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地質地段隧道施工以哪些為指導原則
❶ 隧道施工技術的施工方法
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與綜合國力的增強,城市的規模也不斷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還在增加、再加上機動車輛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交通狀況不斷惡化。為了改善交通環境,採取了各種措施,其中興建地下鐵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如最近幾年在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便興建了大量的地下鐵道。由於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鐵道,其施工方法受到地面建築物、道路、城市交通、水文地質、環境保護、施工機具以及資金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各自所採用的施工方法也不盡相同。下面將就城市地下鐵道施工方法分別加以介紹。施工方法的選擇應根據工程的性質、規模、地質和水文條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礙物、施丁設備、環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經全面的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首選方案。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如阻斷交通時間較長,雜訊與震動等對環境的影響。
隧道通過特殊地質地段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施工前應對設計所提供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進行詳細分析了解,深入細致地作施工調查,制訂相應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備足有關機具及材料,認真編制和實施施工組織設計,使工程達到安全、優質、高效的目的。反之,即便地質並非不良,也會因准備不足,施工方法不當或措施不力導致施工事故,延誤施工進度。
2.特殊地質地段隧道施工時,應以「先治水、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早襯砌、勤檢查、穩步前進」為指導原則。在選擇和確定施工方案時,應以安全為前提,綜合考慮隧道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斷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機械裝備、工期和經濟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同時應考慮圍岩變化時施工方法的適應性及其變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失誤和增加投資。
3.在隧道開挖方式選擇上,無論是採用鑽爆開挖法、機械開挖法,還是採用人工和機械混合開挖法,應視地質、環境、安全等條件來確定。如用鑽爆法施工時,光面爆破和預裂爆破技術,既能使開挖輪廓線符合設計要求,又能減少對圍岩的擾動破壞。爆破應嚴格按照鑽爆設計進行施工,如遇地質變化應及時修改完善設計。
4.隧道通過自穩時間短的軟弱破碎岩體、淺埋軟岩和嚴重偏壓、岩溶流泥地段、砂層、砂卵(礫)石層、斷層破碎帶以及大面積淋水或涌水地段時,為保證洞體穩定可採用超前錨桿、超前小鋼管、管棚、地表預加固地層和圍岩預注漿等輔助施工措施,對地層進行預加固、超前支護或止水。
5.為了掌握施工中圍岩和支護的力學動態及穩定程度,以及確定施工工序,保證施工安全,應實施現場監控量測,充分利用監控量測指導施工。對軟岩淺埋隧道須進行地表下沉觀測,這對及時預報洞體穩定狀態,修正施工方案都十分重要。
6.穿過未膠結鬆散地層和嚴寒地區的凍脹地層等,施工時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外,均可採用錨噴支護施工。爆破後如開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時,應在清除危石後及時噴射混凝土護面。如圍岩自穩性很差,開挖難以成形,可沿設計開挖輪廓線預打設超前錨桿。錨噴支護後仍不能提供足夠的支護能力時,應及早裝設鋼架支撐加強支護。 7.當採用構件支撐作臨時支護時,支撐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能承受開挖後的圍岩壓力。圍岩出現底部壓力,產生底膨現象或可能產生沉陷時應加設底梁。當圍岩極為松軟破碎時,應採用先護後挖,暴露面應用支撐封閉嚴密。根據現場條件,可結合管棚或超前錨桿等支護,形成聯合支撐。支撐作業應迅速、及時,以充分發揮構件支撐的作用。
8.圍岩壓力過大,支撐受力下沉侵入襯砌設計斷面,必須挑頂(即將隧道頂部提高)時,其處理方法是:拱部擴挖前發現頂部下沉,應先挑頂後擴挖。當擴挖後發現頂部下沉,應立好拱架和模板先灌築滿足設計斷面部分的拱圈,俟混凝土達到所需強度並加強拱架支撐後,再行挑頂灌築其餘部分。挑頂作業宜先護後挖。
9.對於極鬆散的未固結圍岩和自穩性極差的圍岩,當採用先護後挖法仍不能開挖成形時,宜採用壓注水泥砂漿或化學漿液的方法,以固結圍岩,提高其自穩性。鬆散地層結構鬆散,膠結性弱,穩定性差,在施工中極易發生坍塌。如極度風化破碎已失岩性的鬆散體;漂卵石地層、砂夾礫石和含有少量粘土的土壤以及無膠結鬆散的干沙等。隧道穿過這類地層,應減少對圍岩的擾動,一般採取先護後挖,密閉支撐,邊挖邊封閉的施工原則,必要時可採用超前注漿改良地層和控制地下水等措施。
10.特殊地質地段隧道襯砌,為防止圍岩鬆弛,地壓力作用在襯砌結構上,致使襯砌出現開裂、下沉等不良現象。因此,採用模築襯砌施工時,除遵守隧道施工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施工外,還應注意:當拱腳、牆基松軟時,灌築混凝土前應採取措施加固基底。襯砌混凝土應採用高標號或早強水泥,提高混凝土等級,或採用摻速凝劑、早強劑等措施,提高襯砌的早期承載能力。仰拱施工,應在邊牆完成後抓緊進行,或根據需要在初期支護完成後立即施作仰拱,使襯砌結構盡早封閉,構成環形改善受力狀態,以確保襯砌結構的長期穩定堅固。在隧道的施工過程中,應把地質超前預報納入隧道施工的正常工序,使地質超前預報成為促進隧道科學施工的有力手段。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地質問題往往千差萬別,不盡相同,有時甚至是諸種不良地質疊加和組合。施工中要區別各種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採取有針對性的處置措施,盡可能把不良地質給施工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不良地質雖然給隧道施工造成了困難,但只要掌握了不良地質的性質、規模和在隧道的出露位置,所採取的治理措施及時、得當,不僅可以避免任何地質條件下出現的地質災害,而且可以用較小的代價彌補不良地質給施工造成的損失。
❷ 求隧道洞身明挖改暗挖施工方案,補充下隧道是三級全段瓦斯,最低處淺埋已隧道起拱線,有誰做過類似的方案
請你上新浪地產網查。
隧道通過特殊地質地段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施工前應對設計所提供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進行詳細分析了解,深入細致地作施工調查,制訂相應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備足有關機具及材料,認真編制和實施施工組織設計,使工程達到安全、優質、高效的目的。反之,即便地質並非不良,也會因准備不足,施工方法不當或措施不力導致施工事故,延誤施工進度。
2.特殊地質地段隧道施工時,應以「先治水、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早襯砌、勤檢查、穩步前進」為指導原則。在選擇和確定施工方案時,應以安全為前提,綜合考慮隧道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斷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機械裝備、工期和經濟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同時應考慮圍岩變化時施工方法的適應性及其變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失誤和增加投資。
3.在隧道開挖方式選擇上,無論是採用鑽爆開挖法、機械開挖法,還是採用人工和機械混合開挖法,應視地質、環境、安全等條件來確定。如用鑽爆法施工時,光面爆破和預裂爆破技術,既能使開挖輪廓線符合設計要求,又能減少對圍岩的擾動破壞。爆破應嚴格按照鑽爆設計進行施工,如遇地質變化應及時修改完善設計。
4.隧道通過自穩時間短的軟弱破碎岩體、淺埋軟岩和嚴重偏壓、岩溶流泥地段、砂層、砂卵(礫)石層、斷層破碎帶以及大面積淋水或涌水地段時,為保證洞體穩定可採用超前錨桿、超前小鋼管、管棚、地表預加固地層和圍岩預注漿等輔助施工措施,對地層進行預加固、超前支護或止水。
5.為了掌握施工中圍岩和支護的力學動態及穩定程度,以及確定施工工序,保證施工安全,應實施現場監控量測,充分利用監控量測指導施工。對軟岩淺埋隧道須進行地表下沉觀測,這對及時預報洞體穩定狀態,修正施工方案都十分重要。
6.穿過未膠結鬆散地層和嚴寒地區的凍脹地層等,施工時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外,均可採用錨噴支護施工。爆破後如開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時,應在清除危石後及時噴射混凝土護面。如圍岩自穩性很差,開挖難以成形,可沿設計開挖輪廓線預打設超前錨桿。錨噴支護後仍不能提供足夠的支護能力時,應及早裝設鋼架支撐加強支護。
7.當採用構件支撐作臨時支護時,支撐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能承受開挖後的圍岩壓力。圍岩出現底部壓力,產生底膨現象或可能產生沉陷時應加設底梁。當圍岩極為松軟破碎時,應採用先護後挖,暴露面應用支撐封閉嚴密。根據現場條件,可結合管棚或超前錨桿等支護,形成聯合支撐。支撐作業應迅速、及時,以充分發揮構件支撐的作用。
8.圍岩壓力過大,支撐受力下沉侵入襯砌設計斷面,必須挑頂(即將隧道頂部提高)時,其處理方法是:拱部擴挖前發現頂部下沉,應先挑頂後擴挖。當擴挖後發現頂部下沉,應立好拱架和模板先灌築滿足設計斷面部分的拱圈,俟混凝土達到所需強度並加強拱架支撐後,再行挑頂灌築其餘部分。挑頂作業宜先護後挖。
9.對於極鬆散的未固結圍岩和自穩性極差的圍岩,當採用先護後挖法仍不能開挖成形時,宜採用壓注水泥砂漿或化學漿液的方法,以固結圍岩,提高其自穩性。鬆散地層結構鬆散,膠結性弱,穩定性差,在施工中極易發生坍塌。如極度風化破碎已失岩性的鬆散體;漂卵石地層、砂夾礫石和含有少量粘土的土壤以及無膠結鬆散的干沙等。隧道穿過這類地層,應減少對圍岩的擾動,一般採取先護後挖,密閉支撐,邊挖邊封閉的施工原則,必要時可採用超前注漿改良地層和控制地下水等措施。
10.特殊地質地段隧道襯砌,為防止圍岩鬆弛,地壓力作用在襯砌結構上,致使襯砌出現開裂、下沉等不良現象。因此,採用模築襯砌施工時,除遵守隧道施工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施工外,還應注意:當拱腳、牆基松軟時,灌築混凝土前應採取措施加固基底。襯砌混凝土應採用高標號或早強水泥,提高混凝土等級,或採用摻速凝劑、早強劑等措施,提高襯砌的早期承載能力。仰拱施工,應在邊牆完成後抓緊進行,或根據需要在初期支護完成後立即施作仰拱,使襯砌結構盡早封閉,構成環形改善受力狀態,以確保襯砌結構的長期穩定堅固。在隧道的施工過程中,應把地質超前預報納入隧道施工的正常工序,使地質超前預報成為促進隧道科學施工的有力手段。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地質問題往往千差萬別,不盡相同,有時甚至是諸種不良地質疊加和組合。施工中要區別各種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採取有針對性的處置措施,盡可能把不良地質給施工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不良地質雖然給隧道施工造成了困難,但只要掌握了不良地質的性質、規模和在隧道的出露位置,所採取的治理措施及時、得當,不僅可以避免任何地質條件下出現的地質災害,而且可以用較小的代價彌補不良地質給施工造成的損失。
❸ 不良地質段隧道選址應考慮哪些問題
應考慮崩塌,滑坡,泥石流,流沙,溶洞,土洞,瓦斯,圍岩,落石等問題。
不良專地質地段的變異屬條件是非常復雜的。設計文件提供的地質資料,施工前所制定的施工方法和防範措施及對策,不可能自始至終完全符合實際情況,因此,在施工全過程中,應經常觀察地層與地質條件的變化,勤檢查支護與襯砌的受力狀態,及時排險,防止突然事故的發生。
(3)特殊地質地段隧道施工以哪些為指導原則擴展閱讀:
特殊地質地段隧道,由於岩層的地質成因復雜,地質條件具有突變性,事故具有突發性,對隧道施工的危害性極大,如果僅靠常規的隧道施工技術和施工方法是很難克服殊地質地段進行隧道施工時,除了應遵守一般技術要求外,還應採取針對性較強的輔助方法施工。
在開挖、支護襯砌施工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可能會發生土石坍塌,坑道受壓支撐被壓壞,襯砌結構斷裂和各種特殊施工難題,嚴重影響施工進度、安全和工程質量。瓦斯溢出地層,更嚴重地威脅著隧道施工安全。
不良和特殊地質地段的工程問題,雖然有的是在勘察階段就已經查明的,在施工階段採取相應的對策,但有的則是在施工階段才發現的,使施工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因此,掌握在不良和特殊地質段隧道施工時應注意的問題和處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❹ 隧道規范有哪些,隧道規范有哪些知識
1、隧道施工應作為安全標准工地建設的重點,認真編制工地安全實施標准,全面規劃,合理安排,規范指揮行為、作業行為和現場生產設施,實施標准化管理。
2、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要按照《規范》、《安規》和設計要求,結合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質條件,科學選定開挖、支護、襯砌方法和工藝,制定詳細具體的安全技術措施。施工中應根據地質條件的變化及時補充完善,並認真做好安全教育和技術交底。
3、軟弱圍岩、不良地質、特殊地質或淺埋、偏壓、滑坡地段隧峒,應組織技術論證,確定鑽爆、掘進、支護方案。
4、峒內通風管、高壓風管、水管、照明線、輸電線、運輸道路、人行道路要統一規劃,加強維修,做到布設整齊,狀態良好。機械設備要固定存放位置,料具堆碼整齊,專人負責保管。
5、峒內施工應由值班領工員統一指揮,按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開挖、襯砌和運輸作業,減少交插和相互干擾。
6、爆破開挖應做出爆破設計,採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技術必須嚴格控制周邊眼間距、外插角和裝量等參數,減少對圍岩的擾動及超欠挖數量。
7、爆破起爆後,應派專人進行檢查,處理危石、懸石,並設人監護。確認安全後,其他人員方准進入作業面。做好峒內防塵,降低粉塵濃度。
8、臨時支護應以設計文件和規范為准,一般情況下最大距離不大於兩茬炮的進尺距離。
9、隔柵拱架和噴錨支護要嚴格按設計標准控制拱架排距和錨桿間距、錨桿長度、方向和砼噴射厚度,並認真填寫《噴錨支護施工記錄》備查(鐵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附錄五)。檢查錨桿抗拔力,每300根錨桿抽樣1組,每組不少於3根。
10、改變臨時支護類型、標准,必須經項目經理部審批,設計、監理同意。嚴禁施工現場自行降低支護標准。
11、及時調整開挖和襯砌進度,控制未襯砌段的長度。一般情況下不得大於80米。特殊地質不良地段襯砌作業面應緊跟開挖作業面。
12、隧道各工序全面展開施工後,應盡早安排峒門施工。一般情況下,襯砌完成50米即應做好峒門端牆、翼牆。任何情況下,襯砌完成100米(單口)以上時,必須做好峒門。
❺ 隧道的施工工序
隧道的施工工序:
1.施工前應對設計所提供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進行詳細分析了解,深入細致地作施工調查,制訂相應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備足有關機具及材料,認真編制和實施施工組織設計,使工程達到安全、優質、高效的目的。
2.特殊地質地段隧道施工時,應以「先治水、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早襯砌、勤檢查、穩步前進」為指導原則。在選擇和確定施工方案時,應以安全為前提,綜合考慮隧道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斷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機械裝備、工期和經濟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
3.在隧道開挖方式選擇上,無論是採用鑽爆開挖法、機械開挖法,還是採用人工和機械混合開挖法,應視地質、環境、安全等條件來確定。如用鑽爆法施工時,光面爆破和預裂爆破技術,既能使開挖輪廓線符合設計要求,又能減少對圍岩的擾動破壞。
4.隧道通過自穩時間短的軟弱破碎岩體、淺埋軟岩和嚴重偏壓、岩溶流泥地段、砂層、砂卵(礫)石層、斷層破碎帶以及大面積淋水或涌水地段時,為保證洞體穩定可採用超前錨桿、超前小鋼管、管棚、地表預加固地層和圍岩預注漿等輔助施工措施,對地層進行預加固、超前支護或止水。
5.為了掌握施工中圍岩和支護的力學動態及穩定程度,以及確定施工工序,保證施工安全,應實施現場監控量測,充分利用監控量測指導施工。對軟岩淺埋隧道須進行地表下沉觀測,這對及時預報洞體穩定狀態,修正施工方案都十分重要。
6.穿過未膠結鬆散地層和嚴寒地區的凍脹地層等,施工時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外,均可採用錨噴支護施工。爆破後如開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時,應在清除危石後及時噴射混凝土護面。如圍岩自穩性很差,開挖難以成形,可沿設計開挖輪廓線預打設超前錨桿。錨噴支護後仍不能提供足夠的支護能力時,應及早裝設鋼架支撐加強支護。
7.當採用構件支撐作臨時支護時,支撐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能承受開挖後的圍岩壓力。圍岩出現底部壓力,產生底膨現象或可能產生沉陷時應加設底梁。當圍岩極為松軟破碎時,應採用先護後挖,暴露面應用支撐封閉嚴密。根據現場條件,可結合管棚或超前錨桿等支護,形成聯合支撐。支撐作業應迅速、及時,以充分發揮構件支撐的作用。
8.圍岩壓力過大,支撐受力下沉侵入襯砌設計斷面,必須挑頂(即將隧道頂部提高)時,其處理方法是:拱部擴挖前發現頂部下沉,應先挑頂後擴挖。當擴挖後發現頂部下沉,應立好拱架和模板先灌築滿足設計斷面部分的拱圈,俟混凝土達到所需強度並加強拱架支撐後,再行挑頂灌築其餘部分。挑頂作業宜先護後挖。
9.對於極鬆散的未固結圍岩和自穩性極差的圍岩,當採用先護後挖法仍不能開挖成形時,宜採用壓注水泥砂漿或化學漿液的方法,以固結圍岩,提高其自穩性。鬆散地層結構鬆散,膠結性弱,穩定性差,在施工中極易發生坍塌。如極度風化破碎已失岩性的鬆散體;漂卵石地層、砂夾礫石和含有少量粘土的土壤以及無膠結鬆散的干沙等。
10.特殊地質地段隧道襯砌,為防止圍岩鬆弛,地壓力作用在襯砌結構上,致使襯砌出現開裂、下沉等不良現象。因此,採用模築襯砌施工時,除遵守隧道施工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施工外,還應注意:當拱腳、牆基松軟時,灌築混凝土前應採取措施加固基底。
襯砌混凝土應採用高標號或早強水泥,提高混凝土等級,或採用摻速凝劑、早強劑等措施,提高襯砌的早期承載能力。仰拱施工,應在邊牆完成後抓緊進行,或根據需要在初期支護完成後立即施作仰拱,使襯砌結構盡早封閉,構成環形改善受力狀態,以確保襯砌結構的長期穩定堅固。在隧道的施工過程中,應把地質超前預報納入隧道施工的正常工序,使地質超前預報成為促進隧道科學施工的有力手段。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地質問題往往千差萬別,不盡相同,有時甚至是諸種不良地質疊加和組合。施工中要區別各種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採取有針對性的處置措施,盡可能把不良地質給施工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不良地質雖然給隧道施工造成了困難,但只要掌握了不良地質的性質、規模和在隧道的出露位置,所採取的治理措施及時、得當,不僅可以避免任何地質條件下出現的地質災害,而且可以用較小的代價彌補不良地質給施工。
(5)特殊地質地段隧道施工以哪些為指導原則擴展閱讀
隧道分類:
1、按照隧道所處的地質條件:土質隧道和石質隧道。
2、按照隧道的長度:短隧道(鐵路隧道規定:L≤500m;公路隧道規定:L≤500m)、中長隧道(鐵路隧道規定:500<L≤3000m;公路隧道規定:500<L≤1000m)、長隧道(鐵路隧道規定:3000<L≤10000m;公路隧道規定1000<L≤3000m)和特長隧道(鐵路隧道規定:L>10000m;公路隧道規定:L>3000m)(根據JTGT D70-2010 公路隧道設計細則規定)。
3、按照國際隧道協會(ITA)定義的隧道的橫斷面積的大小劃分標准:極小斷面隧道(2~3㎡)、小斷面隧道(3~10㎡)、中等斷面隧道(10~50㎡)、大斷面隧道(50~100㎡)和特大斷面隧道(大於100㎡)。
4、按照隧道所在的位置:山嶺隧道、水底隧道和城市隧道。
5、按照隧道埋置的深度:淺埋隧道和深埋隧道。
6、按照隧道的用途: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和礦山隧道。
❻ 特殊地質地段的施工方法
你說是的隧道?一般遵循「短進尺、弱爆破、早支護、勤測量」的原則。
❼ 隧道施工安全技術規范有哪些
有爆破作業 ,裝葯與填塞,爆破警戒與信號,起爆器材加工,起爆作業,盲炮處理,爆破器材管理,變配電設備安裝,用電設備閘刀箱安裝 ,臨時用電線路架設,隧道內用電線路架設,室內配線,高處作業,電焊作業,氣焊作業,施工現場管理,隧道鑽孔作業,隧道裝葯作業,隧道爆破作業,隧道開挖支護作業,隧道噴錨作業,隧道襯砌作業,隧道無軌運輸,隧道通風與防塵,掘進安全注意事項,如有瓦斯出現時的注意事項等26項內容
❽ 隧道上的混凝土怎樣澆築上去的
隧道混凝土是採取邊開挖邊襯砌的方式完成的。開挖後先用噴射混凝土作為初期支護,之後搭設鋼筋網,用錨桿固定鋼筋網。之後才可以進行二襯。
二襯台車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搭設及焊接鋼筋台車,另一個是澆築台車。澆築前應先搭設模板,混凝土模板中會有約50mm*50mm的澆築倉口。盾構機開挖後的襯砌,邊頂拱和頂拱的澆築模板是分開的,所以可以看到類似弧形的情況。
(8)特殊地質地段隧道施工以哪些為指導原則擴展閱讀:
隧道通過特殊地質地段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施工前應對設計所提供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進行詳細分析了解,深入細致地作施工調查,制訂相應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備足有關機具及材料,認真編制和實施施工組織設計,使工程達到安全、優質、高效的目的。反之,即便地質並非不良,也會因准備不足,施工方法不當或措施不力導致施工事故,延誤施工進度。
2、特殊地質地段隧道施工時,應以「先治水、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早襯砌、勤檢查、穩步前進」為指導原則。在選擇和確定施工方案時,應以安全為前提,綜合考慮隧道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斷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機械裝備、工期和經濟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同時應考慮圍岩變化時施工方法的適應性及其變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失誤和增加投資。
3、在隧道開挖方式選擇上,無論是採用鑽爆開挖法、機械開挖法,還是採用人工和機械混合開挖法,應視地質、環境、安全等條件來確定。如用鑽爆法施工時,光面爆破和預裂爆破技術,既能使開挖輪廓線符合設計要求,又能減少對圍岩的擾動破壞。爆破應嚴格按照鑽爆設計進行施工,如遇地質變化應及時修改完善設計。
❾ 隧道施工方案選擇的基本要求是什麼隧道施工方案選擇的依據
隧道施工方法來的選擇,源主要根據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施工條件、圍岩級別、隧道埋置深度,隧道斷面尺寸大小和長度、襯砌類型,應以施工安全為前提及以工程質量為核心,並結合隧道的使用功能,施工技術水平、施工機械裝備、工期要求和經濟可行性等因素綜合考慮研究選用。
當選擇施工方法(包括開挖及支護)因隧道施工對周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時,亦應把隧道工程的環境條件作為選擇施工方法的因素之一,同時應考慮圍岩變化時施工方法的適應性及變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隧道工程失誤和增加不必要的工程投資。採用新奧法施工時,還應考慮施工全過程中的輔助作業方式和對圍岩變化的量測監控方法,以及隧道穿越特殊地質地段的施工手段等,進行合理的選擇。
❿ 不良和特殊地質地段隧道施工的一般原則有哪些
先治水、短開挖、弱爆破、強支護、早襯砌、勤檢查、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