一側被侏羅系、泥盆、石炭系、震旦系組成的滑塊壓蓋。滑覆斷裂在滑塊的北西側傾向南東,南東側傾向北西,沿斷裂發育碎裂岩、硅化碎裂岩、構造透鏡體及次級斷裂,次級斷裂面上見明顯擦痕和階步,並反映了滑塊自南東向北西滑移特徵。在高坑一帶,鑽探揭露,滑塊的主體安源煤系不整合於下伏二疊紀,三疊紀早世地層之上,並發育一系列軸面傾向北西的傾滑褶皺(向斜為主),向斜南翼產狀平緩,北翼產狀倒轉,翼部發育傾向北西次級斷裂。主滑覆斷裂總體傾向北西,且呈一弧頂向下、開口朝上不規則拋物線狀,斷裂地表出露海拔標高北低南高,也反映了斷裂面是傾向北西的。這些均顯示滑塊由南東向北西滑覆運動特徵。周源滑塊。位於萍鄉市周源一帶,呈北東或近南北向長條狀展布。滑塊由震旦紀地層組成,周邊為斷層圍限。北側壓蓋在泥盆紀地層組成的滑塊上,斷面傾向南,傾角20b~30b,東側壓蓋在高坑滑塊和安源滑塊這上,廟下礦區經鑽孔揭露,在變質岩層30 m之下為安源煤系,並見一煤層;在滑塊南東側,斷面傾向北西,傾角40b左右。據次級斷裂特徵判斷為正滑斷裂。
滑覆構造
研究區滑覆構造形跡較為復雜和壯觀,在武功山的西側大面積的變質岩滑塊掩覆著三疊紀晚世安源煤系,該區北東部為著名安源煤礦和高坑、五陂下、芭蕉嶺煤礦等,含煤岩系地表出露寬度4km,而向西南則被滑塊壓蓋變窄,至源並僅出露幾百米。根據野外調查資料,變質岩下部滑覆斷裂總體為上陡下緩、開口向上的開闊的弧形斷裂,含煤岩系埋藏深度不大。估算被掩蓋的含煤岩系面積大於20 km2,按芭蕉嶺礦區3.5 km2探明儲量為1300萬t計算,其地質遠景儲量大於7 400萬t。野外調查和鑽孔驗證,在安源滑塊之下,還掩蓋著大片三疊紀晚世安源煤系地層。
滑褶帶構造
南北兩側滑褶帶的發育程度(數量)略有差異,北部發育了7條,南部僅3條。各滑褶帶的前緣均發育一條規模較大的滑覆斷裂。後帶對前帶均有不同程度的壓蓋,各帶的出露寬度不等,一般為0.2~8 km。滑覆斷裂大多為低角度斷層,地形效應明顯,許多滑覆系統的前緣呈舌狀、半島狀,有的呈之字形迂迴展布,也有的形成殘余型滑來峰。滑覆系統大多以煤系地層和二疊系下統鈣鎂質泥岩、泥灰岩及其它泥質岩類為潤滑層。北部的滑褶帶主要為正序疊置,南部大多呈反序疊置。各滑褶帶根據變形特徵和所處位置不同,,可將滑褶帶進一步劃分為前緣擠壓逆沖亞帶、中部遞進滑脫亞帶和後緣拉張亞帶。前緣擠壓逆沖亞帶。一般發育多條次級擠壓逆沖斷層,斷層的間距100~500 m不等,所夾持的岩片在平面上呈條帶狀、透鏡狀或楔狀展布,剖面上以楔狀為主。各楔狀體均呈疊瓦式堆垛,每個楔狀體內一般還形成了許多倒轉、不對稱的緊密褶皺,褶皺軸面與斷層產狀基本一致,反映了褶皺與斷層的成因聯系,褶皺形跡也顯示了擠壓逆沖的成因機制。沿斷層一般都發育不同程度的片理化或強烈的硅化破碎現象,斷面上發育鏡面、擦痕線理和階步構造,這些構造形跡也指示擠壓逆沖的構造特徵。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