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素描圖產狀怎麼表示
❶ 線狀構造的產狀及表示方法
線狀構造的產抄狀要素一般用傾伏和側伏來表示(圖2-3)。
圖2-3 線狀構造的產狀要素
傾伏:是在直立面上測量的,它包括傾伏向和傾伏角兩個要素:①傾伏向是指構造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向下傾伏一端的方位;②傾伏角是指構造線與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之間的夾角。傾伏用數字表示,如20°,N30°W,是指傾伏向北偏西30°,傾伏角為20°。
側伏:是在線所在的構造面上測量的,它包括側伏向和側伏角兩個要素:①側伏向是指構造線與所在構造面走向線之間所夾銳角一端的方位;②側伏角是構造線和所在面走向所夾的銳角。側伏用數字表示,如20°S,是指線在面上的側伏角為20°,側伏向南。
❷ 怎麼樣在地形圖上標注產狀
假設某地層產狀為傾向45°,傾角30°(45°∠30°),澤標注方法為:正北方向為0°,順專時針方向旋轉45°,沿屬45°畫一射線即為傾向(射線方向指向地層傾斜方向),垂直該射線做一直線(垂足為射線起點)即為地層走向,在合適位置表上傾角∠30°即可。
❸ 地質圖怎麼看啊分別代表什麼我只知道有產狀,但是其他圈圈分別是什麼啊,還有里邊點點,還有全白的地
C2,C3,P,T3,J1,J2的時代一次變新。分別代表:中石炭,晚石炭,二疊紀,三疊紀,早侏羅和中侏羅世,。
不同的花紋代表不同的岩性。
上面兩圈閉是盆地(中間老四周新);瞎編兩是穹窿(中間新四周老)
❹ 野外地質素描圖的繪制方法
地質素描是從地質觀點出發,運用透視原理和繪畫技巧來表達地質現象或地質作用的畫幅。地質素描類似於照相,但照相是純直觀的反映,而地質素描則可突出地質客觀實體的空間形態及相互關系,作者可以有所取捨。照相需要條件,地質素描則可隨時隨地進行,一般就在野外記錄本上用鉛筆或鋼筆畫。往往用許多文字還表達不清的地質現象,而一張素描圖卻表達得十分清楚,這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因而地質工作者應當學習地質素描的方法,將其作為地質調查的手段。
3.3.1地質素描的種類
地質素描按其內容,最常見的有下列幾種類型:
(1)地層素描。素描對象是地層,表示地層層位關系、產狀特徵、構造特徵、接觸關系等,如路線剖面素描圖(信手剖面圖)。
(2)典型地質現象素描。在動筆素描前,應首先觀察典型地質現象的「標志性形態特徵」,以及如何表達的素描技法。實際素描時,對「標志性形態特徵」可著重描繪,以求將典型地質現象充分顯示出來,如褶皺、斷層中的「標志層」;斷層破碎帶中的角礫岩特徵、地貌特徵;幾組不同方向的節理的交角大小和各組節理的寬度大小;各類接觸關系中的接觸面(帶)的特徵等(圖3.23)。
(3)地貌素描。地貌素描是一類視野頗大的素描,從地質角度考慮,主要是表現地貌特徵與岩石性質、地質構造的關系,或表現風化、水流侵蝕、冰川、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與地貌的關系。
圖3.23 倒轉地層
(北京坨里,據藍淇鋒等,1979)
3.3.2地質素描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1)選定素描對象的范圍,確定景物在畫框內的位置。安排主要對象和次要對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對位置關系,並在圖框內勾畫出范圍(圖3.24)。
圖3.24 素描步驟(1):確定控制點、基準線
(李治堂等,2007)
(2)勾畫大體輪廓線及主要地質界線。主要是抓住外形輪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階地、地質體界線等。先畫出大體輪廓,再畫局部;先畫主要,再畫次要;由簡單到復雜;先近後遠,近處畫得細致、清晰、濃重,遠處畫得粗略、輕淡、隱約。盡量按透視原理來運筆(圖3.25)。
(3)畫細部輪廓線和次級地質界線,並添加陰影線。突出地質體的形態特徵以及景物形象的立體感,使其逼真如實。適當畫些背景或襯托物,用以美化畫面(圖3.26)。
(4)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畫面的內容,如村莊、地質體符號或其他說明等。最後寫上圖名、地名、方位、測量數據、比例尺及其他必要的說明(圖3.27,圖3.28)。
圖3.25 素描步驟(2):勾畫大體輪廓線及主要地質界線
(李治堂等,2007)
圖3.26 素描步驟(3):勾畫細部輪廓線和次級地質界線
(李治堂等,2007)
圖3.27 素描步驟(4):描繪明暗質感、整飾全圖
(李治堂等,2007)
圖3.28 侵入接觸關系素描圖
(贛州市月光塘村,謝文偉繪制)
❺ 岩層產狀記錄為135°∠5°時,表示岩層的走向為多少
岩層產狀有兩種表示方法:
1、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記錄傾向和傾角 ,如版SW205°∠65°,即傾權向為南西205°,傾角65°,其走向則為NW295°或SE115°。
2、象限角表示法:一般測記走向、傾向和傾角,如N65°W/25°SW,即走向為北偏西65°,傾角為25°,向南西傾斜。
(5)地質素描圖產狀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岩層層面與任一假想水平面的交線叫走向線,岩層層面上與走向線垂直並沿斜面向下的一條線叫傾斜線,傾斜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即為傾向。
岩層傾向的方位角是指:水平面上傾向線與正北方向之間順時針的夾角。
❻ 岩層產狀怎樣表示
岩層產狀
bed,altitude of
岩層在空間產出的狀態和方位的總稱。除水平岩層成水平狀態產出外,一回切傾斜岩層的產狀均以答其走向、傾向和傾角表示,稱為岩層產狀三要素。岩層面與水平面的交線或岩層面上的水平線即該岩層的走向線,其兩端所指的方向為岩層的走向,可由兩個相差180°的方位角來表示,如NE30°與SW210°。垂直走向線沿傾斜層面向下方所引直線為岩層傾斜線,傾斜線的水平投影線所指的層面傾斜方向就是岩層的傾向。走向與傾向相差90°。岩層的傾斜線與其水平投影線之間的夾角即岩層的(真)傾角。所以,岩層的傾角就是垂直岩層走向的剖面上層面(跡線)與水平面(跡線)之間的夾角。
岩層產狀有兩種表示方法:①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記錄傾向和傾角 ,如SW205°∠65°,即傾向為南西205°,傾角65°,其走向則為NW295°或SE115°。②象限角表示法。一般測記走向、傾向和傾角,如N65°W/25°SW,即走向為北偏西65°,傾角為25°,向南西傾斜。
❼ 地質素描圖中岩層標示怎麼搞啊
那些都有特定的岩性符號呢,比如黃土就是腐殖質層,砂岩就是矩形裡面點很多小點,沙礫層就是矩形裡面既有小點還有小圓圈代表礫石。
❽ 不同岩層產狀在普通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徵
岩層來產狀是岩層在空間產出的源狀態和方位的總稱.除水平岩層成水平狀態產出外,一切傾斜岩層的產狀均以其走向、傾向和傾角表示,稱為岩層產狀三要素.岩層面與水平面的交線或岩層面上的水平線即該岩層的走向線,其兩端所指的方向為岩層的走向,可由兩個相差180°的方位角來表示,如NE30°與SW210°.垂直走向線沿傾斜層面向下方所引直線為岩層傾斜線,傾斜線的水平投影線所指的層面傾斜方向就是岩層的傾向.走向與傾向相差90°.岩層的傾斜線與其水平投影線之間的夾角即岩層的(真)傾角.所以,岩層的傾角就是垂直岩層走向的剖面上層面(跡線)與水平面(跡線)之間的夾角.
在地質圖上的表現:會在圖中有方向箭頭標出傾向傾角,走向圖中可現.
❾ 地質數描圖怎樣畫
地質素描地質素描,是以野外地質物象為對象,用素描技法描繪出地質客觀實體的空間形態及相互關系。如地貌景觀、地質構造、岩石礦物等內容。往往用許多文字還表達不清的地質現象,而一張素描圖卻表達得十分清楚,這對提高工效和工作質量起著重要作用。
地質素描工作分為外業和內業兩部份,第一步先要對井巷現場地質情況進行收集,包括岩性、產狀、構造、位置關系等,第二步進行內業整理,對外業工作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上圖,按一定比例繪制地質情況,必要時附上文字說明,如有條件,對一些地質特殊地段還可採用井下攝影技術。
一、透視法在野外素描中的應用
按近高遠低、近大遠小、近寬遠窄、近前遠後、近彎遠直的透視法原理,將地質景觀反映到素描圖面上
二、塊面的應用法
為了將復雜的地貌形態反映到面上,就需要先簡單的幾何體將類似的地形形態逐塊進行勾繪,構成與素描對象近似的塊面,以及各部分相對大小和結合關系,組成景物的整體關系。塊斷面是構面形體的基本單位,不論地景形態多麼復雜多變,但均可劃分成理想的幾何形體,有利於分析、對比和素描。
三、素描圖中線條的運用
(一)、輪廓線條:它概括了物象外形特點,相當於逆光照片中物體周邊線.
(二)、塊面分割線條:表現物象表面起伏變化的線。在輪廓像中反映物體次級形態的一種線條,使物體具有立體質感,以表示物體的(豎面、平面、斜面、波狀面和弧形面)五大塊面。
(三)、陰影線條:用於反映物體明暗差別的線條或點。
運用線條時根據五大塊面,可選用水平線、直立線、斜線、弧線和曲線分別表示地形、物體形態的變化。在素描中,運用各種線條要注意其反映物具體部位特徵:弧線、曲線一般附合物體起伏變化特徵,線條宜均勻柔滑,如緩山坡地形。陡坡、陡崖用直豎線,線條一般平行,不要相互斜交呈網。
四、野外常用的幾種地質素描圖
(一)、剖面素描:野外地質工作者經常在穿越主要地質路線時勾繪地質隨手剖面,以反映所觀察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地層、構造、侵入岩形態及穿插關系等),但多是和平常的剖面測制圖相同,沒有反映路線所通過的地形地貌和在不同高程上地質現象的變化,缺乏立體感。剖面素描應畫出地貌形態特徵,和不同高程上的地質現象,並勾連其地質構造,標注產狀要素和岩性花紋。
(二)地景素描:主要是對地貌景觀的大視域描繪,以此反映地質作用或不同性質的岩石形成的特有地形地貌特徵。描繪時要認真觀察地貌特徵,進行塊面勾繪,用透視原理及恰當的線條反映出明暗和地形陡緩變化關系。(三)、具有代表意義的地質現象素描。此素描選取范圍不宜過大,一般常用於露頭素描。用精細的描繪手法,將其地質構造特徵較真實形象的反映出來,也可稱作特寫(圖Ⅵ-8、9、10)
五、地質素描步驟
地質素描圖從取景到成圖,要有一個過程和步驟,首先要目的明確,就是畫這一張圖時要明確它要表現什麼主要地質內容(如地貌特徵、褶皺構造、接觸關系等),取景時要將主要反映的地質現象放置在圖的中心突出部位,同時考慮圖面布局的合理美觀。其素描圖主要步驟可分為以下五個:
(一)、取景:確定控制點(滅點、最低點、最高點)、視平線、景觀范圍。
盡管范圍,初學者常用「取景框」取景框用硬紙板或塑料片,中間為正方形或長方形窗框,中間拉十字線,在圖紙上也畫上同樣的十字線,邊框上應刻上尺寸,當選好取景范圍時,將突出的景觀輪廓線在邊框上和十字線的相交點確定在圖上,以免相互比例和位置關系的失調。
(二)、勾畫大體輪廓線及主要地質界線
先畫出大體輪廓再畫局部,先畫主要再畫次要,由簡單到復雜,由直線到曲線。輪廓線和主要地質界線,首先用直線進行大致勾繪,再著意其位置和相互比例進行准確描繪。
(三)、畫細部輪廓線和次級地質界線:在大塊面上進一步畫次級和小塊面,然後再按物體形態特徵將大體輪廓線勾成形態曲線,並將次級界線進行形態勾繪,即成為一幅白描圖。
(四)、畫明暗以增加質感,突出地址特徵,檢查整飾全圖:在白描圖上按小塊面和明暗交界線畫出明暗,有些還要畫陰影。從而使物象具有質感,也突出了地質體的形態特徵。
(五)、標明內容要素:圖名、比例尺方位、主要地名、地質產狀要素、地質代號、作者、日期。
❿ 面狀構造的產狀及表示方法
(一)產狀要素的概念
面狀構造的產狀是用產狀要素來表示的。產狀要素包括走向、傾向和傾角(圖2-1)。
圖2-1 面狀構造的產狀要素
走向:某一傾斜構造面和任一水平面的交線稱為走向線,走向線所指的地理方位角,稱為走向。根據走向的定義,走向可有如下特點: 在相同高度的走向線上各點等高;②傾斜的構造面上可有無數條走向線;③若已知傾斜構造面上相同標高的兩點,兩點的連線即為走向線。
傾向:在構造面上,沿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線的直線,稱傾斜線,傾斜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傾向線)向下傾斜一端的方位角,稱為傾向。根據傾向的定義,傾向有如下特徵:①傾向只有一個方位;②傾向線和走向線互相垂直,知道其中的一個方位,便可求得另一個方位。
傾角:構造面上的傾斜線與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線之間的夾角,稱傾角或真傾角。
(二)視傾向的概念
在傾斜的構造面上,斜交走向線所引出的任一直線均為視傾斜線,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線所指的傾斜方位,稱視傾向或假傾向。視傾斜線與其水平投影線的夾角,稱視傾角或假傾角。視傾角永遠小於真傾角,二者的換算可由下列公式表示(圖2-2):
tanβ=tana·cosω
圖2-2 真傾角和視傾角的關系
a—真傾角;β,β′—視傾角;ω—真傾向與視傾向之間的夾角
式中:β為視傾角;a為真傾角;ω為真傾向與視傾向之間的夾角。
(三)面狀構造產狀的表示方法
面狀構造產狀的表示方法有數據和符號兩種。數據表示又可用象限角法或方位角法表示。
象限角法:以北(0°)或南(180°)為准,記走向、傾角和傾斜象限,如N45°W,30°NE,即表示走向北偏西45°,傾角30°,向北東傾斜。
方位角法:只記傾向和傾角,如45°∠30°,表示構造面的傾向是北東45°,傾角是30°。
用符號表示產狀要素一般是在繪制地質圖時表示面狀構造的產狀。不同性質的面狀構造所採用的符號是不同的,今後在分析地質圖時可逐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