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煤礦隱蔽致災地質因素主要包括什麼

煤礦隱蔽致災地質因素主要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2-06 06:49:09

『壹』 煤礦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有哪些

(1)超能力、超強抄度或者超定員組織生襲產的;
(2)瓦斯超限作業的;
(3)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未依照規定實施防突出措施的;
(4)高瓦斯礦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統和監控系統,或者瓦斯監控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的;
(5)通風系統不完善、不可靠的;
(6)有嚴重水患,未採取有效措施的;
(7)超層越界開採的;
(8)有沖擊地壓危險,未採取有效措施的;
(9)自然發火嚴重,未採取有效措施的;
(10)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設備、工藝的;
(11)年產6萬噸以上的煤礦沒有雙迴路供電系統的;
(12)新建煤礦邊建設邊生產,煤礦改擴建期間,在改擴建的區域生產,或者在其他區域的生產超出安全設計規定的范圍和規模的;
(13)煤礦實行整體承包生產經營後,未重新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和煤炭生產許可證,從事生產的,或者承包方再次轉包的,以及煤礦將井下採掘工作面和井巷維修作業進行勞務承包的;(14)煤礦改制期間,未明確安全生產責任人和安全管理機構的,或者在完成改制後,未重新取得或者變更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

『貳』 煤礦主要危險源有害因素有哪些

煤礦行業面臨的問題

1.事故頻發:爆炸、冒頂、透水、中毒、機電設備事故內

2.預防工作:危險容區域、危險源、危險行為無法預警

3.通信不便:突發安全事故,井上礦用人員無法及時溝通

4.監管困難:管理人員對礦用工作監管困難,巡檢過程無法監管

5.事故響應:事故發生時,無法第一時間獲取現場信息

6.救援效率:人員的分布情況,無法精確的獲取

二、煤礦人員定位系統相關政策指導

1.2010年開始強制安裝安全避險「六大系統」 :監測監控、人員定位、 緊急避險、壓風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聯絡

2.2016《煤礦安全規程》第十二條提出,煤礦企業必須建立入井檢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員清點制度;必須掌握礦用人員數量、位置等實時信息,入井人員必須佩帶標識卡。

三、煤礦人員定位系統助力升級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

為提高礦山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國家強制要求全國煤礦及非煤礦礦山都必須建立和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包括:監測監控系統、煤礦人員定位系統、礦用緊急避險系統、礦井壓風自救系統、礦井供水施救系統和礦井通信聯絡系統 。「六大系統」對保障礦山安全生產發揮重大作用,將為地下礦山安全生產提供良好的條件。

『叄』 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報告內容包括哪些

一、地質構造普查(斷層、褶皺)
二、瓦斯災害普查
三、含(導)水體、采空區、老窯(空)普查
四、煤層自燃發火傾向性普查

『肆』 煤礦的五大自然災害是什麼

煤礦5大自然災害是瓦斯、煤塵、水、火和頂板災害。

  1. 瓦斯是指井下各種有毒、易燃易爆的氣體;

拓展資料:

頂板事故

頂板災害是煤礦最常見、最容易發生的事故。在煤礦五大災害(煤塵、水、火、瓦斯、頂板)中,無論是發生次數,還是死亡人數,頂板事故都居煤礦各類事故之首。

隨著工作面的開采,煤層上面的頂板岩層失去 了支撐,原來的壓力平衡遭到破壞,煤層頂板在上覆岩層壓力的作用下,發生變形、破壞。如果我們支護不及時或支護強度不夠,很容易使工作面的頂板岩層發生斷裂和冒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及設備的損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冒頂事故。

氣體 粉塵

煤層中經常伴隨瓦斯(甲烷等)的存在。瓦斯容易引起爆炸事故。因此在封閉的空間工作時,需要經常監測瓦斯濃度。若氣體中有一定濃度的粉塵,也有可能因為火星引起爆炸。粉塵體積細小,但表面的相對比例大。若周圍空氣中有充足的氧,對於燃燒反應便會非常敏感。

氣體噴出

瓦斯本身對人體無害,但有時伴隨著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若大量的瓦斯一次噴出,通常煤氣爆炸的可能性也迅速增加。

坑內火災

煤礦事故中最壞的情況。與一般的火災不同,周圍有許多可燃物(煤)大量存在。若坑道被熱及煙堵住出口,同時發生缺氧的情況,通常會造成重大的傷亡。

水災

在水底 (海底、湖泊或水庫附近) 的礦區坍塌時發生的事故,是比坑內火災更糟糕的情況,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大量洪水在很快的時間內將坑道吞沒,造成全體工作人員死亡。

通常生還者無法救援、遺體無法回收,坑道也同樣被放棄。在承壓水上採煤和小煤窯破壞區復采,也有可能發生突水、透水事故。井下突水和小煤窯透水事故遠多於水體下採煤透水事故。

『伍』 影響煤礦開採的主要地質因素

  1. 煤層厚度變化

  2. 地質構造

  3. 煤層頂底板條件

  4. 岩漿侵入煤層

  5. 礦井水

  6. 喀斯特陷落

  7. 礦井瓦斯

  8. 地壓

  9. 地熱.1.2 危害情況

    采空區地面塌陷主要是由於地下煤礦體開采,造成大范圍采空,導致地面塌陷及變形,危害對象主要為耕地、農作物及民房,危害嚴重地段造成部分農田因地面沉陷而積水成潭或成沼澤地,農作物被毀壞或整塊田地無法耕作而丟荒。至1999年礦山停產,地面沉陷累計影響面積約133 340 m2。目前姑占嶺煤礦礦區需處理復墾的農田塌陷面積約68 000 m2。煤礦塌陷不僅破壞了土地、植被資源,而且對周圍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
    1.1.3 成因及發展趨勢
    姑占嶺煤礦由於各礦段含煤地質條件、開采技術工藝、開采規模、開采年代與開采深度的差異,形成面積大小不等的采空區,煤礦采空區地面塌陷是由於煤層采出後,開采區域周圍岩體的原始地應力平衡遭到破壞,隨著開采工程活動進行,采空區上方岩層在重力作用下發生彎曲、離層以致冒落而形成。姑占嶺煤礦采空地面塌陷多為緩變型,平面形態一般呈圓形、橢圓形盆狀。其發生發展過程及地表形態特徵主要取決於煤層埋藏深度、開采厚度、頂板岩性、工程地質特徵等。姑占嶺煤礦採煤歷史長、強度大,伴隨著采空范圍的不斷擴大,采空地面塌陷不斷發生(主要發生在礦山開采過程和開采後一段時間)。1999年底停產後,地下水位開始恢復,采空區塌陷積水成塘。由於礦山已停采十多年,現塌陷已相對穩定,近期未見繼續發展趨勢。

    1.2 排土場邊坡失穩
    煤炭開采中矸石固體廢棄物堆放於石鼓磚廠一帶,分布長160 m,寬70 m,體積161 146 m3,形成周邊長約460 m的邊坡,高約10 m,坡度60~70°,結構鬆散。由於排土場未作有效的防護處理,每年汛期一到都會出現滑坡、崩塌等現象,堵塞鄉村道路,加劇水土流失,並破壞地形地貌景觀而引起生態環境惡化。目前邊坡失穩災害穩定性較好,潛在危害小,危險性小。

    1.3 排土場水土流失
    煤礦石固體廢棄物堆土佔地面積約16 292 m2,土質疏鬆而未經壓實,植被稀少,坡頂和坡面在雨水沖刷作用下,易產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主要造成排土場坡頂和邊坡面受破壞,堵塞排水溝、沖淤農田,破壞生態環境,影響自然景觀等。

    1.4 環境水污染
    煤炭開采中有矸石固體廢棄物堆放於礦區周圍公路及水塘邊,由於未及時處理,煤矸石遭受長期降雨淋濾時,其中有毒、有害組分遷移到附近的水體中,造成地表水體污染。礦渣污水流入附近魚塘、農田會造成魚塘、農田污染,使魚塘和農田減產;由於地表水受污染,滲入地下也會造成地下水受污染。此外,礦渣污染也會造成生態環境惡化。

    1.5 固體廢棄物佔用破壞土地
    由於煤礦開采中礦石固體廢棄物不合理堆放,佔用了大量肥沃農田、林地、居民地和工礦用地等土地資源,並破壞地形地貌和生態環境。同時廢棄廠房也壓占土地,破壞植被,使區內本來不多的土地資源變得更加緊缺。目前,姑占嶺煤礦渣石堆佔用土地約13 334 m2,廢棄物總積存量達5萬t。大量堆放的廢礦渣不僅對土地資源和地貌景觀造成破壞,而且給重力地質災害及其它災害的發生留下隱患。

    1.6 煤礦渣污染大氣環境
    煤礦渣露天堆放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煤矸石風化揚塵增加了大氣中的總懸浮物粒;二是矸石堆燃燒釋放出大量有害氣體。處於自然乾燥狀態下的煤矸石堆,在長期的風化作用下,矸石表面易形成大量細小顆粒,在一定的風速下,這些細小顆粒可通過風的作用進入大氣中,增加了大氣中的總懸浮物微粒濃度。此外,矸石燃燒造成矸石堆表面溫度升高,並釋放出大量的SO2、CO2、CO、H2S等有害氣體,造成附近居民患上呼吸道疾病;當大氣中的硫化物達到一定濃度時,形成酸雨危害。

『陸』 煤礦不安全事故的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煤礦事故頻發,而事故的發生大多數是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為根源在於不安全心理。本文在分析導致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心理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煤礦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從而有效地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控制事故的發生。
事故致因理論認為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的。人往往是事故的肇事者,在事故致因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人的失誤佔有很大比重。即使是來自物的方面的原因,在物的不安全狀態之後也往往隱藏著人類行為的失誤。同時,據相關事故案例統計,事故的發生80%以上都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有關。因此,理論和現實共同表明,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發生的主導因素。
人是有思維的勞動者,其行為取決於人的心理。人的不安全行為的背後,起支配作用的大多是一些不安全的心理因素。因此,提前了解煤礦工作人員可能存在的不穩定心理因素,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建設煤炭企業的安全文化,對可能導致事故的心理進行預防和矯正,克服作業中由於心理因素而產生的對煤礦生產安全的影響,從而消除事故隱患,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導致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心理因素
根據安全心理學的研究,導致煤礦企業工作人員不安全行為的不安全心理因素主要表現為以下八個方面:
1.僥幸心理
明知那樣做會有危險,但又認為不一定碰巧會出事,或者以往曾經做過而並沒有出事,企圖僥幸成功的心理狀態。產生僥幸心理的主要原因是錯誤的經驗主義和「小概率事件」的誤導。在一些從未發生或多年未發生事故的生產部位和環節上,較容易出現以所謂「老經驗」為定式的操作行為,人的危險恐懼心理減弱,從而強化不良心理,形成錯誤積累,進一步放鬆警惕,發展為膽子更大、頻率更高的違章,最終釀成大事故。
2.逆反心理
某些特定情況下,個別人在好勝心、好奇心、求知慾、偏見或對抗情緒等心理狀態下,產生與常態心理相反的對抗心理狀態。在實踐中,有些安全管理人員自身素質不高,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以責代教、以罰代管,導致礦工工作熱情不高、反感、不服氣,也是逆反心理的致因。
3.麻痹心理
安全警覺性差,自以為絕對太平,滿不在乎,麻痹大意的心理狀態。人們之所以不自覺地表現出麻痹心理:一是由於從事某項重復性的工作,習以為常,而臨危不視;二是在從事一項工作中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而喪失戒心;三是注意力不集中,未能及時發現反常現象,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就束手無策;四是由於工作責任心不強,得過且過。
4.逞能心理
自以為能幹,自我表現,敢於違章,視冒險作業為英勇行為的心理狀態。其表現特徵為:一是好勝心理,喜歡到處逞英雄;二是愛與人打賭,不計後果;三是曾有違章行為而未釀成事故的經歷;四是為爭取時間和搶工,對安全生產的要求置之度外,只顧眼前得失,不顧客觀效果,固執蠻干,不聽勸阻。
5.從眾心理
自身行為受到他人行為的影響,從而無法用自己的理性和識別能力做出判斷的一種心理狀態,也就是俗稱的「隨大流」。由於從眾,一些不安全的思想行為和動作很容易泛濫成災,從而嚴重威脅著安全生產。
6.省能心理
人們在做任何事情時,總希望以較少的能量消耗獲得最大的效果,這是人類在長期生活中養成的一種心理習慣。省能心理主要表現為嫌麻煩、怕費勁、圖方便或者得過且過的惰性心理。由於省能心理作祟,操作者可能忽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驟或不使用必要的安全裝置從而引起事故。
7.厭倦心理
長時間從事單調、重復性工作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煤礦井下作業是一種高強度的重復性勞動,長時間地從事單調、重復性的工作容易產生心理疲勞、厭倦心理;身心經常處在超負荷的狀態,容易導致警惕性降低,從而引發事故。
8.違心心理
明知領導人的某項指令不正確、不規范,但不敢抵制,而是屈從於領導的權威,違心地去做自己不願意做或者不應該這樣做的事情的一種心理狀態。
人的不安全心理是不安全行為的內因,人的不安全行為極易引發安全事故。因此,在「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氛圍中,通過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三個層次的安全文化建設,克服不安全心理,杜絕不安全行為,從而提高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和管理水平。

『柒』 影響斷層封閉性的主要地質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煤礦隱蔽致災地質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區、廢棄老窯(井筒)、封閉不良鑽孔,斷層、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區,導水裂隙帶,地下含水體,井下火區,古河床沖刷帶、天窗等不良地質體。兵團煤礦隱蔽致災因素突出表現在瓦斯、水、火和頂板等方面,要下功夫開展普查,進行治理。
瓦斯富集區普查,應查明煤層厚度、變化規律、煤質和瓦斯含量及賦存狀況,系統收集礦井所有的瓦斯資料和地質資料,編制瓦斯地質圖,對礦井瓦斯賦存情況進行分區,開展瓦斯防突預測預報工作。
導水裂縫帶普查,應採用物探、鑽探實測和理論計算等方法確定礦井導水裂縫帶高度,合理留設防隔水煤(岩)柱。如果煤層頂板受開采破壞,其導水裂縫帶波及范圍內存在富水性強的含水層(體)的,在掘進、回採前,應當對含水層(體)進行疏干。
地下含水體普查,應查明影響礦井安全開採的水文地質條件,各種含水體的水源、水量、水位、水質和導水通道等,預測煤礦正常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防排水建議。
井下火區普查,應查明火區范圍、密閉、氣體成分等情況,提出防滅火措施建議。
斷層、裂隙和褶曲普查,應查明礦井邊界斷層和井田內落差大於5米的斷層,查明礦井內主要褶曲形態,收集礦井裂隙發育資料、總結規律,編制煤礦構造綱要圖。其中,斷層普查主要包括斷層性質、走向、傾角、斷距,斷層帶寬度及岩性,斷層兩盤伴生裂隙發育程度,斷層富水性等。
采空區普查,應採用調查訪問、物探、化探和鑽探等方法進行,查明采空區分布、形成時間、范圍、積水狀況、自然發火情況和有害氣體等。應將采空區相關信息標繪在採掘(剝)工程平面圖和礦井充水性圖上,建立煤礦和周邊采空區相關資料台賬。
廢棄老窯(井筒)和封閉不良鑽孔普查,應收集廢棄老窯(井筒)閉坑時間、開採煤層、范圍,是否開採煤柱和充填情況等資料。井田內及周邊施工的所有鑽孔都要標注在圖上,分析每個鑽孔封孔的質量。建立井田內廢棄老窯(井筒)、水源井、封閉不良鑽孔台賬。

『捌』 如何在工作中貫徹新的《煤礦安全規程》

第二編地質保障第二十二條煤礦企業應當設立地質測量(簡稱地測)部門,配備所需的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和儀器設備,及時編繪反映煤礦實際的地質資料和圖件,建立健全煤礦地測工作規章制度。
第二十三條當煤礦地質資料不能滿足設計需要時,不得進行煤礦設計。礦井建設期間,因礦井地質、水文地質等條件與原地質資料出入較大時,必須針對所存在的地質問題開展補充地質勘探工作。
第二十四條當露天煤礦地質資料不能滿足建設及生產需要時,必須針對所存在的地質問題開展補充地質勘探工作。
第二十五條井筒設計前, 必須按下列要求施工井筒檢查孔:
(一)立井井筒檢查孔距井筒中心不得超過25m,且不得布置在井筒范圍內,孔深應當不小於井筒設計深度以下30m。地質條件復雜時,應當增加檢查孔數量。
(二)斜井井筒檢查孔距井筒縱向中心線不大於25m,且不得布置在井筒范圍內,孔深應當不小於該孔所處斜井底板以下30m。檢查孔的數量和布置應當滿足設計和施工要求。
(三)井筒檢查孔必須全孔取芯,全孔數字測井;必須分含水層(組)進行抽水試驗,分煤層采測煤層瓦斯、煤層自燃、煤塵爆炸性煤樣;采測鑽孔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參數,查明地質構造和岩(土)層特徵;詳細編錄鑽孔完整地質剖面。
第二十六條新建礦井開工前必須復查井筒檢查孔資料;調查核實鑽孔位置及封孔質量、采空區情況,調查鄰近礦井生產情況和地質資料等,將相關資料標繪在採掘工程平面圖上;編制主要井巷揭煤、過地質構造及含水層技術方案;編制主要井巷工程的預想地質圖及其說明書。
第二十七條井筒施工期間應當驗證井筒檢查孔取得的各種地質資料。當發現影響施工的異常地質因素時,應當採取探測和預防措施。
第二十八條煤礦建設、生產階段,必須對揭露的煤層、斷層、褶皺、岩漿岩體、陷落柱、含水岩層,礦井涌水量及主要出水點等進行觀測及描述,綜合分析,實施地質預測、預報。
第二十九條井巷揭煤前,應當探明煤層厚度、地質構造、瓦斯地質、水文地質及頂底板等地質條件, 編制揭煤地質說明書。
第三十條基建礦井、露天煤礦移交生產前,必須編制建井(礦)地質報告,並由煤礦企業技術負責人組織審定。
第三十一條掘進和回採前,應當編制地質說明書,掌握地質構造、岩漿岩體、陷落柱、煤層及其頂底板岩性、煤(岩)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以下簡稱突出)危險區、受水威脅區、技術邊界、采空區、地質鑽孔等情況。
第三十二條煤礦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隱蔽致災地質因素普查或探測工作,並提出報告,由礦總工程師組織審定。井工開采形成的老空區威脅露天煤礦安全時,煤礦應當制定安全措施。
第三十三條生產礦井應當每5年修編礦井地質報告。地質條件變化影響地質類型劃分時,應當在1年內重新進行地質類型劃分。

『玖』 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煤礦地質規定中有一章專門說的,去查查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