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地質是什麼
① 數字地質礦產圖
地質礦產圖是在同比例尺地質圖的基礎上,通過添加物探異常(點)、自然重回砂異常、化答探單元素異常和礦產信息完成。本次評價涉及的礦產為銅、金、鎢、鉛、鋅、銀和錫等7種礦產,根據《區域地質圖圖例》補充了目標礦種的礦產符號,並以符號的大小來表示礦產規模。
② 數字地質圖
製作數字地質圖必須具備翔實的空間數據基礎,包括地層、侵入岩、脈岩、圍岩蝕變、構造和地理部分等等。其中地質部分經1:5萬地質圖和其他近期的地質、礦產勘查、專題科研報告的修編,包含了更大比例尺的地質信息,大大提高了空間資料庫的精度,豐富了地質內容,為製作最新的數字地質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數字地質圖用色標准
數字地質圖的用色採用國家行業標准《地質圖用色標准及用色原則》(DZ/T0179-1997),該標准規定了使用MapGIS製作數字地質圖的岩石地層、岩石譜系單位的用色范圍。安徽東南地區出露的岩石地層從中元古代到第四紀不同時代的各類地層,相應的用色也劃分了14個組,MapGIS的顏色編號從601~1102。侵入岩按侵入時代劃分了酸性、中酸性到鹼性岩類。安徽東南地區出露的酸性、中酸性侵入岩從元古宙到第三紀跨越了6個時代段,對應的6個顏色組顏色編號從1154~1272。
2.數字地質圖系統子庫
MapGIS為用戶製作數字地質圖提供了豐富的系統子庫,諸如花紋、線型、符號,但具體使用起來仍感到不能滿足數字地質圖的需求。為此,根據《區域地質圖圖例》(GB958-99)補充增添了一些背景花紋、線型和符號。具體增加的是:圖案花紋編號從181~296,線型編號從67~85,符號編號從514~615,1257~1349。
有了上述的基礎,在MAPGIS平台下製作數字地質圖就變得非常方便和快捷,而且精度因空間資料庫中的高質量數據和大比例尺區調等資料對原地質圖的修編而得到大大提高,色彩因層次豐富而艷麗,成為當前安徽東南地區最新的數字地質圖。
③ 數字地質資料的管理與利用
吳家琦
(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廣州510080)
摘要本文對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自主開發的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中發現和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地質資料數字化系統開發
為了滿足地質資料信息的社會化服務要求,充分發揮地質資料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提高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在數字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提供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嘗試,自主開發了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以電子信息技術管理館藏地質資料和以電子閱覽的形式向用戶提供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本系統主要實現的功能有:匯交管理、目錄檢索、審批篩選、圖文查閱、復制利用、資料追蹤、統計匯總等。現將系統開發的思路及在系統開發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處理辦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1 系統開發的基礎
此系統開發必須建立在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和地質資料圖文資料庫建成的基礎上。早在2001年,國土資源部就以《關於開展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建設和地質資料數字化的通知》(國土資發[2001]257號),要求全國各省的國土資源部門及館藏機構開展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和地質資料圖文資料庫的建庫工作。這項工作開展十年來,各省的兩庫建設進展不一,進展快的省已全部完成兩庫建設,多數省份也基本建成或即將完成兩庫建設,只有個別省因各種原因沒有開展此項工作。雖然兩庫建設是一項數量大、投資大、工期長的工作,但對從事地質資料的管理機構來說,這是一項利國利民又利己的工作,是一項惠及後人的工程。兩庫建成後所發揮出的作用重大,意義深遠。
2 系統開發的思路和目的
開發的思路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簡單、高效、智能地替代原收、管、用的手工地質資料管理模式,提供查閱利用的工作流程,改變以往查閱利用地質資料靠手寫、腦記、復印的傳統操作方式,用現代技術手段滿足社會的需求。開發的目的是實現地質資料數字化管理和利用,提高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減輕管理者的勞動強度,方便用戶查閱,提高地質資料的利用率,為國土資源信息集群化服務增添一個層面,保護紙質資料。
3 系統開發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已於2002年底和2009年底,完成了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和地質資料圖文資料庫的建庫工作。在地質資料兩庫建成的基礎上,如何管理好這些海量數字化成果是我們內部工作必須考慮的事情。由於數據存儲受到保存介質、設備故障、保管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和影響,特別是數據資料更容易受到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的攻擊。地質資料的兩庫建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如果被破壞或丟失,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所以,作為館藏機構,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確保數據成果的安全。目前的最佳辦法是以多種介質,多種形式進行多套備份,防患於未然。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採取的辦法是,磁碟陣列存儲一套(使用庫)、磁帶庫備份一套、光碟刻錄備份一套(異地保存)。另外,還必須由專人負責維護管理這些資料庫,同時做好每年新匯交數據資料的入庫更新備份工作。
(2)由於大多數省的館藏資料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各省之間相互交流的資料和一小部分價值不大、無需數字化的資料外,還因各種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無資料的空檔號,因此,給電子文檔編號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將所有的電子文檔重新排序編號呢?還是在原檔號的基礎上編號?兩種方法各有利弊。重新排序編號的方法,是將所有電子文檔資料脫離原來館藏資料的編號組織,重新另組成為一個整體,整個電子文檔庫變得檔號連續,資料也連續。缺點是電子文檔號與原館藏資料檔號不對應,兩個不同檔號是否是同一宗資料容易出現疑義,在目錄資料庫中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在原檔號基礎上編號的方法(譬如原紙質資料檔號為:8972,電子文檔號則編為:DZ008972),則是一種紙質資料檔號與電子文檔號一一對應的方法,可以清楚知道館藏中哪一檔資料已經數字化,哪一檔資料沒有數字化,也可以為今後用新入庫紙質和電子文檔填補原有空號和銷毀無用資料後空出來的檔號提供依據,在目錄資料庫中也能一目瞭然確定某檔資料有沒有電子文件。缺點是圖文資料庫中的電子文檔編號不是連續的。我們館根據本館空號多的情況,採用的是後一種編號方法。
(3)兩庫建成後,如何很好地將兩庫數字化成果向社會提供利用,是擺在每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面前的任務。建立電子閱覽室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最好手段,而電子閱覽室如何成為用戶想用、愛用的瀏覽查閱工具,是系統開發者首要考慮的問題。在開發軟體時①要充分考慮到各種用戶的情況,盡可能地將使用方法簡單化,減少用戶在機上的操作步驟,譬如可預先建立頻繁查閱利用資料用戶或已辦理了涉密證用戶的信息庫,當用戶在機上提交申請填寫用戶信息時,只要在下拉菜單中點擊自己單位的名稱或自己單位的涉密證號就可以一次完成用戶信息填寫;用戶提交申請的相關證件掃描工作則由管理員統一完成,不需要用戶自己動手;用戶在提交完申請後,只需將管理員列印出的「查閱清單」中的賬號和密碼輸入電腦即可進入資料查閱。②要將屏幕頁面設計得美觀大方、有條理、清晰、易懂,字體設置要比一般網頁字體要大些。③要充分考慮屏幕頁面瀏覽的速度和最佳顯示,尤其是在瀏覽大幅面圖件時,最好將瀏覽軟體設置在「自動調整圖像大小」的默認狀態下(如使用ACDSee時,在工具條中點擊「工具」→「選項」→「查看窗口」→「自動調整圖像大小」下面兩個復選框打上「√」),這樣可以提高刷新速度,刷新速度應控制在2秒鍾之內,超過2秒就會給人一種慢的感覺。④要配置大小合適的顯示屏,過大或過小都會給瀏覽造成不佳的效果,過大會造成頁面刷新速度緩慢,過小會造成顯示內容不清。
(4)如何解決一檔資料中多種資料並存提供查閱利用問題。由於歷史原因,各個時期地質資料的組檔標准不統一,有的組檔分得很細,一種資料組一檔;有的組檔很粗,將多種資料組成一檔(如一檔資料里包含有:地質、礦產、特礦、水工環資料等等)。為了便於資料提供利用管理,適應用戶指定查閱一宗資料中的某部分內容的要求,我們在系統審批模塊中設置有篩選屏蔽功能,由此可根據用戶的涉密證、身份證、介紹信、任務書等證件,確定用戶查閱資料的資格、許可權、范圍,然後對其申請的資料進行篩選或刪除,篩選的過程主要是屏蔽或刪除掉申請人無權查閱或者不需要查閱利用的資料,系統對文字類資料可以篩選到章節,對圖件可以篩選到張。該功能對涉密資料管理同樣有用。
(5)關於大幅面.eps圖件瀏覽速度慢的問題。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中,明確允許匯交人以.eps格式匯交存檔電子文件,由於我們目前沒有找到更好的.eps文件瀏覽軟體,所以在系統中還是引用了GSview軟體。在使用中發現瀏覽小圖件時正常,但在瀏覽大圖件時速度特別慢,無法進行正常的查閱瀏覽。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取了兩個辦法:①對已匯交入庫的.eps圖件集中在Photoshop中重新保存,將.eps格式轉換成.JPG格式,這種方法雖然要浪費一些時間,但與顯示速度比較起來還是值得的。②對新匯交來的資料,要求匯交人在匯交前將.eps格式轉換成.JPG格式,如果匯交人不同意轉換,則由本館負責接收資料的工作人員完成格式轉換,避免後續出現問題。圖1為用戶使用本系統流程圖。
圖1 地質資料電子閱覽室使用流程
4 系統的不足之處
根據本館現有條件,本系統開發偏重於實用性。通過短時間的使用,基本達到了需求設計,但還發現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復制利用模塊中僅實現了提供光碟刻錄功能,缺少了列印功能。另外在瀏覽掃描資料時,雖然解決了資料中插頁的問題,但效果不是最優的方法,不能一氣呵成完成瀏覽。
5 結束語
為社會提供地質資料數字化服務是大勢所趨,所以現在許多兄弟省館都在自行開發自己的地質資料數字化服務系統。雖然同樣是從事著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但畢竟各省情況不同,經費狀況也不一樣,所側重的工作范圍和內容也不一樣,所以開發出來的管理系統著重點也不一樣。各省開發的地質資料數字化服務系統雖不乏比較好的作品,但都是各有所長,優缺點各異。因此,建議由全國地質資料館牽頭,組織強有力的技術開發小組,開發一套簡潔的,從收、管、用到統計匯總一系列全國通用的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系統,這樣可以做到在統一標准下規范全國的地質資料管理工作。
④ 什麼是數字國土什麼智慧國土
一、數字國土
數字國土是支持構建國土資源管理的信息系統。全國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是國家,省,地,縣多級分布式系統,是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構建的全國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網。各地區的國土資源管理單位是全國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一個節點。擁有獨立運行的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其功能可以支持本單位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其內容包括支持國土資源管理業務運作的應用系統和存儲圖文數據的資料庫兩大部分。同時,定期更新圖件和數據,保持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支持國土資源管理業務運作的應用系統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和建設,既有通用性,又有特殊性,可以依據單位的特點自行開發和擴充。系統包括國土資源規劃子系統,耕地保護子系統,地籍管理子系統,土地利用管理子系統,礦產開發管理子系統,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子系統,地質環境管理子系統,地質勘察管理子系統,國土資源政策法規子系統和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子系統等。
二、智慧國土
利用現代科技信息化手段解決現存問題,帶動國土資源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發展,已成為國土資源管理事業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依據相關政策精神構建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及核心業務管理系統,有效提升了國土資源監管質量和效率,實現了國土資源的全面監管和高效配置。
⑤ 數字地質編錄
【數字地質編錄系統】的總體功能結構如圖1.17所示,主要包括【系統管理】、【礦區與項目管理】、【槽探地質編錄】、【井探地質編錄】、【坑探地質編錄】、【鑽探地質編錄】和【圖形編輯】七個功能模塊。
其中:基於【槽探地質編錄】、【井探地質編錄】和【坑探地質編錄】三個功能模塊擴展的【編錄繪圖】功能模塊主要用於槽探、井探和坑探地質編錄素描圖件的交互與自動成圖,這一過程主要模擬實現了傳統的手工地質編錄過程。【編錄繪圖】功能模塊主要包括:【繪制網路】、【繪制基線】、【繪制輪廓】、【繪制界線】、【標繪產狀】、【標繪樣品】、【標繪掌子面】和【填充花紋】等功能。
圖1.17 系統總體功能結構圖
【數字地質編錄系統】主界面圖1.18所示,主要由:菜單欄、工具欄、圖形顯示區和工作台等內容組成,詳細說明如下。
1.系統菜單欄
【菜單欄】主要集成了MAPGIS 6.7基礎平台中的圖形編輯功能,是【數字地質編錄系統】的輔助功能,主要用於實現對地質編錄素描圖件進行修改與整飾。如圖1.19所示。【菜單欄】主要包括:
【系統】:該菜單項是用戶進行系統維護與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系統初始設置和系統環境設置兩項功能。
【文件】:該菜單項主要用於新建或打開MAPGIS工程文件。
【線編輯】:該菜單項主要用於對MAPGIS矢量圖形中線圖元的空間位置、形狀及其屬性數據進行修改與編輯。
圖1.18 地質編錄系統運行主界面
圖1.19 系統功能菜單
【區編輯】:該菜單項主要用於對MAPGIS矢量圖形中面圖元的空間位置、形狀及其屬性數據進行修改與編輯。
【點編輯】:該菜單項主要用於對MAPGIS矢量圖形中點圖元的空間位置、形狀及其屬性數據進行修改與編輯。
【矢量化】:該菜單項主要用於將柵格圖像數據(如:*.TIF文件等)形成矢量圖形數據(如:*.WT,*.WL,*.WP文件)。
【其他】:該菜單項主要用於對矢量數據進行拓撲處理,同時提供一些對矢量圖形的批處理功能。
【圖層】:該菜單項主要用於對點、線、區圖元等矢量數據的圖層進行劃分、控制與管理。
【設置】:該菜單項主要用於對工作環境、系統和圖形參數進行設置。
【窗口】:該菜單項主要用於對多個圖形窗口進行重新排列。
【幫助】:該菜單項主要為用戶如何使用系統提供幫助。
2.系統工具欄
【工具欄】主要集成了【數字地質編錄系統】中經常使用的功能,以方便用戶對相應功能的快速調用,如圖1.20所示。【工具欄】主要包括:
圖1.20 系統工具欄
【標准欄】:該工具欄主要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功能,主要包括:系統初始和環境設置、工作台控制、工程文件新建和打開、文件保存和列印、矢量圖元的復制和粘貼,以及數字鍵盤啟用等功能。
【窗口欄】:該工具欄主要提供了對圖形數據進行放大、縮小、更新、移動、清除等功能,以及對點、線和面圖元的快速選擇功能。
【點編輯】:該工具欄主要提供了對點圖元進行添加、刪除、移動、復制和修改功能,以及對點圖元參數和屬性的修改和編輯功能。
【線編輯】:該工具欄主要提供了對線圖元進行添加、刪除、移動、復制和修改功能,以及對線圖元參數和屬性的修改和編輯功能。
【區編輯】:該工具欄主要提供了對區圖元進行添加、刪除、移動、復制和修改功能,以及對區圖元參數和屬性的修改和編輯功能。
【槽探編錄】:該工具欄主要按編錄原理將槽探地質編錄過程進行分解,提供槽探地質素描圖的交互編錄功能。
【井探編錄】:該工具欄主要按編錄原理將井探地質編錄過程進行分解,提供井探地質素描圖的交互編錄功能。
【坑探編錄】:該工具欄主要按編錄原理將坑探地質編錄過程進行分解,提供坑探地質素描圖的交互編錄功能。
3.礦區管理台
【礦區管理台】主要包括:【礦區信息管理】、【礦區岩性庫管理】、【礦區分析元素管理】、【礦區勘探線管理】和【礦區數據交換】五項功能,分別實現相應的功能,如圖1.21所示。
4.項目管理台
【項目管理台】主要包括:【項目信息管理】和【項目數據交換】兩項功能,分別實現相應的功能,如圖1.21所示。
5.圖層控制台
【圖層控制台】是【數字地質編錄系統】的輔助功能,主要用於新建、添加、刪除和保存各圖層文件,或用於控制圖層文件的打開、關閉和編輯等狀態,以及用於創建和設計圖層文件的屬性結構,如圖1.21所示。在進行數字地質編錄和系統自動成圖的過程中,無需用戶手動操作圖層,均由系統自動實現對圖層的控制,從而方便用戶的使用。
圖1.21 礦區、項目、圖層和批次管理台及功能菜單
6.批次管理台
【批次管理台】主要實現功能模塊是【樣品批次管理】,主要在樣品送樣和分析結果入庫時使用,如圖1.21所示。
7.槽探編錄台
【槽探編錄台】是系統的核心功能模塊,用於實現槽探數字地質編錄,主要包括:【槽探工程管理】、【打開槽探編錄】、【槽探基線管理】、【槽探岩層管理】、【槽探樣品管理】、【槽探影像管理】、【輸出GIF圖像】、【槽探數據交換】、【槽探資料檢查】和【槽探資料驗收】十項功能,如圖1.22所示。
8.井探編錄台
【井探編錄台】是系統的核心功能模塊,用於實現井探數字地質編錄,主要包括:【井探工程管理】、【打開井探編錄】、【井探基線管理】、【井探岩層管理】、【井探樣品管理】、【井探影像管理】、【輸出GIF圖像】、【井探數據交換】、【井探資料檢查】和【井探資料驗收】十項功能,如圖1.22所示。
9.坑探編錄台
【坑探編錄台】是系統的核心功能模塊,用於實現坑探數字地質編錄,主要包括:【坑探工程管理】、【打開坑探編錄】、【坑探基線管理】、【坑探岩層管理】、【坑探樣品管理】、【坑探影像管理】、【輸出GIF圖像】、【坑探地質小結】、【坑探數據交換】、【坑探資料檢查】和【坑探資料驗收】十一項功能,如圖1.22所示。
10.鑽探編錄台
【鑽探編錄台】是系統的核心功能模塊,用於實現鑽探數字地質編錄,主要包括:【鑽探工程管理】、【打開鑽探編錄】、【鑽探回次管理】、【孔深驗證管理】、【鑽探測斜管理】、【鑽探岩層管理】、【鑽探樣品管理】、【簡易水文觀測】、【鑽孔結構管理】、【鑽孔封孔管理】、【遺留物件管理】、【鑽探影像管理】、【任務派遣管理】、【編錄與柱狀圖】、【輸出GIF圖像】、【鑽探地質小結】、【鑽探質量驗收】、【鑽探數據交換】、【鑽探資料檢查】和【鑽探資料驗收】二十項功能,如圖1.22所示。
圖1.22 槽探、井探、坑探和鑽探編錄台及功能菜單
在每個工作台的上部為【工具欄】,下部為【工程列表】,在各自的地質編錄工作台中選擇擬編錄的工程,點擊滑鼠右鍵,即可彈出相應的【功能菜單】,在【功能菜單】中的各項功能與【工具欄】中的功能相對應,分別用來實現相應的數字地質編錄功能。
11.圖形顯示區
【圖形顯示區】是系統的主要功能區,主要用於瀏覽和顯示矢量圖形,用戶在該區域可以對所有的矢量圖形進行管理與維護,如圖1.23所示。
⑥ 數字地質調查系統的介紹
數字地質調查系統DGSS是貫穿整個地質礦產資源調查過程的軟體,功能涵蓋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礦體模擬、品位估計、資源儲量估算、礦山開采系統優化等內容
⑦ 什麼是數字地質啊它主要研究什麼呢望各位介紹一下。
數字地質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學風嚴謹,具有實事求是、不斷追求新知、勇於創造的科學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理論知識和系統深入的礦產數字地質科學的專門知識。具有能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組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在科學和專門技術上取得創造性的成果。
3、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外文資料,具有撰寫學術論文並具有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體魄。
二、研究方向
1、 定量地質分析定量分析地質特徵之間和地質特徵及其成因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索地質演化規律。研究綜合利用地質、地球物理資料進行自動地質分析與解釋的方法及軟體開發。主要包括變質作用的P-T-t軌跡研究、岩石圈熱結構分析、盆地構造定量分析、構造應力場分析、沉積相和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自動分析等。
學術帶頭人:薛林福
2、地質建模、模擬與可視化研究盆地和造山帶的形成演化過程模型,模擬其構造、沉積、變質和岩漿作用過程。利用描述礦體空間產狀的參數及礦體的其他屬性參數,建立礦體的三維可視化模型,並通過該模型剖析控制礦體的地質因素、礦床成因等。
學術帶頭人:金巍、劉永江
3、資源環境信息與決策系統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資源環境信息與評價系統。
學術帶頭人:路來君
我對該專業就業不是很清楚,但鄙人根據自身經歷,建議不要輕易報考生僻專業,有時對以後就業很不利。
⑧ 數字地質調查系統的系統介紹
數字地質調查系統DGSS(Digital Geological Survey System)是貫穿整個地質礦產資源調查過程的軟體,功能涵蓋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礦體模擬、品位估計、資源儲量估算、礦山開采系統優化等內容;該系統基於數據「層」模型、數據流「池」技術、不同階段數據模型繼承技術、數據互操作技術和3S技術實現了整個地質調查過程的無縫數字化與一體化,並創新地開發了地質三維羅盤和野外數據採集為一體的野外數據採集器,不但為地質人員應用高新技術降低了門坎,而且極大地提高了研究精度和效率,豐富了成果表現形式和服務形式。隨著數字地質調查系統完善和應用,已逐步成為國內地質調查領域的主流軟體和工具。軟體由四大子系統組成:
具有整合顯示地理、地質、遙感等多源地學數據,GPS導航與定位,電子羅盤測量,路線地質調查地質點、地質界線、點間分段路線地質(不定長的)數據描述,產狀、素描、化石、照片、樣品、地球化學數據、重砂、礦點檢查等數據採集,路線信手剖面自動生成、實測地質剖面導線、分層、地質描述、素描、照片、采樣、化石等野外數據採集功能。
提供全國大、中比例尺標准圖幅接圖表,野外PRB數據檢查與編輯,PRB數據入庫,PRB數據整理與處理(數據瀏覽、數據提取形成專題圖層),剖面厚度自動計算,剖面圖和柱狀圖自動繪制,等值線計算與制圖,多元統計計算與成圖,地球化學數據採集、處理與成圖,第四系鑽孔綜合剖面圖、地球物理物理數據處理與成圖,PRB空間數據定量評價,實際材料圖編輯與屬性繼承操作,1/10萬實際材料圖投影到1/25萬圖幅(或1/2.5萬到1/5萬),編稿地質圖編輯與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建立,異常查證結果資料庫、礦點檢查結果資料庫以及綜合地質構造圖層、含礦地質建造圖層、控礦構造圖層、礦產地圖層、礦化信息及找礦標志圖層、蝕變帶信息、物、化、遙等綜合異常圖層、礦產預測遠景區圖層、找礦靶區圖層、地質工作部署建議圖層等內容的成礦規律與礦產預測圖資料庫的建立等功能,滿足完成野外手圖、PRB圖幅庫、實際材料圖、編稿地質圖及地質圖空間資料庫整個過程的要求,覆蓋各種比例尺填圖全過程。
另外提供了探礦工程數據綜合、處理、制圖過程:探槽、淺井、坑道、鑽孔探礦工程數據、勘探線數據、采樣分析數據錄入與組織管理,自動生成坑道、探槽、鑽孔、淺井工程圖件的基本內容投影在礦區平面圖上,自動輸出坑道、探槽、鑽孔、淺井工程編入數據採集表、素描圖、礦區平面圖,多模式多用途鑽孔綜合柱狀圖應用等相關功能。 基於條件表達式的工業指標設置,勘探線剖面生成與編輯,單工程(單指標、多指標)礦體圈定與人機交互編輯,人機交互礦體連接(直線、曲線及提供連接規則),地質塊段法儲量計算,剖面法儲量計算,采樣平面圖法,地質統計學儲量計算(含距離加權反比法),煤礦儲量計算、采空區動態儲量管理、礦體三維顯示與分析等功能,輸出各種與儲量計算有關的表格與圖件。
數字地質調查軟體系統開發與推廣應用是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設的標志成果。2004年以來,成果獲國土資源科學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家專利4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4項;推廣單位超過300家、5000套,涉及全國地質、煤炭、冶金、有色、武警黃金、化工、建材、核工業等工業部門、高校科研部門、礦業公司;舉辦數字地質調查技術培訓班超過90次,培訓人員約9000人次;在丹麥地質調查局格陵蘭數字填圖計劃中推廣試驗,為非洲、拉丁美洲以及東盟約40個國家舉辦數字填圖技術講座;技術支持網站的注冊用戶達到3600人,網站訪問量達27萬人次。
⑨ 數字地質調查系統的基本情況
1999年以來,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等專項中設置了多個與數字地質調查技術研究、系統研發及推廣應用相關的項目,包括計算機輔助區域地質調查系統、區域地質調查新技術新方法示範、礦產資源調查野外數據採集系統、數字區域地質調查野外數據採集工作指南、數字區域地質技術要求、數字填圖過程、多源數據整合及成果表達方式研究、數字填圖野外示範、地質調查野外數據採集系統推廣與技術支持、礦產資源調查數據處理與綜合分析子系統、危機礦山勘查項目成果報告編制GIS系統研究、戰略性礦產遠景調查成果資料資料庫系統建設(2006「戰略性礦產遠景調查部署研究及成果綜合」項目,礦調〔2006〕17-1)、「數字地質圖空間資料庫標准」、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資料庫、1∶25萬民和幅區域地質調查、1∶25萬阿榮旗幅區域地質調查、1∶25萬玉林市幅區域地質調查、1∶5萬東山縣、管前村幅區域地質調查、1∶5萬崇陽、汀泗橋幅區域地質調查以及雲南、西藏、新疆、陝西、黑龍江等5省(區)固體礦產資源評價項目和12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等。
這些項目大多由發展研究中心負責,有12個單位參加。通過上述項目的執行,在計算機軟體開發、地質礦產專業等120多名科技人員的努力下,通過研發、試驗、實驗、培訓、推廣應用、再完善的螺旋式開發模式,經過幾百個圖幅、30餘個礦區的應用,相繼完成了區域地質調查和課程資源調查野外數據採集系統等成果。2010年在已有工作基礎上,把原數字填圖野外數據採集系統、數字剖面系統、固體礦產野外數據採集系統、礦產資源調查數據處理與綜合分析子系統、資源量估算系統和礦體三維顯示系統等6大系統集成為一體化的數字地質調查系統軟體(2010)。
⑩ 什麼是數字地球
近來,數字地球十分引人注意。許多專家學者就數字地球進行了討論,新聞媒體也十分重視。的確,一場席捲全球的信息技術革命已迎面而來,正在改變我們的生存觀念和思維方式,使我們從信息的獲取、存儲、處理、傳輸直至信息的顯示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字地球使得我們有可能把有關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的大量的,多解析度的、三維的、動態的數據按地理坐標表示成可以理解的信息,以充分地利用官們。不論你在什麼地方,藉助數字地球,都可以高速地、直觀地、完整地了解地球上任何一處任何方面的信息。
數字地球將把有關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的數據按地理坐標組織、整理和表示。這樣,既體現了這些數據的內在的、有機的聯系,又以地球為「綱」,便於按地理坐標檢索和使用。數字地球將包含種類多樣的信息,既有自然方面的,如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礦藏分布、山脈河流、氣候特點等;又有人文方面的,如歷史沿革、風土人情、交通、文教、經濟、金融、人口等。它不僅包括全球性的中、小比例尺的空間數據,也包括大比例尺的空間數據;不僅包括地球的各類多光譜、多時相、高解析度的遙感衛星影像、航空影像,還包括有關可持續發展、農業、資源、環境、災害、人口、全球變化、城市建設、教育、軍事等等。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正是因為數字地球具有上面提到的特點和功能,所以通過數字地球,人們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最新、最全面的實時情況。因此,數字地球在許多方面具有潛在而廣泛的應用前景,如:生態環境的保護、氣候變化的預測、精細農業、減災、打擊犯罪活動、外交、國防等等。數字地球將使我們有可能對人為的和自然界的災害作出快速反應,所以必能產生廣泛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數字地球包括三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即信息的獲取、信息的處理和信息的應用。它涉及諸多科學技術領域,其中,信息的獲取雖然主要是地球科學的任務,但需要地球科學與其他技術領域的合作;信息的處理需要地球科學和信息科學技術的共同努力;信息的應用則是地球科學服務於社會的主要內容。無論是信息的獲取,還是信息的處理和應用,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圖像處理技術。